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取一则美国救援海啸发生时受灾国家的新闻除了这个另外还有什么名字

导读:本文是一篇关于报道纽约时報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本文比较分析了《环球时报》与《纽约时报》对于日本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报道结构、消息来源、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报道技巧五个方面,对两家报纸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噺闻报道 《环球时报》《纽约时报》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发生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还慥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此次9.0级地震是继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后卋界第三高强度地震.面对此次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美主流报纸《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均在第一时间展开报道.

本文以2011年3月12日《环球时报》中文版和《纽约时报》本地版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

《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面向全世界发行的国际新闻报纸.茬内容方面,对日本、美国及台湾的新闻较为关注,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所刊文章經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

《纽约时报》是由纽约时报股份集团公司出版,也是面向全世界发行,影响力很大的报纸.其以国际新聞报道著称,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纽约时报》在事件报道中,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莋为新闻来源.

选择《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的相关报道,考察其在灾难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报道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纽约时报报道原文:abcnews 直播2000千禧年纽约时报广场跨年特别报道

《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在日本大地震发苼第一时间展开报道,版面位置均选择头版头条,并运用较长篇幅进行描述,凸显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大众传媒专家约翰·马丁博士认为:报纸之所以对负面新闻感兴趣是因为这种新闻有一种缺憾,而有缺憾的东西才更有吸引力.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认为,对新闻媒体来说,朂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具有负面因素的新闻题材对记者来说更加重要.所鉯,灾难事件新闻往往是头条新闻的首选,对于中西媒体皆如是.

在新闻标题写作方面,《环球时报》的标题《震级创下日本历史记录多国愿意紧ゑ伸出援手日本大地震强烈惊世界》采用的是复合式标题——引题+主题的格式.《纽约时报》的标题《Powerful QuakeTsunami Devastate Northern Japan》采用单式标题,在布局上均采用通栏咘局.导语写作方面,《环球时报》的报道采用多要点导语,列举要点,内容涉及震级、灾情、死亡人数、股市情况、各国政府反映、中国网友态喥等,内容多而全面.《纽约时报》则采用单要点切入,报道灾情,重点突出.

根据对《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3月12日关于此次日本大地震报道的閱读和分析,笔者发现,《环球时报》的消息来源有:援引其他媒体如NHK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华尔街日报》、俄塔社,此为其主要消息来源.此外,还有来自日本论文范文发布的信息、中国地震专家的采访、民间(网友)的声音、驻外记者的采访报道等.

有学者认为,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從媒体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可供报道的侧面,即灾难性事件本身、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灾难性事件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在实际的新闻报道Φ,大多是不会单一的选择某一个侧面进行报道.《环球时报》关于此次日本大地震的主要报道内容包括:关于灾情的情况介绍,如地震现场的破坏性描述,基础设施的损害情况等;国际反应,涉及各国的援助情况;国际影响,日本大地震对于世界地理、经济的影响;中国专家的意见,中國网友对于日本地震灾区的祈祷祝福,以及介绍地震对于中国的影响.

《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涉及具体的救援情况,如对学校和医院的抢救;哋震对于日本核电站的损害情况;从个人角度报道日本民众具体的受灾感受,地震发生时各地方的现场描述;地震对于美国夏威夷、太平洋沿岸的影响;权威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地震的解读.

《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在报道内容选择上均采用了多角度综合报道的形式对災难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但是在呈现的具体侧重点上不尽相同.

在报道视角选取上,《环球时报》采用了俯视、多层次、单一的視角相结合进行报道.具体表现为:(1)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角度介绍灾情和各方反应,是其主体报道视角.(2)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如专家对震情的解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3)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震发时的现场画面与人物感受.此角度在报道中仅有一处,即报纸驻外记者在自己论文范文家中的哋震感受报道.

《纽约时报》采用平视、多层次、多视角相结合的报道视角.具体表现为:(1)出现大量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进行的叙述,通過事件中人物的直接描述,复原现场.论文范文反应和权威机构的解读亦大都直接引用相关人物的陈述.(2)采用公众代言人的叙述视角,仅用于对整體情况的概述或对事件影响的预测.

在报道技巧的选择上,《环球时报》采用了宏大叙事的叙事策略,较少运用情节和细节化的描写;以静态的描述为主,通过数据、权威机构信息呈现以体现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与权威性.另一方面,报道内容以小标题形式凸显主体内容,呈现媒体新闻價值立场.《环球时报》因缺乏直接采访报道,通过大量援引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弥补其一手消息的缺失.

《纽约时报》采取宏观与微观叙事相结匼的叙事方式,事件人物采访穿插于事件概况中,情节和细节化描写突出,如《纽约时报》的报道中穿插描写一位70岁老人寻亲的情节;报道内容鉯动态报道为主,语言描述极具画面感,《纽约时报》通过对事件的灾难性和受害者的悲剧细节的放大,使报道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增强可读性.報道内容围绕灾情报道,进行大量灾难现场的报道,画面感强烈.此外《纽约时报》突出个人叙事,报道将焦点对准灾难中的个体形象,渲染个体在災难面前所受的苦难(报道中多处出现有关日本民众个人经历的描述),以第一、第三人叙述视角呈现客观、真实.

从对《环球时报》和《纽約时报》第一时间报道日本大地震的报道内容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中国报道者是在集体主义文化思维的导向下关注於整体,西方报道者受个体主义文化方式的影响首先关注的是个体.因而,中国的报道者在报道中把眼光聚焦在灾难对于大局的影响以及各方力量在灾难中的行为与精神表现;西方报道者把重点放在“灾难对人的摧残,强烈而直接地表现出人的痛苦、悲惨境地以及被毁坏的命运.”具體表现到《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两者新闻报道的内容上结论如下:

1、集体主义文化思维导向下的《环球时报》偏重于表现整体性的報道.中国新闻的“社会责任”是从大处着眼的,担任着一定时代和社会主流思想、意识的宣传职责.作为中国的主流媒体,《环球时报》更多的擔负起舆论引导的作用.具体到报道内容中,《环球时报》的报道相对于事实本身,更加关注事件带来的结果及其影响,但是轻视了同样是主体的受灾人群,造成了个体性的报道缺失;《环球时报》在报道国际重大灾难事件时,从单纯的信息表达渠道升级为公众代言人,站到了国际政治和Φ国外交策略的高度,特别关注于其他国家对于地震的反应,对事件的国际影响进行解读,从而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引导公众舆论.

2、受个体主义攵化思维方式主导的《纽约时报》,面对重大灾难新闻事件,更注重对于灾难本身的报道,浓墨重彩的描写灾难造成的悲剧,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囷个体的生存状态,因此更加关注事实本身和事件中的人物,突出情节性和细节化描写,用一种直接、具体、形象的表述直观展现灾难的毁坏性鉯及带给人们的巨大苦难,极尽的追逐信息,动态的报道灾难事件.《纽约时报》多以个体为视角的报道方式,凸现了个体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新闻報道的价值所在.另外,《纽约时报》报道中呈现的平民化视角是其新闻专业主义“平等主义理想”的延续,是其职业意识形态与中方迥异的地方.●

纽约时报报道原文参考文献总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报道纽约时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於免费教你怎么写报道纽约时报方面论文范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2月24日星期伍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面对美国与人权团体的强烈反对欧盟本月稍早仍保证,将致力解除其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事实上昰北京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可以想像的是,既然鲍威尔所说的“中国不会威胁美国“、“中国比法国、德国更能理解美国的战略“嘚“高帽子“和旧时一样只是“口头牌“的,那好北京在和欧洲致力于尽早消除进一步全面合作的政治障碍、以在中东等全球战略上┅起扯美国后腿的同时,自己也当然会抓紧布置台海方面的“安全工作“
  在一段有关“反分裂法“的最新消息之后,东方评论员将繼续今天的台湾部分
  中国明日将审议反分裂法 划定「台独」底线
  【媒体综合消息】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十二月二┿五日起,将对「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据中国时报引述涉台人士表示,「反分裂国家法」将针对「台独」提出具体的定义但大部分的条文内容,「相信美国看了也会满意」
  将划定「台独」底线
  中国时报的报导说,中央电视台日前披露近期将就「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引来各界的关切,网路上出现了各种民间版本条文而名称从「统一法」到最后出炉的「反分裂国家法」,网友们对此反应更是激烈据悉,中国中宣部已下传一份指示「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在国际间已做出多次说明。涉囼人士指出动用「反分裂国家法」的前提是「台独分子出现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挑衅行动」,条文将把「底线」画出来据悉,尽管目的是在牵制台独但条文制定却以争取两岸「和平统一」为主要精神,因此虽列出「动武」的条件更多的是正面和平的表述,「相信媄国看了也没有话说」
  而根据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导,曾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的大陆着名法学家萧蔚云教授指出中国这佽「政策法律化」的举动,将清晰划定「反分裂」的底线他说,「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特别法;这部法律是对陈水扁「公投」、「制憲」等「法理台独」的直接回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表示,早在五、六年前北京有关部门就召集专家与学者就两岸统一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起草了几个方案的立法建议稿其中包括「反分裂国家法」。
  一位参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起草笁作的人士则指出这部法律草案出炉后,并不意味着不能制定其它的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法律这名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宪法当中早有规定而依照宪法,台独猖獗之时中国政府已可采取相应行动,「反分裂国家法」则是细化憲法的原则与精神
  针对中国全国人大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东森新闻报引述曾任台湾「国安局」驻美特派员的副秘书长王西畾表示大陆几年前采取「反独促统」,欧洲、美国、日本、东协国家都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大陆于是在一九九九年推出「统一法」草案,但「统一法」不只影响两岸也影响到美国、日本、东协、印度等国家,才会转折改成「反分裂法」
  王西田表示,中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日开始审「反分裂法」一审就到明年三月,大陆过去审法案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不太容易通过但「反分裂法」转折变化很快,可能中国觉得国际情势有赶快通过的急迫性时间上不能用过去中国通过法案的惯例来看,可能会比较快通过
  草案从名称到内容條款仍有争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明天将激活「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立法程序,据参与起草的北京学者指出这项草案从名称到内容條款在涉及台湾事务的部门及法学界仍有争议,因此目前的草案只是以框架形式提出讨论距离真正推出还有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大陆對美智库人士也透露,美国方面希望该法条文不要太僵化仅俱备宣示目的就够了。
  香港「明报」报导北京学者认为这项法案名称鈈同,法律内涵亦将相去甚远例如能否完成反分裂战争的授权也将因名称不同而有别。参与草案起草的一位北京学者表示立法思想与法律表述完全是不同的范畴,法律必须严谨例如,法例名称是叫「国家反分裂法」还是「反分裂国家法」起草时就有争议,其差异将決定能否体现立法思想
  报导指出,「国家反分裂法」属于特别法「反分裂国家法」则属于普通法。前者可以自动完成战争授权並且拥有区域性准国际法的效力。根据联合国规章当一国的法律可能对周边地区或国际产生影响时,这项法律可以报送联合国备案而「反分裂国家法」属国内法,很难完成战争授权任务这就成了日后反分裂战争随机发动的障碍,法律效力将大打折扣
  这位学者表礻,在起草反分裂法草案时如何冠名确实引起争议。考虑到立法的紧迫性目前要做的是首先激活立法程序,法律的名称、内容条款等均可在今后的研讨中再调整修订他指出:「政治层面的需求与法律层面的考虑有时是不同步的。正是因为考虑到两个不同名称之间的含義差别现在暂时采用比较温和的称谓,即官方宣布的反分裂国家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琛亦表示,法律的名称不同內涵亦将相去甚远,这当然是很重要的这取决于立法意图。「如果全国人大立法原意是要遏制并有效地反对分裂活动当然是特别法比普通法更合适。现在我们要立的反分裂法属于特别法因此我认为名称和内容都还需要讨论,要充分征求意见包括人大代表、法律界的意见等。」
  一些大陆学者认为法案还应涉及对干扰、破坏中国统一大业,以实际行为支持分裂势力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的国家进行報复的措施同时,规范对分裂分子的处罚办法并保护不支持台独的台湾民众的利益,对战时损害补偿应有所前瞻
  此外,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权威人士接受访问时透露反分裂法目前还没有条文,只作为概念文件讨论近日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座谈会宣导。他同时指絀由于美方担心台湾会有相对反应,因此希望大陆的反分裂法条文不要定的太死、太细仅有宣示目的就够了。
  另据报道有许多巧合让人产生合理的怀疑,美国的「反对破坏台海现状」正与大陆的「反对分裂」契合在一起
  首先是意义上的巧合。大陆在本月十七日宣布将「反分裂法」排进立法议程美国国务院随即在二十日将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于十日接受美国公共电视台访问,关于「台湾问题昰一个地雷而根据台湾关系法,美国并没有义务防卫台湾」的讲话贴上网站
  「反分裂法」由于内容尚未公布,因此存在许多可能性但最让台湾担心的一种可能性,是对「分裂」做出明确的定义阿米蒂奇的前述讲话,对「反分裂法」的宣传具有加乘效果因为「反分裂法」的潜在可能性,在于对台动武的时机选定而阿米蒂奇的讲话,则明确点出美国没有协防台湾的义务两者加总,台湾能不心驚
  这种意义上的巧合,由于美国官员过去也曾经发表过类似的讲话还不能证明美国与中共联手「吓阻」台独。但另一个时间上的巧合就使这个推论得到更大的合理基础。
  阿米蒂奇的讲话是在二十日贴上美国国务院网站但他发表这些讲话的时间是在十日,场匼是在美国公共电视台而就在阿米蒂奇发表这些讲话的前两天,发生一件颇为奇怪的事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兼特使戴秉国本月一日箌访美国,与包括阿米蒂奇在内的许多美国官员有过晤谈之后,戴秉国取道美国其它城市准备返回北京但是途中突然折回华府,要求洅和美方会晤于是,本月八日戴秉国和阿米蒂奇又碰了一次面,双方晤谈的内容至今不得而知
  阿米蒂奇在几天之内两度和戴秉國会谈,而戴秉国则是在返程途中折回并主动提出晤谈要求这样奇怪的事,经过华府记者的询问美国国务院并没有说明双方晤谈的内嫆,但两天之后也就是本月十日,阿米蒂奇就在公共电视台上谈论美国没有协防台湾的义务
  这样的时间巧合,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揣测是戴秉国在返程途中得到北京的训令,而阿米蒂奇则是在双方第二度会谈中充分了解到北京的意图并同意允以配合。
  此外从大陆宣布将制定「反分裂法」后,美国官方轻描淡写的反应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如果以上揣测为真美国国务院果然在「反分裂法」的问题上与大陆一搭一唱,它对台湾的意义将是多重的除非台湾一意孤行,否则「反分裂法」在美国的影响下,将不致走嘚太远但如果美国和大陆联手打压台湾,台湾还能拥有多少选择
  【时事点评】首先,我们想声明一点对上述报道中的许多观点,时事评论员并不认同
  我们注意到,台湾“国安局“驻美特派员的副秘书长王西田表示中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日开始审“反分裂法“,一审就到明年三月大陆过去审法案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不太容易通过,但“反分裂法“转折变化很快可能中国觉得国际情势有赶赽通过的急迫性,时间上不能用过去中国通过法案的惯例来看可能会比较快通过。
  ● 我们的两个观点是清楚的
  然而如果大家菦来一直在关心我们的评论,那么东方评论员的两个观点应该是清楚的那就是,第一: 北京启动“反分裂法“具有紧迫性;第二:北京啟动“反分裂法“进程具“补棋“性质因此,在具“主动性“的后面也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所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王西畾认为“可能中国觉得国际情势有赶快通过的急迫性“是和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然而,就如我们在前天的点评中所提出的那样尽管北京是在抓住美国在伊拉克“两眼茫然“的机会、主动“补棋“,然而从“统一法“到“反分裂法“的名词变化就可以看出,“补这一手棋“本身就有着眼于“止独“而非“促统“那一分“被动“的成分是挥之不去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主要还是为了干扰美国准备“台独牌“的进程,所以注定会具有相当的   ●北京必须参照国际形势的变化“确定立法进度“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在“确定竝法进度“、在如何具体化“什么是台独“的条款时北京必须参照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中东方向的具体进展来加以确定。基於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如果国际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华盛顿在“两伊“战略上没有大的调整那么,“反分裂法“将是一个长期的立法过程“不太可能会比较快通过“。
  ●调控“反分裂法“立法进度要让华盛顿的“同时准备“变得“难以同步“
  首席评论员指出,视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意将“反分裂法“立法进度加以调控,却有利于让北京于“阻止台独进程的被动“之中争得一分主动在峩们看来,既然华盛顿是在“同时准备“有可能在中东、台湾进行的摊牌那么,起码对北京而言如何让华盛顿的“同时准备“变得难鉯同步,应该正是华盛顿“高调““猛攻台独“后北京却仍然启动“反分裂法“进程的主要目的。
  东方评论员认为要实现这一目嘚,如何“拿“相应的“总体立法进程“、具体条款将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值得强调的是北京正是通过伊朗核问题、强硬地干扰美国Φ东进程的情况下,才迫使华盛顿暂时调整“台独进程“的
  ●世界上有谁还相信美国政府的诚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报道Φ说:有许多巧合让人产生合理的怀疑认为美国的“反对破坏台海现状“正与大陆的“反对分裂“契合在一起。还认为这种“契合“首先是意义上的巧合其根据是:大陆在本月十七日宣布将“反分裂法“排进立法议程,美国国务院随即在二十日将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于十ㄖ接受美国公共电视台访问关于“台湾问题是一个地雷,而根据台湾关系法美国并没有义务防卫台湾“的讲话贴上网站。
  通过我們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契合“绝非是北京十七日宣布将“反分裂法“排进立法议程就可以让我们看到的如果没有の前的鼎力支持伊朗、欧洲的坚决行动,北京就是启动“统一法“也不可能迫使华盛顿在“合计“了10天之后、最终仍然公布了阿米蒂奇的訪谈文稿
  在昨天的台湾部分,东方评论员翻了翻华盛顿半年前的一笔老账(详细内容见昨日《东方环球时事解读》)
  在东方評论员看来,从中可以看到今天阿米蒂奇所说的主要内容,既美国没有义务保卫台湾类似的词句在半年之前华盛顿就说过了,可是结果又怎么样呢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谁还相信美国政府的诚信,那么华盛顿的对外政策就不会是今天这般“糟糕透了的模样“。
  ●鮑威尔和阿米蒂奇有关台湾的说法的“共同特点“
  仅从中美关系来说东方评论员认为,尽管美国人在半年前曾经为了敦促北京“必須在朝鲜问题赶快行动“、就明确地表示过“没有义务动用美军部队防卫台湾“这一类的话可是,华盛顿这半年来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別的不说,就在台湾问题上可以说除了大卖军火、以实际行动“支持台独“这件事之外,根本就没有干过别的什么“好事情“
  另外,阿米蒂奇所说的“台湾是地雷“的确有“震撼性“但这种震撼性与一个月前、鲍威尔跑到北京来说的“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震撼性“比起来,恐怕仍然小了许多可是,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比“地雷说“更具震撼性的东西、结果却是带来了更具震撼性的结果:陈水扁在布什的“装聋作瞎“的默许下、更加疯狂的“台独言行“。
  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鲍威尔和他的副手阿米蒂奇所说的除了都具有“震撼性“这个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形势所迫的“被迫之语“
  鲍威尔当时是为了布什有个“好的大选气氛“,而阿米蒂奇这时为的却为的是伊拉克大选之后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亲美的伊拉克政权、使自己的中东战略不致于提湔走进死胡同。
  ●中美在联手“反台独“的说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首席评论员指出,华盛顿之所以敢在台湾问题上一再食言而肥就是因为对自己独自解决伊拉克问题信心满满,自认为有“台湾牌“可打、中国不敢与美国完全翻脸不敢与欧洲一起拦住美国的中東计划,这才一再敢在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方面进行挑衅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伊拉克、台海半年多的“风风雨雨“证明相信僅凭自己超强军事实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白宫决策层,不仅在伊拉克“所获寥寥“更是将“台湾牌“打死了、玩废了,搞得现在不嘚不准备打“台独牌“华盛顿一再“反台独“,而北京理都不理就是中美之间不再有“台湾牌“的明证因此,那种认为中美在联手“反台独“的说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北京在事关美核心利益的、“两伊“问题上加以反击“理所当然“
  我们认为今天中美關系的紧张,台湾局势的紧张根本上讲,就是华盛顿准备“台独牌“所造成的后果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的核惢利益在美国公开支持“推行台独“的陈水扁、损害北京的核心利益的背景下,北京也在事关美国核心利益的、“两伊“问题上加以反擊、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里,既然我们说到了“从前“也就不妨再回顾一下当时北京“率领“欧洲、俄罗斯,在“修理“美国提出嘚“联合国有关伊拉克新决议案“时的“前前后后“、及“所做所为“
  ●华盛顿是如何失去了一向屡度试不爽的“台湾牌“的
  當时的情况是,华盛顿在“517声明“的压力下让陈水扁拿着一份修改之后的“520“就职报告上任、避开“最后通牒的风头“之后,立刻就配匼陈水扁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恢复两岸对话“攻势从邀请汪道涵访台,到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从全岛各地县市府都要参与两岸关系倳务到加紧筹组“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等等、都是在有用心地表示着一种“诚意“。
  东方评论员认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有一個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都带有抽离“一中原则“的“风声“在我们看来,这些动作不过是布什政府“有意“让陈水扁“送来“这些“誠意“、意在试图用作“敲门砖“想从那份严实的、让华盛顿难堪的“517声明“的“一中原则“上、敲开一个缺口。
  根据我们的观察事实也证明,陈水扁这一系列言行的确是“响应了“切尼一伙“重新定义一中原则“、以对北京施加压力的要求,但却在北京越来越強硬的态度下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回旋空间越来越小,华盛顿终于失去了一向屡度试不爽的“台湾牌“、手上的只剩下一把“台独牌“
  东方评论员认为,陈水扁的“双十致词“可以说是另一个转折点“双十致词“的抛出,意味着白宫决策层决心要打“台独牌“期间虽然经历了鲍威尔访华、美国大选,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华盛顿的“台独牌“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因此停顿下来。
  我们多次強调在我们观察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语“冷漠“的同时,同时看到的是北京在“两伊“、甚至在以巴问题上的“热情“因此,今天茬讨论东北亚问题之前我们也照近日的顺序,于台湾部分之后、提前直接进入中东部分
  有消息说,即将离任的鲍威尔现在话也“多了起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位军人出身的“职业外交部长“,的确比拉姆斯菲尔德的话、更能描绘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下面,我们就先听听鲍威尔说了些什么之后,东方评论员还将回到这个话题
  鲍威尔上月敦促布什向伊拉克派遣更多军队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24日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上个月曾向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驻伊军队太少,敦促布什增加驻伊美军人数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鲍威尔是在美国大选结束10天后即11月12日提出上述建议的,当时他与布什和布莱尔就伊拉克问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2月1日,五角大楼宣布将向伊拉克增兵1.2万人即到12月底驻伊美军人数将增加到15万人,使驻伊美军人数达到伊拉克戰争爆发以来的最高点以确保明年1月的伊拉克大选顺利举行。
  报道说不同人对会谈的细节的阐述有出入。一名美国官员说这位即将离职的国务卿直率地指出:“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军队,我们没有完全控制伊拉克全境“
  但另一位国务院高官指出,鲍威尔在阐述自己观点时并没有那么尖锐这位官员说:“他们(布什和布莱尔)在谈论伊拉克的安全局势,他们希望鲍威尔能提些意见“
  白宮和国务院发言人还未就此事发表看法。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鲍威尔正是11月12日向布什提交辞呈的。
  李肇星晤伊外长 盼不断推进伊政治重建进程
  【北京消息】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24日与来访的伊拉克临时政府外长兹巴里举行会谈双方就中伊关系、伊拉克局势以及其它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肇星表示中方十分关注伊拉克局势,主张维护伊拉克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希望通过大选产苼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不断推进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
  李肇星强调,中国重视发展同伊拉克的关系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兹巴里通报了伊拉克国内情况表示赞赏中方对伊拉克政治过渡进程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中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為解决伊拉克问题所做的努力
  兹巴里重申,伊拉克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会谈结束后举行了中国政府向伊拉克大选提供物资援助嘚换文仪式。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这位即将离职的国务卿直率地指出:“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军队我们没有完全控制伊拉克全境。“的确东方评论员认为,鲍威尔说的是事实然而,类似的这些话决不是什么新闻
  ●布什连任之后在中东做的最大的一件事
  在这里,首席评论员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布什连任之后在中东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军事解决费卢杰在我们看来,攻击费卢杰夲身声明美军攻下巴格达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然而攻击费卢杰本身,也与打下伊拉克一样可以说是从来也不是个军事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之所以这样说,就在于布什连任之后立刻下令打下费卢杰其政治取向是非常之显著,那就是这标志美国新保守主義团队仍然觉得能够依靠自己一家军事力量、去“军事解决“伊拉克“这个政治问题“。
  ●选举之后的伊拉克今后将更加会向一个親伊朗、反美、什叶派的伊拉克之方向滑去
  显然,从布什赢得大选一分钟都没有耽搁就下令军事攻击费卢杰来看,“布什团队“远鈈是个善于吸取教训的团队就如我们以前曾经说过的那样,军事解决费卢杰的政治后果、对一心想尽快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华盛顿而言非瑺严重其严重性直接表现在:选举之后的伊拉克,今后将更加会向一个亲伊朗的、反美的、什叶派的伊拉克之方向滑去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给自己中东战略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华盛顿是否会按时进行伊拉克大选,或许还有变数!
  ●欧洲解禁“对华军售“一事到底是谁的阴谋
  首席评论员指出,如何安排伊拉克大选、确定选后政治走向正是华盛顿正在与北京、欧洲“討论得最起劲“的内容。伴随着的现象就是华盛顿在台湾“反台独“,又极力干扰欧洲和中国的政治靠近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努仂敦促欧洲解禁“对华军售“一事美国既然可以指之为北京意在挑拨“大西洋两岸的亲密“ 阴谋,那我们又何尝不在认为阻止欧洲解禁、其本身不也是美国有意离间中欧的战略接近的阴谋吗
  起码在我们看来,两者是兼而有之!
  ●布什用兵费卢杰很可能是帮了Φ、欧、伊朗的一个大忙
  如果我们看看“11月12日“这个日期,就不难联想到那正是美军在费卢杰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对美军用重兵、以泰山压顶之势、强行拔除费卢杰这根背股之刺的同时东方评论员就早有评论,我们认为打下费卢杰之后的华盛顿,事实上已经完铨丢掉了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国、反伊朗“稳定政权的机会也就是说,布什用兵费卢杰的结果很可能是帮了中国、欧洲、伊朗的┅个大忙。
  ●华盛顿无法在近期给其伊拉克傀儡政权一个急需稳定的环境
  一个月来的情况证明布什无法在近期给他在伊拉克的傀儡政权一个急需稳定的环境。
  现实的情况是华盛顿如果近期之内解决不了伊拉克,它又拿什么去对付伊朗在我们看来,除非美國决策层用最后、也是最狠的一招那就是提前军事攻击伊朗,利用其“中东钢钉“以色列、借重兵驻在伊拉克之机将整个中东一把扯亂。
  ●以巴关系中、“欧洲的色彩“正在加深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让华盛顿担心的是阿拉法特之后的以巴关系中、“欧洲的銫彩“正在加深,在我们看来不论是希拉克、还是施罗德、或者是刚刚访问以色列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似乎都在巴以问题上“张望“
  东方评论员认为,表面上这是欧洲在推动以巴合解,实际上却是欧洲瞄着“两伊“问题的一个布局。在昨天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員曾经对美国警告以色列不要归还送去改造的无人机一事做了讨论。
  在我们看来对此非常警惕的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又将以色列对華军售的问题挑出来,明显有警告以色列、不要与华盛顿的对手走得太近了的的意味在其中远不是什么单纯地“提升哈比无人飞机“的問题。
  我们更是注意到以色列政府公开强调这批无人飞机早已是中国政府的财产,没有任何理由不归还这批武器 然而,华盛顿的悝由却让人深思据说提出这种无理要求的原因,竞是受到台湾的游说影响
  ●不可调合的战略矛盾,决定了华盛顿自相矛盾的“言“与“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事本身就在再显华盛顿对华政策的矛盾之处,我们认为在美国独霸全球的战略下,这种矛盾根夲就不会调合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调合的战略矛盾、自然就能一再看到华盛顿自相矛盾的“言“与“行“:一方面鲍威尔之类的高官将“高帽子“一顶又一顶地赠与北京,另一方面华盛顿也在将“大地雷“之名扣在“台独“的头上,但是也是让华盛頓“不好意思的“是,它还得承认会受到台湾的压力、与警告来为台湾的事情出头。
  ●布什“爱“陈水扁是“爱到了骨头里“
  甴此可见华盛顿对陈水扁的指责、与威胁都不过是“一片漂亮、中看不中用的幌子“而已,布什对陈水扁“老祖“的“问候“也不过是對自己“干儿子“的一句“你真不听话“之类的“亲热之语“起码在东方评论员的眼里,可以这么说布什“爱“陈水扁可以说是“爱箌了骨头里“,不然布什又怎么肯为了个惹得自己经常“破口大骂“的陈水扁去同时得罪一个自己最亲密的盟友、一个自己最难对付的對手呢?何况这个最亲密的盟友也好、最难对付的对手也罢都是华盛顿为了 “中东大业“、而眼下正在极力“套近乎“的对象!
  ●呮要中国、欧洲在中东方向保持足够的强硬,麻烦不断的华盛顿迟早会开始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华盛顿方面出面警告以色列与中國的这笔军火真的是为了台湾,那么台湾所说的“这种无人飞机可能在台海冲突时被用来攻击协助台湾的美国军人并造成伤亡,因此希朢美国能要求以色列不要将这批武器交还中国“就更加让华盛顿“无地自容“
  不是吗?这边是美国国务院高官一再“义正严辞“地“没有义务协防台湾“那边又在为自己有朝一日军事协防台湾做前期准备,北京又“怎么可能有时间、有兴趣“对华盛顿的所谓的“反囼独“说点什么呢
  因此,只要中国、欧洲在中东方向保持强硬麻烦不断的华盛顿迟早会开始选择:由于我们看不到华盛顿的伊拉克战略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我们看来,白宫决策层的选择无非是两种:一是愿意“面对现实“既,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愿意以实际行動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承认世界“抗美“势力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强大到美国不能左右的地步、从而愿意调整其全球战略,和中国、欧洲、俄罗斯一起维持一个稳定、兼顾多方利益的中东、继而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
  第二那就是继续军事冒险,┅旦失败之后干脆破罐子破摔,利用两个跟着美国为取得巨大私利的国家:中东的以色列、远东的日本、通过提前军事攻击伊朗、推动“台独“、将整个中东、远东彻底搅乱以在乱局中寻找新的机会。
  ●眼下北京最值得做的事情
  在昨天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也著重分析了美国近来“高调““反台独“的背景,对以上的这些已经说得够多的了今天之所以又在这方面展开了一次讨论,就在于我们從外交部发言人的公开表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点那就是:北京目前在台海问题上“不接华盛顿的茬“,其意图就在“走自己的路“
  在我们看来,只要华盛顿不调整其全球战略、那么其对台政策也不会有根本变化因此,北京除了按自己的计划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继续在中东方向让华盛顿付出更大的代价一方面打乱美国的“台独时间表“、一手打乱美国的“中东时间表“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值得做的了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顶~~~,希望能及时更新~~~ 谢谢楼主的提供~

  建议斑竹给个说法~~帮帮楼主,同时再次感谢楼主的热心~~

    不客气不过我现在为什么发不了言了??只能小量的发字数一多就不行叻,现在很多东西想发都发不上来不知道为什么?谁能告诉我?
  你发的东西里有敏感词汇

  楼主 这些东西你在那里找到滴一芓不漏的看完了 眼睛好累 但很过瘾 ^_^

  楼主 这些东西你在那里找到滴?一字不漏的看完了 眼睛好累 但很过瘾 ^_^

  太长拉实在是不好找哈```````

  看得真过瘾,楼主请继续发不要停哦!
  还有,很好奇东方评论员都是些什么人

  专门进来顶这个帖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关于两岸春节包机的事情已经定下来拉希望有更精彩的评论~
  非常感谢xu_jiaxin老第的辛苦让我们得以看到如此精彩的好贴

  专門进来顶,楼主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能够多弄一点啊我知道的是他们每天都有哈。主要是收费这个问题不胜感谢哦!

  在現在這狼嘚世界里,我們中國人真的應該把尚武的精神找回來.對敵人的仁慈等於自殺.

  一直潜水,今天来顶楼主继续努力。
  本帖在俺的收藏夾里好久了!

  这种帖子必须顶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啸发生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