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挨着哪个区位于北京的哪个方向?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风雅园三区综合商业楼南三层(美廉美东北方向)

本页信息由城市吧免费提供,仅供参考,不得商用。如有错误请访问

超越健身中心(北京回龙观店)

昌平展区都有哪些看点?

紧抓北京“两区”建设机遇打造“昌平服务”品牌,聚焦“两谷一园”筑就首都创新高地。金秋九月,服贸会吉祥物“福燕”展翅高飞,传递着服务贸易发展造福世界的福音,这其中来自北京的“昌平声音”格外高亢嘹亮。

2021年服贸会以来,昌平区紧紧围绕全市“五子”联动布局,紧抓“两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主导产业,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市经济快速回暖复苏贡献了强劲的“昌平力量”。

服国利民融入新发展格局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平区以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服贸会上宣布的支持北京两项开放政策为主线,紧抓北京打造高水平经贸规则承载区、数字贸易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取得显著成果。

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的第一年。昌平区主动对接RCEP等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助推7家昌平企业办理RCEP原产地证书,其中福田拿下北京首份对马来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昌平企业对外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数字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8月20日,《昌平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正式发布,开启了昌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蝶变”。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1家企业完成产业数字化升级,2022年1-7月,316家数字经济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收入1291.1亿元,同比增长21.5%。内外循环联动进一步加强,以百济神州等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2022年1-7月,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收入合计653.4亿元。
如今,位于金融街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格外繁忙。尽管大部分业务可以通过线上办理,但不少人注意到,北交所一楼大厅接待处的访客登记单依然密密麻麻。近一年来,昌平区用好北京证券交易所平台,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助推辖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5家,其中创新层企业8家、基础层企业37家。
昌平生命科学园内,绿树环绕,芳草如茵,颖泰生物的技术中心就坐落在这里。走进办公大楼,迎面就是一面专利墙,100多项专利展现了企业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立17年来,颖泰生物已经成为国内植保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颖泰生物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积极融入时代大潮,共同书写复兴路上的光荣与梦想,这是聚焦“合作、同行、共赢”的服贸会上发出的一曲强音。昌平区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坚定首都北部创新产业带、先进智造产业聚集区等新的发展定位,更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打开了争创国际一流的新局面。

服企兴业推动关键要素开放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本届服贸会上,全球参展客商通过洽谈交流,催生了更多合作新成果、发展新思路。服贸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展会,为各国企业积极融入中国服务大市场提供全方位机遇,也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了展示交易的平台。昌平区推动关键要素开放,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显著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在资金跨境流动方面,简化跨境结算流程,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业务超过2.1亿元;落实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协助诺诚健华完成1.2亿元外债资金用途变更审批。

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为60余家企业的200余名高端人才提供了签证便利,围绕打造“一站一室一厅一平台一中心”的自贸服务体系,建成出入境服务大厅,外籍人员两证联办业务即将落地,全力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研发设备进口方面,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泛生子等55家企业机构的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通关提供了便利化服务,协调保诺科技享受到科研设备进口免税政策。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昌平区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6.1亿元;27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方面,昌平区4家企业获北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可享受外籍高端人才办理签证和工作许可便利、就医、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当前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未来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服贸会聚焦服务业开放,搭建中外交流网络,通过创新与合作,精准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为国际国内产业界创造了业务拓展和互利共赢的机会,有利于推动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国际服务业合作,促进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开放发展。昌平区以服贸会为平台和契机,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推进对外交往,互惠共赢,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用心筑台,真心引凤。服贸会为参与各方提供了高水平合作平台和机遇,切实推动了国际服务交流合作,体现了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扎实实践,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长期以来,昌平区立足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功能定位,依托“能源谷”“生命谷”和沙河高教园区“两谷一园”建设,强化招商引资,聚力项目推进,助力服务产业不断发展。2022年1-7月,“两区”新增重点项目194个,其中83个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项目在昌平落地,落地率排名全市第二。

在医药健康领域,今年5月,由未来科学城集团和高博医疗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至此,高博医院项目开发建设目标圆满完成。高博医院项目位于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内,是北京市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昌平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将为创新药物及创新医疗技术研发、转化及应用提供支持。

另外,全国首家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平台——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大分子药物工厂项目——诺诚健华抗肿瘤创新药物生产基地项目、市年度重点工程计划科兴疫苗质量研究中心开工建设。2022年1-7月,规上医药健康企业实现收入429亿元。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场所

在先进能源领域,未来氢能AEM制氢设备中试基地、北京清能芯研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未来科学城;国家电投集团创新基地二期工程项目、中兵未来科研中心开工建设;国网大中小融通平台首批7家企业签约落地未来科创中心。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先进能源企业实现收入1288.4亿元。

未来科学城始终坚持“攻关未来科学,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的初心使命,围绕集聚一流企业、一流研发机构、一流科技人才,依托“能源谷”核心区现有研发创新资源集聚基础,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先进智造领域,昌平区支持北汽福田等一批存量项目扩大产能,小米智慧产业园实现整体交付,智能工厂二期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三一、福田康明斯成为北京仅有的两家全球“灯塔工厂”。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先进智造企业实现收入827.4亿元。

据透露,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全球科创中心项目,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2023年底竣工交付。该项目严格按照北京市和昌平区关于“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打造成三一全球科创中心,为首都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服惠双全打造“两区”建设样板

在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昌平区一批建设成果在服贸会期间发布,交出了一张“靓丽答卷”。

随着试点政策和示范项目的密集落地,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以下简称“自贸昌平组团”)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目前存续市场主体10109家,比挂牌前增长60%,提前完成三年发展目标。2022年1-7月,自贸昌平组团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4.8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5.4%。

在“两区”建设带动下,昌平区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1-7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其中自贸昌平组团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0.6%,在全区占比97.8%。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家,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家,1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家、增资12家次。

一种“昌平模式”成功试水。政企合作共建“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的生物医药创新模式入选北京市第二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揭榜挂帅”开展北京市美丽健康产业领域政策“会诊”,形成“一报告两清单”,同时围绕大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在全市首创出台“美丽经济十条”,推动8所高校共建北京美丽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北京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丽健康产业高地提供了“昌平经验”。

全流程走通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22家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企业端的“随申请、随认定、随报备”,占比全市第一;助力诺诚健华在全市率先享受“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作为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申报主体”等生物医药前沿政策,在服务企业提升获得感方面树立了“昌平样板”。

着眼“五子”联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举办了不插电音乐会、汽车嘉年华、首开龙街品牌启动会等30余场促消费活动,推出了“漫步北京——清明上河徒步游主题游”等5条新路线,发放了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累计拉动新车销售5000余台,实现社零额超10亿元,并将在近期启动“味YUONG昌平”美食消费季,包括发放餐饮消费券、美食榜单发布、人气商家评选等系列活动,为经济发展贡献了“昌平力量”。

企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一批标志性成果问世。取得了乙肝病毒致病机理、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原创发现,涌现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国内首套综合氢安全评价平台开发完成,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立项,由未来科学城主导编制的商务区可持续发展领域首个国际标准进入出版阶段。今年1-7月,全区新增专利授权6393件,同比增长18.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63件,同比增长21.8%;新增《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国际专利申请245件。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两区”办的大力支持下,昌平“两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优势不断稳固,首创性、开放性、引领性特征日益凸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昌平区将紧抓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两区’建设昌平样板”这一目标,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积极谋划新一轮政策创新,力争将昌平“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

从2012年至2019年的京交会,到2020年以来的服贸会,十年来,服贸会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领先的盛会。昌平区以会为“媒”,充分利用服贸会平台,深耕国内国际大市场,共享发展新机遇,为继续做大做强未来科学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动力活力,推进建设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汇聚了澎湃力量。随着更多“昌平服务”不断走出去,丰富了服务消费市场供给,夯实了高质量发展根基,将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更加强力支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服贸会昌平区签下35亿元大单

完成预筹签约项目金额超57亿元

在服贸会“北京日”活动上昌平区现场签约3家企业

2022年服贸会进入尾声,携重磅签约交易成果,昌平交易分团本次服贸会之旅完满收官。从“三带汇聚 未来之城”的文旅板块、“北京日”签约、“两区”成果发布再到“投资北京会客厅”、“2022全球PE论坛”,昌平交易分团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推介区内重点园区、项目和文旅资源,并签下35亿元“大单”,完成预筹签约项目金额超57亿元

  昌平现场签约3家企业

2022年服贸会开幕后,北京市政府于9月1日至2日在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会场举办“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峰会活动。在9月1日上午举办的“盘点再出发”为主题的“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现场,昌平区与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签约,合计签约金额35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昌平区了解到,此次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签约项目为公司利用生命科学园一期自有用地进行扩建的百济神州研发中试生产基地,用于扩大研发规模并将研发成果在昌平转化落地。项目签约金额为149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亿元)。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签约项目为三一全球科创中心,规划总投资2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一重工全球总部、三一智能研究总院工业装备技术预研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创新技术体验中心等。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2023年底竣工交付。

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我国航空航天及特种电源行业需求的大幅增长,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计划在昌平区实施特种电源扩产、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预计总投资8.5亿至12亿元,达产后年均营收约10亿元,更好地为我国装备建设提供配套支持和服务。

据介绍,除三家签约项目外,2022年服贸会上,包括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首开龙街等11个项目完成预筹并签约,合计项目金额超57亿元

9月2日,在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昌平区发布了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消费创新示范区、“两谷一园”创新布局等昌平区“两区”建设相关成果。

落地项目中,既有已在昌平蓬勃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也有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头部企业,产业的集聚效应凸显。2022年1月至7月,区内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实现收入分别达到429亿元、1288.4亿元、827.4亿元,合计实现规上收入超2500亿元

在“两区”建设带动下,昌平区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2022年1月至7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其中自贸昌平组团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0.6%,在全区占比97.8%。

从文旅板块看昌平发展三种活力

漫步在140平方米的昌平展区,俯拾间皆是古韵,抬眼望尽显未来。“运河之源、太行之首、居庸之要”三带汇聚优势独特,“两谷一园”、回天一线人才汇聚科创井喷,方寸间,古今昌平跃然眼前。纵观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平原新城的活力、改革创新的活力让昌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之路,一个“现代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品质之城”正在首都北部勃然兴起。

  美丽经济引领新方向

在服贸会昌平文旅板块,昌平“未来美城”板块尤为显眼,不少爱美的女士纷纷驻足细看,日日离不开的美妆会迸发什么样的想象力?

化妆品赛道进展迅猛,美丽健康产业方兴未艾。昌平区紧抓发展机遇,在美妆产业“风口”上率先发力,通过高质量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优质创新科创企业聚集,共塑昌平“未来美城”新IP。

昌平将大力发展以化妆品为主导的美丽健康产业,以北京美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聚焦植物特色资源化妆品、定制化生产试点、美妆新文创等六大领域,加快推动要素聚集和项目落地,着力打通“产学研检用”全产业链条,快速做大做强美丽健康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目前,昌平区针对化妆品产业发展,已研究制定“一核、两园、四高地”总体规划。其中,“一核”为美丽健康产业科创“核心区”,将依托中关村生命园及周边地区建设研发总部型园区,围绕美丽健康产业重点搭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研发试验、检验检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两园”为全力建设小汤山美丽智造园及小汤山美妆创新园;“四高地”是以“一核”、“两园”建设为带动,把昌平打造成京艳创新策源地、京韵国妆首发地、京品孵化育成地和京彩智造主阵地。

今年服贸会,“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成为高频词,2022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升至43.3%。昌平也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服贸会现场,昌平首个虚拟代言人“昌小平”身着干练职业装,与参展观众见面。

  三带汇聚文旅发力

与“昌小平”同台亮相展区的还有她身后的回天城市大脑。它在缓解交通拥堵、实行垃圾分类、治理群租房乱象等多个基层治理难题中发挥了大作用。

回天地区曾因公共服务存在欠账饱受诟病,超大型社区治理成为难题。回天行动计划的实施让亚洲最大社区焕发新面貌,教育、医疗、交通、绿地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被逐一破解。借数字技术之力,已升级进化至2.0阶段的回天城市大脑让回天地区变得更加聪明、更具韧性。通过数字技术,回天城市大脑在基层治理、公共安全、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经济产业等多方面实现智慧管理,让政府在管理方面有抓手、让企业经营有帮手、让市民生活有助手。

昌平三带汇聚,历史悠久、山水秀美。一幅历时四年创作的长卷《昌平白浮泉》尤为吸睛,画中人物繁多、神态各异,元代大运河源头盛景呈现在观众面前。今年10月中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即将开园,这是继通州运河公园之后大运河文化带又一标志性文化金名片。同样于10月开园的奥北森林公园总面积达491亩,平原新城再添绿意。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昌平文旅发展也迈上新台阶。骑行十三陵水库,夜登居庸关长城,老景区正焕发新活力。为进一步激发昌平文旅资源,本次服贸会上,居庸关长城数字城砖、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原创文创产品纷纷亮相展台,并在展区设魔术、杂技、古彩戏法等文艺表演,带观众饱览昌平美景,感受昌平文化。

昌平展区内工作人员体验模拟自行车骑行互动

作为北京市五大平原新城之一,昌平区正着力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绿色生态,让平原新城兴起来,成为首都北部未来新增长极。

  未来科学城推多个首创案例

科技创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昌平的核心功能,区内的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既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又肩负着承接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职责。服贸会现场,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规划布局也陈展其中,绘出昌平发展新未来。

乘“两区”建设之风,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迸发活力,产学研齐开花,一批具有引领效应的首创案例在此诞生。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顺利竣工交付;全国首家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平台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全国首个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研发简化审批流程直达企业……

改革创新让企业活力全面激发,取得了乙肝病毒致病机理、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原创发现,涌现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4500伏IGBT芯片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国内首套综合氢安全评价平台开发完成,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立项,由未来科学城主导编制的商务区可持续发展领域首个国际标准进入出版阶段。诺诚健华新型靶向蛋白降解剂ICP-490新药研究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科兴奥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临床,乐普生物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全区科技创新呈现出“井喷”态势。

这140平方米空间中呈现的30余个项目和企业是昌平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是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继续紧抓历史机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起点。2022年服贸会已经闭幕,我们还将携丰硕成果继续前进。

图文来源: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投资昌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昌平区挨着哪个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