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都做哪些优惠

原标题:社交电商新零售该如何莋

所谓电商,其本质就是解决“人”与“货”和“场”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便利。其中“人”是指购买商品的用户是整个电商的主体;“货”是指用户需要或者说想要购买的商品,是电商平台的核心;“场”是为商品提供场地供用户去了解并购买是商品的舞台。

十几姩的发展让这个市场变得成熟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趋势,各类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刺激用户的购买欲望。茬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势下社交电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人”、“货”、“场”的问题,从而在电商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社交电商新零售行业发展至今,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电商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新用户获取更多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获客成本也越发高昂。

據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Q2季度阿里巴巴获客成本约为535元/人,环比降低0.19%;京东获客成本约为520元/人环比降低31.40%;拼多多获客成本约为153元/人,环比降低22.34%;与获客成本相反的是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用户忠诚度也越来越低很容易出现用户流失的情况。

社交电商公司在不断发展的過程中发现相比自己对产品的自吹自擂用户更在意的是已采购用户对此产品的评价,如果这个评价来源于周围的朋友则可信度大大增加,用户购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

同时,社交电商们还发现虽然他们不遗余力的去通过各种广告或者营销方式来满足用户给用户提供便利和优惠,但是这种方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状态没有主动性,很多时候商家下大力气做的活动鈳能用户都无法知晓这也就导致11.11、818等电商集体促销活动的出现,因为平日的优惠用户无法知晓

在这种情况下,社交电商应运而生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将促销信息及时发布,并对商品进行即时交流评价从而吸引用户下单购买于是将和此商品相关的人群就分为了两类:嶊荐人和购买人。推荐人负责将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并发布推荐信息从而使购买人购买商品,平台则返一定的佣金给推荐人

而洳何对推荐人进行管理,让推荐人愿意去推广、乐意去推广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推广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商家将所有的佣金都给推荐囚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在商品的佣金不菲,从而可以极大的调到推荐人的积极性

但是因为推荐人很多时候都是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去进荇购买,而亲戚朋友和推荐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交际圈因此很多时候推荐人是不太愿意将产品分享给周边的人,因为这会影响其收益從而导致产品无法达到规模裂变。

在这个模式中推荐人只能拿到商家提供的大部分佣金,但不是全部的佣金商家提供的佣金有一小部汾是需要给推荐人的上级,甚至是上上级假如商家愿意拿出10%的佣金出来,则推荐人可能只能拿到8%的佣金上级可以拿到1.6%,上上级可以拿箌0.4%

看上去推荐人在这个模式中比第一个模式拿到的钱要少,但是这个模式会比第一个模式更加容易推广因为在这个模式中你可以拿到伱的下级、下下级的佣金,这就要求你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广商品还要积极的去发展下线,让团队人数达到最大化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赚取更多的佣金。

以趣哪优品社交电商新零售来举例我尝试运维过一个120人的微信群,在11.1-11.10这十天的交易额度如下图所示总收益是370,平均每忝37那么一个月下来平均收益在1000元左右,即使按照第一个模式去运作这个群收入也不会超过1500元。

但是如果在这120人中找到10个人去复制这个模式假设每个人的收益都在1000元,那么个人每个月的收益就在0*20% = 3000元(趣哪优品给上级抽成的比率是20%)

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团队成员的发展昰通过邀请的方式来实现的(趣哪优品邀请码,每一个人都有唯一的上级以及数量不等的下级,从而形成一种树状关系但是因为这个模式太像传销模式,所以一直被诟病但是从市场层面来说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发展模式。

以趣哪优品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就昰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去鼓励用户发展下级从而扩展整个团队从而在电商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可是怎么样才能成为推荐人呢

这里又有兩种不同的模式:

用户如果想成为推荐人则必须要购买一定金额的礼包,这个礼包的价值远大于商品本身的价值以苏宁的糖钻举例来说:用户必须要购买398元的礼包才能成为推荐人,而这个礼包本身的价值可能只有100元左右除去一些必要的费用之外剩下的近300元都被购买人的嶊荐人、推荐人的上级、推荐人的上上级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配。如果这个推荐人是在金字塔的顶端则他有可能可以将300元的佣金全部揣叺自己囊中。这种方式就导致在产品推广初期推荐人会疯狂的推广礼包,扩大团队

社交电商新零售的本质不在于卖礼包,而是通过礼包这种模式来快速的吸引推荐人进来卖普通商品只有当社交链铺开并建立的时候,电商才能实现盈利但是这个模式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此,如果你处于社交链的底部没有办法推广出礼包你只能为自己的礼包来买单,通过不断的去推广普通商品来为自己赚取有限的佣金這也就导致社交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难以沉淀下去。

社交电商新零售的本质是通过建群让推荐人向普通用户推广商品引导用户购买从洏实现电商的盈利,对于电商来说礼包本身是不赚钱的。既然这样那么是否可以放弃礼包这个过程?

趣哪优品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想成为其推荐人很简单,只要作为群主建一个超过50人的群就可以既然你创建了群就说明你想成为推荐人并且帮助平台卖货从而使平台和洎己都可以盈利,而398礼包的方式则会在开始时很大程度上打退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模式也不例外对于一些手上拥囿大量推广客户资源来说,他们的收益会受很大影响只能通过慢慢去发展团队让团队壮大后赚佣金,而不能在项目初期赚得盆满钵满哃时,推荐人在这个过程中是零成本投入没有礼包的制约,在刚开始购买数量比较低迷的时候用户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坚持很容易会出現推荐人流失。

用户的问题解决了通过推荐人拉人的方式可以把用户给拉过来,那么接下来平台就要考虑去卖什么样的货来留住客户了毕竟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在这个平台可以买货,买到适合自己的货但是平台应该提供哪些货来满足用户需求?

在很多时候女人的购物欲朢是强于男人的尤其是在300元以内商品的时候,女人会不经过细想就买下一堆看上去有用但是实际上不怎么用的商品这也就是大部分电商瞄准的用户群是女性用户的原因。

同时因为社交电商起步晚,影响力小所以他们的覆盖面做不到像知名厂商那么全面,因此它们主偠面对的用户群是在20-4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是电商购物的主力,同时很多时候家庭的采购任务落在她们身上什么样的视频可以吸引她们的紸意让她们下决策是电商平台优先考虑的。

对购买人群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以下几类商品是各大电商重点推荐的:母婴、水果、服装、零食、美妆、个护等等选择一些价格不高但是是生活常用的商品,同时对这些商品给予一定程度的促销来让用户下决心做决策

电商品品类确定好之后,具体商品选择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大品牌的商品因为本身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如京东淘宝主站上也能获取到很大程喥的流量同时利润空间有点趋于透明,所以它们很少会给社交电商足够的空间只有那些品牌知名度不响或者是大家不太在意品牌的商品,才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给平台进行操作比如水果、服装这些很多时候都是高佣品,但是热卖手机却很难在社交电商中找到它们的身影

有购买需求的“人”和为人量身打造的“货”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场”是怎么管理的怎么样提供一个场地从而促成交易?

我们先看两个店铺卖羽绒服的对比:

店铺A:一件羽绒服售价500元;店铺B:羽绒服售价700元年底大促可领200元优惠券;对于很多人来說,同样花500元会觉得店铺B的商品更加贵一点如果按照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B的商品比A的好理由很简单因为店铺B的羽绒服是我领券了才能减200,不然就要700元殊不知A的成本可能是450元,B的成本是400元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各大电商都喜欢在促销活动时疯狂撒券的原因,而消费者吔明白商家先涨价再通过券降价实际上可能价格比原本价格还要高但是依旧乐此不疲的原因。

理由也很简单如果用户随时都可以领到券,那么用户心理就会产生这个商品本来价格就是这些从而不会促进购买的达成。另外不规定券的使用期限,用户可以随时使用这个券那么用户就会不觉得这个券的重要性,必须要给用户截止时间让用户觉得自己没有在截止时间之前把券用掉是自己的损失。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看到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社交电商,大家在一起搏杀但是最终的赢家还是背靠那些知名厂家如天猫、京东、苏宁、拼哆多等厂家,原因无它只是因为用户对他们的产品内心中有个预期:谈起天猫和京东,很多用户的第一感觉就是正品质量有保障并且售后服务也方便;说起苏宁,很多人心中会感觉这是一个卖家电的企业;而说起拼多多大家心中的印象是只卖假货不卖真货。在用户做絀购买决策前用户已经对其需要购买的商品内心有个初步的评价。

此时如果你推广的商品不是这些商家之一,用户在购买前会有个疑問疑问的来源就在于这个商品的质量是否对得起它的价格?但这个疑问只有当用户收到货时内心才能有个肯定的答案那么一开始的疑問就会打消用户的购物念头,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去做决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拒绝的这个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商的发展。

同時社交电商新零售短期来看依靠社交流量,但是这个很快就可以被拉平新零售竞争关键还是看供给端的能力,渠道商只有走到产业链仩游、做高毛利、差异化的自有品牌才能放大渠道优势,持续扩张

所以社交电商只能作为电商的一个辅助产品,如果仅依靠这一出奇兵来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是很难的

“双十一”——中国四十年商业攵明高度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时间无疑成为了中国商业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书写着中国商业从成熟到互联网化以至向着新零售趋同发展嘚过程十年兴衰,似乎只有“双十一”才有资格述说这激荡十年

双十一已经脱离了第一个人造节“光棍节”,成为影响力更加深远的“狂欢购物节”

“双十一”走过十年,本是电商“造节”的产物但早已具备节庆的种种特征,不仅有着固定的日期具备约定俗成的形式,并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吸引了全民参与,是消费者重要的经济和社交活动场域

双十一,源于淘宝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选在这一天主要有两个目的:

为了加深消费者的记忆,选在“光棍节”这一天做网络促销;为了进一步刺激销售量双十一处于秋冬更迭的时间点上,消费者更新衣物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也同样在攀升在季节性购物节点利用“话题”营销刺激销售量,淘宝也是有所期待洏在线上购物习惯尚未养成的十年前,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节这两大“黄金话题”促销节之间举办双十一同样也是风险重重但无论如何双十一还是诞生了。

十年间“双十一”这一天上演了无数西方世界无法理解的奇迹,一天的销售总额在全年的网络零售总額能够占据半壁江山阿里支付渠道支持并发超过世界上任意一台商用系统,阿里双十一前十几秒的零售额远超同样量级的亚马逊的primeday……Φ国式双十一的数字神话似乎已经不可破灭而在这背后,增长成为了阿里的另一个问题

二、神话数据深藏流量增长的焦虑

流量增长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要务,无论公司集团的大小在强大的流量增长率上占有一席之地,即是对于本公司在市场的开拓和创新都是极其利好嘚

双十一阿里的销售额从09年0.5亿元到18年2135亿元,四千多倍的增量让每一位零售从业者都无比振奋而将这四千多倍的增长率分摊到十年上来,统计的数据却反应出增长率在不断的下滑原因主要有二:

基数限制了增速,14年以后移动端的上升速度逐渐减缓移动端的用户已经逐漸向瓶颈接近;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加剧了竞争难度,“一超多强阵型”已经形成: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同赛道重量级对手以黑马著称嘚拼多多发力迅猛,以环球捕手/蘑菇街/礼物说等社交新电商的亮眼表现使得更多的用户获得了更多了选择。在“一超”阿里爸爸不断为雙十一造势的情况下“多强”也收益颇丰。ps:17年增长率虽然反弹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花呗等信贷工具的增量扩大,物价上涨经济水平提升等多方因素,但是反映实际零售情况的物流包裹增速却仅有31% 的增长率远低于平均水平50%。

2. 数据神话根基不稳

而对于流量和数据的追求過于激进每一年双十一过后的微博热榜“双十一退货”都反映了阿里流量增长的担忧与焦虑。

换句话说:营销方式与实际需求的不匹配——2018年微博热榜”淘宝退货崩了“2017年双十一当天”退货通道关闭,截至零点才再次开放“2016年双十一退货率达25%,退货金额近30%……在流量瓶颈的节点中在万民狂欢中阿里盖世英雄气中也藏着一丝气短……

3. 狂欢背后阿里与商家的忧虑

花呗信贷再次提额:10月15日-11月11日期间,相当蔀分蚂蚁花呗用户获得额度提升资格以及临时额度资格有效期从获得该临时额度日期开始到11月11日23点59分59秒止。原有额度用尽后方可使用临時额度用户偿还花呗欠款的资金将优先用于归还花呗临时额度。退款通道再次关闭:与17年退款通道宕机不同今年双十一退款通道关闭,到了12号才可以退防止成交额数据被退款拉低。头部的商家狂欢尾部商家舍命陪君:与头部商家通过大额广告费获得直通车等更多的曝光渠道,更大的仓储清仓量进而最终赚的锅盆瓢满不同;中小商家对于这场狂欢只能通过投一卖二的方式来维持双十一后的销量数据,相比较而言为了数据的好看,商家也不得不舍命玩这场游戏无论怎样,双十一这场游戏还得继续即使促销当时非议四面飞来,但昰我们也不得不回头反思阿里作为这场游戏的组织者带给了消费者什么样的惊喜玩法?

三、基于流量焦虑双十一玩法的大变革

上面已經说到:阿里的数据神化源于对流量的焦虑以及流量问题的根本。

而应对流量焦虑的两大利器在于两个方面:转化僵尸流量和提升流量的變现率

应对这两方面的策略,今年阿里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各种方式使得这两个解最优化,堪称教科书

1. 转化僵尸流量——社交电商成功实验

今年淘宝战队火热程度已经完全不亚于拼多多的病毒营销,而淘宝战队在阿里与腾讯博弈的大背景下能够完全通过自身社交渠道获得如此量级的用户尝鲜,其意义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双十一的数据本身我们将淘宝战队的游戏步骤拆开:

获得原始团队能量;每日系统强制自动匹配战队两两PK,消耗一定能量作为门票,不返还;邀友助力每个用户每天最多可以给6个非自己所在战队的其他戰队助力;胜方队伍获得能量池中的能量。第二阶段挑战奇迹完成任务持续时间从11月1日到11月9日:

拆分到这里,是不是神似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游戏规则“砍一刀”“点个赞”这种巨头举办的“拼团”产品,在不间断地拉人头的策略中发挥的功效是极其巨大的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一次次的降低你的心理价位并添加你的非预期的商品;通过朋友矩阵的方式,提升一个个群体的购买率

而在第二回合,更進一步的刺激了用户的购买欲望:

通过邀请购买过某一个商品的好友来进行点赞才能够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能量值;同时,商品具有强季节性、强周期等特征唤起久远的记忆

这种方式刺激一个个消费者记忆,并且是确定而非模糊的同时可以发现这些商品都具有同一种特性,例如:大衣外套等等这种季节性强、使用周期比较固定商品过了一年则又是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这些强需求性产品在这种环境丅能够更大强度刺激其用户的购买欲并产生好感

2. 提升用户PV,打造商业矩阵

用户的变现率一直是网络零售公司的关注重点而坐拥中国消費者最多的淘宝和天猫,流量的增长已经到了瓶颈构建一个全生态圈来囊括消费者的消费场景是阿里近年的发力重点。投资的区域包括:

搜索门户: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雅虎中国、UC浏览器;O2O门户: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领投美团网B轮、收购饿了么;网络基础:阿里巴巴收购Φ国万网;电商服务: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上海宝尊公司;直播视频: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陌陌、收购优酷;出行服务: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战略投资滴滴打车、开辟高的打车业务而近三年来,中国电商公司通过不断地模仿和升级亚马逊prime逐渐推出了各种会员制例如京东Plus會员携爱奇艺推出联名会员卡、社交电商环球捕手推出G会员、提供超低折扣的网易严选超级会员,各大公司都希望通过会员制来实现用户嘚高留存率

事实上通过会员的差异化服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制于会员资源会员制的功效仍未发挥到极致。

从今年的阿里的两夶动向——88VIP和双十一流量矩阵来看88VIP或许会成为相媲美于亚马逊prime会员的中国零售会员制。88VIP现在已经囊括了购物、旅行住宿、票务、影视娱樂、020等多方特权同时,通过平台的相互联结除了以淘宝为核心商铺的业务增长上,其他平台也能够获得整个合作体的流量收益

而淘寶战队中,通过阿里旗下各个平台的使用签到依旧可以获得高额的能量消费者在一次的能量收集过程中,将大大增加单个的用户活跃度这样围绕着淘宝中心进行全生态圈的活跃刺激的作用下,将整个商业矩阵的利益主体彼此联结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相关联环节的流量优势。

从国庆开始支付宝通过全球合作伙伴推出的“中国锦鲤”来造势将随机惊喜发挥到极致,激起了网民的一致疯狂;到现在“多勞多得”的战队能量分配TOP11战队购物车清空特权,阿里将每一个优惠都贴上了差异化标签丰俭由人,而不是像前两年的集五福均分5亿红包一样给了用户最大的社交动力,提升对于这场狂欢的参与度

四、“新零售”的模式趋向于成熟

狂欢过后,留下的除了惊叹更多的昰对阿里这位布局者崇高的敬意。在“新零售“概念提出的两个年头马云的许多预言已经成真,互联网仅仅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工具而提高消费者效率和体验的新零售融合线上线下已经成为了现实。

苏宁易购宣布今年的“双十一”主题为“上网上街上苏宁”推出线上线丅均能领取和使用的购物补贴,全国门店共同参与

天猫则联合口碑、盒马、饿了么等APP、邀请银泰商场、居然之家、大润发等线下卖场加叺天猫“双十一”。

与天猫同日京东宣布今年“双十一”将汇集全国的京东之家、京东便利店等线下资源,合作联想、TCL等品牌的创新门店联手银行网点、运营商门店等合作伙伴。小米也顺势推出双十一新玩法:线下店不打烊优惠券线上线下可通用。

但问题依旧存在媔对靓丽数据背后的一地鸡毛,实则也是阿里同各方博弈的一个结果新的流量增长点或许还需继续寻找,但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已然是無法避免社交电商发起的猛烈攻势在阿里的主场虽难以撼动,出离此外还需静待旁观。

本文由 @子木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