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稻土肥沃的原因面积减少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1
关键词: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自动化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所以农业灌溉的自动化也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在农业的自动化灌溉方面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便是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所以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便具有现实意义。
1 关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的简介
1.1 关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原理
自动灌溉系统由中央控制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电磁阀及软件系统组成,自动灌溉系统的整体操作的过程为,首先需要人工的制定一套最适合的灌溉的数据。例如植物需要的最佳的含水量,需要的雨水量,以及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等。这些数据会作为一个标准值。然后通过传感器,会感知在土地里的实际的各种数值。然后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给自动灌溉系统的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将实际测得的各种数据与本来设定的数据相比对,然后就可以得出是否需要灌溉。当实际的数值低于标准的数值时,便会灌溉。当时实际的数值高于标准的数值时,相应的灌溉系统的开关变会关闭。这便是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原理。
1.2 关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特点
农业节水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农业。他的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可能并不是很高。所以这就要求农业节水自动化灌溉的整个系统组成不能过于复杂。一般而言,农业工作者为了保持灌溉系统的清洁需要不断的清理,但是清洗次数少反而是农业节水自动化灌溉系统的一个比较显著的优点,并且在次数较少的清洗过程中便可以达到要求的洁净度。在灌溉的过程中,灌溉水中可能掺上各样的化学药品,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造成各种侵蚀,这也要求我们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具有高度的抗腐蚀能力。自动灌溉系统在进行灌溉时可以将水肥按照最佳的比例混合,然后在灌溉的过程中,施肥均匀,并且可以根据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于肥的不同要求而进行调节。当然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不仅仅可以完全自动化,也可以将其调节成半自动化,也可以完全手工。目前我国的水的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灌溉的时候灌溉的精度无法控制,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灌溉的时候可以将灌溉的精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2 目前国内外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的现状
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初步发展是19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发明的国家是法国,法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研发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并且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与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而发展,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不断的得到完善,并且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控制模式也由早期的当地控制发展到可以实现遥测、遥控的集中控制模式。目前,国外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的时间快要接近一个世纪。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国外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并且控制的精度也十分的准确。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整体系统的配合性还比较差,并且自动化的程度也不尽人意,虽然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是自动化的系统,但是目前我国也没有完全的实现自动化,大部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与人工的程度上。我国大部分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都处于研究使用阶段,缺乏比较完善的我国自制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大部分是采用外国的先进措施。但是因为国外的这些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是根据欧美国家的气候温度定制的。所以我国在应用的时候难免存在不合适的地方,并且引进国外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也就需要我们努力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
3 对于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提出的改进方案
目前我国因为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针对于我国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3.1 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设置硬件标准
要提高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便需要提高相应硬件设施的标准,实现标准化与数字化。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设置硬件标准化与数字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器的标准化、数字化。控制器是节水灌溉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完成控制器的标准化、数字化,才能信息实时采集、分时存储、准确地对环境因子参数进调控;传感器的标准化、数字化。传感器在整个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便是测量土地的相应的数据,并且将其传输给中央处理系统。传感器的标准化,数字化表现在使测量的数据精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必须从精度、可靠性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统一的标准,选择合理的数字化的智能传感器;执行机构的标准化、数字化。执行机构主要是农田或设施内温度、湿度及土壤水分等因子进行调控的控制电路和设备,如电磁阀的开关等。以前我国应用的一般是开关,开关的应用会降低灌溉用水的精度,因此,开发标准化、数字化的执行装置也是提高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装置的网络化。对各个控制装置开发标准的网络通信接口及相应的节点,实现各节点相互通信,实现信息的共享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实现各个控制装置的标准化也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
3.2 进一步提高对于植物生长需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要想做到科学的节水,便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测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科学精确探测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制定更为精确的节水方案。如基于视觉技术探测生物信息,用红外技术探测作物叶面温度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将植物电信号作为生理反馈信息,建立植物电位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利用多光谱反射原理探测植物生长状况,如植物的水需求状况;植物的营养需求状况;植物的病虫害状况;植物的生长状况等。
4 结束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研究的重点是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原理以及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特点。使得读者对于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现状,目前国外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而相对的,我们国家因为发展的时间不长,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这就导致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一般是采用国外的技术,但是因为国外的各项指标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我国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最后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面对我国这样的现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继续努力,努力完善我国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
参考文献
[1]徐忠辉,潘卫国,石红梅.自动灌溉控制系统的应用[J].北京水务,2010(5).高标准农业灌溉篇2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而其管理是高效节水灌溉的关键,发挥其效益是目的。为了保证已经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必须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为了保证工程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乡镇村组协调合作管理,明确其责权利,将制度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发挥其作用。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工程建设标准低、高效节水灌溉占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小、投入建设资金近年来严重不足、管理不善等方面。
1.1 工程普及程度低
与河南省的缺水程度相比,节水灌溉的普及,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普及程度还很不够。全省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 29.15%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14.48% ,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49.68 % 。此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各地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总的发展趋势是西、北部快于东、南部。
1.2 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河南省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地表水开发利用不足,单元开发较多、区域开发缺乏;因受项目投资偏小的限制,高效节水灌溉的规划往往只是选择现成的水源或就近打井开发地下水,针对工程性缺水地区水源工程一体化开发缺乏。投资力度偏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需要。现有节水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农业用水尚未征收水资源费,政府又无节奖超罚政策,致使农民自主节水意识淡薄,灌溉用水的随意性大,灌溉用水量得不到有效控制,水的资源价值不能体现,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用水定额管理得不到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不能实现,全省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 0.57。
1.3 投资渠道分散,缺乏统一规划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发改委、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农业开发、国土资源等多部门都加大了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投入。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协调机制,这些部门用于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渠道分散,形不成合力,造成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和验收标准不统一、建设内容和地点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现象,不仅使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参差不齐,还影响到部分地区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使有限的建设资金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健康发展。与其它部门相比,水利部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hm2均投资偏低,造成工程标准低,直接影响水利投资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性增长与基层水利部门发展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2“.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高效节水发展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节水灌溉现代化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为主要措施,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创收并重,重点示范和普及推广相结合,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任务,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争取加大各级、各渠道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1 发展目标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和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分析,以及财政投入的可能性,确定我省“十二五”期间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目标为:在农业用水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节水挖潜,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在全省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 省 计 划 新 增 高 效 节 水 灌 溉 面 积 400.00khm2, 达 到1176.68khm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节水能力5.02 亿 m3,新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91 亿 Kg、新增效益13.40 亿元、节地 0.67 万 hm2。管道输水灌溉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 0.8,喷灌区不低于 0.85,微灌不低于 0.9。
2.2 基本原则
在管理上,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节约优先,注重保护。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根据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把农业灌溉节约用水放到优先位置,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在开展工作上,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加强对各省辖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指导,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明确各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重点与任务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在具体措施上,因地制宜,措施配套,狠抓管理,注重实效。根据各省辖市的实际情况,抓住影响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采用适合各地的高效节水工程措施,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兼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注重实际效果。在发展机制上,政府调控、扶持引导,农民参与,活化机制。在推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运用经济、科技、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增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机制的内在活力。
2.3 总体思路
2.3.1 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地表水和地下水,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灌溉水量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衔接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近期、中远期全省节水灌溉规划。2.3.2 优化配置,以水资源定发展
河南省水资源贫乏,必须加强管理,联合运用,分质供水、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条件,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注重新建工程评价和已建工程的监测、评估,坚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明确各灌区、各用水单位农业用水总量和田间灌溉定额指标,要求用水户在指标控制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确保实现人口 - 生态 - 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3 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
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的特点,结合全省节水灌溉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积极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是在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群众积极性高的驻马店、周口两市,大力发展大田喷灌。二是在地表水相对缺乏而地下水又相对丰富的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南阳市、许昌市、郑州市、商丘市、开封市等平原井灌区,采取开采与补给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普及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型井灌区。
2.3.4 适用性与前瞻性结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做成水利基础设施。根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及其工程特点,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适用性,又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工程建设中要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建设标准,建设一大批标准高、基础好、示范推广带动能力强的片区,进一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
3.3.5 建设与管理并重,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依法治水,理顺体制,改革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改进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
针对井灌、自流灌和补源灌确定不同水费价格。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片区节水效益。强化农业水价制定和计量征收监管,推行用水户水价听证会制度,增加透明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农民对水价改革的承受能力。建立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快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鼓励、引导相关水利企业加入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售后服务中,由政府协调定期对用水户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用好、管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先进灌溉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片区的节水、增产、增收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实施,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实践证明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 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增加了农民收入, 富裕了当地农民, 节约了水源, 同时又节能省地, 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宁,张军华,王玉英. 1978—2008 年河南粮食生产变化趋势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3):33- 35.
[2]王玉霞,刘宁豫,马勇,等.低压管灌技术在河南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 河南科学,2006,24(6):933- 936.
[3]吕朝阳,郭宗楼. 节水灌区指标体系与总效益评价方法探讨研究[J].节水灌溉,2008,( 3):52- 54.高标准农业灌溉篇3
关键词:污水灌溉;新疆石河子;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28-02
一、研究背景
(一)污水灌溉的概念
污水灌溉指以经过处理并且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作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城市污水,不仅是郊区农田的重要水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肥源。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钾等多种养分,有丰富的有机质悬浮物,所以污水灌溉的农田,节省肥料,降低成本,土壤肥力也不断提高。污水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水质好、肥分高,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工业污水中含有一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重金属盐类,如铅、汞、以及氯、硫、氰化物等有害成分。
(二)污水灌溉的效益
污水灌溉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首先,污水灌溉可以节省肥料。因为污水中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其次,缓解了水源短缺的矛盾,解决了当前农业用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再次,利用处理过的污水来灌溉,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进河流、湖泊等给它们造成的污染;最后,解决了因为缺水而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并且也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三)新疆石河子污水灌溉区的概括
新疆石河子灌区内有143团、石总场、151团、152团和石河子乡。灌区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蘑菇湖,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主要排放地,水质较差,主要功能是农业灌溉,其次是渔业和景观娱乐用水。石河子市污水排放量较集中的总排污口有两个,一个在市区西北,是石河子市主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口,其中30%直接引入145团的农灌渠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另一部分排入石河子市以北约26千米处的蘑菇湖水库,冬季(10月——次年4月)城市污水全部直接排入蘑菇湖水库。另一个排污口在石河子市区东北飞机场东玛纳斯河西岸边,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活工业污水。
(四)新疆石河子污水灌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多年来,石河子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直排往蘑菇湖水库,致使水库的水质较差,蘑菇湖水库水质污染每年给石城渔业带来至少300万元的损失。2004年上半年,蘑菇湖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71.7猛增到80.9。专家指出,如果这一指数大于等于70,表明水质已重度富营养化到了重度污染的程度,由于氮、磷等成分过量积聚,致使水域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虾、水草死亡,水体发臭,对工业、生活、灌溉用水都有不利影响。
目前水库已完全失去了养殖和景观娱乐功能,仅可用于农田灌溉。这样的水源灌溉农田,不仅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和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很不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新疆石河子污水灌溉区的问题分析
(一)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较低,污水灌溉水质严重超标、农田污染严重
目前石河子市的污水处理率只能达到25%,并且都是由排污单位自行处理,大量污水被直接排入了蘑菇湖水库,造成水库水质严重污染,水库已经完全失去水体景观和养殖功能,只可以用于灌溉。
随着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加强,石河子污水排放的标准、处理和利用有所提高和控制,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下,污水排放的总量却不断上升,导致蘑菇湖水库水库水质超标情况越来越严重。另外,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导致许多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石河子总场三分场农民由于直接使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水源灌溉,大约4.5万亩耕地中的各种农作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叶片干枯,生长受到抑制的状况,并且幼苗表现更加突出。
(二)缺乏对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我国污水灌溉面积虽然在灌溉农田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不大,但是污水的总量在不断增加,污水灌溉在水资源配置中也愈显重要,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是与污水灌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非常薄弱,严重滞后于污水灌溉的发展需要。自从1974年成功召开了全国第四次污水灌溉会议,污水灌溉农田的面积增幅很快,但是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环保的角度对污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等所产生的污染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然而对于不同的作物、土壤和污水水质所需要的灌溉制度是不同的。对农作物、土壤和地下水本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污染;对污水灌溉的水质提高而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等,都没有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理论和技术,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手段。
(三)污水灌溉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
由于污水灌溉的水质没有人进行及时监督,灌溉管理部门也没有按照标准检验,致使污水灌溉行为不受任何管制,污水灌溉面积也盲目发展。石河子污水灌溉的农作物大多数是粮食作物,个别地区也灌溉果树和蔬菜,也没有任何制度要求对污水灌溉过的农作物体内残留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查。
随着石河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最初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功能退化,逐渐成为了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放的河道,严重污染了农田灌溉用水。而且污水灌溉又不只是农业部门的问题,它也涉及环保和水利等各部门,但对这些部门来说,污水灌溉属于可管可不管的边缘次要问题,没有明确的部门负责污水灌溉的检测和监督。
(四)政府、企业、个人缺乏环保意识
石河子市的糖厂、造纸厂、毛纺厂和织染厂的工业废水和城市人民的生活污水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大量排放进入蘑菇湖水库,造成水库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然后再用这些水灌溉,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水库上游农民,每年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的有害残留物质随着农田灌溉用水的下渗或者直接流入蘑菇湖水库,造成了水库的污染。
三、新疆石河子污水灌溉问题的对策
(一)引入新技术、新手段解决污水灌溉问题
加快石河子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使用进度,引入新技术,建设氧化塘和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以此减少原生污水对作物的危害。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氧化塘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主要依靠塘内生长的菌藻的共同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水通过氧化塘净化作用,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或养鱼用水的水质标准。
(二)加强对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加强对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污水灌溉技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加强污水灌溉对土壤肥力、农作物生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充分考虑石河子灌溉区的水质、土壤环境状况和农作物种类等因素,合理选择污水灌溉的农作物,正确制定污水灌溉制度,以保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完善污水灌溉管理制度,抓紧各工厂的污水治理
在石河子污水灌溉区成立污水灌溉办公室,实现对污水灌溉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污水灌溉使用规范,为污水灌溉的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全面的污水灌溉规划,为污水灌溉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明确污水灌溉水质标准,督促实施方案的落实,保证污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把控排放入蘑菇湖的污水量,督促各工厂更新污水处理设备,使排放入蘑菇湖的污水达到工业污水排放的标准,要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整顿的内容,把污染治理纳入企业技术改造的轨道。对污水治理不合格的工厂,政府要及时制止,并且进行严肃处理。
(四)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出路
要根据作物种植情况、污水灌溉水源及水质进行科学规划,保持水土环境的总体平衡。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全部排入蘑菇湖水库,必须另找出路,所以建造污水库,将污水库存起来,沿干渠边开辟青年林场,不仅可以防风固沙,保护石河子市区的环境,而且可以保护耕地,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
(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新疆是资源性缺水突出的地区之一,而且水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因此,解决缺水问题,必须重视节约用水。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领域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和深入研究,各级财政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给予适当地补助。
四、总结
虽然,石河子污水灌溉的效益给我们的农业灌溉水源的缺乏问题带来了福音,为我们的农民节省了肥料,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等,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污水灌溉给农作物带来的污染问题,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饮食安全,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科学地制定农田污水灌溉制度、抓紧污水治理,完善污水灌溉管理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使人们吃上放心的食物,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展羽,吕祝乌.污水灌溉农业技术探讨[J].人民黄河,2004,(6):21-23.高标准农业灌溉篇4
[关键词] 水利灌溉;灌溉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TU7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104
1我国目前水利灌溉质量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的发展日趋成熟,逐渐走向标准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也越来越科学,但是对农业灌溉知识技术运用不够全面,以至于农业水利灌溉质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至于农业发展得不到快速提升。当下我国水利灌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1.1灌溉管理目的性不强
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目的性不强,缺乏规范化管理,农业管理中涵盖较多的信息知识,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就导致在对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时出现工作随意性、盲目性,因此在建设水利设施时并没有兼顾各方面的信息知识,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混乱。对已建设使用的农业水利设施不及时维护、对需要增加水利灌溉设施的地区而随意建设都导致该设施无法发挥功效,影响水利灌溉的质量,达不到对农田灌溉的目的。
1.2灌溉管理较为粗放
水利灌溉设施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可执行,因此造成对农业灌溉设施管理较为粗放,水利设施的建设没有细致的管理规范,导致工程设施不能发挥作用、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工程资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及监管。对建设好的工程设施管理粗放,导致水利灌溉设施出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使其在对该设施使用时很难发挥农业水利灌溉价值。
1.3灌溉工程资金缺乏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机械设施、及工人工资等成本同样大大增加。原有的国家资金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的发展。并且在部分地区出现原有投入到农业发展的资金被挪用到地方工业发展中去,对农业发展资金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出现资金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农业水利资金更加短缺。在灌溉水费资金问题上,存在收缴困难、截留、拖欠等问题,导致灌溉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难以保证管理人员工资的发放,管理团队对农业管理热情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4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现有的灌溉工程体制下,因过大的灌溉区域、管理人员的不足、资金不到位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引导性的管理规范模糊,最终没有形成农业水利灌溉的科学体制。要想提高农业水利灌溉质量大幅度提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水利管理制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灌溉工作的顺利完成。
2提高农业水利灌溉质量措施
2.1 增强水利灌溉设施管理
对现有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出现问题的灌溉设施,设计出维护施工方案,使其恢复灌溉功能,对缺乏水利设施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水文资料修建适合该地区的水利灌溉设施,使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正常保障农户灌溉用水需求,达到农户用水目的,并增加农户效益。
2.2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投入
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提写报告,逐级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水利灌溉中来。也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水利灌溉建设中。对现有资金加强管理,保障资金能够切实使用在水利灌溉管理上。在收取灌溉水费时,对用水农户提出先交钱后用水策略,对用水量资金问题采用多退少补的方法,加以保障水费的收取。
2.3完善管理制度
在资金保障的前提下,增加水利灌溉管理人员,并根据县、乡、村进行区域性责任划分,并制定巡查时间对水利灌溉设施实施监控,让每个出现问题的灌溉区域都能够落实到人,快速的解决农户灌溉用水问题,保障农户灌溉质量,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
2.4农业灌溉技术推广
现阶段我国对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机具推广不全面使用率不高,在部分地区农户对农田灌溉依然采用,过去使用的漫灌、淹灌等灌溉模式,浇灌时间周期长的同时对水资源造成大量浪费,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浇灌模式,采用微喷、滴灌方式不仅对农田进行有质量的灌溉,还节省水资源、节约成本。
2.5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
通过农业灌溉管理人员对农田土地实地观测,检测土地含水量。利用传感设备及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农作物是否需水,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了解农作物是否需要浇灌。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制定相对应农作物生长阶段的灌溉计划,预防盲目浇灌,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浇灌质量。
3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在如何提高水利灌溉质量的分析中,我国还存在着水利灌溉管理不到位、体制不健全、资金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想提高水利灌溉的质量,需要各级人民政府 及地方单位对农业发展有足够重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水利灌溉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户使用现代化浇灌方式多做宣传,提高农户节约用水意识。使我国在农业发展上走向正规,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武付德阳,范朝辉. 我国古代农田水利灌溉[J]. 东北水利水电. 2004(12)
[2] 郭萍.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7)
[3] 孙黎强.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J]. 中华建设. 2011(07)
[4] 陈兆军.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重要问题解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4)
[5] 夏六五.浅谈农田水利灌溉[J]. 水利天地. 2012(12)
[6] 马永胜.意大利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J]. 水利天地. 1988(01)高标准农业灌溉篇5
关键词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青海湟中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1-2]。节水灌溉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半干旱丘陵山区,地形复杂,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全县总面积2 700 km2,山地丘陵区面积占89%,耕地面积6.8万hm2,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小麦、豌豆、蚕豆、油菜籽、马铃薯。最高海拔4 489 m,湟水横贯。属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年均温2.8 ℃,年降水量450~600 mm。主要河流15条,径流量逾7亿m3。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7—9月),3—6月降水量很少,农田灌溉用水占水资源利用的82%。近3年来,湟中县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 000万元,累计修建和改造渠道逾260 km,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 166.7 hm2,项目实施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 400 t,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79元,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缩短灌溉周期,改善项目区水环境和全县生态环境。
1湟中县农田灌溉现状
1.1灌溉面积
建国50多年来,在全县水利部门的建设下,建成666.67 hm2以上的灌区9个,灌溉面积17 120 hm2,初步形成每个666.67 hm2灌区均有水务部门管理的水管所负责灌区正常管理工作的水利工程网络和灌溉管理体系。
1.2灌溉形式
灌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田间渠系配套不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4,由于灌溉技术水平、农田灌溉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农田灌溉区片没有采取任何的节水灌溉措施,全部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着高效用水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水、高产的重要作用,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技术发展也比较快,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湟中县达95%以上。由于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问题,农田灌溉区片的微灌发展还不成熟,仅在温室大棚中应用,但微灌有很多优点,必将成为湟中县灌溉发展的新方向。
1.3灌溉用水量
湟中县水资源紧缺,节水建设滞后,农田灌溉大部分是大水漫灌,工业用水二次回收率为0,干旱年份灌水定额在100 m3以上,在冬灌和春灌中水到处乱流,节水意识不强,浪费严重,加之渠系渗漏严重,蒸发量大,灌溉用水利用率极低。
2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随着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灌溉用水处于被“挤”的地位,今后这种趋势仍难扭转,灌溉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灌溉是湟中县获得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但是按照目前可供灌溉的水量和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计算,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充分灌溉的要求。而且农田灌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使用。各地区可用的水资源数量不相同,需水量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灌溉水资源供需的不均衡,相当大范围的区域,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灌溉更无从谈起。灌溉水资源紧缺的事实决定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必须发展节水灌溉,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效。
3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发展趋势与展望
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造成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灌溉农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农业灌溉发展必须以节水灌溉为主。
在山区丘陵区灌溉作物,喷灌应为其主要节水灌溉方式[3]。喷灌可以人为控制灌溉水量,与传统的地表灌溉方法相比,可节水30%~50%,且灌溉均匀、质量高。加上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喷灌作为省水、高产、高效的灌溉方式,适合于山区丘陵区的灌溉。在浅山灌溉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低压管道灌溉。该灌溉方式能有效解决渠道输水灌溉时水的渗漏和蒸发等,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劳动强度,且投资较低,适合在该地区大力普及推广。在城乡经济作物种植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微灌,其灌溉效果最佳,比一般的喷灌更节水。
以喷灌、低压管灌、微灌为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与农业等其他措施相结合,并且由单项技术的成熟向综合技术方向发展,做到各种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节水技术相融合,真正做到综合节水,最终把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的灌溉农业建设成为节水型的现代化农业[4]。
4参考文献
[1] 柴桂林.浅谈湟中县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0(1):31-33.
[2] 童少福.浅谈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68-69.高标准农业灌溉篇6
我国再生水灌溉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但我国的城市污水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约占40%~50%,且再生处理技术难度较大,处理所需花费偏高,使得了再生水灌溉一般仅在局部绿地利用或离再生水处理厂较近的地区的绿地使用,用于农田灌溉的不是很多,与再生水灌溉的多元化应用发展需求矛盾[4]。近年来,系统地利用再生水灌溉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已经陆续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开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能力发展迅速,到2009年5月,我国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00多座投入运营,设计日处理规模可达1×108m3,日处理量平均7000×104m3左右,年处理量预计达到250×108m3,大约是我国城市供水总量的一半左右。相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水再生利用率偏低,根据我国近期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我国城市污水日再生利用量到2010年达到680×104m3,也仅占目前污水处理量的1/10。和发达国家的70%左右污水再生利用率相比,我国每年可以开发的再生水量还有近150×108m3左右,潜力还是很巨大的。随着我国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和水污染防治工程的进行,再生水资源在一些缺水区域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应用。最近,随着南水北调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南水北调沿线的再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再生水利用尤其是农业循环利用才刚刚起步,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启动,因此我国再生水资源还有巨大的利用发展空间有待开发[5]。
农业再生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再生水灌溉设施及配套设备建设速度较慢、设备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发展还比较滞后。很多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与农田没有很好的配套设施连接,例如:缺乏再生水灌溉农田需要的输水管道、管线,也没有考虑在主输水渠道内安装建设能够防渗的储存净化塘等设施来防止地下水污染。配备高压扬水泵站等设施对于距离农村较远的地方也很必要。另外,再生水供应渠道不畅;长期不合理使用再生水灌溉导致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树木及对水质敏感的物种衰败与死亡;再生水喷灌导致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县、乡一级的农业、环保部门不具备较为先进和准确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已有的设备落后且准确度不够,而且会用的人也不多,所以设备近乎闲置。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也缺少必要的专业素质。我们的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农业环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监测能力和素质偏低的现状使得工作繁多的水质监测工作做不到位。
我国的再生水资源尤其是用于农业再生水资源,除处理量受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外,再生水的管理机构偏好将再生水资源用于城市景观、工业生产、娱乐业用水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和城市发展相关的目的,不愿将再生水过多的用于农业灌溉,农民作为没有水资源使用决定权的弱势群体等原因,也使用于农业灌溉的再生水量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就无法使农业缺水问题得以缓解。灌溉用水量不能满足农民的灌溉需求,农民就只能选择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法》、《水污染》、《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规范虽然都提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污水废水集中处理及循环利用、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范围内的城市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可回用灌溉农田等内容,但其规定的内容较简单抽象,可操作性差,没有具体规定再生水通过什么方式去循环利用,也没有明确说明再生水循环利用的范围应当包括农业灌溉,因此就更没有说明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用于农业灌溉。再生水回用农业灌溉的使用者即农民,没有实际的管理再生水资源的权利,以致出现管理部门不用水,使用水者无权决定怎么用水的尴尬局面。这种再生水水资源使用者与管理部门无法衔接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再生水资源回用于农田灌溉,进而制约了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发展[6]。
再生水灌溉发展对策
在我国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才刚刚起步,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工程建设和运行规模与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相矛盾,继续加快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的步伐,为污水再生利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在我国的水资源有效配置、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希望国家在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开展并加快再生水灌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国家要将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首要任务是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出台指导再生水灌溉价格的政策,对用于农业灌溉的再生水制定合理的价格才能激发农户使用再生水灌溉的积极性,水价过高会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不想用再生水灌溉农田,水价过低又让其他用户觉得不公平,国家可以采取给予再生水使用者专项补贴的方法来协调这些矛盾;规定用于不同方面的再生水的比例,也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便引导再生水供应方去向农业再生水灌溉倾斜。再生水的利用需要市场,用户要有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国家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当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制订目的明确的再生水发展利用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部门、企业、用户使用再生水,合理规划和建设再生水处理厂和其他配套设施及工程。污水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应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运营机制和价格机制。水价要合理,改革水价制度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当再生水水价明显低于地表水、地下水时,才可以发挥出再生水的价格的杠杆作用,才能引导合理的再生水消费观念,促进再生水灌溉的应用和发展。在法律法规对农业再生水灌溉作出规定时,应该明确规定用于农田灌溉再生水的水质标准范围,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应该制订配套的农业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规范及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法律法规具体技术要求的技术文本中确定下来,一切有关事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保证建立完备的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再生水供水系统,来满足农业再生水灌溉的需要。再生水资源有许多是浪费在农田和污水处理厂之间铺设地下管道、管线,这是由于没有使用防水防渗材料来预防管道破裂而造成的。灌溉水的中转设备也不能忽略,如果距离所需灌溉的农田距离较远,需要交替的进行再生水供给,修建防渗的再生水蓄水设备,这样可以在需要灌水的时间进行供水。可以选择滴灌、喷灌等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的方式,保证再生水的利用效率。在用水区附近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农业再生水灌溉的规范和知识,科学指导农业再生水灌溉。农业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农业再生水灌溉的监测任务,而承担一线监测任务的基层农业环保部门,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购置先进监测仪器。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帮助地方农业环保部门充实和优化人员队伍,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常组织学习和考察,提升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只有使监测设备仪器先进了,才能保证更准确的监测结果,才能使监测数据更有说服力,最终才能保证处理后用于灌溉的再生水在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水质范围内。#p#分页标题#e#
实现再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实施污水再生利用涉及建设、环保、农业、水利等众多部门,往往再生水管理部门和再生水使用者,常常是用水者不治污、治污部门不管使用,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所以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机构或者部门来统一协调供水与用水、供水和排水之间的部门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农业再生水灌溉工作的责任要明确、要有长效相互配合的机制。其中农业部门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再生水使用价格的制定,以便使再生水农业灌溉成本低于河水、地下水等其他农业灌溉用水成本,采取补贴等方式激发农民选择再生水灌溉的积极性。水利、环保等部门对水质监测有一定的针对性,农业部门也应该参与到水质的监测中,对污水、处理过的再生水同时进行监测,对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允许其直接用于农田灌溉。高标准农业灌溉篇7
关键词:农业;节水; 技术分析
Moder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section water shallow noted
Li Chengyao
(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Jinzhou C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13 )
Abstract: Jinzhou city i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454m3, about the per capita shar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little more than half, less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mount per capita 1/5,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e serious deficient 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Long—term since, the water—saving consciousness, extensive of the management that use water, water waste a phenomenon more serious. Farmland flood flooding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canal irrigation water loss is large, effective supply rate is low. So the research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Our city agricultur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relies heavily on water saving to resolve, to strengthen our city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establish and perfect for our city moder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will be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our city one of major strategy act. We mainly discuss the current Jinzhou water—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
1.农业节水技术基本情况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单方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再生利用率作为研究重点和主要目标。在研究节水农业基础理论基础上,提升节水农业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建立适合我市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快由传统的粗放农业向现代化的精准农业转型的进程。
1.1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
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和压力管道输水为主的完善的灌溉输水工程系统和采用了以喷(微)灌技术和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高标准农业灌溉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规划是农业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农业的全面发展,设计出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规划,对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 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语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长期使用期间内,某个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比值,该比值的百分数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用符号“P”来表示,例如一个地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就说明P=80%。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方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当地的水源情况与作物种类,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例如,在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应在70%-95%之间;如果在水源缺乏、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水利工程设计保证率应在50%-80%之间。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取水方式的设计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 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
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1,37(2):85-86.
[2] 郭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232-233.高标准农业灌溉篇9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改进方案
农作物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灌溉,传统的灌溉技术,在进行灌溉的同时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传统灌溉技术会导致灌溉不均匀的现象发生。随着我国节水观念的不断加深,所以农业节水灌溉东欧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农业节水灌溉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灌溉水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成长,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1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
1.1工作原理
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中,灌溉系统大概可以分为中央控制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灌溉数据,然后以这套数据为标准值,通过传感器感知土地中实际的各类数值,传感器将感知所得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会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是否进行灌溉。当实际数值高于标准数值时,无需进行灌溉,若实际数值低于标准数值,则需要执行灌溉的任务。
1.2系统特点
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农业灌溉,为了更好的在农业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就要求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组成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易于操作。为了促进农作物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农业灌溉的同时,往往会在水源中添加各种化学农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产生化学腐蚀,所以,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能够将水肥进行最佳比例的混合,以便能够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保证施肥的均匀性,而且能够根据植物在不同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对水肥比例进行适当的自动化调节。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灌溉中的用水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有效的避免用水不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2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农业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技术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并将电子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之不断相结合,使之日渐得到完善,目前,许多西方国家的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技术也较为成熟,能够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农业当中弄。相对于国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慢,且尚有许多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没有完全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自动化,大多数地方还是半人工半自动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许多的农业节水灌溉系统都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但是我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状况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国外的技术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农业情况。所以我国不能完全依靠国外的技术,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
3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改进方案
3.1有效提取农作物生长信息
有效的提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信息是推动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现代技术对农作物在不同的阶段所需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植物需要的信息进行补充与确定,从而更好的推动农作物的生长。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的信息,可以制定出更精确的节水方案。在对农作物生长信息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红外线技术、植物店信号等来判断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需求的状况、病虫害状况以及生产状况,并通过这些状况来确定科学的节水方案。
3.2加大自动化技术的研发
我国处于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以此必须加大对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要在资金与技术上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力的支持,避免资金不足而限制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研发的状况。研究结构要根据自动化技术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动化技术与一些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灌溉自动化技术的重视,提供资金与人才的支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结束语
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还有些不足,所以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作者:谢万军 单位:东昌府区郑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杨娟娟.刍议农业节水灌溉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3):110-111.
[2]张予,李瑾,郭美荣等.农业节水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农业基地的调研[J].河南农业科学,2015,(8):149-153
[3]赵建云.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及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54-54.
[4]蒋晓威,张文娇,齐放等.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62,71.高标准农业灌溉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越来越趋向集中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在保障民生社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农业发展当中,农田水利建设对于粮食丰收、增产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不可预测的条件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意义就更加明显。
一 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况
作为一项基础性资源,同时也作为我国工业及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对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诸如水渠、水坝等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国民创造出经济收入的诸多增加点,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农村农资产物的产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为: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原动力产生了诸多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及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往水利工程项目一直走的是传统发展路线,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地转向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而变革,开始由传统经济型向当前的绿色环保型水利转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当中,经济、环保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水利工程属于民生项目的范畴,建设农田水利应当由政府部门带头,对具体的责任层层的加以分解,按照地区的特点,构建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
二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例如P=80%,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早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口降雨量小于口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预测分析规划的建设规模
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度灌区灌溉面积的要求。应当切实的按照当期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小型灌区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当期旱作农业及大中型灌区发展规划对粮食生产目标加以确定,试分析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总体要求,从而更好的确立小型灌区节水改造规模、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续建配套规模以及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规模;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按照当地耕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素质进行分析;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应当以县为单位全面的复核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立足于水资源的角度对发展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潜力进行论证。应当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对灌溉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和控制用水量的指标等因素进行确定,对内部农业水资源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对改造区域的供水资源量加以分析规划。对改造区域的水资源需求平衡的情况加以进一步证明;预测发展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规模。通过分析土资源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预测小型灌区发展灌溉面积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规模、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规模。
3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灌溉的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小型扬水灌区建筑物的建设诸如涵闸、泵站及改造固定渠道续建配套的节水;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固定渠道续建配套、取水枢纽、涵闸等的建设;排涝泵站的建设;水源工程(提水建设、新建塘坝、小水池窑等)。
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实施及设计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更新改造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 ;改造或重建水库自流灌区取水枢纽,固定渠道的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更新完好率高于50%的排涝泵站的机电设备,对需要重建的进行拟重建,改造相应的建筑物;水源工程新建、改造及除险加固。
5经济效益
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后,通常规划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会非常显著。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和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肥沃了土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更作物绿化土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并且将农民耕种的风险减小了。与此同时,净化了社会空气,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增收增产,和谐的社会环境得以构筑,社会矛盾得以减少,避免了因泛滥的内涝洪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显著的环境效益,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强化水利工程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深入开展,当前的松散型管理体系已无法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应当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紧密型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就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其主要职责包括:协调各级灌区内用水者协会工作;灌区水费的管理、计收和使用;灌区内特殊地域及特殊水文年份用水的调度;编制与调度年度用水计划;实施和编制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计划;负责辖区内长期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用水者协会属于末级灌区管理组织,其性质是群众型的管理机构,并且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着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其职能主要是:收取工程水费;调节用水矛盾,负责用户水事纠纷的解决;通过调研,对本协会所辖区的工程各类设施加以编制;直接提供优质服务给用户,切实的帮助群众将实际困难解决。
三 结束语
总之,对于农民、农村及农业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保护好、使用好、管理好水资源,设计出安全高效且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推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春林.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J].吉林农业,201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土肥沃的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