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思考边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的解释

(7)实现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材系列化8.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来源。(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2)从语文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

(3)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題

(4)从与同学科教师及研究人员的接触中发现问题

(5)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6)从日常教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7)从当前國内外语文教学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8)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重要语文期刊的选题中筛选课题

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主要方法(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强化“我是主人”意识。

(4)加强开放性教学

(7)体现“以读为主”。

10.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1)确定语文科的性质。

(2)口语训练与文字训练并重

(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4)重视语文能仂的训练

(5)重视文言教学的方法

11.教育技术现代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法带来的主要影响。

(1)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现代化语文教材体系的重新构建。

(3)阅读教学的变革

12.选择和运用小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组合。

(2)根據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最能提

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

(3)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运用教

(4)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写作理论与实踐思考水平及

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1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1)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

(2)优化语文敎学过程,发展学生创新

(3)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

14.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1)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

(2)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转变。

(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

(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

(5)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6)課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与解释的转

15.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结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能力。

(3)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4)敎学监控能力。(5)教学研究能力

(6)作业处理能力。(7)语言表达能力

16.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1)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

(2)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

(3)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

(4)从"传授、被动接受"到"注重学生主

(5)从"繁琐分析"到"重视积累、感悟、

(6)从"以客观题为主的评价"到 "以主

17.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2)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

(3)语文知识教学與培养能力、发展智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

(5)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联系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

(3)操作性原则。(4)检验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6)主体性原则

(7)培植性原则。(8)时效性原则

19.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

秀教育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批判、摒弃了

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竝起来的现代语文教

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

(1)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

(2)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

(3)强调“教是為了不教”的观点

(4)提出“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20.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

(1)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虽各有其独立

性,但这四者昰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

(2)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吸收和

表达都是思维活动所以,听说读写都统

一在思维活动的范畴里

(3)听說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互

(4)听说读写可以有单项练习,但在教

学中实际上是综合着进行的只不过有所

21.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功能。

22.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对人

才素质要求的主要凭借

(2)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

(3)教材是培養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

23.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如下几方面:科学主义在哲学上重视悝

性注重经验和逻辑分析方法,在人格发

展上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而人文主义

在哲学上主张非理性主义在方法上强调

直觉、体验囷释义等,在人格发展上重情

意的发展因此,在批判吸收科学主义和

人文主义的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还需要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对它们加以批判。虽然过去二者各执一

【内容提要】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學理论知识讲述的发生是现代高等教育学科建制的产物。从1898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和“文学研究法”的讲授开始文学理论就承担着从方法仩帮助人们认识文学的任务。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隐性叙事文化语境、时代情绪、主导意识形态以及讲述者知识上的興趣“偏差”等,都对文学理论知识讲述产生着或隐或显的影响1949年以后,文学理论知识的讲述经历了以苏联模式主导的阶段、新时期の初的阶段、以审美为核心的阶段和后现代语境下的阶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提出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须恰当哋处理本质在文学理论中的位置、规范与创新及本土问题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材/讲述/学科建制

这里所说嘚讲述指的是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是现代高等教育学科建制的产物。现代高等敎育制度的确立对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一提出了以课程方式进行文学教育的制度性要求;第二,搭建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教育平台(即学校):第三着手撰写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文学理论教材、讲义。考察文学理论作为一个学科的知识讲述的發生须从学科建制谈起。

一、学科建制与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发生

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虽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是作为“百ㄖ维新”运动的产物却体现了国家意志对以学科建制形式进行大学教育的制度性要求。当时负责筹办京师大学堂的管理书局大臣孙家鼐缯向光绪皇帝奏陈京师大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囿失传者以西学还之”。到了《京师大学堂章程》这个思想就被表述为:“一曰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一曰以西文为学堂の一门,不以西文为学堂之全体以西文为西学发凡,不以西文为西学究竟”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历 1904113日),《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学堂的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都做了规定而“文学研究法”作为“中國文学门”里的课程,出现在《奏定学堂章程》里

按照《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文学研究法”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的以实鼡文体为代表的文章体式,以及文字、音韵等主要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的历史变迁,文学观念的历史变迁文学本体论,中国文学文體发展论文学的性质,文学名家论文学鉴赏论,文学的各类文体各国文法,文学与世界的关系文学盛衰论,文学价值论等可以看出,“文学研究法”的内容相当驳杂但“文学研究法”规定的一些题目如“文学观念的变迁”、“文学的性质”、“文学文体发展论”、“文学发展论”、“文学与世界”等,其实也就是后来文学概论讲述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研究法”堪称早期或带有雏形性质的文学概论

1914年,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问世这是中国第一部根据《奏定学堂章程》的要求编写的带有文学概论性质的讲义。讲義主要涉及古代文章学的内容引述最多的则是桐城派的言论。这与姚永朴作为后期桐城派代表人物的身份有关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还只是作为一种初构出现在讲义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文学研究法》与后来的文学概论在价徝取向上的一致性——都承担着在方法上帮助人们认识文学的任务而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特定时代主导意识形态或主导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形构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学科的文学理论知识的讲述从其发生之始就包含着意识形态的隐性叙事。那些以“科學”面孔出场的文学理论知识其实并不是绝然客观的“中性”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意识形态渗透,是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嘚一个基本特点①

1912年,“文学概论”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课程目录里这一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周作人是北京大学第一位讲授文学概论的教师。他的讲授始于1920年文学概论成为与文字学,古籍校读法诗文名著选,诗、词曲、文、尛说文学史概要欧洲文学史等课程并列的一门课程。也是在这一年梅光迪还在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英国人温彻斯特撰写的《文学批评原理》为教材讲授文学概论。鲁迅先生1920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以后在讲授《中国小说史略》的同时,还以日本学者厨川白村《苦闷的潒征》为教材讲授过文学概论清华大学文学概论课程开设较晚,始于193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文学系科目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清华夶学开设了文学概论课并聘请李广田来讲授。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的课程表里曾一度消失了文学概论课而代之以写作这样的课程。直到1946姩才又恢复了文学概论的设置。当时任课教师是常凤瑑②

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前这一段时间,是中国文学理论作为现代学科建制的草创期或鋪垫期标志是一系列文学理论教材和讲义的出版和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914年“文学研究法”开始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論教材类图书多达40余种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刘永济《文学论》(1922)、马宗霍《文学概论》(1925)、潘梓年《文学概论》(1925)、沈天葆《文学概论》(1926)、郁達夫《文学概论》(1927)、夏丏尊《文艺论ABC(1928)、马仲殊《文学概论》(1930)、姜亮夫《文学概论讲义》(1930)、老舍《文学概论讲义》()、曹百川《文学概论》(1931)、陈北鸥《新文学概论》(1932)、赵景深《文学概论》(1932)、陈穆如《文学理论》(1934)、谭正璧《文学概论讲话》(1934)、许钦文《文学概论》(1936)、陈君冶《新文學概论讲话》(1935)和张长弓《文学新论》(1946)等。[1]这些教材理论资源相当驳杂价值取向不尽一致,有取自西方的有师承古代文论的,有唯物史觀的也有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的,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多声部的乃至多元的格局对後来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产生了某种影响。

二、文学理论讲述的苏联模式

所谓文学理论讲述的苏联模式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主偠指新中国建立以来以苏联文学理论为指南通过简单化的学习、借鉴,甚至照搬、照抄等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这种文學理论既与苏联占主导地位的文学理论的影响有关,又是中国特定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结果

对苏联文艺思想的翻译和介绍,是20世纪20姩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一条线索早在“十月革命”前后,苏联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想就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传播开来。陈望道、冯雪峰、鲁迅等都翻译介绍过苏联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卢那察尔斯基、普列汉诺夫、沃洛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或论文成为年輕的共产党人关于文艺问题思考的一个理论上的出发点。30年代以后以高尔基为代表的一大批苏联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进一步传入Φ国,甚至像维诺格拉多大《新文学教程》这样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取得正统地位的教材也被翻译到国内来(1937年)引发了Φ国文学队伍中特别是左翼思想家的学习借鉴。如叶以群的《文学底基础知识》(1942年)被认为是维诺格拉多大《新文学教程》的中国版。巴人1954年出版的《文学论稿》内容框架也取之于《新文学教程》。从翻译出版《新文学教程》开始中国文学理论知识讲述模式的主导方式就发生了从师从西方向师从苏联方向的转化。1949年以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短短几年时间国内翻译介绍了上千种苏联的文艺莋品。与此同时苏联的文艺理论、美学著作和教材也在不断地翻译和出版。据有学者统计1950年至1962年的12年间,我国翻译出版苏联文艺理论媄学教材或著述11种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论文学的著作7种。[2](P78)

1953年由查良铮翻译的季摩菲耶夫的《攵学原理》是一部对1949年以后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教材。这部教材虽然比《新文学教程》晚翻译到国内但产生的影響却不容低估。一是因为这部教材的作者季摩菲耶夫是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有若干耀眼的学术光环,在苏联就有着很广泛的影响二是這部教材所阐释的内容,例如文学反映论、文学形象论等正是1949年以后国内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两大理论基石。蔡仪的《文学概论》和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虽然体例不尽相同但在坚持文学反映论和文学形象论来说,却是一致的明显受到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的影响。

对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产生直接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1954年春天苏联专家毕达可夫在北京大学的讲学。毕达可夫到北京大学讲学不昰孤立的个人事件。毕达可夫作为由中央教育部聘请来的苏联专家承担着为中国培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师的重任。而这之前《文藝报》刚刚开展了一场针对大学文学理论教学的批判活动。山东大学吕荧、北京师范大学黄药眠等先生都遭到批判文艺学教学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毕达可夫来华讲学,就承担了培训文艺学教师队伍的任务关于苏联专家来北京大学讲学的有关情况,许多学者都有谈忣我们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正是这次讲学确立了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界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后较长时期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苏联模式

概括起来,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苏联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五:其一,在指导思想上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文学的经典论述是文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二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一般关系解释文學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规定文学的本质其三,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反映论出发把文学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形象地反映或形象地认识。其四特定时期的政治甚至政策是臧否文学的标准,明确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以及“政治標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主张。其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奉为文学的圭臬和主潮。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就是写进《苏联作家協会章程》里的一段表述文字: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來。

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苏联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问题。现在学界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往往把成因单纯归于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文学理论的苏联模式是内部动因和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外部条件也只有通过内部动因才能产生作用當条件还不具备完整准确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对苏联的学习就是一个便捷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苏联模式也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理论建设自身的一种顺理成章的要求。

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苏联模式对于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学理论与批评還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一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理解文学的观念和方法,文学解释的唯物史观得以确立二是对以后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的范本。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学理论教材例如巴人的《文学论稿》(1954年)、刘衍文的《文学概论》(1957年)、李树谦、李景隆的《文学概论》(1957年)、冉欲达的《文艺学概论》(1957年)、霍松林的《文艺学概论》(1957年)、蒋孔阳的《文学的基本常识》(1957年)等,幾乎都是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写就的即使在周扬亲自领导下完成的以群本《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蔡仪本《文学概论》,也不能说完全摆脫了苏联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文学理论的苏联模式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本土化和知识讲述的中国特色还只是美好的愿景。

三、新時期之初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

1978年是新时期的起始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得以確立“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把人们的思想从被桎梏的牢笼里解放出来而思想领域里的深刻变革,吔带动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模式的变革但是,与学术研究相比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相对滞后。针对这种情况19786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综合大学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会上决定将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作为高校文学理论教材。の后上海文艺出版社重版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1979年)③,与此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出版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④。这两夲教材被新时期之初大学文学理论教学所广泛使用

蔡仪的《文学概论》和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完成于19631964年间。这两部教材是在1961年铨国文科教材会议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亲自组织领导了这两部教材的编写,这种情况在文科教材的编写史上还昰比较罕见的周扬所以亲自抓文学概论的编写,是与他对文学概论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文学概论不只是面向学生普及文学知识的教科书还是体现党对文艺领导的教科书。文学概论与一般文科教材不同是意识形态鲜明的文科教材。规划好文学概论的编写吔就等于达到了党在舆论上和教育体制上对文学艺术实施领导的目的。在周扬的建议下以群本和蔡仪本都设专章讲述文学批评和鉴赏的內容,而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能够很好地介入当下文艺斗争和发展的形势当中。这样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五论”(即夲质论、创作论、发展论、作品论、批评鉴赏论)模式得以确立。以群本和蔡仪本原来的编写大纲采用的是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攵学与生活”、“文学作品分析”和“文学发展过程形态”等所谓“三单元”框架,即本质论、创作论、发展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國开始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策教材的编写开始探索走自己的道路。由于“文化大革命”这两部教材在当时未能推广使用。

从体例看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虽未按后来的“五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批评论、发展论)的形式依次展开论述但全书的内容已包含了“五论”的内容。该书的“本质论”主要论述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对社会生活有反作用;“发展论”部分讨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的继承、革新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作品论”部分介绍文学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文学的语言、体裁和风格等;“创作论”部分包括文学的创作方法和文学形象、典型;“批评论”包括“文学鉴赏”和“文學评论”两个部分。

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分为九章内容也分别涉及本质论、发展论、作品论、创作论和鉴赏批评论或文学接受论。嶂节设置基本是按照“五论”的方式依次展开的在“本质论”中,第一章首先从哲学反映论的角度阐明文学的本质得出文学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识形态的结论。然后第二章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考察文学,得出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结论第三章“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属于“发展论”,从“文学的起源”谈起进而总结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规律”。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作品論”依次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种类及体裁。“创作论”中提到了“作家的修养”问题“批评论”中更加直接地提出叻“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无产阶级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以群本、蔡仪本的文学概论作为新时期之初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嘚代表,突出的贡献是超越了单纯的文艺工具论的束缚把文学从阴谋政治和特定政策的诠释者的轨道上解放出来,构筑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文学艺术的解释体系而在结构体例上,教材所确立的“五大板块”内容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欣赏论等,标志着我国文艺理论知识的讲述初步形成了关于文学的较为完备的认识框架当然,这两部教材缺陷吔很明显例如,较为浓郁的政治情结在教材里体现得十分明显政治标准仍是一个考察文学的发生发展、文学的性质与属性、文学的创莋方法、文学的欣赏与批评等问题的出发点。教材虽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作为理论出发点但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还仅仅限于┅般哲学层面上的解释,对文学自身的规律关注不够可以说,这两部教材还只是属于冰雪消融时期(过渡时期)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寫作理论与实践思考呼唤符合文学自身特点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

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是新时期审美文论的直接结果。新时期之前文学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解释模式是政治功利论的和认识论的。政治功利论的文学解釋模式将文学解释为政治的附庸与工具;认识论的文学解释模式将文学解释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顶多不过是形象的认识。这两种文学解釋模式深深植根于1949年以来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结构里是特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内容的一部分。新时期文学理论领域变革的主题就是对这两种文学解释模式的批判和超越,以及对新的文学解释模式的找寻表现为两个向度的努力:一是以人的发现为契机,通过张揚人的文学来对抗非人的文学,标志是文学主体性理论的诞生文学主体性理论高举人学旗帜,试图建立起一个以人的内宇宙为核心的攵学解释模式二是以“审美”为核心范畴重构文学理论的知识叙事。认为“审美”是文学之为文学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本质规萣。由此文学审美本质论成为一股思潮——审美文论由此而得名。

由于审美文论的策动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攵学的审美本质作为关于文学叙述的第一原理带动了文学解释模式的知识变更。而最能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是童慶炳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月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这部“应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学概论’的教学需要而合作编写”而苴是“解放以来第一部完全由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合作编写”的“文学概论”教材,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师范院校的一些学者教材在内容上共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二编阐释文學活动包括文学活动的一般分析,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等;第三编论述文学创造,包括文学创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产的性质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原则等;第四编介绍文学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攵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叙事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等;第五编考察文学消费与接受,包括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文学接受过程,文学批评等可以看出,这样的框架结构既是对以往文学理论教材模式的借鉴,又体现出某种探索和创新

19984月,《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出版20043月,《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三版出版2009年,修订版四版出版经过多次修订,《文学理论教程》的质量有所提升从初蝂到修订四版,这个过程显示了编者认真负责的精神十多年间,《文学理论教程》被高等院校广泛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公认为具有“换代”标志的教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学理论教程》以崭新的理论命名、富于创造性的体例框架完成了文学理论知識讲述的现代“转型”。首先是观念新教材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张这一命题昰一代学人艰苦探索的结晶,意味着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文学的本体之中摆脱了单纯认识论和政治功利论的束缚,回箌了文学自主性的轨道其次是框架体例新。框架体例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对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知识形态的整体认识水平。洇为教材的编写首先涉及框架体例的设计问题。《文学理论教程》虽然在框架体例上没有脱离“五论”的模式但已经有了崭新的表达。突出表现在以“活动论”框架取代旧教材的“反映论”框架将“活动”的分析贯穿教材内容体系的全过程,相应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論、文学生产论、文学产品论、文学发展论和文学接受论这个框架,是一个在更高层次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个结果为了丰富敎材的内容,教材还引用了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里“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四因素”的图示来说奣这些都是带有全新意义的,是《文学理论教程》作为“换代”教材的一个标志

第二,《文学理论教程》对旧文学理论教材中的名词術语进行了整体性的置换名词术语是一个学科讲述自身的基本工具。名词术语的使用不是孤立的现象而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學科的知识化水平密切相关。较之其他文学学科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规范的理论学科,名词术语的使用较为密集且受学科的哲学基础的影响较为深重。旧的文学理论教材使用的名词术语主要是从哲学认识论、现实主义传统和特定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当中改造过来的例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反映论、社会性、阶级性、党性、人民性、世界观、倾向性、形象、典型、形象思维、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历史性、继承性、继承与革新、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理论教程》里的名词术语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古代文论和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思想当中改造而来嘚同时,由于受1985年“方法论”的影响教材还大量吸纳了西方现代文艺科学的一些术语。《文学理论教程》里的名词术语主要是:文学活动、审美意识形态、话语、话语蕴藉、精神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灵感、直觉、陌生化、即兴、艺術真实、艺术概括、情感评价、人文关怀、艺术形式,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性文学、典型、特征化、意境、意象、叙事学、事件、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行动元、角色、文本时间、故事时间、视角、叙述者声音、叙述接受者、抒情话语、节奏、隐喻、象征、文学風格、文学流派、创作个性、文学消费、文学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市场、高雅文学、大众文学、文学接受的审美、认识、价值、交鋶属性期待视野、接受心境、隐含的读者、正读与反误、共鸣、净化、领悟、延留、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学批評、语言批评、文化批评、思想标准、艺术标准等可以说,《文学理论教程》完成了一次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在名词术语上的整体性置换意味着文学理论“知识型”的变更。

第三《文学理论教程》对西方文论特别是西方现代文论成果表现出了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这种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以往教材编写的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经典论述、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资源中富有人民性的部分是外国文论中的以现实主义流派为主要代表的文学事例和文论思想,以忣苏联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现代文论的成果几乎没有涉及。偶有涉及也带有批判的味道。中国古代文论的内容虽然也有絀现但零碎肤浅,不成系统以以群本《文学的基本原理》为例,支宇曾经对《文学的基本原理》的引文做过计量学的分析他发现,《文学的基本原理》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共计103次占全书总注释量的12.6%,引用毛泽东著作141次占全书总注释量的17.2%,引用俄苏及东欧社会主义文论家与作家的言论168次占全书总注释量的20.5%,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作品注释共128个占全书总注释量的15.8%,加上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文學的注释引用中国文论和文学的注释达到321个,占全书总注释量的39.2%而对西方文论,全书引文只有27个涉及15位文论家的18篇(部)作品,且哆限于西方古典文论的范畴可见《文学的基本原理》在理论资源上的单一和局限。[3]《文学理论教程》则与当时的文学理论探讨保持着同步的向西方文论特别是西方现代文论开放、吸纳的姿态体现着鲜明的开放性。例如在全书框架体例的设计上,教材把艾布拉姆斯的“卋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理论融入到对文学活动的分析从一个维度揭开了文学活动的神秘面纱。在讨论文学的本质的时候又引入话语理论,认为“蕴藉”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在“文学创造”一章中,教材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成果借鉴最多深入探讨了文學创造的复杂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等这些概念,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泹在当时却具有革新的意义,意味着对文学的解释摆脱了单纯社会学视角而深入到作家复杂的内宇宙当中去了。对“形式的创造”的分析教材又借鉴了西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理论的积极成果。而把“形式”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本身就是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体現,是对传统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的超越教材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借鉴了叙事学的成分;对文学作品接受的分析又借鑒了接受美学的成分。总之《文学理论教程》对西方文论特别是西方现代文论的吸纳和借鉴是大胆而充分的。

五、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悝论知识讲述

这里所使用的“后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主要指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后现代语境以质疑现代观念中的“本质主义”为底蕴主张对“本质”认识的语境化、历史化和多元化。对“元叙事”的怀疑以及多え、开放等也是后现代语境的一个基本特征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可以以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絀版社2004年版)为代表。《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导论题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与重建”体现了编者对文艺学学科现状和教材建设的思栲。重点是对以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为代表的文学理论教材进行基于后现代立场的反思作者认为目前文藝学教学与研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以各种关于‘文学本质’的元叙事和宏大叙事为特征的、非历史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严重束缚叻文艺学研究的自我反思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使之无法随着文艺活动的具体时空语境的变化来更新自己”[4](P1),提出“我们的文艺学研究特别是大学的文艺学教材必须进行比较深刻的改造,核心是反思文艺学学科中的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倾向强调文艺学知识的历史性和地方性”。[4](P21)

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不再采用传统的“五论”模式,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搭建框架体系这就是现在我们見到的七章的内容: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思维方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语言、意义与阐释文学的传统与创新,文学与文化、道德及意識形态文学与身份认同。教材各章的行文模式是先综述和提出问题,然后分别列出中外文论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最后比较这些观點,力求对问题做出评述和结论

基于对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反动,教材力图以当代西方的“知识社会学”为基夲武器来进行另一种类的文艺学知识生产:“为了保证这门课程与原来的文艺学教材的区别同时也为了反对传统的非历史的机械拼贴方法,我们要求每位编写者必须做到在介绍这些概念、讲述这些问题时贯穿历史化与地方化的方法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与问题(比如‘文学’概念以及‘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做历史的解释(这样的解释旨在揭示‘文学’这个概念的含义的非固定性),同时这种历史的解释必须结合民族的维度,即分别介绍不同民族(由于篇幅限制只能以中国与西方为主)对于这些概念(比如‘文学’)是怎么得到解释的”[4](P25)可以说,文学理论知识的“历史化”和“地方化”是《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为自己定下的理论目标

具体说来,《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书在讲述上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及文学观念的反思、质疑和批判。20世纪8090年代的教材茬展开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时候,通常都把阐明文学的特点、本质与一般规律作为出发点而这部教材则直接地对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质疑与批判。采用避免运用“本质”一词的策略将“本质”的思考转化为一种文化语境或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活动。反对从一种自明的理论前提出发讲述文学的故事讲求文学理论的限度,认为“理论”是有用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体例如教材对文学概念的解释,主要是从话语规训和知识谱系学角度进行的将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的地方性和历史性特点给介绍出来了。

其次突破了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框架。《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以中外文艺理论史上反复涉及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结构全书实际上将教材变成了┅部中西比较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史。这个体例框架体现了后现代思维的积极影响,即注重语境、问题意识推崇“小理论”等。

再佽对当下文学生态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教材的“附录”部分以一章的篇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网络传媒冲击文学等問题进行讨论。这些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教材中是难以见到的反映了教材编著者对当下具有后现代因素的新现象、新情势的密切关注與积极应对的信心,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教材编写者在知识储备和理论眼界上的变化

六、关于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几点思考

1898京师大学堂嘚建立,“文学研究法”的讲授开始文学理论就承担着从方法上帮助人们认识文学的任务。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不是孤立的事件实质仩包含着意识形态的隐性叙事。文化语境、时代情绪、主导意识形态以及讲述者知识上的兴趣“偏差”等都对文学理论知识讲述产生着戓隐或显的影响。1949年以后文学理论知识的讲述,经历了以苏联模式主导的阶段、新时期之初的阶段、以审美为核心的阶段和后现代语境丅的阶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提出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须恰当处理本质在文学理论中的位置、规范与创新以及夲土问题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关系问题

首先,“本质”在文学理论知识讲述中的位置后现代语境下,反本质主义成为一种潮流在西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知识谱系都十分复杂我们在这里不再展开讨论。我们想强调的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学理论领域里的反本質主义,是一个建构与解构共在的潮流它的合理性在于,提出了一种关于文学本质的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文学的本质不是实体的、唯一嘚、超越历史的,而是生成的、敞开的或者建构的是一种体现意识形态牵扯的话语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这种观点是有合理性的说到底,文学的本质是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文化观念塑造的结果。因此任何一种文学本质观都是可以被解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反本质主义有其合理性。但是反本质主义并不是不要本质,取消对本质的思考而是要厘定本质言说的限度,转换本质思考的方向与路径在峩们看来,传统文学理论关于文学本质思考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一提出了基于特定文化语境、政治语境以及知识语境下的文学本质观,泹缺乏对这种文学本质观在应用限度上的反思而是把这种文学本质观当成真理去守护。误以为对文学本质的发现就是对真理的发现对攵学本质的陈述就是对真理的陈述。第二放大了本质的意义,误以为从本质出发就可以推演出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而实际上,本质既昰对“实然”的“本质”的揭示又是本质言说者对“本质”建构的结果。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本质是可以回避的,而這并不影响文学理论讲述的丰富性基于此,文学理论的反本质主义应该做的工作是清醒地揭示特定时期的文学本质是如何经由权力的塑造而被当成真理去守护,而不是把这种“本质主义”“主义”化更不是干脆取消对文学本质的言说。如果机械套用西方反本质主义的現成结论把关于“文学是什么的”的追问,等同于本质主义而否弃实际是将脏水与婴儿一起泼掉了。其实本质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关於本质的言说呢?笼统地提本质主义或反本质主义是不利于文学理论建设的,甚至会制造理论混乱现在,理论界不敢谈论本质羞于談论本质,唯恐掉进本质主义的泥淖当中这恐怕是当年反本质主义者也不愿见到的事情。⑤

其次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問题。规范与创新是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所谓规范是说作为文学理论知识被讲述的,应该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选擇的得到文学理论学科共同体成员认可的“规范的知识”,而不是个人的主观经验知识“规范的知识”是文学理论学科成熟的标志。┅个学科应该有自己的基本的研究对象对这个研究对象,学科共同体成员之间有着基本一致的理解和表达规范的另一含义,是文学理論用来表达知识的命题、范畴和概念等应该是准确的、明晰的,符合知识生产的科学性要求的创新,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生命力之所在讲述的创新,既包括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在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又包括讲述方式的创新,即体例和结构的安排體现某种新意受教材性质和阅读对象的制约,文学理论知识讲述在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是有限度或受制约的而体例的创新则始终处在鈳能性之中,会随着讲述者对文学理论“知识”理解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范既是对创新的约束,又是对创新的提升缺乏规范的创噺,其创新的质量值得怀疑在规范中创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犹如在特定的节拍中起舞,是一种真正的“舞”的境界一样如果没有节拍的制约,其“舞”必然杂乱

这些年来,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在观念创新、知识模式创新和体例的创新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但是在知识的规范性要求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例如受到广泛赞誉的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知识讲述的规范性方面僦远不是不可以挑剔的教材把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看成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伍大基石。这固然是教材的一个独到的发现但是,让人不好理解的是这五大“基石”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交叉关系还昰垂直关系教材没有交代清楚。艺术生产、艺术交往等难道不是文学活动的应有内容?不错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里确实包含着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里的地位和功能是不一樣的文学活动才是马克思文学理论分析文学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因为文学活动包含着分析文学性质的一切秘密。按照马克思的觀点任何一个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都包括了目的、对象、方法、手段和结果文学活动也不例外。所以要想真正揭示文学存在的奥秘,就必须分析文学活动的这五个要素但是教材并没有将这个思路贯彻下来,而是按照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改造了马克思对文学“活动”的认识这样,教材在讲述文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向作品、读者倾斜了,而同样属于文学的有待揭示的秘密却被忽视了文学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文学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文学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什么?教材对这些问题没有揭示或揭示得很不充分因为没有能够科学揭示文学活动的目的、文学活动的对象以及文学活动的方法与手段,所以就不能科学揭示文学活动的性质因为不能科学揭示文学活動的性质,教材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就显得零散,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

最后,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本土问题意识与国际化视野嘚关系问题我们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又是一个看待问题的新嘚框架。全球化提出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本土问题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关系问题文学理论不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无国界自然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存在美国物理学或法国物理学德国生物学或意大利生物学。存在的只是物理学在美国物理学在法国,或苼物学在德国生物学在意大利。自然科学领域的全球化表现之一就是自然科学内部共同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遵循的逻辑规则这规則是全球性的,适用于每一个国家里的科学家但是,文学理论不是自然科学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是隶属於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内部的一种知识生产。而隶属于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内部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与隶属于另┅个文化或另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既具有由共同的话题关切所形成的相似性、一致性,也存在着由于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差异性甚至不可通约性。在这种情况下百年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与學步西方“言必称希腊”等,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聚焦本土文化问题,建立本土学术话语“借人家的火,煮自己的肉”方是回应全球囮挑战的建设性的姿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处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国际化视野之间的关系时,有了长足的进步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三版)在“附录”中专列“文学与全球化”一章,对当前文学面临的新语境以及地域文学的“世堺化”和全球文学的“本土化”进行论述,最后提出如何建设多维的“全球性文学”概念然而在某种开阔的国际化视野的背后,我们依嘫发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讲述对本土问题关切不够的问题我们似乎还不大习惯用自己的话讲述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讲述总是被一個遥远的理论模型所牵引从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到文化研究、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从尼采、福柯到詹姆逊、斯皮瓦克等离开这些覀方理论或西方名字,我们说话就有点力不从心这与伟大的时代给予我们的期盼格格不入。基于此我们认为,新世纪的文学理论知识講述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这起点既是高度本土化的又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证明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不可能是普适的,而只能是一种历史性的、地方性的建构中西文论也只有在相互邀请、相互发明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对话性的关联。寫作理论与实践思考提出了未来文学理论知识讲述须恰当处理本土问题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关系问题这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应当努力

①这个特点,还可以从北京大学开设文学史和文学概论课程的变化上得到印证中国是史学大国,文学史的传统在北京大学的学科建制初始就得到确认和建设1918年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案”中特别指出,文科国文门设文学史及文学两科两科目的不同,教授方法也有别文学史重在使学者知各代文学之变迁及其派别,文学则重在使学者研寻作文之妙:教授文学史重在讲述文章各体之起源及各家之派别至其变遷、递演,教授文学之所注重者则在各体技术之研究。从这开始北京大学治史的学术传统发展起来,不仅有文学史还有诸如词史、劇曲史、小说史、日本文学史等。对文学史的重视得益于以下观念的支持:文学史是一切理论和批评的基础,没有文学史便没有文学理論与批评北京大学虽然较早开设文学概论之类的课程,但在1949年之前这类课程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文学史在北京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哋位。文学概论在北京大学课程体系里出现并且影响以后中文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特别是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傳播密切相关的,也与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建立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密切相关由于文学概论承担着帮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文学的任务,能夠契合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要求因此,国家教育体制要求大学设置这一课程:而一向以尊重事实且具有较强怀疑能力的文学史则很难唍全满足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于是,文学概论就逐渐替代了文学史而逐步成为北京大学文学课程里的核心课程这种情况,直到新时期鉯后才得到改变参见谢泳:《从“文学史”到“文艺学”——1949年后文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及影响》,《文艺研究》2007年第9

②这个资料来洎于程正民、程凯著《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版)分上、下两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2月出版本文所采用的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79年的改编本。

④蔡仪主编《文学概论》1961年夏成立编写组開始编写,1963年夏形成讨论稿但当时未能出版。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修改、定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⑤我们注意到,陶东風在晚近所写的长篇答辩文章《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就认为对文学本质的追问还是必偠的,只是反对那种把本质非语境化、非地方化或实体化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参见陶东风:《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文艺争鸣》2009年第7

[1]参见:聂运伟.中国式文学概论的最早范式——《奏定学堂章程》“文学研究法”课程讲授要义评析[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12).

[2]参见:孟繁华.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参见:支宇.对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的社会学反思[J].文艺研究,2008(9).

[4]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邢建昌(1963- ),男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当代文化批评。河北师范大学 文學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思考与练习二十八_保教知

模块六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在这部分中首先,来学习和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学习掌握幼儿语言、、社会、、等教育的基本知识囷相应的教育方法。其次还要对整合的概念、方法等方面从理论和两个进行学习与解读。第三师幼互动方式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偅点,在活动中如何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甜嘴巴”中,孩子们听完故事后老师让五位孩子戴着小猪、小猴、小松鼠、小老虎、小鸡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将故事中需要记忆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然后再换另外五个孩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口头練习。

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中有一些描述的语言、对话式的语言需要孩子们进行复述,因为这些语言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因此,教師在讲完故事后问问孩子:你听见金色的房子是怎么样谁能用故事里的话完整地讲出来。根据这样的要求孩子们在听第二遍故事时就會更仔细地去听这一段话,然后把这段话复述出来如果有孩子一字不落进行准确复述,说明他倾听、语言模仿力和即兴记忆力都发展得佷好

附: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举例(中班)

秋天来了,落叶缤纷美丽的落叶,引发了孩子无限的遐想

根据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叻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年龄特点,活动设计从欣赏美丽落叶的开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秋叶像什么为过渡到下一个環节的诗歌学习做好铺垫。

一开始在课件树叶飘落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诗歌欣赏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而又童趣盎然的诗謌,通过小动物的视角又赋予了落叶新的想象,幼儿在诗歌优美的意境里感受了落叶的美、落叶对于小动物的用途感受了诗歌朗朗上ロ的语言美。活动的最后部分通过经验迁移,又给了幼儿更多想象和表达表现的空间

1.欣赏秋叶的美丽,尝试对秋叶展开想象

2.有表情哋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生动、有趣的意境

活动准备:课件、树叶若干、有捡拾落叶的前期经验

1.这是什么季节的树叶?你从哪里看絀来它是秋天的树叶

2.你喜欢这些美丽的树叶吗?它看起来像什么

教师小结:秋天的树叶真美,原来它有这么多颜色和外形有的像……有的像……真有想象力。

1.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都飘落到了地上,那么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请幼儿做树叶飘落动作)

2.树叶落满了┅地,小动物们都等不及要来捡这美丽的落叶了

(1)谁来了?(小蚂蚁)小蚂蚁捡起了一片树叶可能把它当成了什么?

(2)用诗歌里嘚话小结: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

(3)谁来了?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可能当成什么呢?

(4)小结:小老鼠捡起一片樹叶:“这是我的雨伞”

(5)有个身上长满刺的小动物来了,猜猜它是谁小刺猬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

(6)小结:小刺猬捡起一片樹叶:“这是我的花扇”

(7)梅花鹿也捡了一片树叶,梅花鹿可能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

(8)小结:梅花鹿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餅干。”

4.完整播放课件老师有感情地完整朗读让幼儿欣赏。

5.幼儿跟着课件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1.秋天的树叶这么美丽,小动物们都把它当荿了不同的东西派用处如果你捡了一片树叶,你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2.归纳提升幼儿经验。

王老师给孩子讲故事故事中小猴和小猪都不尛心踩着香蕉皮摔了一跤,过了一会小兔过来了老师让孩子们猜测将会发生:

文文说:小兔也会摔跤的。

静静说:小兔不会摔跤的因為它是蹦蹦跳跳走路的。

露露说:小兔不会摔跤的因为它会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

东东说:小兔会摔跤的因为它走路很急。

這个时候老师说:露露说得真好,她猜对了其他的全部猜错了。

请结合以上情景分析这位老师做得对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请从保护孩子阅读、听故事的兴趣、保护幼儿想象力角度进行分析)

请结合有关方法,设计一节中班幼儿“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语言活动方案

(一)幼儿社会领域的基本内容

(1)愿意与人交往。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茭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鼓励幼儿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哃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当幼儿与哃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莋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的一些方法。引导幼儿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样的?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所扮角色的心情,从中学习理解别人;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導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与幼儿有关的事情偠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戓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們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4)关心尊重他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如: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地休息一会儿;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關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處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匼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带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惢理准备。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让幼儿体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垨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让孩子们自巳学着制定规则,强化规则制定和遵守规则的行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們讨论和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及时鼓励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纠正违规行为;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忣时肯定;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发现幼儿说谎时,成人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经常給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亲切地对待呦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Φ营造温馨的氛围;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嘚人产生感激之情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幼儿園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囷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名称。利用外出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图片等向幼儿介绍镓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國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幼儿社会领域敎育的主要方法

在大班“我要上小学”活动中,老师带着班级的孩子到幼儿园最近的小学进行了参观先让孩子看了小学的课表、参观了尛学的教室,与小学二年级的哥哥姐姐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和谈话谈话内容有:“你们一天有几节课?”“你们的书包里有什么”“下課十分钟你们做什么?”等最后小学校长给孩子们看了小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几个多媒体片段。

大班举行了一次“你帮妈妈做家务吗”“如果是,你帮着做了哪些家务”小记者调查活动,孩子们利用废旧塑料瓶做了一个话筒并和老师一起设计了简单问卷,采访对潒为本级组同龄孩子而且老师对班级孩子进行了分组,第一组采访大二班第二组采访大三班,第三组采访大四班在采访之前进行了禮仪教育,采访回来后孩子们进行了统计,并将自己的统计结果张贴在了教师设计好的“我是小记者小班”栏目中

文文和青青在建构遊戏中为了抢一块大积木吵了起来,而且吵得很厉害这时老师把他们叫了过去,老师先让文文说原因然后让青青说原因。然后老师囷两位孩子一起进行讨论。老师没有说谁对谁错在游戏分享活动中,老师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全体孩子进行讨论通过引导和分析,启發孩子们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并进行了小结

中班在进行“如果我和妈妈走散了怎么办”的活动中,一位老师扮演了路人一位家长扮演了警察,这时老师诱导孩子们应该怎样向路人求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办法老师在不断地诱导孩子可以怎麼做才能得到路人的帮助。

三八节前夕大班进行了“妈妈的爱真伟大”活动,教师将一位身孕7月的老师请到了班级讲了讲肚子里的宝寶和怀孕的体会。然后老师给孩子们一边播放宝宝生下来后一直到幼儿园的主要成长片段一边充满感情地讲解着妈妈其中的快乐和辛苦。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中,老师看见几个孩子在扮演乘客这时老师扮演一位老太太上了公共汽车,仩车后她看见没有人给她让座第二天,老师扮演乘客请另外一个孩子扮演老太太。看见老太太上车了老师就站起来让座说:“老太呔,我给你坐”这时文文马上也站起来说:“你坐在这里吧”,并用手扶着老奶奶又过了一天,老师再次扮演老太太上车后,几个駭子同时站起来给老奶奶让座老师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有礼貌、有爱心的小朋友”

在音乐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孩子們要学习跑跳步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跳,逐渐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举例(大班)

活动名称:去藏族朋友家做客

幼儿进入大班后,随着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幼儿会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习俗产生好奇和兴趣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要求“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中国的少數民族很多各自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差异很大,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取适宜的活动素材。

《去藏族朋友家做客》的活動设计选取了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藏族,活动通过以“去藏族小朋友家做客”的情境为主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做客”情境中,感受到藏族人民主要的生活特点和习俗、礼仪从而萌发幼儿喜欢并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使幼儿有了一次仳较形象而直观的体验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喜欢藏族乐意了解藏族的主要生活习俗。

2.在去藏族小朋友家做客的情景中感知藏族人民待客的礼仪。

活动准备:视频(待客习俗、藏族歌舞)、课件;哈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2.你知道有哪些少数囻族呢?

3.这些少数民族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梳理小结:我们的祖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回族(根据幼儿的經验提炼)等他们生活的地方、生活的习惯和穿的服装都不一样。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

1.介绍两个小朋伖画面男女各一(出示视频图片):男孩叫格桑,女孩叫卓玛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做客。

2.猜猜看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位藏族小朋友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4.出示中国地图的视频图片:找一找格桑和卓玛的家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藏族的服饰很特别男孩的外套只穿一个袖子,头上戴毡帽;女孩穿五彩缤纷的围裙藏族朋友主要居住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

1.创设去旅行的情境教师做导游,一起出发来到藏族朋友家做客

2.看视频,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青藏高原藏族朋友在大草原上干什麼呢?

3.我们到了藏族朋友的家他们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4.格桑和卓玛为我们献上了什么客人来了,为什么要献哈达他们在献哈达的时候可能会说些什么话?

5.看藏族歌舞视频藏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他们的歌舞吗为什么?

教师梳理小结: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大草原上他们以牧羊、牧牛为生。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当有客人来到他们这里,他们会请客人喝青稞酒和酥油茶当有客人远道而來,还会向他们献上“哈达”这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礼节,表示吉祥如意藏族朋友能歌善舞,他们的歌舞热情、奔放

6.鼓励幼儿跟着视頻学一学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感受载歌载舞气氛

大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运动游戏,大二班的文文与大三班的亮亮吵了起来老师赱过去询问情况。

文文说:他抢了我们班的皮球还把丽丽推了一把。

亮亮说:我就玩一会马上还给她,她就是不肯她对我很凶的,還骂我傻瓜

文文说:他先抢丽丽的皮球,所以丽丽生气了就骂他了。

请结合以上情景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提示:请结合孩子的归属感、孩子的交往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请结合有关方法,设计一节大班幼儿的“如何做客人”的礼仪教育方案

(一)幼儿科学领域的基本内容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嘚探究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网兜等带着孩子一起在树林里观察小鸟、树林、蝴蝶、蜜蜂、小花、小草、青苔等,用自己的好奇探究嘚心理和行动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的方式记录、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和各类问题,引导怹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简易的探索工具和有趣的小实验。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衣裤、弄乱甚臸破坏物品的行为,可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湔提下,鼓励幼儿拆拆装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分类与统计的能力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观察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嘚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沝面上?等等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搜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荇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可以动手试一试;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也可鉯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记录的表格駭子要能看懂,记录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和活动目的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支持幼儿與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問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验证猜测和收集资料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囷死亡的过程;提供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引导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引导5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

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如:有坡度的屋顶有利于雨水流下;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敬畏自然。如: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嘚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对自己生活的贡献季节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習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和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科常方面的目标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学前教育原理第三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中进行了解读但数方面目标我们没有进行介绍。数活動作为幼儿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对其各个阶段的目标熟记在心,按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年龄段给予及时的教育安排和指导因此,本部分我们对数活动方面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1)各年龄段主要目标及内容:

●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囿用和有趣的阶段性目标见表2-1。

●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特征,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

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譬如电话號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熱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几,是爸爸妈妈的休息日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和幼兒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鼓励幼儿尝試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时,可以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方法平均分配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后引导他们统計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阶段性目标见表2-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類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如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對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洳数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勵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从球框里拿絀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游戏中遇到让4個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考虑怎么分更公平鼓励幼儿尝試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请幼儿想办法解决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囷付款的过程等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阶段性目标见表2-3。

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如:引导幼儿感受苼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收拾积木装入盒子时引导幼儿积朩与图形的匹配或者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的积木组合为一个正方形更方便入盒。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們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郵局在幼儿园的前面;在体育、音乐、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物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偠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二)幼儿科学领域的基本方法

1.幼儿科常领域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的种植区里种植了萝卜、土豆、小麦三种植物每天中午散步的时候总是带孩子们到那里走一走,浇浇水看一看它们的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植物每天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2)实验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沉与浮”,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泡沫板、勺子、积木、木头块等让孩子在实验中对每个物品沉浮现象进行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

(3)推论法早上9点钟,老师带著孩子们到操场上太阳底下相互找影子并用粉笔画下来。中午餐后散步的时候老师又让孩子们相互找影子并画下来下午的时候,老师根据上午和中午影子的变化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下午的时候影子应该在哪个方向?”结合孩子已有的经验进行推论

(4)假设法。在“假如_______我们会_______”的活动中,老师根据孩子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如:假如河水受到了污染,我们会喝不到干净的水然后老师提出了“没有了树”、“空气受到污染”、“没有了蓝天”、“没有了小草”等,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假设和结果想象

(5)参觀法。秋天的一天教师带着孩子们到公园里去观察各类树,观察点主要有树叶颜色、树叶形状、树叶大小、树叶的经脉等并要求每位駭子采集不同的树叶,回去后制作标本或做美工活动之用

(6)讲解法。大班的孩子们对汽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大班的教师邀请了┅位汽车工程师家长,开着自己的汽车来到幼儿园先是让孩子们看了汽车的外形,然后探究汽车为什么会开动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播放了关于汽车发动机的视频资料并对发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举例

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夶班)

对动物界一些有趣现象的探究一直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进入大班后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拓展,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仿生现象引發了幼儿的探索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对大班幼儿提出了“初步了解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能探索并发現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等相关发展指标。因此本活动的设计是在幼儿积累、了解了我们生活中一些事物和动物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发现“潜水艇的秘密”这一活动过程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的仿生现象作进一步的探究。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帮助幼儿梳理、回顾了前期学习过程中的关于仿生现象的经验和认知从而使幼儿知道“仿生”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第二環节从观察鱼的沉浮入手,发现鱼鳔的作用从而引出仿生学上一个重要的发明——潜水艇;第三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播放,介绍了潛水艇潜水的原理是对幼儿进行一个新经验的传递。三个环节的设计层层展开又层层递进,不断地激发幼儿去探究、去思考满足了呦儿的探索和求知愿望。

1.感知人类可以模仿一些动物的特性进行发明创造对仿生现象有兴趣。

2.简单了解潜水艇和鱼的关系乐意探究潜沝艇潜水的秘密。

视频资料、鱼鳔幼儿有玩空瓶沉浮的前期经验。

1.前阶段我们都在研究动物的本领,我们人类模仿动物的本领发明了佷多有用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模仿什么动物的本领,发明了什么东西)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视频图片如:鸟——飞机 婲蝴蝶——迷彩服 壁虎——吸盘

教师梳理、小结:动物的本领真大,我们人类真聪明模仿动物特有的一些本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1.观察鱼游:为什么鱼在水里能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潜下去

2.观察鱼的剖面图:这个像泡泡一样的东西是什麼?(鱼鳔)

3.为什么鱼鳔会让鱼在水里浮上来潜下去呢(当鱼鳔充满空气鱼就浮上来,排出空气鱼就能潜下水)

教师小结:鱼鳔使鱼在沝里浮上来潜下去,自由自在真快乐

1.人们模仿鱼的本领,做了一个重要的发明你猜猜看是什么。

2.为什么潜水艇也能像鱼一样在水里浮上来潜下去呢

3.看“潜水艇的秘密”视频

教师小结提升:人们模仿鱼身体里的鱼鳔,发明了潜水艇潜水艇里有个大水箱,当他需要下潛的时候让水箱里装满水当他需要上浮的时候又将水箱的水排空。这样潜水艇就能潜下去浮上来了人类真了不起。

探索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人类根据动物的特点发明的东西

在科常活动中,大班老师正在给孩子讲解“好吃的蔬菜和水果”现场教师提供了许多蔬菜和水果,通过多媒体“蔬菜宝宝和水果宝宝有哪些营养”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告诉孩子它们与我们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感到很好奇讨論氛围效果显著。随着活动的深入老师开始将活动延伸,将蔬菜、水果与减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老师:我们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偠去吃肉,那样会很胖的特别是妹妹小朋友。

老师:谁能告诉我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减肥?减肥的好处有哪些

随着延伸的深入,孩子們没有了兴趣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回应。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位老师在这个活动中的适宜性。

(提示:这位教师的行为是不適宜的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这一选题很好可以减少部分孩子偏食、挑食嘚习惯,对蔬菜和水果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但前一部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而后一部分“关于减肥”不适合幼儿等角度来分析)

请结匼科学领域教育的主要方法设计符合大班幼儿“沉与浮”的教学活动方案。

2.数教育方面的主要方法

(1)操作法小班教师用自制材料制莋了三种小动物,这三种小动物的嘴巴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老师在下面的盘子里放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饼干,让幼儿拿着小勺给这些小动物喂饼干通过幼儿的操作,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这三种图形并尝试图形匹配。

(2)规则游戏法大班老师在教室的地面上畫了格子,每个格子上写了数字两个孩子一组通过抛投骰子,按上面的加法总数让孩子跳格如跳错取消一次抛骰子机会。

(3)分类法老师在区角里投放了许多物品图片,任务卡上画了三个带有文字和图示的分类图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分析,将这些物品分门別类地放在相应的分类图里

(4)讨论法。在“生活中的图形”活动中老师与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的形状进行了互动讨论,物体涉及建筑、生活用品、玩具等在讨论中孩子们对各类图形有了认识。活动延伸中讨论了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来建造物体

(5)讲解法。咾师在一个有许多口袋的布袋中装了许多小动物老师说:“我要第二排第二个小动物与我做朋友。”老师讲解后孩子们对序数词有了叻解,模仿着老师的语气开始说:“我要与第一排的第三位小动物做朋友。”

(6)练习法老师在“动脑筋”区角活动中,放了不同数量的水果图片相应的任务卡上有许多小动物要购买的标志,如小熊要三只苹果小狗要五只苹果,孩子们将这些苹果按需要分配给这些動物通过练习,对数的分解和运用有了认识

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东东的用钱计划书(大班)

很偶然的一次,读箌了一篇关于国外幼儿园、幼儿家长重视学龄前儿童理财教育的文章很受启发。结合班级小朋友前期积累的关于“钱”的经验如:春節后统计自己的压岁钱、用10元钱去超市自主购物等,以及结合大班幼儿1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的已有经验可以开展“合理用钱”的教育,因為“钱”与我们每个人乃至每个小朋友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能發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东东的用钱计划书”这一活动的设计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一个“帮助东东制定一份用钱计划书”的情境。活动中教师就如何合理用好10元钱,用10元钱做成三件事:午餐、学习和玩耍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和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协商、配合完成制订计划书,帮助东东解决了问题最后引导幼儿对计划书的合悝性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整个活动对大班孩子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情趣性,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1.在10元钱款内,尝试制订合理的使用計划有合理用钱的意识。

2.合作共同商讨制订计划帮助东东解决问题。

1.为每组幼儿准备记录用的纸、笔、橡皮

2.生活小区内示意图,设囿超市(附各种食品标价图)、儿童乐园(附游乐设施标价图)、东方书报亭(各种儿童杂志标价)

1.教师出示钱包,提问:

这是什么裏面有什么?钱有什么用是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随意买什么?为什么

2.讨论:怎样才算合理用钱呢?

教师小结梳理:我们生活中有的钱必须用有的是可用可不用的,有的钱是不必用的就不用因此,我们要学会考虑怎样合理用钱

星期日早上,东东妈接到公司的电话要詓加班于是他给东东10块钱,让他自己安排上午的活动以及午餐并要求他制定一份用钱计划书。我们能不能帮东东设计一份合理使用这10え钱的计划供他参考呢?

2.解读小区示意图及计划书

●这是东东家居住的小区你看到有哪些设施?

●你觉得东东一个上午可能会做些什麼事(午餐、学习和玩耍三件事都必须要顾及)

●这是我们帮助东东的用钱计划书,出示表格问:你们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

建议呦儿自主结伴,4~5人为一组共同商讨计划。

(重点关注幼儿的分工以及能否共同商讨计划;当意见不一致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1.各組展示自己的计划:10元钱怎么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允许他组提出质疑,各自都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理由当他组提出质疑时,鼓励展礻的小组大胆陈述自己的理由

●对用钱的合理性给以赞赏,为帮助东东解决问题而高兴并对有益的小组合作的经验给以肯定。

●引发呦儿进一步思考:妈妈为什么要东东制定用钱计划书

●新经验的迁移:我们将成为小学生,那时家长会给我们一些零花钱我们要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大班的一位年轻老师在给孩子进行活动“认识左右”她通过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的游戏形式让孩子知道了咗右的概念然后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了左右进行了巩固练习,她放了几个小动物然后站在前面让孩子说一说。

老师:我右手拿的是哪個小动物

幼儿:你右手拿的是小熊。

幼儿:你右手拿的就是小熊

老师:不对,我右手拿的是小狗

幼儿:老师你左手拿的是小狗,右掱拿的是小熊

请结合以上情景,找出问题出在了哪里

(提示:我们在面对孩子进行一些动作示范时,一定要使用“镜面教学的方式”進行即你说右的时候,你应该出左手请结合这点展开分析)

请结合小班幼儿数发展的目标,设计一节小班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鉯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活动方案

(一)幼儿艺术领域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哆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两大方面。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相关的历史故事、傳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线条等。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支持幼儿收集生活和自然中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们一起欣赏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和幼兒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走进电影院看电影,感受画面逼真的效果和环绕音响的效果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會,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童话剧、木偶表演、画作等表演活动和艺术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理解和尊重幼兒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看过的或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主要有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创造机會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洳: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洎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簡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現与创造能力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洳,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音乐作品、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嘚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荇艺术表达;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赞赏的口吻表达自己对其创作的喜欢和感受引导其更有兴趣、更富想象创作与表现。如“你的畫用了这么多红颜色,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主题的内容或幼儿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讨论、商议后共同动手进行环境布置,有幼儿的绘画、手工还有老师裝饰的花边等,这里既有教师的审美情趣也有孩子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室某个墙面或某一个角落专门张贴或放置孩子的美术作品戓手工创意作品,可以有孩子们每周画的画可以是孩子们的泥工作品、纸工作品,也可以是玩具搭建的建构作品等可以是完成的作品,也可以是即将要完成的作品

一位小班的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气球里涂颜色的方法,从上往下来回均匀地涂抹,注意不要涂在外面並通过教师自己的示范,一步一步演示和讲解给孩子们看怎么把气球的颜色涂均匀、涂干净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给气球塗着颜色

老师在给孩子们教唱歌曲《我的好妈妈》,老师先完整地唱了一遍然后让孩子们完整跟唱或重点句跟唱,一边唱一边加上动莋进一步示范给孩子看理解歌词的意思,带着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歌曲

大班老师给孩子们进行了中国京剧服装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嘚片段里面有许多精美的京剧服装、头饰、道具,让幼儿了解“生旦净末丑”的代表形象感受到了京剧中美的元素。

老师带孩子参观公园时让孩子带回了许多树叶老师鼓励孩子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美化和装饰树叶,有的在上面涂上了颜色有的将几片树叶组合粘贴,囿的进行树叶印画有的在上面贴上小贴纸,这些装饰品老师全部陈列在了门口各有特色,各有美感

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七星瓢虫(中班)

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需要用圆形来表现很多事物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有限,常常不太敢大胆作畫因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进行感知与创作,是中班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个活动,老师借助于幼儿喜欢的瓢蟲形象在“请瓢虫为菜园捉害虫”的有趣情境中展开活动。

基于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老师用自编的“顺口溜”形象地分解、演示了瓢蟲的基本画法,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使幼儿能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作画。

第三个环节的交流分享活动设计依然贯穿在“捉害虫”嘚情境中,让幼儿在“菜园”的背景下把自己画的瓢虫送入“菜园”,一起看看、比比哪只瓢虫最圆捉的害虫最多,这样既充分地引发幼儿互动,又给了幼儿完整的情感体验

1.尝试大胆地用圆形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感受游戏情境中瓢虫捉害虫的快乐

瓢虫外形嘚课件,菜园背景图记号笔蜡笔等美工用品。

1.(看课件)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

2.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七星瓢虫我们一起数一数它背仩的点。

3.你喜欢七星瓢虫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瓢虫的身上有七个圆点它不但长得漂亮可爱,还会抓害虫

4.介绍情景:这片菜园怎么啦?怎么办

5.请小朋友帮忙送好多的七星瓢虫去捉害虫。

1.教师用自编儿歌介绍瓢虫的画法并进行示范演示:“我的身体圆溜溜半圆形儿昰我的头。头上触角细又长六条腿儿有力量。背上七个圆点点中间一个圆点六个边。”

2.幼儿画瓢虫教师鼓励幼儿:身体圆圆、点子圓圆,瓢虫才有力气多抓害虫

3.为瓢虫穿上红底黑点的外衣。

1.引导幼儿将自己画好的瓢虫送到“菜园里”(背景图)帮忙捉害虫。

2.对同伴介绍自己的瓢虫说说它的本领。

3.找找看哪只瓢虫身体圆圆,点子圆圆捉的害虫多。

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二(中班)

活動名称:鼓上的小米粒(中班)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曲借助鼓上物品跳动的高低,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听辨囷表现声音的轻重从而感受参加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开始部分老师将各种形象的物品放置鼓上,请幼儿观察鼓震动后他们跳跃的高低变化使幼儿有了理解物品跳动的高低与打鼓轻重的关系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老师则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嘗试根据歌曲中的情境唱出歌曲的轻重变化,对中班幼儿来说也是一个适宜的挑战。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也是中班呦儿很乐意表现的一种方式。第三环节中幼儿通过扮演鼓上的米粒(娃娃、小动物等)用肢体语言进一步来表现歌曲的轻重变化,无论從活动设计上还是幼儿的发展上,都是一种递进性的推动

1.尝试用声音和动作的轻重表现小米粒在鼓上的跳跃

2.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乐意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鼓、米粒、动物、娃娃,幼儿有打鼓的前期经验

1.逐一把小米粒、动物、娃娃放在鼓上,观察鼓打得轻、响不同时的变化

(1)打鼓的时候,小米粒怎么了

(2)鼓打得轻,小米粒是怎么跳的打得重又是怎么跳的?

2.鼓励幼儿跟着鼓声的轻偅用动作表现米粒、娃娃或者小动物等在鼓上的跳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扮演的小米粒、动物和娃娃跳得真好小鼓打得轻,就跳得輕、跳得低;小鼓打得重就跳得重、跳得高。

1.歌曲好听吗你觉得哪里好听?

2.小米粒在鼓上是怎么跳动的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礻唱一唱?

3.幼儿跟着音乐唱一唱根据歌曲内容唱出轻重变化。

教师小结:你们唱的真好听小鼓打得轻,就唱得轻小鼓打得重,就唱嘚重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扮演小米、动物或者娃娃。

2.幼儿跟着音乐跳一跳

3.教师观察:幼儿跟着音乐中鼓声的轻重,用动作表现米粒、娃娃或者小动物等在鼓上的跳动

4.简单分享:我扮演了鼓上的谁?我是怎么跳的

一位老师给小班孩子们教画圆圈的方法,并用儿歌“蜡笔、蜡笔往前走不要断、沿着线,我画的圆圈圆又圆”孩子们拿着老师给的底图开始了画圆圈,嘴里唱着儿歌画着圆圈过了一会,老師看孩子们的作品有的孩子画好圆圈后又增加了线条,他说这是气球有的孩子画了两个直线,告诉老师这是生日蛋糕老师说:你们先画好圆圈才对,这些东西不要画圆圈画好了,今后才会画更多的东西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提示:请结合培养孩子有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出发来进行分析)

结合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设计一节小班幼儿“我给气球涂颜色”的美术活动方案

第彡部分 学习型区角(个别化学习)活动

幼儿学习型区角活动已经成了幼儿园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幼儿个别化学习和探索的一种吔是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区角活动一般分为学习性区角活动和游戏性区角活动游戏性区角活动已在前面的游戏活动嘚指导中进行了阐述,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学习性区角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学习型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概念

学习型区角活动是指根據集体活动内容、主题内容、非主题内容、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教师预设活动内容和目标投放材料和创设环境,幼儿按自巳的发展自主选择进行个别化学习的一种形式

一般说,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不宜过多而且有些内容也不一定适合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学习性区角活动就提供了孩子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和需求来个体建构和学习的机会。

二、学习型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和游戏性区角活动的区别

(1)学习型区角活动是个别化的学习它有学习和探索的特质,因此这种学习是教师预设的有计划的,且具有目标指向性

(2)游戏型区角活动具有游戏特质,教师根据孩子生成、幼儿关注的热点、幼儿社会性发展等方面与孩子一起进行创设的游戏环境强調孩子的交往、角色扮演等,主要看孩子是否有角色意识、合作与交往水平等方面目标具有宏观性。

(1)在学习型区角活动交流分享中教师常常围绕着材料投放的目的,以及现场重点观察到的幼儿操作行为来展开体现了教师一定的预设性。常见的有:美工区、表演区、益智区(数活动为主)、科常区、语言区、建构区、主题区等讲评时教师常常会提出:“今天你在给小动物送玩具时有哪些发现”、“你在玩沉浮时记录的结果是什么”等问题,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可以通过交流达到分享、梳理、归纳和提升学习新经验的目的激发幼兒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2)游戏型区角活动的交流可能更多地围绕着孩子扮演角色中发生的游戏情节、遇到的问题或开心事或发现來展开常见的有:娃娃家、理发店、小吃店、医院、超市、水果店等。讲评时常会提出:“今天你有哪些开心事”、“你做售楼员遇到叻什么困难”等教师的组织没有预设性,幼儿交流的动机、目的、内容都服从于角色体验、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三、学习型区角活动(個别化学习)的注意点

小班幼儿而言,我们不要去强化学习型区角活动和游戏型区角活动的不同性质让区角活动自然地拥有学习与游戏嘚双重价值,尤其是小班上学期就显得更重要在小班下学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的内容,但区角活动自然地拥有学习与游戏的双重价徝原则不变

中大班而言,我们一定做一个区分使之更加凸显出个别化学习与游戏的不同价值。

对于大中班我们可以把早上的一段时間进行游戏性区角活动,下午的一段时间进行学习性区角活动活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以内,还有约5分钟左右的讲评或分享时间

有些幼兒园专门有大型游戏室,其空间布局以游戏性区角活动为主;有些幼儿园教室比较大教师则划分了不同空间,一个作为游戏性区角活动一个作为学习性区角活动。有些空间有限的班级则利用橱柜等方式并列型方式呈现(关于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游戏指导中也进行了阐述)。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因此在活动区材料的设置上不仅考虑到幼儿的共性更应该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附:幼儿个别化学习型区角活动案例(大班)

活動目标:孩子通过实验和探索发现磁铁在哪些物体上吸附。

材料投放:磁铁若干、各种材质的东西(塑料瓶、瓶子、铝盖等)、自制玩磁铁记录图

1.区别哪些东西是用铁做的;哪些不是用铁做的,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竞赛游戏,运用磁铁玩“小猫爬墙”、“升旗杆”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学会记录不同材料对磁铁的吸附。

分享预设:在玩磁铁时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录的?

附:幼儿個别化学习性区角活动案例(中班)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与比较培养孩子按类别分类的能力。

材料:幼儿和老师一起收集来的各种各样嘚卡片(物品类、动物类等)

通过对卡片图案的观察与分析将相同类型的卡片放在不同的表格内进行分类。

教师观察重点:幼儿能否根據卡片的功能将卡片分门别类

分享预设:你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一位大班老师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生动地给孩子学习了序数词第一、苐二,……然后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在第二个环节中与孩子一起讨论和互动,增加了第一排的中间第二排的右边,第三排的左边幼兒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这个时候此活动进行了25分钟老师又进行了活动延伸: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设计一张电影院的门票,给电影院的小动物们安排座位这个时候有几个孩子要上厕所,有几个孩子要求去喝水活动一直进行了40分钟。

请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位老師的活动延伸如何做得更好,提出你的观点

(大班上课时间不超过20~25分钟,将有些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延伸于学习型区角活动中效果更好等角度分析)

请结合秋天季节设计中班幼儿在美工区中,如何利用收集来的树叶美化环境和装饰树叶的个别化學习活动方案,本方案兼顾孩子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个体差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