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落地数字化服务?千络智慧博物馆有效果吗?

你会不会在看完博物馆后还意犹未尽?会不会因为错过了某个经典展览而遗憾?会不会对一个博物馆神往已久却总是失之交臂?“以现代方式展示文化遗产:借助新媒体,博物馆很快驶入公众交流与互动的轨道,摆脱了以往古板守旧的形象。”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博物提出的思路。陕西的智慧博物馆通过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给予观众一个全新的展示方式。

不落幕,是智慧博物馆的承诺。

在百度输入“数字博物馆”这个词条,除第一个百度百科的名词解释,紧接着的就是陕西数字博物馆。点击进入“”,你会惊叹这个博物馆所能提供给你的一切。进入“虚拟现实馆”,陕西远至绥德县博物馆、安康的红军乡纪念馆,近达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大小博物馆几乎全在这里。点击心仪的博物馆,你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博物馆在这里呈现,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可以随着你鼠标的移动全部呈现,你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一次博物馆的完美旅程。“数字专题展”,则选择不同专题,提供最多的藏品展示。例如,在蛇年的数字专题展上,你可以看到陕西所有和蛇有关的文物。从唐朝的彩绘蛇陶俑,到汉朝的蛇形带钩,乃至西周的蛇纹短剑,历史上和蛇有关的一切会让你眼花缭乱,许多珍品就是专家也难得一见。“临展与交流展”,则让这些有着时间限定的展览不会再闭幕。来到陕西的展览,你可以在这里看了又看,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相关展览你也可以通过它一览风采。此外精品文物鉴赏,讲坛与讲解,更是将你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喜爱带入一个更专业的领域。这里不论国之重器,还是稀世珍宝,你都可以全方位立体欣赏,也可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更有国内外顶尖专家给你讲授文物知识。

截至2013年底,陕西数字博物馆将实现所有实体博物馆的网上虚拟馆。此外,临时展览和到外省外国的巡展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在数字博物馆进行欣赏游览。一份统计报告这样显示,陕西数字博物馆自2012年8月开馆至今流量已达23.7万人次,浏览比例占到全国同类博物馆的42.11%,是第二名北京数字博物馆的七倍。

当然数字博物馆只是智慧博物馆的一个部分。陕西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贾强处长介绍:“针对我省博物馆事业现状,在已有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射频标签技术、图像检索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云计算、增强现实等技术,全面整合、有机组织,集成开发博物馆智能管理及应用系统。这个系统将扩展博物馆的外延,公众可以通过它实现泛在化的信息服务。”根据贾处长的描述,智慧博物馆的服务包括文博信息检索,行程规划、实用信息服务以及文博互动社区等内容。

文博信息检索基于垂直搜索技术,打通馆际信息壁垒,实现文博信息互通,使观众自由检索文物的关联信息。实用信息服务,可以面向观众参观博物馆前、中、后的食、住、行、游、购、娱需求:怎么去博物馆?周围有什么好吃的?当天天气如何?有什么特别展览?还可以顺便去哪里转转?卖什么样的纪念品?通过它,你可以舒服的安排你的行程。文博互动社区,满足现场观众、在线观众分享知识,交流心得的需求,方便公众交流探讨,促进文博信息在公众之间的相互传播。

国际博协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曾说:“博物馆坚信自己的存在与行动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改变社会,因此,将‘保护’这一传统使命与培育创造力相结合以实现博物馆的更新和观众数量的增长,是博物馆正在追求的变化。”

陕西正在用智慧的博物馆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是彰显人类历史积淀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现人文与环境发展物证的重要任务。对藏品科学的管护,保存环境的调控,管理的科学规范,多层次广泛全面的服务整合是智慧博物馆更深层的要求。”赵荣局长对陕西的博物馆科学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兵马俑博物馆我们看到,那些千年前的兵俑的管理极为高科技。利用RFID技术,每格兵俑都有自己的标签,这是他们身份的凭证。每一个文物存放位置和状态都能通过它进行实时监测。“事实上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通过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及科学管理工作水平,目前已完成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功能,库房、遗址现场文物的高清图像采集功能,资产及人员行为管理功能,基于多种无线传输技术的观众导览等功能。这也是目前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物联网两个示范应用之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了专门针对博物馆保存环境的“智能文物微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科研课题研究,首次在我省实现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文保领域的应用。该项目成果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汉阳陵博物馆开发了遗址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大遗址建立的实时环境监测网络。实现这些功能首先要为陕西馆藏文物建立庞大的数字库,陕西文物数据库是国家数据库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完成了全省11万余件馆藏等级文物和36万余件一般文物的数据录入、数据整合。

不难看出,陕西文物的管理已经开始进入全面智能化的时代。

“为更好地保护藏品开展的创新实践:藏品保护设备在不断改进,工作技能在不断提高,博物馆逐渐变为真正的实验室。”这是2013年博物馆日的分主题。

历史厚待于陕西,当陕西的文物人将这些历史记忆放置于博物馆,他们就不断用创新性的努力完成着对文化遗产的承诺。这样的承诺包含着科技的含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博物馆不应该是严肃的陈列室,而应该努力通过最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不受束缚、富有创造力的大讲堂,让历史和现代的人们实现最生动的对话。”赵荣局长的使命感让我们感到了一个个越来越智慧的博物馆向我们打开了感受历史文明的方便之门。

3月30日,由中国电信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5G+AR助力博物馆展陈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电信博物馆召开。会议以5G+AR等创新技术助力博物馆展陈创新为主题,研究科技与博物馆创新融合场景,形成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为我国文化强国、博物馆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冰、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以及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等单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会前,在中国电信博物馆馆长周雪峰的陪同下,与会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电信博物馆推出的“百年电信 红色传承——中国电信业发展史陈列”。新展陈分为“烽燧连天 电信之光”“百年电信 艰难起步”“电信使命 红色基因”“人民邮电 砥砺前行”“改革开放 历史跨越”等六个单元,利用丰富的实物收藏、翔实的文献资料、模型并融合声光电的现代科技手段,回顾红色电信在党的领导下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走过的百年历程。其中,“信通四海 赋能未来”单元则综合运用图片、视频、VR等多媒体方式较好地展示了中国电信在建设网络强国、引领智能未来的道路上取得的光辉业绩。 研讨会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夏冰分享了中国电信践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视和实践。他表示,中国电信将会持续关注和研究文博领域的发展,基于自身云网融合优势和智能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投身文化事业,继续与博物馆“同行”携手同行,聆听业界的忧虑,解决业界的疑虑,让数字化在博物馆可以被看到、被触摸、被感受,为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中国电信博物馆从闭馆到再次开放,反映的是时代的进步,是央企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中国电信博物馆运用5G和AR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具体应用,这种尝试、这种努力、这种方向是值得赞许的。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认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现代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大趋势是建设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实体文物资源和虚拟文物信息浩如烟海,博物馆逐渐成为遗产的保护平台、传播平台和参与平台,实现从保护型博物馆到传播型博物馆再到参与型博物馆的升级。疫情期间,博物馆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激活,在5G、AR等新技术的助力、加持之下,全国文博系统联袂呈现数以千计的数字展览,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网络走进博物馆。 中国电信文旅行业事业部总裁徐守峰详细介绍了中国电信在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领域实践,在5G、AR等创新技术驱动下,文物保护传承传播迎来新场景、新应用。中国电信为博物馆提供先进的云网基础设施和场馆信息化服务,同时还提供文物复原、数字景观、AR导览、场景互动、室内精准定位和主动推送、云展厅等特色应用,助力博物馆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 博物馆展览高质量的数字化运用,要注重文博内容和专业技术的无缝对接,要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策划,要坚持从文物藏品中获得灵感,深入挖掘知识亮点和看点,要让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于博物馆展览,实现虚实结合,主客互动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要求,推动博物馆和游客的双向互动落到实处,实现观众情感的共鸣,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肯定。 (程京生 图/文) 来源:C114通信网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学和比较学的方法简要疏理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特点和产生背景,并对中小型博物馆建设智慧化博物馆给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慧 博物馆 高级阶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智慧博物馆概念与特点
  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含义简而言之就是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的有机结合。所谓实体博物馆,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包括各类场馆、各种藏品以及专业人员与设备等;所谓虚拟博物馆,是指可视可听但不可直接触摸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体,比如数字化博物馆;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实体博物馆中,就形成了其与虚拟博物馆的结合体――智慧博物馆。这样的结合既发挥了实体博物馆所拥有的丰富藏品、古朴建筑、宽敞空间、直观体验和专业人员等优势,又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限制,不但提供海量信息,而且整合各类资源,并使博物馆随时保持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极大提高了博物馆的应用效能和管理水平。对大众来说,这样的博物馆更加亲切、更加系统、更具智能化。
  二、智慧博物馆产生的背景
  自从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命题,“智慧”概念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如同智慧图书馆一样,博物馆的智慧化也变得势不可挡。
  智慧博物馆的出现,既是科术学技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对博物馆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更是博物馆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就科技发展而言,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变得日益“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了,这使得“智慧地球”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不断推动智慧博物馆从概念走向现实。同时,科技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新需求,这样,就不断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智慧化的期许程度。
  就博物馆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而言,博物馆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甚至对当下的不少博物馆而言,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方案、挑选展品、制作说明、布局展示、组织参观等。拿布展来说,一场精心准备的展示(特别是大型展示),一旦布置完毕,由于考虑成本及稳定性等种种因素,在展览结束前一般鲜有大的变动,这对博物馆节约成本和方便管理很有利,但对博物馆发挥功能而言,却打了不小折扣。因为在传统模式下,展示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仅限于展品及其文字、影像说明,而展品与展品、展品与藏品之间缺乏关联,这不利于参观者充分获得信息,不利于博物馆与参观者互动,从而不利于博物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这直接促使了智慧博物馆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智慧博物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拓展信息面(比如通过智能设备终端可以扫描或接收到大量相关信息),加强展品、藏品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比如利用虚拟技术“整合”实体博物馆的展品和大量藏品资源),增强博物馆与受众的互动性(比如通过技术设备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而且可以实现博物馆的智能化管理(比如文物保护环境监),这样就极大满足了普通参观者和专业研究者的需求。
  三、中小型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建议
  目前,智慧博物馆创建已渐成气候,不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在着力实现智慧化,国内一些文博资源丰厚、经济发达地区的博物馆争相建设智慧博物馆,就连不少中小型博物馆也不甘落后,跃跃欲试。
  对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应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不可一味跟风,只图时髦。中小型博物馆的优势是规模小转型易、有后发优势,劣势则往往是理念弱、资金缺、技术差。因此,在构建智慧博物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主动顺应智慧化趋势,不要抵触和等要靠,要走出去,虚心学习智慧博物馆相关理念和技术知识,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利用好相关资源。二是要提前谋划,系统规划,注意系统性与兼容性:系统性是指需通盘考虑,兼容性是指要谋划好与传统博物馆的衔接(智慧博物馆是高级发展阶段,但绝不是推倒重来)。三是注意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照搬照抄,适合当地的才是最好的。四是应民主决策,充分论证,要请专家指导,请专业的机构来设计和施工。五是具体实施前要做好资金、技术准备。六是要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智慧博物馆对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需要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应当在培训好现有人员的同时,适当引进先进人才。七是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博物馆的首要元素是“物”,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在构建智慧博物馆时一定要十分注意。
  当前,国家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社会对文化发展越来越关注,博物馆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良好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博物馆发展高级阶段的智慧博物馆,一定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1]张小朋.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力与新趋势. 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
  [2]张遇等.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系统[J].中国博物馆2012(1)
  [3]数字博物馆之路 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J]. 紫禁城2013(1)
  [4]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4)
  [5]陕西博物馆启动智慧博物馆计划[N].陕西日报
  [6]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与智慧博物馆[N].中国文物报
  [7]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
  [9]唐水铭. 论智慧图书馆在中小型图书中的实现[J]. 高教论坛201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物馆数字化展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