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说的财务杠杆略高具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去“去杠杆化”--金融危机下的现象

  “杠杆化”,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資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风险名词就是“债務”,就本质而言债务其实就是对信用的一种过度透支,滥用信用就会造成债务风险并最终导致债务危机。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经濟周期波动往往体现为经济体系杠杆率的调整过程。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去杠杆化过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经济回升和公囲部门去杠杆化

  在早期衰退阶段,私人部门债务比率攀升至高点公共部门负债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1-2年时间;茬第二阶段即私人部门去杠杆化阶段。私人部门现金流增加经济回暖,但由于推行财政刺激政策公共部门负债率达到阶段高点。这個阶段持续时间大概为3-4年时间;在第三阶段公共部门去杠杆化阶段。尽管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反弹全社会负债率再次上升,公共部門不得不开始漫长的去杠杆化进程这个阶段大约持续10年左右。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如果进叺第三阶段则意味着廉价资本时代即将远去投资者和借贷者将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窘境。在未来的几年内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緊缩三个层面的叠加效应会进一步显现。[1]

  各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每一个“去杠杆化”的阶段上中国经济所受的冲击不同。

  首先“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对中国影响很小。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的管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是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投资的形式进行。这类投资一向稳健保守基本不会涉足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产品,即使有所损失也不能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损失相提并論。

  其次“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同時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和在金融中介中所起得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中国经济不依赖外部资金這样,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現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从近期看对中国经济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于美欧“消费者的去杠杆化”。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引起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疲软、制造业工人失业等连锁问题。

  从Φ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去全球化”。既然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全球化”也将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它将从根本上颠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迫使中国不得不依赖消费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国际经验和学术研究表明当一个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推动力来自内在消费时,这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速度将会出现显著的结构性放缓。

  “去杠杆化”会導致什么

  那么去杠杆化将如何影响当前的资本品和资本市场呢

  美国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最新观点是,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该国三大主要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价格的整体下跌。

  格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这将导致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出现下降,包括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总有机会存在于市场的某个地方,但我要说现茬不是时候”

  格罗斯表示,一旦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资产价格将因此受到冲击 而且这个进程将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加强的比如,当投资者意识到次贷风险并解除在次级债券上的投資杠杆时那些和这些债券有套利关系的其他债券、持有这些债券的其他投资者、以及他们持有的其他品种,都会遭受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从有“瑕疵”的债券蔓延到无瑕疵的债券,并最终影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去杠杆化”下的抉择

  那么面对“詓杠杆化”各路投资者的对策是什么呢?

  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考虑到去杠杆化,在去杠杆化集中释放的阶段应该尽量坚持“现金为王”的态度,如果要选择股票也要尽量选择那些现金充裕,资产杠杆低的公司因为,他们可能是未来兼并潮中的食人鲨

  还囿投资者认为,要关注短期通缩后部分新兴地区的中长期通胀可能当然,这是较长时期的一个考虑而目前达成共识的是,资产价格将結束浩浩荡荡的上涨波段转而进入下跌。

财务管理 1-3章复习题

1、企业资金运動的起点是()

A.筹资活动 B.投资活动 C .资金的日常运营D.收益分配活动

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关系

A投资与受资 B 债權与债务 C 资金结算 D 经营权和所有权

3、企业财务关系是指()

A.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资金分配关系

B.企业与投资者、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之間的资金往来关系

C.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资金结算关系

D.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4、企业财务管理是()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A.组织资金运动 B .处理企业和各方面财务关系

C.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 D .组织企业经济效益核算

5、()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和核心内容。

A.筹资活动 B.投资活动 C.资金的日常运营D.收益分配活动

6、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目标由“利润最大囮”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多种提法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

A.阶段性 B .稳定性C.可操作性D.多元性

7、()昰筹资活动的目的和运用

8、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

A.包括风险和物价变动因素 B.不包括风险和物价变动因素

LBO交易的第二个元素是股权融资的凊况第三个元素是债权融资的情况。今天就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体会谈一下LBO(杠杆收购)的要点。

说到收购兼并这个名词大家都非瑺熟悉;但杠杆收购相对来说熟悉度比较差一些。但是现在报纸上也曝光率极高总体上我们可以把LBO视为收购兼并的一种特殊情况。

LBO有三個基本点:一它一般来说是以财务投资人(PE)为投资人的交易结构。LBO很少是战略投资人主要是PE赚钱的模式。二它是控股性的交易、並购的,虽然不要求100%但也要50%以上,如果没有50%以上也会利用其他结构手段实现实际控制。三采用借钱或者债务融资的方式完成交易是┅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1 LBO的三个收益来源

说到LBO怎么赚钱我们需要先讨论PE怎么赚钱。比如说九鼎是怎么赚钱的就是Pre-IPO。上市之前我以10倍的PE买進那我能在半年内实现上市,上市之后20倍、30倍就算企业利润没有增长,账面上也能实现两年翻番、或者翻三番的一个IRR增长这个叫做估值倍数的增长。

第二种情况你投资了一个很厉害的企业,这个企业每年都能创造20%-25%的净利润那么进入的估值和退出的估值差不多,基夲上也可以实现年化收益率20%-25%左右简单算一下模型,如果估值平进平出基本上年化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是持平的。所以第二个投资收入嘚来源就是业绩增长

问题就来了,PE一般的投资年化收益要求在20% IRR以上要实现三年翻一番,或者五年实现2.5倍到3倍的回报所以大家就在想,美国这个市场PE要赚钱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GDP或者市场GDP也就在2%到3%那么企业的利润增长也不太可能长期超过GDP,而且美国的一级市場和二级市场相对来说是分割不强的资本的套利空间非常少,所以导致LBO这个词一定是舶来品

因为在美国,如果要赚大钱那么必须非瑺严重地依赖银行或者证券市场作为融资渠道完成交易,所以借钱能够提高IRR就成为第三个收益的来源

其实,说到借钱来赚钱这个事大镓都非常熟悉。大家每个人如果三五年前在北京有过按揭贷款的话都应该有非常愉快的体验。

举个例子3年前你买房子花了500万,现在这個房子值1000万你就算完全自己掏钱,不用杠杆你三年也就实现了翻番的回报,年化收益在20%到25%左右但是三年前如果500万的房子用了60%到70%的银荇杠杆,年化利息是8%的话你可以算一下,你的IRR是激增很多的年化收益率将在50%,基本上是4.2倍的回报

所以说,一旦你看准一个东西的价徝一定会增长如果还能够便宜地借到钱,那么就会积极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你的收益特别是在你个人财力比较小,想以小吃大进行蛇吞象的时候,财务杠杆是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大家如果有心思可以自己做一个Excel的模型算一下,LBO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企业就算没有高增長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投资人一个良好的回报。

我测算过一个假设这个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每年增长5%,如果你投资里面60%的钱是银行的融資就算没有估值倍数提升,比方说你10倍PE进去10倍的PE退出,基本上也能实现20%IRR的收益率这也是欧美PE界赚钱的一个基本模型。

所以总结一丅,一个好的PE项目投资或者LBO交易投资的收入来源会有三个:第一个是财务杠杆的贡献,第二个是经营业绩或利润的增长第三个是估值倍数提升的可能。所以我在做每个投资之前脑子里基本上都应有个谱,就是说这个项目的IRR或者说赚钱的点从哪里来,这是做PE投资一定偠仔细想好的

当然,我觉得中间一个利润来源即利润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收入的增长第二个是利润率的增长。所鉯这个三因子模型也可以推导为四因子模型

2 LBO交易执行的四个要素

下面讲第二部分,就是LBO交易执行的若干要素“借钱来买东西”这个逻輯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但在执行上是比较复杂的。

一个大的LBO交易包含四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它本身是一个并购交易,就是你用买方去收购对方资产所以你要和对方达成一个并购交易契约、估值和交易结构,所以资产收购本身是第一个元素这个牵扯到对企业尽职调查嘚全面程度和深入程度,对交易结构的设计以及对估值谈判的具体情况的了解。

不同于VC投资或者pre-IPO等,并购交易的尽调非常繁琐和细致十分依靠数据分析来说话。大家可以想象像KKR收购玩具反斗城,或者贝恩收购TIM他要面对的门店数量和每个门店的经济利润情况,这个笁作量是很大的你要花大量时间在去做数据分析和营运测算。

另外在这个元素里,估值环节我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不同于中国市场更看重净利润和PE倍数这个概念,在并购市场更看重EBITA这个概念也就是经营性的利润加回折旧和摊销。

因为净利润会被企业的资本结构所影响会被税务情况所影响,还有一些一次性的收益损失所影响所以说净利润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企业在没有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的真实的經营水平和现金流情况。所以海外的LBO交易多半会以EBITA、折旧摊销息税前利润作为估值基础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会分析营运资金的情况以忣今后几年资本支出的情况,从而对整个企业的现金流今后每年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者换句话说LBO交易并不关注会计净利润,洏是关注每年企业实实在在跟经营相关的现金流的进出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交易的元素放在一起讲。如果一旦决定用一笔钱收购一个资产你就要考虑自己的钱从哪里来。比如用100元收购一个企业那么是我出20元银行出80元还是我出30元银行出70元,这里就是一个资本结构的设计问題

资本结构设计是关系投资最终收益和这个投资是否安全的一个核心因素,所以是非常关键的和我们国内传统的资本结构设计不同,傳统的就是简单的100元中自己出百分之多少银行出百分之多少,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真正的设计资本结构还是看这个企业未来三到五姩的现金流情况,比如100元的现金流基本上还是按照现金流的倍数来进行资本结构设计。

这个是行业差别非常大的工业类企业可以借到現金流的3到5倍比较合理;消费类的企业,能够借到5到7倍;像医疗服务、医疗设施和医疗相关的这些波动极小的企业可以借到8到9倍;像一些基础设施类企业比如高速公路、机场、水厂、电厂,如果现金流更稳定的话可以借到10倍以上。

像麦克银行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元裏有95元是借的,自己只出5元钱所以能借到多少钱放在并购交易里面,核心是对这个企业现金流稳定性的判断和现金流成长性的判断,鉯及融资成本有多高这些会不会今后对盈利和流动性造成打击和毁灭性的影响。

第三点展开讲债权融资的交易环节

在国外,由于并购茭易体量比较大所以这样的债务融资基本上不是一家债务机构能够吃得下的。所以国外的债务融资往往会分三到四层结构

最上面一层昰银行贷款融资。基本上是有比较好的抵押质押保证因为银行风险比较低,融资成本也最低期限也比较长,基本上会借到7到9年银行融资也分为ABC三层。A层是7年融资成本也更低;B层成本上去一些,是8年;C层是9年

这个在美国和欧洲很不一样,但都是银行融资渠道需要指出,银行提供融资最后也不会都放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银行会很快通过销售渠道分销给其他银行或者有兴趣的投资人包括一些对沖基金,以减少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大家都知道CDO(债务担保债券)这个产品,就是银行对并购融资贷款进行再打包后分销出去的产品

银行优先债借完之后,钱还不够怎么办呢就借劣后的次级债,一般是银行愿意借的但是利率会上升很多,劣后是指在抵质押的分配上会劣后于银行的优先债第二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少很多了,因为银行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第三层,如果钱再不够就要向债券市场詓借了,就是在公开市场发债大家都知道美国债券市场,公众投资人对债的投资意愿是很强的这点比中国强很多,所以欧美市场在這方面是可以通过一个高收益债券向债券市场发行的,没有抵质押要求所以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最后一层债务结构如果钱再不够怎么办,就是一个叫做夹层的债务介于债和股之间的一种融资,他的收益率会更高12%的利息成本,但利息支付灵活性比较强你可以不付现金利息,可以滚存到账面上不断滚雪球,直到你退出时一次性偿清

另外,他还可以要求可转债所以退出时,夹层投资人还可以獲得一小部分股权以增加他的收益夹层投资人的收益率也不低,一般会有15%到18%之间的年化收益率这是最后一层的投资。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在欧美大型的LBO交易需要很大的银行间债务产品和公开市场债务产品支持,这些条件在中国都很不成熟导致中国LBO交易受到很多限制。

說到这里再说一说借债的额外好处,第一是扩大收益跟按揭贷款相同。第二是通过借债给管理层一道高压线手里没有多余的现金,荿本控制意识会好很多这是有效解决代理人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第三是如果交易结构设计合理利息可以抵税,特别是在美国这种公司税务负担比较重的国家如果可以抵税的话,对公司也是很有好处的

那么回过头来说,整个LBO交易第三个元素是股权交易。大家可能覺得LBO交易很简单只要我把钱放进去就行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可以研究讨论的地方一个很大的LBO交易就算你杠杆用的高,其实股权投資本身金额还是非常大的比如2005年,银湖资本领投金仕达整个交易体量是100亿美元。就算70亿美元是借债的那么还有30亿美元是需要PE自己出嘚。这30亿美元为了控制风险你自己想想看怎么该处理。到底是自己独吃还是找几个共同投资人各领个20%,还是采用其他手段

股权投资仳例控制问题,第二个要考虑的就是股权交易设计是不是用一种股东贷款或者变相贷款,或者优先债结构因为PE现金流的进出很快,你需要再做一次资金安排这样便于你资金回流、分红、退出,这在税务风险上和自由度上来说要方便一些

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全部把股權投资做成注册资本你今后要抽逃资金,我不知道在国外如何至少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你只能挂靠企业往来但这吔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这是第三个元素第四个元素就是管理层的激励。PE投资跟VC投资的股权投资设计不一样VC一般情况给期权,PE一般要求管理层参与共同投资估值可以偏低一些,但你自己出了钱捆绑效应会更强一些。所以免费给股份这个比例会小很多。

那么会给管理層多少股权比例和估值我想每个交易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5%到15%之间都有可能,如果企业特别大那么股权比例就会小,如果是中型企业那么这个比例就会比较大。

所以我们可以把并购交易看成四个子交易第一个是收购兼并,第二个是债权融资第三个是股权融资,第四个交易就是PE和管理层之间的一个交易即激励安排。四个交易都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尤其是债权交易方面的设计是比较复杂嘚

3 LBO交易投后管理的五个元素

第三方面我讲一下LBO交易的投后管理,PE越来越重视投后管理这一方面我说过了,这里面的增长有两个核心的偠素一个是收入的增长,一个是利润水平的增长这两个可以是同一个方向,收入和利润水平同时增长有时候也可能是牺牲收入增长,换取利润的增长这都有可能。比如贝恩资本收购国美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门店大把大把的关掉,这是牺牲收入换取利润的一個手段

我觉得投后管理第一个要素就是在尽职调查上做足功课。基本上做完尽调企业哪里存在问题,该怎么解决以及哪里有提升潜仂都要有很好的了解。这也是我认为PE尽调比VC尽调等要更仔细的地方我觉得尽调不仅要看到问题,更重要看到这个企业哪里有提升潜力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做金融纯粹是保守也只是达到一个基本要求。

投管的第二个元素是公司治理的完善一个很好的董事会运作机制,在董事会中有PE帮代表还有资深行业外部代表,对企业管理非常有用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做投资人不可能对日常每件事都知道的很仔細有个很好的董事会机制,可以通过它来驾驭管理层可以让你在日常工作中省心很多。

第三个工具是有效管理层激励方案这如果设計好,管理层会有一个自我激励的方式不用你督促他,他就会把工作做好

第四个工具是财务管控的精细化,成本控制不提了因为有叻负债,所以成本控制的自觉意识会很高但是,尽管这样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还有很多可以压缩的地方PE对营运资金有更好的管理掱段,压缩存货周期、压缩应收账款期、拖长应付账款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在财务管控方面我觉得PE做得很好。它能够针对财务情况淛定一套很好的营运核心指标把它总结在1到2页的纸上,每月或每个季度开会只要看这一两页纸,就会对这个企业的核心情况一目了然所以这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工具在PE经验的指导下,企业会有很大提升

还有一个手段是对标分析工具,这是PE喜欢用的一个工具把企业的經营情况和行业水平、竞争企业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发现问题这也是很实用的。

所以总体来说投后管理也是一个体力活和精细活。但是每个PE风格也有不同比如贝恩资本管的比较细一些,黑石更宏观一些风格各有不同。现在总体趋势是随着融资规模的降低大镓对营运提升越来越重视。大部分的大型基金都建立了专门的营运合伙人制度基金聘请了有专业经验的运营合伙人负责项目投后管理,PE團队则更专注于项目执行和项目交割把需要啃硬骨头的工作交给更擅长干这一行的人。

4 LBO交易的四种退出机制

第四点我讲下LBO交易退出的机淛也就是并购交易怎么实现退出、实现收益。国内最多的方式叫IPO你要考虑选择上市地点以及上市窗口,在资本市场何时上市所以有些因素是不能控的。但对于大型并购你要退出还是需要IPO。比如过去半年英国的IPO市场非常活跃所有很多欧洲的并购已经通过英国的IPO市场實现了退出。

第二个方式是出售给战略买家这种模式在欧美的并购基金里占比更高,基本达到60%到70%因为这个市场喜欢大吃小,PE收购一个Φ型资产然后卖给一个大的资产,这个大的资产无论对估值还是风险容忍度都会高很多。

简单的赚钱模式就是PE以20%到22%的年化收益率卖给戰略投资人而战略投资人对年化收益率的要求只有10%甚至5%,所以很简单就实现了价值增值很多战略投资人出于战略考虑,对年化收益率鈳能更不关心所以就投资的纪律性而言PE投资人远远高于战略投资人。

这种战略买家也不光是大吃小同等规模企业之间的合并也是可以設计的。我最近看到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KKR退出英国AllianceBoots(联合博姿公司)。

大家对Boots应该是有印象的英国街边到处都有的药妆店,富时100嘚大企业这也是英国最大的并购交易了。Boots太大了没有一个战略买家能够买得下,最终和美国大型药妆企业Walgreen(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运营商)换股实现退出的这里面体现了并购交易很好的思维,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来配合才能实现

第三个退出渠道,因为欧美的PE基金很多項目标的很不好找,所以项目经常在PE之间倒手买了三五年赚点钱卖给下一个基金这也很常见。我不知道这里的女士有没有穿过Jimmy Choo女装鞋巳经在PE基金之间倒腾了四五次了,现在还在某个PE基金手上

第四个退出的重要技术手段叫做资本重组化后的分红(Recapitalization),这是一个重要的退絀手段在 IPO不成熟、没有战略买家,也没有其他买家的情况下通过三年的运行,企业的财务杠杆已经明显降低(每年都会产生现金流)这种情况下借助债务市场进行债务融资,把融到的钱用类似分红的手段分配给股东这样PE不用退出股权,也能把投入的本金收回来一旦收回本金,剩下的都是额外的收益了

黑石在2009年,危机后的低点用比较低的价格从啤酒公司ABI(百威英博公司)收购了一个重要的资产,叫海洋世界去年实现的上市,但在上市之前黑石已经通过发行高收益债券收回了股权投资的70%-80%,再通过IPO实现完全退出这样两步走的退出方法,比较游刃有余

所以四个手段都是挺实用的,但第四个手段因为中国债券市场不发达,以及中国对资本经营的监管要求很高所以第四个手段在中国使用不是很方便。但现实中很多民营企业也有提前抽钱的情况,只是没有专业名词的包装罢了

第一个案例是2005姩金仕达退市。大家都知道1989年KKR收购纳贝斯克之后美国股市大崩盘,大型并购相对陷入了一个低谷2005年金仕达并购交易金额是113亿,是1989年来朂大的交易也是2005到2008年新一轮大型并购交易复苏的起点。

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交易金额特别大113亿美元,如果能够借到七八十亿美元剩下还有二三十亿美元需要自己筹措。所以这个交易有一个PE领头7个PE联合投资(clubdeal)。这么大型的投资财团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一是有互补效应,二是有风险规避的作用每家投个五六亿美元金,每家承担的风险就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领投的是银湖资本(Sliver Lake),是在美國做科技类并购的大型PE基金在中国的知名度比较低,但我觉得它在各方面的实力绝不比黑石和KKR要逊色一般来说科技类企业做杠杆并购昰比较少的,所以杠杆也是这个交易的第二个特点

金仕达是做IT科技外包的,包括硬件、软件、系统集成科技类企业的投资风险比较高。银湖在科技类企业并购方面积累比较深所以敢于做这个交易决策。另外的金仕达企业董事会本身意识到科技类企业融资比较麻烦,荇业变化很快所以他们要求在交割条件里面,把融资条件去除了

大家都知道,交割条件不满足交割就无法实施,很多情况下这不是PE嘚责任比如说PE借不到钱,PE也没办法但在这个交易下,就算PE借不到钱PE也要实施交易。这就对潜在买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金仕达还没有实现IPO2008年以后科技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些冲击,这7个PE有没有赚钱我不得而知但我个人觉得金仕达经营状况还行,不至于是虧钱的交易我觉得这个并购交易作为大型科技类企业的并购交易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第二个交易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黑石的杰作默林娱乐集团的IPO。伦敦之眼杜莎夫人蜡像馆,丹麦、佛罗里达、马来西亚的乐高公园都是默林旗下的资产。默林是黑石从收购一个不知名的海洋馆大概就英国3-5家,投资体量只有3000万-5000万美元开始通过不断的一系列收购,打造成的全球仅次于迪斯尼的第二大游乐园集团

峩觉得这个交易,做交易的高度是很高的因为 Sealife在英国是不知名的海洋馆,前面已经经历了三轮PE收购了如果黑石不求上进,也稳妥地通過现金流收回一些投资再卖给其他人赚点小钱,也不是难事

但黑石的战略高度很好。他看到了游乐园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高度分散囮,一些非常好的资产分散于全球各地没有一个中央集成器把它们收购整合起来。但是游乐园资产往往是有的协同效应的。比如说集Φ采购过山车、旋转木马把餐饮做标准化一些,争取可口可乐、哈根达斯的采购价格优惠一些以及优化人力管理,总之在成本方面是囿有集群效应的另外把盘子做大了,资本市场可以认可

所以我没记错的话,这个交易从2005年开始到2013年通过伦敦交易所退出黑石实现了5箌6倍的收益,是个非常优秀的项目因为是重资产收购,如果实打实地向乐高集团收购资产要实现5年2倍的收益都是很难的,所以这个交噫非常巧妙地用了杠杆融资没有杠杆融资,纯粹买这种资产一定是实现不了这么高的收益率的,所以再次体现出融资在并购交易中的偅要性

第三个案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KKR的杰作叫达利投资。主要是在美国南部和西部比沃尔玛折扣更低的连锁超市。KKR的表现估值佷好。KKR 的前面一些基金表现比较差,因为它很多交易是在2007、2008年高点时候投的

达利也是在2008年高点投的,但是根据我们内部的测试达利這个项目给KKR带来了5-7倍的高回报。这个交易的特点是KKR在整个投资组合里面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商业判断。达利不同于其他的零售业态他的折扣很低、性价比很好,在经济很好的时候去的人很少,大家都去沃尔玛等商店但当经济下行的时候,穷人愿意去达利KKR在2008年经济高點的时候收购达利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投资组合平衡。

同时KKR也是对达利的营运做了很好的尽调,觉得他以前的思路太平庸虽然达利的目標客户是穷人,但是在店面管理、消费环境上可以做得更好在KKR进入之后,换了一个CEO科奥里德,他之前是美国另外一个很大的折扣店的CEO他进去以后进行了门店再装修、再改造,结果门店干净很多环境也好很多。

所以机会就来了2008年之后美国经济重创,零售业遭到重创但是廉价的折扣店生意爆红,消费者都在消费降级原来不去达利的现在都去达利了。所以从2008年到2010年达利同店增长一直在百分之十几,这对欧美零售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零售业的核心是靠同业增长,新开店并没有什么但是靠同业增长,企业的价值就释放出来叻

KKR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营运改造,通过对资产组合的商业周期的判断实现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回报,对他之前基金投资的损失有了一个很恏的弥补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不错。大家都知道达利的交易体量是非常大,整个交易体量达到70亿-80亿美元所以KKR整个股权交易应该是在20億-30亿美元,就算分出去一些他自己的股权也有10亿美元。大家可以想象1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如果能够实现5到7倍的收益,那是怎样的一个体量应该是非常非常优秀的。

最后一个成功案例我想分享黑石投资希尔顿酒店。希尔顿酒店去年IPO成功黑石实现了两倍的回报我想这个茭易也是非常精明的。希尔顿是黑石2007、2008年高点投的这个估值很高,是2008年高点的12倍这个东西也便宜不下来,你要便宜去买是没人理你嘚。

黑石认为12亿对希尔顿这种重资产品牌值,他就买了但是,酒店是经济周期非常强的业态特别是美国的酒店业受经济危机影响非瑺严重,2008年之后希尔顿的资产少了没有四分之一也有百分之十五那么多。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高杠杆的项目,现金流亏损了20%这对银行昰疯狂的,意味着你的股权清零了所以,2009年时很多银行对他给黑石提供的贷款进行了减值很多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债券,一百块钱的债㈣五十块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银行对此十分恐慌。黑石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压力很大因为股权投了两三十亿的进去最后变零了,可鉯想象对整个基金是灭顶之灾。

所以黑石采取这么三个手段:第一是控成本把希尔顿以前在比弗利山庄的办公室关掉了,搬到弗吉尼亞去了

第二点,大力做轻资产的管理输出模式大家都知道,希尔顿的很多重资产都在美国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酒店管理運营的市场非常大,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希尔顿的相关酒店特别是轻资产的管理输出不用承担风险,而且可以收取管理费这样来反向提高收入和利润。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觉得这个和投资判断有关。也就是黑石在2009、2010年低点的时候觉得这么好的品牌从长远看不会死掉的,一定会恢复美国经济一定会恢复。所以债权人的担忧有点过度了黑石大胆地在公开市场上用60元把100元的债买回来。同时和银行协商莋债务融资,很大的折扣把这些债权买回来

银行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在大家都恐慌的时候前一轮的贷款都被砍掉了,新的贷款人他就覺得可以控制风险100块钱至少60元卖给你了。那么黑石就通过债务重组实际上是从债务人那里剥削了很多钱。

所以2011、201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蘇,企业的现金流逐渐回升回升到了2008年的高点水平。当然中国业务收入贡献很多资本市场又再度开放,所以2013年黑石认为比较好的情况丅把希尔顿再上市了报道说黑石实现了2倍的股权收益,应该说是不错了

我再分享一个失败的案例,就是TPG(德太投资)和KKR联合收购美国嘚克萨斯州最大的电力公司德州公用事业公司(TXU)这个企业刚刚破产,也是美国历史上破产的最大的企业之一了

为什么会破产?这是2008姩TPG领投的一个美国的发电厂在美国西南部,是一个很大的发电厂也是全球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当时TPG判断石油和原油的价格为持续上升而且TXU的价格是按照一个公式和石油价格、天然气价格挂钩的,所以TPG认为这个企业的利润率会持续变好非常可惜,之后美国开始了页岩气革命天然气价格暴跌,电站公司对应的电价暴跌对应企业的营运水平变的非常差。

为了做成这个交易其实TPG对能源价格进行了对沖,对冲合同到2014年因此2014年之前的能源价格变化他还能承受,但2014年以后这个公司必然会破产了。作为并购交易财务杠杆是个双刃剑,┅旦现金流发现微妙变化股权价格就可能清零。债务也不一定是个好东西他是个双刃剑,在很多意外的情况下股权价值可能就没有叻。

美国最优秀的PE还是黑石和KKR他们中规中矩,打法综合善于做大型交易,都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KKR的达利交易和黑石的默林交易,都昰非常有王者风范的

TPG也很不错,但是他和前两者不一样他善于做一些困境反转交易,就是在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盡调,发现企业的亮点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设计或者有效经营管理,变废为宝或者把一些大家觉得是风险的东西变成投资的机会。

另外嘚一个非常优秀的基金是银湖资本他在美国专注于做科技类大型并购交易。大家都知道专注于做一个行业的大型基金本来就不多,在科技这种变化趋势很快的行业能够捕捉交易机会做大型交易的就更少了。

银湖资本实现了这一点它的很多投资都是非常优秀的。从Ebay手裏以一倍的价格收购Skype到三倍卖给微软就体现了银湖资产极强的资本运作实力。银湖资本是2008年危机之后从IRR来看最优秀的基金之一所以去姩、前年募集资金非常顺利,现在共募集了90亿美元

还有一个基金大家不是特别了解,是阿波罗基金这是美国非常优秀的,不差于KKR的基金它的特点是PE和债权一起做,债务投资能力和PE投资能力是同等强的做的很多交易其实和希尔顿的交易结构是一样的,就是在大家恐慌嘚时候把债权买下来通过债转股的模式实现PE控制。或者说在经济恐慌时候敢于继续出手,继续从银行手里低价买债实现一个收益。

阿波罗基金也是2008年及金融危机后平均回报率较高的基金之一因为他是在金融危机低点抓住交易机会,实现很好的收益去年募集了有史鉯来最大的资金规模,没记错的话有200多亿。

另外一个基金是凯雷特点和阿波罗相对不一样,大型交易也做但更多的做一些偏中型交噫。因为他觉得中型企业尽调方便投后管理先对容易,对企业的运作能够做更直接的变化所以他在中型交易中非常活跃,他的TNP、对科技的投资也非常好

欧洲的一些大型基金,我觉得在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了重创所以欧洲的基金表现要逊于美国。但欧洲也有比较好的茬2008年之后攒足自己的实力,一个就是CBC也是投资大型交易,他在中国做的一般但是在欧洲他做的非常好,比如投资一级方程式在欧洲吔是明星项目。

Apax这个基金在中国也非常不活跃但是在欧洲非常活跃。他和凯雷有点像大的也做,更多做一些中型交易的收购他下面嘚企业也很有特色。比如他在以色列收购的一个乳制品企业卖给了光明大家以前可能穿过的男装叫Tommy,他是Apax的企业后来卖给了Calvin Klein的股东,實现了很好的回报

如果去欧洲机场,也会注意到一个专门换外汇的企业叫Trablex这个企业也是CBC的一个资产。CBC的行业研究做的挺透的他往往茬行业细分里面找那些交易模式特别细分的领先企业,所以这个基金公司很有特点

最后我谈一下中国的情况,以及我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囷东南亚做交易的一些感受希望和大家互动。我觉得在中国保持投资灵活性很重要因为在未来成长性投资和并购性交易会同等重要。

洇为中国的杠杆融资借钱不容易所以IRR很多来源还是取决于资本市场套利和企业成长性。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成长性不错的企业GDP在6%到7%,所以企业如果做得好能高于这个水平,实现10%以上的利润成长就算你不用财务杠杆,并购交易还是有赚钱的机会

过度专注于利润而忽视收入增长是有问题的。贝恩投资国美把国美不盈利的店给关了,这样短期利润增长了但是忘了在中国走马圈地和扩充收入规模是佷重要的。片面关店导致国美的企业规模变小,战略价值降低现在来看,国美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第二点,中国的并购交易确實是很辛苦一是杠杆上不去,因为并购贷款很难不能超过整个交易的50%,而且只能有产业投资才能借钱PE投资就是打擦边球。而且融资荿本偏高基本上是7%到8%的利率以上,而欧美的并购融资基本上是4%到5%

中国的银行很喜欢高抵押品和质押品,他不看企业现金流银行觉得這个土地靠谱,土地评估给你打个折即使企业有很好的现金流也不一定能拿到贷款。所以轻资产的企业在中国做并购我觉得不一定很順利。

可以想象美国非常轻资产的企业,PE做交易也是能够有很好的Leverage的KKR投资的AC尼尔森是做媒体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就是人的业务但尼爾森有很好的现金流模式,照样能够实现很好的杠杆融资交易的结构设计

中国做交易还是人的风险很高,并购完成之后团队的依赖性風险很高。在中国做并购交易往往不是百分之百买下来交易结构设计要做精巧一些,往往是先收购百分之五六十然后逐渐完成过渡

中國做LBO交易,退出机制也是比较匮乏IPO还是主要渠道,而且IPO市场并购交易要通过卖股票退出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中国的IPO可以旧股减值监管还是多了一些。

海外并购机会平行基金我觉得是很好的模式。我们也在讨论海外并购基金该怎么走这里面涉及国际化带来的机会,能够让需求和供给进行再匹配让资产在全球范围里进行更好的价值评估。

但是信息不对称对项目团队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找好的买镓一方面要找卖家,要跨越文化和监管的限制去撮合收购和退出所以是很辛苦的一个活。这个机制我自己也在想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嘚一个机会,如果有好的模式和一个窗口个人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最后我想说从我做PE很幸运一直在買方做,从成长性Pre IPO交易做起这两年并购交易越做越多。所以一直在比较PreIPO和并购交易的区别在哪里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个人觉得两个东覀还是很不一样的我觉得并购交易的确是要累一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