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空间尺度的概念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校园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数据管理 规划设计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通常是这样定义的: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指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而形成的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一、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点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
二、数字化校园的包含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应该包含网络硬件、软件应用、数据管理、信息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
互联网接入
网站主机
办公大楼
教工宿舍
教学楼
学生宿舍
网络硬件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是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是数字化校的硬件基础。
图一:数字化校园网络硬件分布示意图
软件应用是指运行在网络硬件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是保障数字化校园软环境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是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数据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方面。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其本质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等方式的数字化。
网上办公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应用
网上教学系统
网上考试系统
图二: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系统示意图
数据主机
(管理数据)
数据交换中间设备
局域网
图三:数字化校园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流系统示意图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这样来综合和归纳数字化校园的内容:
用户服务
数据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服务
网上办公
网上教学
安全管理
宽带网络
数字化校园
图四:数字化校园内容综合示意图
三、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严密的规划设计。
网络架设
构建平台
充实资源
提供服务
图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步骤
步骤一:网络架设
目前,一般的校园骨干网都使用千兆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基础设施已经相当成熟这里面包括:
(1)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
(2)建设与完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
(3)建设与完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宽带接入网络,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
步骤二:构建平台
1.建设一个支持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校园网及网上各种资源的应用环境
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除了提供网页浏览外,都包括对校内外的网站服务,如电子邮件、上网、BBS等服务。通过校园网,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很容易就实现了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更为透明,校务管理更为便捷。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扩充如下:
(1)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自己购置计算机使用学校的网络及各种资源。
(2)配备供教师、学生使用的硬软件资源,包括多种服务器、系统软件等。
(3)建立足够数量的多媒体网络课室,配备网络接口、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4)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中的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
(5)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
(6)配备具有良好多媒体制作条件、支持课件开发使用的课件开发中心。
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智能答疑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讨论系统。开发、引进各种多媒体课件。建立各种教育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建立、发展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大力推动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除此之外,还可尝试构建如下的网络平台:
(1)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方法(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开展网上答疑、网上辅导、网上讨论。
(2)建立电子辅导柜。教师通过电子辅导柜向学生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步骤三:充实资源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就是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校园内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准。
1.办公自动化工程
(1)统筹规划、开发以校园网、主服务器为支持环境的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各职能部门、院系建立管理信息分系统,支持内部事物处理和信息管理。
(3)在学校主服务器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面对校内外、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2.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学
3.数字档案馆建设
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4.数字图书馆建设
结合校园网建设,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校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情报资料检索系统,支持校内外、国内外用户查询。
(3)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
(4)建立大量的专题数据库,以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
(5)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
(6)建立光盘查阅系统。
步骤四:提供服务
1.建立与发展网络社区服务
“校园一卡通”是完成学校网络和社区服务的纽带,既是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突破口,也是银行业进入校园金融领域的捷径。校园一卡通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大学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网上生活、娱乐系统
3.校园网吧
校园网吧为数字化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校园网吧的营建应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的思想内涵,切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当然,我们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网吧市场的规范管理,使网络市场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数字校园的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校园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景观规划;高校;校园;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062-01
在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对校园使用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老校区在保持传统校园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扩建,在规划中加入新的设计理念,相比较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新校区则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高校校园进行设计。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自然与环境、人与环境、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一、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安排高校校园内的空间,为高校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环境优美的科学和艺术。
在当代,随着人们的审美理念、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对于大学这样一个在推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地方,有些过去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高校校园的要求。
二、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
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改革和人才竞争等促进了大学教育的迅猛发展,学生人数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校园的新建、搬迁、合并、扩建和改建,社会形式和需求的变化势必要求相对应的高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当代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认识,使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体现出以下新趋势。
(一)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当代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在以传统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供使用者休闲娱乐,丰富校园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为保证师生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避免人车混杂,交通组织多用人车分流式的道路系统。无障碍设计成为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
(二)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更加关注多功能综合利用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中,除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等部分外,有些学校还在兴建了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小型工厂和研究所等,做到理论与实践、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
(三)高校整体景观规划布局集约化和集中化
当代高校建设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科技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大趋势,学科内容更迭频繁增进不同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弥补传统馆系来往少,交流不方便的不足,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设施相互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如语音教室、印刷中心、实验室等,过去“系馆”的概念逐渐被“学群”所取代。
(四)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更具开放性
国外许多高校跟城市以及周围的社区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周边不设围墙,社区与学校没有明确的界线,根本区分不出哪里是学校,哪里是社区,仅仅是通过路标的标识来区分两者。
(五)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更加关注校园人文气息的营造
高校是继承与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无疑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营造成使用者的精神家园。高校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六)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更加关注智能化
高校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场所,在校园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远程教育、办公自动化、建筑设施的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如教学上普遍采用电脑、多媒等先进的技术,图书资料部门广泛使用自动检索系统,建筑的自动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电梯和扶梯、网络会议、电子邮件、校园一卡通等。
三、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和总结
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呈现多姿多彩的情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出浓厚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美观、生态与实用的完美结合,重视景观的可持续性,创造更好的能满足校园使用者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场,规划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当代高校校园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t 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r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ampu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校园景观在设计中成了亮点。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学习和居住的同时,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 校园景观对学校的作用
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对师生的作用。 校园景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构架象征着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因此,校园景观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校园景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使环境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景观化的处理,使校园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的同时,也能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校园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通过环境再创造,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新旧景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1.3校园景观是校园形象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在改造时,原有存在的东西,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新建造,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当今,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地形、水面及校园的景观造景、借景,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做到崇尚自然,有独特的绿化特点。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达到塑造学校品牌、铸造校园特色的目的,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许多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整洁美观、各种设施条件都很完美,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表面是很美,但是师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生态性的景观规划的理念
就新建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来说,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2.2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一个优美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各种要素和谐统一的场所,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但是一些新建的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脱离于规划之外,缺乏对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建筑与景观各自表达,最后营造成一个缺乏联系统一的场所。
2.3对校园景观中文化的忽视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关注设计手法的创新与借鉴,忽视了景观的地方性以及校园的文化性,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中国优秀的园林文化传统如何继承,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来。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3.1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形成第一层次的景观,由各个组团圈合形成第二层次景观。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景观。具体说,单体的建筑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布局,并同时设计,使其协调呼应,统一而不呆板。
3.2绿化、美化、生态化
应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应提高绿化率,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式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3.3文化景观特色化
校园景观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全方位特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体现出来,但因每个学校的历史学科文化的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空间上的体现,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以及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特色景观突出的物质形式要体现在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小品等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分区规划布局。
4 结 语
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要独具特色,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校景观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校园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校园建设
一、目前节约型校园建设注重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1.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
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
2.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
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
3.建筑集中化、综合化
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
4.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
5.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
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要有科学的规划
校园规划是高校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视角,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措施。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不能一味规模求大,攀比成风,应注重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宜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是一个较好的对策。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 ,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资源的共享使用及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适合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区规划严格遵循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全校的教学、居住、餐饮、娱乐等活动分项集中、分区而治,各组团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资源的共享性。校园规划中集中建筑用地的布置,使得新校区拥有大量的绿地,成为园林化校园的典范。
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
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4]。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形象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结合,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应避免兴建大面积的人工湖,避免过多挖池堆山、制造人工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同时生态化的校园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要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3.资源共享,注重城市空间互动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
三、要有合理的建筑设计
大学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校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入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
2.加强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
3.建筑设计中应加大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的应用。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结束语
资源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还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明均.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2] 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与再认识[J].世界建筑,2004,(09):76-79.校园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字: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乌鲁木齐;67中学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rumqi 67 middle school campus overall survey analysis foundation, proposed secondary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four principles,67middle school campu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were design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ampus,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67middle school building into a strong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modern middle school campus.
Keywords: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rumqi; The 67middle school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教育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学校园的功能也渐渐的丰富起来,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楼、宿舍、操场的布置问题,而是建筑、环境、景观、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学习、休闲、生活的区域。现代中学校园应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在满足师生基本需求功能的基础上打造现代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空间。
校园总体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是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地处迎宾路20号,经济开发区北端。67中学基地为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呈南高北低,规划总用的面积6.3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27853m2,主要建筑包含综合教学楼、公寓、后勤建筑和体育馆;道路面积6497 m2,绿化面积12408 m2,广场面积34708 m2,地下停车场面积4288 m2。
现代校园设计原则
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现代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建筑之间的布局、建筑元素之间的安排、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统一,设计时要遵循建筑设计突出个性,但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大于个性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大于建筑个性。只有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才能使整个校园建筑、景观、文化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以人为本
校园建筑中人流量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学楼设计充分体现使用功能和文化气息。在设计建设时更要考虑其经济性,强调成本预算和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建筑外形和色调要简洁大方。
注重校园人文内涵
每所学校在从建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校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对老校区的改造,或是对新建校园,在规划设计过程都要保留学校的历史,结合学校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家园。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包含生态、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在生态、能源的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校园的生态环境、地形条件,还要考虑自然通风,利用新能源、新建筑材料、新技术,尽可能的减少校园能源消耗,建设节能、环保、低耗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当地和学校文化传统的改进和传承。
现代校园设计方案
67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在坚持以上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地形条件,我们将主校门设置在场地南端。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条件、预算成本、校园功能等因素,根据不同功能将校园设计分为建筑群设计、景观设计、广场设计、网络信息化设计等四个主要部分。
校园建筑设计
67中学建筑从使用功能上涉及到多种类型:教学楼、公寓、宿舍楼、体育馆、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不同,设计的风格也不一样。67中学的建筑采用现代的校园风格为主调,通过对材料、色彩、形状的选择和设计,在建筑中设计各类活动休息空间,通过营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间,使师生能在其中更的学习、休息、娱乐,满足师生的各类需求。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充分理解校园文化和师生各种需求后,尊重现有的建筑的布局,引入园林设计的方法,有机组织水系、绿地、雕塑、小品等要素,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使整个校园成为有机的生态校园的同时,让校园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的融入为一体。67中学通过小品、雕塑等要素创造良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展现本地与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体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精神,鼓励学生求知、进取、向上、创新,使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校园广场设计
校园主广场是67中学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达到34708 m2,也是功能最为复杂的广场。广场以造型别致的喷泉、旗台,体现文化的雕塑,种类齐全的景观等为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学生休息、交流活动的中心。整个广场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展现的现代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激情。
校园网络信息化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在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应解决校园网络的问题。规划设计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建筑时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强调网络空间的运用和设置,通过高科技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需从校园所处环境、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分析,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景观设计方法、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坚持整体规划,以人为本,个性化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个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网络信息化、节能、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个性化现代中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捷.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初探——以平阳县鳌江中学创作实践为例.浙江建筑,2009,26(10):4-7
[2]刘志杰.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大学,2003校园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文化;人文精神
一、我国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如今,中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球化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为世界各地人民所关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校园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但校园环境空间的趋同性会使校园文化景观显得毫无特色,一些学校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被忽略或改造,这使得景观规划成为缺乏文化韵味的呆板摆设。学校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可是如今一些学校的景观设计陷入文化缺失的怪圈。伴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很多大学对校园进行扩建。可是,一些学校校园的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没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历史事件等而缺乏特色。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设计者应当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借助丰富的景观设计语言和多种文化表达方式传递校园信息,塑造校园特色,创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设计。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来讲的,是根据这种文化的由来、存在的具体环境、主要的发展前景与意义来确定的一种社区性质的文化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开展日常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见证者。所以,换个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不仅仅包括校园景观文化,还包括人文文化。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并筛选出来的重要文化内容,通过学校形象体现出来,并且在继承以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发展,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校园之美源于校园景观规划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对一个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是体现一个人思想、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的思想文明通过不断的历史积淀展现出来,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历史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不但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气息,充满文化色彩,并散发出人文魅力,赋予景观环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景观的要素中,人文精神决定了其文化核心。人文精神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锤炼而形成的文化成果,其不但包括人类对历史文化、科学环境等的总结,还包括对色彩的理解与创造。在校园景观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无疑是景观设计中的优秀典范。王澍在该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人文精神融入当代建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校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门,其是通过墙面的随意连接而产生的。在南方百姓的生活居所中,当地人常常使用珠子、砖、瓦等进行建造,通过灵巧的搭配使建筑产生灵动的感觉。象山校区建筑的一块块瓦片通过整齐的排列,再搭配重重叠叠的房檐,显得格外有特色。砖是我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在校园建筑中不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征。在每一个组合的院落中,王澍的设计巧妙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井的理念,用石头打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建造出一种看似下沉的庭院。庭院中有苍松翠竹,地面是由古老的青石砖铺垫而成,缝隙中长满了绿色的苔藓,雨后十分光滑,情感上可以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慰藉。
四、结语
校园之美源于文化,而校园景观设计之美源于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提炼、融合,物化成可视的视觉语言、可感知的精神载体,必然会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内涵,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只要设计者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把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充分展示景观设计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校园景观设计就会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校园规划设计范文7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23—01
中小学校是重要的育人基地,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等所有硬件设施无不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一所好的学校,从最基本的建设包括从校园道路到树木栽种,从校园布局到各种功能室的设计都应当“以生为本”。以达到师生学习的舒适和生活的便利,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一、中小学规划设计中的误区
目前,学校在规划校园建设时一般的程序是学校提出初步设想,再请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拿出电脑绘制的平面效果图和具体数据图,最后由上级有关部门行政审查,这样一所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最多一两个月就完成了。在这里最大的误区就是程序过于行政化,也就是说各个方面均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未曾或者较少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学校是站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规划设计部门是站在专业设计角度,上级有关部门是站在行政管理的职能角度,哪一方是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呢?在这里,被忽视的正是学校的主人——学生。
二、中小学规划设计应以生为本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过去一直以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都由教师、校长乃至上级部门来制定,学生极少有话语权,只有被动接受。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上也是如此,我修你用,这似乎情通理顺。
因此,规划设计者头脑中要有“生本意识”,要去调查研究,把规划和设计意图清晰明确地告诉学生和老师,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大到校园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小到楼道的宽窄、窗户的大小高低、室外活动场地大小,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阅览室乃至厕所之间的距离及风向等等。如,香港中小学教室外楼道五六米之宽,足够学生课间活动,单面楼前栏杆上方的空间设置栅栏滑轨,夏季拉下网罩可遮阳,冬季拉下网膜可御寒,这样处处为学生服务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此,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领域要做到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创建首先就要从学校的基本建设,即硬件建设开始。因为,当前有些学校因为楼梯通道设计过少、楼梯过窄造成拥堵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更有甚者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筑面积,把直线楼梯改为旋转楼梯,有的干脆把楼梯附设悬挂在大楼两侧。还有一些中小学动辄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拔地而起,看似雄伟气派,但实际的使用率、使用效果又怎么样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学校教育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应将规划设计提高到关系学校未来和学生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规划设计前应先听取学生的意见。例如,学校可作为一项科研课题交给学生设计出“我心目中的学校”,最后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或构想,提交给专业设计部门参考,最终由设计部分完成正式设计图纸,这样的校园规划就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学习的需要。
由学生提出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设计方案和校舍布局,反映的是学生实际需求和心声,假如真正有一所学校的布局是按学生的意图和需要设计了,学生(包括教师)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能力,而且将会激励他们爱校如家,这就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生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校园规划设计范文8
关键词:校园网络 规划设计 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园网络的“豆腐渣”工程为数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部最近实施的“西部大学网络工程”及“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一个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建立近、中和长期发展规划
依据本校建网资金的安排,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在未来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建设规划,以保持网络建设的延续性,并保护先前的投资(含各种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能融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2.ip地址资源的利用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点及相关设备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数字委员会(iaaa)确定的,确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今天,ip地址资源到2010年将近枯竭,在ipv6技术应用之前,我们要合理使用ip地址资源。当申请到一个建网的ip地址之后,必须合理地划分子网,每个子网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满足当今的需要,也要预留将来网络扩展时所需,以便有足够的各类服务器连入internet。
3.建立相关机构,有计划地培养网络管理员及培训部门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制作,的工具。
建网单位应该设有一个“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对网络的规划实施起指导和决策作用。按照建网单位的网络规模,按不同时期的需要,配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针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加上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对师生的应用培训,适应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控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4.注重需求分析
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如图1。
同时,经过系统的需求分析,网络的设计者还能更好地作出决策,评价现有的网络,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给所有校内师生更为合适的资源。
5.组网技术的选择
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同时,gigabit 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实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
6.校园网络的设计模式
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除体现出网络的优越性能之外,还体现在应用的实用性、网络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①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②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
③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
④ 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
⑤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
⑦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
⑧ 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
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星型、树型和交叉型的拓扑结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图2。
7.网络硬件的选择
除网络上的工作站使用普通的pc机外,主机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高性能服务器。连接介质的选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交换机(switch)之间(楼与楼之间,楼层之间)及网络出口干线选择光纤,第二部分为从访问层的交换机到用户的pc桌面选择超五类双绞线。如今,交换机的价格已是很低了,应尽可能选择交换机而不用集线器。网络连接的关键设备是路由器(router),无论是internet接入,异地网络连接还是大型网络广播域的划分,都离不开路由器,因此,路由器的性能较为重要,选择cisco公司和3com公司的产品,就能体现出极高的性能。数据存储设备,除可选择大容量硬盘外,还可选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阵列,这些外存设备,均可用于储存海量网络数据,如图书资料,多媒体素材及课件学生学籍和成绩管理等。
8.isp的选择
选择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nternet服务提供商)对不同类型的校园网络至关重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cstnet(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er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与科研网)、chinanet(中国电信网)和chinagbn(中国金桥网)为主的四大网络体系,伴随着it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广泛需求,近年来chinaunicom(中国联通)、crc(铁通)、cnc(中国网通)、jitong(吉通)的接入服务也快速地增长。由于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商以各自网络体系的发展为主,不同种类的大网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故它们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没能较好地解决。对用户而言,在线某类网络时再链接另一类网络,“瓶颈”问题就突现出来,如图3。相信chinanet的用户在调用cernet的网上资源或cernet用户在调用chinanet的网上资源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作为校园网络,无论师生有哪些需求,都离不开以教学、科研为主的信息资源,90%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cernet上,故校园网络在选择isp时,就要重点考虑cernet。
9.带宽的申请和使用分配
校园网络需要多少带宽呢?别忘了,isp是以带宽资源作为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网络的“流量”,在网上你随时都可能被“断流”或“欠流,“畅流”的时段不会是很多,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客观原因而造成的。然而,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地申请接入带宽和在网上作好带宽分配会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网络界曾经有一个争议很多的80/20规则,就是在一个局域网内有80%的通信量在网段内传播,剩下20%沿干线传播,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络的需求已大大超过80/20规则,而应成为20/80规则了。如何申请足够带宽而又不至于浪费呢?太大的带宽会意味着要向isp支付更多的费用。计算的依据就是要考虑校园网的规模,在出口链接intermet的高峰期约有多少台电脑(一般拥有总量的60~70%),以每台机的带宽为100kb/s(比ppp拨号方式的56kb/s moden快些)计算,总需求在多少mb,再考虑20/80规则,以确定整个校园网的接入带宽,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一些装有重要而又保密的数据的主机,如财务数据、人事档案数据,只许在网段内使用,不宜链接internet。
10.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net operation system)的选择关系到网络的应用、安全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d server /datacenter server,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unix unix操作统是一个多用户、多进程的分时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它就被融入了许多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它的可移植性及安全性能极好,被广泛地用于微型机、小型机、超小型机和大型计算机上。今天,它仍然作为internet上各类服务器主选的网络操作系统,并深得金融、电信、保险行业的青睐。
linux 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其功能体系现与unix有许多共同点,最新发行的版本包含了文件管理、用户账号管理、网络管理等许多工具,对互联网络的应用有很好的支持。
netware netware是novell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了十几版本,新版本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操作系统。
windows nt 它是一个抢先式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开放性,它具有让企业有多种应用管理的强大功能,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能联合多种网络进行通信。它能支持较多的应用软件,工具,文件共享和网络打印服务,也是一个功能卓越的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一个产品,其服务器版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和window 2000 datacenter server等三个版本。它们是由windows 98和windows nt4.0的优良功能融合而成,它们拥有全面的internet应用软件服务、增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及强大的端对端管理等性能。
综合以上这些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对网络应用的支持,你就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校园网内各子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以适合各类应用、安全控制和管理。
总之,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可使网络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根本上而言更是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设计基础,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工程丛书编写委员会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cisco互联网络设计,[美]matthew h.birkner编著,潇湘工作室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校园规划设计范文9
校园环境规划的目标
(一)生态系统完善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间尺度的概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