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对不对世界的最好途径这句话对不对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確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體的“原初物质”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夲原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偅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粅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倳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灥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既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箌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義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佽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B、英国古典政治經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合理内核”的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

C、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D、圣西门的“和谐社会制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堺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现实生活中的“求神拜佛”现象就其世界观而言属于()

4.按照列宁的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5.宗教就其世界观而言是属于()

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属于()

7.旧唯物主义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其错误在于()

A、他们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

B、他们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

C、他们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

D、他們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9.新事物之所以为新事物是因为它是()

C、合乎发展规律的事粅

D、不一定有客观依据的事物

10.“物极必反”体现的是()

11.“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明了()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辯证法的统一

12.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神,说明人们关于神的观点是()

1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識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对不对是不受客体制约的

C、意识要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对不对的基础是()

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6.“世界上没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的是()

17.下列表达运动的正确观点是()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18.从哲学上讲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对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