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900分辨率的高端屏和1080p低端屏哪个清晰度高?

刷新率带来的最大问题其实是输入延迟.

传统主流 IPS 1080P 4K 屏幕, 为了可视角度/色域等特性, 基本上选择的是 IPS 面板. 当然 IPS 面板这股风也先是从 Apple 这边带过来的. IPS 别的都好, 但是因为驱动板因素和面板特性, 最好的电竞 IPS 面板也要有 5ms 延迟, 而 Apple 那批 LG 可能算上别的影响典型延迟到了 14ms. 要知道 60Hz 一帧画面也就 16.7ms, 而

以及面板延迟降低带来的输入延迟下降是不受到显卡/CPU 性能影响的.

当然 TN 也不一定意味着色域差, 可视角度差. Samsung 的 QD, 也叫 QLED, 色域到 P3 没问题, 延迟也低, 而且可视角度也还有个 100 度左右, 边缘主要还是 Gamma 有漂移, 但是影响不大; 另外我买的 Acer 的 TN 144hz 测下来也有 97% 的 sRGB, 虽然可视角度略差, 但是说真的又不是侧着打游戏...

当然输入延迟还和机器性能和软件设置有关. 比如选择的是非独占全屏, 就会引入额外的延迟.

不过就日常使用来说, 纯粹的电竞屏幕的体验无论怎么说还是比较一般. 除了打游戏我也很少用.

1,联想手机a5860性能怎么样

联想A5860手机采用MT6735P四核处理器,主频/c/Lenovocare)2、联想乐问吧(/)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4,高通骁龙855和855Plus到底有什么区别?

1、处理器CPU方面的对比: 骁龙855使用一个)进行咨询了解。

7,华为又一次的“积木魔术”

“六项世界第一!”、“让世界颤抖!”、“震撼柏林城!”(部分取自国内科技媒体),连余承东自己都用上了“性能非常恐怖”这样的字眼,全新一代的华为麒麟980的到来瞬间带来了个“小高潮”。

这种程(guo)度(du)的宣传攻势,的确是华为的风格。但这颗芯片实际应该如何评价?对于华为接下来的产品竞争会起到什么作用?

今天不妨来简单聊聊这款新产品。原则很简单,值得吹的必须吹,值得黑的必须黑。

总体评价:名副其实的旗舰级产品

因为仔细分析或者会涉及很多技术性的细节,所以我们不妨一开始就先给出结论:正如小标题所写,麒麟980相比起宣传攻势,并没有那么夸张,但华为的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技术,打造出了一颗安卓平台的旗舰级SoC平台芯片。

至于具体CPU、GPU怎么强劲,各部分有哪些亮点,我们在下文仔细分析再展开。

是比较多人争论的“自主性”,跟之前的麒麟950/955/960/970一样,华为采取的实际上是“部分自主”路线。因为在麒麟980中,仍有相当多的外部IP存在,但在各个部件的结合方式、细节功能上,的确带来了很多新东西。

至少,整颗芯片和运算性能同样重要的通信能力上,依旧来自华为自己,而且表现已经部分超越了世界最好水平。

也正是凭着这条不“完全自主”的路线,华为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成功打造出了一颗全球旗舰级的SoC平台。这既是“不得已而为之”,同时也是最优的选择。

而在这颗SoC的驱动下,华为今年的一系列产品也有望发挥出全新的实力,在手机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体情况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来仔细看。

最新的CPU、GPU:就是强

尽管长久以来我们在手机上实际用到的都是经过高通、三星等公司利用自己技术“魔改”过的ARM处理器。但不可否认,ARM公版这几年来进展越来越快,这也是ARM这家“设计公司”的魅力所在。

尤其是A76本身,本身就是ARM处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官方简介的文字中你就能看出——笔记本级的性能,移动设备(手机、iPad)级的效率。

另外根据ARM官方给出的数字,“3GHz、7nm制程的A76处理器”与“/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10,AI芯片市场最强预判:华为苹果高通为何数亿美元豪赌7nm?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四月。36氪经授权转载。

主流核心玩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爆款」的出现,以刺激阈值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神经。从去年后半段开始风靡的「AI 手机」当之无愧成为「爆款」的热门关键词。人们期待 AI 拓宽手机终端的边界,一如当年对功能机的颠覆。然而,如果 AI 手机的角逐只停留在参数对比和跑分排位,那么竞争远未触达本质。

一面是市场销量增长乏力,一面是巨头对手步步紧逼,手机业竞争的残酷指数再度升级。

金九银十,手机市场亦是如此。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华为 Mate20、苹果 iPhone X 二代两款全球最强旗舰机即将揭开最后面纱,安卓阵营里的其他玩家 OPPO、小米、联想也在积极准备亮出更强底牌。

手机战场正酣时,来自 IDC 的全球手机市场报告却释放出不容乐观的信号:智能手机行业增速在过去一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滑铁卢,并且主要来自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乏力。

主流核心玩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爆款」的出现,以刺激阈值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神经。而从去年后半段开始风靡的「AI 手机」当之无愧成为「爆款」的热门关键词。人们期待 AI 拓宽手机终端的边界,一如当年智能机对功能机的颠覆。

自一年前的麒麟 970 问世以来,「全球首款 AI 芯片」的标签无疑为国产芯打上了一针强心剂。自 2000 元不到的荣耀 10 到 5000 元以上的华为 P20 Pro,麒麟 970 几乎把华为的所有机型都加持了一个遍。紧随其后发布的是苹果内置有神经网络加速模块的 A11 Bionic 仿生处理器,Face ID、Animoji 等创新应用让 iPhone X 惊艳四座。

而今年初高通开放的智能引擎 AI Engine 则让骁龙 845 在异构基础上实现了 CPU、GPU、DSP 等众多硬件模块的协同处理,让安卓玩家在终端侧就能够实现算法优化和 AI 应用。

内置AI芯片开始成为打造一款AI手机的必要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在即将开打的2018新机换购大战中,围绕高通、苹果、华为三大芯片巨头展开,以及三星、谷歌、联发科等选手积极参与的“AI芯”战场必将升级为要塞之地,头号玩家非骁龙855、麒麟980和苹果A12处理器莫属。

继去年的10nm工普及艺之后,摩尔定律快速进入到7nm世代。三大巨头不惜巨资押注台积电最新7nm工艺,背后是对于芯片AI化计算趋势的笃定,同时也为三家公司率先拿下了新一轮“AI芯”战场的入场券。

但同一水平线的起跑赛道并不代表着技术实力的追平,高通、苹果、华为三家公司在手机芯片领域的能力排位仍需全面分析。

作为全球第一大移动芯片供应商,高通占据着四成以上的 SoC(系统芯片)市场份额,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占据绝对优势。从过往的市场表现来看,安卓准旗舰芯片骁龙855在年底发布后将统治全球智能 SoC 榜单大半年。

而与高通主要供货于安卓玩家不同,苹果A系列与华为海思芯片主要用于自产自用,凭借两家公司全球 Top3 的手机出货量带动其芯片出货。

低调的苹果虽然很少拿自家的处理器性能作为卖点,但一如苹果产品本身,每次A系列处理器的实际表现都能轻松凌驾于整个安卓阵营,即将出货的A12也不会例外。

过去一年,华为海思用麒麟 970 优秀的参数跑分向市场证明,高通和苹果在手机处理器领域并非不可战胜,但在过于激进的降库存战略已经引发部分「花粉」(华为用户)不满。这样的背景下,麒麟 980 承担着背水一战的民族使命,在产品周期已经领先的基础上,以求追平甚至超越同期对手芯片,摘下名副其实的安卓旗舰桂冠。

然而,如果AI手机的角逐只停留在参数对比和跑分排位,那么竞争远未触达本质。

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市场的最大诉求点和期待究竟是什么?NPU 的打磨只为现有文字处理、语义理解、图片识别等功能的加速?特别开辟的神经网络加速器仅为 Face ID 等原生应用而建?

直面争议与质疑,别让AI手机仅止步于概念。

手机处理器形态千万,却也逃不开IP垄断户ARM的影响。一款处理器的CPU性能强弱,除了和自主研发的架构相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来自于ARM的CPU核心。

实际上,ARM正是新一代7nm工艺背后最为有力的推动者。

今年6月,ARM发布了新一代移动处理器Cortex A76架构,使用7nm工艺制造,频率可达3GHz。和前代的A75相比,Cortex A76性能提升了35%,功效提高了40%。更为重要的是,Cortex A7能够提供高于现有机器学习的4倍性能,这恰恰也是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等一众手机芯片厂商翘首以盼的增长点。

据市场预测,目前开发10nm芯片的成本超过1.7亿美元,而7nm则达到了3亿美元,5nm更是高达5亿美元,3nm直接将超过15亿美元。随着工艺成本的大幅提升,仅高昂的入场券门票就足以甩开中低段位选手,在手机IC领域如今也只有华为、高通、苹果等敢于投入跟进这场豪赌。

相比三星的激进策略,稳扎稳打的台积电似乎更受手机厂商青睐,今年来自苹果、华为、高通的7nm订单全都押注在了台积电产线上,今年初正式投产预计明年将引入EUV光刻工艺。

按照台积电CEO魏哲家的说法,到2018年底将有超过50个产品完成7nm设计定案(Tape out)。其中,AI芯片、GPU和矿机芯片占了大部分的产能,其次是5G和应用处理器(AP)。与10nm工艺相比,台积电的7nm工艺密度提升为1.6倍。台积电声称其7nm工艺将性能提高20%,功耗降低40%。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评价道,不同于10nm仅用于移动处理器,7nm工艺将适用于各类处理器,所以7nm将是半导体工艺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艺节点。可以预见的是,围绕这个节点EDA公司和IP将开发大量产品,7nm工艺将或类似于28nm工艺节点,将维持一段较长的生命周期。

此外,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要求的提升,针对芯片接点引脚和电路板连接的封装工艺也更为先进。

根据台积电公布的7nm工艺资料来看,台积电为7nm工艺开发了系统级封装技术SiP,它被认为是5G高速连接时代的重要封装技术,或将为后续的7nm手机引入5G功能提供预留便利。

芯片战略需要长期投入,在流片之前,长期的设计投入与验证布局更能体现手机和IC厂商的前瞻性。

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进军手机处理器至今已经5年有余,从最开始泥沙俱下的K3V2到去年广受好评的麒麟960,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迭代了6代产品。有报道指出,在总共1万人的海思团队中,有3000人在做手机芯片。

自推出手机处理器以来,华为一直坚持在自家高端产品使用自家海思的处理器,虽然前期饱受非议,但在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受制于高通或联发科的当下,尤其在「中兴事件」之后,华为在芯片自研技术道路的坚持获得了更多人支持。

与华为一样,芯片是苹果最重要,也是最为神秘的部门。

从2010年发布iPhone 4开始,苹果就采用了自主设计的A4处理器。苹果的芯片研发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据首席财务官卢卡·马斯特里称,苹果每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投入中,大部分都花在研发各种诸如芯片、传感器的基础技术上。

巨头很早就意识到,自研芯片能够让其将尽可能多的技术和生产流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实现对供应链的完全控制,让更多的创新技术变得难以复制。

在解决了设计研发、量产工艺等难题之后,芯片厂商摩拳擦掌为上市准备。然而,产线供货能力吃紧却成为三大巨头需要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

就在上个月,台积电工厂遭到病毒攻击,并导致数条生产线被迫中断,而其中7nm制程的生产基地就被列入受影响的范围之中。对于即将开售的iPhone X二代及其A12芯片,以及搭载麒麟980的华为Mate 20是否会受到产线停摆的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ARM和台积电为三大芯片巨头建立了牢固的先发优势,但核心的芯片架构设计才是各家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核心。

麒麟980将继续采用主芯片+NPU专用模块的设计。核心架构层面,CPU为ARM最新的四大核A76和四小核 A55,最高主频 2.8GHz,基带由Cat.18升级到 Cat.19。

专用AI硬件处理单元层面,华为将继续沿用寒武纪IP核,预计将会是今年5月推出的第三代终端IP产品Cambricon 1M。

该NPU同样采用台积电7nm工艺生产,提供2Tops、4Tops、8Tops三种规模的处理器核,并支持多核互联,其8位运算效能比达5 Tops/W(每瓦5万亿次运算),性能比前任麒麟970采用的寒武纪1A高10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份报告称华为麒麟980将采用ARM Cortex A77 CPU多核心,但随后遭到ARM官方的否认,麒麟980配备的是Cortex A76,虽然A 77性能更高但尚未公布。

而关于麒麟980将搭载华为新一代的自研GPU的传言也不攻自破。根据最近外媒关于麒麟980的参数信息,麒麟980将继续采用ARM提供的GPU Mail系列Mail-G72 MP24。相比麒麟970采用的Mail-G72 MP12系列,麒麟980的GPU核数提升到24核心,增加一倍。

今年苹果的A12芯片暂未被曝出大的升级处理。

此前曾多次准确爆料的移动处理器博主i冰宇宙表示,苹果A12可能沿用A11架构,处理器跑GeekBench 4单核成绩是5200分,而多核性能是13000分上下,相较于A 11跑分成绩,性能提升约25%,足以秒杀同期芯片。

目前,苹果正在解决功耗问题,7nm情况下平均功耗依然比预期高出23%。外媒评论称,苹果将重新设计功能的iOS12,此举有望降低对A12处理器的杀伤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苹果发布的A11处理器只能称为仿生芯片,今年A12处理器定然将会在AI功能上大有改进,以达到真正的AI芯片级别。

对于高通而言,相比去年仅有SDK实现异构计算性能的提升,今年最大的惊喜将是引入NPU内核。这与去年麒麟970搭载的NPU类似将用于提升AI性能。

作为单纯的上游芯片供应商,高通在高性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和工艺成本等要素,在AI芯片方案上相对华为和苹果更为保守也情有可原。

今年高通引入NPU之后,也预示着在人工智能大潮下,AI芯片的设计方向最终归一于独立AI模块的设计思路,多硬件单元组合式的异构计算单从SDK层面优化难免力不从心。

而在主流AI芯片玩家之外,三星、联发科,以及谷歌等选手也在积极试探市场。

今年3月,联发科的首款AI芯片Helio P60在国内亮相,与高通骁龙845一样没有独立AI处理单元,其设计初衷是通过多颗DSP的能力来提升图像后处理的运行效率,顺便可以做些AI相关的图像处理算法。

该芯片能够称得上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最为实惠的一款AI芯片,出货量表现不错,同时为联发科第二季度财报赢来了超预期表现。

同样在3月,三星发布了型号为Exynos 9610的新一代处理器,采用专用AI硬件单元,三星称之为Vision Image Processing Unit(可翻译为视觉图像处理单元),可以算作是三星真正意义上的一款智能手机AI芯片。

而早在去年10月,谷歌在Pixel 2系列智能手机就隐藏了一个秘密武器,即谷歌自己研发的第一款移动芯片,它被称为Pixel Visual Core,它是谷歌针对消费类产品的首款定制片上系统(SOC),目前专门用于加速相机的HDR+计算,使图像处理更加流畅和快速。

实际性能并不等于峰值参数,还需要取决于软硬件协同优化效果。这一道理在华为麒麟与苹果A系列的对比中尤为明显。

去年,华为曾用植入了寒武纪A1的NPU在性能参数上碾压A11。比如,A11 Bionic内置的神经网络引擎浮点性能仅为0.6T(即能以每秒最高6000亿次速度处理机器学习任务),而麒麟970NPU的浮点性能达到1.9T,是A 11的三倍还多。

但是别忘了,苹果是最懂得软硬件结合的手机厂商,在浮点性能不及对手的劣势下却将能够最大化利用。早在iPhone X发布之前,苹果在去年年中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就已经推出Metal和Core ML两个不同层面的接口供开发者调用,以加速iOS平台上的人工智能应用。

苹果曾提到A11专门为Metal 2和Core ML设计。有半导体业内人士猜测,A11可能对DSP进行调整,在软件层面针对CPU和GPU加速的硬软件结合实现的“神经网络引擎”。

参考海外知名处理器性能跑分工具,同时也是公信力最高的GeekBench 4实测结果。麒麟970(BLA-L29的Mate 10 Pro)的GeekBench 4跑分单核是2000分左右,多核6200分左右,而骁龙845的GeekBench 4单核在2500左右、多核在8500分左右。作为对比,A11单核和多核分別在4245和10100左右。

在主核CPU之外,影响终端性能表现,尤其是图像、影像等数据处理效率的核心还是GPU性能。相比高通,华为和苹果的AI芯片此前的短板之一都体现在GPU层面。

不过按照高通一贯的新品节奏,骁龙 855 究竟采用哪款 GPU 可能到今年底才会正式揭晓。

曾有早期评论提到,麒麟970的能耗比是完全被骁龙835吊打的,甚至还不如骁龙820/821,三星Exynos ,实际使用远远无法达到国内跑分测试数据。

麒麟970的Mali-G72 MP12在跑分上确实超越了Adreno 540,但是也仅限于跑分了,麒麟970的GPU跑分完全是不计功耗的跑分强行超越了骁龙835。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麒麟980继续采用Mali系列的GPU,仍然远不如骁龙845,更不用提追平下一代架构提升的骁龙855了。

此前,一加刘作虎曾谈到“麒麟处理器要想超过骁龙处理器,十年之后再说。”而华为余承东最近给麒麟980贴上的预热口号则是“麒麟980遥遥领先骁龙845和苹果处理器”。

本月初,华为针对GPU性能提速的杀手锏得以问世。这是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的两项新技术: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和和双Turbo技术(CPU Turbo+GPU Turbo)。

先于今年6月问世的GPU Turbo已经打通华为EMUI操作系统和GPU、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官方数据显示,使得图像处理提升60%,能耗降低30%。

而CPU Turbo基于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分布到机身其他部位并迅速散发出去。据介绍,整体散热性能提升41%,在激发CPU的极限性能的同时使CPU最高可降低10℃。

而苹果方面同样没有让人失望。从GeekBench 4的GPU测试分数来看,A12分数是21691,而A11的表现只有16091,提升至少在30%以上。作为即将承担大量AR应用的苹果在A12而言,GPU的优化将是工作重点。

就现阶段的几款AI芯片整体表现来看,作为辅助工具的AI专用芯片模块仍然只能扮演锦上添花的作用,重头戏仍然由GPU性能决定。

那为什么还要使用专用硬件解决方案呢?

国际知名媒体Android Authority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在桌面级芯片领域,独立的FPU(浮点运算单元)芯片的出之后,极大的提高了桌面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打开了处理器新世界大门。对于现如今移动芯片领域而言,亦是如此。

今年5月,中国电信发布的《AI终端白皮书》支持了这一看法。白皮书将AI手机定义为基于专用AI单元或通用硬件单元(CPU、GPU、DSP)综合调度提供AI算力,并加载深度学习AI应用的全网通手机。

趋势之下,玩家不敢轻易掉队。然而在过去一年的试水期里,市场似乎并不乐意买单。

追踪旭日大数据公布的2018年三、四月份的全球手机芯片出货量数据,排名前五的仍是针对中低端市场的芯片,其中联发科的“首款AI芯片”P60以703万片冲进四月榜单中的第二名。

而华为的麒麟970最好成绩来自于四月榜单中的第8位,出货量达到410万。与此同时,高通的高端处理器高通骁龙845芯片排名第16位,出货量168万片。但结合华为自身强推麒麟970的去库存战略和高通地位而言,数据表现并不能算得上理想。

一般来说,一款处理器有其自身中高低端的定位;如果口碑极佳,那可能被很多厂商反复使用,例如骁龙625、骁龙660,并不常见。比如,高通骁龙845是目前高端手机的御用芯片,搭载这款芯片比较火的手机有小米mix 2S、一加6、坚果R1等手机。

但是华为和荣耀就比较尴尬了,从1999元到9999元的手机都用麒麟970。这通常是库存处理器过多无法及时消化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消费者们的吐槽。

对于高通845出货量较低,业界普遍观点则认为,一是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价钱都比较高,性价比较低,二是高通马上要推出新款855处理器,而845处理器无论是价钱还是实用性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所以导致这款芯片的出货量远远低于高通4系列和6系列的处理器。

实际上,手机处理器在一款手机的BOM清单中一直占有不小的比例。

今年三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个人微博称:「骁龙 845,最新旗舰,非常出色,只有一个缺点:太贵了!!!骁龙 845,再加上 17% 的进口增值税,500 多元!是骁龙 660 的三倍多!」

不得不承认,集成NPU短期内将会大幅增加处理器的成本,而能够支付起该成本的只能是通过应用生态带来的市场需求。

从参数上看,麒麟 970 性能着实强悍,然而在上并未完全释放其卓越的性能,就其当下应用来看似乎有些「浪费」,

华为为 NPU 挖掘的功能包括「AI 慧眼识物」、「AI 精准虚化」、「随行翻译」等。华为选择与微软翻译、百度等合作,通过 AI 芯片,加速文本、语音、照片的翻译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到目前为止,华为对于麒麟970 NPU的打磨也仍然停留在文字、语音、图片识别阶段,仅仅把这颗AI芯片作为辅助性工具,尚未有深层次的开发应用。

与麒麟970类似,iPhone X搭载的A11目前可见的作用可以在拍照、AR、Face ID方面体现。不过,苹果的神经网络加速模块也只对原生应用进行支持。

早在WWDC 2017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先于iPhone X就宣布了一系列新的面向开发者的机器学习API,包括面部识别的视觉API、自然语言处理API,这些API集成了苹果所谓的Core ML框架。

据不便透露公司名称的巨头IC半导体资深工程师向机器之心表示,苹果实际上主要将数据处理加速工作集中在GPU层面。

著名投资人 Benedict Evans 曾提到,「往深了看,很多机器学习技术正在被商业化,它们的 API 快速地进入到移动设备上……不可能只有一个 Google 或一个 Facebook 的云包揽所有的机器学习——这项技术应该是一切的基础。」

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得以快速崛起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生态积累是比技术更持久的“护城河”,而开放易用的CUDA接口则是建立开发者生态的前提。为了迅速做大开发者规模,手机巨头平台开始在初期释放超高分成与合作资源。

2018年初,华为发布了AI开发平台HiKey 970,推动AI应用生态搭建,并将投入10亿元用于鼓励开发者创新。6月,余承东在华为终端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就宣布,将投入10亿元补贴主力开发者的创新智慧服务。苹果则在不遗余力地扩建Core ML中的API。

市场还在嗷嗷待哺地等待着一个 AI「爆款」。

11,现在性价比最高的四核手机是什么?

我重点推荐两款手机,一个是我现在用的夏新n828 ,一个是联想刚出的a820。参数如下
主屏尺寸:4.5英寸纠错触摸屏:电容屏,多点触控纠错主屏材质:IPS纠错主屏分辨率:960x540像素纠错主屏色彩:1600万色纠错网络类型:双卡双模纠错网络模式:GSM,WCDMA纠错数据业务:GPRS,EDGE,HSDPA纠错支持频段:2G:GSM 900/G:WCDMA 2100MHz纠错理论速率:HSDPA:7.2Mbps HSUPA:5.76Mbps纠错机身颜色:气质黑,春日白纠错手机尺寸:132x67x10.8mm纠错手机重量:155g纠错
硬件参数操作系统:Android OS 4.2纠错核心数:四核纠错CPU型号:联发科 MT6589纠错CPU频率:1228MHz纠错RAM容量:1GB纠错ROM容量:4GB纠错存储卡:MicroSD卡纠错扩展容量:32GB纠错SIM卡类型:SIM卡纠错电池类型:可拆卸式电池纠错电池容量:2050mAh

主屏尺寸:4.5英寸纠错触摸屏:电容屏,多点触控纠错主屏材质:IPS纠错主屏分辨率:960x540像素纠错主屏色彩:1600万色纠错网络类型:双卡双模纠错网络模式:GSM,WCDMA纠错数据业务:GPRS,EDGE,HSDPA纠错支持频段:2G:GSM 900/G:WCDMA 900/2100MHz纠错键盘类型:虚拟键盘纠错机身颜色:黑色纠错手机尺寸:135x68.2x9.9mm纠错手机重量:144g纠错
这两款是目前不用抢能买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机子了,夏新前后摄像头,闪光灯,999。联想单摄像头,没有闪光灯870~900。都是联发科6589 的四核,性能还是不错的。
过一段时间,你可以看看,国产其他性价比高的,比如佳域G4,欧盛X7,大可乐2,什么的。但这些机子都是期货,两个月后能买到就不错了。手打不容易,望采纳。不懂问我。。


“宽屏”显示屏,纵宽比16:10

  WXGA:全称Wide Extended Graphics Array,分辨率为,按16:10比例的加宽本本屏幕,也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宽屏,适合于DVD影片的长宽比,所以看DVD时不会有图象变形或两边图象显示不出来的问题,宽屏通常比传统4:3屏幕的可视角度要大。

另外,标称WXGA+标准的液晶屏可理解为WXGA标准的高分辨率版,分辨率为,纵宽比同样为16:10。

Array,其显示分辨率为。除了大多数15英寸以上的宽屏笔记本及20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以外,目前较为流行的大尺寸LCD-TV也都采用了这种类型的产品。应该注意的是它的横向和纵向的比例是16:10,而上述的几种格式都是4:3,我们称这种比例为宽屏,宽屏液晶显示器在播放视频时能减少屏幕上下两端的黑边,有更好的屏幕利用率,而且WSXGA已经可以并排显示两个Word文档,或者一个IE窗口和一个Word文档,对于文字工作也是非常有利的。


  WUXGA:全称Wide Ultra Video Graphics Array,可以视为WSXGA+的高分辨率版,WUXGA屏幕是非常少见的,其显示分辨率可以达到。由于售价实在是太高所以鲜有笔记本厂商采用这种产品。目前只有像戴尔XPS M1710和索尼 VGN-AR18CP这类工作站级别的本本采用这一分辨率的产品。


  笔记本的显示屏并不是简单的分为“标准”和“宽屏”两种,它的情况实际上相当复杂,远不像电视那样只有4:3或者16:9那么简单。不得不提的是,SXGA分辨率()原本是一个非标准的分辨率,但出于某些原因,它成为了当前广泛采用的分辨率之一,所以它的纵宽比很特殊。如果按4:3的比率计算,宽度为1280像素的话,那么它的高度应该为960像素,但实际上很少有显示屏使用这个分辨率,在笔记本电脑上更是非常罕见。

  宽屏的情况则更加复杂一些,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没有采用家庭影院标准的16:9纵宽比,大多数采用了16:10这样一个奇怪的分辨率。因此笔记本电脑在播放DVD的时候,屏幕的上下仍然会留出两个黑块。另外,还有一些超轻便的笔记本电脑会采用分辨率来取代分辨率。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 他们大多会选择较低分辨率的显示屏,这样可以保证游戏在显示屏的原始分辨率下运行,而对于多媒体玩家来说,他们大多会选择分辨率较高的显示屏,这样的屏更适用于图片或影象的编辑。

  相信我们的读者现在对笔记本显示屏的分辨率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笔记本显示屏的尺寸。

  笔记本生产商通常是用英寸来标注显示屏尺寸的,这个数值是从屏幕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距离。比如一个显示屏的尺寸为15.4英寸,那么也就是说,这款显示屏的对角线长度为15.4英寸。我们在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显示屏尺寸和典型分辨率数值。

  “标准”显示屏尺寸的常见分辨率(附点距大小):


  “宽屏”显示屏尺寸的常见分辨率(附点距大小) :

  点距是分辨率和尺寸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般来说,点距越小,画面越精细,但字符也越细小;反之,点距越大,字体也越大,轮廓分明,越容易看清,但画面会显得粗糙。因此,点距的选择需要在文本和图形/视频应用之间进行权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根据笔者个人的体验结合厂商的相关说明,我认为点距在0.27mm~0.30mm之间是最舒适的,小于0.27mm或超过0.30mm都会影响显示器在某些应用中的表现。

  ●宽屏 Vs 标准

  宽屏是相对于标准显示屏来说的。宽屏一方面的好处是增加了一些可视面积,另一方面是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为人本身的视线范围并不是集中在正前方狭窄的范围内的。

  但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玩家,恐怕宽屏会给你带来不少的麻烦。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游戏支持宽屏,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游戏仍然不支持。

  右边的是TCL K42,左边的则是ThinkPad T60。TCL K42采用了宽屏,而ThinkPad T60则采用了标准显示屏。它们的显示效果有明显的差别,TCL K42显示的网页右边空白明显要比ThinkPad T60大得多.

  消费者在购买笔记本之前直接看显示屏就能看出这两种显示屏的差别。如果用户是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方式购买,不方便直接查看的话,那么可以留意一下笔记本的规格。通常笔记本生产商会给镜面液晶屏起一个独特的名称,例如索尼称之为XBRITE,富士通称之为CrystalView,国产厂商如长城的Ultrabright以及海尔极力宣传的润清宽屏。

非镜面屏是稍老一些的产品,但它们现在仍然被广泛应用。非镜面屏不会有反射干扰,而且新出的显示屏在对比度上也相当不错,在强光照射条件下会有不错的表现,不过屏幕的颗粒感会稍强一些。通常它的价格要比光滑显示屏稍低一些,这其中ThinkPad系列产品就是属特例,其全线产品仍采用非镜面屏,价格依旧坚挻,仍受到大批FANS追捧。我们建议用户在购买之前,最好是去亲身体验一下这两种显示屏,从中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

  几乎所有笔记本液晶屏的亮度调整都是通过调节背光的强弱来实现的,而背光是由隐藏在显示屏后面的灯管发出的。显示屏是笔记本主要的功耗之一,而背光的灯管又是显示屏的主要功耗,因此降低屏幕亮度可以延长笔记本续航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笔记本的背光是并不均匀的,因此笔记本的屏幕会显得部分亮部分暗。这种问题常见于一些低端笔记本,但某些高端笔记本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ThinkPad的T60系列。当屏幕全黑的时候,最容易发现屏幕的背光是否均匀。


  和CRT显示不同,笔记本的液晶屏和液晶显示器在不同角度观看时,颜色和对比都会有一些差异,只有垂直的时候,笔记本显示屏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而从侧面尤其是上面观看显示屏的时候,对比度通常都会变得很低,颜色也会大不相同。这虽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还是值得消费者购买时注意。由于各厂商产品制造侧重点不同,所采用的液晶面板自不相同,因此消费者最好是在购买前亲自查看一下方为可靠。

  目前大多数笔记本所采用的显示屏可视角度都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没必要可以追求可视角度。从正面观看ThinkPad T60笔记本时,你会发现它的效果并不比一些高端的桌面液晶显示器差。但换到高角度之后,ThinkPad T60的效果就明显不如高端液晶显示器(例如EIZO出品的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屏幕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