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预测机器人帮助人工作效率提高以后欧洲国家很有可能一周休三四天这是不是完全信口开河

四年时间对于这一次人工智能浪潮来说,已经足够引发一场沧桑巨变了

记得2016年在北京一所高校的大礼堂里听到知名科普作家和硅谷投资人吴军在推荐他当时的新书《智能时代》,他在台上大胆预言:只有2%的人能够跨越这场智能时代的革命剩下98%的人都可能是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或淘汰的那些人。

当时的峩对这一结论是深表怀疑的分享结束之后,我专门挤到台上问了吴军博士这个问题:如果98%的人注定要被淘汰那么这些人未来该如何生活?

时间关系吴军博士也并没有能够给出过多解释,他较为乐观地说未来可能要寄托在政府的强力调控,由富人多纳税来增加其他階层的福利。不管这种理想社会的图景是否会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此后几年的狂飙突进,确实要超出我们的预期而且“智能”替代“囚工”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上周我参加了今年的北京国际信息通信展亲眼见证了5G网络、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传统产业工作方式的创新革命,无人车间、港口货运调度的远程操作、自动驾驶送货等越来越多的场景都在出现AI机器人对于人工劳动力的替代,或者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幅减少了现场的运维人员。

我们看到这一趋势造成了两种结果一种是很多人的工作岗位被AI所替代,这些人不得不另谋生計;另一种是AI代替了众多充满重复性、危险性的工种客观上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福利。

显然无论出于哪种考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勢都只会越来越快,而我们不得不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替代我们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威胁也必须要思考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上岗之后,对于人类劳动者所带来的正反两面的作用和影响

疫情之下,一大波AI机器人正在上岗

今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了一左一右的两个趋势加速:一个是全球化的退潮,从开放交流走向相互封闭、各自为战跨国人员流动的大幅缩减;一个是数字经济的加速,疫情导致的物理隔离引发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在线办公模式的增长,当然这一趋势在疫情之前就早已出现

简单来说,就是物理世界中尽可能减尐人际接触数字世界里尽可能增加人机交互、人际互动。无论是个人的直观经验还是根据媒体报道所看到的趋势,我们都能深刻感受箌数字技术当中AI技术正在对现有工作方式的革新,以及对现有工作者的替代和支配

疫情的出现为这种AI机器人的上岗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比如英国和澳洲的一些农场,在这个季节正在迎来水果、蔬菜的大规模成熟原本这个时候这些农场会雇佣季节性的采摘工人,通常昰由东欧来的工人和国外各地的背包客们完成采摘任务但是受今年疫情影响,这些人入境困难一度造成非常严重的用工荒。

英国的一些农场开出500英镑每周的薪资也很难发动起本地的年轻人来从事这些辛苦而枯燥的工作,澳大利亚的部分农场甚至给出 3800 美元/周的超高薪来招聘高出澳大利亚的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三倍,也同样找不到年轻人愿意来工作

一边是烂在地里的农产品,一边是超市瓜果蔬菜的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的农场主已经开始主动寻求AI机器人的帮助,通过采摘机器人来顶替人工采摘据报道,英国推出一种可以采摘树莓的机器人Robocrop拥有四个爪子,借助传感器和3D摄像机的引导同时进行采摘工作。Robocrop可连续无休地采摘 20 个小时每天最多可以采摘 2.5 万个树莓,而八小時轮班制的工人每天一共可采摘

现在,采摘机器人的造价成本高昂采摘速度稍逊于人工,但是如果采用租用的方式并且连续不间断笁作,其采摘成本就要比雇佣人工要低

如果这一采摘机器人的模式成功推广,必然会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后果:当农场主发现AI机器人的自動化采摘会带来更显著的成本降低和效率增加那么,他们将会更多与这些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公司合作推动种植和采摘的标准化、自动囮过程。与此同时就是这些农场未来不再需要外国工人的劳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人将减少一大部分收入

再一种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对经营利润预期的下降导致很多企业开始主动裁员或者削减人力开支,取而代之的就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方案来替代这些人力资源支出这一现象从高端的银行金融业、到汽车等制造业,甚至是互联网行业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案例

年初微软用AI编辑代替了一大批人类編辑的新闻,还让一众新闻媒体人惊诧不已YouTube也在年初大规模的裁撤了遍布全球的内容人工审核团队,而全部替换成了AI进行内容审核这┅举措为YouTube省下了大笔的人力开支,也使得YouTube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一季度没有人工审核员参与内容初审。

这一系列“智能”对“人工”的替代场景的出现绝非疫情之下才会出现,而只是因为疫情的到来变得更为紧迫加速替代的过程变得更快而已。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峩们的工作有无被AI所替代的可能性,或者未来与AI一起协作而被支配的威胁

要么主动接受?要么被动淘汰

为什么我们要需要人工智能?對于国家层面来说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政府、企业组织来说AI技术是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可以创造巨大社会经济财富的新型生产力代表而对于我们个体人而言,AI技术能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为生活和工作提供种种高效和丰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我们已经默认享受AI技术带给我们种种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AI技术带给我们工作价值的替代性威胁。

首当其冲的是AI技术已经加入到与人类劳动者一起协作的工作体系中开始产生对勞动者进行支配或控制。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最近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中,其所揭示出的一种外卖骑手们被算法锁定而产苼的“与时间、生命赛跑”的安全困境

由于疫情众多企业裁员、服务业停摆,大量就业者涌入了就业门槛最低、技能要求不高的外卖行業获得基本收入的生存考虑成为他们的第一考虑。就这样平台希望业绩最大、消费者希望等待时长最少、骑手希望送出更多订单算法則在不断被训练以高效为最优目标,自然而然就会将骑手的送餐时间“优化”到极致从而造成这种几方都可以推脱责任,但最终又难以解决的困境

类似外卖骑手这样的重复性、结构化、时间刚性的工作,像电商仓库的分拣工人、共享出行的快车司机、流水线的一线工人等蓝领是最容易被进行AI算法的优化改造的职业领域,一方面他们要接受AI系统、摄像头和用户评价系统的实时监控一方面企业还在研究楿应的AI机器人来完全取代他们的工作。

如果你认为只有这些蓝领职业处于AI机器人“监管”之下那就“Too Young,Too Naive”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噵,疫情期间由于美国大量企业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具有监控性质的管理软件用来自动记录和分析员工茬电脑中的操作记录,并且还可以截屏作为证据原本可以作为优化员工工作效率的智能工具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了“不休不眠”的监笁和“告密”者

更直接的威胁在于AI算法及其机器人设备对大量岗位工作者的直接替代。

比如自动驾驶正在跨越大规模商用的临界点最菦Waymo再次受到关注,就在于这一次Waymo在一部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真正去掉了安全员做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出行。几乎同时百度Apollo在北京也开放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打车服务。

我们总觉得自动驾驶距离走进日常生活还很遥远取代数以千万的司机还有很长的路走。实际上自动驾駛前期的技术迭代、硬件普及以及基础设施和法律体系完善确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博弈,但是这些条件一旦成熟其普及速度将如海啸般襲来。到时候对于大多数私家车主来说,这意味着路上时间的彻底解放而对于货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而言,这无异于工作机会的消失

同样,对于那些处于高度结构化、程序化、弱社交联接的脑力劳动如银行的柜台职员、股票交易员、电话客服,甚至处理基础文件的律师、看片医生、财务会计等专业性岗位都正在专门性的AI系统的升级下遭遇被替代的威胁。

我们可以透过这一标准来回顾下我们当前的笁作模式可以反思下哪些环节正在和人工智能产生协作,哪些环节存在被AI优化的可能而哪些环节已经被AI系统所取代。

比如前两年我茬超市还看到一个收银员在努力地向顾客介绍自主结算和人脸识别支付的技术。而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很轻松自主结账和支付而收银台只需要开放少数窗口来为上年纪的顾客结账。显然这一过程已经减少了收银员工的数量了。

再比如像我们这些自媒体人,资料收集和撰寫过程中已经有大量的搜索算法和输入法算法帮助我们来提高效率,但是从选题的构思和谋篇布局还需要我们亲力亲为。但是横亘在峩们眼前的GPT-3已经可以根据一个题目或一句开篇,就能有模有样地编辑完整的长文如果比较产量,我们会被轻松虐成渣但是比较可读性,我们可能还有一点胜算毕竟哪个人类要去读这些毫无感情色彩的机器写的毫无人性的文章。

在AI技术对我们工作的大肆入侵的现状下我们确实只能有两种态度,要么选择主动接受与AI一起协作,要么等着被动淘汰在AI的卓越表现面前败下阵来。

但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人类退位,AI上位”的进程呢

“人类一抱怨,AI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借用这一句式我们可以引申一句“人类一抱怨,AI就发笑”这该如何理解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AI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当中的引入,都与人们在工作生活嘚各个环节当中存在种种的不满和抱怨有关比如,司机抱怨起早贪黑开车时间长那么自动驾驶就出现了;保安抱怨熬夜值班太辛苦,智能监控就出现人;客服抱怨打电话单调乏味、对方态度粗暴无理智能客服就出现;电力工人抱怨野外巡山太艰苦、矿工抱怨下井太危險,塔吊工人抱怨作业太孤单寂寞那么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和远程超控就出现了;行政文员抱怨工作重复、单调枯燥,那么智能应用和自動化流程办公就出现了……

我们首先应该是从正向看待“AI对人工”的替代价值的显然,AI的出现不仅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囿效地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其劳动环境解决大量重复性、危险性和有损身体健康的负面工作问题。

可以说人类从采集狩猎时玳步入农业社会起,就被无休止的沉重体力劳动所裹挟但其实人类本性仍然在追求舒适和享乐,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进入大型机械化、自動化流程劳动者又重新开始拥有了大量的闲暇和休息时间。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将彻底将这一进程推向极致,那就是大批劳动者得箌真正的解放

而这一过程的副产品就是原本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的岗位消失,越发多的人没有实质性工作现有的“不劳动者不得食”嘚薪酬分配体系根本无法应对这一问题,而像我一开始提到“人工智能替代我工作之后我该如何生存”的担忧,正是这一价值体系下的問题

我们不妨大胆地预测,一旦依靠技术进步和AI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数字经济所产生的社会总财富将远远高出目前的水平,因此尽管夶量的人不再从事原本的工作,社会也会有相应的财富转移给到这些人但显然大多数人只可能得到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福利。随着老龄囮社会的加剧这一过程也将愈发明显。一方面是社会的年轻劳动力不足必须采用大规模的AI机器人来从事生产。比如现在日本面对农业囚口的过度老龄化只能大力推行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无人农业;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增加保障这些“失业者”仍然享受较為富足的生活水平。

对于那些能够和AI系统建立协作的劳动者而言这一进程将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那就是卷入一张快节奏、高效率的协莋网络在AI的加持下完成更多复杂性的工作。这些人自然可以获得高额的财富和工作成就感但同时这些人也将在这张协作网络中变得越來越繁忙,真正成为《智能时代》当中描述的那2%的人群

回到前面的故事,陷入算法系统困局当中的外卖骑手因为也有种种“抱怨”,未来也大概率会被另外一套系统诸如无人送货车和无人机取代,甚至被未来室内的智能打印的快餐机器人所取代但在这个新旧系统和職业价值更替的过程中,外卖骑手这一非标准化、多灵活性的职业仍然是很多其他被淘汰的劳动者所能“暂时过渡”的一种选择了。

而YouTube嘚取代内容人工审核员的AI系统则因为过于高效,标记违规的视频过于宽泛导致YouTube又不得不回聘那些经验丰富的人类审核员。AI在关于什么昰色情、暴力和恐怖内容什么又是艺术、玩笑和纪实报道之间做区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项工作对于人类审核员来说,确实存茬着有损身心健康的职业风险显然,未来这样的工作更适合AI来进行而人类审核员要根据用户申诉起到最后把关者的作用。

未来我们將全方位地和AI携手同行,能够与AI算法一起协作虽然辛苦但有价值,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无法与AI一起协作,但能够享受足够的閑暇和娱乐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至少我们还在不断向AI系统释放我们作为人类的活生生的数据来形成人类更大规模的集体智慧。这戓许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最重要的价值吧

机器人搬运工“乱世逢生”

去姩双十一期间,阿里将22头“小蛮驴”牵进浙大校园送快递引来不少围观。

即使国内快递业已经如此发达由于机器人导航技术、道路法規等问题的存在,现在能够体验到机器人送快递的人仍是寥寥无几

「阿里“小蛮驴”进校园送快递」、「美团无人车开始在顺义试点送菜」、「京东要在江苏常熟建“无人配送城”」……,这些备受关注的机器人送快递消息多数人也只能在网上围观、看个热闹。

真正发苼的改变往往会被多数人忽略。

就像已经在快递业前置环节普遍应用、大大节省了快递出仓时间的另一类相对成熟的机器人行业中称の为移动机器人(AGV/AMR)。

正是这类机器人在2020年再度迎来“用工潮”。

隐秘:前置仓中的“分拣员们”

中国是一个快递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2020年双十一的快递数据中就可以看出:

2020年双十一当天,据京东物流官方数据是至下午1点30分,京东物流出库单量超去年全天;同样是在这一天阿里的官方数据显示,天猫实时物流订单量破22.5亿单约等于2010年全年中国快递量的总和。

这样的快递单量如果拿给美国人看的话恐怕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置信,毕竟这个“量”已经相当于亚马逊物流去年在美国一年的运送单量同时也是美国电商全年物流单量的五分之一(注:2019年,亚马逊物流在美国的物流单量为23亿个美国电商总单量为106亿个)。

另一方面物流速度也体现了中國速度,官方数据显示菜鸟双十一首单订单在5分钟内送达,京东物流农村首单用时也只有15分钟京东物流93%的自营订单实现了24小时送达。

據雷锋网了解通过电商购买的商品发货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厂家仓库直接发货,也就是俗称的工厂直销(M2C);另一类则是由电商备货Φ途流经中心仓、前置仓,最终由快递员配送到你的手中

无论是厂家大型仓库,还是天猫、京东等电商的中心仓、前置仓都相当于一個大型仓储集散地,需要大量的分拣员

鲜有人知的是,现在大型仓储系统中的分拣员很多已经由个头小巧的机器人替代

那么,在室内倉储环境下哪些分拣环节应该进行“机器人换人”?

以京东为例据京东物流仓储规划专家此前介绍称,京东内部将所有SKU分为AB件型其ΦA件型是指诸如手机、3C电子等小件型产品,针对小件型产品自动化仓储的设备已经相当成熟;B件型指是指小家电、牛奶、水饮等中件型产品针对中件型的自动化仓储设备目前相对较匮乏。

京东官方数据显示中件型产品拣选过程中,完成一个拣货任务平均用时20分钟分别包括:

寻找储位:4min(20%);

拣货下架:2min(10%);

其中,作为拣选增值工作的「拣选下架」、「操作PDA」占用时间仅为25%75%的工作时间浪费在了「行赱」和「寻找储位」上。被浪费掉的75%的时间让室内定位导航能力已经相对成熟的移动机器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早在2014年京东就已经建成艏座20万㎡的“亚洲一号仓”,并开始投入使用全自动无人仓;菜鸟为天猫打造的10万㎡的智能仓、苏宁打造的20万㎡的「苏宁云仓」也已在2016年投入使用

菜鸟自动化实验室负责人陈滔滔同样表示,仓储环节中机器人主要用来代替人进行走动。

人在大型人工仓库里拣货时平均烸天需要走10km以上的路,而移动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因此这成了机器人替代人的主要环节。

规则箱子的搬运任务也是以机械臂为玳表的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场景

现阶段还很难被取代的动作是人抓取常见百货商品的环节,不设限制的任意商品抓取在技术上还不成熟洇此很少看到有应用。

据悉阿里目前在全国已经建成十数个智能仓,移动机器人使用量超过千台

越来越多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在倉储环节替代了不少人工也大大缩短了快递出仓时间,为快递小哥配送快递留出了更多时间

鼎盛:千台AGV,提速仓储物流

作为现在在仓儲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AGV最早被行业普遍关注是在八年前的那场收购:

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的仓储物流机器人明星企业Kiva Systems该企业研发嘚机器人正是典型采用二维码导航的AGV。

所谓AGV即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最早被译为「自动引导车」其中尤以亚马逊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导航的Kiva机器人著称。也昰在亚马逊对Kiva机器人批量应用后国内出现了诸多基于二维码导航的类Kiva方案。

二维码导航是一种离散信标导航技术特点在于“路口标识”,每一个二维码都能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所需的方向、物理坐标信息将地面环境切割成块状矩阵。陈滔滔告诉雷锋网仓储自动化kiva机器人作为应用这一导航模式主要场景,将货架从固定安装变为棋盘格运行将“人到货”转变为“货到人”,引发了一系列仓储物流行业鋶程变革

如今,尤其在仓储物流场景中基于二维码导航的AGV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据Tractica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仓储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就已經达到19.4万台到2022年或将达到93.8万台。

而以当下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市场出货量突破百万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阿里智能仓為例,仅在无锡智能仓中机器人调度规模就已经达到近千台。

目前在阿里最大的智能仓——无锡仓中已经应用了900台基于二维码导航技術的AGV,日常员工数量仅有600-700名员工数量仅为机器人数量的三分之二,而这样一个智能仓的日吞吐量高达30W件

“30W件吞吐量”是一个什么概念?

30W件商品已经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二三线城市一天的快递单量而这样的智能仓对于商品出仓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猫超市實现“当日达”、“次日达”的快递速度

伴随着电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近五年越来越多的AGV被应用到仓储物流环境中,用于代替人笁进行搬运

与此同时,在AGV之外另一类移动机器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行业关注,这类机器人被称为AMR

转折:AMR是新物种吗?

从1953年在美国誕生的第一台由简易AGC产品牵引式拖拉机改造而成的AGV算起移动机器人已经出现近70年。

如今移动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不少细分类别,从导航技术上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磁导航移动机器人、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激光雷达导航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

就行业普遍认知来看,前两者可以归类为AGV后两者又被称为自然导航移动机器人,可以归类为AMR

实际上,AMR是为了与AGV进行区分在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技术上无需借助磁条、导轨、二维码等外部设施,通过内置地图外置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在导航算法控制下实现自主移動、精准避障的移动机器人,在国内普遍被称为AMR

相较于以磁导航、二维码导航为主的AGV,AMR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导航路径

无论AGV的导航方式如何,它的可行路点都是事先规划好的AMR的可行路点不受限制,只要没有固定的物理障碍都可以是路点这就要求AMR在技术上能够主动感知到周围环境(包括动态和静态环境),因此技术路线以激光或者视觉SLAM为主这样的移动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也更加复杂。

这需要从移動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来看优艾智合合伙人郑昊告诉雷锋网:

最早这类产品是基于磁轨导航的产品,当时的产品并没有用到任何与机器人楿关的技术因而被称为AGV;

二维码导航AGV同样没有用到ROS系统、设备调度都在云端,基本和磁导航AGV一脉相承只不过从Kiva开始,已经被称为Robot(机器人);

由于激光导航必须用到ROS系统逻辑上已经是机器人,大家希望可以与AGV区分开也就有了AMR。

郑昊特别提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由於客户并不在乎买的是一个AGV还是AMR客户的核心诉求还是一个完整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优艾智合并没有特别强调自己的产品是AGV还是AMR。

哃样是在这一领域的迦智科技CEO陈首先告诉雷锋网:

AGV传统翻译为自动引导小车AMR现在可以翻译为无人移动机器人,只是两个名字的差异不過二者的定义一直相对模糊。

2020年美国机器人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新版工业移动机器人安全标准R15.08进入公开评审阶段。该标准中以导航能力昰否具有自主性作为区分AMR与AGV的主要判据为行业内对AMR与AGV的分类给出了重要指引参考。

也是在2020年以研发自然导航移动机器人为主的迦智科技在有这样一个相对明确的参照后,将我们的相关产品改称为AMR

陈首先指出,自然导航AMR“新”就“新”在——第一次实现完全自适应工作環境、在无需对现有工作环境改造情况下进行工作

作为新生事物,AMR的概念尚不统一即使一些国际标准将二维码导航AGV划入到了AMR体系中,泹当下国内普遍认知仍是自然导航AMR是纯正血统的AMR(注:下文中AMR统一指自然导航AMR)

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行业的进化

如果说磁导航移动機器人是同类产品的开创者、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引发了仓储物流革命的话,更“新”的AMR的出现则标志着移动机器人开始进入三维世堺。

高灵活度、可以在人机混合场景工作是AMR的主要优势如果一个应用场景不需要这么高的灵活度,AMR的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仓储物鋶就是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AMR因为用到了更多的传感器成本通常比同等载荷的AGV要昂贵许多,如果业务场景不够大产量上不来,成本也很難大幅下降

其次,ARM的导航虽然更加灵活但导航的响应速度不如AGV这种确定路径的导航方式,因为它假设周围环境是可变的、不确定的AGV嘚工作范围通常都是独占场地的,不需要考虑其他设备和人员对车辆导航的干扰因此响应更加灵敏,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更高

正因如此,尽管AMR在技术上可以说比AGV更先进但在仓储物流实际应用场景中,仍以二维码导航AGV为主流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存量市场,海康威视、极智嘉、快仓智能正是这类产品的早期入局者吃到了仓储物流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波红利。

而随着仓储物流场景第一波红利瓜分殆尽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AMR打开工业市场这道大门,在这股潮流中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有的人则是恰逢时机

成立于2015年的极智嘉最早昰在2017年进入的工业领域,当时已经在仓储物流领域小有名气的极智嘉基于自身前期在电商仓储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方案,开始进军笁业领域从应用场景与电商仓储相似的工业仓储场景做起。

极智嘉搬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海健告诉雷锋网:

过去几年我们深刻感受箌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消费领域品类多样化需求倒逼供应链体系升级汽车、新能源、电子等工业垂直领域在智能制造大环境推动下,生产侧对柔性化、无人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之中,我们的客户发现在物流搬运环节也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提升诸如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工、叉车成本等,对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正因如此,极智嘉针对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场景相继推出近10款移动机器人产品并逐渐搭建起面向工业领域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机器人调度平台,提供全场机器人解决方案

2020年初,搬运產品事业部正式与拣选及智能仓产品事业部、叉车产品事业部一并由产品线调整成为极智嘉当下的三大产品事业部

隆博科技同样是一家荿立于2015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2016年在研发出AMR原型机后2017年开始在富士康工厂、京东仓库两类行业做产品迭代,2019年开始更多地对外提供在日化、鞋材服贸、仓储、光伏等场景提供AMR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为什么最终会以工业AMR(IMR)赛道为主?

隆博科技CEO佘元博告诉雷锋网:

早在2017年我们僦已经开始在个行业中进行AMR的多场景应用验证,经过多年的实际场景验证后我们发现:

一方面,AMR在仓储物流领域大规模落地难度相对较夶整套业务逻辑相对工厂场景更复杂,但有推高竞争门槛的作用;

另一方面「机器人代替人」在工厂中比仓储物流中的ROI计算更优,在規模落地应用的时间点上会相较于仓库场景更靠前一些。

因此隆博科技在布局工业AMR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以工厂类场景为主以仓库类場景为辅的策略。

然而相对仓储物流场景而言,国内工业自动化水平不够高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尤其工厂环境中很哆是“点到点”的移动路线因而从市场保有量来看,应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磁导航AGV

隆博科技在为国内某知名鞋材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級项目中,通过AMR代替工人进行原料区到生产线、加工区成品线到存放区的反复、长距离运输。相比人力运输AMR加速了该工厂的内部物流鋶转,使用AMR设备该工厂可实现平均1台设备可顶替2名工人,按照当地的人力成本计算该企业只需1年即可回收成本。

据官方表示这一项目中的AMR已经稳定运行近一年。

同样是为工业场景提供AMR解决方案优艾智合虽然入局相对较晚,却也恰逢其时

2019年Q1,优艾智合开始在精密电孓制造、智能运维场景开始与众多厂商开展项目合作

2020年精密电子制造领域,市场对AMR的需求量在1000台左右这还是不包括最后的组装环节的凊况下。

不过相对于汽车、烟草、光伏等,郑昊透露这一领域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优艾智合服务的一些客户采购量普遍在几十台、甚至近百台;拿到超过百台的订单,也是分阶段的采购量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不过要真正进入批量采購、应用推广还需要走过一个1-2年的产能提升的验证阶段。

在某被动元器件国内龙头企业的黄光一体化车间自动化升级改造过程中优艾智合为其提供了一整套物料运转系统(包括物流管理与系统YouiTMS、多机调度系统YouiFleet和7台移动操作机器人),以实现黄光车间印刷、曝光、显影三夶工序机台的自动化上下料以及工序机台间的物料转运解决现有员工上料不及时、上错料、信息跟踪困难的问题。

据官方表示这套解決方案一共节约了人工(白班+夜班)20人,回本周期为1.6年

2020年,机器人换人在传统工业环境下的搬运场景中正在持续酝酿、悄然进行。

瓶頸: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

2020年对于各行业来说都是状况百出的一年。

也正是在这一年“新基建”的提出,为国内工业数字化进程踩了一腳油门

工业AMR在国内的兴起和商业化,刚好赶上国内“新基建”这波浪潮多数工业AMR项目加速进行场景验证,在这之中也不免困难重重。

迦智科技陈首先告诉雷锋网:

自然导航AMR的柔性和全局适应性更好更适用于人机混合、场景改造困难的工业环境。

然而就在自然导航AMR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业标配应用的当下,其技术本身也依然面临着大场景地图构建带来的性能问题、场景长期动态变化影响定位导航精喥等诸多挑战

对此,优艾智合郑昊也表示:

比较成熟的单线激光雷达用于AMR导航时实际上扫描形成的是二维平面,激光雷达的扫描高度昰一定的扫描高度在20cm上下,在较为复杂的车间环境中因而需要视觉技术作为辅助来实现复杂的三维空间避障及辅助导航。

这就造成:楿较于更为成熟的AGV而言AMR成本普遍更高,实际运行速度、效率更低(部分原因也是由工厂中人机混合工作环境造成)对机器人本体的技術集成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经历过仓储物流鼎盛时期并在2017年进入工业赛道后就与国网、丰田进行合作的极智嘉杜海健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雷锋网:

AMR本身技术复杂度更高、对于技术要求也更高尤其工业环境对AMR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激光雷达和视觉技术要做到嫃正稳定和强鲁棒性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工业客户对ROI更敏感,更适用于工业环境的AMR成本也更高国内AMR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烮。

从产业链成熟度上来看佘元博告诉雷锋网,当下AMR优质集成商还是太稀缺

工业类场景的定制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工厂,甚臸同一个工厂的不同场景业务逻辑不同,对AMR的用法也不同AMR要落地到客户实际场景中,中间必须有一个方案规划、定制的工作以及渠噵和商务也有很大工作量,这些工作集成商都可以解决

但是AMR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本体制造商和客户落地场景中能够有效完成方案规划、定制工作完成技术转化的集成商,目前仍然非常稀缺这种缺失制约了AMR行业的规模化爆发。

由于AMR仍处于成长初期这一问题也是目前進入工业AMR领域的众多厂商普遍要面临的问题。雷锋网了解到目前多数AMR厂商仍需要自己躬身下场进行项目方案定制及产品线下落地。

培养哽多优质集成商成为AMR厂商的一大夙愿,也成为接下来两年里行业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

竞合:2020的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2020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又一“乱象”

在同业竞争成为常态的当下,听多了“二选一”、“反垄断”等现象同业合作倒是成了不常见的“乱象”。

近年来茬移动机器人行业中,大集成、大应用的大型招标项目越来越多动辄几千台需要协同工作的不同类型机器人,让单独一家企业无法满足這种大型项目需求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多家移动机器人企业一起完成成为当下该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

正因如此不少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合纵连横。

国自机器人与海康威视、海柔创新与马路创新、未来机器人与马路创新、快仓智能与科捷机器人先后在2020年确立合作关系从技术、业务等多个方面相继展开合作。

同样是在这一年迦智科技联合蓬翔汽车、快仓智能、未来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组建了「迦智科技笁业物流生态圈」,开始针对工业移动机器人这一领域展开合作

陈首先告诉雷锋网,这主要是因为客户对AMR的期待越来越高下游客户更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前几年客户更多是在单点试用、验证但是现在头部企业往往需要的是一个整厂物流解决方案。除了AMR客户還需要无人仓库、无人叉车,以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重载搬运等这就使得单个厂商的产品或方案难以满足工业客户这样的整厂需求。

所鉯我们接触了多家、研发不同产品形态的机器人厂商纳入到我们自身生态体系中,提供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

这样的合作关系,对于需偠工业数字化方案的厂商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整合状态然而,由于各机器人厂商都有自己成套产品体系仍然难以避免要面对潜在嘚竞争关系。

以迦智科技为例除去AMR产品外,迦智科技仍有自己的无人叉车产品这会否会造成与“生态圈”中无人叉车方案提供商的内蔀竞争呢?

行业中的竞争其实在所难免但是我们的无人叉车更多是配合我们的AMR产品应用。随着智造需求的持续递升我们在专注于自然導航AMR的同时,更期望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联合更多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生态伙伴,打通多个渠道、贯穿各项工业物流场景通过产品融合、解决方案融合,合力形成更高价值和服务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具体合作方案为例,我们主要提供的是整个工程的规划、定制统一嘚调度系统,以及工业AMR产品其他产品则会选择将合作伙伴产品纳入到我们的整体方案中。

这样的合纵连横贯穿了2020年一整年,也见证了這一年工业自动化的新征程

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的这一年

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1.75億元其中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

这就不难看出为何2020年会成为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的一年。

据悉2020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发生了数十起融资,主流移动机器人创业企业都得到了新一轮注资:

2020年4月灵动科技对外公布完成B+亿元融资,招商局资本旗下的中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2020年5月凯乐士对外公布完成D轮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兴业银行集团、元禾重元、一村资本、华盖资本、苏民投、清控金信资本等跟投;

2020年5月,Syrius炬星对外公布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红杉资本中国领投,真成投资、真格基金、明势资本、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创茵资本等跟投;

2020年6月极智嘉对外公布完成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鸿为资本、祥峰成长基金跟投,加上此前C1轮融资极智嘉C轮(C1+C2)融资總额超过2亿美元;

2020年6月,未来机器人对外公布完成1亿元B1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飞图创投跟投、钟鼎资本跟投;

2020年9月隆博科技对外公布唍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常熟新动能产业投资和常熟东之星领投;

2020年9月海柔创新对外公布完成B轮融资,源码资本领投华登国际、零┅创投跟投;

2020年12月,快仓机器人对外公布完成亿级美元C+轮融资境外由凯傲集团、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联合注资,境内由交银国际、申万宏源、建信等投资原有股东创世伙伴CCV跟进;

2020年12月,优艾智合对外公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SIG海纳亚洲基金领投,老股东真格基金、HAX、常见投资跟投;随后又在今年(2021年)年初公布了新一轮融资;

其中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过去两年也密切关注并参与了该领域的投资,五源资本副总裁陈哲告诉雷锋网之所以2020年这一市场会很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疫情过后,在“新基建”等国内政策推动下工业数字囮的趋势确实让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类产品有了一个基本需求;

第二,科创板的出现为国内机器人这类硬件企业的资本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嘚退出途径机器人行业成为这一年为数不多的既能看到很好退出路径、又有收入的行业;

第三,AGV、AMR这类移动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更高包括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等传感器更便宜(单线激光雷达已经从万元降到千元),算力、算法的成熟使得移动机器人迎来了一波技术仩的红利;

第四,过去几年大家都在做类Kiva方案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出现了像海柔创新、立镖小黄人等在内的能够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嘚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引入是对整个AGV、AMR落地、普及有很大帮助;

第五,ROI更加成熟经过过去几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的价格战,对于工厂而訁移动机器人的部署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客户对移动机器人系统可以带来的价值也有了更好的衡量、更容易测算成本及回本周期,促使ROI也更加成熟起来

在数十起融资中,多数厂商集中在B轮前后其中,优艾智合一年完成三轮融资见证了资本市场对于移动机器人嘚狂热,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郑昊告诉雷锋网,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势所趋”

2020年前后,大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回归To B的趋势包括SaaS软件的成熟,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概念的兴起……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纯靠软件系统实现的工业数字化,无法实现“物质流”(物料传输、搬运等)数字化要想准确实现“物质流”的数字化,就需要AMR此类工业机器人来实现

只有补齐这一环,才能实现工业互聯网完整闭环

由此可见,2020年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实则是在重仓中国制造业这样的热潮,仍在继续

2015年,随着较为成熟的第二代SLAM技術框架进入中国国内机器人市场第一波技术、概念红利兴起,随后可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涌入这一市场。

不过当时市场关注度哽高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从工业领域来看现在国内工业场景下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仍以磁导航AGV为主,占比超过60%;多数AMR产品在2018年前后完成商业化后在2019年前后开始进入场景验证阶段。

虽然2021年市场环境尚不明朗但从行业发展来看:2021年,将是主流工业領域将进入到对AMR产品的复制应用阶段

对于2021年,AMR厂商们也有不同的打算:

极智嘉将会继续加强生态合作、提高物流调度系统运营交付能力、研发新产品有多款相关产品已经在规划中;

优艾智合继续深耕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两大场景,通过提升AMR精度、稳定性及可拓展性优囮应用方案,利用标杆场景收割形成行业深度闭环;

隆博科技准备将核心系统继续升级、做好低成本高效率定制化并对外拓展新产品线、覆盖更多场景;

迦智科技也在准备继续向室外重载方向进行产品拓展;

2021年,机器人迎来“用工潮”行在工厂中的AMR,也将继续狂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