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博物馆如何“上云”?千络智慧博物馆有什么独特之处?

【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田晓萌 学生记者 刘祎楠 何阳 张婷聿 摄/考古与艺术博物馆】5月18日,适逢国际博物馆日,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门前气氛热烈,师生期待已久的“春和景明”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明清精品瓷器展正于此间举行。

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国际博协期望全球博物馆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设想和分享应对未来社会环境挑战的新方案。值此之际,博物馆推出大型独立策展作品,让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记忆重回大众视野,这意味着一座现代化博物馆的改革征程已悄然开启新篇章。这种贴近生活的展览,一边连接着博物馆的使命与未来,另一边则关联着厚重的文明存续。

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明清精品瓷器近百件。展厅设“春生”“春暖”“春妍”三个单元,分别展示青花瓷、单色釉瓷、彩瓷等瓷器精品。单元名字的灵感来自传统诗词,又恰与该单元展品的艺术特色呼应,既保有历史厚重感,同时兼顾人文情怀。瓷器,作为东方审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古老生活的记忆,数百年前定格在瓷器上的五彩春色、花卉和人物故事等元素展现了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味、生活情趣,也与窗外的春色交相辉映。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博物馆则是存放记忆的宫殿。走过中心校区运动场的东北角,你或许会留意到那栋利用旧食堂改造而成的灰色简约式建筑,建筑右上方为吉林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所题楷书“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前世”为1955年成立的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室,初创时期的藏品基本来自社会采购和有偿捐赠。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赏家于省吾先生来校任教后,建议设立文物室用以辅助历史教学,得到时任校长匡亚明批准后,多次赴京到琉璃厂等古玩聚散地为学校采购传世文物。著名国学学者、文物鉴赏家罗继祖先生来校历史系任教后,将其祖父近代大收藏家罗振玉的部分藏品(青铜器和甲骨等)有偿捐献给文物室,丰富了文物室的藏品种类和数量。20世纪60年代开始,张忠培先生主持吉林大学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后,出土文物作为教学标本开始入藏文物室。

步入新世纪,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逐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吉大人眼前。在一批干部和考古系教师的努力下,2006年,学校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始筹建,2013年10月30日,博物馆对外开放接待观众;2020年7月,博物馆作为正处级建制正式成立。全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走进馆内,古朴的色调和简约的美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馆中一层为临时展厅,现设馆藏文物精品展,向社会大众全面展示和传播古代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二层为“历史碎片的缀合——东北考古文化专题陈列”常设展厅,全方位展示吉林大学在东北地区代表性的考古成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勃发。”自成立至今,博物馆秉承一片丹心,博纳万载古物,在文物收藏、文物保存与修复、考古专业教学等多方面均有重大贡献。目前,博物馆藏品总计约8000件,其中,珍贵文物约500件。馆藏文物可谓包罗万象,青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甲骨、玺印、佛像、书画等门类,以及左家山、西团山、田家坨子、汉书和白金宝等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考古发掘品。其藏品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在全国高校博物馆中皆名列前茅。

上一辈博物馆人的努力为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谱写了辉煌的前言,博物馆的现在和未来,仍需新一代人去书写。当前,博物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着力谋求与现代化科技相融合,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传播为一体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力图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化博物馆,让古老的藏品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高科技与厚底韵的双重支持下,博物馆有了多种打开方式:通过喜马拉雅平台“听见”博物馆;通过数据库与融媒体“看见”博物馆;通过实践课堂亲自“触摸”到博物馆,在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校外合作单位邂逅学校博物馆的展品……新时代,博物馆的定义已远远不再局限于方寸之地,而成为一个无比广阔、没有边界的高校智慧博物馆网络集群。面对滚滚的时代浪潮,博物馆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凭借大数据高科技之风,青云直上,焕然一新。

“恢复和重塑”为的是寻找博物馆在科技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学校博物馆早已有所准备。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春和景明”明清精品瓷器展总策划人唐淼在吉林省博物馆协会2020年度常务理事会上提出,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中国总体发展进程中看博物馆的发展未来,积极承担起当代博物馆文化强国的使命。这无疑是博物馆值得期待的未来。

从文物室到智慧化博物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已经走过了60余年风雨,经过数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如今它已然成为吉大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博物馆虽然承载的是千万年前的历史,但却始终散发着敢为人先的志气、勇于改革的锐气和与时代同行的朝气。文物不言,但现代多样的传播方式已经把它们的魅力播撒进“后浪”心间;时代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数代博物馆人秉持初心的坚守:执一片丹心,绘万载风流。

从博物馆二楼展厅走出来,几幅远古猿人画像赫然出现在眼前,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参观者与之对望的一刻,遥远的历史就这样凝固在我们的眼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