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大毕业被人抽去北京的概率哪些?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举行战略对话。此次会议的背景是当下中美之间关系降至冰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对中国发起制裁或围堵。然而,名义上解决争端的会谈,身为主人的美方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在会谈中处处表现出傲慢、不尊重。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材料二: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奧地利等8国组成联军,以保护各国在华使馆和侨民的名义,攻占北京。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欣和李鸿章与上述8国加上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共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条约。因为这一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称为《辛丑和约》。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请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身份自选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学活动策划书(15篇)

  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任务和目标,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策划吧。那么策划书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活动策划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大标题,接着是副标;主办方,承办方

  五、活动准备工作(要详细)

  六、时间安排表(看情况决定要不要)

  八、活动流程(越详细越好)

  假如勤工俭学献爱心活动策划书

  为了响应省劳动厅和省教育厅的号召,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系在沐林公司的赞助下开展勤工俭学献爱心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要让同学们真正走入社会深入社会。

  副策划:陈建刘益军孙勇

  负责人:数字自动化系学生会

  1.首先在学生中宣传本次活动的宗旨,学生以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

  参加者在本系同学中选拔。

  参加者首先到办公室报名。

  参加者需有一定的口才能力和较好的知识功底。

  家教对象为初中生全部课程。

  2.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再以传单的形式派工作人员到望城大街小巷宣传。

  3.沐林公司以献爱心为宗旨,让美食遍布社会,爱心温暖人间。

  4.本次活动经费开支由沐林公司独家赞助。

  四、活动时间计划:

  1.本次活动计划开展一至两个月(从9月20日起至11月20日截止)

  2.9月20日至10月1日在学生中宣传并组织家教人员选拔。

  3.10月2日至10月17日向社会进行宣传。

  4.11月17日截止家教。

  5.11月17日至11月20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五、活动人员安排:

  1.沐林公司赞助由主席团和社会实践部负责。

  2.活动策划由主席团和学习部负责。

  3.活动审核由团总之负责。

  4.活动通知由办公室负责。

  5.活动传单由网络部和宣传部负责。

  6.活动人员选拔由主席团,团总之及各部部长负责。

  7.传单发放由各部门派一代表负责。

  8.家教情况由生活部和体育部负责。

  9.家教情况由生活部和体育部负责。

  活动总结以文艺节目的方式开展。我们将邀请院领导,系主任,沐林公司负责人员及相关家长参加。

  大学生活已经两个月了,但是这个班的学生普遍认为班级氛围不强,所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班级的团结精神,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介绍:本次活动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希望通过游戏来提升本班同学之间的感情,让同学们在以后更好的交流合作。

  四块方布,三个呼啦圈,两袋气球,一盒水和零食。

  主持人:林之源、张文迪

  裁判:陈奕君郭全兴

  1.请体委总结篮球比赛。

  2游戏1:捏气球。一男一女23组,分3轮。一男一女分别原地转10圈,然后用背捏气球前进。第一个到达终点线的人获胜。

  第二场:嘴巴不对的时候我最厉害。我八人一组工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嘴和手同时出动时,嘴说出的数字一定和手表达的数字(1-5)不一致。如果它们是一样的,它们就会丢失。

  第三场:8人一组背呼啦圈,双手围成一圈,把呼啦圈放在一个人身上,一个个不松手的把呼啦圈传到第一个人身上。最快的组是赢家。

  第四场:翻诺曼底,八人一组。所有队员都站在一块布上,试图不离开它就把它翻过来。移动最快的小组没有获胜。

  第五场:烤肉串,八人一组,主持人给冠军。比如你要唱一首歌,歌词是“你,我,他”,然后各组依次回答,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回答的那组就输了。

  第六场:不能说7的倍数。全班围成一个圈,按顺序说出数字。当它达到7的倍数时,你拍手。如果你还说数字,你就输了。

  第七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全班排成一排,随机无序,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从高到低排序。如果你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站在你的位置上,那些没有站在你位置上的人将受到惩罚。

  方巾4条12元/条

  呼啦圈3个6元/个

  活动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让整个班级活跃起来,同时锻炼每个人的团结精神和团队意识。

  活动负责人:郝晓文、陈奕君、宋巍巍

  大学游戏活动策划书二(活动主题):《我和游戏有约会》主题随笔和沈阳大学首届校园游戏文化节

  (活动组织者):我来看看中文网站。沈阳高校的电子竞技协会和文学协会。

  参与媒体:cgz――数字游戏区绿螳螂都市文学网吻雪文学网辽宁大学生网沈阳大学生网当代大学生网电脑报沈阳晚报参与媒体仍在征集中

  参与游戏厂商:精河时代、北京游戏蜗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航海世纪)搜狐(剑)等。(参与游戏厂商还在收藏)

  1.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各种游戏进入了中国市场,网络游戏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游戏环境日趋成熟,游戏文化在风风雨雨中逐渐形成和成长。

  第二,在网络游戏玩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大学校园的网络游戏文化已经形成。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理解,以及普通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见证了网络游戏的发展。当今E时代的大学生对游戏和网络的理解,无疑已经从他们通过游戏对生活的感知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三,目前网游的宣传推广主要集中在网络,尤其是网吧的活动,校园内几乎没有宣传,主要是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

  4.校园文学在大学生课外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游戏文学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媒体也很少关注这篇文章。

  一是促进校园游戏文化健康发展,拉近校园网站、文学网站和游戏厂商的距离,促进游戏文学的形成。

  二、推广网络媒体(包括校园网站和文学网站)。

  第三,宣传网络游戏厂商的游戏品牌。

  第四,加强沈阳高校电子竞技和文学社团与各媒体的联系。

  (活动线下宣传内容及实施方案):

  活动前期的宣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办方将制作统一的网上宣传页面,并在参与的网上和平面媒体上进行宣传。第二阶段,在参与的大学进行流行海报和bbs宣传。

  第一阶段宣传由主办方安排,第二阶段由学校电竞和文学社团共同承担。

  第二阶段的宣传,将对所有参与的游戏厂商和媒体进行宣传,包括游戏厂商提供的宣传资料和纪念品的海报形式和分发形式,高校的具体工作由电竞协会承担。

  二.活动的具体实施:

  1.活动由主办方组织安排,各高校具体操作由各高校电竞协会、文学协会实施。

  2.本次活动在各高校都有一次宣传活动,主要涉及游戏文化、游戏与文学、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等。宣传过程中会邀请当地行业先锋对参与游戏厂商的游戏品牌和参与媒体进行宣传,宣传资料由游戏厂商和媒体提供(不提供的主办方自行制作)。

  3.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将直接发送给参与的杂志和报纸,优秀作者的主办方将联系成为签约作者。

  4.活动将以主赞助商品牌命名,具体时间由主办方确定后公布。

  5.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将向所有参与媒体提供结果、活动过程和报告的图形材料。

  (在线宣传和活动运营):

  1我来看看网络,设计一个全新的带有线下内容的征文平台,供用户投稿。

  我去网上看看,负责网上宣传。

  3做网络调查:包括以下主题

  XX为什么被称为“国产网游年”

  原创网游横向对比(游戏内容,文化背景。技术上)

  2d是王者还是3d王者

  国内原创与服务代理运营的比较

  4我看网络负责审核和初评,最后交给相关方最后审核

  让我看看提交的最终活动调查报告。

  (关于奖品设置):

  三等奖是100和20

  (学院宣传费用):

  按学校:每所学校海报宣传资料费用500元x16所学校=9000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关爱年级女生,展现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充分激活年级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女生节到来之际,结合年级的实际情况,体育系专门举办了“女生节,让我们一起度过”主题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分享节日的快乐,体验难得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加强班级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男女生之间的友谊,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活动主题:女生节,我们一起度过

  三、活动对象:体育系x x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的具体内容

  辅导员发言并宣布活动开始

  (2)全体工作人员跳交际舞。舞会结束后,男孩们给女孩们小礼物庆祝节日。

  (3)女生自我介绍,展示才华。

  1、年级34名女生用简单而有特色的语言自我介绍,在迷人的场景中展示才华,展示青春活动,展示真我。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班级,性格,爱好,以及一年多大学生活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在班级和宿舍自由组合介绍展示自己的团队(个人1分钟,团体根据人数不超过10分钟)

  2、男生是评委,选出最受欢迎的个人和团队(前三名个人和两个团队)。

  (4)我的愿望实现了――幸运抽奖

  1、说出你的愿望或祝福”。一班、二班和三班的男生会给四班和五班的每个女生发一个书签,让她们写下自己的愿望或愿望,并签名。

  2、请从所有书签中抽取5个幸运奖品,公开宣布他们的愿望和祝福,并给他们幸运礼物。

  3、把祝福和祝福贴在每个宿舍的“愿望墙上”,既能帮助学生实现愿望,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自己美化宿舍。

  (五)年级拔河比赛,团队意识的培养

  1、将从1、2、3、4和5班选出10名学生参加比赛,1至3班为一组,4和5班为一组。第一名将在淘汰赛后选出。

  2、混合赛(男女混合赛):男女自由组合成四组,每组10名男生,5名女生,三场比赛淘汰两胜后授予一等奖。

  注:裁判员:朱计时员:王振彪记录员:年龄通讯员

  (6)男女混呼,互相交流,转身

  男女互相结合,一共十组,分成两组。每组要求三个女生和两个男生各做一分钟的`呼啦圈,一共五分钟。最后,获胜者将根据圈数来决定。(注:1名裁判,朱;2计时员,王振彪、杨雪;有几个记录员,他们是每个班的通讯员。)

  (七)由主持人公布获奖者名单,辅导员为每组获奖者颁奖。

  七、活动的具体分工

  (一)活动负责人:王、郭

  (二)活动总体协调:王振彪、朱、苏

  (3)活动主持人:张惠娟、焦健

  (3)海报宣传:、王

  (4)通讯稿件:王绍华,本级通讯员

  (5)场馆布局:、郭凌、魏、、陈鹏

  (4)礼品准备:岳新佳、马骥及各班班长、

  (6)清洁工作:全体年级委员和部分学生

  (2)场地布置:20元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用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了丰富大学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人素质,展现电院学子风采,学生会学习部特策划举办百科知识竞赛。

  “集百家之长,会电院之才”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五、参赛人员要求:

  (1)、具有好的各门学科(竞赛规定范围内的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2)、语言能力较强,可以做到清晰,准确、流畅讲普通话;

  (3)、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尤为重要的是善于记忆;

  (4)、充满自信、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过海报,展板进行宣传

  本活动采取两天两阶段比赛制:

  第一阶段为淘汰赛,题型设置全部为笔试必答客观选折题和主观论述题,现时60分钟。取前六名晋级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决赛,采取现场口述作答形式,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等。

  (1)宣传报名准备工作

  1)、设计制作宣传版、条幅、由活动前一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

  2)、制作邀请函,要请老师做为决赛评委和嘉宾。

  3)、发放活动报名通知,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班级报名。(比赛以组为单位,每组三人)

  4)、收集相关竞赛题目。

  5)、申请教室作为第一阶段比赛用。

  (2)第一阶段淘汰赛

  1)、各队伍入场按指定位置就坐

  2)、由学生会负责人安排发放题目

  3)、淘汰赛开始,各组自行作答,禁止传阅题目和使用任何求助方式,保持会场安静。

  4)、取消未到场队伍的入场参赛资格,并禁止入常

  5)、由学生会确定裁判员组织阅卷,取成绩前六名进入决赛,并与次日公布进入决赛队伍名单。

  (3)第二阶段决赛

  1)、各队伍入场按指定位置就坐,有淘汰赛成绩由底到高编号

  2)、决赛开始,由主持人介绍嘉宾和参赛队伍及决赛大致流程。

  3)、第一轮为必答题,按编号开始答题,每题限定队伍代表回答,答对得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共10题(题型为判断题和选折题)采用口述形式回答。答题过程中有规定计分员计分。

  4)、第二轮为抢答题,共12道题目,每对在主持人宣布“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提前抢答按错误处理,每题限时15秒,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由主持人确定抢答在先者回答,不得有与主持人狡辩,否者将扣一分。每题有一次错误,二次抢答的机会。

  5)、现场互动环节,共五题,由主持人向现场观众出题作答,答对现场赠送小礼品,每题有一次错误,二次抢答的机会。

  6)、第三轮情景题,各队按当时分数高低,由低到高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按题目有每组三人合作根据给定的道具完成情景要求,限时5分钟。由裁判团酌情给分,最高30分,最低10分。

  7)、由主持人宣布比赛成绩确定名次(平分加塞一题,题型为必答题)

  8)、由嘉宾对活动进行点评。

  10)、组织观众有序退场,组织清现场

  活动由分数高低决定名次

  1证书、现金50元

  2证书、现金30元

  3证书、现金20元

  1、各计分员必须时刻维护大赛的公平和公正性,禁止徇私

  2、所有准备必须在前一天完成,并由学生处和主席团验收

  3、做好维护现场比赛现场私序

  4、任何人对比赛有任何问题,由学习部统一进行解释

  5、赛前做好比赛题目的收集

  伴随着环保问题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对环保的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浅谈,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活动。向市民宣传有关环保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一些生活上环保小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现在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市民更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环保,不再仅仅只是个名词,我们要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广“环保,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同时,我们也让市民了解更多有关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二、主办单位:xx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三、活动地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活动时间:x月xx日上午9:00―――――11:30

  下午3:00――――――5:00

  (1)在指定的地方设点宣传,进行一系列环保相关活动。

  (2)与当地的管理单位协商,进行义务劳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人员安排:当天参加人员x―x人

  宣传组:x人(负责当天的宣传活动)

  外联组:x人(与当地管理单位进行相关活动的协商)

  xx日上午活动安排

  1、上午9:00前,所有队员在指点宣传地点集合完毕,相关事宜准备妥当。

  2、上午9:00活动正式开始

  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宣传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宣传有关生活方面的环保知识;第二种是宣传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见附录)

  (2)调查问卷(调查市民对环保意识的了解程度)(见附录)

  (3)知识竞答(通过互动形式,让市民了解更多正确的环保意识)

  21日下午活动安排

  (1)时间:下午3:00―――――5:00(时间可以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

  活动内容是尽力配合相关单位的安排进行义务劳动。

  七、具体时间安排表

  x月xx日――x月xx日

  1、联系红树林相关单位,沟通有关活动的事宜。

  2、准备宣传单,海报,横幅,调查问卷等。

  活动当天:x月xx日

  1.全体参加人员务必到齐,集合完毕。

  3.与相关单位协商妥当,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尽力配合相关单位的安排

  x月xx日――x月xx日

  1.与相关单位沟通时要有礼貌,保持友好态度,尽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安排。

  2.活动期间保持周围环境整洁,保证不影响游客游玩的心情,维护周围自然环境。

  3.活动结束后,归还相关借用物品,清理场地。

  4.整个活动流程,我们将独立完成一切活动,避免对当地管理单位造成困扰。

  5.每位队员要认真完成工作,富有责任心,团体荣誉感。

  桌子两张,椅子数张。

  1、对相关单位发出感谢信,感谢其帮助。

  2、资料总结后,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提供有关参考数据,希望对其有帮助。

  活动内容:国际志愿者日组织募书

  举办单位:***学院

  协办单位:***学院团学会

  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表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在XX年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与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oundation)合作组织一次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捐助图书的活动。

  附: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 是一个基于美国的助学组织。宗旨是帮助中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在中国的主要项目是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募捐图书和建立图书室。ocef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不从ocef获得任何报酬。

  1985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40/212号决议,确定每年12月5日作为国际志愿者日,其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志愿者精神,宣传志愿者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开展庆祝活动,以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

  弘扬志愿者精神,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院青协计划于XX年12月5日左右举行一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并借助此次宣传将募书活动持久开展下去(考虑到学生们手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我们计划将第一阶段的活动延续至下学期,以保证学生们能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带来一些合适的书籍。预计第一阶段活动将持续到XX年3月)。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将此项募书活动作为***学院青协的传统逐届开展下去。

  四、活动地点及负责人:

  宣传活动地点:校本部饮食文化中心前、中南大学南校区七食堂前

  校本部负责人:***

  南校区负责人:***

  2.设计宣传板 ocef组织有特制的宣传板报,可供直接使用;

  3.设计及复印海报和宣传单 可参考ocef组织的特制海报和宣传单;

  4.在校园网bbs发表募书帖 借助科实部网站的管理权限,对募书活动在网上进行积极宣传;

  5.大力开展本院的内部宣传 通知全院各班青协负责人务必在班级内作好宣传工作,让他们将此次活动的精神和意义详实地传达给班级每一位同学,争取在本院同学中募到更多书籍;

  6.制作书籍募集明细表 供集书负责人登记捐书者个人以及所捐书籍的详细信息;

  7.为捐书者准备小纪念品若干 如ocef组织特制的书签等。

  1.12月4日前完成前期宣传工作 将海报贴在所有学生宿舍楼下及人流密集区(食堂、教学区和宣传栏);

  2.12月4日(周日)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 宣传板分别于南校区七食堂前、本部饮食文化中心前展出,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并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具体流程及开展意义;

  3.确定固定的收书时间和收书地点 由专人负责收书和书籍信息登记工作,便于该活动的长期开展;

  4.书籍的托运工作 在募集到一定数量的图书之后,分类整理托运到ocef组织的受助学校。

  1.海报尽可能持久的保留,避免被覆盖;

  2.南校与本部的协调;

  3.图书的管理和保存;

  4.由于活动规模较大,历经周期较长,所需人手较多,可考虑让04或05级的一个班级来承办此次活动;

  5.在书籍质量上严格把关,以适合农村中小学生阅读为标准。如果收到一些不合要求的书籍,我们将作为旧书变卖,所得现金将购买适量适合的图书或者作为包装费用;

  活动主题:走进高校,了解高校

  鉴于刚入学的研一学生或是一些本科生对其他高校不是很了解,但是希望多了解一些自己喜欢的学校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感受一下各高校的各种与众不同,我们将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这个机会去多了解一些。

  活动时间:十二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联系高校,和他们预约时间

  2、制作海报,在校园的张贴栏上张贴

  3、在校研会微信平台宣传

  4、联系学校记者,对这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1、先由校研会代表进入目标参观高校,与参观高校校研会联系交流,争取机会,希望可以得到对方校研会主席团或是团委的同意和支持,能够参观高校校园,了解高校历史,学习高校文化。

  2、征求校团委的批准,校团委同意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活动的进行。

  3、获得目标参观高校支持后,我们既可以回学校与宣传部联合进行宣传,并选出一些代表参加这次高校参观活动,人数需要控制在20人左右。

  4、准备活动,联系车辆,确定组织干部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代表, 保证活动过程中车辆,着装等都能够及时的供应,以及其他一些必需品的供应。

  5、保证活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以及参观秩序,树立我们学校的良好形象。

  优秀的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论是专业知识、生存技能还是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应该被掌握。并且,作为一名研究生,视野应该更加开阔,认知应该更加深刻,对生命所持有的态度也应该更加成熟,这样,才能算是国之栋梁。对其他高校多去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者不仅仅局限在别人对该高校的看法上,亲身经历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作为学生,课内课外双重把握,那才是我们最不应该缺失的,所以,活动意义之所在,不明而喻。

  雷锋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好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弘扬与学习雷锋精神。使大家更加熟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体验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刻苦钻研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格,忘我劳动的情操,结合我系实际,引导同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展现我系学子风采。烟花三月,春暖大地。雷锋精神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在这个特殊的三月份,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了能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我们组织发动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班级同学于三月在校园内外进行义务活动。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情系雷锋月,爱洒三月天”

  1.要了解雷锋精神的含义。

  2.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要弘扬雷锋精神。

  3.通过“身边的雷锋”互助活动,增强部门集体凝聚力。

  4.宣传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互助的精神,使更多的同学了解我们的协会。

  5.要在我们身边弘扬雷锋精神,使同学们能够把助人为乐的精神真正实践,而非挂在嘴边。

  6.通过这次外出活动,一方面增强同学们学习雷锋的意识,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劲射的热情,提升广大同学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利用三月学雷锋活动月,激发机电学子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促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将志愿服务与校园、社区与我们身边的环境结合起来。

  xx河畔;集合地点:xx广场

  六、活动组织及成员:

  xx系青志协、应用电子、机电

  1.青协事先完成好活动策划,并召开协会、班级主要负责人会议确定人员名单,将志愿者分组并安排好分工。

  2.要注意落实好活动的前期宣传与各种准备工作。

  3.提前准备活动宣传单、宣传板。

  4.准备好活动需要物品。

  5.安排好活动的流程与活动路线。

  6.事先应安排有关人员事先联系好湘江周边相关工作人员,并商量具体活动细节。

  活动意义:在3月5日直3月底期间定期义务前往xx周边清洁,开展清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在35学雷锋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乘车安排:包车直达。

  经费预算:车(600)+矿泉水等(200)+其它(100)=约900元(具体的在回来时统一结算)。

  1.前期联系:提前一个星期去xx那边联系好相关工作人员,并与组织部策划此次活动。

  2.前期购买物资:后勤部提前几天准备所需物资。

  3.利用宣传资料(如宣传板、横幅等)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3.所有参加人员(包括参加的各班级、青志协人员)于21日中午1:20点在xx广场集合,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将邀请学院团委书记xx老师与电气系主任xx老师以及各系青志协代表与系学生会干部)

  4.启动仪式完后开始签名仪式。

  5.20xx年3月22日中午12:50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由各小组负责人带队在xx广场集合拍照留念,照相后全体同学志愿者乘车前往参加活动。

  6.所有参加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开始本次活动,路上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要注意安全,各负责人要维持好秩序,叮嘱同学们马路上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打电话。

  7.活动后期:活动完后清点人数,作好登记。由组织部带到空旷地方集合。

  6.同学们到达学校时确认人数后解散。(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必要的照片记录)

  十、活动职能分配:

  买物资的单据收好,宣传资料、慰问物资费用统计交到后勤部。

  1.协会、各班级分工明确。

  2.参与这次活动的志愿者必须佩带志愿者证。

  3.提前查看好天气情况。

  4.活动期间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借助海报、宣传板等平台。

  5.因为活动要到校外进行,因此每个志愿者都要注意安全,听从部门负责人员安排,对自己负责。

  6.活动中要做好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7.活动结束后部门成员应该完成好活动总结。

  8.成员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以组为单位活动,组长必须切实负责,如有紧急情况,必须及时向负责人报告;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有事情必须先向组长报告,手机保持开机,便于找人。

  9.注意言行,作为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外出活动就代表着机电职院。严禁与人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在公共场地乱丢果皮纸屑,攀折花木。

  1.由各班宣传委员将学雷锋活动照片与影像整理后放到QQ群共享上,供班级、协会成员拷贝留念。

  2.各班及青协开会总结讨论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提高班级、协会组织能力,团结力,社会实践能力。

  同学们平时在课堂上大多忙于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对一些生活、科学百科接触的较少,往往给生活带累很多不便。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同学们收获更全面的知识、帮助学院培养优秀全能的学子,我部决定开展百科知识趣味问答活动。

  本次百科知识趣味问答活动致力于培养同学们学习生活、科学常识的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的应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激发同学们想象力、创造力。

  汽车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本活动设有选拔赛和决赛。面向全体汽车工程学院大一学生选拔赛通过同学们笔试答题,选拔出前十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分为淘汰赛、复活赛、争霸赛。淘汰赛通过三轮答题淘汰六名选手,被淘汰的六名选手将在复活赛中进行六进一的角逐。经过淘汰赛和复活赛,留在场上的五名选手进入争霸赛。

  比赛流程:笔试答题,选出十名优秀选手

  首先由选手进行自我介绍、宣讲比赛宣言(预计时间5分钟) 答题阶段:工作人员将分数记录在黑板上。

  (1) 每个选手回答五道题,主持人念完题后选手最多有10秒钟答题,答对每道题加2分,答错不扣分。

  (2) 预计时间12分钟

  (1) 共十六道题,选手在主持人说开始抢答后举手回答,选手最多有五秒钟答题,答对每题加2分,答错每题扣1分,抢题者每次扣1分,题目一旦被答错或抢答即失效

  (2) 预计时间:8分钟

  (1) 每人有一分钟时间答题,答对每题加2分,答错不扣分。

  (2) 预计时间:13分钟,统计各选手得分,淘汰比分在后六位的选手,进入复活赛(如有等分的选手,通过一道抢答题淘汰)

  1、评委抽取2名幸运观众,幸运观众在答对提问后可以获得奖品

  2、被淘汰的六位选手进行3-5分钟的才艺展示,由观众评委选出晋级选手(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选拔出的进入下一轮的选手可加5分

  3、预计时间:25分钟

  争霸赛共有三个环节:

  (1)问答题:每人两道问答题,选手在主持人提问后有10秒钟时间答题,答对每题得5分,答错不扣分。

  (2)选答题:主持人为每个选手提供6个题号,选手可从中抽取3道进行回答,选手在主持人提问后有10秒钟时间答题,答对每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

  (3)预计时间:8分钟

  (1)每个选手额头放置一片薯片,选手只能通过变换面部表情来争取吃到薯片,限时两分钟,吃到一片加5分

  (2)预计时间:5分钟

  (1)本环节题目有影视作品、动画制品名称共五个,由现场观众参与表演,只能用肢体动作、表情和嘴型来展示,选手根据观众的表演猜出影视作品和动画制品的名称。每个题目表演30秒,选手将答案写在题板上,答对一个加5分。

  (2)预计时间:4分钟

  (四)观众表演节目,评委进行核分(预计时间5分钟) 如有相同比分选手,通过一道抢答题决胜

  (五) 公布成绩,颁发证书

  根据选手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两名。并奖励相应学分。

  教室,椅子10把,矿泉水8瓶,麦克风2个,答题板5张,奖状5张,相机一台,薯片一盒。

  主办方:广东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共青团广东药学院委员会

  承办方:广东药学院学生会

  协办方:广东药学院各分学院学生会实践部

  开展“秀才艺”舍采展示大赛,旨在展示才艺,展示宿舍风采,展示校园文化,营造宿舍的和谐氛围,增强舍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舍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家真正领悟到“同宿和谐,共舍才艺”的真谛。

  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同学们不仅可以增进宿舍同学的感情还可以提高合作协调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弘扬和谐广东,和谐广药的主题。

  同宿和谐,共舍才艺

  广东药学院大学城校区全体学生

  持续时间:20xx年3月11日~3月23日

  宣传时间:20xx年3月11日~3月15日

  海选时间:20xx年3月16日

  决赛时间:20xx年3月23日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绘制本次活动的宣传报名表,复印并安排学生会各部门进行洗楼宣传。

  2、邀请学生会公共关系部参与本次活动拉赞助商,以提供资金制作横幅、宣传海报及奖品。

  3、所制作的横幅吊挂在6栋篮球场外围进行扩大宣传(横幅制作要求:写上秀出你们的精彩!广药宿舍文化节和谐杯之“秀才艺”舍采展示大赛为你们提供舞台!――广东药学院、某赞助单位)。

  4、学生会内部成员发表对本次活动的宣传微博并进行相互转发,也可进行口头宣传,让其他同学了解此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5、安排各二级学院的学生会通知其学院各班宣传委员对本班进行大力宣传报名。

  6、租借帐篷,安排学生会各部门派人员在二饭和一饭进行维持3天的摆摊收表和宣传。(可在帐篷边缘贴上往年活动的精彩瞬间的照片,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此活动)

  7、统计报名人数并在参赛的前个星期通知参赛人员海选时间、规则与注意事项。

  8、向学校申请第二轮比赛的场地――A1-201。

  9、邀请学生会宣传技术部参与第二轮比赛宣传海报的制作。(海报制作要求:以往年宿舍精彩照片为背景排布,中间标题为广药和谐杯宿舍文化节之“秀才艺”舍采展示大赛――主办方:广东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共青团广东药学院委员会 ;承办方:广东药学院学生会;协办方:广东药学院各二级学院;赞助单位:某赞助商)

  10、邀请学生会的副主席卢勉杭作为第二轮比赛的评委。

  为了营造良好的河蟹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丰富,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创造校园精神文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时代性、参与性和竞争性,激活我院大学生社团的文化生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社团文化氛围,促进我院社团的发展。在此,我校大学生社团协会计划举办这次社团风格展览。

  1.展示各个社团的特色节目

  2.各种协会的海报展示

  1.贴两天的海报和通知来宣传这次活动

  2.在11月23日之前,社区将向社会委员会报告其表现,社会委员会将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

  3.俱乐部将在11月24日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海报,并打印旅游月活动的照片

  4.每个社团负责提供一个互动游戏和设置奖项,由社会理事会提供。相关道具必须在11月24日前准备好

  1.所有社团都在会场两边贴海报。

  2.社团的特别节目由各个社团表演,如跆拳道社的碎板表演、达克沃克斯社的双节棍表演、吉他社的吉他表演、魔术社的魔术表演等。

  3.所有社团都介绍游戏规则,邀请过去的学生组成团队参与,获胜者可以参加抽奖,奖品可以在社会理事会服务台交换

  1.社联负责统一打印俱乐部式展览活动当天的照片,并在展板上展示

  2.将活动总结提交给校报,校报会协助宣传

  1.所需的桌子和凳子应该在早上9点前准备好。

  2.所需的扬声器、混音器等设备应在上午9: 00前准备好并调试完毕

  3.游戏道具会在上午9: 30前准备好,社联统一安排各社团的活动场地

  5.12:00-13:50安排各种关联的节目显示,12: 40前关闭所有音频设施

  活动:11月25日或26日

  1.提前完成各种社区节目和互动游戏的审核,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动当天,安排人员维护场馆秩序,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各协会演出的安全

  3.在活动当天,社会福利协会至少应有一名成员值班处理紧急情况

  4.活动当天安排专人拍照

  5.如遇天气因素,本次活动可适当推迟

  1.场地能应用到位吗

  2.活动所需的扬声器能否到位

  3.活动经费能到位吗

  活动当天需要照片打印:12个社团X15张照片/每个社团X0.6元/每个=108元

  乐队、弦乐等。:6元

  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增进院系间的友谊,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品位,陶冶情操,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学院特举办“舞艺超群――舞蹈大赛。”

  舞蹈大赛以融入爱国思想,舞动爱国情操为主题,充分展示出我校大学生心系祖国、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跃动的良好精神面貌。 我们将用充满艺术性的舞蹈,把此次科技文化节推向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高潮。

  二、活动时间:决赛时间:20xx年5月26日

  三、活动地点:东区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各团体以二级学院为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务中心、校团委

  承办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舞种以中外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为主,各种积极向上的艺术创新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舞蹈,鼓励原创。每个学院推荐1-2个作品参加比赛。每个作品表演时间不超过6分钟。每位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舞蹈的表演。

  每个作品表演人数最多不超过30人。

  大赛将分为专业组及非专业组,评选出专业组一、二、三等奖;非专业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团体联合会

  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演讲队

  协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学生会

  活动目的 :提高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她来寻找光明;辩论给了我们思考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她来指导言行,本次大赛通过我校青年学生在辩论赛上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以此牢牢把握高校的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口才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现个人魅力风采 :世界最具威力的三大武器:口才、金钱、核弹。其中以口才居首位。辩论能激发个人的潜能,能提高对问题的审思,更能实现跨越灵感界线的沟通。校园辩论赛发掘和激励有才华的青年学生,为他们新时期成才提供更为广阔展示自我的舞台,实现“最佳辩手”梦的飞跃。

  发掘人才 :以此辩论赛为平台发掘人才为学校辩论队注入新的力量,提高辩论队的实力及水平。

  活动背景: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体现我们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文明修身,你我同行”为宗旨,开展活动发扬文明修身精神,关注社会风气问题,展现学子风范。巩固学生以文明为荣的思想,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时间:十一月中旬

  活动地点:11栋教学楼以及学术报告厅

  活动主题 :文明修身,你我同行

  参赛对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辩论队

  活动报名方式:以院系为单位组队,每队4人(男女不限)。报名表如下:辩论赛报名表

  1、请按辩手次序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2、如报名人数较多,请自行添加;

  3、对辩题有何建议,请在备注中写清楚;

  比赛流程安排:比赛分为3轮,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安排如下:

  (1) 比赛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各系参赛队伍分成a、b两组,每组采用单循环赛制,决出第一名进入复赛,每组以胜负计,如遇胜负场次相同,则计算总分,总分高的胜出。

  最后由团委进行颁发奖品

  4、介绍评委并为校辩论队队员颁发聘书

  8、第一场比赛辩题抽签

  此次比赛参赛队伍分别为:计算机与电子系代表队、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代表队、自动化系代表队、城市建设系代表队、外语系代表队、经济管理系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代表法学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新闻代表队、艺术设计系代表队

  具体比赛日程如下:

  12月15日(周二)19:00

  12月24日(周四)19:00

  两场比赛胜出队伍进入冠军争夺,1月5日(周二) 18:30

  1 辩题由校学生团体联合会、演讲队及评委老师负责,同时,在比赛前5天,由比赛双方代表由抽签的方式抽取辩题。

  2 初赛评委由辅导员,优秀辩手,系级学术部副部长及以上干部,专业指导老师以及外校优秀辩手组成(比赛开始前1小时不对外公布),其中初步立定邀请武警指挥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等高校校辩论队队员或优秀辩手作为初赛的评委,同时总决赛将邀请高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作为嘉宾参加此次总决赛。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xx年x月x日信息系×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的名称。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信息系活动策划书基本模式

  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

  一、主办单位:xx大学生

  二、比赛时间:20xx年x月x日

  三、地点:活动中心

  四、参与者:xx学生

  五、参赛规则:某专业每个班分别派出一个团队

  比赛方式:每场比赛四队参加,每队10人,均由男生组成。每个团队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每组形成一个单独的文件。比赛开始前,A队每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放在腰间。听了裁判的命令后,他会向B队前进,中间的布袋不会从他的腿上分开。当他到达B队时,B队将穿上布袋,向A队前进,如上所述,直到最后一名队员。最后时间最短的队赢了。道具:每组使用的布袋规格相同,各队的起跑线和跑道线都有明显的标记。甲队和乙队的起跑线距离为30m,每条跑道分别为1m和2m宽。细则:比赛过程中,摔倒了可以自己爬上去,但布袋一定要一直放在腿上。如果你滑倒了,你必须在继续比赛之前穿上它。整个交接过程必须在跑道端线外进行,不能越线,从脱布袋交接开始,直到下一位选手的布袋全部被盖住。在所有队伍的比赛结束后,前三支队伍将按照时间较短的顺序被遣散。

  比赛方式:每场比赛4队,每队10人,2人抖绳,8人跳(4男4女,任意顺序)。按照8个字的笔画顺序循环。3分钟内,获胜者是通过绳子次数较多的人。道具:每组有一根20米左右长的跳远绳。

  细则:比赛前,队伍在绳子的一端。裁判下达命令后,开始摇绳,开始计时。队员们依次穿过大绳。最后3分钟穿越大绳的人数是赢家。如果一个玩家中途中断游戏,该玩家将不会被计入分数,并从下一个玩家开始继续游戏。

  3、许多人都有大绳子

  比赛方式:每场比赛4队,每队10人。两人摇绳,每队八人跳(4男4女,任意顺序)。在规定时间内,8个人全部进入大绳开始计数。最后赢家是3分钟数多的人。道具:每组有一根20米左右长的跳远绳。

  细则:比赛前,队伍在绳子的一边。裁判下达命令后,开始摇绳,开始计时。最后赢家是3分钟大绳圈数较多的那个。如果途中有队员未能进入大绳,结果将被取消。

  比赛方式:每个部门七个队。每队十人,五男五女,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绑在一起,一起跑到终点,用最短的时间获胜。分成三组比赛,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道具:每组五米长的绳子

  细则:相邻的人把腿绑在一起,一起跑到终点,用最短的时间获胜。分成三组比赛,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比赛方式:每个部门七个队。每个队有五个人,三男三女。

  道具:一根大约五米长的杆子

  细则:每个队员必须弯腰向后靠才能在杆下行走。如果杆子没有被敲下来,工作人员会将杆子向下移动一级(10厘米),然后重新开始。如果一个球员把杆子打掉了,他就会被淘汰。击球记录最低的队获胜。每个队按顺序比赛。

  比赛方法:每场比赛由四个队组成,每个队有三名队员,两男一女,顺序不限。每队三人站成纵排,所有人的左脚固定在一块长板上,所有人的右脚固定在另一块长板上,这样一个三人的队伍走路时必须同时移动左脚或右脚。裁判下达命令后,几个队一起向终点线跑去,最后时间最短的队获胜。道具:每队有两块相同的木板,每块宽25厘米,长100厘米。三个尼龙绳环均匀地固定在木板上,以将运动员的脚固定在木板上。用明显的标记标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到终点的距离为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详细规则:比赛前,裁判应检查每个队员的脚是否牢固地固定在木板上。检查结束后,两队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位。裁判下达命令后,各队队员按照各自的跑道一起向终点线行进。当裁判下命令时,他开始给每个队分别计时。每个队伍越过终点线的标志是,后一只脚所在的板的后边缘越过终点线。如果一个队伍在比赛中摔倒了,可以自己爬上去,但一定不能脱离棋盘。如果一个队伍在游戏中脱离棋盘,必须在脱离时立即停止,重新固定后继续游戏。比赛中,各队必须沿着自己的跑道走,不得越线。如果我们队的董事会越界,比赛结果将无效。在所有队伍的比赛结束后,前三支队伍将按照时间较短的顺序被遣散。

  2、梅花桩带水端的比赛方法:

  每场比赛由四个队组成,每个队有四名队员,两男两女,男女之间有间隔。比赛开始后,第一个人从起点的水桶往自己的盆子里倒满水,然后带着盆子沿着铺满砖头的小路跑到终点。到达终点后,将水盆中的水倒入指定的水桶,然后与空水盆成直线返回,将水盆交给下一位组员,他们将完成同样的任务。四个人轮流循环。从一开始,当起点的水全部输送到终点,这支队伍的比赛就结束了。当所有队伍都完成比赛后,比较每个队伍输送到目的地的水量,赢得最多。当水位差小于1厘米时,时间短者获胜。道具:在起跑线、终点线、跑道线上做明显的标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为30m,每条跑道宽2m。每隔50块砖,设置一条有一定行走难度的蜿蜒小路,让运动员因为控制平衡,可以将水洒出盆外。两条跑道间隔1m,砖块的摆度必须一致。起跑线外要放两桶水,以保证起跑点的水在比赛时间不被倒空。终点要放两个大空桶,以保证比赛时间桶不会满。盆要小,而且必须是足够结实的轻型塑料盆。每个团队使用的锅和桶的规格必须相同。细则:比赛前,裁判要检查各队起点的水桶是否有等量的水,终点的水桶是否还有水。考察结束后,每个队员站成一排,站在同一起跑线前。裁判下达命令后,各队第一名队员将水桶里的水倒入脸盆,开始提水。倒水时一定要由这次搬家的人员倒水。得到其他团队成员帮助的人将取消结果。旅行时,必须按照顺序,指定路径。一只脚要一次踩一块砖,不要一只脚落地。一只脚落地需要5秒,但再装砖不需要更多秒。如果一块砖被踩了,需要10秒。四个人必须轮流背,不准插队、跳跃。如果发生此类事件,结果将被取消。任何球队都可以随时向裁判发出结束比赛的信号。一旦团队的时机发出信号,它就会停止。之后,团队中没有一个成员能在最后把水倒进桶里。在所有队伍的比赛结束后,比较每个队伍结束时的水量。差距大,赢的就越多。如果相差不大,水位差小于1cm,时间较短的队伍获胜。

  3、呼啦圈跑步比赛方法:

  每组4队,每队3人,起点2女,终点1男。比赛开始前,各队第一名选手将呼啦圈放在腰部。听了裁判的命令后,他摇着呼啦圈向终点线走去。到达终点后,他把呼啦圈传给终点的选手,以同样的方式跑回来,再传给起点的选手跑到终点,最后完成比赛。跑步时尽量不要让呼啦圈落地,时间最短的选手获胜。道具:每个队员用的呼啦圈规格都一样。用明显的标记标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到终点的距离为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细则:呼啦圈跑步时不能接触地面。呼啦圈落地,必须停在原地,放回腰部,才能继续比赛。当呼啦圈不接触地面时,不要用手臂触摸呼啦圈。呼啦圈必须通过跑道终点线外。各组比赛结束后,前三名获胜者将按时间较短的顺序排列。

  八、报名方式:以部门为单位组织比赛报名

  成立小组获得第三名。其余的都获奖了

  十一、其他事项:所有参赛队伍应接受大会的统一指挥,运动员应服从裁判。本规定未尽事宜,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大学活动策划书】相关文章:

  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全面军事合作开始。1942年在兰姆伽全盘接收美械的驻印军和1943年陆续接收部分美械的远征军是最早的两支美械部队;军政部于1945年颁布了卅四年甲种编制,并按照此编制将国内的六个军换装美械。时刻变动着的美国因素,影响着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各自的发展轨迹。三支美械部队编制各异,装备美械的数量、质量也有不同,美械所占的比重差距明显,导致它们之间的作战能力存在着区别。美械部队的作战能力同时还源于美方带来的作战体系。官兵所受到的良好训练、相对可靠的后方勤务和陆上、空中的火力支援,也是影响其战斗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军 美械 驻印军 远征军 卅四年甲种军

  1946年7月,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七律《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中写道:“还乡土劣旧奸伪,美械蒋军新虎狼。”“美械蒋军”作为国共对抗中前者所凭恃的军事力量,初登内战战场就得到时人重视,而其在内战中被逐步消灭,也是舆论关心的话题。今天,学界对于内战中国民党军(以下简称“国军”)的这些美械部队依然给予较高评价,大多认为美械部队装备好、作战能力强,在内战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实,在抗战后期的数次战役中,换装美式装备的所谓美械军、师即已出现,包括1942年8月组建的驻印军、1943年4月重建的远征军(按,本文中所说的远征军,除非特别指出,均指第二次远征军)和1945年2月改编的卅四年甲种军。上述美械军、师在多个战场上就有过令人瞩目的表现,帮助国军赢得了战役的胜利,对整体战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驻印军横扫缅北、远征军收复滇西外,1945年春的湘西会战中,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所属数个正在换装美械的卅四年甲种军,也成功地使用纵深防御抵挡住了来犯日军的攻势,反使攻方逐渐陷入被分割包围、进退不得的困境。最终湘西会战以日军失败、国军小胜告终。

  抗战后期美械部队在缅北、滇西、湘西所取得的不俗战绩,以及在之后内战中所体现出的巨大影响,说明这是一批在当时政治、军事舞台上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了解这些部队作战能力的强弱以及相关方面的情况,对于今人深入认识抗战胜利前后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化,不可谓不重要。稍具诡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研究论著均涉及美械部队,但关于美械部队的具体研究却甚为薄弱,往往流于表面。不同美械部队的渊源何在?各自又是如何演进的?美械部队的具体编成特别是装备情况如何?战斗力是强是弱?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决定其战斗力的发挥?这些问题仍未能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今天的人们讨论“美械军”“美械师”优劣强弱,依然较多凭借个人的泛泛印象,缺乏相对客观、具体、可靠的认识,这难免影响到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和理解。

  本文立足于原始档案、报告及其他史料,通过梳理自1942年秋驻印军成立至1945年春“阿尔法(Alpha)”计划实施这段历程,复原在中、美军事合作背景下美械部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轨迹;考察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这三支美械部队的编制情况和实际配备,着重了解其装备上的异同及与部队战斗力强弱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构成其作战体系的训练、后勤和火力支援进行比较,分析三支美械部队作战能力的高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抗战后期国军中的美械部队的综合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审视。

  一、中、美军事合作与美械部队

  抗战后期国军三支美械部队的次第出现,有着明显的国际背景,即自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以来,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为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供装备,中华民国作为盟国之一,接受美械本是顺理成章。可以说美械部队的出现,是中、美军事合作的必然结果。然而,就具体过程而言,中、美军事合作不同阶段的实际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变化着的美国因素影响着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各自的演进轨迹,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命运。

  驻印军作为国军中的第一支美械部队,其主要组成单位是此前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撤至印度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以下简称“新二十二师”)和新编第三十八师(以下简称“新三十八师”)。此两师能够成为最早的美械部队,颇有些因祸得福的意味。1942年初,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与其他国军部队一道进入缅甸,参加第一次远征,经过数月的丛林恶战和撤退作战,退至印至印度时已经严重损耗:新二十二师连同第五军直属部队共剩3000余人,大多疲惫不堪,且轻重装备大多丢弃,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新三十八师情况相对较好,全师得以成建制顺利撤退,但损失应在千余人以上,按照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的估计,实力尚有3/4。

  此时中、美军事合作已经开始,蒋介石和史迪威(J·Stilwell)的数次谈判改变了这两个疲敝之师的命运,6月15日两人商定在印度将其训练为新军。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开赴加尔各答西北200英里的兰姆伽(Ramgarh)进行整训,由英军供应饮食及医疗,美军提供武器装备及训练。8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同时约两万补充部队陆续由国内空运至兰姆伽,编入驻印军开始接受美式训练。

  在史迪威的帮助下,驻印军迅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这一进程始终伴随着美方代表史迪威与中方统帅和将领们的重重矛盾。1942年12月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因为军费问题与史迪威发生矛盾,遭到解职;蒋介石与陈诚反复磋商,决定以郑洞国代替罗卓英;同时改组驻印军的组织架构,撤销副总指挥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一军(以下简称“新一军”)。1943年3月底,郑洞国携由他本人招募的参谋长舒适存及其他军部人员来到兰姆伽,新一军作为国军中第一个装备美械的军级单位正式成立。郑洞国稳重克制的性格,一定程度降低了与史迪威发生冲突的概率,有助于驻印军的改编和训练,但也使得部队架构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不利于其组织形态的正常化。

  新一军成立后,其所辖的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很快齐装满员,不仅装备了美国运至印度的新式装备,而且按照美式编制进行了改编,逐渐形成了新的战斗力。然而,新一军的军一级组织并不健全,没有辖制其他军直属单位。驻印军所属的炮兵团、化学兵团、工兵团、汽车兵团、辎重团及通信营、战车营等庞大部队,均直属于史迪威的驻印军总指挥部。即便在1943年冬缅北开战之后,新一军军属单位仍未能设立;不仅如此,新一军的军司令部还相当简陋且并无实权,驻印军总指挥部常常越过新一军军司令部,直接通过联络官指挥其所属的小部队。蒋介石对此洞若观火,他在日记中写道:“史迪威对于郑军长视若傀儡,不予以丝毫指挥之权,亦不令其到‘力多’前方指挥其所部。”

  此种情势下,郑洞国担任军长时期的新一军,其实际架构处于一个“强枝弱干”的特殊状态:其所辖两师及师以下各级单位组织相对健全,但军一级的组织形同虚设。在史迪威的操控下,新一军长期并不具备一个军的完整形态。这样不正常的状况在1944年8月驻印军扩充为两个美械军之后才告终结。1943年底新一军在驻印军其他所属单位的配合下,由雷多(Ledo)出发向缅北攻击前进,在于邦、孟关相继取得胜利后于1944年夏进至密支那。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两个美械师也遭受重大伤亡。此时,蒋介石认为增派部队赴印有利于战局,在3月27日致电罗斯提出从云南抽调军队空运印度的请求,3月29日得到罗斯福同意后,蒋介石决定将驻印军扩充为两个军。4月,原属第五十四军(系驻滇远征军)的第十四师、第五十师运至缅北,在孟关地区集结、换装,并陆续投入对密支那的攻击。8月驻印军克复密支那后,正式成立新一军,原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任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新编第三十师(该师已先期空运至兰姆伽,以下简称“新三十师”);成立新编第六军(以下简称“新六军”),原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任军长,下辖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五十师。

  部队的扩充客观上促成了驻印军组织形态的正常化,经过一番调整,所属两个军的军一级组织方才得以健全,不仅有了相对完整的军司令部,军直属炮兵、通讯等特种兵科也得以配齐。作为国军中第一支美械部队,驻印军辖属两个美械军,计五个美械师。尽管在成军及后来的作战过程中,中、美双方时常存在龃龉,多次出现争执,但毕竟因祸得福,驻印军占尽地利之便,可以直接接收美国全方位的援助,较为充分地享受中、美军事合作的红利,并未遭遇太多顿挫。

  与相对幸运的驻印军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位于战场另外一端的远征军,1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撤回国内的远征军残部,远没有撤至印度的友军那么幸运:他们历尽万难退至滇西后,与增援的部队重新编组,恢复了远征军的组织。然而,中、美军事合作并未给远征军带来太多帮助:部队长期受到兵员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而美式装备的拨交工作十分拖沓;在没有完成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为了中、美合作的大局在美方的催促下重回战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国军中第二支所谓的美械部队,远征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日军先锋已经抵至滇西怒江惠通桥西岸,幸而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于5月疾行至东岸,占领了怒江上数个渡口,与日军形成隔怒江对峙之势。此后近一年时间,怒江防务由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军承担。经过复杂的拆并、重组,第七十一军、第六军、第五十四军和第三十六师组成的第十一集团军,组成了新的远征军之雏形。

  尽管美、英盟国在这一时期对于第二次远征尚不十分热心,蒋介石、史迪威对于反攻滇西仍积极筹划,结果催生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2年12月12日,蒋介石决心让陈诚来指挥远征军。陈诚一再推辞但未得允许,只得于1943年3月12日飞赴昆明巡视滇西、滇南,开始就职视事。4月,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成立,远征军随之成军。新成立的远征军经过再度改组,由第十一集团军(辖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十一军)、第二十集团军(辖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军及及其他直属特种兵科组成。此后各军、师的辖属关系略有变化,但总体保持为此六个军共计十余个师的架构。

  远征军在为期一年的改编美械过程中,其人员、装备、军需、后勤、医疗等方面均遇到各种困难,直至1944年5月反攻开始时,部队仍未能臻于完善。困难之一,就是远征军的美械接收工作开展得相当不理想。齐锡生在研究中认为:“美国的武器不能按时运到中国,和中国政府不能按时选拔受训的部队,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一方面,美械的运输和发放确实阻碍重重。客观上,远征军集结在滇西怒江东岸,所需枪支弹药全赖运力有限的驼峰航线,当然无法与在兰姆伽面对面接受美国全方位援助的驻印军相比。但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在军援数量、军援内容、军援对象等方面的持续对立和反复论争,使得远征军所分配的各项物资较原计划损之又损。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中、美双方在武器拨交程序上也出现了分歧,以致于远征军所需装备的请领、拨交工作遭遇顿挫。1943年5月,远征军催请美方在6月中旬以前将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中拨补的美制武器,全数拨交军政部昆明办事处或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俾七月底以前发到部队从事编配与训练”;而应由军政部拨发待补的国械,“亦请同时拨发”。国军在这个方案中希望美军按照上述计划将武器移交军政部或远征军,再由它们分配至远征军所辖军、师,而美方担心军政部等机构不守约定分发武器,一再坚持将武器直接交到一线部队手中。

  蒋介石对美方的做法十分恼火,曾于8月6日电告宋子文转告美方“将械弹交由我军政部接收,由军政部再照所定装备计划分配各部队,不宜仿驻印军例”。然而,美方对此要求置之不理,最终蒋介石只好妥协,由美军联络组向远征军军、师拨发武器。在争执声中,各类美制轻重武器终于小批量地配给远征军的各个军、师。不过,1943年11月,史迪威在给蒋介石的报告中,仍尖锐地指出:“自印内运之武器尚未发出。因种种麻烦,而未能使中国之数补给组织接收其武器也。就是接收后,武器发至士兵手内时,延误时间过多,有几师因兵员较少,而未能将其编制之数目皆予以使用也。”可见,美械尽管陆续开始拨交,但其过程实在缓慢。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在1944年回忆说,尽管蒋介石曾电令远征军限于1943年11月底之前完成反攻准备,“但因种种困难,迄至今岁四月,所有兵员补充及其他交通、通信、补给、渡河等设施,均未能达到理想程度”。然而,远征军就是在如此准备不充分的状态下,于1944年5月重返战场,其背后的主要动因,是印缅战场的新动向和美方对蒋介石的再三逼催。

  自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之后,中、美、英三方对于何时收复缅甸,以及如何收复缅甸进行着复杂的互动,各方意见少有一致且随时都在变动之中,历次会议的讨论“总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战略上美、英多坚持“先欧后亚”方针,在东南亚采取守势,而中国则一直期待英、美发起海路两栖攻势以助国军打通国际交通线。不过,在1944年春,美国意图突变,转而叠次要求中方先期单方面将远征军投入反攻,以削弱日军在英帕尔(Imphal)的攻势。蒋介石则担心缺乏盟军配合的情况下,状态不佳的部队贸然反攻会遭到巨大损失,对于罗斯福措辞中的强硬态度也非常不满。经过数日的痛苦挣扎,迫于美方的压力,蒋介石在3月末决定远征军出兵,和驻印军一道夹击日军。

  为中、美合作的大局,尚未准备充分的远征军毅然渡过怒江,在日军固守的要塞据点之间浴血搏杀,终于在1945年1月与远道而来的驻印军在芒友会师,胜利地结束了第二次远征。此间伴随着美援的增加,远征军各军、师缓慢地得到小批量美制轻武器的补充,装备水平较反攻之前略有增强;但另一方面,战前准备不足即投入攻击,导致远征军遭受了惊人的人员损失,使得其时常处于无兵可用的危险境地。辖两个集团军、6个军计18个师的远征军,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中、美军事合作并未给该部队带来强大的编制和充足的美式装备,反倒是未臻完善的军、师迫于美方压力匆匆参战付出巨大牺牲,远征军可谓经历崎岖坎坷。

  驻印军、远征军在芒友会师后,随着缅北、滇西战役的胜利,中印公路恢复通车。陆上国际交通线的恢复,囤积于印度以及尚在运输途中的美械,得以顺畅无阻地运至国内,通过美方直接补充到国内战场的国军手中,使得中、美双方一直策划编练美械部队的计划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现实,而此时美方以魏德迈(Albert C·Wedemeyer)取代史迪威的人事调整,显然加快了这一进程。

  早在1941年初美国开始对华军援时,宋子文即向美方提出利用美械装备,训练30个师的建议。此后迭经谈判,编练30个师的计划一度扩充为编练90个师的庞大计划;之后因为美方频频变卦,计划一再“缩水”——实际编练成功的新军,也就是前述之驻印军和远征军。1944年10月,史迪威因为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被解职回国。继任的魏德迈审时度势,“不但弥补了史迪威所引起的中美协议间的破裂,并且保持甚而加强了前任所作的训练方案”,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其中就包括将改编美械部队计划顺利落地。

  魏德迈在此前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代号为“阿尔法”的新的军队改革计划,除了建立新型指挥机构、压缩军队规模外,刷新编制精编部队是其重点。根据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在1945年1月10日的日记,魏德迈计划编练50个美械师用于对日反攻,其中第一批编练计划,是在驻印军、远征军所辖27个师的基础上增编9个师,以达到36个师的规模。同日,蒋介石批阅了美方提出的这个“建议装备美械各师意见书”,并于1月18日与新任军政部长陈诚商谈了“编训美械部队卅六个师及国械卅个师计划”,最终于当月确定了“卅六个师整军之计划”。

  在这个背景之下,军政部于1945年2月出台新的卅四年编制。该编制全称“三十四年甲乙两种军师编制表”,分为甲、乙两种编制方案,分别用于编组全面接受美械的军、师和主要使用国械的军、师。上述编制方案出台之后,国军序列中少数幸运的军、师在1945年二三月间被列入第一期整训的名单,开始按照卅四年甲种编制进行改编,并陆续接收美式装备,数个月之后即成为国军中的第三支美械部队。

  由于驻印军序列的新一军、新六军和远征军序列中的第二军、第六军、第八军、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一军已经先期不同程度地按照美式编制的编成,因而上述部队的整训任务,多是按照卅四年甲种编制表在既有组织中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求划一规范,使其配备符合新编制表的要求。而此次改编的重心,实际集中于国内战场的几个战功卓著、背景深厚的军。它们是卫戍昆明的第五军和位于湘、鄂、黔地区的第十三军、第十八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九十四军。这六个军和它们所辖的十余个师,之前都是按照修正卅一年编制编成,自然此次变动的幅度较大,完成改编所需的时间也相对更长。可惜,除第五军、第十三军外,其余各军改换新编制的进程,不同程度地受到湘西会战的影响,很多单位尚未换装完毕即投入战场,改编工作被迫中断。

  1945年3月,原第二十四集团军等部队改编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陆总”)所属的第四方面军,辖第十八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一百军,4月“遵层峰命令,开始以18A、73A及74A变更编制,改装美械,甫及实施,敌寇即向我窜犯,各军均移于作战,编制亦即中止”。第七十三军自长衡会战后补充了一万余名新兵,“遵于四月一日照卅四年甲种编制改编,并改换美械装备,部队改编未完,新装备未到,适敌西犯,战事以应”。第七十四军虽然已经奉到换装的命令,但新式武器并未完全就位,所辖第五十七师各营属机枪连没有领到美制重机枪,仍然装备的是6挺老式的马克沁重机枪。担任战役策应工作的第九十四军情况也是如此,该军驻扎黔东后刚接到换装的命令,“整训伊始,突奉命策应第四方面军之作战”,只得中止整训向战场开进。直至6月初湘西战事结束,上述部队才得到休整的机会,继续接收美械,完成之前中断的改编。

  至1945年8月初,连同驻印军、远征军在内,国军中的13个军、39个师已经完成了卅四年甲种编制的改编,理论上已经做到齐装满员,可以投入大规模的反攻作战。此时美军在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同时苏联也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日本在一周之后宣布投降。战争结束得实在太快,以至于换装美械并初步形成战斗力的国军,并未在战争后期被派上更大的用场。

  作为第三支美械部队的6个卅四年甲种军,其发展历程同驻印军、远征军相比,可谓最为顺利。虽经战事干扰,6个卅四年甲种军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换装和改编工作,其编成后的状态虽比不上得天独厚的驻印军,但显然好过饱尝艰辛的远征军。这与1945年中、美军事合作局面的好转,以及相对平静的国内战局直接相关。受变化的美国因素之影响,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这三支美械部队的发展历程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使得它们在编制设置、实际编成特别是具体的装备方面各具特点,相互之间有着明显差别。受此影响,三支美械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参差不齐、强弱各异。

  二、美械之名与美械之实 

  驻印军、远征军和卅四年甲种军之所以被称为“美械军”,主要缘于其配发的美式武器装备。不过,上述三支先后成军的美械部队,并未按照统一的编制表改编,其实际编成的差异更大,以致各自装备的美械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不同。三支部队中,美械在所有武器装备中占据的比例,也各有高低。因而在名义上,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都属于美械军;但在事实上,美械军的名与实并不总是相符。自然,不同美械部队之间的作战能力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些名实相符的美械军、师要强于其他名不副实的队伍。

  回溯驻印军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编练及作战过程中并未遭遇太多的顿挫。部队背靠印度便于接收美援,又始终受到蒋介石特别是史迪威的直接关照,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驻印军采用了较高的编制水平,实际改编也近乎没有折扣地得以完成。就装备而论,驻印军既有美械军之名又有美械军之实,部队的绝大多数装备均为美制。

  按照驻印军编制,新一军、新六军两军,其军直属部队为一个榴弹炮营、一个特务营、一个通信营、二个辎重营、一个野战医院。粗略地看,驻印军一个军的直属部队相对于国内同级单位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驻印军军属榴弹炮营装备了12门美制2.5吨卡车牵引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该炮系当时美军主力师属火炮,在当时国军炮兵装备中更属珍稀的重炮,其射程和火力远远超过国内各军军属山炮(野炮)营装备的75毫米山炮或野炮。与其类似,驻印军每个军所属的两个辎重营,其一为汽车营,其一为骡马营,前者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美制卡车、吉普车,在运输力和机动性方面也远远超过国内各军军属骡马(或人力)辎重营。

  辖两师的新一军人数两万余人,辖三师的新六军人数则远超三万。驻印军所辖每个师都比较强大,其装备的重武器数量已经超过国内一个军。每师辖三个步兵团,师属特种兵科为山炮两个营,辎重营、通信营、工兵营、搜索连、特务连各一个,此外还有防毒排、兽医所、卫生队、野战医院等单位,较国内一个普通步兵师完备不少。单就支援火力比较,驻印军一个师就拥有24门美制75毫米山炮,而国内的一个师没有山炮营建制,仅编有一个直属战防炮连,配备4门37毫米反坦克炮,两者相差十数倍。

  驻印军中每一个团的火力,已经优于国内一个师的水平。一个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一个迫击炮连(装备12门82毫米迫击炮)、一个战防炮连(装备8门美制M3式37毫米反坦克炮)、两个输送连(人力、驮马各一个)、一个通信排、一个特务排。在营一级,驻印军在国内同级单位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的架构上,增编了一个战防排,装备4门美制“巴祖卡(Bazooka)”式火箭筒。与国内部队相同,驻印军一个连辖三个步兵排,但驻印军每个排除编有三个步兵班外,还增编了一个迫击炮班(装备2门美制60毫米迫击炮)。驻印军每个步兵班人数与国内一个班相当,由一个轻机枪组和八个步枪兵组成,不过班长、副班长使用的是两支美制冲锋枪,近战火力凶猛。

  1944年1月30日,时任《大公报》兼职记者的新一军司令部参谋黄仁宇上尉,在缅北胡康河谷战事临近结束时,用兴奋的笔触写道:“我们的指挥官随时专注攻击与主动,我们的士兵相信森林战的能手是我们而不是敌人,我们的联络交通比敌人方便,我们的补给比敌人完满……凡是从前敌优我劣的地方,都反了一过面。从今以后,可以让敌人细细咀嚼兵器落后的滋味。”驻印军在印度兰姆伽顺利地换装全套美械之后,在战场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装备优势带来的巨大自信,尤其是在进攻能力上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总结缅北胜利的原因时,驻印军明确提出了“物质胜于精神”的观点,认为“此次我军缅北作战之所以成功者,实以我军装备较敌为优”,“足证明我军只要有好装备,即可战胜敌人”。军属105毫米榴弹炮的远程轰击和师属75毫米山炮的抵近射击的效果自不待言,基层连、排、班所装备的冲锋枪和60毫米迫击炮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素以白刃战自豪,而冲锋枪则为实行白刃搏战瞬间前歼灭敌之有效武器”,驻印军使用的冲锋枪“射速大而弹着密。以标定瞄准之方法予以扫射,敌鲜不应声而倒,且无一脱漏者”。丛林作战中,“敌我距离甚近,其他武器不易发生效力”,而广泛装备的迫击炮“容易发射而奏效”,日军俘虏也承认最畏惧的武器就是此种迫击炮。从众多细节可以看出,驻印军作为美械化程度高、名副其实的美械部队,其战斗力的精髓如廖耀湘所说,是“由火力同机械的力量,来代替兵员的增援,来增强战斗的力量”。

  1945年1月,继攻克缅北八莫、南坎之后,驻印军新三十八师攻克芒友,于27日与从滇西而来的远征军会师,穿着黄卡其布的驻印军和穿着灰棉衣的远征军在外观上非常容易辨认彼此。远征军所辖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副师长熊新民回忆道:“我官兵乍看他们(指驻印军——引者注)身穿美式服装、手拿美式武器,又是坦克,又是装甲车,前是越野吉普车,后是载重十轮大卡车,个个威风凛凛,精神抖擞,既新鲜又羡慕。”衣着上的差异,反映了远征军和驻印军在装备方面上的巨大差距。前述远征军艰辛的发展历程已经说明,远征军在人员、装备拨交等方面的情况并不理想;进一步考察则不难发现,无论编制设置还是实际编成,远征军装备的美械数量其实不多。客观地说,远征军只是一支以国械为主、补充少量美械装备的半美械军。

  1943年4月远征军成军之后,开始按照为其专门订制的“远征军三十二年军暂行编制”(以下简称“卅二年编制”)进行改编。此编制虽然受到美方影响,但在具体设置上其美式色彩并不浓厚,倒是与国内通行的卅一年加强编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逻辑关联。1943年5月14日拟订的《远征军作战部队整备计划》明确指出:“本编制(即卅二年编制)与三十一年加强军不同之点,即军内炮兵营与师内步兵团系采用美方之建议”,其余单位的设置与国内军、师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在制度设计上,远征军的美械装备量就不会太多,主要武器依赖于既有国造枪炮。

  仔细分析,卅二年编制虽将军属炮兵营改用美式编制编成,然而装备的依然是12门75毫米山炮或野炮,而非更大口径的105毫米美制榴弹炮。该编制较国内编制改进在于团及团以下各级单位。步兵团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高(平)射轻机枪连、一个驮马输送连、一个特务排和一个防毒排,此外还有一个卫生队。如此配置虽比不上驻印军,但在防空和后勤、医疗方面较国内其他部队确有强化。步兵营加强了战防枪、通信和补给各一个班,其中战防枪班装备了3挺英制“博伊斯”式(Boys)13.9毫米反坦克枪,提供了有限的反坦克能力。步兵连增编了一个指挥班和一个迫炮班(装备3门美制60毫米迫击炮),支援火力大大加强。原各排配备的掷弹筒组分散到各班,各班班长配备一挺冲锋枪,较过去稍有提升。

  即便是这样相对低端的配置,远征军要将其实现仍困难重重。如前所述,美方许诺的武器装备,通过驼峰航线运到的数量实在太少,而这些武器的拨交工作又屡经延宕——缺枪少炮的远征军之实际装备情况,恐怕较编制表还有相当距离。由于美械供应不足、拨发缓慢,各部队仍装备着相当数量的旧式枪炮。1943年8月16日,第六军军长兼驻滇干训团教育长黄杰陪同白崇禧、陈诚视察时,就发现在昆明干海子受训第七十一军炮兵营已经列装美制75毫米山炮,但与之一同受训的第二军炮兵营,所装备的依然是数年前从苏联购买的76.2毫米野炮。苏制野炮尽管射程不错,但重量太大,极不适于远征军山地作战的需要。第六军第九十三师在战后的报告中说:该师的主要装备仍然是此前的旧枪炮,其基层官兵使用的仍有战前领用的中正式步枪和捷克Vz24步枪、战争初期领用的启拉利轻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战前拨给的马克沁重机枪;而且,该师属战防炮连装备的所谓“战车防御炮”,并非美制M3式37毫米反坦克炮,而是1938年国军从丹麦购买的麦德森20毫米小炮,其性能已经满足不了战争后期反坦克任务的需要。“美械不够国械凑”的情况,恐怕在远征军所辖各军、师中相当普遍。

  幸而在1944年之后,由美军联络组拨付远征军手中的新式武器数量略增,远征军的实际编成较编制表进行了部分调整,美械的比例得到少许提高。根据郭汝瑰的研究,这时远征军序列下各军原军属搜索连扩大为搜索营,各师增设了一个搜索连,各团高(平)射轻机枪连裁撤,增加了一个搜索排。营、连两级的火力得到增强:营属战防枪班扩充为战防排,增加了3门美制“巴祖卡”式火箭筒和3具美制火焰喷射器;步兵连原属迫炮班扩编为迫炮排,编有6门美制60毫米迫击炮。上述改编情况,与远征军各个单位的实际配置也基本吻合。此番调整之后,按照编制计算远征军中辖三师的一个军,人数三万有余,装备的枪炮中美械数量较过去更为充实,从而使其作战能力得到有限的提升。

  徐永昌在1944年8月7日的日记中感叹:长衡会战国军一个师理应比日军一个大队强,却“仍系处处打败仗”,而怒江以西的远征军“一师对敌一大队打胜仗,而远征军之装备则优于内地部队多多,由此可以完全明了我战斗力矣”。将远征军战斗力强的原因归结为武器装备优良,一定程度符合实情。远征军在滇西连战连胜,与其装备的部分美械不无关系。宋希濂在战后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此次滇西战场,我军因得美方新式武器之装备,火力实较敌军为优。”美制60毫米迫击炮,就得到官兵们的普遍赞誉,第八军总结围攻松山胜利时,称“六〇迫击炮之效果,在此次攻围战中,并不亚于八二迫击炮,且携带便利(一人可以携炮,一人携带子弹),于协同困难之地形中,可径加入散兵内,以行战斗”。此外,美制火焰喷射器在攻击日军地堡中也起到了作用。配发给远征军的TNT炸药,除了在松山一战成名外,在攻克腾冲一役也起到了巨大作用:第三十六师、第一百九十八师工兵营均在机枪的掩护下,成功地在腾冲城墙下挖洞填药爆破成功,帮助步兵攻入城内。

  数次改良后的编制和涓滴汇入的美械,使得远征军具备了一定作战能力。然而由驼峰航线运来、经美军联络组之手、最终辗转拨付远征军各单位的美械终十分有限。无论是账面数字还是实际装备量,远征军美械化的程度确实不高,恐怕更多的是具有美械军之名而无其实,在火力压制、攻坚、反坦克、战场运输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其所属军、师的作战能力远不如驻印军各军、师,也没有之后成军的各个卅四年甲种军及所辖师强大。

  与远征军采用的卅二年编制不同,卅四年甲种军采用的编制是驻印军编制基础上优化、完善后产物。一个卅四年甲种军的军属特种兵科包括人力输送团、105毫米榴弹炮营、工兵营、通信营、兽力输送营、特务连、搜索排各一个,此外还编有军野战医院和兽医队,人数逾5000人。其炮兵实力与驻印军一个军完全一致;人力输送团、兽力输送营的设置,使其战地物资运送能力已经强于后者;新增的军属搜索排官兵全体乘马,优化了战场侦察能力。

  每个卅四年甲种军所属的三个师,设置也比较合理。一个甲种师的系统表为:步兵团三个,山炮、工兵、输送各一营,搜索、通信、特务各一连,此外编有一个卫生大队(附野战医院)以及军需组、修械组各一个,总人数超过一万人。其炮兵实力不及驻印军,通信兵的数量也低于前者,但也基本完备。各师所属步兵团的架构,与驻印军所属步兵团相比仅减少一个输送连。步兵营的编成上,较驻印军步兵营减少了一个装备4门“巴祖卡”火箭筒的战防排。步兵连、排与驻印军的对应单位完全一致,唯步兵班的组成与远征军编制相同,较驻印军步兵班少装备一挺冲锋枪。按照编制,一个卅四年甲种军人数约3.8万余人,是较为庞大的作战单位。

  虽然1945年的6个卅四年甲种军,在相对有利的环境中完成了改编,在8月即达到了齐装满员的程度。然而,这些部队的所谓“齐装满员”仍存在不少水分。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在1945年底的报告中明言:“师于补充期间,因任务及防地不时更换,未能按新编制补足,目前以兵员之额,六零迫炮外余尚堪配带,尔后兵员充实,武器则实有不敷之感。”时任第十三军军长的石觉也在回忆中称,1945年6月该军换装完毕后,只领到三个月的训练弹药,计枪弹300万发,此后弹药再未能获得补充,乃至在后来的内战中第十三军靠的都是训练用剩的弹药。可见上述军、师在换装美械之初,美式武器并未充分配备,弹药也可能储备不足。而且,部队亟需的重武器(尤其是军属榴弹炮营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也未能悉数到位,未能完全达到编制表的要求。

  不过总体来看,这批军、师所接收的美械数量确实不算少,美械在装备中占据的比例也不低,涵盖了部队所需的各类轻、重武器。譬如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在抗战结束前夕,其装备中就有3112支“美三零步枪”、330挺“比林式轻机枪”、27挺“五五战防枪”、72挺“白朗林式重机枪”、30门火箭筒、970支“汤姆式冲锋枪”,此时该师装备的美械还未达到额定数量,但总数毕竟可观,且已经被部队作为主战兵器使用了。从装备来看,美械化程度介乎于全美械的驻印军和半美械的远征军之间的卅四年甲种军,其美械军的名与实基本相符。

  换装美制武器之后的卅四年甲种军、师,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近战和攻坚能力显而易见。第十八军在湘西会战中,就报告“配发美式武器能发挥其特效。如攻击山门时,敌凭屋抵抗,我即以美式八一迫炮,用烧夷弹将房屋焚毁,敌全被焚毙。六公分小迫炮及冲锋枪亦均能发挥其优越之威力”。时任该军所辖第十一师师长的杨伯涛回忆,当第十一师遭遇日军白刃冲锋时,“我军拥有美械近战武器冲锋枪,数步之内向密集日军迎头扫射,日军中弹纷纷倒地”,使得战斗的“样态”有了改观。第十八军投入追击作战后,同在战场的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见到该军军长胡琏,风趣地给对方打招呼:“何老总叫你们锻炼腿劲,是要请你去夺锦标啊!夺得冠军回来要请客啊。”对话之后两人哈哈大笑,足证按照卅四年甲种编制改编并换用美械之后,将领们对于部队战斗力充满信心。

  无独有偶,石觉率第十三军反攻梧州时,敢于命令主力渡过抚河攻击梧州东南,缘于他认为改编卅四年甲种编制的“我军已有攻坚能力”,实际作战中该军也利用新配备的山炮和火箭筒将日军的永久工事摧毁,一天之内即告攻克梧州。牟廷芳的第九十四军在反攻桂林时,利用火箭筒摧毁日军工事,并用火焰喷射器向盘踞在山洞里的日军喷射,该军参谋长张法乾对新编制中的美械赞不绝口:“不仅三零步枪、轻重机枪十分精良,新配之火焰放射器、冲锋枪、火箭筒、卡宾枪等新式武器,在近战中发挥了莫大的威力,否则在肉搏时,我官兵将牺牲更大。”美制轻重武器帮助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等国军中的老资格王牌部队重新焕发出活力,初步具备过去不曾有过的近战、攻坚能力,技术、战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当然,由于美制山炮特别是榴弹炮久未到位,此时的卅四年甲种军的火力压制能力比较薄弱。

  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这三支美械部队的编制对比概如表1:

  由表1可见,这三支美械部队的编制设置、具体编成,特别是武器装备上存在着差异,相当程度决定着其作战能力的高低。名副其实的美械部队具备较强的单位战斗力,而名不副实的美械部队单位战斗力相应地要大打折扣。不难判断:近乎全部美械的驻印军比大部美械化的卅四年甲种军要稍强一些,而卅四年甲种军则又较以国械为主、补充少量美械的远征军要高不少。当然,要综合评估一支部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它们在特定战场上的作战能力,还要将其置于它们所在的作战体系中考量。事实上,上述美械部队的战斗力不仅仅源于其装备的美制武器,还与其训练水平、后勤保障和陆、空火力支援息息相关。

  三、战斗力的重要来源:训练、后勤和火力支援

  部队装备美械的数量、质量,以及美械在全部装备中的比例,是衡量战时美械军、师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这显然不是唯一的指标。战场上双方的对抗历来是两个体系的对抗,一支军队的装备水平,只是其战斗力诸个要素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位于水面之下的是支撑其作战的一个体系,包括人员的教育、后方勤务的保障、其他单位的火力支援等。美械部队在缅北、滇西、湘西等战场表现出来的较强战斗力,源于美国军事思想引导下逐渐形成的作战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部队官兵受到了程度不同的美式技术、战术训练,部队的补给供应得到美方的大力协助,此外,包括美国陆军航空队在内的空中和地面各类支援单位还为在火线交锋的部队提供了一定火力支援。当然,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在训练、后勤、火力支援这三方面的情况,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这导致其战斗力又呈现出新的差异。

  军队教育和训练对于部队的战斗力而言,其实相当重要。“教而后战”的古训在现代战争中同样适用。战时国军多数部队战斗力乏弱,既缘于装备低劣,又因为官兵素质不足。在美方的大力倡导和亲自参与下,三支美械部队在官兵训练水平上虽与国军其他部队相比明显存在着优势,但不难发现,驻印军在训练上优于后两者,训练在驻印军的作战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

  “训练重于作战”,是驻印军在缅北作战中屡屡提到的制胜秘诀。1942年8月开始,驻印军在兰姆伽接受了美方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系统训练。训练基地由美军主持,设步、炮、工、通、汽车、战车、卫生等多个班次,每期训练耗时六周,轮训驻印军官兵,使之熟悉美军的战术和武器使用。美式训练分工很细,要求严格,但动作直接简单。此外驻印军还开展了爬山、上树、泅渡等有针对的丛林战训练,对于健身操、拳击、跳高甚至各种球类等体育运动也多有开展。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也是驻印军保持较高训练水平的保障。如此严格而充分的训练所产生的成效十分显著: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到印最早,训练最久,故此次作战可谓所向无敌,发挥最大之战斗力,收得辉煌之战果”;而同属于驻印军的新三十师由于训练时间不足,“故此担任密支那攻略任务,不但伤亡较大,且围攻许久不下”。

  远征军的人员训练情况较驻印军逊色不少。据陈诚后来回忆,远征军在美方的帮助之下,在大理和昆明分别设立战干团、干训团,在各军开办训练班,总体训练“进行得十分顺利”。在训练方面,远征军较国内其他部队的确要优越一些,但由于装备短缺、人员缺额,该项工作开始时并不如陈诚回忆的那样顺利。1943年9月,陈诚就向蒋介石抱怨:远征军“纪律废弛、战力消失”,“苟且偷安、走私牟利、士气消沉、缺额日多”的情况很严重,这样的队伍“长此以往能否维持下去实属疑问”。之后远征军的训练中,其重点也多集中于美式“各种武器技术上之使用”,而“对于战术、战斗上之运用颇为忽略”,这与驻印军所受到的训练显然不同。其结果是“由于官兵训练不足”,“我军缺点与错误太多”。国军在总结中对此毫不讳言:“士兵素质及训练较差,战斗动作不熟练,每每不能达到战术及战略上之要求。”具体而言,官兵“战前对敌坚固据点之侦察及攻击坚固据点之训练都欠缺”;官兵对于在攻击中修筑工事又不够重视,“以致蒙受过重牺牲”;此外,“特种战斗训练太差”,以致在暗夜、浓雾天气被日军偷袭。由此可见,远征军在反攻之前的训练并不理想,其在滇西山地付出的巨大人员牺牲,或许与此紧密相关。

  1945年初率先改编为卅四年甲种军的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等部队,虽因湘西会战被迫中止整训,美械接收工作亦告暂停,但这些部队在之前的整训期间,其官兵训练大多早于武器换装开展,因而受到的影响不算太大,仅有少数部队的教育进度完成欠佳。不少部队已先期接受美方带来的新式训练,取得一些效果。如第十八军第十一师,1945年3月奉令改编为美械师后,立刻与美军联络官合办军官干训班,教授美式武器的使用,该师“校级以下军官均分批前往受训”,“收效甚巨”;同时,又召集全师所属军士,成立重机枪和迫击炮训练队,“每月举办两期,毕业者百余人,故湘西会战,各军士皆能达成任务,此其故也”。当然,卅四年甲种军接受训练的时间仍嫌不足,其战场表现优劣参半。战斗中官兵普遍战斗热情高涨,也初步掌握了不同兵种、轻重武器的配合使用。第七十四军“多利用陆、空协同之威力摧毁敌之抵抗”,并“利用充分之轻、重火力杀伤敌人于阵前”。然而,多数部队仍未能克服乱放枪的老毛病,第十八军“距敌甚远,士兵即开始射击,藉壮胆量。下级亦不能适应射击时机,盲目乱放,徒耗弹药”。可以推断,倘卅四年甲种军能够获得更多的训练时间,应该可以避免前述的那些低级错误。对比三支美械部队,可见相对完整的美式训练是驻印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而存在缺憾的训练使得卅四年甲种军特别是远征军的战斗力发挥得不够理想。

  “足兵足食”对于军队的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前所未有的惊人的物资消耗,意味着后方勤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作用实在巨大。西方史家对军事后勤的作用尤为重视。总的来说,三支美械部队在缅北、滇西和湘西等地的成功,均有赖于美方帮助之下相对良好的后勤保障,不过其各自的补给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同。美方杰出的补给工作化解了缅北自然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满足了卅四年甲种军的后勤需要,但未能完全帮助远征军克服滇西山地的困境。

  缅北战场位于茂密丛林之中,道路条件本来恶劣;驻印军又时常采取迂回战术,需要孤军机动至日军防线之后。因此驻印军的后方勤务无法按照常规进行,幸而美方“紧握着制空权”,“解决了势非解决不可的空中补给问题”。驻印军的后勤工作,从“交通路之兴筑,与飞机场之开辟,及补给品空投等工作”,“其全般设施,全部归藉美军供应处(S.O.S)策划”。驻印军对于陆、空联络熟悉之后,“每于部队到达地附近,开辟空投场,遍设补给点,因而补给品得以源源供应”。美方负责的后勤工作,其补给能力相当惊人。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进攻密支那时,弹药补给依靠“总共有八百架飞机担任运输”;而“缅北的运输,单是汽车运输,每日也有一百吨以上”。无怪在胡康河谷战斗总结中,驻印军称“物资多,运输便,后方之补给圆滑,前方之战力自可发挥。此足证明补给运输实为战胜之最要条件”。驻印军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依赖于粮弹的充分供应。

  远征军在滇西作战时,面临着类似的自然条件,但较之驻印军,其在后勤保障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战斗力不足。一方面,美军负责的粮弹空投追送堪称成功,“能适时适地,投送粮弹,以补给地上运输补给之缺恨”。至1944年10月25日,美军已向第十一集团军和第二十集团军分别累计投送2037吨、2139。5吨军粮与弹药,有力地保障着前方部队的需要。然而,国军方面的后勤工作却准备欠周,造成陆上补给困难,用徐永昌的话来说就是“该方运输补充,全无力量”。根据方国瑜1946年的研究,远征军在反攻之前,兵站运输部队尚未准备妥当,兵站“车辆悉供运兵”,“面马料副食物及其它军品俱乏车运”;攻击开始后,陆上驮马在渡过怒江后极为疲劳,却“不得休息,致有倒毙”;加之适逢雨季,陡峻的道路“步步泥坑”,“影响运输甚大”。直到1944年9月后,陆上运输方才好转。如此情况之下,远征军在前线多次遭遇到困境。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在翻越高黎贡山时,就“因地形与气候关系,陆空运输,均极困难,时虞不济,运输团队亦因冻饿疲惫死亡者,早达半数”。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军一度依靠地方民夫马匹输送,既“漫无组织”,人马数量又达不到需要;军队深入敌境后,“补给线延伸过长,以致粮弹之追送数量极少”,致使“顿兵挫锐”,无法一鼓作气攻下龙陵。可见,补给能力制约着远征军继续作战的能力。

  1945年2月19日,甫成立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建立了后勤司令部,由美军少将齐福士(Gilbert Z·Cheves)担任司令,旨在“运用盟国所有的力量,供应中国陆军的需要”,此后陆总所有部队的军械、军需、粮秣之补给,均由美方负责。陆总后勤司令部采用的补给制度也与美军接轨,采取新的“地区制”供给,补给效率也得到提升。前述6个卅四年甲种军均在陆总序列之下,其补给工作由陆总后勤司令部负责,理应可以得到较好的物资供应。不过,湘西会战时,原有的后勤组织——第二十四后勤分监部尚未完成改组为第四区兵站司令部的调整,第十八军等数个卅四年甲种军均不同程度地感到粮弹运输不足带来的困难。但在之后的桂柳反攻中,参战各军都受益于美方的良好补给,发动了凌厉攻势。负责指挥反攻的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认为:“我并不认为由美国人主掌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这一人事安排有何不妥……钱和粮食都在美国人手中,他们有运输卡车。简言之,我们采用了美式后勤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二方面军可以使用卡车把一切军品——包括大米与副食品——直接运抵军级单位,有时甚至按需要送抵连级单位。”需要指出的是,卅四年甲种军因为遂行的是境内作战,补给难度较之前两者要小很多。不难看出,三支美械部队在后勤方面的差异明显:驻印军凭借美方运输载具上的优势得到良好补给,方能持续作战;远征军的物资供应存在系列问题,以致难以发动进一步的攻势;而卅四年甲种军的战斗力随着后勤问题的解决,还在原先基础上得到提升。

  火力支援(Fire Support)作为伴随现代战争诞生的战术,在二战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苏联军事学家西多连科(А.А.Сидоренко)统计,随着战争走向现代,火炮造成的人员杀伤呈几何数字上升,1944年苏德战场上约61%的人员损失是由火炮造成,足见火力支援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与其他参战国一样,战时美军尤其重视此项战术的运用,受此影响,三支美械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与独立炮兵的中远程火力压制、火力覆盖以及中、美两国航空兵的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战场空中遮断(Battlefield Air Interdiction)关系极大。三者得到的火力支援侧重各有不同,但起到的作用却难分伯仲。

  单就驻印军两个军五个师与当面之敌进行实力对比,其火力优势并不明显,然而加上驻印军总部直属的各级支援单位后,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于驻印军一方。在所辖两个军之外,驻印军总部直属两个105毫米榴弹炮团(共装备72门炮)、一个155毫米榴弹炮团(装备36门炮)、一个重迫击炮团(由化学兵团改编,装备107毫米迫击炮48门),作战时抽调配属前线军、师,既可以远距离压制敌军火炮,又可以近距离摧毁日军工事。驻印军总部直属的战车第一营所装备的18辆M4中型坦克和36辆M3轻型坦克,在野战和城市攻坚作战中对各军、师助力极大,在进攻腊戍等作战中较为出色地完成了突破日军阵地的任务,时人称赞其“实开吾机械化部队空前之新纪录”。美机在对驻印军进行空投补给的同时,也执行着对地攻击任务,在密支那攻防战中美军P-40战斗机“投弹精确,射击良好,能适时予敌之重要据点以猛烈之破坏”。

  远征军在反攻滇西作战中,其火力支援单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同在缅北的驻印军相比。然而相对于国内其他战场,远征军仍得到了较好的火力支援。据宋希濂回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不仅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还“经常协助第一线部队的攻击,例如松山敌人的坚固据点,赖美机低飞投掷五百磅乃至一千磅的炸弹才得摧毁,在腾冲、龙陵的若干据点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国军独立炮兵的贡献。当时国军独立炮兵实力捉襟见肘,能够调动的炮兵部队相当少,但军政部依然将实力最强的独立炮兵第七团和第十团调至滇西,配属远征军使用。在围攻松山的战斗中,炮兵第十团的9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炮兵第七团混合营一个连的英制115毫米榴弹炮、两个连的苏制76.2毫米野炮担任远程轰击任务,以持续的炮击将日军坚固工事“软化”,使其成为简易阵地;同时掩护攻坚步兵跃进至日军阵地附近,“如木匠之拔钉”对其地堡实施焚毁或爆破作业。炮兵第十团第一营第二连3门榴弹炮在某一日的战斗中,在两个小时之内发射炮弹300余发,其火力之旺盛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中国国内大多数战场的国军炮兵实力弱小,相当程度是由于驼峰航线运力有限,无法将中型以上火炮运交国军。不过,美方对于中国空中力量的援助并未受此影响,经过多方博弈,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的帮助下,中国空军接收美机得以恢复元气,而且其中的一部分单位同美方混编为中美混合团(China-American Composite Wing),成为新锐主力。湘西会战中,中美混合团承担了相当规模的战场空中遮断任务,为缺乏独立炮兵支援的数个卅四年甲种军提供了充分的火力支援。其中,中美混合团所辖第五大队出动了2200余架次,创纪录地投掷了100多万磅炸弹,射击了80多万发机枪弹,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在战役初期日军进攻阶段,第五大队就集中兵力对其轮番轰炸扫射,使日军“在阵脚未定之前,就受到最严重的致命打击”;而在此后的相持和国军反攻阶段,第五大队应陆军要求对日军进行成功阻滞,使其“毫无活动余地,只有困守战壕,坐以待毙”。按照参加战斗的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中队长项世端的说法:“从前敌人对待我们的办法,现在是一模一样的〔地〕回敬他们。”三支美械部队在缅北、滇西、湘西所获得的火力支援各有特色:多维度的火力支援,使得本身装备良好的驻印军如虎添翼;半美械的远征军各军、师直属炮兵乏弱,能够拔掉日军苦心经营的要塞据点,离不开美军航空兵、国军独立炮兵的支援;二战中美军惯用以空军对地攻击部分替代野战炮兵的功能,卅四年甲种军有意识地学习了此种思路,通过充分利用空中优势,弥补了独立炮兵的缺乏和军、师自身火力的不足。

  平心而论,无论是单位实力相对雄厚的驻印军所辖各军,还是单位实力更逊的远征军所辖各军和数个卅四年甲种军,就编制和装备而言虽优于国内其他部队,但与同时期英、美、苏、德的同级单位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幸而美方提供的不仅是新的编制和械弹,还有相对完整的美式作战体系:这些美械部队的官兵均受过不同程度的技术、战术教育,美方对其粮弹补给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炮兵、航空兵对敌军的轰击和压制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为上述部队补齐其作战能力上短板的同时,保证其改编之后的装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由此足见训练、后勤、火力支援等构成的作战体系确实是美械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来源。其中,驻印军在此三方面得到的加成显然更多,进一步扩大了它相对于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在单位作战能力上的优势。

  考察驻印军、远征军、卅四年甲种军这三支美械部队的发展历程,需将其置于中、美军事合作的语境之中。这些军、师作为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产物,时刻变动着的美国因素对于美械部队发展轨迹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中、美军事合作处于和谐融洽的阶段,美械部队的编练工作往往开展得较为顺遂,卅四年甲种军得以快速改编便是一例;中、美军事合作产生一些矛盾时,美械部队就可能出现状况,郑洞国执掌的新一军“强枝弱干”便是一例;当中、美军事合作冲突不断,美械部队的发展自然也举步维艰,缺枪少炮的远征军被迫仓促反攻遭受损失便是一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军事合作历经跌宕起伏,导致三支美械部队的命运如此不同,缘中、美军事合作本身与此前中国与德国、苏联的军事合作存在着巨大区别,是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合作。战前中、德双方在政治、战略层面上并无共同诉求,德国对华军援主要为了换取经济利益,某种意义上属于政府间在特定领域的交易;战时苏联对华军援带有牵制日本、保卫苏联自身的考虑,然而其援助更多地体现为技术性援助,重点是提供武器、意见和建议。在这样性质的军事合作之中,中国的主体性没有动摇,受到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欢迎。

  中、美军事合作与此二者显然不同: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政治基础上的美国对华军援,背后隐藏着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政治诉求,援助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砝码;中国的权益和企盼屡屡受到二战其他战场局势和同盟内部关系亲疏远近的影响,多次沦为牺牲品;美方在输出武器和技术支持的同时,还在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中国军队,甚至计划直接控制国军。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美国“扶持其租借法案及武器,以要求我交给华军指挥权”,表示宁可拒绝“武器之援助”,美方也“不能掌握我指挥权”。中、美军事合作尽管全面而深入,但难免如同齐锡生所说的那样常常“剑拔弩张”,美援的数量和质量因之持续波动,导致三支美械部队的发展轨迹呈现如此大的差别。

  事实上,战时美国输入中国的军援物资总额实在不多,仅占美国对外军援总额的3%,而且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物资主要流向了在华美国空军单位,故用于充实美械部队的武器装备数量相当有限。如此条件之下,三支美械部队中只有驻印军采用了配置较高的编制并基本全部装备了美械,而卅四年甲种军美械化程度不够高,以及远征军以国械为主、辅以部分美械的实际状况,也都不足为怪了。“美械”的名实不符,恐怕才是战时多数美械部队的常态。

  而就作战能力来说,即便是配置最高、装备最好的全美械部队——驻印军,其单位作战能力与同时期参战各国的军、师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1938年7月之后,国军以军为战略单位,而二战中的美军以师为战略单位。两相对比,美军一个师的实力要大大超过美械国军任何一个军。按照美国陆军采用的1943年师编制计算,一个师约1.5万余人,辖三个步兵团,直属部队为榴炮营三个,工兵营、补给营、医疗营各一个,连级侦察队、宪兵连、通信连各一个。虽然人数不及国军一个美械军的半数,但美军一个师编有12门155毫米榴弹炮和36门105毫米榴弹炮,而驻印军一个军至多拥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72门75毫米山炮,火炮数量虽多于前者,但火炮口径正好相差一档。双方火力水平高下立判,而在其他方面如反坦克能力、单兵火力等差距也是相当明显。

  同作为战略单位,二战后期日军主力甲种野炮师团的实力虽出现了缩水,但美械部队中最强的一个军与其相比,也不具有绝对优势。日军甲种野炮师团人数超过1。8万人,辖三个步兵联队,直属工兵、野炮兵、辎重兵联队各一个,此外还有卫生队、通信队等附属单位,配有12门105毫米九一式榴弹炮、24门75毫米改三八式野炮、12门75毫米四一式山炮。一个日军甲种野炮师团的火力配置与一个美械军基本相似,而其官兵数量只有后者的一半,故火力密度仍高于美械军。只是编制较抗战初期有所缩小,一个甲种野炮师团同一个美械军正面对抗,兵力上不敷分配,恐再难拥有过去面对国军其他单位那样的主动权。

  时人对于美械部队的编制水平和装备状况并非没有客观的认识。1945年8月6日,驻苏大使傅秉常在日记中记载,武官郭德权告诉他:“美方所谓供给我方三十师所用军械,其数目绝非如美国师所用之物品,只系我方所需要最低限度之数目,即较日本方面之倍〔配〕备亦尚不如。例如日本每师有轻炮、中炮共六十四门,而美方所供应我者,每师不过轻炮十二门,弹克车亦不足,是以我新师之力量,亦只能足于日本军队退却时追击之用,而不足以平等之进攻云云。”尽管拿并非战略单位的师和日军战略单位师团进行比较稍欠公允,但郭德权关于所谓“新师”单位实力有限的判断,仍颇有见地。

  三支美械部队在各个战场上表现出的较强战斗力,不仅来自军、师装备的美式武器,而且来源于美式作战体系内官兵所受到的训练、相对可靠的后勤和其他单位提供的火力支援。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当时国军将帅们的共识。廖耀湘于1945年1月4日在陆军大学介绍驻印军在缅北的成功经验,就指出物资补给、“火力同机械的力量”、制空权、指挥官旺盛的“企图心”这四点是得胜的关键。而在听者徐永昌看来,廖氏演说的重点,是“驻印军所以军纪好、战力强等等,皆是物资多、准备足、运输强之结果”。何应钦在此前也发表过类似言论:“驻印军也是普通的中国人,可是因为装备训练的优良,其战斗力与内地国军比较,几有天壤之别。如此可以见到装备训练是如何的重要。”1945年2月2日,蒋介石谈整军时,明言“若就过去一年作战成绩,将驻印军与国内部队作〔做〕一比较,吾人即得一共同认识,即军队战胜之条件,不仅在指挥运用,而在人员武器充实、编制合理、训练完善、尤须具有人事经理及办理后方勤务之良规”。

  训练、后勤和火力支援作为构成美式作战体系的主要方面,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似乎也不过分。1948年5月28日,美国《世界新闻》杂志刊文分析解放战争中美械部队遭遇毁灭的原因时,就指出抗战时期美械部队在后勤和训练上的优势不复存在,是这些军、师陷入灭顶之灾的原因。文章说:“国民党无法维持美国所建立的供应制度,而迫使新一、新六两军的供应发生严重困难。如果没有正常的供应工作,而欲使‘美化’部队适应于不合时代的军事机构,其结果必定遭难”;而“缺乏集中训练和补充制度,也摧残了美国所训练及装备的部队,当东北战役‘美化’军队蒙受损失而急待补充时,而补充的,全是一些未受训练或训练不良的士兵,由于劣等士兵的经常渗入其中,新一、新六两军的品质,就日见退化”。相应地,内战中国军无法在所有战场上集中火炮和飞机为参战的美械部队提供足够火力支援,美械军、师的作战能力进一步被削弱,也是无奈的必然。足见,美械部队作战能力的发挥主要依赖于美式作战体系的正常运转,若整个体系遭到瓦解,这些部队即便采用所谓的美式编制、装备相当数量的美制武器,其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内战中美式作战体系的瓦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美军事合作遭遇顿挫。恰如前述,抗战后期出现的三支美械部队之命运,实际深受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宰制。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权与美国政府关系出现曲折反复,美国对华军事援助趋于停滞。美械部队因之受到的影响较国军中其他部队更甚:一度实行的对华军售暂停,直接导致这些军、师陷入缺枪少炮的困境,既定编制无法维持,实际配备更是捉襟见肘,战斗力下滑速度惊人。美方打造的作战体系同时难以为其作战能力走向崩溃的一个催化剂。美械部队在抗战结束时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未能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宿命,在昙花一现后便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校毕业分配到北京有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