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那家宾馆有求婚现场

姐妹们下午好呀,新颁布的三胎政策相信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这真的是六一节的重磅新闻了,国家竟然开放并鼓励生三胎。▼

就是发的有点点急,海报上还出现了错别字,我还真以为是哪个不务正业的机构在造谣,赶紧跑去群里问一问,“这是真的么!”

结果没想到,还真的是真金白银那般真……

我的窗外正乌云密布闪电雷鸣,我觉得那下的不是雨,是咱们80后中年老父母亲的眼泪。

我们祖辈:生4、5个小孩

其实多子女家庭在中国的几千年文化里,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的文化里是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家庭氛围的,很多子女一起长大,其乐融融,互为彼此的“甜蜜的负担”。

多子现象,到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依然是鲜明的存在。

如果把我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人数算进去,已经超过15个人了,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也是,可以说小时候听他们聊童年的故事,都是兄弟姐妹坐炕头,一起下田玩水踩泥巴。

那会儿家里虽然穷得揭不开锅,但多生孩子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理由。

我小时候听我爸聊他们吃饭的故事,爸爸告诉我,家里连块肉都没有,就吊一个咸鱼干在饭桌上,大家一点点稀饭,然后看这咸鱼干“望梅止渴”吃,肉是逢年过节才会有的,就那么一小块,基本看不到肉,但也够了,吃一顿,实在不行就饿着。

为什么那个年代大家愿意生那么多呢?

可能整体来说,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的成本还是太低了。虽然贫困,但是在那会儿的农村,只要有田有地,有口饭吃,孩子怎么样都是能长大。加上有食物、粮食补贴和传统的生育观,同时五、六十年代的医疗环境也不够好,避孕措施也不多,导致意外怀孕的现象也是很普遍。

所以,多子家庭并不少见,社会生育意愿也比较强烈。

我们父辈:独生子女政策

到了我们爸爸妈妈这一代成为中年人,要开始抚养孩子的时候,大环境变了。独生子女政策前后影响了社会30年,但我感触并不是特别深,因为我不是独生子女。

我自己是有准生证、在获得合法批准下出生的,这真的是一件很微妙又很难形容的事情,但我身边的堂兄弟姐妹,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说我是偷养的孩子,好几次哭鼻子都是因为被同学说我“不合法”,后来实在太委屈了,去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会出生。

爸爸妈妈给我看国家颁发的准生证,和我解释了一轮,大体和身为教师的妈妈做了什么贡献有关的,当时政策卡得严,我们整片区,就极少数的家庭才有,我们家也就普通农镇居民,我爸说当年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也是“怕是假的吧”……

我小小年纪的印象里对生育只有一个概念,原来有一个手足,是一件好难得的事情,小时候不懂国家大事,只觉得能出生就很不可思议。

后来了解多了,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我身边的同龄人,其实也有兄弟姐妹,但是偷偷地放在别人家寄养,或者放在村里不上户口,慢慢我也不提我有准生证这件事情了,觉得有准生证对于身边有兄弟姐妹却不得见面的同学来说,是一种伤害,我也不想这么做。

但因为有个一起生活的哥哥,我从小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手足经历。可以说,作为全家最小的那个孩子,我的确也体会到什么都被家里人无条件地爱着,虽然经常被我老哥嫌弃幼稚但又在我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来保护我……以至于我从小都觉得“长兄如父”这四个字还是蛮有道理的。

我们长大的那个年代,普遍抚养成本不算太高。像我就读家门口的学校,随机派位的初中、家门口的高中,顶多就是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学费之间犹豫,但基本上对于一个家庭并没有太大的负担。

但和我哥那种嘻嘻哈哈打闹长大的童年,让我从小对二胎的感受很深刻,手足之情带给我的童年支持,让我珍惜一辈子

到我自己:也只敢生两个

我因为之前都在香港,所以生育政策相对影响不到我,我们决定要生几个孩子时,还真没想那么多。

当时太年轻,没有考虑过住房成本、没有考虑抚养成本的,我就很想三年抱两。

让老大和老二隔不到两岁,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执念,想弥补一下童年的遗憾。我和我老哥年龄相差太大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爱好,所以轮到我自己了,就想孩子们能势均力敌一些又可以互相制衡,然后有共同的语言可以一起幼稚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

所以,我还真的是坚定的二胎党,只要政策支持,我是肯定会生两娃的。

孩子的开支花费,前几年我感触并不深,因为我没坐月子没请月嫂,孩子大部分也是自己带,没送什么贵族早教机构,在孩子没上幼儿园前,我觉得这个成本还是挺舒服的。

但等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就开始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养育两个孩子的成本。我之前发过一个视频,算过自己养娃一个月的成本,那是两年多前的数字,现在不止了。▼


反正算什么费用,我都是按两个吞金兽比例来看,不管怎么算,感觉吃亏的都是我们这些养家糊口的大人。如果还有计划买房、买车什么的,再加上抚养老人,我想只要一拿计算器和纸笔,算笔账,就觉得真的是太累了。

成本一定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我觉得即使梁静茹给我的勇气,也只够支撑我去保住两个孩子成长的经济所需,剩下的积蓄和风险管理,总得留给我们这些中年老父母亲和我们要赡养的老人家吧。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看到这个三胎政策出来了,我们虽然热热闹闹“调戏”一下,但热闹完了,回归到现实,它在我心头起不了太大的波澜。

无论二胎还是三胎是一样的,想生的人,其实一早就想生了,不管用什么方法,一早已经想清楚了;

如果是犹豫不想生的话,其实也不会因为一夕政策下令,就直接转变想法,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什么鼓励生,又为什么不敢生?

不查数据不知道,原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加剧,二胎政策也并没有缓解多少。

中国前几年开放的二胎政策,过了几年后经济学家跟踪并观察数据的变化,发现有1/4的贡献都是已经生了一胎,受政策影响迟迟无法生二胎,所以这是在政策红利下堆积生育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 存量效益,而不是自然生育率。▼

在开放二胎后的这几年里,2020年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仅有1.3,连“生育率极低“的日本都有1.4。按照世界经济学算法,总和生育率2.1为世代更替水平,达到1.5则是“高度敏感警戒线”,但我们是1.3。▼

2019年的一份调查中,有一个横向对比数据是这样子的:

韩国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数为2.45-2.55个

日本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数为2.41-2.60个

我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而实际情况中,我国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却为1.75个。▼

我们连平均2个子女数都没满额啊,怎么谈及想生三个呢。

我是因为从小非独生子女,所以我对二胎有一个天然的亲近感,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已经把生育一个孩子当成是默认选择,因为这是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的家庭结构框架。

经济学角度来看,养育一个孩子,当然是可以倾尽更多的资源,来照顾好其中一个孩子。有时候我看着我家两个孩子也会感慨,“要是只生一个,我怎么养都不会觉得有负担”,而且相对来说,教育也会轻松很多。

此外,房价真的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啊。国家已经有很明显在管控房价了,也在试图干预到学区房买卖中,打乱学区房对学位和生源的影响,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调整过来的。全国现在房价最高之一深圳,2019年的数据显示对于深圳普通居民来说,不吃不喝也要34.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现在这个数肯定不止。

另外就是育儿成本实在是高昂,之前的新闻说,在上海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初中要花费至少80万,堪比发达国家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但是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工资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

育儿成本涨了,全国工资没涨,这让我们如何均摊资源呢?

还有一个原因我同样感触很深,那就是中国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但是在生育和家务的角色上,社会也要求女性付出更多。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选择了放弃工作而回归家庭做兼职,而很多双职工家庭因为小孩子看护问题无足够人手照顾,所以只生一胎。

累是真的累,因为大多数在家里忙前忙后操心的还是我们这群中年父母,经济支柱养育担当养老责任,可哪天万一出现了风险呢?

前段时间,我身边一好朋友家老人生了大病,在广州一个月的医药费都是十万十万的出,还好他们家算是几十年经商是有积累的,若是换成普通工薪家庭呢?这数字真得压垮人

说起来都是一堆泪,所以我觉得生一胎、二胎、三胎所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

生三胎的前提是先有二胎;

生二胎的前提是先有一胎;

如果连一胎、二胎的坎都还没过,是没有勇气去生三胎的;

这个政策的好处是让想生三胎、已经生了三胎、或者意外有了三胎的家庭,一个可以喘息、安心的机会,但对于没有勇气的人,政策怎么变都不会影响。

经济学看的是趋势,老百姓看的是生活

鼓励生育政策主要是从经济学层面分析得出来的,因为按照目前的中国人口生育率和老龄化趋势,相当于每过一代人,出生人口就会减半,而到了2050年后,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到达空前的4.5亿人,而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新的危机。▼

想想到了2050年,我家孩子也都不到40岁,的确不能不去想,如果那会儿整个社会缺少青壮年的话,那这个社会形态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说不忐忑肯定是假的。

老龄化趋势会阻碍中国的持续新鲜活力的发展 ,所以从政策层面,开放并鼓励生育,是对的。国家需要扭转生育颓势,为未来的发展多一些空间和机会。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就现在的大环境来说,老百姓看到的并不是这些,房价高昂资源稀缺教育差距抚养成本医疗保障……如果这些没有缓解,其实年轻人、中年人,是没有太大的勇气去为未来响应。

二胎政策后生育率实际还是在下降,三胎政策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数据落差。

毕竟政策调整看的是宏观经济,但老百姓心里想的却是微观生活啊

可能只有等到这一天,当我们头顶上没有那么重的压力,或者我们开始不介意这些压力的时候,才会真正去思考,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吧。

要扭转生育颓势,政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

80后的老父母亲们,我们撸起袖子,为了眼前的苟且,好好干吧!

对于新出的三胎政策大家都有什么看法?欢迎到评论区里发表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银大十字什么宾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