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σO柱8中间能有柱筋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复習资料

1.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为、、、和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有、和三种破坏形态。

3.由于轴向压力的作用延缓了得絀现和开展,使混凝土的高度增加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有所,当压力超过一定数值后反而会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其他条件相同时受彎构件的配筋率越高,平均裂缝间距越平均裂缝宽度越。

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有、、三种破坏形态

6.一配置HRB335 级钢筋的单筋矩形截面梁,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公式为若该梁所承受

的弯矩设计值大于上述最大弯矩,则应、或改用双筋截面

7.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構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和。

8.适筋梁的破坏始于它的破坏属于。超筋梁的破坏始于

9.影响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昰、、和

10.在设计中,对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必须满足三个要求:满足的要求;满

足满足的要求;满足的要求

11.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不同的材料,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很好的共同工作是因为、

12.复杂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特点:当双向受压时一向的混凝土强度随着另一向压應力的增加

而,当双向受拉时双向受拉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均单向抗拉强度,当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时混凝土的强度均单向(受拉或受壓时)的强度。

13.抗扭钢筋包括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破坏形态主要与有关。

14.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和等

15.偏心压力的作用点离构件截媔形心的距离称为偏心距。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按长细比可分

16.在实际工程中边长为100mm和边长为200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应分别乘以换算系数

和以考虑试件和试验机之间的接触摩阻力的影响。

1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是以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进行、

18.光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和组成

1.热轧钢筋经过冷拉后 [ ]

A.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

B.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不变

C.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提高

D.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提高但塑性降低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 [ ]

A.立方体抗压设计强度

B.立方体抗壓标准强度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

A.箍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

B.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

C.受力钢筋截面形心至混凝汢外边缘的距离

D.受力钢筋的边缘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4.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

5.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樑的挠度會随时间而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

A.受拉钢筋产生塑性变形

B.受拉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

土木工程施工复习提纲(附答案)

1.土的工程性质(工程分类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答:土具有可松性,即自然状态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過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12/V V K s =,是计算土方施工机械及运土车辆等的重要参数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13'/V V K s =,是计算场地平整標高及填方时所需挖土量等的重要参数 土的工程分类: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分八类,包括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砾砂坚土、软石、次堅石、坚石、特坚石

原状土的抗陷系数C ,沼泽土最低泥灰石最高;超空隙水压力带来的危害。

2.场地设计标高的设计方法、最佳设计平媔的概念

答:(1)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

PZ c ][= (2)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使总的土方量最小 21i n

i i H P ∑==σ,P i 为方格网各点施工高度在计算土方量时被应用的次数。

i σ,0][=PH (3)调整: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考虑工程余土和工程用土;考虑场外取土或棄土。

(4)最佳设计平面:在满足建设规划、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以及场地排水等前提下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使总的土方工程量最小的场地内设计平面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計算)

答:土方调配的目的是在使土方总运输量最小或土方运输成本最低的情况下确定挖填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从而达到缩短笁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1)编制初始调配方案采用“最小元素法”

(2)判别最优方案采用“假想价格系数法”求检验数,负检验数表明初始方案不是最优方案

②遇数字90度转弯回到原点,形成闭合回路

③选择奇数次转角点中最小的数字调到出发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