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必玩的六个景点古城的哪些打卡地值得安利?

喀什地区一、喀什市:1、喀什噶尔古城(5A,新疆特色旅游街区喀什古城民俗街区,新疆国保著名古城遗址,新疆民俗文化景点)喀什噶尔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疏勒国都改称“盘橐城”,前身即西汉时疏勒城。据近年来史学界考证,盘橐遗址就是今喀什市东南郊的艾斯克萨古城,位于克孜勒河与吐曼河交界的高埠之上,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种推测极有可能,不过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有市列”(《汉书·西域传》),这是2100余年前张骞对喀什古城的最早文字记录。疏勒城(今喀什市)的形成无疑还要提前一二百年。老街巷的名称都沿用维吾尔语旧名,且各有含意。像恰萨街道办事处的亚格巴扎,意为食油市场;阔孜其亚贝希,为土陶工;而再格来巷,原意是金银匠聚居处。如果按街巷名一一访去,喀什古城已毁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场布局,可略知一二。属亚瓦格街道办事处的“布拉克贝希”巷,“布拉克”,维吾尔语意思为“泉”。这条巷子呈环形,中心因为有九股泉眼,人称九龙泉。又有人依“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话,称其为“耿恭泉2、喀什香妃园景区(4A,新疆民俗文化景点,新疆国保古墓遗址) 阿巴和加麻札在国保名录里叫“阿巴和加麻札(墓)”,但在喀什的国保牌上却写成“阿巴克霍加麻札”,而历史书中的“大小和卓木叛乱”的“和卓木”与“和加”“霍加”为共意,就是依据音译而翻译出的汉字不同,它是“圣裔”的意思。真是有点云里雾里,剪不断,理还乱。这里是“和加”家族墓,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二代阿巴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统治了喀什、库车、吐鲁番等6地,成为17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因其名声隆显,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家族墓。这一片区域里,葬有5代72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香妃”,故此地亦称“香妃墓”。3、喀什国际大巴扎(新疆民俗文化景点)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又称东门大巴扎。喀什大巴扎位于喀什市东门,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 际贸易市场。巴札,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商品集散地,当年由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汇合。这里的巴札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商品集散地,当年由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汇合。4、喀什噶尔--寻找土陶传人在新疆喀什市城东,吐曼河西岸,有一处高地名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汉语的意思是“悬崖上的土陶”,世居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居民以制陶为生,传承着古老的土陶制作手艺,被人们称之为“高台民居”。史书记载,喀什烧陶始于3000多年前,主要品种有碗、碟、盘、壶、罐等,其造型古朴素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直到20世纪80年代,500多户维吾尔族人家,在这里沿坡而居,10余户土陶人家,深藏在幽深小巷深处、朴拙斑驳的土墙之下,古老的土陶制作工艺在这里传承,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和文化在这里繁衍,延续着绿洲文明的血脉。5、艾提尕尔清真寺又译为“艾提尕”“艾提卡尔”。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始建于1442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唐王城遗址即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古城坐落在图木舒克市城北1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城墙用泥土,石头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北延伸至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今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驻地)。7、盘橐城遗址又叫作“艾斯克萨”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宫城,公元73年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班超立足疏勒,荡平匈奴势力,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大业。二、泽普: 1、黑水营古战场遗址三、英吉沙:1、3A英吉沙县小刀村景区2、英吉沙县土陶村景区3、英吉沙县木雕村景区四、岳普湖: 1、4A岳普湖达瓦昆沙漠达瓦昆旅游风景区位于岳普湖县铁力木乡被称为“中国沙漠风景旅游之乡”。 在这里,观赏到千年柳树王、千年胡杨王、达瓦昆湖等自然人文景观,感受各个景点、民间流传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可临千年古墓群、参观千年木乃伊,沿历史长河而上,追溯数千年来维吾尔族的文化渊源;入住农家、果园畅游,使您远离城市的喧嚣,融情于乡情野趣之中。达瓦昆湖泊沙漠风景旅游区,是一个荟萃自然湖泊、沙漠景观、文化古迹、维吾尔族风情和原始胡杨林等旅游资源的好去处。 五、巴楚县:1、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巴楚图木秀克佛寺遗址位于巴楚县兵团51团1营英买里村,为古寺庙遗址,分布在路南东西两山头,在路东南山上有废寺一排,中间有废塔,有台阶三层。在废塔东南山脚下有古僧坟。在路西南山,亦有南北行废寺遗址,在遗址上采集到的陶片大多数为红陶,有夹细砂陶,也有泥质陶,基本手制,有的口沿部分有轮制痕迹。口沿有直口和平沿方唇两种,有压印成窝状的附加堆纹。2、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巴楚克克勒玛佛寺遗址位于巴楚县兵团51团1连西北约3公里的包拉希塔格的南端,遗址建在石质较硬的山体之上。遗址沿山体的北高南低之地势而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山的东西两侧,现遗址南部的遗迹已基本无存,在北部尚可看见断续的房屋遗存,房屋有单间,双间,有的尚在一侧留有围墙。在遗址上可采集到陶片,大部分为泥质陶,陶色有红及赭色,手制,器形已不清。3、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巴楚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位于巴楚县脱库孜萨来村西约600米处,在脱库孜萨来山南部山脚下及坡地上。遗址分布在南坡地势比较平坦之上,现有大约30余间土块垒砌的房屋,有的房屋存有墙基,遗址中房墙均敷草拌泥,有的墙皮上残留有黄或白色涂料。据当地文管部门人员介绍,本世纪初曾有外国人在此拿走过佛像头,现在遗址上还不断有泥塑佛像残片出土。4、新疆国保著名古城遗址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汉至唐.国五)托库孜萨来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托库孜萨来村。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处于汉唐西域的南、北道间,内涵丰富,是该地区晋唐佛教文化繁荣的证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 遗址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 托库孜萨来佛寺和图木休克佛寺等。在北山和南山山脚均有寺庙遗址。古城依山而建,城墙为三重,南北开门,系夯土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三部分。内城墙长756米由山腰到山头。外城接内城墙续至山顶长1008米。大外城长1668米,由外城环绕到南山根。山腰、山顶均有土坯砌筑城墙遗迹还有城门遗迹5、唐代“谒者馆”遗址6、唐代烽火台遗址六、麦盖提县:1、4A麦盖提县刀郎画乡景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库木库萨尔乡是麦盖提刀郎农民画的发源地。刀郎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世代不离农耕的刀郎人在农闲时用简易的绘画工具画成。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这种独特的传统绘画艺术以其质朴、随性、充满想象力的风格引起美术界的关注。七、疏附县:1、新疆国保古墓遗址疏附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我国维吾尔族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2、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疏附托库孜卡孜那克寺院遗址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西北,遗址在七十年代发现,处在艾孜热提毛拉塔格山东部山腰至山坡一带,面积约23平方米。在山腰是以片石构筑的寺院房屋,房屋分布为一组组互不相连,由于坍塌和人为破坏,寺院布局已不清楚。山坡上有以石膏抹面的居住面,面积约2500平方米,居住面厚7~8厘米,为较大建筑的地面。在遗址地上发现有贝叶梵文经,采集到一个小陶杯,斜沿广口,小平底,手制,泥质红陶,外敷紫红色陶衣。还采集到一些陶片,其中有一块泥质黄色陶片上刻有联珠纹圈内塑戴冠人首像,制作非常精致。3、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疏附县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莫尔寺遗址位疏附县。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寺院坐北朝南,东南有僧房遗迹。寺院现存佛塔两座。东南面的佛塔为方座梯形腰座,座分五层,逐层收分覆钵形塔顶。西北面的佛塔为覆钵形,底大顶小,塔身正面和西侧有佛龛痕迹。莫尔寺遗址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4、罕诺依古城“罕诺依”即维吾尔语“皇宫”之意,说明这里在古代确是当地政权的首府。罕诺依古城在喀什市东北28公里处,是目前所知喀什市附近起源较早、发展历史最长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上起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清朝中期;7至13世纪的唐宋时期,是古城的鼎盛阶段,据认为可能就是我国西域疏勒古都城的所在地和喀拉汗王朝的早期王都。八、疏勒县1、疏勒县张骞纪念馆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该场馆采用仿汉代建筑设计,分为上下两层,陈列主要以主题单元展示的方式,通过“使者张骞、贤者足迹、丝路疏勒、风云疏勒、风情疏勒、辉煌疏勒”六大主题反映疏勒的历史文化。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上层为张骞纪念馆。序厅和右侧小厅介绍使者张骞,主要有张骞骑马出使西域的大型雕塑、汉代盛世半景壁画、张骞第一次、第二次出使西域主题浮雕、《西去的使节张骞》影像AV、张骞出使西域地藏式沙盘模型等。左侧小厅为“贤者足迹”部分,展示了班超、班勇、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等17位疏勒历史文化名人,反映疏勒人杰地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疏勒县古城墙城墙遗址是疏勒县故城东墙的一部分,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据《疏勒县地名图志》载:“清道光8年(1828)在喀什噶尔旧城东南10公里处筑一名叫‘恢武’的新城(即疏勒县城之前身),清迁喀什噶尔,官属、商民及驻军大部迁往该城”。又记:“当时城墙完整(1902年时)城围八里六分,高三丈,东西对径二里五分,垛口830个,炮台23座,东门、南门、北门均有城楼重门,无西门”。九、莎车县:1、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新疆国保古墓遗址,3A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它最早是在1533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 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莎车加满清真寺(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新疆国保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莎车加满清真寺(意为举行聚礼的清真寺),最早修建于莎车赛义德汗王朝初期,后经阿不都拉汗(1638年-1669年)扩建,正式取名为加满清真寺。虽历经300多年,建筑主体及内部装饰保存良好。它没有阿拉伯式的拱形构架、突出圆顶、连环拱廊,也没有中国式的碑亭遥峙,雕梁画栋,悬匾垂联,但它有独具匠心的造型,精美绝伦的装饰,因地制宜的布局,给人以优雅、朴素和充实的感觉。3、莎车依克孜艾列克库尔干古城遗址古城基本呈长方形,其南北长53.6米、东西宽39米。古城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墙系卵石泥结构,墙高4.1米、宽约2.50米左右。古城基本正东西、南北向。城门朝东,门宽2.2米、高2.8米,木门框。在城内一周布有房屋。据当地老乡反映,城内原有房屋15间,现只残存10余间左右,房屋一般宽4米、长5米左右。城内房屋大多被现代人所利用。有羊粪堆积。城内无任何遗物发现。十、伽师县: 1、卡玛洞佛寺遗址(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位于伽师县喀勒乎其农场东北3.8公里。遗址坍塌得很厉害,现平面呈圆形,直径12米、残高4米。为夯土筑成。从残存现状分析可能是座佛塔。遗址处喀拉乎其比纳木垄沙地边缘,东临古河道。在其周围还有喀拉乎其遗址、阿勒吐尼墩遗址等。2、喀勒呼其佛塔(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位于伽师县喀勒乎其农场场部北4.6公里。佛塔坐落在喀勒呼其遗址附近,下基为正方形,底边长、宽各为7.3米,残高5米,有三层台,每层台高1~1.2米,上有圆柱状塔身,塔外敷着草拌泥。十一、塔什库尔干县: 1、塔什库尔干石头城(4A,世界遗产名录,新疆国保著名古城遗址)石头城,为唐代遗存。该城曾出土过唐代钱币、和田文书等。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头城之一,它与辽宁石城、南京石城并称“三大著名石城”。 塔什库尔干的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原名蒲犁,又名羯盘陀,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喀喇昆仑山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疆南部。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2、赞喀勒古墓地(新疆国保古墓遗址)3、公主堡遗址(新疆国保著名古城遗址)公主堡景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4、拱拜孜古驿站古丝绸之路的拱拜孜在我县境内有六处,目前保存较完善的就是此处的塔什库尔干河畔的古驿站,为一连三间的石头房子,已倾陷。有一间可见原状。该驿站遗址是一座用卵石砌成的圆锥形小屋,有点像搭起的毡房。屋门朝东,天窗、屋顶有气孔可供通风。屋内有石砌的残龛,四壁已经薰得乌黑。驿站四周为河滩环绕,河边高地有古墓地,东侧有一小城遗址。十二、叶城县:1、叶城烈士陵园(3A新疆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新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城烈士陵园位于新疆叶城县东郊喀茫公路北侧,离县城6公里,占地面积约200亩,是1965年10月为纪念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坪台后面是安放烈士遗骨的墓区。2、3A叶城锡提亚迷城锡提亚迷城(锡提亚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城东,“锡提亚”译成汉语是“不灭的悬崖”,据《魅力叶城》丛书介绍,始建于11世纪末,有人认为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可汗城,1218年在成吉思汗西征时被毁。3、新疆国保石窟佛洞遗址叶城棋盘千佛洞棋盘千佛洞位于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河谷的砂崖上,当地有人称之为“姑娘洞”。相传古代有个皇后生了个公主,算命先生说姑娘红颜薄命,必须到山洞里才能避灾,于是皇帝在棋盘河谷的砂崖上开凿了十来个洞子,让姑娘住在洞里生活,“姑娘洞”由此得名。个人能收集到的就这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纳斯一日游最佳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