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意思“坼吴楚,浮日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话描绘了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

这句话出自《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新解 ——对《登岳阳楼》诗句旧解的异议


作者: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1发表时间:

当代唐诗欣赏大家张碧波老师曾经对杜甫的律诗有“概括广,寄慨深,结构章法谨严,语言凝炼精警,风格沉郁顿挫”的论述。
   正因为杜诗有上述特点,所以,人们对其作品中个别语句的解释,会有失之偏颇的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杜甫《登岳阳楼》中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不管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还是《唐诗鉴赏辞典》,乃至古今众多评论家的说法无一例外: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也有的人为了自圆其说,更有如下牵强的解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们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我觉得,这只是解释了诗句的表面含义,未能把握其深层意蕴,是不能让读者满意的。所以有人曾提出这两句诗是否有些夸张失实的质疑。而且,一贯刻意求工出语惊人的杜甫,决不会步前人后尘而将《观沧海》中的有关诗句化为“乾坤日夜浮”的。因而我们有理由重新探求更合适的解释。
   我们知道,杜甫在长安展转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宦途的失意,生活的贫困,命运的坎坷,使他开始注目于现实,对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之黑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他的视野由个人生活的小天地转向了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且深为后代评论家所瞩目。
   例如,黄庭坚: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此语耳。
   朱熹:杜诗佳处,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惟虚心讽咏,乃能见之。
   元好问:前人论子美用故事,有著盐水中之喻,固善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马,得天机于灭没存亡之间,特色牝牡,人所共知者,为可略耳。
   这里,我们不妨再看一看,在杜甫的代表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是如何描绘黄河凌汛的(黄河上游的冰块顺流而下挤到“几”字弯处的冰冻线上形成的灾难性梗塞)。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崪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多么真切的叙述,多么惊心动魄的的景观!但这样去讲还只是表面上的理解,因为这几句话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此处化用了共工触山的神话,借对黄河凌汛的描述暗示唐王朝时局的严重,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这是何等雄浑的笔力!且此诗写在安史之乱以前,就我们今天看来,诗人的见解又是何等精辟!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前面提及的话题,那就是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一诗句,到底该做如何解释?
   谁都知道,唐人诗作常常借古讽今,以汉喻唐。该手法可谓司空见惯,如杜甫在《兵车行》中用“武皇开边意未已”暗讽唐玄宗,再如高适在《燕歌行》中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开篇,还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入题。这“汉皇”说的是谁?请读下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自然知晓。
   在《登岳阳楼》这首律诗中,杜老先生更是技高一筹,可谓独尽其妙了。但按上述众家的解释可就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使原诗臻于化境的艺术魅力,在人们的感知上大大地打了折扣!
   那么,对这一诗句到底怎样理解才符合作品的原意呢?
   请先别急,听我再讲述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担心各诸侯王权势过重,胫大于股,尾大不掉。任用晁错削减诸侯封地,加强中央集权。
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首先发难,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汉。吴王传令所属百姓:“寡人今年62岁,小儿子14岁。境内男丁,上至62,下至14,尽数出征,诛灭奸人晁错。”由于景帝即位不久,政权不稳且迫于吴楚兵威,只好把晁错当做替罪羊而枭首示众。但吴楚联兵并未罢手,反而得寸进尺,直逼京城。幸好有名将周亚夫扼守要塞,与各诸侯援军同心协力败吴破楚。这段故事就是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王之乱”。
   据此史实,我们自然就可以用双关的理论去解释上述诗句的内容。
   “吴楚东南坼”句中的“坼”字乃是“裂开”之意,全句仍是以汉喻唐,其深层含义是说安禄山史思明同当年汉景帝时的吴楚一样祸起肘腋,给唐王朝造成了致命的创伤。
   “乾坤日夜浮”意为唐王朝的政局已经危机四伏,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三朝两夕,就可能有倾覆之患。
   这样理解,前面的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分析,上述所有疑点都将悄然冰释。而且,这就不仅只是单纯地描绘洞庭湖上宏伟壮丽的美景了,而是直接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神来之笔了。
   于是,全诗文意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青年时就曾向往这洞庭美景,可惜未能来此一游;如今已是垂暮之年,在这战事频仍烽烟四起的环境中却奔波至此,我怎能不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近年来皇上政事不谨,佞臣专权,造成藩镇割据,致使安史二贼祸心顿萌,如同当年汉景帝时的吴楚之乱一样挑起祸端,致使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险象环生。这样继续下去,大唐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半生以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和亲人失散多年,音信不通。离开夔州后,全家人就只能生活在船上,自身又是年迈多病,这样漂泊无依的生活实在难熬,不知何时才能有个安适的归宿?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今天登临这座名楼,远眺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气象,却又不禁忆及西北的吐蕃族接连犯边狼烟蔽地的状况,我禁不住涕泗横流,已是无法自抑了!
   全诗抚今思昔,情景交融。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家国之痛。意境沉郁而且悲壮,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古今绝笔。
   以上就是我对杜甫《登岳阳楼》一诗所持的不同理解。谨在此冒昧地提出来,以待各位名家作出结论。谢谢。

【编者按】这篇文章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首先抓住了众多评论家解读不到位的句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进行解读,指出了历代评论家和书籍中的解读观点,提出了作者的不同看法,然后,引述历史背景材料,引述相似诗句作为旁证,提出了作者对这句诗歌的解读观点。再此基础上,文章连贯解读整首诗,从意境内涵的角度,表明作者解读的合理性。这篇文章对我们阅读作品,是有思维和方法启迪的。【编辑:春雨阳光】

  文学评论,就是要自己的读到见解,这见解又必须符合作品自身的特点。这篇文章,作者对杜甫的诗句的解读,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这种精神是值得文学阅读者学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