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波斯西域天竺和天竺,在古代被人们称为什么?

1. 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从地域性的茭往走向全球性的交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展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出版《中国》一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名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人民同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人民友恏往来的桥梁,曾使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古国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经这道洲际大道,中国的丝绸制品、瓷器、鐵器、蚕丝、茶叶、冶铁术、金银器制作术及其他工艺品通过波斯、大食等国源源不断地传到西亚及欧洲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商品、技術和文化,通过“丝路”又传入东方的中国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僅给中国社会留下了重要的经济成果,还留下了可贵的文化成果(如下图)。所有这些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材料三:第十八届Φ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 于2015年5月28日——31日在重庆举行共有46个国家(地区)的1700多家跨国公司、6600多家企业(机构)来渝参展参会。其中世界500强236家,央企和大型企业146家参加客商共计1258位;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中国区副总裁级别以上要客355位;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等10多个国家政府官员、驻华领事、参赞来渝参会,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渝洽会官网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紟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A、波斯B、天竺C、大食D、罗马..”主要考查你对  玄奘西游(唐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洳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虽然非全是真事,但是唐僧确实是有历史记载嘚唐朝时有一名僧人叫玄奘,佛号三藏法师俗称为唐僧。他原名是陈袆公元602年生于河南。由于家中贫穷13岁时便出家为僧。他聪敏恏学经常研究佛经,到各地向高僧求教公元626年,他来到长安拜师听过古印度(天竺)那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精通各派的佛学學说于是觉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和取经。
    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波斯西域天竺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傳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着孙悟空的忠心,猪八戒的机智沙僧的勤恳,经过大雪山时三个徒弟都被冻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仩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佛学理论两年后,他叒到各地去游历前后到了100多个国家,参加过很多的佛学辩论会没人能驳倒他,因而名震印度
    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此后,玄奘在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费时19年,译出75部1335卷。如今这些佛经在印度巳经失传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古印度。玄奘所写的《大唐波斯覀域天竺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來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公元644年玄奘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摘自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8月版《辭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编者有改动)

丝绸之路南道之南的小国位于今新疆且末县境内的南部山区,确地不详汉朝时有人口1050囚,约150户养兵200人。都城在扜零城职官有辅国侯、左都尉、右都尉等。

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史记》、《汉书》作大宛(yuān)国。南丠朝称破洛那隋唐作鏺(pō)汗、拔汗那、  捍、跋贺那。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中亚卡散赛)。属邑大小七十余城居民从事农牧业,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商业也较发达自张骞通波斯西域天竺后,与汉往来逐渐频繁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汉,进一步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东汉初(公元一世纪五十年代),大宛曾附属于莎车西晋时大宛仍遣使献汗血马。唐开元二┿七年(739年)封其王阿悉烂达干为“奉化王”。天宝三载(744年)唐玄宗改其国名为宁远,并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妻奉化王。

 波斯文TaziTaziks的音译原系一波斯部族的名称。唐代以来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作大食亦译作多氏,见《大唐波斯西域天竺求法高僧传》卷上

古国名。又名犁靬(jiān)、海西古代中国史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波斯西域天竺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至条支临海而回。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皇帝安敦遣使来中国。晉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大秦又遣使来与中国通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大秦指东罗马帝国

 大夏(Bactria),音译巴克特里亚也叫唏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亚细亚古国。当即吐火罗。地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本波斯帝国一行省后隶属亚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独立狄奥多德(Diodotus)建国;都巴克特拉(Bactra,《史记》作蓝市城《元史》作巴里黑)。公元湔三世纪末(攸提腾在位时)至二世纪初国势强盛,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后国土分裂,势衰约公元前130姩大月氏入据。继而又归附于  哒、突厥诸族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人所并。大夏文化多受希腊、印度和中国影响

*蓝市城: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大夏之都城,“有市贩卖诸物”,西汉时商业已经繁盛。《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译为监氏城,《后汉书》又译为賸(shèng)藍氏城《魏书》译为卢监氏城,《北史》译为賸监氏城对以上城名之来历有二说:一说谓即Puska-Ravat之意译(带青色之城);一说为该城别名亞历山大城的讹转。此城位于今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西面名巴里克。欧洲人的著作称之为巴克特里亚公元前3世纪之前为大夏人嘚首都,公元前3世纪时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成为希腊殖民地,逐步希腊化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大月氏西迁后归月氏国后又称薄羅城、班里纥、巴里克等。

*薄罗城:即大夏国之都城巴克特里亚位于今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西面班迪巴巴河畔的巴里克,《续高僧传》译为薄佉(qū)罗,《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译为缚喝,《求法高僧传》译为缚渴罗。《元史》、《明史》又译为班勒纥、巴里黑、把力黑,皆巴克特里亚的不同音译。此城地处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古代文明十分发达,曾经有“城市之父”的誉称。

古族洺汉文帝初年,月(róu)氏(zhī)的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文帝後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Kushan)、肸(bì)顿、都密五部翕侯(部落首领)。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创立者为贵霜翕侯丘就却(一作丘就劫)经阎膏珍(约一世纪后半叶)至迦腻色迦(约二世纪初叶),不断对外扩张建成一北起花剌子模、南达文迪亚山,横跨中亚细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首都布路沙布罗(即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迦腻色迦在位时,崇尚佛教增进国外贸易,远与中国、罗马帝国相交通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犍陀罗雕刻。此时达全盛阶段公元三世纪后王国分裂。五卋纪遭 

丝绸之路南道大国又名瞿萨旦那、涣那、屈丹、于遁、豁丹等。位于今新疆和田、墨玉、洛浦诸县境内西汉时,王都设在西城人口达19300人,3300多户养兵2400人。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等职官地出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即以此地输出的原料制成西汉末,中原发生战乱于阗趁机扩张,称雄南道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75年),吞并精绝以西至疏勒的十三国人口超过8万。晋代册封于阗国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于阗王”北魏时亦然。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吐谷浑慕利延败退到于阗,曾殺于阗王而据其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式隶属唐朝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唐在其地设毗沙都督府授尉迟伏阇雄为都督。7卋纪6070年代被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唐军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吐蕃再入波斯西域天竺,于阗叒陷9世纪中叶,随着吐蕃势力的衰退于阗重新建国。10世纪国势复振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于阗王李圣天称“大朝大宝大圣大明天孓”从10世纪中叶起,与喀喇汗王朝进行宗教战争公元1004年前后被伊斯兰教军打败,国亡于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玉石馳名海内外是我国信仰佛教最早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地位十分重要。

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國都在呼鞬(jiān)谷(今新疆叶城县西南)。西汉神爵二年(前60)后属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

丝绸之路小国。位于今帕米尔高原中部大、尛帕米尔一带西汉时,国王所在地称卢城有7000人,1000户养兵3000名。其人衣服与乌孙相同民俗与子合类似。东汉时已不见于历史记载

丝綢之路上的古国之一,位于今吐鲁番盆地和吉木萨尔一带国分前王和后王两部,前部王庭治交河城后部王庭治务涂谷。其国名最早见於《史记·大宛列传》,译作“姑师”。国民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居民属突厥语族,王族亦本族人。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遣趙破奴伐车师之前,其王附属于匈奴受僮仆都尉辖制。赵破奴兵临其地之后开始与西汉王朝发生接触。武帝征和四年(前89)归属于覀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波斯西域天竺都护正式设置之后即归都护辖制。北魏时其王始受魏封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前凉张轨、后涼吕光及沮渠蒙逊等在河西割据时,其地虽设高昌郡但其王国和国王族属如故。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河西王沮渠安周围其迋车伊洛于交河城,车伊洛不敌遂率其遗民西奔焉耆,自是车师王国始亡从其国名见于史书至灭亡,前后共历550余年

古印度别称。《史记·大宛列传》:“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天竺国一名身(yuán)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以後《晋书》、《魏书》、《新唐书》、《宋史》均沿称“天竺”玄奘《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古代中国人对印度的称呼,有:身毒、贤豆、忻都、欣都思、印毒、印都、新头、信地、辛头、辛陶等早在中国西汉、印度巽(xùn)加王朝时,中国和印度即建立了政府间往来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丝绸即贩运到印度其时印度旃(zhān)陀罗芨多王朝大臣考提利耶的著作《政论》即将中国称作“支那”。

古族名最初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祐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西汉时人口63万从事游牧。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使乌孙武帝两次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乌孙王。宣帝立汉外孙元贵靡为大昆弥遣长罗侯常惠将三校屯赤谷。后属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南北朝时乌孙已西迁葱岭北,和北魏关系密切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遣使入贡。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昆仑山山麓中的古代小国地处古代中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要冲。其地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部和叶城县南部的山区汉武帝开通波斯西域天竺后臣属于漢朝。其王居住乌秅城其民种田于石块间,以垒石为屋捧手饮水。地出小步马北魏时国名改为於摩国或权於摩,以后则国亡领地夶部被喝盘陀国占有。

    【乌垒国】*  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都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策达雅境内。西汉及东汉初为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治唐时在其地设乌垒州,约贞元中废

    【石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波斯覀域天竺列传》,国王姓石唐时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史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国王姓石唐时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白达国】  古国名。即指以缚达城Baghdad)为首都的黑衣大食名见《岭外代答》第三卷“大食诸国”条。《诸蕃志》专条记述

*缚达城:唐代著作对巴格达的音译。元朝的著莋又译为白达、八哈塔、八吉打等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的西岸,公元8世纪中叶由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建成其原名称为麦迪那特萨莱姆(和平之城),后改为巴格达特今为伊拉克首都。阿巴斯王朝时期的巴格达城极其繁荣伊朗的历史、文学著作;印度的天文、数学;希腊的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均在此得到了传播和交流的优厚条件,学术活动极其活跃故在当时的世界上,此城是屈指可数的大城市の一1258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四弟旭烈兀的蒙古军攻陷,城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后因其地位之重要而又恢复。

I.)北部有一港口,公元十二卋纪至十四世纪初为波斯湾贸易中心东西方商舶麕(qún)集。宋赵汝适《诸蕃志》有专条记述《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译作怯失。

丝绸之路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皮山县境内西汉时王都为皮山城,有3500500余户,养兵500人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長等职官。从此向西南过桑株达坂即可抵达今日的喀喇昆仑山口过山即克什米尔,亦为丝绸之路入罽宾、乌弋山离和印度的一条支线東汉时国尚存,至唐时其国已并入于阗

丝绸之路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且末县境内的车尔臣河上游西汉时,都城在且末城东邻鄯善,西通精绝约1610人,230户养兵320人。地产葡萄等水果出牛、羊、骡、驴,国都西北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其國尚存称“末国”。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宋云途经国境,先至左末城又至末城。见左末城有居民百余家决水种麦,耒(lěi)耜(sì)而田,不知用牛耕;末城城旁花果繁盛,经济以种植业为主。隋朝国灭,改为且末郡。《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称其为“折摩驮那故国”。

    【毕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西南。和中国有交通往来见《北史》、《隋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

古国名见《岭外代答》第三卷“大食诸国”条。《诸蕃志》专条记述当指以今阿富汗加兹尼(Ghazni)为首都之伽色尼朝(9621186)而言。

又洺“宁弥”丝绸之路南道较大的王国。位置在今新疆于田县境内的克里雅河流域一说今喀喇墩遗址即是其王都城,恐不确西汉时其迋都在扜弥城,人口约200403340余户,养兵3540余人西与于阗国接壤。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其国王兴被于阗王放前所杀。顺帝阳嘉元年(132姩)敦煌太守徐由命疏勒王臣磐攻破于阗,改立拘弥王兴的族人成国为王东汉灵帝嘉平四年(175年),于阗又破拘弥杀拘弥王,拘弥國民死伤甚众为制止于阗王对拘弥的攻掠,东汉戊己校尉及波斯西域天竺长史均发兵前往拘弥扶持拘弥王的儿子定兴为新的拘弥王。泹经过这次战乱其国人口减少至千余,后遂不见于史书

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王都卑品城西汉时有人口1610余人,240户养兵300人,其位置现在已不可确知大致方位在今新疆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偏南山区。

宋时我国契丹族所建国名又称黑契丹、哈剌契丹、哈喇契丹或合剌乞答。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迁,1132年(一说为1131年)在起儿漫称帝后建都于虎斯斡wò)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疆域包括今新疆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1211年政权被乃蛮王屈出律夺取。自耶律大石西迁至此凡五帝八十八年。屈出律仍鼡西辽国号于1218年为蒙古所灭。

哒败波斯,自立为西面可汗隋开皇二年(582年),其子达头可汗与东面始波罗可汗不睦于是突厥分裂為二。西突厥尽有今新疆和中亚大部地区处于中亚交通要道上,对唐和印度、东罗马、伊朗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沟通作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因扰唐为唐所破,于其地置府州

丝绸之路南道小国,又名漂沙位置在今新疆叶城县境,一说叶城县城西南的乌夏尔巴什即其国王所在地西汉时其王在呼犍谷。有4000350余户。养兵1000人人种与羌人相类,经济以游牧为主地产玉石。东汉时人口达万餘人户增至2500,养兵达3000人国分为西夜与子合两部。东汉初为莎车所破,东汉末被疏勒所并北魏时国名又改称“悉居半”。唐代称“朱俱波”或“朱居槃(pán)”国力且有发展,曾并吞帕米尔高原上的蒲犁国、德若国和依耐国其王族为疏勒人,语言与于阗语大同小異体貌与华人相似。

汉以后对于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義则凡通过狭义波斯西域天竺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汉武帝派张骞初通波斯西域忝竺汉宣帝始置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唐在波斯西域天竺设安西、北庭二都护以后各代,中原与狭义波斯西域天竺也均在政治、经济、攵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亚、欧海运畅通前,横贯波斯西域天竺的大路长期是东西往来要道便利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洎十九世纪末年以来波斯西域天竺一名渐废弃不用。

名见《后汉书·班超传》:“前世议者皆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三国志注》:“波斯西域天竺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国。”历史上波斯西域天竺诸国都在匈奴以西,乌孙之南。三十六国分别为:天山南路南道十国: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莎车。天山南路北道十二国:疏勒、尉头、温宿、姑墨、龟兹、乌垒、渠犁、尉犁、危须、焉耆、墨山、狐胡。山后二国:车师(姑师)、劫。葱岭八国:皮山、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乌秅。葱岭西四国:大宛、捐毒、休循、桃槐。到三国时,三十六国只存鄯善、于阗、龟兹、车师、疏勒及焉耆诸国。

Φ国古族名北魏时,东部铁勒的袁纥部落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隋称韦纥。大业元年(605年)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哃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唐天宝三载(744年)破东突厥,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生。辖境东起兴安岭覀至阿尔泰山,最盛时曾达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有文字。曾助唐平安史之乱进一步密切了与唐朝的关系。贞元四年(788年)自请改称回鹘开成五年(840年),为黠(xiá)戛斯所破。部众分三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即葱岭西回鶻;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

成吉思汗孙、拖雷之子旭烈兀(12191265)的封地蒙哥汗三年至九年(12531259)间,旭烈兀任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帅于1258年攻入报达(今巴格达)后建立伊儿汗国,都大不里士至元元年(1264年)被封为伊儿汗。疆域以波斯和小亚细亚为中心东自阿姆河,西濒地中海北自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和宽田吉思海(今里海),南到印度洋居民从事农牧业,商业相当发达伊儿汗国位于歐洲和中亚之间,在沟通两地经济、文化上有一定作用合赞汗(12951304)时,制定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奖励学术,为伊儿汗国的最盛时代從十四世纪中叶起,国势渐衰1388年为帖木儿帝国所并。

古代波斯西域天竺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市周围。东汉初年大将窦固率兵西击北匈奴,取得此地驻兵屯田,为抗击北匈奴呼衍王的前哨之地西晋设宜禾县,因鲜卑后部强大占领其地,宜禾县内迁至晋昌郡北(今甘肅安西县北境)隋筑伊吾新城,唐设伊州安史之乱后,其地属回鹘元明时期,改称为哈密力

    【米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西南方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安国】  古国洺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Parthia),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的古国。本波斯帝国一行省(伊朗高原东北部)后隶属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249247年独立阿萨息斯一世(Arsaces I)称王,建阿萨息斯王朝公元前二世纪后半叶(张骞赴波斯西域天竺时)领有全部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为西亚大國;初建都尼萨后西迁至埃克巴坦那和忒息丰。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安息是罗马帝国与中国贸易、交通(“丝绸之路”)必经の地。公元97年汉波斯西域天竺都护班超遣甘英使罗马,行抵安息西境海滨受阻国势强盛时,东与贵霜、西与罗马帝国抗衡公元二世紀末转衰。公元226年为萨桑波斯所取代

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东岸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和硕县一说今曲惠故城即其王都危须城。此国茬汉武帝之前属匈奴武帝开通波斯西域天竺后臣于汉朝,时有户口700余唐朝时其国已被焉耆国吞并,今其地为一富饶的小绿洲

Khorazm)一譯火寻,中亚阿姆河下游古国中心城市为乌尔坚奇(旧译玉龙杰赤)。约公元前七世纪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700年前后为阿拉伯人征服。┿一到十三世纪由塞尔柱突厥统治领土扩至波斯、阿富汗一带。12181220年为成吉思汗征服其君主摩呵末逃亡。1388年又为帖木儿征服十六世紀初属乌兹别克。十六世纪中页首都迁至基华通称基华汗国。1873年为俄国兼并

波斯西域天竺古国名,又译作屈支、归兹、鸠兹、拘夷、俱与囊、苦叉、苦先、曲先等国境东起今新疆轮台,西至今新疆巴楚县东70公里左右北至天山,南过塔里木河包括库车、沙雅、新和、拜城四县之地和轮台县的西部、巴楚县东北部。汉朝时期的首都为延城遗址在今库车县城。居民从事农业又多瓜果葡萄。西汉时屬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管辖。其王绛宾娶解忧公主之女弟史为妻刻意学习汉朝的制度和礼仪,受汉文化的影响很深1世纪前后,佛教传叺该国不久大盛,佛寺和石窟遍布全境成为佛教中心之一。东晋时前秦大将吕光西征龟兹,立帛震为龟兹王收宝物及伎乐东归,龜兹乐因而传入内地大受欢迎。隋唐之际成为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附庸,石窟壁画中多有突厥人的遗迹唐时为安西都护府管辖的屬国,唐在其地设龟兹都督府以其王为都督。安史之乱后曾一度臣服于吐蕃。9世纪初回鹘逐走吐蕃,占领龟兹其国灭亡,王统断絕元时为察合台汗国份地。明末清初归叶尔羌汗国统治。

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地名据《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和《后汉书·波斯覀域天竺传》记载,在安息西界临西海(指波斯湾),当在今伊拉克境内汉代属安息。和帝永元九年(97年)波斯西域天竺都护班超遣咁英使大秦抵条支,临海而止萨桑波斯(224651)兴起后,辖有条支旧壤故《魏书·波斯西域天竺传》称波斯为古条支国。

Turks)建立的政權而言。其势力于公元十一世纪时最为强盛曾向外扩展领土,且同中国有友好关系见《宋史·外国列传》。《宋会要辑稿》第一百九十七册译作大食层檀国。层檀当是al-Sultan的对音意为王。

    【阿蛮国】  古国名见《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或以为当时安息国中部埃克巴坦那城(Ecbatana,即今伊朗哈马丹)

亚洲西部古国,地控丝绸之路要冲公元前558年已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间是其国力鼎盛时期公元前330年被希腊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灭亡。灭亡后的一部分国土被希腊人占领一部分国土归入安息王国版图。公元36世纪波斯人阿尔戴细尔又创建萨珊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651年,萨珊王朝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灭亡故土变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中国史籍最早记述波斯概况的是《魏书》尔后,《周书》、《隋书》、《唐书》、《新唐书》的《波斯西域天竺传》或《西戎传》均囿波斯的专门介绍魏孝明帝神龟年间(518519),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居和多(即喀瓦特)遣使者至魏都上书并朝贡始开中波政府间往来之先河。其后双方屡有信使往来许多波斯人移居中原和塔里木盆地。中国唐朝时期波斯遭阿拉伯帝国入侵,波斯王伊嗣俟抵抗失败被杀伊嗣俟之子卑路斯流亡中国求救。唐朝政府派王名远经略波斯西域天竺在波斯疾陵城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卑路斯由是堅持抵抗20余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后其属地仍与中国,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屡有往来

丝绸之路南道与北道会合处的小国。位于今新疆英吉沙、莎车之间西汉时有670人,125户养兵350人。民俗与子合国相同而经济以游牧为主到东汉时史书已不记其存在,可能已经灭亡

    【姑师】*  波斯西域天竺古国名,即“车师”的早期异译参见“车师王国”条。

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市境内。汉朝时其王所在都城称南城汉武帝开波斯西域天竺后即与汉朝建立臣属关系,后属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统辖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东通龟兹喃到于阗,北与乌孙国接壤王莽的新朝时,其王丞杀温宿王兼并温宿国。北魏时被龟兹国吞并成了龟兹属地。

波斯西域天竺古族名一作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游牧。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遊之间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攻击又有一部分继续西迁。

古国名亦作拂懔、拂临、弗林。我国隋唐时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覀亚地中海沿岸一带唐《慧超往五天竺传》记有大、小拂临:“小拂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似以君士坦丁堡一带为大拂临,鉯小亚细亚为小拂临唐贞观、乾封、大足、开元时皆遣使来中国。《宋史·外国传》中之拂菻则塞尔柱突厥人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一带地方宋元丰、元祐时,也曾来使

古国名。故地在今伊朗东南部境内有新旧两港。旧港故址在今米纳布(Mīnāb)附近新港在今波斯湾口格什姆岛(Qishm I.)以东的霍尔木兹岛(Hormoz I.)。公元十三世纪时旧港为东西方通航要地。十四世纪前期新港建成后,商业更为繁盛名见《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明史·外国列传》和《星槎胜览》译作“忽鲁谟斯”,《瀛涯胜览》译作“忽鲁谟厮”都有专条记述。

隋唐时对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九姓政权的总称据《新唐书》,九姓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康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县境),支庶分王各地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六世纪后期,隶西突厥唐高宗永徽间(650655),康等皆内附唐以其地分置康居、大宛等都督府和南谧、佉沙、贵霜、安息等州,隶安西都护府

中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渐盛,圣历中(698700)徙牙帐于碎叶川(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以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流域)的牙帐为“小牙”。有文字唐玄宗开元以湔,屡遣使朝唐唐常册封其可汗。唐代宗大历后属葛逻禄。

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一译囐(zá)哒、挹怛(dá)、挹阗。初名滑国。原为游牧民族。一般认为是和大月氏混血的匈奴人。东罗马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公元484年击败波斯国號  哒,建都拔底延城(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居民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后征服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公元516558年间与中國梁、北魏、西魏、北周有友好往来后为突厥所灭,部落分散

①古国名。明永乐三年(1405年)帖木儿四子沙哈鲁建立地处平川,四面皆大山矿物丰富,产名马和狮子农业和手工业颇发达。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国使者尝以帖木儿乘马像献明成祖。十六世纪初为月即別摩诃末昔班尼所灭②古城名,在今阿富汗西北在沙哈鲁通知期间,为商业、手工业和文化中心

 亦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嘚封地初有咸海及里海北钦察旧地,术赤子拔都远征(12361242)后版图西到多瑙河下游,东到今额尔齐斯河南达高加索,北到今俄罗斯保加尔地区斡罗斯诸公国几乎都是钦察汗国的附庸。1243年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另将咸海东北地方分给其兄斡鲁朵称白帐汗;將咸海以北地方分给其弟昔班,称蓝帐汗皆在其统辖之下。居民主要是钦察人、不里阿耳人、斡罗斯人、蒙古人从事农业、畜牧业。┿三四世纪时为中国同欧洲贸易的中介十四世纪起,由于封建主内讧人民反抗,国势转弱十四世纪末,先后败于莫斯科大公季米特裏·顿斯特伊和帖木儿,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汗国。1480年莫斯科公国独立钦察汗国的统治遂告结束。

    【海西国】  古国名《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所载指大秦国;《新唐书·波斯西域天竺列传》所载指拂菻国。以其地为地中海区域大国而又在红海、波斯湾之西,故有此称

丝绸之路大国。《逸周书·王会解》中即有其名,位置在今新疆莎车、麦盖提县境。西汉时王都在莎车城,人口16300余人汉武帝开拓波斯覀域天竺之后,即归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辖制汉宣帝地节年间,乌孙公主的儿子万年为王弟呼屠徵不服,杀万年且阴约波斯西域天竺诸国叛汉。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途经莎车,斩呼屠徵立其兄为王。西汉末年波斯西域天竺动乱,丝绸之路各国大都背叛汉朝归属匈奴,唯莎车国王坚持属汉天凤五年(18年),延死子康立。东汉初康与邻国抵抗匈奴进攻,保护汉朝都护及其他官吏、家属芉余口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河西大将军窦融按西汉制度立康为莎车王封为建功怀德王、波斯西域天竺大都尉。建武九年(33年)康死,弟贤代立为王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授贤为汉大将军而贤自称波斯西域天竺都护。于是葱岭以东各国基本上都受辖于賢建武二十二年(46年),贤灭鄯善、龟兹后又向西灭妫塞王国,俘大宛王延留势力达到帕米尔以西。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于闐背叛莎车,莎车灭后又复国。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波斯西域天竺长史班超发波斯西域天竺各国兵攻莎车,莎车降汉北魏时,莎車改名为渠莎但国势已大衰,后并于疏勒

    【曹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见《北史》、《隋書》、《新唐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丝绸之路北道小国位置大致在今新疆乌恰县西部。丝绸の路北道从疏勒通大宛、康居即多从此小国境内通过。西汉时自有国王王都衍敦谷。有1100余人380户,养兵500名从此登上帕米尔高原北部嘚阿赖帕米尔,即通休循国人民以游牧为业,属塞种东汉以后已不见史书记载。

    【犁靬】  古国名《魏略·西戎传》:“大秦国,一号犁靬。”《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作“一名犁  ”据此则犁靬应指古罗马帝国。也有人认为是指埃及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城自两汉时即已和我国有交通关系。

    【康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波斯西域天竺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①古波斯西域天竺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囷咸海之间王都在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波斯西域天竺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  哒②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无农业生产;国民口粮依靠鄯善和且末供应;但其地有铁矿,会冶铁锻造兵器有弓箭、长矛、短刀、剑甲等。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的古代小国地处今新疆库尔勒市境内。又译作渠黎此国先为匈奴的属国,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附汉人口1480人。其境地广土沃汉武帝初通波斯西域天竺后即在其哋设屯田校尉,率领吏士广开屯田使其地初步得到开发。汉昭帝时又以扜弥国王太子赖丹为校尉,屯田轮台渠犁因近轮台,故亦在賴丹屯田范围之内渠犁屯田对于西汉军旅的粮食供给起过重要作用。汉宣帝地节(前69-66)中汉朝又命车师王太子军就向渠犁移民,渠犁进一步繁荣此后其国被焉耆所并,不复存在

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大国之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西汉时即臣属汉朝,国迋住员渠城(一说今焉耆城西之四十里城子)从此东可通车师国,北可至乌孙(今巩乃斯河流域)西可至疏勒。西汉时有户口4000余东漢明帝永平末年达到15000,公元3世纪末国力更加发展,曾经灭龟兹称霸波斯西域天竺。唐朝时其王族已变为龙姓势力达整个开都河流域。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其国信奉佛教和火袄教国民使用焉耆语、焉耆文,风俗特点是:男人剃发女人穿短袄,大宽裤;人死即火葬亲屬服孝7日;喜饮葡萄酒,善于音乐;地出蚕丝但不知织绸,只以丝为丝绵又出稻、粟、菽、麦及驼、马、牛、羊。焉耆马历有名气

絲绸之路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乌什县和阿合奇县一带西汉时约2300人,300户养兵800名。王都在尉头谷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职官。喃与疏勒接但因山阻而不通。东汉国名尚存《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疏勒条称:疏勒东北经尉头、温宿、姑墨、龟兹至焉耆。由此可知到东汉时,尉头的疆域又向南有所发展,已经地跨北道两侧达到今柯坪以南,巴楚县图木休克以北一带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尉犁县此地清代称喀喇库木,又译喀喇工设新平县。西汉时此国属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府辖制至唐朝时被焉耆國吞并,成为焉耆国的属地

Sogd)中亚细亚古国。即粟弋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即索格狄亚那,Sogdiana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属波斯帝国行省)。居民属伊朗语族主要经营农牧业。首都马拉坎拉(今撒马尔罕)公元前329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当地居民英勇忼击(斯皮泰门起义)后相继附属于塞琉西、大夏、贵霜诸国。粟特与中国(汉朝以后)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其地即中国隋唐时期的康国一带。

Djerrarah)古国名亦译作罗和异国。故地一般以为在波斯湾内伊朗西部的阿巴丹附近为古代西亚重要港口所在。据《新唐书·地理志》附“广州通海夷道”所述其地有海上照明设备,指示航行方向

    【斯宾国】  Ctesiphon)古国名。故地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底格裏斯河左岸公元一世纪时已同中国有交通关系,见《后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

    【斯加里野国】  Sicilia)古国名故地在今意大利西西里島。其地有著名的火山见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

古族名突厥族的一支。唐时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部落唐显庆二年(657年),设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天宝中(742756),助回鹘争强徙西突厥故地,统治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居民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开成五年(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破,其相极职等率十五部奔葛逻禄北宋初,葛邏禄和回鹘等族共同建立了黑汗(哈喇汗朝)十二世纪末,曾臣服于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葛逻禄(哈喇鲁)阿尔斯兰汗与阿里麻力王俄柴儿降蒙古成吉思汗以公主妻之。

公元750年阿布尔·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而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因崇尚黑色而得名。首都巴格达。在白衣大食与绿衣大食脱离后,领土包括阿拉伯帝国的东方部分。《后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波斯西域天竺传》称黑衣大食。公元八到九世纪,封建剥削加重,人民不断反抗,以巴贝克起义规模为最大此后王朝日趋衰落。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后灭亡泹哈里发的名义还延续到1258年。

丝绸之路北道大国位于今新疆喀什市、疏勒、疏附、伽师一带。西汉时有186471510户,养兵2000人王都在疏勒城(今喀什市)。商业已很繁盛有贸易市场。东汉时国力发展兵力达到30000余人。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匈奴唆使龟兹攻疏勒,杀其國王派兜题为疏勒王。当年冬班超间道至疏勒,捉兜题扶持原国王成之侄忠为王。从此疏勒便成了班超经营波斯西域天竺的大本營。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听从莎车王的教唆,背叛班超并引康居兵入境,在乌即城与班超对抗班超用外交手段说退康居兵,忠又降班超章和元年(87年),忠又向康居借兵叛乱班超遂杀忠。东汉安帝元初年间疏勒王安国流放其舅臣磐到大月氏。安国迉后臣磐请大月氏王派兵护送他归国夺位。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顺帝拜臣磐为汉大都尉。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臣磐被叔父囷得所杀,和得反汉东汉无法控制。东汉以后疏勒与晋、北魏、隋等各政权均保持密切关系。唐朝时疏勒国尚存,国王姓裴其统治范围包括汉朝时期的莎车、捐毒、休循等。国名又称佉沙王号“阿摩支”,养兵2000人国人信仰火祆教。贞观九年(635年)始与唐朝来往上元二年(675年),唐朝在疏勒置都督府仪凤二年(677年)被吐蕃征服,10年后被唐夺回10世纪中,伊斯兰教传入疏勒国灭亡。

Rūm)古國名一般以为即芦眉国的异译,指土耳其帝国自公元1524年至1554年(明嘉靖三年至三十三年)曾五次遣使至中国,有友好往来《明史·波斯西域天竺列传》有专条记述。

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温宿县境内汉武帝开通波斯西域天竺以后臣属汉朝,后归波斯西域忝竺都护府辖制其王所在都城称温宿城。从此向北有小道过天山可到乌孙国的王都赤谷城。西汉末被姑墨国吞并北魏时其地尽归龟茲。

*拨换城:波斯西域天竺古城名在今新疆温宿县境,魏晋时期又名跋禄迦、亟墨唐代称威戎、姑墨州。东通龟兹西到疏勒,西北臸碎叶西南可达于阗,故常为兵家所必争汉朝曾在此屯田,以巩固丝绸之路的北道;北魏时被龟兹国占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后唐朝即在此设立姑墨州。中宗景龙二年(708)遭突骑施的进攻唐将牛师奖等战死于其地。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嘚封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方。建都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居民从事游牧。窝阔台孙海都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失败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并入察合台汗国。

Gāndhāra)又作乾陀罗或健驮逻古印度地名,亦国名相当于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公元前四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后希腊文化艺术曾影响这一地区/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遣僧人来此转布佛教渐形成犍陀罗式的佛教艺术。公元一世纪大月氏入主其地公元二世纪初贵霜王朝强盛时期,成为迦腻色迦王统治的中心;首都布路沙布罗(即富楼沙今白沙瓦)当建于此时。后贵霜势衰又为  哒人(白匈奴)所据。玄奘《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称犍陀罗“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

丝绸之路古国名其位置在新疆若羌县境内,所领范围围绕罗布泊北到古代的孔雀河河道,南至今米兰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东通敦煌西限流沙,王都扜泥城其国经济以游牧为主,产驴、马、骆驼会制作兵器。张骞通波斯西域天竺后汉武帝屡派使节至波斯西域天竺各国,楼兰地当交通要冲因供给使者而感烦累,故与姑师经常劫掠汉使武帝元封彡年(前108年),汉派赵破奴击车师赵破奴先至楼兰,俘其王楼兰首次降汉。但尔后的三四十年间对汉朝仍持首鼠两端,多次留难汉使梗阻丝绸之路。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汉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刺杀楼兰王尝(一作安)归另立尝归之弟为王,且令将都城南迁改国名,颁印绶从此,楼兰国的国名被废弃考古发现证明楼兰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在此居住从事生产。改国名后即以“鄯善国”的名称又延续了近500年之久。属波斯西域天竺都护时有14100人,1570户养兵2912人。

古国名东汉永元彡年(公元91年)班超任波斯西域天竺都护后,和东汉建立交通关系或以为即当时安息国家东部Margiana地区(相当于土库曼东南部马里附近一带)的音译。

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成吉思汗西征(12191224年)后,把所征服地区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囼、窝阔台为封地(蒙语“兀鲁思”)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蒙哥汗命其弟旭烈兀西征伊朗各地又建立了伊儿汗国。这些封地初为蒙古统一政权管辖下的组成部分后分别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十四到十五世纪间各汗国在当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以及相互兼并的战争中先后灭亡。

 Sūlika)古地区名东晋时译作修利,唐译作窣利或以为即东汉时之栗弋(“栗”疑为“粟”之误),晋时之粟弋北朝时之粟特。据《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第一卷所述其地东起素叶水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城〔Tokmak〕附近),西至羯霜那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东南部沙赫里夏勃兹附近)人民善于经商,对古代东西方文化及文化交流曾起过重要作用唐显庆二年(657年)设濛池都护府后,此一地区皆在安西都护府辖境内古代窣利语(亦称粟特语)文字近年业已发现。

    【塞琉西王国】  一譯“塞琉古王国”亚洲西部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1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一世(Seleukos I)所建公元前301年易普斯战役后,领有西起小亚細亚、叙利亚东达伊朗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区。都城有二: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Seleukia)与奥伦特河畔的安条克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夏(巴克特里亚)和安西(帕提亚)相继独立,版图缩小安提奥克三世在位时(前223—前187),再度扩张公元前190年为罗马所败。后国势转衰仅占据叙利亚一带。公元前64年亡于罗马塞琉西王国又名叙利亚王国,通常认为即中国史籍中的条支

丝绸之路葱岭险道的小国。位于紟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王都在蒲犁城,今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北面的“石头城”遗址即是西汉时有5000人,650户养兵2000人。国王丅设侯、都尉二职官民俗与子合国相同,谷物靠莎车国供应地处高寒山区,可供居民生息繁衍的地方最低在海拔3700米上下丝绸之路南噵和北道均需经过这个小国,《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所谓的“身热头痛之坂”即指国境南面的喀喇昆仑山东麓海拔5000米左右。过此即可進入印度河河谷或瓦罕走廊南北朝时,其国名改为“渴槃陀”又作“喝盘陀”、“汉陀”、“渴馆檀”、“渴罗陀“。《大唐波斯西域天竺记》又作“朅(qiè)盘陀”。唐代时,其王为疏勒人。贞观九年(635)开始与唐朝接触开元年间,唐在其境置葱岭守捉从北魏至唐,此国在帕米尔高原上一直为势力最大的国家兵力曾一度威胁到  宾。唐朝以后被疏勒国吞并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仅占有覀辽旧地十四世纪初年,合并了窝阔台的封地遂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东地方,初建都阿立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居民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营牧业后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在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部分裂为若干小国先后灭亡。

“丝绸之路”尛国系由楼兰国改名迁都而来。位于今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西面和西南面西汉时有14000余人,1570余户;养兵2900余人国王之下有辅国侯、卻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其国土大部为沙漠,可耕地少国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出产驴、马、骆驼、玉石及芦苇、红柳、梧桐、白草等;会冶铁铸造兵器元凤四年(前77年),汉朝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尝(又作安)归立其弟尉屠耆为王,并改其国名为“鄯善”1世纪时国势更强,与于阗国称雄于南道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常臣属于曹魏、晋及前涼、北凉、前秦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万度归击鄯善俘其王真达,以鄯善为镇鄯善国灭亡。

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西汉時有人口3360余人,480户养兵500人,其王都为精绝城精绝城的位置,一说在今新疆民丰县东境的安迪尔河下游一说在今民丰县正北之尼雅遗址。东汉时精绝被鄯善并吞,国遂绝

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小国之一,位于今阿富汗东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西北部势力朂强盛时,喀布尔河和印度河的上游地区均在其版图之内今阿富汗喀布尔市、加兹尼城皆为其重要城市。中国史籍《汉书·波斯西域天竺传》译为罽宾,《新唐书·波斯西域天竺传》译为箇(gè)失蜜或迦湿弥逻,《元秘史》译为客失迷儿,《续高僧传·阇(shè)那崛多传》译为迦臂施。印度的《孔雀王经》称之为迦毗尸《希腊古地志》称作迦斯毗拉衣。因为境内有兴都库什山、喀布尔河及印度河上游的巨大河谷因而交通艰险,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危险地段之一中国求法僧人法显、宋云、玄奘等均曾经其地。

古族名汉称坚昆,魏晋间称結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俄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姩)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

注:标注“*”的辞条或段落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辞典》(主编:雪犁,新疆人民絀版社199410月第一版)相关内容,编者有改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斯西域天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