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络智慧博物馆的数字一体化管理水平高吗?

“系统显示,预计进入景区时间是14点,现在是13点50分,我们踩着点来排队,这样节省出的时间可以到其他景点去逛逛。”在重庆长江索道景区入口处的王先生正准备进入景区。自重庆长江索道景区上线“智能排号分流系统”后,逐渐解决了长江索道景区现场排长队的问题。

近年来,重庆抓住《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实施的机遇,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在重庆旅游领域深度应用,推动重庆市旅游产品网络化定制、旅游商品全渠道营销、旅游服务在线预售预订、旅游管理在线实时调度,全面提升全市文化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让旅游变得更便捷。

在今年举办的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出以“数智文旅新融合 赋能全域新发展”为主题的重庆文旅虚拟展厅,集合了重庆旅游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旅次方大数据有限公司等10余家智慧旅游企业,推出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为广大观众开启从“云”到“端”的数字化智能化体验。其中,银联商务重庆分公司展示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智慧景区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助力景区走向智能化运营;重庆旅游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重庆文旅视频云,整合重庆全部3A级及以上景区主要出入口及重要景点的实时监控数据,实现对节假日客流高峰的实时监控,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视频画面。

在重庆文旅虚拟展厅中,众多智慧文旅“黑科技”产品让重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瑰宝焕发了新的光彩。由大足石刻研究院研发推出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为世界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则展示了三维古文物修复系统以及根据“松石间意”千年古琴开发的“高山流水”古琴科普微信小程序。

在虚拟展厅的5G版块,重庆广电英度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移动端产品“AR看重庆”也格外亮眼,将历史影像与高新技术融合,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构建视听体验;重庆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则将数智与旅游深度融合,展出“5G+智慧文旅”、融媒体影像互动地图系统。

近年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高度重视重庆智慧旅游建设,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智慧旅游建设十三五行动计划(2017—2022年)》《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重庆市旅游数据标准》等方案和标准,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主任刘雪峰介绍,目前,重庆正开展全市智慧文旅广电云建设,积极推进行业智慧化,包括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乡村等。全市有56个景区和54个乡村正在创建智慧景区、智慧乡村。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近年来形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模式,长江索道、洪崖洞等景点陆续成为爆款网红景点,引来不少市内外游客打卡。

谈及渝中区网红景点的智能化发展,渝中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邓琳表示,渝中区创新推出系列智慧旅游应用,比如,开发了全域游客流量监测系统,自动分析出渝中区全域实时游客流量情况,实现旅游数据的智慧化统计管理,引导游客及时调整旅游行程;创新“云旅游”体验,让游客实现线上全实景游览;让三峡博物馆的文物有二维码,让文物自己“会说话”。

作为网红景点,长江索道和洪崖洞景区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伟介绍,长江索道先后推出“预约定制服务”“智能排号分流系统”,在满足游客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景区游客的体验感。

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智管服务部部长孟瑶则表示,从2019年6月开始,洪崖洞景区就建立了智慧管理体系,通过掌握预约数据实现控流管理,而景区的导航系统则可以帮助游客更顺畅地游览。

智慧景区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目前,中国移动提出5G智慧文旅行业应用方案,重点在文旅行业应急管理及游客服务方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城一分公司副总经理付航介绍,文旅行业的服务在“大数据+5G”时代正在转型,要打造一体化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帮助游客通过一部手机便捷地品尝美食、体验美景。

目前,重庆已初步建立了覆盖A级景区、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的旅游业数据报送体系。在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主要区域逐步实现WIFI免费覆盖的基础上,部分区县积极推进WIFI全域覆盖。智能导览在重庆各大博物馆、纪念馆、自然风景区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如今,重庆242个A级旅游景区(免费景区除外)、173家星级旅游饭店、673家旅行社、17个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余家温泉企业以及两江游船、三峡游船和各类民宿、旅游交通等,均已实现在线预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科技与大数据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线旅游迅速发展,已成为旅游消费重要方式。重庆以建设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等工作为抓手,积极培育在线旅游经营主体。“我们将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打造‘惠游重庆’‘山城通’‘重庆好礼’等线上惠民平台,拓展文化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黔江区濯水景区多措并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步伐,目前已全面建成景区数据指挥中心及游客服务平台、管控平台、OTA分销平台等智慧景区功能设施,完善景区免费WIFI、自助售取票、“一云多屏”显示、游客客源分析等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在线预订、网络营销、移动端支付等功能。

据悉,下一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将继续加强大数据智能化与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培育数字文旅产业,加大数字文旅产业园区创建,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促进文化和旅游业智能化转型,推进数字文旅应用发展;进一步加大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智慧旅游等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建设力度,加快“智慧文旅广电云”“智慧大长嘉汇景区”等数字文旅体验场景项目建设,打造重点示范引领项目;利用5G+直播、5G+VR等手段,抓好“双晒”“惠民季”等活动,持续做好“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在文旅行业的应用。

2020智慧博物馆大数据应用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博物馆”定义智慧博物馆(Intelligent Building) 它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可以理解为以数字智慧博物馆为基础,以智慧博物馆的“运营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及智慧服务扩展出“互联网+”为框架,具备“分析”能力的智慧博物馆。“集成联动、互联互通、节约资源、数据共享”的“集约化”管理理念,实现了智慧博物馆管控系统从自动,到智能,再到智慧的跨越式发展。研判分析分析数据预测预警系统联动三维展示电子地图可视化管控对接入的系统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各系统和数据之间的联动;提供安全工作的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分析的信息手段支撑,对各类安全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对人、车、物进行综合管控;集约化GIS地图集成接入视频、管理、人员、入侵报警、身份识别、安全检查、车辆管理、出入管理、环境态势等系统;对系统进行集中展示和远程管控;实现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改变传统的智慧博物馆安全检查模式,形成以发挥智慧博物馆主体责任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新理念。将关键的业务指标放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呈现给决策者,并可以实现统计图的钻取、切片等操作,直观的展现个性的视角,全方位支撑领导决策。可视化大屏领导驾驶舱3D可视化分析数据中心蓝图可视化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物联网接入目录Contents智慧博物馆总体规划智慧博物馆大数据应用第二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智慧办公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背景&需求分析1、能源管理2、环境监测3、智能控制4、AI人脸5、智慧停车6、消防安全7、访客邀请与智能前台8、智能会议室9、智能运营平台10、智能业务管理平台11、其他应用:电梯卫士、智能锁、场馆预约……目录Contents智慧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第六章第五章智慧博物馆建筑管理中心1、能源与资源信息空间管理平台2、智慧照明3、写字楼自控4、五方对讲5、综合布线6、计算机网络7、网络电视8、程控交换系统9、机房工程1、智慧安防可视化管理平台2、电子地图综合管理3、预案管理4、智慧安防应用5、网络监控6、安防报警7、访客通道8、远程智能指挥应用9、LED屏联动10、电子巡更11、钥匙管控目录Contents第七章写字楼智能化1、视频监控2、公共广播3、多媒体会议4、信息发布5、物业管理6、一卡通1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传统写字楼痛点防火防灾手段匮乏落后缺乏高效精准的人员管理体系缺乏人与写字楼的交互缺乏有效的用户体验反馈渠道缺乏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联动缺乏有效的状态采集渠道缺乏有效的能源监控和管理手段能源浪费巨大...能源成本高企信息交换闭塞用户体验不足安全防护低下面临的问题系统集成化低,各业务系统孤岛自治,无法实现综合控制、信息共享;人工依赖度高,多个系统均需要人员值守,工作强度大,警情响应慢;数据利用率低,高昂的系统建设投入,却无法为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定制化操作难,传统的业务系统复制性建设,用户个性化服务缺失;用户体验不佳,繁琐的鉴权操作、复杂的操作流程,业主沦为系统的奴隶。 行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超高层+多业态 智能化建设难点人流量大,如何更好的监管公共设施使用情况?车流量大,如何提高车库使用效率?商铺型式多样,如何有效管理。设备分布面积大,需要高效集中管控。安防和运营需求复杂,行业属性要求高系统之间独立运行,统一管控难度高。“智慧”的哲学-智慧博物馆理论框架S: Services服务&业务M: Management管理&组织A: 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可以更简单的实现所需功能,为传统建筑智能化提供有效补充。可靠性高、便于维护灵活部署、降本增效01物联网设备种类丰富,功能模块灵活组合,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避免过度建设。OneNET支持不同规约设备直接接入,系统更扁平,开发和部署效率高。终端具备独立通讯能力,单一设备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设备和平台具备自检和告警功能,第一时间定位故障,方便维护。0204高度开放、扩展性强施工量小、简单易行03OneNET平台具备高度开放性,通过标准化接口可与各类第三方系统对接。借助OneNET平台的海量接入能力,方便后期扩容。基于NB-IoT、LTE、5G、短距无线等通讯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布线,尤其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物馆数字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