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耳机?

联名《鬼灭之刃》,B站自营耳机品牌野心不小?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逐渐明朗,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进入耳机市场。不管是国内外的音频厂商,如BOSE、AKG、铁三角、漫步者,亦或是各家手机厂商,如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等等,只要是能叫出来名字的厂商,基本都对TWS耳机有所涉足,也都希望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硬件厂商以外,部分互联网厂商也想从中分一杯羹。继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平台先后推出了自家品牌的TWS耳机后,近日,知名视频平台哔喱哔喱宣布成立耳机消费品牌bilipods,目前已经在B站会员购上架了该品牌首款耳机产品,官方账号也在昨日正式上线。

B站官方表示,“bilipods是来自哔哩哔哩旗下的耳机消费品牌,专注于打造沉浸式体验,探索经典造型、声优台词、番剧音效,传递源自于对二次元的更深层理解。”抛开这些玄学的说法不谈,消费者或许更加关心的是,B站推出的首款TWS耳机到底值不值得购买?

“二次元”的第一款耳机?

根据商品页面显示,bilipods首款耳机产品与《鬼灭之刃》联名,分为“灶门炭治郎”和“灶门祢豆子”两种款式。其中,其中“炭治郎”版本采用了主角代表的翠绿配色,并配上了主角衣服上的格子花纹作为点缀,而“祢豆子”版本则采用了祢豆子代表的粉红配色,并采取了衣服上的樱花图案作为点缀。

除了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大量作品相关的设计元素,这款产品还附赠了一个贴合原作设计的耳机保护套——原作中炭治郎背着祢豆子的木箱,这玩意就和前段时间Redmi AirDots 3 Pro 原神定制版里面附赠的那个可莉背包差不多,算是联名商品增加定制程度的一种常见做法。

音质方面,根据官方介绍,这款耳机采用了12mm的动圈单元。理论上来说,动圈单元越大,空间更大,立体声场更开阔,因此动圈单元应该是越大越好。问题在于,考虑到音频质量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折损,对TWS耳机而言,动圈单元的大小对实际音质的影响其实不大。

那么什么对TWS耳机音质的影响比较大呢?首先是蓝牙方案,bilipods“鬼灭之刃”定制版采用高通QCC3040+蓝牙5.2方案,这算是目前市面上主流性价比蓝牙耳机普遍采用的一种连接方案。得益于高通QCC3040蓝牙芯片的加持,这款耳机支持aptX Adaptive动态自适应编解码协议,延迟不高、稳定性也可以。

其次是降噪能力,在这点上,bilipods“鬼灭之刃”定制版的表现就很微妙了。这款耳机没有主动降噪功能,再加上耳机本身采用了半入耳式设计,所以基本没有任何降噪能力。即便你在放歌,嘈杂的外界噪音也依然会传进耳中,音乐的沉浸感自然会大打折扣。

最后看看功能方面,除了常见的通话降噪、敲击切歌以外,该产品还依靠B站自有品牌这一优势,加入了与B站客户端的联动功能,允许用户敲击左耳耳机为视频点赞。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功能的实用性,从官方介绍来看,这款产品很可能没有其他联动耳机中常见的定制语音、弹窗动画之类的功能,这对目标用户而言显然是个扣分点。

有趣的是,在商品详情页里面,我们可以知道这款产品是由小米生态链里的东莞猎声科技制造的。打开猎声科技官网,我们能够看到非常多熟悉的身影,包括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Air2 SE、Redmi Airdots 2等等,而bilipods“鬼灭之刃”定制版也在其中,从外观、配置到功能基本完全一致。

换言之,所谓的bilipods“鬼灭之刃”定制版,本质上就是Haylou MoriPods的换皮产品罢了。

在万物皆可联名的当下,联名似乎已经成为一件不再让人惊讶的事情。

早在今年3月,小米集团旗下品牌Redmi就曾在发布会上宣布和目前炙手可热的手游IP《原神》进行联动,推出Redmi AirDot 3原神定制版。基于原神人气角色可莉,该产品从包装、配件到产品外观全部进行深度定制。最终产品销量喜人,甚至一度发展到要在闲鱼上加价购买的程度。

有的读者可能就会问了,明明都是同一款产品,为何联名款的售价普遍要比正常的产品贵?除了外观以外,这些联名商品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会让人宁愿加价也要去抢购呢?

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两点。首先,愿意抢购联名耳机的用户,并不是冲着耳机去买的,而是冲着“周边商品”这个名头而购买的。举个例子,Redmi AirDot 3 Pro原神版不仅拥有着定制款的耳机,还有一个专门设计的可莉背包型收纳盒,以及一个以可丽专属武器——都都可故事集为原型的包装盒。

另一方面,比起其他周边商品,联名耳机还拥有着存储定制语音的功能。市面上大部分联名耳机都会搭载对应角色的专属系统语音,例如Redmi AirDot 3 Pro原神版搭载了可莉的系统语音,索尼Xperia Ear Duo耳机《刀剑神域》版搭载了亚丝娜的系统语音等等。

对二次元爱好者而言,定制语音本来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商品,各种人气角色的定制语音更是动不动就要买到5000日元(折合256元人民币)以上的价格。对他们而言,只要稍微加点钱就能听到独特的定制语音,那何乐而不为?至于耳机本身的质量,或许真的没有多少人在乎。

按照此前B站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B站的净亏损为68亿元,上年同期为31亿元,同比扩大了119%,近三年来年度亏损扩大了5倍多,成功实现了从2015年到2021年,连续亏损7年时间的“壮举”。

游戏业务的增长乏力,影视版权的入不敷出,都在迫使着B站寻求新的增长点。根据上文所述,我们不难看出B站希望能在电商领域发力,而他们成立bilipods这个耳机品牌的目的,自然就是在前景不错的联动耳机市场分一杯羹。

有趣的是,B站并不是在近期进入耳机市场的。早在bilipods这个耳机品牌推出之前,哔哩哔哩就曾经推出过文创品牌BEMOE,并与小度科技、猎声科技等多家厂商联手推出过初音未来、EVA等热门IP的联名耳机,当时这些产品全部被归类为BEMOE旗下的耳机品类产品。

然而,尽管背靠B站,联动商品不少,但是BEMOE这个文创品牌却似乎极少被消费者认知。根据小雷调查,即便是在二次元浓度颇高的部分QQ群聊里面,也没有多少人能对BEMOE这个文创品牌产生印象,就更别提BEMOE旗下的耳机品类产品了。

这显然不是B站想要看到的情况,为了提升耳机品类的关注度,B站先是推出了bilipods这个独立耳机消费品牌,将原有的BEMOE耳机顺理成章地归类进bilipods当中,然后赋予其“传递源自于对二次元的更深层理解”的定义,力求将旗下产品打造为全新的二次元标志物。

现在看来,至少在吸引眼球这方面,B站是做到了。问题在于产品,bilipods首款耳机产品是一款素质乏善可陈的定制产品,除了弥豆子同款的木箱收纳盒以外,连声优定制语音都没有,整款产品的用心程度甚至低于Redmi AirDot 3 Pro原神版,很难引起目标用户的消费欲望。

个人认为,粉丝向的品牌或产品,就应该在“粉丝定制”的层次上走得更深。如何提升产品的定制度,搞清楚受众群体喜欢的外观设计,并将特色系统语音融入产品内核中,有望成为该品牌旗下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被国外品牌掐着脖子的行业有哪些?高度电子产业或许是其中之一。

起步较晚,发展不足的中国耳机品牌,在不利好的市场环境下,想碾压国外品牌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有一个耳机品牌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这家企业就是自创的中国民族品牌1MORE万魔!

国产耳机品牌走出国门,连续4年一口气拿下美国CES 12项大奖,用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征服世界!短短5年间既打通了国内市场和华人圈层,也走出国门销往40国,成为了耳机界的“国际大佬”。

成就它的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深扒1MORE万魔成功背后的秘诀,能给国产品牌很大的启示:

1、巧借明星效应快速吸引年轻客群,紧随亚马逊步伐实现全球“遍地开花’

借力明星代言,打通国内市场和华人圈

创立以来,从事ODM(原始设计制造)业务,且服务于小米、华硕、京东等头部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并走向台前,掌握话语权。”2015年万魔声学毅然开创了1MORE自主品牌。经过一番探索后1MORE确定了突破口:借力娱乐营销的精心布局成功玩转明星效应,快速收揽年轻客群的芳心。

与中国好声音推出合作款,打开娱乐营销大门

最初专攻于国内的主流电商网站,1MORE急需要打开华人圈层,娱乐营销成为了他们的优选之路,而1MORE的敲门砖就是2015年与中国好声音合作推出产品。这一次合作的成功给1MORE带来了突出的销售业绩,将1MORE的产品带进了公众的视野。

邀请音乐圈头部明星代言,品牌快速出圈

一直以来,明星代言是快速出圈和圈粉的重要捷径。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1MORE品牌总经理林总回忆说:“不仅仅是小鲜肉的代言,我们更希望找到在华人音乐圈比较有影响力的人。”

经过合伙人讨论之后,1MORE敲定了周杰伦。有了之前与中国好声音合作的基础,机缘巧合之下,周杰伦从2016年起成为了1MORE的代言人兼股东。

代言人与品牌特质结合,通过粉丝效应打入年轻族群

尽管希望打造一个年轻时尚的品牌,但1MORE在挑选代言人时也并非一味追求流量。林总说:“在找代言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找一些创意歌手,他自己本身可以作词、作曲兼唱。“

周杰伦之外,1MORE还选择了才华型歌手吴青峰,2020年选择了张紫宁作为代言人,进一步走进年轻用户族群,打造更时尚更年轻的品牌形象。

跟随亚马逊步伐,高举高打快速布局海外

对于全球布局的考量,林总表示:“1MORE全球布局的第一梯队是欧美,毕竟就音频产品属性来讲,音乐本身是欧美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音频产品是他们的刚需;其次是日本和印度,亚马逊是他们国内占据主流的电商网站1。再者,我们也希望紧跟着亚马逊官方的策略走,比如在新站点的拓展方面,如果亚马逊官方战略上有新站点的开拓,新站点相对的扶持和支持也会更多。”

谈到亚马逊的优势,林总赞不绝口:“我觉得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它在跨境电商行业里面足够的成熟,所以一方面亚马逊在用户的认知度、本身的市场归纳量、国际化和一些资源的共用等方面都是十分的强大;另一方面,亚马逊有极其丰富的Listing,包括很多产品的用户评价,你都可以从中学习和挖掘用户洞察。”

除此之外,林总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注重精细化运营的品牌而言,亚马逊在业务模式的成熟度、官方自营与卖家自营多种营业模式以及站内资源的活化等方面都具备显著的优势。林总说:“亚马逊永远是最正规做零售的企业非常重要的线上渠道,也会是我们在跨境电商业务上最重要的渠道伙伴。”

林总透露目前1MORE在亚马逊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比例高达35%, 2020年海外线上电商团队人数同比去年增长4倍,海外线上电商销售额同也比去年增长400%,亚马逊站点销额累计超过千万美金。

2、高颜值的实力派,高举扩张从来有底气

一出手,便是国际奖项常驻选手

多年ODM业务的潜心研发和厚积薄发,1MORE品牌自创立后一出手便是旗舰款,做到了颜值与实力并存。除了颜值和时尚值满分,1MORE在2018、2019、2020连续3年斩获9项CES创新奖,更在近期美国CES公布的榜单中荣获2021年最佳创意奖,展现了国货的产品力。

坚守研发一线,要颜值也要实力

保持高研发占比,是好产品的起点。1MORE一向重视研发,林总透露:“我们从早期的研发单位大概占总人数的2/3,一直到今天,其实研发一直是1MORE的主轴。”此外,不忘研发初心,更要不流于表面。林总相信1MORE不止要追求年轻时尚的产品形象,更要立身专业,一心一意把产品打造好,把产品做得有口碑。

引领行业升级,前瞻布局未来

只做旗舰款,构筑产品力护城河。

多单元耳机做自主研发的主轴

“之所以能够连续获奖,当然是源于我们的研发实力!从2016年推出旗舰款三单元耳机,一直到现在,多单元耳机一直是我们的发展主轴,而三单元耳机从2016年到现在,四年将近五年的时间,它在今年还在得奖。”

专业降噪体现声学技术追求

作为业内首发降噪耳机的品牌,1MORE对于降噪耳机的推出时间甚至早于苹果。从关键零组件的布局,包括麦克风和喇叭,到专业算法团队对于智能声学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1MORE都致力于做到极致,才能领先于其他国际大品牌。

1MORE将布局大健康领域,进一步研发并推出具有辅听功能的耳机,更多高阶产品将把声光电、人体工学、医学健康等做最佳整合。

3、急速拓展海外地区,品牌打造+精细运营是关键

除了超级“能打”的产品力和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1MORE另一大显著特征是短短5年时间从国内走向国际,遍布海外40国和亚马逊多站点!至于如何快速布局海外?林总将成功秘诀归纳为品牌打造和精细化运营两大方面。

初期借力当地代理,海外品牌运营走在前面

在林总眼中,从0到1的过程是1MORE出海最大的难点,不同企业的出海路径也有所不同,很多品牌在出海之前会先盘算国内外的资源和团队能力,线上部分或跨境电商是第一步。“不同的是,我们在主要国家当地已经有代理了,有一些海外的代理既做线上也做线下,所以从品牌建设、用户和粉丝运营、社交媒体等媒体维护等方面来看,反而是以各国的品牌运营走在前面。”

面临团队经验不足的情况,林总认为采取外包或代运营的方式可以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梳理海外当地代理合作模式,优化生意结构

100%依赖海外代运营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如何摸索出更健康的生意方式才是关键。经历早期尝试之后,林总发现采取海外代理模式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代理商之间的冲突、售前售后难题甚至如何优化物流,以及代理很难评估预算节奏和投资回报率等。

林总提到:一方面,优化与代理之间的合作关系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在回收部分代理关系之后,1MORE决定从深圳总部来做跨境电商。在林总看来,这样的安排最能第一时间知道整个跨境电商的节奏和安排。

紧跟营销节点走,品牌打造有节奏

林总表示,1MORE在品牌的建立与打造上十分重视两个重要节点。第一是新品上市阶段,“我们往往会因为新品的上市做比较多的品牌推广跟评测,包括扩大线上跟线下,甚至是一些内容运营的部分,由新品的上市去建立更多品牌的认知是一个重点。”另一个是大促营销阶段,18-30岁用户族群是目前1MORE的主流消费人群,因此不管在开学季还是假日节点,1MORE都会做非常多的品牌和产品推广。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高效构筑品牌影响力

与很多重视短期利益的企业的铺货模式不太一样,1MORE非常珍惜羽毛,在拓展新站点时也会更加注重精细的运营模式。林总分享道:“我们在站外做相关的评测、推荐,以及调动更多资源和力量,促进了品牌推广。"

再者,1MORE在很多国家不只做线上,还会做线下,以此更有效率得在各个国家迅速建立品牌的认知。

亚马逊 FBA+海外仓资源整合,新站点物流万无一失

新站点的拓展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物流是其中的重难点之一。“因为起步阶段有库容限制,只要一遇到大促就有断货的风险,物流就需要重新从中国或从代理走,脱了整体销售的后腿。”林总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海外仓库并充分利用亚马逊FBA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避免断货的风险。

供应商卖家+第三方卖家 “身份组合”,争取更多亚马逊官方资源

很多品牌是以第三方卖家身份入驻亚马逊销售,1MORE早期在美国有分公司,在美国站点是作为亚马逊官方的供应商进行产品销售,希望更有效率的撬动更多的亚马逊站内资源。“未来如何在生意模式上或者产品的分类上可以切分得比较好?供应商卖家和第三方卖家两种模式可以更好的结合,争取到不同的资源和曝光。”林总如此表示。 

在奔涌的浪潮中,不少人可能只是来蹭一蹭浪花。当短期非理性的市场因素退去后,就会看到那些具备长久竞争力的实力选手,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1MORE用耳机征服全球消费者的耳朵,其实,不仅仅是一款耳机能够为全球消费者带去更好的视听体验,相信更多的亚马逊卖家朋友正在用产品说话,为人们带去更多的感官体验、休闲娱乐、生活便利等。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的产品卖向全球,实现品牌出海,可以亚马逊全球开店公众号【我要开店】进入跨境出海通道,快人一步布局全球!

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如今随着人们对蓝牙耳机需求的日益提升,降噪耳机也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耳机门类。过去一年,是降噪蓝牙耳机的井喷之年,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不同款式、不同价位、不同功能的同类产品,来迎合用户、抢占市场,像是索尼、BOSE、森海塞尔、Beats 等耳机大厂都有推相应的款式,国内小鸟、1more、dyplay等专业蓝牙、降噪耳机厂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很多颇受好评的降噪蓝牙耳机。这次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几款比较火热的耳机,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索尼玩转时尚新元素

索尼作为耳机品牌中的精尖品牌,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沉稳、商务、高端,没想到这次索尼推出的WH-H910N,一改以往的风格,在颜值上大胆的玩起了“撞色”。耳机的各种配色相当张扬,橘色和灰蓝色撞色款、深蓝和浅蓝拼色款、灰绿和藕色撞色款、正红和纯黑撞色的的红色款以及纯黑色哑光设计的黑色款。初次印象感觉就是活力四射。

在配置方面,索尼WH-H910N配备了较小的25mm驱动单元,低音部分更加有深度,高音部分也较为伶俐,整体较为均衡。非常适合妖魂。电子等音乐。同样索尼WH-H910N也可以使用Sony Headphones Connect应用可调节均衡器设置等,调节出喜欢的声音效果,可以自由的设置降噪等级。在续航方面,开启降噪的情况下,索尼WH-H910N还拥有长达约35小时的聆听续航时间。

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果粉”大爱的Beats Solo Pro 来袭

Beats如今作为苹果生态中的一环,超高的颜值深受众多年轻人追捧,这次Beats Solo Pro在降噪耳机领域发出了挑战,产品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亮点令人惊喜。

在耳机的降噪体验方面,Beats Solo Pro的降噪功能继承自Beats Studio 3 Wireless,支持“Pure ANC”自适应噪声消除技术。用户开启降噪后再次点击降噪开关进入“透明模式 ”,就可以清晰地听到环境声。也可以在 iOS 设备的通知中心调整,对于苹果爱好者还是很友好的。Beats Solo Pro对低频噪声的消除效果明显,像是风声、人声就会阻隔的很不错。总的来说,Beats Solo Pro的降噪功能已经很不错了。

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国产降噪耳机精品——dyplay

对耳机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对dyplay这个专业降噪耳机品牌不陌生,这几年他们推出的产品都反响不错。尤其是dyplay城市旅行者2.0,在降噪、续航、音质等综合方面均获得好评,dyplay城市旅行者2.0采用混合式(前馈+反馈)主动降噪算法,降噪深度高达30分贝。

在音质方面,dyplay城市旅行者2.0有两种不同模式,打开降噪和不开降噪是不同的音质感受。它搭配的是40mm镀钛动圈单元,能够在嘈杂的城市生活中,给你带来独自享受的音乐空间。在佩戴方面,耳机的佩戴非常的舒适,也非常的贴合耳朵,可以说这款耳机是平时通勤、运动、出差、旅行中必备单品。它的外观设计青春活力,商务黑、活力红、高级灰都可供选择,既保留电子产品的极客和商务质感,同时还休闲潮流。用于电话会议、旅行都不违和。

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在降噪耳机上,知名大牌性能出色,是耳机行业的风向标。不过降噪是耳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更新换代的速度会很快,性价比高的耳机可能会更适合去选择,所以在选购降噪耳机时要综合考虑自己对降噪的需求和耐受度,亲自体验哪款耳机适合自己。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成灶10大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