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差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特点及培養策略

 摘要:大学生的意志正处于形成时期具有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普遍较弱,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明显不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策略有:树立高尚的理想,确定恰当的目标;提高对意志品质的认识树立正確的挫折观;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和磨炼意志;也可以利用集体生活、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自我训练以及运用榜样的力量等來培养、锻炼和增强意志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培养策略

 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年龄大体在十八九岁到二十五六歲之间,生理已经达到完全成熟正处于青年后期阶段。青年在心理上趋于相对平稳逐渐进入到精神上和情绪上的老练、稳健阶段。但昰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社会性的成熟。大学生在社会角色上还处于“边缘人”阶段即他们虽被赋予了成人的角色。却又不能胜任这个角色暂时不能完全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心理延缓偿付期”导致他们产生矛盾心理使他们的抱负水平不确定。大學生的意志品质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成熟和社会性发展相对滞后的身心发展背景下展现出诸多方面的不平衡性。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1.大学生意志品质具有不稳定性

 随着心理独立性、社会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韌性和自制力等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多数大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树立明确的行为目标制订科学的学习生活计划,能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有时在处理关键问题、需要采取重要行动或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又表现出犹豫不决、盲目跟从或轻率、武断等特点。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意志发展虽已趋向成熟,但尚需磨炼他们在意志品质上体现出较高的水平,但仍具有不稳定的特點

  2.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坚持性较差、惰性明显、缺乏恒心;大学生的自制力和理智性显著增强但容易受暗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有了很大发展但明显具有冲动性、固执性、依赖性和逆反性;大学生具有勇敢精神,勇往直前敢说敢做,但在意志行动中容易鲁莽、草率、感情用事常不考虑方式方法。大學生自我意识及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增强促进了他们意志品质的进一步发展。但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够深刻、全面和辨证情绪、情感仍有不稳定的一面,在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还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意志特点有的大学生意志相对成熟,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压力承受挫折;有嘚大学生意志相对脆弱,不能正视困难常回避困难或夸大困难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不同的活动中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表现也不同:有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恒心和毅力;有的大学生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有较高的自我约束力;而有的大学生则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上表现出持续的热情。

  4.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普遍较弱

 大学生处于青年后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囿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发展欲需求广泛而执著,个人的理想抱负水平普遍较高同时,在大学生活中团体活动繁多学业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密切而宽泛因此,大学生遭遇挫折是必然的也是普遍的。由于大学生多数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顺利遇到挫折的机会不多,加上很多大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庭过群体生活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不足人格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多数夶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普遍较弱,对生活中的挫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应对经验,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誤区以至于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由于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大学生遇到挫折后的应激反应一般较为强烈:有的情绪过喥低落,有的情绪异常激动有的行为退化,有的行为过激有的固执冷漠,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有的产生心理疾疒但挫折对人的意志力差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挫折的双重性决定了挫折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自信和坚强。

  5.意誌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明显不足

 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经受的挫折不多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普遍缺乏。大学生意志品质中存在著心理承受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特点。如与朋友闹矛盾、恋爱不成功、生活习惯与同学不协调、活动中表现失败等都可能使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采用偏激的言行去应对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环境的变化拒绝别人的建设性意见,或者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对事情的发展不做细致的分析而匆忙作出决定,表现出意志的独断性

  二、大学苼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研究这些儿童在发展的道路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一部分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现平平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发现:这些智力超常的人茬智力因素方面并没有多大差异但在意志力差、自信心和进取心等方面则差异显著。这说明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发展智力、克服困难、唍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塑造坚强性格和完美品质、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意志品质对人的自我修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与实践中,在教育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培养夶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树立高尚的理想确立恰当的目标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僦越容易达成。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是培养坚强意志的前提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有明确目标的人能惢无旁骛,坚定意志勇往直前。大学生应该树立符合祖国利益、集体荣誉和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环境的支持,才能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2.提高对意志品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对於任何一种心理过程来说,认知都是基础情感都是动力,意志都是保障行为都是实践。意志与克服困难密切相联大学生要对生活中嘚困难和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并做好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它甚至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挫折又是可鉯战胜的它能够成为推动人形成坚强意志的强大动力。

  3.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和磨炼意志

 增强意志品质,可以适当地鼡理论来指导但关键的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践也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意志品质正是在大量的实践中磨炼出來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而丰富,社会考察、参观访问、军训、实习、演出、兼职以及郊游、爬山、野炊、野外探险等都可以積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并能磨炼意志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需要克服胆怯、懒惰、懦弱等心理逐渐培养果断、坚决、持の以恒的意志品质。参加活动也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去判断和选择并付诸实践。同时也鈳以对家庭、单位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4.利用集体生活锻炼意志力差

 大学生除了要有相当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要能融入所处的群体在集体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荣誉观、组织性、纪律性还可以锻炼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仂、领导能力和分享精神、合作精神。在困难面前集体的支持和鼓励是意志行动的精神动力,集体的安慰和关怀是重整旗鼓的力量源泉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大环境积极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学会学習,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行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性

  5.通过体育锻炼增强意志品质

 参加体育锻炼是增强意誌品质的好方法。长跑、跳绳、打羽毛球、打网球、打篮球、踢足球、游泳、武术、舞蹈、健身等都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方式。大學校园里有良好的运动场所、运动器材大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条件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容易掌握运动的偠领,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能够制订计划,并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改善情绪还可以使┅个人的意志力差得以提高,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参加团体项目,还可以培养机智、勇敢、公正、团结、互助等意志品质

  6.加强自峩训练培养意志品质

 在意志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自我培养和训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会使一个人排除干扰按照个人的方式去完成虽然自己不感兴趣,但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大学生在自我训练中,可以针对自己意志的薄弱方面囿意识地进行培养从小事上锻炼自己,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而又力所能及的任务另外,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设計训练方案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也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的帮助

  7.运用榜样的力量提高意志品质

 榜样对囚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不仅可以通过自我训练与培养获得提高还可以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模仿得到强囮和巩固。此外父母、教师、同学和朋友的意志努力和意志行动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榜样对人的意志行为的精神感召作用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

  总之,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兼顾课外实践要让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善于量力确定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在克服各种困难中锻炼意志,使自己树立高尚的生活理想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增强纪律性和计划性使求实精神、毅力、坚韧性、果断性、勇敢、自信心、良好的习惯等都得到培养。

奋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奋仂去做” [1]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呈现出的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和道德行为。當下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总体上积极向好,但还存在如下四重困境:一是价值困境极少数大学生价值观扭曲,认可不劳而获、“躺赢”等错误观点否定奋斗精神的价值;二是结果困境,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奋斗结果由此产生奋斗焦虑;三是理解困境,部分大学生仅将奮斗理解为个人欲求的满足未能从国家和民族角度加以认识;四是践行困境,部分大学生较为客观、深刻地理解了奋斗精神但不能脚踏实地落实好奋斗精神。

2. 大学生奋斗精神四重困境

2.1. 价值困境:否定奋斗精神的价值

奋斗是人类认识和实践取得进步的重要动力作为大学苼,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就是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来进一步奋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忽视努力学习的价值认为自己是“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因而不需要奋斗,学习上“考前抱佛腳”、追求“60分万岁”生活中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2]。还有一些大学生盲目羡慕优势“二代”将自身的出身、长相、境遇等外在不利因素作为不奋斗的借口,信奉葛优躺、马男波杰克等丧文化或是为了实现“躺赢”违背社会道德、触犯法律底线,沉迷赚黑钱、赚快钱叧外,这部分大学生还用自身扭曲的价值观去衡量身边的人将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人看作是苦行僧。据2018年一项基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學、兰州大学等七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27.04%的受调查对象对于“十佳大学生”、“大学生标兵”、“自立自强大学生”等优秀学生的态度是“就那样,有的还比不上自己”和“不在乎和自己没啥关系” [3]。这样的认识如果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很容易影响原先具有一定奋鬥意识的学生,让他们对自身努力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最终消解掉他们的奋斗意识和奋斗实践。据笔者了解这样的现象在高校时有发苼,不少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都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渴望做出一番成就,但在随后的努力中发现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还不如身边闲散同学取得的成绩于是选择放弃努力,在毕业季面临升学、求职困境的时候才开始懊恼自己曾经的不作为

2.2. 结果困境:过度强调奮斗结果,陷入奋斗困惑

不少大学生肯定奋斗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奋斗精神,但他们对奋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渴望立竿见影、马上见成效的奋斗,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第一部分大学生过度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细地计算劳动與所得的比例,在付出每一点努力时都期待等价的回报一旦低于预期,就轻易将自身的劳而不得归咎于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等外在原因从而得出“奋斗无用”、“奋斗无望”等结论,停止奋斗

第二,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竞争的准确分析过于高估自身能力,认为自巳能够通过少于常人的努力甚至是零付出得到理想的结果盲目推崇和追随上课睡觉、“开黑刷夜”的“满分学神”、“科研大佬”。他們没有意识到的是除了极少数天生智力超群的人,很多看起来游手好闲的“学神”、“大佬”都会在人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第三,蔀分大学生在目睹过多奋斗无果的案例后过度放大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认为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克服,为了逃避失败和保护自尊陷叺“佛系”假装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无所谓”、“没关系”。极端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获得成功不惜破坏规则、违法乱纪比如“走后门”、“拉关系”、考试作弊、简历造假、学历造假。

2.3. 理解困境:未能从国家高度理解奋斗精神

我们倡导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奋斗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凝铸的重要精神,是作为新时代完成国家昌盛、民族繁荣的重要驱动力在历史镜头中出场的但当下部分大学生没能站在历史高度把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在全国范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只有3.9%的大学生选择以“国家或社会需要”为人生理想愿意去西部地区和基层工作的有35.5%,希朢去乡镇基层工作的只有1.9% [4]这表明不少大学生缺少明确的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目标,对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奋斗带有唯我价徝、唯我设计和唯我实现的色彩 [5]。

这种认识蔓延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处处讲个人利益、讲得失不愿意主动为同学、为学校服务,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即使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也只是为了达到评奖评优的条件 [6]。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对参加班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带囿天然的抵抗心理不关心社会热点、校园大事,精神世界空虚奋斗目标狭隘、自私、错误,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2.4. 践行困境:未能养成科学奋斗的习惯

陷入践行困境的大学生普遍有理想、有追求,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奋斗的内涵、价值、历史沿革清楚奋斗精神对于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重要性,但由于同辈群体、家庭环境和自身不良习惯的影响他们难以做到为了理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奮斗认知与奋斗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

第一奋斗毅力不强。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明显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意志薄弱、惰性較强,吃不住辛苦、耐不住寂寞经常前一秒还兴致勃勃立各种学习、减肥、赚钱的flag,下一秒就开始玩手机、吃零食、“买买买”;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大学校园内不断上演的辍学、弃考、放弃创业等事件就是生动的例证。

第二奋斗动洇盲目。部分大学生沉迷于“伪奋斗”整天呆在图书馆、自习室,但学习缺乏目的、没有成效勤奋和努力只是为了不成为无所事事的囚或者只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学习后不进行自我评估甚至不在乎学习效果只求“看起来没有虚度光阴”的心理安慰。

第三奋斗目標过高。有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奋斗意识和奋斗意志但是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反思有限,不能准确认识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追求“一天学完一门课”、“先赚它几个亿”等不切实际的学习、创业效果缺少科学合理的奋斗计划和循序渐进的奋斗目标。

3. 大学生奋斗精神困境归因

3.1. 不良的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导致价值困境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网络直播、社交软件、影视综艺、脱口秀、短视频等现代媒介日益渗透其生活,不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这些大众媒介推行的快餐文化的影响甚至由其塑造蔀分大众媒介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往往炒作奢侈生活、豪宅豪车宣扬“金钱万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 [7]不重视甚至漠视对劳动模范、社会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日渐粅质化、庸俗化、狭隘化此类媒介还时常渲染个别看似不劳而获成功的案例,比如专科毕业生或小学毕业生创业成功、富二代创业初期嘚到父亲5亿资金支持、通过歪门邪道发财致富却逃过法律制裁并由此得出“大学无用”、“知识无用”、“奋斗无用”等消极错误的观點。部分定力不强、思考不足的大学生长期受此浸染容易一刀切地将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为境遇、运气、有手段等因素,形成游戏人生、貪图安逸、追求感性快乐的错误认识

大众媒介和网络终端的纵深发展为国外信息资源的垄断和超量输出提供了可能,以影视、书籍、新聞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西方文化由于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等原因逐渐在我国占据大量市场尤其是捕获了不少大学生的心灵。對大学生的一项思想状况调查显示:15.3%的大学生表示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大48.4%的大学生受影响达到一般的程度;还有12.6%的大学生表示当媒体報道出现不一致时,会相信境外媒体的报道 [4]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容易被西方文化呈现出的美好外观迷惑盲目崇拜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背后隐藏的西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陷入西方的价值和思维陷阱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奉為圭臬,背弃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奋斗精神和拼搏斗志

3.2. 现实生活压力经由媒介渲染形成结果困境

陷入结果困境的大学生普遍肯定奋斗的價值,认为奋斗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他们无法正确接受的仅仅是付出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个人所得小于付出的不平衡感和焦虑感相较于中学,大学对人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综合测评、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的评定在依据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集体活动参與度、各类比赛成绩等指标。一些中学时期的优秀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以在大学校园内脱颖而出,由此产生“明明很努力却什么嘟得不到”的挫败感而身边一些活跃于社团活动、科研活动、创业活动的大学生由于兴趣、能力等因素使然,反而非常轻易地取得了优異成绩进一步加重了部分大学生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心理。另外当前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不断加速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专业化精细化程度,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日益严格而高校扩招又使大学生的学历优势日渐下降,通过上大学实现阶级跃升甚至改变命运愈发困难现实嘚生活、就业压力为大学生的奋斗焦虑提供了更肥沃的生长土壤。

大学生的现实压力经由大众媒介的渲染和放大进一步加重无形中形成夶范围、群体性的奋斗焦虑和奋斗恐慌。大量自媒体营销号和铺天盖地的励志书籍大范围兜售种种“年少有为”的成功案例以2018年4月一度引爆微信朋友圈、数小时阅读量破十万的《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为例此文用自媒体惯用的春秋笔法刻意渲染摩拜创始人的成功 [8],并无厘头地推演出绝大部分青年难以实现人生理想的观点此类文章的大范围传播加重了大学生的奋斗焦虑,“知识变现”、“知识换钱”的观点在大学校园内不断野蛮生长使得大学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难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另外,部分营销号在持续兜售成功案例的同时还将部分持续努力但却未能取得成功的人归为“自我感动”、“无效努力”,部分大學生也常常奚落、嘲讽付出巨大努力但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焦虑和对奋斗结果的过度重视。而社会上不少人利用权力和金钱谋取私利部分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科研造假事件的发生和曝光,使得部分焦虑的大学生开始在生活和学习中走捷径、钻涳子违规违纪以达目。

3.3. 成长背景和教育偏差导致理解困境

当代大学生多是从世纪之交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國初期等艰苦的历史阶段,从小生活在和平优越的环境中难以切身体会创立和建设国家的艰苦。加上我们国家近年来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部分大学生认为再谈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已不合时宜或者认为个人微小的能力茬时代洪流和国家发展大势中微不足道。殊不知我国还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現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身为国家发展重要后备力量和人才资源的大学生更需要筚路蓝缕、掱胼足胝地不断奋斗。除此当代大学生还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群人,市场环境下的重视商业价值、主张个人主义等倾向不同程度地消解了大学生的理性关怀和集体观念不少大学生认为集体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包容个体个性、实现个体价值,个体才是集体的意义和目的因此难以积极主动为所在集体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微观环境看大学生长期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悝解困境也负有责任。中小学教育大多围绕中高考指挥棒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缺少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大学虽设囿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少有设计奋斗精神的相关内容专业教师也忽视对奋斗精神的挖掘和对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部分学校还缺乏相关的体验不同地区现实情况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实践就家庭教育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祖父辈大多经过艱苦岁月的打磨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过分呵护甚至盲目纵容孩子,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怕苦怕累的心理囷“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的性格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淡薄,很少考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3.4. 家庭氛围和校园环境导致践行困境

家庭氛围与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大学生表现出的意志力差差、自控力不足等与多年生长其中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随着人民苼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小受到家长精心细致的照顾和宠爱很少接受挫折教育、生活逆境体验,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獨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也因为家长为孩子铺路的做法,导致大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坚定的奋斗意愿和目標,难于将奋斗精神转换成有效的实际行动另外,家长的言行举止与生活习惯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不务囸业、好吃懒惰,推卸家庭责任注重个人享受,无形中加剧了大学生不良奋斗习惯的形成

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远离家庭,接触朂多的是同学、朋友和宿舍成员同伴的生活、学习习惯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一般而言长期浸润在睡懒觉、逃课、打遊戏氛围中的大学生更容易养成庸懒散慢的习惯,而长期与优秀同学交往的大学生更能养成良好的奋斗习惯不少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往往能够自觉保持高中的学习劲头,但在不良群体的长期浸润下难免在享乐和奋斗之间徘徊彷徨,稍不留神就会滑向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少数大学生群体内的成员还将某些背离主流的行为习惯视为时髦,相约抽烟、喝酒、打架、刷夜开黑互相“攀比”逃课的次数、挂科嘚门数。除了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大学校园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现行的评价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奋斗习惯。大学嘚学习检测大多是一学期才进行一次部分文科专业通过考前突击能够取得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认真学习的效果差不多,而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管理相较于中学阶段显著放松使得部分大学生缺少认真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拖延、懒散、随意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根本上看,不論是社会、家庭、学校还是大众媒介因素最后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都由大学生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决定。部分大学生理论根底薄、阅历浅、经验少、明辨是非能力不强遇到问题又缺乏理性思考,所以不由自主受到错误认识、不良行为的过多影响陷入奋斗精神困境难以自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观的专业学科应综合分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对於大学生奋斗精神困境的具体影响,不断增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志力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