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商务笔记本电脑脑怎么样 产品评测和使用体验分享?


在连续吐槽了两款ThinkPad新产品之后,终于迎来了有足够竞争力的ThinkPad T460s,与往年的T4X0s不同,T460s并不仅仅是T460的高端升级款,ThinkPad在这款机器中引入了ThinkPad X1 Carbon的经典设计,同时又保留了T系列的一些特色,下面带来它的详细评测。与往年的T4X0s不同,T460s并不仅仅是T460的高端升级款,ThinkPad在这款机器中引入了ThinkPad X1 Carbon的经典设计,同时又保留了T系列的一些特色,下面带来它的详细评测。全新楔形机身,像是X1C加厚版与T450s相比,ThinkPad T460s的造型有不小的变化,它摒弃了之前方方正正的机身外观,转而采用与X1C非常相似的楔形设计,T460s的弧度没有X1C那么夸张,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看做ThinkPad X1 Carbon的加厚版本。在用料方面,ThinkPad T460s依然沿用了高端的碳纤维 金属复合材质。Lenovo的标识印刷在顶盖的右下角,比前作要低调许多。与以往的T4X0系列相同,ThinkPad T460s没有触屏版,屏幕四周采用了灰色的磨砂边框,边框宽度算不上窄,但相比MacBook Air优势还是很明显。屏幕上方配有前置720P摄像头和一组双阵列麦克风。三个USB 3.0 两个显示输出接口ThinkPad T460s的机身右侧配有一个SIM卡槽,一个RJ45网络接口,两个USB 3.0接口,一个mini DP接口和一个智能卡读卡器;它的机身左侧则配有电源接口,一个USB 3.0接口,一个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一个SD读卡器。T460s的接口配置非常实用,三个USB 3.0接口,两个显示接口和一个SD读卡器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我们之前吐槽的OneLink 接口也没有出现在这里,但如果能再多一个雷电3接口会更好。1.7千克旅行重量ThinkPad T460s的裸机重量为1.34千克,旅行重量为1.71千克,对于一台14英寸笔记本来说,这样的便携性已经非常出色了。2K雾面屏幕,键盘体验出色ThinkPad T460s搭载了一块14.1英寸2K雾面屏幕,屏幕分辨率为2560×1440。得益于IPS屏幕面板,它的显示亮度、可视角度和色彩还原表现都很出色。T460s的键盘依然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红点键盘,略长的键程、舒适的反馈感受奠定了它带来的优质体验,可两级调节的键盘背光灯也让用户能够在暗光环境下更好地使用它。双核i7配930M独显ThinkPad T460s有多种处理器可选,我们拿到的是搭载了双核i7处理器的高配版,其配有8GB DDR4内存,512GB固态硬盘,显卡为具有2GB显存的GeForce 930M独立显卡和处理器中集成的Intel HD 520核芯显卡的组合。处理器测试T460s搭载的是Intel最新的Skylake架构双核i7-6600U处理器,其采用双核心四线程设计,主频2.6GHz,睿频3.4GHz。使用CineBench R15软件进行测试,其最终单线程成绩为142,多线程成绩为348。显卡测试令人感觉比较意外的是ThinkPad T460s所搭载的GeForce 930M独立显卡,毕竟上一代T450s还搭载了940M,虽然两块入门级独显没有实质性的性能差异,但是这一退步还是会令人感到疑惑。性能方面,它的3DMark Cloud Gate测试成绩为7684,与处理器中集成的Intel HD 520没有太大差距。硬盘测试ThinkPad T460s搭载了一块来自三星的512GB固态硬盘,使用AS SSD软件进行测试,其最终读取速度为471.31MB/S,写入速度为453.24MB/S。整体的运行速度非常出色。内部做工有巨大进步T460sT450sT460s的后盖前所未有地好拆,拧开四颗螺丝后即可轻松打开。从内部结构上来看,与T450s相比,T460s的内部设计明显更加精良,飞线几乎没有了,虽说距离业界标杆还有一点距离,但这至少是一流产品应有的样子。在设计上的主要变化是T460s取消了2.5英寸SATA硬盘位,优化了散热模组设计,改变了内存和无线网卡的位置,新增了M.2硬盘插槽。升级空间方面,用户可以自行更换M.2接口固态硬盘,主板上还预留了一个DDR4内存插槽和mini PCIe WWAN无线网卡插槽。不过在电池的设计上,T460s还是有妥协的成分,其内置了两块锂电池,容量分别是24Wh和26Wh,上面那块电池刚好就是T450s电池槽的位置。很少有机器采用这样的电池模组设计。在系统中,两块电池的电量也是分别计算的,强迫症患者可能无法忍受。散热状况可以接受,但并不乐观T460s满载运行时的热成像图ThinkPad T460s的极端散热情况有点复杂,机身键盘面的最高温度45.0度,最高温度点位于键盘中心区域,键盘部分有大量热辐射,不过由于整体的温度不高,所以对用户的操作没有偶太大的影响;机身底部的最高温度为55.8度,最高温度点位于扩展坞插槽,热量均匀分布在散热窗口附近。T450s满载运行时的热成像图T460s的散热状况算不上优秀,键盘面的热辐射在温度较高的使用环境下会带来很多困扰,如果正反的发热情况能颠倒一下就更好了。不过与T450s进行比较的话,T460s的进步相当明显。10小时续航时间ThinkPad T460s采用了双电池设计,电池总容量为50Wh,与我们不久前拿到的ThinkPad X1 Yoga基本持平。在60%屏幕亮度,40%音量大小,连接至无线网络的情况下使用内置播放器连续播放一段1080P视频一小时,一小时后总电量由98%下降至87%,电池1电量由96%下降至72%,电池2电量不变。据此推测,ThinkPad T460s的续航时间在10小时左右,依然先消耗位于顶部的电池1的电量。它将是小黑粉丝重拾信心的作品T460s可能是近年来最具竞争力的ThinkPad笔记本,也可能是ThinkPad在X1 Carbon后最走心的一款产品。它不是T450s的简单升级,ThinkPad在这款笔记本上进行的诸多改进都让它变得更美好:改进1:取消外置电池设计,小黑用户终于不会被苹果嘲笑需要插上那么丑的一块电池才能延长续航时间;改进2:优化散热模组,在新的散热模组和Skylake处理器的共同作用下,T460s的散热进步也非常明显;改进3:重整内部做工,T460s的内部做工终于让它有了能跟苹果比较的资本,虽说用户看不见,但这也体现了厂商的态度。总的来说,ThinkPad T460s是真正值得买的一款ThinkPad商务本,也可能是让小黑粉丝们重拾信心的一款产品。如果你喜欢舒适的键盘、ThinkPad的品牌积淀,那么ThinkPad T460s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提示:此文于2005年7月26日发布于专门网,至此已是17年了。17年来,有不少网友和我说:就是看着这篇文章、不知不自觉长大了,同时也买了ThinkPad笔电……全文图片较多,由于上传多个图片的操作非常繁琐,所以图片均是缩略图,需要查看高清图片的,我会在有时间之后整理发布到公平评测中文站和FairReviews英文站。重新发布的原因,同样是我在整理个人数据时,无意中找到了保存的原版高清图片,所以特此重新整理出原版高清图片发出这个新的主题,同时增加了不少原文没有使用的图片。谨以此文纪念经典的IBM ThinkPad 系列笔记本电脑在IBM ThinkPad最终变为Lenovo ThinkPad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过去的一些令人难忘的型号吧……随着P-M的越来越普及,相信使用PIII CPU的ThinkPad本本最终没落的日期越来越近了……然而,PIII CPU的影响力依然巨大。IBM ThinkPad 推出的小本本中,有三个型号有着基本相同的配置和出生年代,并且都是使用PIII600的CPU,那就是240Z,S30和X20。240Z是240系列的最终型号,其最高配置型号为240Z 82J,S30,全球据说只发售了两万多台S30/31…….X20,是X系列的开山鼻祖……我有幸对这三款IBM ThinkPad 使用 PIII 600 CPU的小本本进行了多次逐一把玩的机会。总算可以比较系统的写一些文字,拍一些图片出来,给尚未/计划/已经使用的各位看看,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一起来记录一下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不得不退出现役的IBM ThinkPad……下面所写的内容,各位如有发现错误和遗漏之处,欢迎指出,我马上更正或补充。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我的这三个型号的配置。第一个是ThinkPad 240Z:PIII 600 /440MX芯片组/Silicon Motion Lynx3DM显卡-4MB/256MB/80GB(硬盘自己加装,目前没有发现有硬盘容量限制)/10.4 XGA/LAN/Modem/下面是当年的ThinkPad机体最大的----从而功能最多、性能最强大的机王----ThinkPad A3系列(下图中是使用SXGA+ IPS屏幕的A31),和ThinkPad 240Z的对比图:第二个是ThinkPad S30/S31:PIII 600 /440MX芯片组/Silicon Motion Lynx3DM显卡-4MB /256MB/80GB(硬盘自己加装---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硬盘容量限制)/10.4 XGA/ LAN / Modem /1394展开后方左侧视图:S30使用的电池带有一个可转动的部件----处于途中这个位置时,刚好是一个后方增高支架,可以提高键盘录入时手腕的舒适度;当合上机体时,此部件转动到和机体同一直线位置,又转身一变,成了S30的一个安全的提手(呵呵!属于真正的手提电脑了):ThinkPad S30上市时,遇上了Windows XP的美好时光的开始,10吋XGA屏幕显示效果还过得去:把ThinkPad X240和S30这两个同是10吋XGA屏幕的机型放在一起对比看看:下图可以看到S30的有线网卡RJ45端口在机身右侧后方:两者的成色还过得去,小遗憾是S30不是英文键盘:下图暴露了本片摄影师当时是借用了恶劣环境的外景地拍摄的(某东莞工厂的简易测试实验室):两者底部图,这台ThinkPad 240Z带有正版Windows 2000专业版(我个人最喜欢简体中文版Windows 2000的UI选用的默认字体了):第三个是ThinkPad X20:PIII 600/440BX芯片组/ATI Radeon显卡-4MB/320MB /80GB(同上说明)/DVD(底座)/FDD(底座)/12.1” XGA/LAN/Modem====修正:X20显卡应为RAGE MOBILITY,此为本站论坛会员Sadamu斧正。====ThinkPad X20是当时IBM进入21世纪之际整理ThinkPad各系列重新命名的X系列的首个型号,所以支持的UltraBay叫做UltraBay 2000(两千年):来一些三者集体的对比图片,方便对比:第一张,三者的正面对比图:从左至右依次是S30,240Z和X20。这样一眼看来,左边的S30看起来最为小巧,其独有的屏幕边框上的“耳朵”是其最为明显的标志,老远就可以一眼认出 ;中间的240Z屏幕边框看起来比较宽,有点不顺眼---虽然S30和240Z的屏幕尺寸都是一样的10.4英寸;而右边的X20看起来最大-----12.1英寸实际上也是三者中最大的,屏幕边框比240Z看起来要舒服。还有就是:S30和X20都拥有键盘灯(ThinkLight),这个240Z就处于劣势了。第二张:侧视对比图唯一的感觉就是X20比较大,其他好像没有什么感觉……第三张 :合上屏幕,叠放:从上至下:S30 ,240Z,X20,一个比一个大;三个都是屏幕上盖顶端双屏扣开关结构,只是S30屏扣开关上面涂有绿色箭头的标志(同一时代的A3*也有,后期则消失了----估计是IBM为了省下这点绿色油漆的成本吧?)不同点就是看到X20上盖顶部有UltraPort接口,这个是240Z和S30都没有的接口,可以接驳上IBM ThinkPad选件库中的各种UltraPort选件看看三位的右侧面:最上面是S30:依次是MIC(麦克风)/音频输出/USB/ Modem(RJ11)/LAN网卡(RJ45)/锁扣中间是240Z: 依次为硬盘仓/红外/USB/散热口/PS2接口最下面X20:依次为硬盘仓/散热口/USB看看三位的后面:最上面是S30:很简单—就是一电池,X4*,T4*就是学了这一点设计的;中间240Z:这个比较丰富了,从左至右依次是串口/并口/电池仓/外接显示器VGA接口/外接电源插口下面X20:从左至右依次是锁扣/外接电源插口/USB/外接显示器VGA接口/音频输入/LAN网卡(RJ45)/Modem(RJ11)看看三位的左侧面:最上面S30,依次是:USB/外接电源插口/PC卡II /CF /散热口/外接显示转接口/1394中间240Z,依次是:锁扣/Modem(RJ11)/LAN网卡(RJ45)/外接软驱接口/MIC(麦克风)/音频输入/音频输出/PC卡 II下面是X20,依次是:MIC(麦克风)/音频输出/CF /PC卡II看看三位的底部:左下方是S30,左上方是240Z,右边就是X20了;可以看到240Z和S30底部的散热风扇都非常明显,而X20就没有这么明显了;其中S30底部,除了一个电池卡扣,就没有其他东西了;240Z除了两个电池卡扣,其左下方就是硬盘仓盖,需要更换硬盘只要取下两个螺丝就可以打开硬盘仓;X20的电池仓在机器前方,前方电池仓的左边,就是X20的喇叭所在(就是图上那个12个小洞洞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X2*的音响效果差的原因------本来就是一个合并声道的小喇叭,还非要藏到机器下面,效果不差才怪。后继的X21/22/23/24依然这样……其他角度的对比图片:看完了三个的基本外观我们再看看各自的接口和扩展性:首先看ThinkPad 240Z:240Z拥有一个PC II,一个USB 1.1,一个外接软驱专用接口,所以最多能同时外接以下三个设备:1.240/600系列外节软驱----支持软驱引导系统,并可在DOS下加载PC卡光驱和USB光驱;2.PC卡驱动器(图片上面接的是PDB2000,可以方便地安装U2000设备,U2000电池除外)-----不支持引导系统;3.USB驱动器(图片上面接的是USB光驱)-----不支持引导系统;此外,由于240Z还拥有串口,并口和外接第二显示器VGA口,所以对于串口设备,老式的并口打印机和显示器,都可以方便的不需要任何其它转接设备即可接上去。特别是串口设备,相对于X20/21/22/23/24和现在的T4*来说,确实是需要大量使用串口进行管理网路设备的人员来说,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接口。同时,240Z还拥有一个传统的PS/2接口,这对于外接传统的PS/2接口的鼠标和键盘来说,也是很方便的。240Z相对早期的240/240X来说,由于其同时拥有LAN网卡接口和Modem接口,也算是一个优势----无论是局域网或使用电话Modem拨号上网,都能应付。240Z还拥有红外接口,这个对于使用红外接口的设备(如手机)也不可缺少。如果你需要使用无线或GPRS或CDMA,那么240Z拥有的PC II插槽也可以加装PC卡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综上,240Z在这么小巧的身体上同时拥有这么多接口,真是实在难得。当然,240Z接口方面还是有以下遗憾:1.没有能够使用光驱引导系统的接口,在进行全新的系统安装或系统特殊维护时很是不方便,只能使用软驱引导的方式来加载光驱;2.USB接口只有一个,太少,且有时有供电不足的毛病发生。3.由于机型较小,同时密布接口,有时候单手手持240Z移动,会有机身发生变形的的心理阴影4.喇叭只有一个,音量和音质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聊胜于无;第二个是ThinkPad S30:S30的接口和240Z相比较,少了串口,并口----其机身后方空间全部被电池占用了;少了一个PS/2,但多了一个USB1.1;少了一个直接的VGA接口,用一个显示转接口来替代,这是因为S30时在没有空间来安置标准的VGA接口了,只好通过折中的方法来解决,可是现在弄到的二手S30/31往往没有这根外接显示转接线的。多了一个CF插槽和1394---这点对于经常和其他数码设备打交道的用户来说是很好的接口。由于S 30/31拥有两个USB和一个PC II,所以S30也可以同时外接以下三个设备:1.USB软驱------支持软驱引导系统(也支持FDD的USB闪盘引导系统),并可在DOS下加载PC卡光驱和USB光驱;2.PC卡驱动器(图片上面接的是PDB2000,可以方便地安装U2000设备,U2000电池除外)-----不支持引导系统;3.USB驱动器(图片上面接的是USB光驱)-----使用原装ThinkPad的USB光驱支持引导系统;这样可以看见,和240Z相比较,其支持USB-FDD,USB-光驱引导系统的功能太快人心。在进行系统全新安装和进行系统维护的时候,确实感觉到带来的诸多好处。前面在介绍S30/31的外观的时候,已经提到了S30/31上盖屏幕两侧的标志性外形-----两个长长的“耳朵”。这两个耳朵作用是:1.可以内置天线,S30/31是ThinkPad首款巧妙内置天线在屏幕两则的机型,对于无线天线的信号有着良好的保证----我看可以考虑命名为ThinkEar了!2.可以在缩小上盖的同时兼顾到键盘的设计,而不像某些产品为了缩小机型面积,弄得键盘就像一个计算器一样。S30/31内部只有一个miniPCI插槽和一个CDC插槽,所以出现两种差别:一种是LAN + 1394 + Modem(使用的是LAN+1394的miniPCICombo卡, DCD位置安装的是Modem;)一种是WiFi + Modem(使用的miniPCI的WiFi,DCD位置安装的是Modem;)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同时LAN + WiFi的型号;我选的还是LAN + 1394 +Modem的型号,因为要解决S30/31加装WiFi的问题很好解决,而要解决1394就有点麻烦了;解决WIFI的方法是利用S30/31唯一的一个PC卡插槽,我使用了一个WiFi + GPRS的COMBO PC卡,其外形设计比较好-----天线是可伸缩的,信号比原装的也差不了多少,同时完全不要担忧PC卡外露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S30/31的CF插槽,加装一个CF的蓝牙;就这样S30也可以同时内置LAN + Modem + WIFI + BT + 1394 + GPRS了,唯一漏掉的是红外---不过在蓝牙和无线设备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红外的消亡是指日可待了。另外,S30/31掌托部位左右各有一个喇叭,音量和音质先别说,总算是ThinkPad小机器里面出现的唯一的立体声了。最后看看ThinkPad X20:X20和240Z,S30比较,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优势,只多了一个上盖顶部的UltraPort接口;和240Z相比,没有串口和并口以及红外;和s30相比,没有1394。其实X20有着比240Z和S30/31多一个重大的扩展端口------支持底座,坞站(DOCK)和端口复制器!下图是X20加装底座的情形:可以同时拥有6个驱动器(本体一个硬盘,底座上一个软驱,一个光驱或硬盘,两个USB软驱或光驱,还可以接上一个PDB2000驱动器)其实只要底座上的软驱和U2000插槽就足够3轴了,没有人同时有必要使用这么多驱动器的同时,底座两侧还有一对小音箱,总算弥补了X2*单个喇叭的缺陷;底座后面拥有串口/并口和一个PS/2,也弥补了X2*缺少的这些。下面是X20放置在坞站(DOCK)2631上面的图片:再看看三位的电池:左上方是240Z,其电池仓位于机器后方中部,其对应的电池有两种;这两种电池在图上已经取下放在240Z的右边;左下方是S30,其电池仓几乎占据了整个机器后部;左边是X20,其电池仓在机器的前部仔细看看240Z的电池,有两种:上方的是加强型,FRU P/N 02K6690 容量是3.10AH 使用的电芯是6个长方形的电芯下方的是标准型,FRU P/N 02K6687 容量是1.55AH 使用的电芯是3个长方形的电芯当使用标准电池时,240Z的重量为1308克,拿在手里非常轻盈,整体外观不错。可惜其电容量只有可怜的1.55AH,就是全新的电池,理论上也只不过能支持其一般运作2小时……当240Z使用加厚型电池时,重量到达1440克,重量是还可以接受,可是其外观就变得有点怪怪的了……怪怪的感觉来自当你手持安装了加厚电池的240Z移动时,感觉这个240Z的底部实在有点令人不放心,生怕一不小心240Z就失手滑掉到地上----原因就是加厚电池突出部分使单手不好把握。当然,其带来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电量增加到3.1AH,理论使用时间到达4小时;二是当放在桌面工作时,其加厚的部分形成一个架空结构,有利于机器的散热和为键盘增加一个倾斜度(增加使用舒适度);接下来看看S30的电池:S30也有两种电池:左面是加强电池,右边是标准电池标准电池: FRU P/N 02K6893 6芯电池,11.1V,容量是4.000AH;重量365克加强电池: FRU P/N 02K6893 9芯电池,11.1V,容量是6.000AH;重量520克S30/31的电池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其电池上有一个活动的框架,这个框架支起时就像上面所说的240Z使用加厚电池一样,形成一个架空结构--------功能和240Z类似,但是其优秀之处有四:1.可以手动选择是否支起;2.收起支架后和S30融为一体;3.支起支架后单手手持S30依然感觉很稳;4.标准电池和加强电池都有这个支架下面是S30/31使用加强电池和标准电池的局部图:(注:下面部分图片引用EricTsui的原作:http://www.ibmuser.idv.tw/viewtopic.php?t=2749)S30/31的电池除了上面这个外形设计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电量在S30/31上的实际使用效果。按照官方的说明,其标准电池能长达6小时,而加强电池更是号称全日电池-----(Full Day)可以达到惊人的10.5小时!!!而X20的电池,和X21/22/23/24均可通用;初期x20/21的电容量有1400mah和3600mah两种;使用时间恐怕也和上面说到的240Z差不多后期到X22就出现4000mah的了,使用在X20上面,一般也就是4小时左右,比240Z好很多,但和S330/31相比,还是差很多;鉴于X20-24现在使用的人比较多,我就不细说了。上面说完了三者的外观/接口/扩展和电池接下来接简单说一下系统性能;三者采用的都是Intel经典的440芯片组,CPU都为PIII 600;诞生时间都是在2001年前后,时间上相差不太远。240Z,S30都是精简版的440MX,其IDE通道只有一个;内存板载128MB,最高只能到256MB;显卡是Silicon Motion Lynx3DM显卡-4MB ;10.4英寸 XGA的屏幕;硬盘方面只能使用9mm的2.5英寸硬盘;X20是440BX,IDE通道没有被阉割;内存板载64MB,最高可到320MB(必须使用双面16片的256MB的内存);使用了ATI Radeon 4MB的显卡;12.1英寸 XGA的屏幕;可以使用12.5mm的老硬盘-----这个算不了什么,现在12.5mm的硬盘基本已经绝迹。纯粹从数字上比较,会发现X20占有优势;而实际上的使用,特别是不考虑扩展之后的效果,那么X20就只有内存和显卡有稍稍优势了。三者全部安装XP Pro SP2,内存为各自最大配置,日常应用运行起来,我是无法感到有什么性能上的差别。通过简单的工具测试----使用SUPERPI测试CPU,三者的成绩几乎没有差别------运算104万为圆周率,都是在3分26秒左右,上下误差不会超过2秒:而在内存方面,使用傻瓜式的EVEREST测试,居然发现240Z/S30的内存读取/写入/潜伏数值都比较好,有些地方竟然超过使用DDR266和DDR333的系统!!!真是见鬼了!!难道这能说明Intel的440芯片组的经典?在显卡方面,由于三者的显卡都比较低,也就没有使用什么3DMark2001来测试了;只简单安装了CS1.6进行测试,三者在800X600下能够良好运行(不能说非常流畅,但也不觉得卡,在640X480下面就流畅了);在播放通常码率的DVDRip,RMVB都比较流畅,至于HDTV三个都不要想了;在双屏显示设置方面,X20使用的ATI大家都比较了解和熟悉;而240Z和S30使用的Silicon Motion Lynx3DM显卡设置上比较特殊:同时,Silicon Motion Lynx3DM显卡也有相关的节能选项:这也是为什么S30/31使用时间惊人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S30/31在使用电池状态时CPU一般自动降频到300MHz):下面是我整理的三款机型的详细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最后一行。240Z-----适合网管和收藏:原因就是轻便/串口/红外/LAN+Modem/10.4”的XGA/可以方便加装WIFI;前面已经说过网管需要串口来管理多种网络设备,当初T40刚出,上面突然不见了T系列一向就有的串口,还引起了不少人的抱怨;各位作网管的想象一下:接好240Z和网络设备的串口线,由于240Z的轻便性,左手单手即可掌握本本机体,右手使用小红帽和键盘,同时240Z还可以加装一个PC卡WIFI,多爽!!!S30 -----适合超级移动用户/MM/数码伴侣/收藏:原因就是轻便/超长的电池时间/漂亮而结实的外观/1394/CF卡/LAN+Modem/10.4”的XGA/可以方便加装BT和WIFI;S30的6-10小时的电池时间,手感安全实际上也坚固的外壳,可升级至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漂亮的镜面上盖,可以播放DVDRip和RMVB,10.4”的XGA,比那些卖价1000甚至2000多3000多的数码伴侣好多了。X20------鸡肋,我情愿加点钱买X22/23/24;当然,这是建立在你没有任何本本而想在240Z/S30/X20这三者中选购一个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已经拥有X20,它还是一个不错的本本。有不少文章在评价X20时,说X20是综合570和240而设计的,在我看来X20只是 570的缩小版;而S30/31才是240系列的华丽版;S30/31的接班人是…….是X40!!!理由何在?请看看下面S30和X40的对比图:如果不是S30标志性的“ThinkEar”(再笑),以及S30的镜面上盖,一眼看去,X40和S30基本上外形差不多,重量也差不多,功能呢?-----在所诞生的时代也都差不多!另有本站论坛网友拍摄的S30和X40的对比图:哈哈哈哈,我现在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边是X30/31/32继续出,一边是X40/41/41T继续出的真正原因啊!!!呵呵,也许由于S这个字母已经被Think台式机使用,所以以后,X3*,X5*代表继承570的X2*的路线;而X4*,X6*则代表继承240的S3*的路线……总算发完了,由于个人原因,这篇早就对HOPE承诺的文章我一直在拖,现在利用工作时间匆匆完成的,其中难免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所用到的图片也来不及加工和处理,基本上是“原汁原味”了希望喜爱ThinkPad的各位能喜欢这篇文章,也希望新联想之下的ThinkPad永远ThinKPad……..在此,再次请有发现错误和遗漏之处的各位指正。最后,来一张纪念图------5个ThinkPad:ThinkPad S30/31,还有过钢琴镜面上盖(A面)的版本,如下图:其镜面效果真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花絮如下----15年前制作此文时,又一并拍摄了笔者当时在手头的ThinkPad机型,用以留念。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10-28 18:58: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务笔记本电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