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掌机玩FC24,SD和rog掌机要买游戏吗哪个好呀?


rog掌机吧
关注:15,625贴子:160,025
23回复贴,共1页
一直卡在开始界面,驱动是最新的。我也一样,无解中一摸一样,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啊
帮你们找到解决办法了,退回旧版本显卡驱动就行退回旧版本显卡驱动就行,reddit上找到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退回到旧版驱动呢
我没下驱动,直接进了换成7月份的显卡驱动就行了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随着舅舅党们陆续爆出任天堂新掌机的规格和宣传时间节点(明年第一季度发布消息,秋季正式发售),越来越多玩家开始期待新版 NS 所带来的全面升级,试想一下 1080P 分辨率外加 60 Hz帧数的《塞尔达》玩起来那得多爽呀!不过舅舅党们的消息也不一定 100% 准确,而掌机市场随着索尼的“摆烂”让任天堂逐渐一家独大起来。不过随着 Windows 掌机阵营的陆续推出,或许整个市场将变成一超多强的情况。本篇将介绍 6 款时下值得关注的游戏掌机,看看这些企图跟任天堂掰手腕的家伙究竟实力如何。 >>>当之无愧的搅局者:Steam Deck坐拥 Valve 这个顶级电子游戏开发公司和 Steam 这个数字游戏平台的 G 胖,本来是在夏威夷海岛晒晒日光浴也能躺着把钱挣得存在,但他偏偏不安于现状,带着员工前往掌机这个蓝海市场里“拼杀”。尽管 V 社一直被玩家戏称“度假社”,但真有事的时候人家还是会上的。在延期两个月后,终于是掏出了这部搭载 AMD 处理器,7 英寸 1280x800 液晶屏幕(60帧)并支持 45W 快充和 Steam OS 和 Win10 双系统(Window 需要自刷)的 Steam Deck 游戏掌机。除此之外机器还支持外接显示器,键鼠等拓展内容(官方还未推出外接底座)。单从硬件上来说,Steam Deck 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款,但在综合自家推出的“Deck Verified 认证”服务后,其综合能力不所谓不突出。根据 V 社的说法,他们将游戏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已认证(VERIFIED),可游玩(PLAYABLE),不支持(UNSTOPPORTED)和暂时未知(UNKNOW),以此向玩家展示其游戏库中哪些作品是支持 Steam Deck 运行的。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分级,此前无数曾标榜自己硬件水平强无敌的 Windows 掌机,都因为适配问题而折戟在激烈的市场更迭之中,而根据自家平台和硬件性能推出的性能调节工具,能够为玩家带来最傻瓜的优化方案。如果玩家想要多折腾一步,也可以自己更换固态硬盘,设置硬件功率和安装额外辅助软件。总之如果你是一位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并且喜欢钻研的玩家,那么 Steam Deck 绝对是你的第一选择。>>>最适合新手的 Win 掌机:ROG ALLY继 Steam Deck 后,一直以“低性价比”著称的华硕也公布了自家的游戏掌机 ROG ALLY。机器布局上采用了和 SD 相同的不可分离式对称摇杆设计,并搭载 7 英寸屏幕,支持 1080P 分辨率和 120 Hz 刷新率。6 月 13 日全球同步发售的 ROG ALLY,在搭载了 Ryzen Zen 4 处理器,RDNA 3 GPU,16 GB 内存和可拓展 TF 卡插槽的前提下,仅需 4999 元即可入手。作为现阶段硬件水平天花板般存在的掌机来说,性价比真的无人能敌。另一方面,ROG ALLY 的 ROG XG 扩展坞接口是 PCIE x8 插槽和一个 USB Type-C 组成的复合接口,这就意味着玩家可用通过连接 ROG 自家的显卡拓展坞来增加掌机的 GPU 水平,从而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总的来说,如果玩家想要一步到位,不想自己折腾的话,ROG ALLY 绝对是第一选择。现在各大电商均可购买,也不存在一货难求的情况了。>>>定位尴尬的串流掌机:PlayStation Portal Remote不得不说 PlayStation 选择在公布 PS5 升级机型之前,曝光他们的“新掌机”还挺有勇气的。毕竟现在的游戏市场是多事之秋,订阅制会员、游戏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动视暴雪收购一事也让三方都焦头烂额。这个时候选择掏出能够游玩自家第一方游戏阵容的掌机这一招险棋,或许能够为 PlayStation 在游戏市场的占比增添一大助力。不过随着 Portal Remote 参数的公布,许多玩家都表示大失所望。令大家失望的是 PlayStation Portal Remote 并不能独立运行 PS5 游戏,它需要借助 Wi-Fi 与 PS5 游戏机连接,或者使用 PlayStation Plus Premium 进行串流,将 PS5 运行游戏的画面传输到 Portal Remote 上。这也就是说玩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PS5 都是需要开机运行游戏的。另一个小缺点则是该机器不支持蓝牙,所有并不能连接蓝牙耳机来获取更好的音效。好在其售价只有 19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1456),比其他掌机都便宜不少。但有几个人会为了一款不能随时随地打开游玩的串流掌机花钱呢?>>>曾经最有野心的竞争者:Razer Edge 5G作为现在当之无愧的“外设双雄”,雷蛇和罗技都处于摆烂的营业状态。在现有成本把控下,鼠标品类是卷无可卷,而键盘方面由于国产轴的异军突起,不论是客制化还是商品键盘国产都具有巨大的性价比优势。所以吃一吃老本也无可厚非。不过雷蛇的产品线并不局限于电脑外设、音响、口罩等领域,早在十年前它就曾推出了一款带有双摇杆手柄的“平板电脑”,10 英寸屏幕,I7 处理器和 GT 640M 的硬件水平在当时看来也是十分高端,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其 1.4 W 的售价。随后雷蛇也一直没有放弃掌机市场,最新的 Razer Edge 5G 掌机搭载了高通骁龙 G3XGen1 芯片,6.8 英寸 AMOLED 屏幕以及支持 2400 x 1080 分辨率和 144 Hz 刷新率,很可惜的是它搭载的是安卓系统,但通过串流和云游戏平台也能运行大型 3A 游戏。不过雷蛇一贯的高定价,令 Razer Edge 5G 的掌机定位变得很尴尬,售价 399 美元令其毫无性价比可言,有这个预算整一套游戏手机和手柄还能剩下不少,只能说适合雷蛇用户的高端定位了。>>>一机三用的国产掌机:OneXPlayer 2代游戏掌机这么大的市场,自然是少不了国内科技公司的参与啦。其中技能树点到“奇淫巧技”方面的壹号本对比其他科技企业来说可能名气并不算大,但致力于开发口袋工程本和商务本的他们将目光放到游戏掌机上来说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今年三月发布的 OneXPlayer 2代三合一游戏掌机,凭借其可拆卸手柄和相关拓展硬件,实现了游戏掌机、平板电脑和 Mini 办公本等形态的自由切换。同时 8.4 英寸屏幕和 6800U 处理器的 Win11 掌机,也足以应付市面上大部分游戏。当然 OneXPlayer 2代也有着自己的短板,首先 848g 的重量。足足是 NS 的两倍还多,这么看来这款掌机锻炼身体功能还是很强大的。其次机体支持标配 100W 氮化镓充电器,但要支撑高性能运作其续航能力普遍只有 1~3 个小时,再加上其风扇满功率下的声音,很难说外出旅行的时候大家会不会对它有一些意见。另一方面考虑到掌机 6999 元的售价,很难说抛去办公属性后能否与 Steam Deck 一较高下,但如果你既需要打游戏,又有办公需求的话,或许这款掌机还真的挺适合。>>>联想的掌机计划:Legion Go在 9 月 1 日的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IFA2023)上,国内 PC 巨头联想首次展示自家 Win 掌机 Legion Go。据悉该掌机搭载 8.8 英寸屏幕,支持 2560X1600 分辨率和 144 Hz 刷新率以及超级快充功能。目前最大的亮点除了最大的屏幕显示外,那应该还有 Legion Go 机身上丰富的拓展按键和辅助底座了。根据产品介绍图来看,除了掌机标配的方向键,摇杆和扳机肩键外,还增加了手柄背键,鼠标滚轮和侧面映射摁键。同时在 FPS 模式下,玩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底座将右侧手柄拆卸下组合成“握持手柄”以获得更精准的瞄准和控制。目前联想并未公布 Legion Go 在国内的上市时间和价格。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则将于 2023 年 11 月上市,售价 799 欧元。>>>结语碍于篇幅限制,还有几款国产掌机没有来得及介绍。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都在用哪款掌机来玩游戏呢?或许随着关注度的增加,将有更多的厂家参与瓜分这个潜力巨大“蛋糕”的行列里。希望它能像 SSD 品类一样,卷出高度,卷出性价比吧。
ROG Ally刚曝光的时候,我就对这款Win掌机有极大的兴趣了,相对Steam Deck更好的屏幕、更轻的重量,极限功耗下更高的性能,再加上败家之眼LOGO,相信没有人能拒绝吧?再加上我对需要刷刷刷的游戏情有独钟(最近沉迷大菠萝4),一款优秀的掌机能让我在工作的午休时间或者是公共交通通勤的路上也畅快玩耍。前段时间收到这款机子,在深度游玩了一周后,结合之前的长期游玩Steam Deck的体验,写下这篇评测,来好好聊聊这款掌机到底值不值得买。简单开个箱首先是开箱环节,现在网上的开箱视频or文章有很多,我这边就简单过一下。外包装个人感觉还算比较低调的,整体尺寸对比Steam Deck会更小,想来原因是因为ROG Ally不随机附赠收纳包(收纳包官网有卖,价格是349元,不建议购买)。 打开上盖,映入眼帘的就是ROG Ally的本体了,第一眼的感受还是不错的,很有ROG品牌的那种酷炫味,相对傻大黑粗的Steam Deck会更加讨喜,掌机的按键布局,握持手感之类的,我这边先不展开,放到后面详细讲。拿出主机后下层就是标配的65W充电器以及产品手册等附件,嗯~没有其他了。外观&握持体验ROG Ally外观整体是以白色为主的,遥杆区域有两个RGB圆环,扑面而来的电竞味,按键是经典的Xbox布局,屏幕两侧有各有一个音箱。背面是ROG近年的设计语言,遇光会变色的斜线将掌机背面分割开来,加上ROG大眼睛,辨识度拉满。接口都集中到了掌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是:3.5mm耳机口、micro-SD卡插口、XGM接口(连接华硕专属外置显卡设备)、Type-C口(可以充电或者外接拓展坞)、音量+/-键、电源键。握持体验我觉得是掌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了,优秀的设计能让玩家的游戏体验上升一个层次,让玩家能更加把精神集中到游戏里面去,提升沉浸感。ROG Ally的按键布局是Xbox手柄的设计,如果这之前经常使用Xbox手柄的话,上手几乎不需要适应,反观PS5和Switch平台的玩家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一下。按键手感也跟Xbox手柄类似,特别是肩键的区域,我觉得手感几乎跟Xbox手柄相同;X/B/Y/A以及方向键位则中规中矩,相对肩键略差一些;两个摇杆手感是偏软的,比Xbox和Steam Deck的都软,习惯了其他两款手柄摇杆后,用上ROG Ally会觉得太飘;机器背后还附带有两个自定义按键,但是个人感觉手感有点拉胯,且那个位置我有时候会觉得硌手,也很少使用上,在我看来是一个缺点了。从整体来看,按键手感依然可以给到高分,可以说是现在掌机按键的手感天花板。ROG Ally整机的握持手感我认为是它一个极大的优势。首先,608克的重量,相对Steam Deck的669克轻了整整60克!千万不要小看这60克,我玩Steam Deck的时候,最多一个小时就需要找个地方垫一下机器玩了,而ROG Ally则可以手持着玩到机器没电(大概2小时左右),600克出头的重量刚好卡在了甜品点上,值得一个好评(也可能长期玩Steam Deck锻炼的)。其次,优秀的人体工学握持设计和和背后的格纹防滑,握持起来真的很舒服,如果是汗手的玩家注意清洁下那个格纹,很容易积泥垢。硬件配置先贴一下硬件配置参数:CPU:AMD Ryzen Z1 Extreme Zen 4(8核16线程)GPU:AMD RDNA 3屏幕:7英寸 16:9 1080P 120Hz IPS 100%sRGB 触摸屏硬盘:512GB NVMe SSD内存:16GB LPDDR5 内存音频:支持Dolby Atmos的双声道音响电池:40WH充电:最高 65W PD充电亮点显而易见了,首先,ROG Ally搭载了目前AMD最新的手持游戏端CPU——AMD Ryzen Z1 Extreme Zen 4,集成了12个RDNA3 GPU单元以及24MB的缓存,最高可达8.6 TFLOPS的图形性能,这个数据上,Steam Deck是1.6TFLOPS,纸面参数是直接把后者秒掉了,实际游戏体验还得实测一番才行;其次,7英寸1080P、120Hz 、100%sRGB高色域的屏幕也让我眼前一亮,7英寸上的1080p观感十分细腻,瞧着Steam Deck的720P分辨率的低色域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他的配置让我比较有记忆点的是电源键集成了指纹,尽管我经常按不上,最后还得输密码...Win系统&Armoury Crate SEROG Ally出厂预装windows11系统,所以呢,你在PC上玩游戏会遇到的问题,这里全都有:蓝屏、闪退、突然弹出的更新、触控逻辑不行.....太多太多。但是搭载win系统的优点也有,Epic之前免费领的游戏可以拿出来玩了、Xbox会员库的游戏任玩、Steam游戏同样支持,甚至他还能成为你的生产力,毕竟它开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office啊。另外一点就是,win系统因为具备强大的兼容性,玩游戏的效率就显得不是那么高,类似Steam Deck的系统就是valve为它深度定制基于Linux的Steam OS系统,这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硬件的性能。好在ROG Ally搭载的Z1 Extreme处理器强过Steam Deck不是一点半点,标称性能甚至已经大大超越上世代家庭主机PS4的性能水准了,所以游戏方面应该会给到惊喜?华硕在win系统上还专门为ROG Ally开发了一套对应的软件——Armoury Crate SE,可以实现掌机UI、调节性能模式、自定义按键布局等功能,个人觉得目前的功能还不是很强大,且经常出bug,偶尔会有怎么按都按不出来的情况。开机时会自动打开Armoury Crate SE,并自动识别掌机内大部分安装好的游戏和游戏平台,且会匹配对应的封面。操作逻辑上,软件内都可以使用手柄完成绝大部分操作,这点做得不错,毕竟作为一台掌机的专属软件,还需要触屏辅助的话,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我们还可以在Armoury Crate SE内配置喜好的手柄键位,系统内提供两款控制模式:游戏手柄模式和桌面模式。前者适用于大多数原生支持游戏手柄的游戏;后者适用于一些需要使用鼠标操作的游戏或者应用,使用该模式的时候,右摇杆会模拟成鼠标进行操作,操作感一般,相对Steam Deck上成熟的触摸板,几乎没有可比性,但也聊胜于无了。值得一提的是,摇杆上的灯效也可以在该软件内进行RGB灯光和光效模式的调整。另外,我们还可以可以通过点击屏幕左侧的小三角标志按钮来呼出该软件的快捷菜单,里面可以快捷的更改核心功耗(目前有10W、15W、25W可以选,网上有看到说插电的30W涡轮模式,我并没有找到)、屏幕刷新率(120Hz或60Hz)、屏幕分辨率(1080P或720P)、显示效能信息等,支持在Armoury Crate SE内调整需要的快捷按钮。总体来说,由于使用了win系统,整体的交互也有点难受,很多情况还不如直接用上触屏,没法像Steam Deck那样使用两个触摸板来操作,我又是个大汗手,经常会在屏幕上留下指纹和汗渍。ROG Ally在系统和软件方面可圈可点,但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但是win系统的上限就在这,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就是了。性能测试游戏测试前先常规对基准性能进行一波测试,分别使用10W、15W、25W的功耗模式进行3D Mark中Time Spy、Fire Strike和NightRaid测试,成绩如下:性能略强于其他品牌使用的最强掌机CPU AMD Ryzen 7 6800u,Z1 Extreme名不虚传。用25W增强模式跑一下娱乐大师,获得了127W+的跑分:值得一提的是,测试过程中,尽管开启最强的25W增强模式,风扇的噪音仍然不高,属于开启游戏音量就几乎可以无视的程度,华硕在散热这方面的技术力没话说,这点比Steam Deck好太多了。游戏测试游戏方面,我一共测试了《极限竞速:地平线5》、《艾尔登法环》、《只狼》、《暗黑破坏神4》共四款游戏,都使用的是游戏预设的中画质且分为1080p和720p两组分开进行,测试ROG Ally在静音模式(10W)、性能模式(15W)、增强模式(25W)中的游戏帧率如下:可以看到,ROG Ally在静音模式(10W)下的性能几乎发挥不出来,测试的游戏中,除了对win系统优化极好的地平线5以外,基本都处于不可玩的状态。但是从性能模式(15W)开始,帧率相对10W的模式有了极大的增长,720p分辨率下,可以中画质流畅的玩主流单机游戏了。增强模式则可以流畅的游玩1080P中画质的主流单机游戏,性能不可谓不强。当然,有得必有失,高功耗换来的是续航的拉胯,实测开启15W性能模式只能提供大约2个小时出头的游戏时间,开启25W增强模式则只有1个半小时不到的续航了... 所以,插电玩的话可以直接开启增强模式来发挥ROG Ally最强的性能,如果是使用电池供电游玩的话,建议使用15W的性能模式,10W静音模式玩游戏的话不建议开启,比较推荐只是使用掌机临时浏览一下网页或者玩玩独立的小游戏之类的低需求场景下开启,玩较大型的游戏,不管是1080p还是720p都没办法满足需求,直接就是卡成PPT的状态了。由此可知,AMD Ryzen Z1 Extreme这颗处理器15W以上的功耗才开始发挥他应有的性能,对比Steam Deck的10W功耗甜品点,还是有很多的优化空间的,毕竟作为掌机,续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最后再来看一下在不同功耗下(仅用15W性能模式和25W模式测试,10W因为性能释放问题无法正常游玩)ROG Ally能正常游玩《暗黑破坏神4》的画质表现(平均30帧以上视为可以正常游玩)。(720p分辨率下,15W和25W的画质对比)在720p分辨率下,最为流畅且画质尚可的选项是25W模式预设中画质,平均帧率可以达到63帧,体验下来十分流畅,画质方面虽然是720p中画质,但因为掌机的屏幕仅7英寸,观感也还是不错的。另外该分辨率下,虽然可以开启高画质并以平均51帧的帧率流畅运行,但相对中画质提升还是有限,不如提高分辨率来得实在。(1080p分辨率下,25W 中、高画质对比)切换成1080p分辨率后,15W模式下玩暗黑4达不到在1080p游玩的标准,所以仅使用25W模式进行测试。画质上,相对720p有了极大的提升,整体观感十分细腻,环境和人物的细节清晰可见,十分适合保证基本流畅帧率的前提下追求极致画质的朋友。最后提一下,为了保证标准一致,画质测试里使用的设置参数都是游戏预设的画质档位,网上有很多可以少量损失画质但可以提升较多帧数的方法,朋友们可以按需搜索调整画质。总结ROG Ally的在当下的掌机市场是一款优点缺点都特别分明的产品,其设计、手感、屏幕、性能都是值得肯定的,无疑是当下掌机市场的天花板存在,且win平台不用折腾就可以游玩Xbox平台、Epic平台甚至模拟器等等,加上其仅4999起的售价,败家之眼感觉都满满的持家味道。而缺点在于win平台太过于通用,浪费了一部分性能,甚至偶尔蓝屏、闪退一下,导致整体的游戏沉浸感不是很足,交互上也比较别扭,并且很多时候我觉得它更像一台自带手柄的win平板。最后说一句,预算充足且不在意win平台,入手ROG Ally在现阶段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丰富的Steam游戏库或者能接受折腾,使用较低的预算入手Steam Deck会有更有性价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公认最好的掌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