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从青岛回舟山要做什么手续?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8月9日21时30分,在浙江舟山指定锚地靠泊的“弘进”轮上20名中国船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公布,此刻船上的气氛如深夜的大海般沉寂,直到黑漆的远方亮起一道光,他们知道“舟山来了,我们获救了”。

  这艘因船员发热求助而备受关注的巴拿马籍船舶,从7月2日起辗转中国、印尼、菲律宾,30余天行程近2万公里,而在它行程过半时,船员陆续发烧。从出现第1名发热船员到13名船员发热,只经过了11天,那时起他们开始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

  “弘进”轮以及救援拖轮在靠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9日21时30分,经舟山海关和舟山疾控中心“双采双检”,“弘进”轮上16名中国籍船员核酸呈阳性,这意味8成船员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包含轮机长、机舱员和船上仅有的两名厨师等。当晚22时许,在舟山相关部门的安排下,11名阳性船员上岸接受救治。

  8月10日下午,舟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弘进”轮救助最新进展。目前船上11名症状较重的船员已经在舟山市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这或许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

  经历了滞留、求助,船员张先生一直到8月10日中午,还没有晃过神来。10日中午12时,他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核酸检测呈阴性的4名船员之一,但因与其他船员共同生活在船舶上,他不免有些担心。

  “现在,能不出房间就不出房间,机舱甲板轮流打饭,带回房间吃,用完后还要将盘子在热水里煮上半个小时,再用84消毒液消毒公共区域……”

  张先生介绍,7月2日-14日,20名中国船员从连云港拉货至印度尼西亚港口。“在印尼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戴口罩,一上来就是50多个工人。”张先生回忆,整个行船过程,船员们都没有下船,这是唯一一次接触到岸上工人。“当时腾出手来搬运,并没有防疫措施。”

  7月26日,“弘进”轮驶向菲律宾塞米拉拉港装货,一切如常。7月30日晚,从塞米拉拉港出来后,“老轨”第一个发烧了。不过第二天他就退烧了,大家都觉得这是普通的感冒。

  没人想到,病毒开始在船员之间传播,第二个倒下的是“大厨”,“二管”、“三管”、“机工”紧随其后,8月2日,大家将情况告知船舶代理公司。船舶代理公司发了一条信息,表示已将信息如实上报。

  “到了8月6日,大约一半以上船员倒了。”那时船上陷入了怀疑与焦虑。另一位船员“老酒”回忆,13名发烧的船员,分别出现了呕吐、腹泻、味觉丢失等症状,大家都隐隐有些不安,觉得和新冠肺炎症状相似。

  “‘老轨’是船上唯一一个打疫苗的,但是他也是康复最快的,发热后第二天就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其他症状。”

  焦灼与恐慌在“弘进”轮上蔓延,发热、喉咙痛,味觉和嗅觉失灵……这些突如其来的症状,让船员们知道这不是一场流感这么简单。

  船员绝望求救:我们该怎么办?

  8月3日,一艘由菲律宾出发,目的地为江苏南通港的巴拿马籍散货船“弘进”在浙江舟山海面抛锚。从这一天开始,弘进轮基本停滞了下来。“主机修好后,机舱人员实在是无法再继续工作,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浑身无力。”

  随着13名船员持续发热,大家出现了恐慌、乏力。“原本各自分工、秩序井然的船上,船员们陆续倒下。”张先生告诉记者,能正常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像他这样体力尚存的船员们互相鼓劲,承担起了船上所有消毒和日常工作,几天下来已经疲惫不堪。有的人发烧好了,又开始发烧。有的人呕吐、腹泻,丧失味觉和嗅觉。最严重的船员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开始上吸氧机……“弘进”轮的20名船员焦虑与恐慌与日俱增。

  8月6日21时许,首先有船员在网上发文求救,“我船现在舟山锚地抛锚,有13名船员发热,不确定是否新冠,我们只是要求进港检查核酸或者在锚地核酸也行,我们该怎么办???”

  船员视频求助与“弘进”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7日,一段近2分钟的视频中,一名自称为“郭玉才”的船员手持身份证拍视频向外界求助,引发广泛关注。这名带着口罩的船员称,船上20名船员都是中国人,13人发热,他们船希望得到救治,现在情况越来越危急。说到1分钟许,他讲话几度哽咽,眼神中带着无助。“船上人员现在情绪越来越激化,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发烧的蔓延已无法控制……”

  8月9日,天目新闻记者联系上视频拍摄者船员张先生,他说这些日子来,“弘进”轮滞留船员互相打气鼓励,“不要急,回到中国,就肯定有救”。他用视频记录下了船员们几乎崩溃与希望救治的真实现状,“我们相信政府,我们肯定有救”。

  “救援拖轮缓缓靠近,那一刻我觉得获救了”

  8月9日深夜22点,20名船员经过10余小时的等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11天的焦灼与怀疑,在核酸检测报告出来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名船员这样描述昨晚的心情,“犹如看到深夜海上亮起一道光,救援拖轮缓缓靠近,那一刻我觉得获救了。”

  一边是获救的欢呼,另一边则是分秒必争的救援接力。从8日下午启动紧急救助程序,到9日上午11点现场采样检测,整个过程不超过24小时。官方数据显示,在这场对20名船员的救援接力中,舟山23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连夜救援监控截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10日下午3点30分,舟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舟山副市长方维还原了从接到求助到紧急救助的过程。

  8月3日21点15分,舟山市接报一艘位于舟山海域东福山以东七海里锚泊的巴拿马籍“弘进”轮有9名船员发热请求下船就医。

  8月6日,舟山市收到船东公司来函,恳请舟山市政府进行救助。经初步了解,该船共有20名中国籍船员在船。7月2日-14日停靠印度尼西亚;7月26日-30日停靠菲律宾,7月30日从菲律宾出发,因故停留在舟山海域。

  8月8日下午13时,舟山启动“弘进”轮船员紧急救助程序。当天指定船代公司完成“弘进”轮进口岸手续,以及落实指定拖轮、指定锚地、指定码头、指定线路。

  8月9日凌晨1时20分,“弘进”轮自行安全驶抵指定锚地锚泊;8月9日上午11时,舟山市海关、卫健、疾控等部门人员登临“弘进”轮开展采样和卫生检疫。当晚9时30分,“双采双检”结果显示,该轮16名船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晚10点39分,救援拖轮抵达“弘进”轮停泊水域,接驳患病船员。与此同时,4辆救护车在指定码头等候。

  8月10日凌晨,11名船员抵达舟山定点医疗机构。凌晨2:05分初步判定11名船员均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轻型1例、普通型9例、重型1例。采取给予吸氧、抗病毒、中药汤剂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8月10日上午,浙江省卫健委派出2名院感专家到达舟山指导做好船员转运、病人救治、院感防控等工作。

  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因为“弘进”轮载重吨4.7万吨,装载4.2万吨的煤炭,在锚地锚泊需要一定数量的船员在船值守。舟山市防办召集医疗专家、疾控专家、相关部门和船东、船员公司进行会商,综合考量锚泊安全和船员身体状况,根据病情轻重,先行安排11名病情较重的阳性船员转送定点医疗机构作进一步诊治。其他9名船员继续在船,待船员管理公司后续换班船员到岗后轮换。下一步,舟山将对51名参与“弘进”轮救助的相关人员实施“7+7+7”健康管理措施,即在封闭管理完成相关工作后需要再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

8月9日的晚上9点半,经舟山海关和舟山疾控中心“双采双检”,靠泊在舟山的“弘进”轮有16名中国籍船员核酸检测阳性。(受访者供图)

因为船员发热而滞留舟山近海的“弘进”轮已经得到救援。

舟山市卫健委的最新通报,8月9日的晚上9点半,经舟山海关和舟山疾控中心“双采双检”,靠泊在舟山的“弘进”轮有16名中国籍船员核酸检测阳性。

其中11名船员在经受评估后下船接受治疗,其余患者暂留船治疗,待船员管理公司后续换班船员到岗后轮换。

“吃不上新鲜蔬菜,抵抗力比不上在陆地”

“弘进”轮是一艘巴拿马籍散货轮船,共有20名船员在船,都是中国籍。最近28天,该轮船曾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两国的港口停泊。

一名“弘进”轮船员告诉南都记者,远洋船运海员的生活很艰苦,船上的食物通常是两三个月供应一次,经常吃不上新鲜蔬菜,抵抗力也不如在陆地上生活的人。

靠港装卸货时,“船员只能尽量避免接触陆上的装卸工人,陆地上的装卸工人能少上就少上。”上述“弘进”轮船员对南都记者说,可能是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感染。有媒体报道,在印尼莫罗瓦利下货时上来50个工人,吃住都在船上,没什么防疫意识,基本没人戴口罩,卸货用了半个月,船员们也都很忙,可能疏于个人防护,就难免发生感染。

7月30日,该轮船从菲律宾出发,入境目的港为江苏南通如皋。当天晚上,该轮大管轮被发现有发热症状。31号,该轮多个海员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回菲律宾不可能,只能按计划开往中国。

8月3日,弘进轮经过舟山时还发生了主机故障,只好选择在舟山外海马迹山抛锚,这时候“船上船员已经基本上沦陷”。后来主机修好了,但是多名船员的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工作,其中13人出现发热症状,一些人出现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的症状。船员们通过网络发布视频求救信息,引发社会关注。

还有9人等待换班船员到岗轮换

根据舟山市发布的信息,8月8日晚,舟山市防疫办公室召开“弘进”轮救助工作协调会。当天晚上8点,“弘进”轮起锚开往舟山防疫办制定锚泊地。

8月9日,舟山市启动紧急救援程序。10时许,一艘名为“舟港拖31”的拖轮载着医务人员抵达现场,于当天上午完成全部20名船员的核酸采样、采血工作。在评估船舶锚泊安全和船员身体状况后,11名船员已被点对点闭环送进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其余患者暂留船治疗

剩下的9名船员将待船员管理公司后续换班船员到岗后轮换。一名船员表示,期望早点可以下船、上岸,按规定隔离后,回归正常的生活。

船员获得了舟山市疾控中心提供的防疫物资。

目前,留在船上的9人中,有5人已经确诊感染。一名留在船上的船员介绍,现在大家尽量能不出房间就不出房间,吃饭的时候是轮流吃,用盘子打好饭带回到房间吃,吃完后厨师会把盘子扔到热水里煮上半小时。每个人都发了酒精和喷壶,出门之后经过公共空间就进行消毒。船公司正在协调医生根据船员的症状开处方配药。

除此以外,留下的船员正在准备交接班报告。一名接近弘进轮船员的远洋船运从业者称,下一步,弘进轮的所有船员应该按规定,该治疗治疗,该隔离的隔离,全船应该整体消杀,公司将安排一个新的队伍来接收这条船。

与机场存在输入病例一样,港口也有输入病例的风险。在此之前,深圳、青岛、连云港、厦门、三亚、烟台、舟山等港口都有过输入病例。深圳港口的输入病例更是引发了本土零星疫情的爆发。今年5月发生的深圳疫情中,最初发现的感染者均参与了一艘国际货轮的作业。另外,营口疫情也可能与港口输入有关。

远洋船运海员可以说是一种缺乏保障的职业。“这个行业正式签劳动合同的很少”,一名船员表示,他只和公司签订了上船合同,“说白了就是临时工,下船了就没什么关系了”。他通常每次完成任务下船后,都会换一家新的船公司。另一名了解船运行业的人士称,“自由船员在家,就是失业。”

而且,自由船员往往没有社保。“公司说交社保得签订5年的劳动合同。”不过,据弘进轮船员说,上船合同里包括传染病这一项,如果船员因为工作罹患了传染病,公司应该管到底。

目前,船员们希望,船公司应承担隔离费用和隔离期间的工资待遇。

现在,各大公司要求上船之前必须打完疫苗。但问题是,早已出发的船员基本上是没有打疫苗的,这些人在国外工作期间容易感染。以弘进轮为例,只有轮机长一个人是打了疫苗的,其他人都没有打,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弘进轮将做全面消杀后,待换班人员到岗后,船员将下船隔离。

据了解,全球90%的贸易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上都要依靠船舶来运输,而船员也是确保物流运输的关键。

因为新冠疫情,船运公司目前很难找到愿意出海的船员。有船员表示,和之前相比,远洋海员估计“砍一半”。“这次事情对我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往国外跑了。”接受采访的弘进轮船员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舟山远洋渔业招聘船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