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雷军的成功被复制的如此之多?

移动互联网让创业高潮到来,已经创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小米公司是创业者的典范。而小米知名的粉丝营销、互联网思维也是众多创业者都想要学习的知识。但是雷军说,小米的精髓你们学不会!难道小米的发展模式真的不可以复制么?

一个朋友告诉我,一家名为“云麦”的公司就在复制小米之路。经过他的引荐,我准备约云麦公司创始人汪洋聊一聊,让他谈一谈云麦公司是如何复制小米的。在与这位90后创业者的聊天中,我的问了几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以检验他们是否真的是在学习小米。第一个问题,为何放弃丰厚的猎豹移动股票选择创业?第二个问题,如何搭班子定战略?第三个问题,如何做产品的市场定位?第四个问题,如何做营销?第五个问题,公司的未来在哪里?

为何放弃丰厚的猎豹移动股票选择创业?

对于这个问题,汪洋说这并非他首次创业。此前曾创办了一个Windows应用市场,接着被金山公司收购,他也进入金山网络工作,也就是当前的“猎豹移动”。做Windows应用市场,是看到了当时应用概念的普及,希望站在应用的“风口上”。

而在“猎豹移动”IPO之前,汪洋毅然决定离职,他说这次离职的成本很高,因为放弃了大量的猎豹移动的期权,而猎豹移动上市几个月后就已经股价翻翻。而且他还从猎豹移动带走了四员大将(罗慧军、杨显峰、梁浩、李彦),全都跟随他出来创办“云麦”。

汪洋说,在金山的时候曾被派到小米公司学习过一段时间,对雷军的互联网思维、风口理论深有感触,这也让他坚决要“风口上的猪”。

他说之所以这么着急从猎豹移动辞职创业,主要因为他认为“智能医疗”的飓风即将刮起。因为苹果、安卓这两大生态系统都对这一领域一直跃跃欲试。终于在2014年6月,苹果iOS8宣布推出HealthKit人体健康管理系统,安卓系统则发布了Google Fit,健康追踪应用开发平台。

此外,在智能医疗设备市场上,没有什么知名品牌,这意味着创业成功概率极高。因为医疗公司不懂互联网和硬件,而普通硬件公司又不懂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这要比当时小米手机诞生所面临的竞争小很多。

雷军曾总结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雷军将此比喻成滑雪,站在高岗上向下滑,几乎无需自己费力即可获得非常快的速度和刺激的感觉;他还说,创业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要选择一个足够大的飓风口,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柳传志讲,做企业就是要“搭班子定战略带团队”。小米公司有7大创始人,这个班子很强大,7个创始人各司其职,都是每条线上的高手。

汪洋告诉我,他从金山带出来的四个人也同样各司其职。

l 汪洋,负责整体战略制定,还担任好轻硬件及APP产品经理;

l 罗慧军,负责云端+APP开发,他此前是可及公司技术总监,有丰富的云端研发经验;

l 杨显峰,负责供应链+硬件开发,他此前在猎豹移动担任运营总监;

l 梁浩,负责产品的工业设计,他此前在猎豹移动担任设计师 ;

l 李彦,负责新媒体营销和社区营销,他此前在猎豹移动负责粉丝运营。

搭了班子后就要定战略,汪洋说云麦公司大的战略与小米类似,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硬件只是切入互联网的手段。云麦公司希望成为用户的健身教练、健康管理专家,是一家大数据、云计算公司,为用户提供健康服务。

在这个定位之下,我问他为何没有先开发手环?他说:“手环并不是用户迫切需求,是一个新生产品,用户没有概念,因此不容易在用户中获得推广。所以云麦反其道行之,先希望先从用户都有认知的秤入手,做智能秤。”

由于秤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有的设备,几乎不用和用户介绍他们都懂,这减少了教育用户的成本。汪洋希望借助智能秤作为检测用户身体健康指标的工具,帮用户发现健康问题,然后再通过“好轻App”为用户提供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案,顺势再推出智能手环,而智能手环则是为了督促用户锻炼,锻炼后再到智能秤上检验锻炼效果,从而形成了用户健康管理的闭环。

定下战略之后,云麦公司就迅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云麦好轻”智能秤,并只定价199元。

如何做产品的市场定位?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们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进入智能秤领域前,其实市场上已经有好几家类似公司,你们的市场定位是如何做的?如何与对手实现差异化呢?

汪洋说,在做智能秤之前对国内、美国、芬兰等市场上的10余款智能秤全买回来研究,发现目前的智能秤多为贴牌生产,仍然是卖硬件设备的生意,这导致的结果是市场上的智能秤都因成本无法控制而导致价格极高,同时产品设计上很多地方不具人性化,这对于云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机会。

紧抓供应链。学习小米的做法,汪洋和团队也从供应链入手,了解智能秤的每个芯片、零部件,拜访供应商,云麦好轻智能秤从硬件到软件的所有设计均出自云麦公司,这意味着云麦掌握了智能秤制造的核心技术,对产品品质和性能可以有效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成本的大幅下降。

汪洋举例说,一个高端蓝牙芯片,我们通过自己方案和设计可以做到8元钱,而对手却要30元。我们和小米一样,希望采取“零利润”方式做最高性价比产品,所以对手定价469元、699元,我们只卖199元。

追求极致。也和小米一样,让粉丝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找准用户痛点,追求极致。汪洋举了几个例子,针对中国人习惯读“斤”而所有家用秤、智能秤几乎全都是只可读“KG”,云麦好轻是全国首个可读“斤”的家用秤。

别的智能秤绝缘材料都置于秤的中间,影响美观和使用,云麦好轻将这个绝缘材料与显示器融为一体,解决了这个体验上的痛点;而且还针对粉丝提出来的,地毯上称重不准问题,附送了4个脚垫,可以保证地毯也能精准称重。

追求简单实用。另外,追求简单,做减法。汪洋说,当前的智能秤的测量身体指标数都是10个以上,这是沿袭美国、芬兰等国家的产品,显然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因为很多指标对用户来说并无作用,只会增加用户的理解,让健身和锻炼成为负担,这又何必呢?所以云麦好轻智能秤只提供8个关键指标,一目了然。

专注智能秤。他说,云麦还会继续专注做智能秤,并将推出更加低价的产品,用极致的产品,最高性价比形成口碑,从而迅速的抢占智能秤市场,在获得一定规模用户后会推出智能手环,打造用户健康管理的闭环。云麦公司的市场定位于小米十分类似,确实在学习雷军所提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建议:对于汪洋来说仍然面临挑战,因为智能秤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当前抢占智能入口的巨头很多,一旦他们要进入这块市场,云麦靠什么来建立“防火墙”呢?我想只有依靠“快”,快速地抢占更多家庭秤市场,如何在短时间内销售出足够多的产品,对云麦来说也是巨大考验。

雷军曾说,在小米创办初期,拿到了数千万的推广计划后立即撕掉,告诉负责市场的员工要做口碑营销,不做传统营销。这也曾引发了,海尔张瑞敏的声音“不做一切没有价值交互的广告”。

汪洋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示,作为创业公司,云麦虽然已经拿到了一笔钱,但是真的没有资金去做广告推广,只依靠粉丝和口碑,这一方面是资金上的限制,另外确实是在学习小米的做法。

目前,云麦主要在官方论坛、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上举办粉丝活动,制造参与感。根据粉丝提供的优化意见,修改产品和APP,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让产品更加极致,体验更加出色,从而自发形成口碑。25号首次销售,58分钟卖出1000台,也完全靠粉丝自发参与购买。

建议:在我看来,粉丝营销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但是想要短时间内获得巨大销量,汪洋还需要找一些平台方合作,比如,与微博官方合作搞一个抢购,或与QQ空间合作也可以,总之找一个大的流量平台来合作,以求迅速抢占市场。

我一直有个观点:互联网公司起初靠“轻模式”获得挑战传统巨头的机会和速度,第二阶段就是快速弥补各种能力不足,增加自己的质量,然后借助原来的加速度和惯性继续冲,在巨头觉醒前成为“重公司”,这是互联网公司进军传统产业的必由之路。一旦他们由“轻”变“重”就如同核弹一样,摧毁一切!

我问汪洋,云麦公司目前靠着“轻模式”起航了,未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重呢?他说,其实云麦除了没有自己做制造外,智能秤,包括后续的智能手环的所有研发和供应链管理都是自己做,不做ODM和贴牌。由于智能秤、智能手环属于新兴行业,因此并没有像手机行业那样巨头云集,所以云麦公司可以算是智能设备里的偏“重”一点的公司。

他还说,云麦好轻在珠海找的工厂非常认同云麦的战略方向和做极致最高性价比产品的理念,因此给了云麦非常优惠的价格,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看好智能医疗的未来,愿意与云麦一起成长。

汪洋专门强调,云麦公司目的不是做硬件,而是靠硬件切入智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云计算、大数据上来,这个大的战略方向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在访谈结束后,猛然发现云麦汪洋对我这专门设置的刁钻五大问题回答的很不错。汪洋在金山工作过,又去过小米学习,看来在耳濡目染中对雷军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好的掌握。这也让他在回答这五个问题的时候非常对我的“胃口”,因为我长期来一直在研究小米、传统产业转型、研究互联网思维和口碑营销,我也在与其他创业者沟通的时候询问过他们,很少有人的回答能让我满意。

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时代,像90后的汪洋一样,大量90后、00后们都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成为创业的急先锋,这也不得不让人感慨“长江后来推前浪”,而马化腾曾说:“我们不能带着对80后的深刻认知,来试图走进90后,00后的世界。这对每一个自以为年轻的人敲响警钟!”

显然,一个属于90后、00后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而80后们似乎已经赶不上这趟创业快车,80后既没有站在互联网诞生的风口上,也没有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一切全都错过了。而创业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研究发现小米的创业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最后,也欢迎有创业激情的朋友与我联络,谈谈你们的创业故事。

【磐石之心】,IT评论人,10年IT从业者,见证互联网跨时代转变,著有《融合时代》一书,关注产业融合的一切,微信公众帐号:磐石之心(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磐石之心”,第一个即是),微博@磐石之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军是如何成功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