孟克特达坂属于孟克特古道徒步的景点吗?风景如何?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带她走孟克特古道,它会令她痛快淋漓。如果你恨一个人,请带他翻天门廷冰川, 它会让他痛不欲生! 天湖不是传说
神秘幻境,千年枯杨水中倒影 ,
历经数不清的风吹雨打,却依然伫立

洁白旗袍,寒风中青丝如云,不经意的转身,自有气吞山河,揽镜画眉,含羞欲语,柔情似水处又是如此惹人怜爱 ,如山水画眷般的美,让你有靠近的想法,却又望却止步!

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一个背影就已经诠释了,一个女汉子,对生活,对户外的热爱!

因为出发前有点小忙,出发后第一次拿出相机,居然已经是守望天山的大石头了!

刚好在此偶遇克拉玛依两位驮着大包小包的骑行侠客!

既然相遇了就是缘分,怎么滴也呆合个影吧!(宁可错合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下车后的一月不见的小蓝桥,取经得道必经之地

讲完注意事项后准备出发

漫坡前的第一张小合影,大家都是壮志未酬的样子!

湖南坚强妹纸萌萌,走了四天,历经磨难,三天都是梨花带雨,终成正果

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通过漫坡,其实这些地方现在已经被踩出路了!

夏壮壮,95后的小女孩(外表柔美,内心坚强)所有装备新买,第一次参加户外,这一路最大的感想就是吃饱真好,(方便面太好吃了)!

本地穿越的队伍,左起不乖 ,一个人的旅行,左右,风云,(风云是四人组领队,我是在里面打酱油的)

秋天有童画般的美,谁走谁知道

季节不同,风景不同,心情更不同

偶遇8264驴友,真实隐藏7位队友合影聊天自然不能放过了!

不乖是个好同志,做饭烧水每天把两个表妹们照顾的头头是道,我羡慕嫉妒没有恨

天湖又偶遇砾石魔鬼队伍,来来来,拍拍拍,合合合

酱紫有幸能和美女合影,大叔笑的像花一样!

魔鬼天湖营地,随拍一张

萌萌这表情还真到位,再想想从每二天开始的时候每次过切坡都是一手抹眼泪,一手拄手杖的走过,户外的乐趣真是痛并快乐着!

第一次参加户外的左右一路非常坚强,让不乖都汗颜!

偶遇偶遇,又是偶遇伊犁向日葵反穿队伍,合影,合影

第二天营地,三角河谷屋,好几个队伍都准备翻达坂,明天出山呢!

西风大哥,此行小队伍领队,热爱户外,山友救援队员,约定明年我们有机会能同行!

此处跳过十八集,因为早上出发后一切顺利,中午到天门廷冰川后遭遇大雾暴风雪的肆虐,臆测的错误想法差点丢失了两位队友(谢谢魔鬼大哥),最后被迫扎营在了一米后的深雪上,在那种时候,那种情况下,我实在也没有拿出相机的想法和勇气!

第三天早晨,九死一生后,大家就是活蹦乱跳的样子!

拔营收帐,准备翻大坂,还差600米就到天门廷达坂顶了!

还要踩出600米雪路要踩出来,简直要老命么!还好,有小武,风云和不乖

团队就是这样越危难,越团结,越是难关,反而都觉的越刺激越难忘!

湖南走四方掌门领队小武一路处处操心受苦受累!(无酒不兄弟,无兄弟不登山)

第二天早晨云开雾散,大家的心情也是随之转变!

看着远去的背影,心里总算少了一丝担扰!

这是不想走,还是要打算扎营的节奏!

照片只能更新到这,各位亲驴看官抱歉,原因楼主天门廷冰川拔营后,相机就处于弱电状态,从达坂后一直到平安出山的照片遗憾的未能留下,历经艰难雪阻终于翻越天门廷冰川,一路狂奔,终究踏上了回家的幸福列车,户外的乐趣本来就是痛并快乐着!谢谢大家的欣赏和顶贴,期待有机会与你同行将下次穿越的照片合作的更加完美!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行走是对身体和头脑自由的表达”,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Rebecca Solnit)在《漫游癖:徒步旅行的历史》(Wanderlust: A History of Walking)写过这么一句话,远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就有去山野徒步到念头,只是直到读过这本书之后很多年,我才终于实现一次包含露营的户外长线徒步。自从2016年与家人去了趟新疆,我一直惦记着一条有冰川的徒步路线夏特古道,不过等到2021年10月跟着户外俱乐部成行时,由于封山等变故,便换到了另一条被称为“入门级”的新疆户外路线:正向穿越孟克特古道。马帮的小伙

传说西汉初年,原居于河西走廊敦煌一带的乌孙族西迁,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进入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从此在这块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人畜兴旺,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国。

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中的一部分,就是此行我们计划穿越的孟克特古道,全程徒步约80公里,需要翻越乌苏市和尼勒克县的分界门克廷达坂(海拔为3500米)。古道气候变化无常,道路险峻,常有北山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

徒步队员在伊犁州奎屯市集合,晚餐的同时开了行前会议,除了安全提示,领队也坦言了此行的巨大变数:独库公路提前封路、山中气候变化,牧民已提前出山,轻装徒步需要马队运送补给和个人露营装备的驼包,能不能有马,还未可知。

奎屯下了一夜的雨,早上还没停,原定10点出发,便也推迟到12点。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在酒店休息待命时,领队和后勤正在为马队操心——本地的哈萨克族牧民并不靠经营马队谋生,为我们这样的户外徒步队伍驮运物资,只是赚些外快,因此雨雪天气时,他们也不愿意多冒风险。快到12点,消息传来,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便退了房,到户外俱乐部的办公室分装行李,18人分了五辆车,终于出发。途中开始飘雪,车窗外山谷对面的高山顶上开始积聚白色,我发出手机信号消失前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卡拉兹拉斯,红角峰”。

“到了第三天早晨,卡拉兹拉斯就在他们面前拔地而起,这是座雄伟的山峰,山顶白雪如银,但是山体陡峭,裸露的山岩是暗红色的,仿佛染上了血。 ”(托尔金,《魔戒》,卷二,第三章)

近些年,我深深地被英国作家托尔金教授(J. R. R. Tolkien)笔下的中洲(Middle-earth)世界迷住了,以至于时常相信他在《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和其他相关书籍中书写的故事确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在不少写给出版人、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信件中,托尔金都提到“中洲”这个说法源自古代语言,表示“人类居住的世界”。因此,中洲并不是外星球,而是一个过去的神话时代,彼时精灵(在故事中是神的首生子女)和恶龙都还未离开这个世界。在山林荒村、历史古迹的旅行中,总能遇到一些场景唤起关于中洲的“记忆”,这或许可称为我的“内部风景”。

下午五点,我们终于到了徒步真正的起点,奎屯河上的一座红色小铁桥,从这里开始就下车走路了。过了桥,一段狭窄的碎石小道在山坡间隐约可见,就是我们的路了。无暇顾及山腰这碎石路险峻,疾行了半小时,转过一个山头,对岸的公路终于看不见了,这时才停下来稍事休息。意外的是,大约是领队之一菲尔姐从我们提交的身份证号码中知道了这一天正是为我的生日,特意准备了蛋糕,由另一位队员一路提着进了山,此处此时已经没有雨了,于是在这里点了蜡烛,切了蛋糕。天虽还是阴着,但在大山中,面对河谷的碎石小路上,与一群萍水相逢的人们一同庆祝生日,真是奇妙的体验。意外惊喜的生日蛋糕

古道入口,马帮正在等候。

虽已过了秋分,但新疆位置靠西,傍晚六点天还亮着,青灰色的山体,下方深谷中是冰蓝色的河流,河滩开阔一些的地方,就有叶子金黄的树丛。路其实看起来比走起来更险一些,右侧是坡度不小的山坡,左侧就是河谷,可以看到河对岸高山顶上出现白色积雪。风渐渐大起来,云层散开,西边的天空有了最浅的一点粉色晚霞,对于我们这些在雨中出发,一度对行程中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把控的旅人来说,这一点点色彩是巨大的安慰。

晚八点,天色暗下来,由于出发时多耽误,我们无法赶到原计划的扎营地,领队便另寻了一处平坦河滩就地扎营。马队和行李还没到,夜间温度低,停下来不走最是冷。等待的时候篝火点了起来,大家都围过去取暖,帐篷物资到时,天已经全黑,打开头灯,看到帐篷的各种零件,一片茫然。幸好事先讲好与菲尔姐及另一位队员三人住一顶高山帐篷,并没有自己单租,搭建过程就有人代劳了。支起帐篷,又煮了会儿茶喝,才听到喊晚饭备好了,大家拿着自带的餐盒再次围拢到火堆边。

就着头灯的光,炒菜配上烤馕还是让人十分满足,吃饱了才抬头看,原来已经繁星满天了,还能看见银河。第二天并不需要特别早赶路,便和陌生的队友在火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之后又去拍了星空下的留影,直到过了零点,才回帐篷睡去。荒野之中的露营,还真不是近来流行起来的帐篷营地里的“野奢”,能吃饱,能不冻着,就差不多了。没带牙刷,接了热水漱口,用纸巾沾些水简单擦把脸,上厕所则跑去稍远些的林间找个树掩着,然后就钻进了睡袋。

睡得还算安稳,只是靠着帐篷边的一侧有些冷风,但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接近九点,营地开始有些动静,便也起来了,计划是10点半开拔,吃了早饭收拾打包,才看清楚那些帐篷的零件也没有前一晚黑漆漆时看着那么复杂,收和搭应该还是挺容易学会的。拖拖拉拉直到11点才背起随身的包出发,这是正式徒步的第二天,继续沿着奎屯河逆流而上向西而行,往天湖去,这个湖泊是古道中最好的景色。

  进古道孟克特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最东段的深山中,最高峰海拔为4590米,孟克特是一处沟岭相连的具有山峡、飞瀑、森林、草场、温泉、冰川、古道等多层次神秘景观的风景区。其北坡孕育有古尔图河、奎屯河;其南坡是尼勒克县境内的喀什河水系的重要补给水源,还是被称为 百里画廊 的唐布拉旅游区,也是奎屯、乌苏和尼勒克县的自然分界山脉。 孟……   

[文献出处]: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克德古道徒步一定要向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