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诸城的东南方向吗?

第一章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

5、“山东”名称的由来:

山东一词,金代以前作为区域名称,泛指崤山、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非行政区专名,包括今日河南、河北、山东的广大地区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赵构命济周通判李迨为“山东撵运使”——第一次以“山东”二字命地设官,但非行政区专名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所辖范围与今日出入较大 明代山东布政司(后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辖区跨海管辖辽东半岛

清代置山东省,范围近于现代

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山东省

二、行政区划和空间结构

全省面积15.78万平方公里,分17个地级市

半岛地区:烟、威、青、潍、日(济、淄、东)

内陆地区:鲁中:济南、泰安、莱芜、淄博

鲁北(鲁西北):德州、聊城、滨州、东营

●周朝时期今山东地区封国大约有40多个。其中齐国和鲁国是西周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诸侯国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齐国吞并大多数小国,势力强盛,形成与秦东西对峙局面。战国末,

今山东大部分地区归齐,只有南部一部分属楚,一部分归赵。

真正的行政区划设置,当从秦朝实行郡县制起始。

实行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全国初分为36郡,后增加到46郡。山东地域上主要有临淄郡(治临淄)、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东南)、济北郡(治博阳,今泰安东南)、琅琊郡(治琅琊,今胶南市夏河城村)、薛郡(治鲁县,今曲阜),另有部分地区分属东郡(治濮阳)、砀郡(治砀山)、东海郡(治郯县,今郯城北)、泗水郡(治相县)和巨鹿郡(治巨鹿)。共约设50个县。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以田都为齐王,都于临淄;田安

为济北王,都于博阳;田市为胶东王,都于即墨。

●刘邦立汉(前206年--公元8年)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分

14个行政监察区,除京畿范围外,其余13个称为十三刺史部,每部设一名刺史。由于十三刺史部有十一部是以《禹贡》和《周礼》中的九州予以调整后命名,所以又通称十三州,山东地域的主要有青、兖、徐三刺史各部之地。冀、幽、豫三刺史部各有不少地区延伸到山东境内。(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

●青州刺史部管辖徐州刺史部管辖今高密以南、曲阜以东的广大地区。下领3郡4国。在山东境内有琅

瑘郡(治东武,今诸城,领51县)、东海郡(领38县)和鲁国(领6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在潍坊的东南方向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