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属于哪个省 解答兰州所在的兰州新区行政区划划?

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试点成效显著2016-11-29 23:2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兰州11月29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王妍)日前,记者从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了解到,从去年12月至今年10月,在省、自治区层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试点中,兰铁两级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  兰铁两级法院介绍,在试点期间,兰铁两级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772件,已审结603件,结案率达78.11%,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一审作出实体判决的178件案件中,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54件,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中撤销类28件、确认违法类10件、履行职责类16件。  记者了解到,2015年6月,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为首批在省、自治区层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的九个试点法院之一。自2015年12月1日起,兰铁法院集中管辖原由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所辖的20个县(区)基层法院和兰州新区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兰铁中院管辖上述二审行政诉讼案件和兰州市范围内县处级以上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编辑:张佳琪关键词:兰州;铁路;运输;行政;案件 说两句“兰州创业大学”预计年底建成 已完成与兰大等高校对接 “兰州创业大学”创建工作日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完成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的初步对接,年底前将完成“兰州创业大学”挂牌事项。
2016-11-28 22:47:00 兰州压缩燃放烟花爆竹时间
规定重污染天气禁放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日前批准《兰州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将燃放烟花爆竹时间由现行的24天压缩为8天。
2016-11-28 22:46:00 兰州出租车经营权将无偿使用 期限不超六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了《兰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根据条例,兰州市出租企业经营权将实行无偿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年。2016-11-27 23:06:00 参与讨论我想说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甘肃省14个地级行政区是哪些?甘肃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分别是: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 ;2个自治州分别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1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兰州市下辖5个区、3个县分别是辖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5个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3个县,市政府:兰州市政府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3个国家级开发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开2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甘肃省地级市,辖3个街道、3个镇,分别是第一街道、雄关街道、钢城街道,峪泉镇、新城镇、文殊镇。嘉峪关市人民政府驻体育大道1号。展开3甘肃省金昌市金昌,是甘肃省辖地级市,辖1个区、1个县分别是金昌市辖金川区1个区、永昌县1个县。金昌市人民政府驻地:金川区新华路82号。展开4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别称铜城,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白银市2区三县,分别是辖区:白银区、平川区2个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白银区广场路1号。展开5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古称秦州、上邽,是甘肃省辖地级市,天水市下辖2区5县,辖区为秦州区、麦积区2个区;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个县。天水市人民政府驻地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展开6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是甘肃省辖地级市,武威市辖1个区3个县,分别是凉州区1个区;民勤县、古浪县2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1个自治县。展开7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辖1个区、5个县分别是甘州区1个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5个县。张掖市人民政府驻地甘州区南街街道南环路。展开8甘肃省平凉市平凉,是甘肃省辖地级市,平凉市辖崆峒区1个区,华亭市1个县级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5个县。展开9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古称肃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酒泉市下辖:肃州区1个区,玉门市、敦煌市2个县级市,金塔县、瓜州县2个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2个自治县。酒泉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富康路市政大厦。展开10甘肃省庆阳市庆阳,习称“陇东”,是甘肃省辖地级市,庆阳市下辖西峰区1个区、庆城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合水县、正宁县、环县7个县。庆阳市人民政府驻地西峰区庆州西路。展开11甘肃省定西市定西,通称“陇中”,是甘肃省辖地级市,定西辖安定区1个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6个县。展开12甘肃省陇南市陇南,是甘肃省地级市,陇南辖1区8县分别是:武都区1个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8个县。陇南市人民政府驻地武都区江北街道。展开1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陇南,是甘肃省地级市,辖1个区、8个县,分别是武都区1个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8个县。陇南市人民政府驻地武都区江北街道。展开14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辖自治州,全州辖1个市、7个县,分别是合作市1个市,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7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地合作市人民街96号。展开
标签:
甘肃省行政区划
声明: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房家网

摘要:地名是存在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既是一种指代区域的语言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符号,在简洁明了地指称特定地域的同时,又扮演着体现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角色。对于地名而言,它的语言属性和文化属性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使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而文化又制约着语言,对语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为继承和传播兰州多元文化的一种形式和手段,研究地名不仅可以阐释语言事实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深入挖掘出蕴藏在地名背后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兰州市市辖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行政区划地名的语言特点、命名方式,以及从地理性、历史性和人文性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地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从而呼吁人们保护地名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关键词:兰州;地名;文化;内涵;文化语言学地名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演变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唤起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也可以让人们直接感知到这所城市的浮沉起伏和喜怒哀乐。兰州作为历史上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偏远地区,往往不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区域,基于语言学角度的兰州地名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选择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以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因地名的普遍和复杂性,本文将研究语料的范围限定在市辖区行政区划单位内,以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地名为主。截至2018年底,兰州市辖区有:5区、2乡、14镇、54街道办事处、388社区居委会、151村民委员会,共614个地名。除去行政区划、专名、通名均一相同的19个地名之外,共595个有效地名)为研究对象,在语言特征、命名方式、文化内涵三个维度上对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意在挖掘出地名背后所蕴含的语言与文化内涵,加深人们对兰州的了解,促进地方语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的语言特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归属。地名不仅与文化相关,也是词汇的一部分,需要通过文字来记载,因此可以说地名与语言学之间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地名还是该地社团成员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所形成的特殊语言符号,具有形、音、义的特征。本文以搜集到的595个有效地名为语料基础,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统计、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对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的语音、语法、词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研究。1、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的语音分析除了主要词汇部分之外,语言表层的文化价值也包括一些语音现象,这是文化价值的第一层次。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与陈原先生的《社会语言学》都谈及,在语言与文化之间,语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音,即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研究汉语的语音,一般从音节的结构特征,声韵特征方面入手。1.1 音节特征音节是交谈时听觉所能感知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音节。笔者对搜集到的595个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以论文附录的语料为依据)后,发现兰州市市辖区地名最少由双音节构成,最多由六音节构成,共计五种形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兰州市市辖区的地名第一阶梯为三音节,占比为45.38%,近一半的地名都为三音节。第二个阶梯中双音节、四音节、五音节依次递减,占比分别为24.70%、17.31%、11.43%。一二阶梯总共占比98.82%,在兰州市市辖区的地名中拥有绝对优势。剩下的六音节最少,只有7个,占比01.18%。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兰州市市辖区,大部分行政区划地名都以形式简单、易记易用为主要特征。这不仅是出于使用方便考虑,也有语言学的影响因素在里边,那就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需要,如:原有地名中的专名双音节化后再加上通名,最终成为三音节的地名。此外,三音节的地名占比最多还有语言中的经济机制在起作用。1.2 声韵特征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由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语音不仅包括音节数量,还包括声调韵律。因此在语言学视角tf研究地名语音特征时还需要考虑地名声韵上的特征。如果一个地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那么势必这个地名的流传性优于一些拗口和刺耳的地名,该地名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得到长久沿用。也就是说,一个地名,必须达到形、音、义上的完美结合,才能称成为一个标准合格的地名。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的声韵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汉语中的一种声韵现象,多见于对联和诗歌中,恰当使用双声叠韵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在古代汉语中,“双声”指一个双音节词中的两个字的“反切”上字相同,“叠韵”指“反切”之下一字与所切之字相同。用现代汉语来解释的话,就是在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可构成双声;两个字的汉语拼音所用的韵母相同,可构成叠韵。由于双声叠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故而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双音节地名中也有双声叠韵现象,如新兴、中庄属于双声现象;尖山、坪岭、铁冶、阳光、上庄、大砂属于叠韵现象。在这些地名中,不止双音节地名中有双声叠韵现象,三音节及以上的地名中也包含双声叠韵现象,此外,笔者在多音节地名中发现叠韵现象比双声现象更为常见,具体情况如下:三音节地名:黄河沿中的“黄河”、小西坪中的“小西”、武威路中的“武威”等都是双声现象;滩尖子中的“滩尖”、雁滩路中的“雁滩”、兰山村中的“兰山”等都是叠韵现象。四音节地名:焦家湾东中的“焦家”是双声现象;南山小区中的“南山”、雁南街道中的“雁南”、西李家湾中的“西李”等都是叠韵现象。五音节地名:焦家湾街道中的“焦家”是双声现象;山丹街东路中的“山丹”、建兰路街道中的“建兰”、十里店街道中的“十里”等都是叠韵现象。六音节地名:无双声叠韵现象。1.2.2 平仄和谐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曲直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平仄是中国诗词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将今音和古音对照,大致可以这样划分:今音的阴平和阳平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上声和去声则约等于古音的仄声。平仄是使声调悦耳的重要条件,如果韵文不讲究平仄相间,使同声调的字相连过疏或过密,就会失去音韵美;非韵文也应适当调配平仄。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尽管二、三音节的地名中存在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的情况,如:西坪、八盘、青春、吴家庄、南坡坪、柴家台等都是一平到底;岔路、木塔巷等都是一仄到底。兰州市辖区地名中其余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的地名的声调都是平仄交替,没有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的情况,因此读起来上口顺耳。具体情况如下:三音节的如:红星巷、西城巷、南昌路等都是平平仄式;定西路、雁宁路、小山口等都是仄平仄式;雁儿湾、郑家庄、小沟坪等都是仄平平式;武威路,八里镇等都是平仄仄式等…四音节的如:二十里铺,仄平仄仄式;嘉峪关路,平仄平仄式;店子街村,仄仄平平式;东岗街道,平仄平仄式;建西东路,仄平平仄式等……五音节的如:兰工坪北街,平平平仄平式;庄浪东路东,平仄平仄平式;十里店街道,平仄仄平仄式;拱星墩后街,仄平平仄平式;四季青街道,仄仄平平平式等…六音节的如:铁路西村街道,仄仄平平平仄式;东岗西路街道,平仄平仄平仄式;安宁西路街道、嘉峪关路街道,平平平仄平仄式等…2. 兰州市市辖区地名的语法分析李如龙先生曾经说过:“个体地名时语言中的词或固定词组。地名词和其他语词一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按照汉语构词法,汉语地名也具有单纯词、复合词及词组之别”。兰州市市辖区地名既是词汇,也是语言单位,即它们既具有词汇意义又具有语法意义。毫无疑问,这些地名也和其他词汇一样,由语素、词和词组组合构成,接下来,笔者将从构词角度对兰州市市辖区地名进行分类分析。2.1 基本形式地名是由专名+通名构成的,“通名是地名中表示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类别的部分,在同类地名中具有相同的意义。专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部分。”在统计了语料中的595个兰州市市辖区地名(已除去重复地名)后笔者发现其中共有504个地名由“专名+通名”的形式构成,剩余的91个的地名则只由专名构成。不难看出,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专名+通名”形式具有绝对优势,占比为84.71%,而仅由专名构成的地名只占15.29%。事实上,一个标准的地名包括专名和通名两个部分,如果说通名反映地名的共性,根据通名可以将某一限定区域内的地名划分成类,那么专名则反映了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不仅是兰州市市辖区,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地名都有这样的特点:“通名+专名”的形式居主要地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尽管专名的指位性强,但专名的数量毕竟有限,如果每一个区域都采取专名的形式,那么给这些区域取名的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因为既要考虑到每一个区域的特征,还要避免地名的重复;第二点,如果每一个地点都用专名来命名,则会对当地居民造成记忆上的困扰,人们或许会因为记混或不记得地名而影响生活;第三点,人们通过通名,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如“市”下面可以划分为各“区”,“区”下面又可以继续划分为各“路”,“路”下面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各“巷”,这样既可以帮助指位,又便于记忆。2.2 通名的使用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通名的种类繁多,按自然地形、人文历史、行政区域的类型划分,主要可表示为以下情况。自然地形,:山、沟、坪、滩、湾、子、岭、河等共8种;人文历史:营、街、庄、园、桥、门、堡、苑、院等共9种;行政区域:区、路、街道、巷、社区、村、镇等共7种。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通名,由于数量过少(3个及以下),故本文只举例略作说明,不作详细介绍。如,沿:绣河沿、黄河沿;峪:琅峪、侯家峪;乡:魏岭乡、金沟乡;泉:马泉、后五泉;巷道:葛家巷道等。使用“专名+通名”形式构成的地名可以看作是附加式合成词,即由词根+后缀构成的合成词。另外,笔者还发现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存在一部分“专名+通名+方位名词”的形式,集中于四音节与五音节地名中,此处也列出看作“专名+通名”式地名。具体分析情况如表2、表3、表4、表5、表6所示。由上表可得出结论,在“通名+专名”的形式中,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最多的是由行政区域类划分的通名数量,占比38.05%。自然地形与人文历史划分的通名数量相差不多,依次位于第二、第三位,其他类别“专名+通名”式地名占比14.14%,在最后附加方位名词式的地名占比最少,为04.38%。2.3专名的使用李如龙先生在《地名与语言学论集》中指出:“就个体事物抽象概括的符号叫专名。”兰州市市辖区地名同其他词汇一样,也是由语素、词和短语构成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由于单个语素构成的专名缺乏指位能力,因此在兰州市市辖区词汇中单个语素常与通名组合构成完整地名,如:前街、头营、夹滩等。如表7是对这些地名的结构构成的一些举例展示。兰州市市辖区地名中共有91个无通名,只由专名形式构成的地名,这一部分地名由词和短语构成。如表8、表9是对这当中的词的构成形式的具体分析。在兰州市市辖区只由专名构成的地名中,从词性角度看,名词处于主要地位,动词和形容词次之;从构词方式上看,合成词占主要部分,单纯词较少,这其中,复合式合成词占绝大多数,附加式合成词非常少。在兰州市市辖区只由专名构成的地名中,短语数量较少,具体分析情况如表10。由上可知,在兰州市市辖区只由专名构成的短语式地名中,方位短语和偏正短语居多,其他结构类型的短语数量都较少。二、兰州市市辖区地名的命名方式兰州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兰州曾名金城,始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在此设立的金城县,后于始元六年升置金城郡,直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因背靠皋兰山之故而改名为兰州,兰州这一地名便也随之固定并且延续至今。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域的命名与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聚落融合、居民住户迁徙、地理生态环境、人类交往生活有着直接联系,随着历史积淀和时光流逝,人文与地理在这片土地上碰撞、交汇、融合,继而逐渐形成了该地所独有的地名文化,地名逐渐成了储藏历史记忆的宝盒与传播文化文明的载体。1. 以自然实体、地理形态命名1.1以地形地貌、山水形态命名这些直接以地理地形为命名方式的地名,大多与滩、湾、沟、山等地形地貌相关,共203个,这些地域多分布在黄河南北两岸及南北山区之中,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兰州的地形地貌特征。与“滩”相关的地名共32个,如雁滩、北面滩、滩尖子等。与“坪”相关的地名共34个,如伏龙坪、小沟坪、白道坪等。与“沟”相关的地名共23个,如杨家沟、卓家沟、红沟等。与“岘”相关的地名共3个,如岘口子、白家岘等。与“台”相关的地名共9个,如郑家台、青石台、柴家台等。与“崖”相关的地名共6个,如孔家崖、崔家崖、穴崖子等。与“山”相关的地名共24个,如白塔山、大洼山等。与“湾”相关的地名共25个,如龚家湾、焦家湾、海石湾等。与“岭”相关的地名共7个,如张家岭、海家岭、沈家岭等。与“洼”相关的地名共3个,如赵李家洼、邵家洼、晏家洼。与“园”相关的地名共14个,如张家园、杨家园等。与“沟”相关的地名共23个,如石门沟、高林沟、宋家沟等。1.2以道路建筑物或存在实体命名这类地名数量较少,主要是一些广为人知的标志性地点,以文化教育和交通企业为主。共有37个。如:以学校命名:兰州大学、师大(西北师大)、交大(兰州交通大学)、农大(甘肃农业大学)、理工大(兰州理工大学)等。以建筑物命名:西津桥、雁滩大桥、火车站、西客站、西站、南站、文化宫、清水桥、月牙桥等。以存在实体命名:兰通(厂)、兰飞厂、兰棉厂、兰石(厂)、兰铝(厂)、甘铝(厂)、万里厂、长风厂、齿轮厂、机车厂、亚太(房地产集团)、省建四公司等。以小区名称命名:天庆嘉园、欣欣嘉园、银滩花园、丽苑、金港城、花园小区、南山小区、福源小镇、天庆新城、黄河家园、河山郡等。1.3以道路形状命名兰州的有些地名来源于街道、小巷的形状。如:岔路、詹家拐子,詹家拐子因处于皋兰路与民主西路交汇的丁字路口拐弯处而得名。2.以姓氏、人物命名2.1以姓氏命名姓氏地名也是兰州最具代表性的地名之一,经统计,这类地名在兰州市市辖区有114个,如付家巷、宋家滩、牟家庄、张家园、徐家巷等,在地图上占有较很大的比例,可以看到,它们以姓氏区分专名,以聚居地类型:村、庄、街、巷、寺、桥、营等和地形地貌如:湾、园、台、坪、沟、滩、崖、山、洼、岭、峪等来命名通名。2.2以人物命名现今,以人物姓名称呼的地名在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域规划地名中已经绝迹。以人物命名的地名在清末以前的兰州地区罕为人见,以这类方式命名的地名多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党政府为纪念特定政治事件和标榜特定军政人物,开始在各地以人物名称或事件来命名地域,诸如: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命名了中山林、中山路、中山铁桥三个地域或实体,以蒋介石姓名命名了中正路(今酒泉路),以国民党国民政府原主席林森之名命名了林森路以及用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命名的宗棠路、左公路(今白银路、民主西路)、以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字一民)命名的益民路(“一”取佳意为“益”)、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字“纪常”)命名的纪常路、以国民党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字“云亭”)命名的云亭路、以清初靖逆侯张勇的侯府命名的侯府街(今城关区张掖路“妇幼商店”一带)。3.以人文社会及历史文化命名3.1与古代教育、邮政、建筑有关的地名这类地名大多从古代延续下来,现今仅存有很小一部分,共12个。如与教育有关的贡元巷,其得名于巷内清朝在兰州设立的兰州府贡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古代政府多在各地设有驿站。兰州是古代中原通往漠北塞外、青藏高原、河西走廊、新疆西域的必经之地,兰州地区的邮驿,一般称为驿或驿站,它和住宿用的“店”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古代的通讯网络,如今大部分“驿”和“店”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极个别以地名形式保存下来,这些地名多以店、驿为通名,如以店为通名的十里店等,如以驿为通名的沙井驿等,其中,十里店因旧时与城中心相距十里而得名,沙井驿因地处山前砾石地带,地面下存有砂石层,农民经常于此地挖井取砂铺田而得名。建筑一类的地名多取自鼓楼和古代城门和地域内建筑物。如木塔巷得名于巷内北端建造的木塔。以“鼓楼”为名的是如今位于城关区,沟通酒泉路和静宁路的横向街道“鼓楼巷”,以城门来命名的地名有:桥门、静安门、安定门、南稍门、南门、东门、广武门、双城门;静安门、安定门、南稍门、广武门这四座城门都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与其他五门一起组成了兰州的外郭九门。南稍门位于现城关区酒泉路中山林略东附近,是昔日兰州城最南端的大门,旧时多农田,非主城区。安定门位于今白银路与双城门之间的偏南地域,因当时时常有外敌从该门入侵城内,出于军事防护的目的,政府在兰州城的西南角设置安定门。广武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中心地带,东至平凉路,西至静宁路,南至庆阳路,北至黄河沿中心线,是古代兰州城的东北口进出之门。静安门如今属于城关区临夏路街道,古代是主城区最靠西南的城门。桥门指现在兰州城西关十字到中山桥的一段旧街巷,自明代以来,就是兰州外城通向镇远浮桥的唯一南北向干道。3.2 与军事防御有关的地名与军事相关的地名在兰州市市辖区共有33个,大多与“堡”“城”“营”“墩”有关。如与“堡”相关的地名有11个,如安宁堡、盐场堡等。与“城”相关的地名有7个,如西固城、金城关等。与“营”相关的地名有9个,如费家营、头营等。与“墩”相关的地名有6个:如拱星墩、土门墩等。3.3为纪念特定历史事件或极具时代特色的地名这类地名在命名初通常是为了庆祝或纪念某特定历史事件和活动来命名,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而命名的新华巷,为纪念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甘肃创办培黎石油学校而命名的培黎,还有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山路,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红星、新兴、振兴、先锋、复兴、福利等地名。3.4 以经济商业命名这类地名多因在该地发生的农贸经济活动而得名,如科技街、草场街、桃园等。草场街名称的由来有两种,一说其因元末骁将王保保囤积军马草料得名;一说这里曾经是马车队和骆驼队聚集而建的草料市场,久而久之此地被称作草场街。科技街街如其名,得名于这条街上出售电子产品的商铺,桃园则是得名于该地的桃子交易。3.5 以言志抒情为目的命名的地名人们有时也会借用地名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与情感,这类地名在兰州也有部分存在,共有21个。如:居安社区、幸福社区、健康路、团结新村、朝阳村、和平新村、文化社区、青春村、平安镇等。4.以数字和方位命名这类地名共为112个,其中地名中包含方位词(上下中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有95个,与数字有关的有17个。其命名方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多以其所在地与新旧兰州城市中心相对位置、方位和距离而命名;第二种是:多在主街道名称后方位词和数词来细分子街道。诸如在旧时距离兰州城中心五里的五里铺、八里的八里窑、七里的七里河、十里的十里店;但是更多地名则是在主要街道的名称后面加上了方位词和数词,用以区分子街道和支路。如天水南路,东岗西路,定西二支路等。5.以甘肃省境内城市命名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政府借鉴了上海市以全国城市名字命名街道的举措,用甘肃境内各城市之名命名了城关区、七里河区的一大批重要街道,包含城市名称的行政规划单位地名有38个,如天水路、平凉路、庆阳路、酒泉路、张掖路、金塔巷、敦煌路、白银路、临夏路、正宁路等。三、兰州市市辖区地名的文化内涵1.军事边塞文化兰州是古代中原通往塞外的咽喉重镇,其西通西域、南接吐蕃、北连蒙古,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夺之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所言: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嗓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他的这段话不仅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兰州倚河为据的天险地势,而且也显示出了其极为重要的军事地位。作为军事防御重镇和西北地区的关隘,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在兰州的屯兵设防工作,尤其在明朝,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部落的南下侵犯,朝廷在兰州设立大量的城堡卫所,用以自卫。我们可以在现存的大多兰州地名后挖掘出军事文化特征,譬如兰州别名为“金城”,正是取了固若金汤之意。这些地名或以防御遗址命名,如“墩”,墩别名烟墩,是古代沿长城修建的供军事观察和通信联络的烽火台,也指军事活动中的瞭望台;或以戍边屯兵的城堡、营寨命名,如西固城、费家营、安宁堡、穆柯寨;或以要道关口命名,如兰州黄河北的金城关等地。其中,东岗镇的前身是东关堡,得名于熙河都大经制司经制使李宪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率军收复兰州时筑的巩哥关(一作恭噶关,巩哥、恭噶皆为吐蕃语),后因地处兰州城东改名为东关堡,于“关”和“岗”音近的缘故,“东关”慢慢被称作“东岗”(即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安宁堡,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前身是坐落于黄河之滨、仁寿山之麓的军事防御城堡。现在的安宁区便是在安宁堡的建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大明安宁堡神庙记》碑文记载“:明弘治十八年石涂杨公总制军务,以兰州为西北要衡置安宁堡”。即此堡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出于“戍以重兵,严以烽隧”的目的,由当时的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杨一清所建,名为安宁,取“安宁无患,不受侵害”或“边境安靖、边患消宁”之意。盐场堡,现位于城关区黄河北徐家山南,是一片相对繁华的街区,盐场堡得名为此地向北十里处的石门沟所在的盐场。初建于明弘治十八年,由三边总制杨一清为遏制靴粗侵扰而建,是兰州通往宁夏的军事要塞。西固城得名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兰州卫指使周伦在废城(也有人说其为西关堡)基础上重修的西古城。初为遏制北方蒙古族南侵之用,后因同治五年村民入城避战乱,而城墙坚固,村民得以保全之缘故,改名为西固城。以“营”命名的地名大多与军营有关。在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军粮之需,巩固后方统治,采取了屯营政策,安排大量的劳动力来垦荒屯田,屯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驻军,以六十人组成的军营为单位,一边打仗一边从事生产;二是招民,以屯为单位,每屯五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军屯的名称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了该地域的名字。同时,与营相关的地名大多以姓氏为专名,这也说明了当时这些军营很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聚集起来的。2.黄河文化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远古的咿呀学语到如今的顶天立地,她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之魂。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其支流对沿岸地区人民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兰州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千百年来,在黄河及其支流大通河、湟水、庄浪河、宛川河的冲击下,兰州的地势地貌呈现出多河谷、沟峡、浅滩的状态。因此兰州地名中多带有滩、湾、洼等字。其中,滩指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湾是河水经过时弯曲的地域,洼则是河岸向陆地凹入的地方。由于这些地域一般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耕种,后来便逐渐被人类改造,成为从事农耕用的坪、台、沟。坪多指山区或黄土高原上用以农耕的平地;沟是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台则是人类夯出来的那些平而高的土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收入是百姓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为生存生活和延续后代,人们多择水土而居,所以农耕良地是当时主要的人口聚居地,出于方便或者约定俗的原因,久而久之,人们便以地形地貌来命名地域了。这些与黄河相关的地名不但在兰州市市辖区地名史上出现最早,同时在数量上也占比最多,这也证明了人类在最开始进行事物认知时,直接接触到的往往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自然实体,而非精神形态。3.多民族文化甘肃地处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的接壤地带,历史上,其相继受到匈奴、鲜卑、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轮番统治。如东晋十六国时代,鲜卑族乞伏国仁在榆中(今为兰州所辖县)建立西秦国,统治地域包括现在兰州绝大部分地区及周边市县。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甘肃的首府兰州也慢慢成了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截至2015年,兰州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裕固族等36个民族。长期以来,在不同民族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下,兰州的地名也随之慢慢呈现出了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特征。如位于七里河区的阿甘镇,它的名字本意便是鲜卑语中的阿哥,据史料记载,晋代鲜卑人慕容璝在镇守此地时,因思念兄长,作阿干歌,该地也由此得名为阿甘镇。再如现今位于七里河区华林坪附近的满城,其因曾经在此地聚居过大量的满族人而得名。同时,在兰州还存有许多以“马”姓命名的地名,如马家沟、马家山、马家庄。马是回族大姓,这意味着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都有大量回族人民在这些地域居住。4.宗族文化宗族文化始源于周代开始推行的宗法制,宗法制是一种按宗族血缘来“受民受疆土”的继承法,在这种继承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既是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又是血缘上的大宗、小宗关系,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大型宗族。及至秦统一六国,以国为家,家国同构的概念被强化,到了西汉,董仲舒创立“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进一步确定天下所有小家要维护皇室这一个大家的伦常基础,继而为家族政治化和国家家族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础单位,家庭承载着生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主要功能。因此,以家庭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宗族血缘关系成了人际交往、社会统治的关键纽带。在生产力的要求和儒学理论的驱动下,宗族文化逐渐从宗法制度中衍生出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在中国人心里烙印了几千年,皇帝将九州大地划为自己的属土,百姓们也将本宗族的地域当作宗族的所有地。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中国各地域,无论东西南北、无论贫穷富裕、无论出于感情依存还是社交需要,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和自己同宗同族的人聚居,因此中国大量的街巷、聚居地都冠以宗族姓氏,这种情况在人口密集处尤为常见。在兰州,以姓氏为命名方式的地名是除地形地名外数量最多的一种。四、结语只要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地名,地名是人类用来辨识地区特征或熟悉地理实体的代名词,它的来源和演变可以反映出人类实践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兰州市辖区行政区划地名除了最基本的核心指称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边塞军事、黄河地域、多民族以及宗族文化。它借助点状分布和线状连结的方式构成了兰州这座城市的筋骨脉络,在见证兰州历史变迁与沧桑巨变的同时,保存着它的风俗人文故事、更在悄无声息处传递出某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观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新区行政区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