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出国留学好吗国控还能出国么?

教育部昨天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4种本科专业,3个专业列入国控专业。教育部表示,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新增24种本科专业 今年即可招生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24种新增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将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2024年起即可进行高考招生。这也使得本科高校的招生专业增加到816种。增设24种新专业分别是: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深化“四新”建设,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专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4种新增本科专业已经过充分论证,通过审批设置新专业的高校已达到相关要求。5所在厦高校增加8个本科专业在本次教育部备案、审批和调整的本科专业中,5所在厦高校增加8个:厦门大学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华侨大学增加数字出版本科专业;集美大学增加海洋科学、智慧交通本科专业;厦门理工学院增加运动训练、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厦门医学院增加眼视光学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涉及专业布点历年最多据了解,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其中,此次撤销专业布点1670个,数量也是为历年最多(2022年度撤销专业布点925个,2021年度撤销804个,2020年度撤销518个)。不过,本次撤销专业布点的具体名单没有公布。以学科门类计,此次增设、撤销、调整专业布点中,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为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占比为53.17%。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护理学等3个专业列入国控专业据介绍,教育部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专业布局情况,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勘察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所谓国控专业,即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有两类专业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类是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已经饱满;另一类是涉及国家安全或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目前,816种本科专业中,国控专业共有139种,占比为17%。未来,国控专业范围还将进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据介绍,首次在高校设置的新专业、国控专业都需要教育部批准才能设置,其他已经成熟的专业,只要经过程序,报教育部备案即可。加强省级统筹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调整专业设置教育部表示,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强化了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和管理。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据介绍,各省份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和223种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为属地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分析新增材料类专业最多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材料类新增的专业是最多的。材料类的新增本科专业总共有四个:材料智能技术、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近年来,材料类专业持续受到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重视的一些关键领域,如芯片研制、电车锂电池推广运用和普及等,都需要材料科学的支持。此外,新型材料的需求增加,要求培养更多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同时,新型材料相关研究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甚至可能催生新的产业和技术领域。24种新增本科专业:国家安全学海外利益安全足球运动马术运动与管理体育康养中国古典学汉学与中国学应用中文农林智能装备工程材料智能技术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智能视觉工程工程软件智能海洋装备健康科学与技术咖啡科学与工程交叉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内部审计冰雪舞蹈表演(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临床医学专业早已是“国控”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护理学也被纳入“国控”专业,话题#护士懂护士#随即登上短视频热榜。面对形势变化,从业人员与学生都开始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在即将进入护理工作、照顾更多人之前,他们首先得调整好自己的认知与身心。作者
暮宁编辑
腾宇题图丨《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我还没毕业,就要失业了?”最近几天,大数据疯狂地给阿廖推送“护理学列入国控”话题下的内容。正在念护理专业大三的她,感觉被卷入了命运编织的信息茧房。护理学是本科,护理是专科。一字之差,带来的是一部分学生更深切的焦虑。“去年只有一些医院不要中专,今年更多了。以后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估计我们大专的也没人要了”,阿廖说。“本科生也不好过。”华南某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三学生小林说,“现在临床护理还是专科生比较多。我很多同学并不想进医院,而是想去中专、大专当老师。‘国控’之后,本科生更多地往临床一线走,要么就得读研,或者考编。”和许多从名字到就业路径都宽泛得模糊的专业不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口的“工作岗位似乎非常稳定,很多学生家长也觉得,念护理相关专业,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护理学列入“国控”,会发生什么变化?“要么持续精进,要么果断转身”“国控”全称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教育部高教司的解释是,有两类专业通常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类是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需求量已经饱和的专业;另一类则是涉及国家安全或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目前,我国“国控”专业主要包括医学类、师范类、公安类、司法类等。这些专业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确保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朱爱勇表示,将护理学、助产学纳入“国控”专业,是为了通过提高专业办学门槛,进一步控制专业办学规模、规范办学质量,避免简单跟风和资源浪费,引导高校做强优势特色专业。提高护理学历要求,无论对行业还是社会而言无疑是积极的信号。它直观地指向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护理行业正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目标。但在政策变化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个体的转向非常关键。要么持续精进,要么果断转身,意识到“路不止一条”非常关键。“最近很多人来找我聊这个,”尽管感觉自己像海洋中一艘颠簸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政策变化的巨浪打翻,但是小林提到这个话题时却感觉非常冷静。小林的部分教材。(图/受访者提供)正如很多受访对象所表现的那样:与其一味焦虑纠结,努力适应和尽快寻找归宿,才是正解。2023年刚刚从护理学专业刚毕业的的小C,就果断选择了转行。起初小C是为了迎合家里的期许选择了这个专业,“家里有亲戚在当护士,所以我爸妈觉得这工作挺适合女孩子的。”在医学院里,护理类专业通常录取分数较低,有很多原本想就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因为调剂或是滑档,或者“我当时不想出省,如果留在省内想读好一点的学校,专业就要让步了”等种种理由,进入了护理类专业。这些初心不一的年轻学子成为了护士队伍的预备军。从大一开始,小C就在医院进行志愿者服务和见习: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陪病人聊天,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见习时只能跟在后面看护士操作,不能上手,顶多帮忙量一下血压。小C说:“我知道护士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辛苦。”同样见习过的小安也说:“医院不大,但只是跟着老师走一天,都有两万步以上。小安在见习时给一个病人测血压,测出了210mmHg的高血压。“一般正常是在90到140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数值。”(图/受访者提供)小C说,打针和发药只是护士工作里很小的一部分:“每天更多的是写护理记录、收出病人,做好出入院的记录和准备工作,还有做各种各样的专业操作,比如吸痰、吸氧、皮试、下胃管、插尿管、备皮、冰敷、测量生命体征等等。”尽管琐碎辛苦,但小C觉得整体感受还是比较愉快的,毕业实习时“遇见了好的老师、好的医院”,觉得继续从事这一行,好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正式工作以后,小C才真正体会与实习期的差距:轮值三班倒,没有周末;每个月都要考核,理论实操都要考,不过就扣钱;得小心处理医患关系,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负责,也对自己的安全负责。疫情期间,小C实习的医院规定每个患者只能有一个陪护。有一次,有家属想要探视,被小C和其他实习生劝阻,家属投诉她们不近人情,医患冲突的新闻似乎即将发生在她身上:“当时家属情绪很激动,差点和我动手了。”小C拍了张照片,照片是一张患者出入院记录表,“收、出病人的记录是最能看出工作量的。”后来,在实习了九个月,正式工作刚一个月后,她选择了辞职。向上卷,护理的另一条出路?小C现在在广东一所私立中职当护理教师,日常被开会、做PPT、写教案、备课、批改作业填满。教学任务之外,她还要给学生当实习指导老师,写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校发展规划。“也很忙,管学生心很累,但不用直面生死问题,压力小了很多,也更自由了。不用三班倒,我也有假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新政策出来以后,护理专业将取消单招,本科读护理学的学生很难再到中职卫校当护理教师。如果不转行,向上“卷”学历,就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小C在中职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制聘用。“国控”政策出来以后,有很多学生向她咨询对策,但是她连自己的前途都没有把握,只能安慰学生:“政策实施需要时间,可以早做升学的打算,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影响整个行业的政策变化之下,加之有回家乡福建工作的想法,小C还是决定考研、考编。护理类专业能报的编制主要是两种岗位,一种是医院的护士编,一种是教师编。而现在一线城市大专院校招教师,大多要求研究生以上,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学位。小C在学校备课。(图/受访者提供)小C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应聘三甲医院接连失败的经历,有的在投简历阶段就因为她的二本学历把她刷掉了,她也经历了笔试过了但面试失利的情况,“几十个岗位,动不动就两千个人报。福建都这样,我在山西、河南的朋友更难。”小C两个来自山西的舍友还在家里蹲,其中一个考研失利,正在等医院招聘。“主要是自己有执念,如果去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凭本科学历很快就能找到工作。但是想去公立的大医院,没那么简单。”有网友批评她说“难道不是你自己不努力吗?”,她并不生气,而是坦承自己确实不是非常勤奋的人。但在现实的压力下,连她都被迫变得越发“上进”,用空余时间准备考研和考编,“本来以为我是45度人生,躺不平也卷不起,可现在有时候我对自己都感到陌生。”一条很有代表性的评论说:“那么高的学历,却做那么累的活,还不受待见,谁愿意啊?”小林进一步提到了这个矛盾:读护理学应该是走科研方向,偏偏护理这个行业偏重实操,不像临床医学有那么多科研成果。真的有必要去卷这个研究生吗?小林犹豫不决。而她的身边想考研的同学更多了:“本来想考的人,主要是为了去到更好的三甲医院吧。我有一些打算准备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知道政策出来后,跟我说感觉不得不考了。”阿婉是东北人,她家乡小医院里的护士大都是专科学历。但三甲医院的招收标准,基本是本科学历及以上。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中专或者大专出身的、年资高的护士也纷纷开始通过进修,试图保持竞争力。阿婉在外科见习课练习拆手术包。(图/受访者提供)阿婉问了护士长和一些老师,发现同样一个职位,对本科生的要求是发过论文加上工作满四年,而对研究生则放宽到工作满两年即可,并且“研究生升职也比较容易、待遇更好”。这些行业需求和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但现实的考量并不是全部,“护理”二字有它的意义。“钱是很重要,但也不只因为钱。”阿婉说。“当护士的获得感,比我想象中多”许多人认为护理档次不高,是个“伺候人”的行当。阿婉刚入学时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读什么专业:“很多人不重视护理。在他们心里,护士比医生低级很多。”三年过去,她的想法已经改变。“医院里最多的不是病人,不是医生,而是护士。”阿婉说,医生负责诊断、手术,而后期漫长的治疗和护理都由护士负责。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去他们身边的次数远比医生多得多。她们的存在,对整个医疗系统乃至社会有非常坚实的基础意义。“很多经历丰富的护士来给我们上课,听到她们支援一线的故事,我渐渐觉得学这个专业是很有意义的。”阿婉越发觉得课本里那些赞颂医护人员的崇高字眼不再是空洞的说辞,更坚定了做这一行的决心。对小安来说,“学会照顾别人”是选择护理专业朴素而坚定的理由。填报志愿时,小安的舅舅被检查出肠癌晚期。当时父母都在看护舅舅,而她感觉“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帮不上忙”。再加上本来就对医学有兴趣,她于是选择了护理学:“在医院见习以后,对我的生活改变很大,至少我觉得我有更多照顾别人的能力了。”放在病人床旁的心电监护仪,上面显示有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重要数值。(图/受访者提供)转行的小C也告诉我,她有时候会后悔:“治病救人成功之后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有点怀念之前的工作。离开了才发现,当护士的获得感,比我想象中多。”对于受“国控”政策影响最大的中职学生,小C总想着能帮他们多一点,至少让他们有更多迎接变化的底气。“大部分读中职的孩子,考不了本科,只能专插本。新政策出来以后有个过渡的阶段,也给了大家一个缓冲时间。我能做的就是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医院常用的一些药物的商品名/俗称的标签,贴在注射器上就知道是谁做的操作、什么时候做的操作。(图/受访者提供)焦虑和流失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护理人才的巨大的需求同样也是。在过去十年中,护理类专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扩招。《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2年全国注册护士共计已经超过500万人,许多人认为护理市场已经饱和。目前,全国医护比为1∶1.18。虽然护士队伍在不断壮大,但在当前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银发经济”盛起,老年群体和康复群体对基础护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于具备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甚至是护理领域的拔尖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全国护士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0.3%,大学本科30.1%,大专48.7%,中专及以下占20.8%。可见,当前还是学历层次为专科的护士社会拥有数较高。但就像前文所说,如今各地的医院招聘护士的学历要求都越来越高。提高临床护理从业者的整体学历是大势所趋,也可以看作一个人才分流的过程。小安说:“谁都想往大医院走,但是大医院事情多要求高,不是谁都干得了。把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招到要求高的大城市、大医院来,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去小县城或者其他地方就业,也许能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领域的人才还远未真正饱和。而那些暂时处于焦虑、找不到方向的年轻人,依然有可能在这条路上寻回自己的初心。(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阿廖、小林、小C、小安、阿婉均为化名)校对:遇见;运营:嘻嘻;排版:蒋佳宏[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3]护理学调整为国控专业,是困境还是机遇?|中工网2023年度刀锋图书奖即将启动,敬请期待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专业出国留学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