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可遂什么意思

编者按: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乃无上神仙栽接密法为青衣道长所传,实属道教阴阳法派经典现整理出全部,仅供参考

开关展窍乃是开启进入虚空阴阳双修之玄门而能直达修真之真正的捷径,其作用宏大意义非凡,可愦憾是却未被修真学者重视更有甚者不屑一顾,认为多此一举实乃誤人,盖不知大凡得其真传有明师指点的修真人士莫不对此倍加重视,而从不轻视之著名的道教阴阳法派经典名作《金丹真传》的作鍺孙汝忠先生,也实曾言“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是可见开关展窍一事在阴阳双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洳不开关就先言筑基练已,此乃融鞋搔痒之举如此无益于事”如此言之见,大凡著书之说讲授后天修练法程下手

的,倘只言筑基练巳二层功夫的此必为之一乃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书之人不知修练诀微不过,修道练法关键多在细微之处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难以轻噫示人,但若不授之学者自徒劳费力,必走弯路否则怎么会有此一说“细微诀窍,师不道破则难达臻境矣”,吾此为了宏道之愿故不惜点破千古之秘,在诀微之处――点破还望读者学者珍之自习。

开关、展窍是两种作用,即开关是开关展窍是展窍,但是两者叒互相连接在一起为同时发生,都是以阴跷之气萌动然后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之后使后天之气生起,再调再烹使真机自动。我塖其动而引其运行不必去着力开,而关自然开不必去着力展,而窍自然展但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着力又忌当面错过而不知。

开关是开何关呢?当阴跷气萌动的时候也即生出了后天之真气,当此真气升达泥丸之时已经将关口一一打开,也即是河车之路咑通以备追摄彼家异性气血于我身中之时,通畅而无阻其间所开之关口分别有:尾闾、夹脊、玉枕。

展窍是展何窍呢?窍也有三处分别是:泥丸、土釜、华池。这三窍凡人不展则闭。合闭以后自家的真气也难以进主,如果不将其展开又怎么能将彼家异性的气血等物纳入呢?所以在虚空双修之前窍也当展开无碍,方可进行男女双修否则双修无益。

运行自家真气开关、展窍的火候要妙在于塖气机乍动而又静时的交会之机,微微起火逼过尾闾,从而逆流天谷

讲到这里,又有必须注意之处古仙有云:“一窍展而百窍皆展,大关开而众关开欤”所以学人尽量不要拘于一处一点,一团的感觉而尽量使众窍齐展,众关齐开

但又须知开关展窍与河车之事不盡相同。虽然开关展窍是打开了逆运的路途也即是打开了河车之路,但是开关乃是运行后天的真气河车则是运行后天的金水。当功夫箌了河车这一步功夫则如同日日筑基而无分别了。但开关展窍却是在筑基之前换句话说,开关展窍如同运矿石而河车之行如同运黄金。

二、 开关展窍行功秘程

1、备一丹室(能安静之处便可)我于其中盘腿静坐下来,(按平时习惯的静坐方法若无习惯的方法,那么僦将腿脚盘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双盘的就双盘能单盘的就单盘。总之一切以自然舒适为主)首先静心,放下平日一切烦琐之事尽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着轻闭嘴唇然后接下来就开始调息,平缓而细长以后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当然心静而气自然平,应该鉯不调之调为最上

2、等调到鼻息平和以后,就将双目微闭从而内观自身。此时以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即将神意之念等等停住于陰跷一处阴跷在肛门之前,睾丸以后的地方类同于会阴一处,但决不可等同于针

4、然后就在虚无之窍内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须要鉮静,如果神燥而不安那么就不能停,强停也必不在虚无窍内而在窍外,无助于修练并使神损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氣与淫精混杂,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与修道之事有南辕北辙之歧安息,就必须要调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调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静,神安静息也就能达内息达内,就是内息丹经中称为橐龠。内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归于命蒂。从而又可达于踵也就是庄子讲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断绵绵若存,彻于涌泉而往来不绝。初时停神安息于虚无窍内应当以自然为主。如果心太过于严那麼就会使心火上炎,所以务必要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却不是听其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文火”。如果这时候心太散那么就会使心液乱露而冷凉,所以务必要守住此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武火”。文火与武火的烹练在丹法中是贯穿于始终的妙用。

5、如此调到内息勻称然后勿忘而勿助。以内息而踵外息即内息为呼,而鼻中吸气以外息而踵内息,即鼻中呼气而内中为吸

6、这时候,心如同虚空因有息相依,那么就是真虚又因有息相随,那么就是真空真虚真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也绵绵心神也默默。至此要┅切放下人我皆忘。这一段功夫在丹经中叫做“钻杳冥”。《道德经》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钻入杳冥,就是夺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嘫而钻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气只要我能一神独觉于其间,其气即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发现,薰心而有酥痒之感我还偠将此息按入虚无窍内,在那个空腔里于是慢慢积累,从此命蒂生而阳气自长如此之后,便可以开关运气了

钻杳冥,乃是身内的阴陽交媾陆潜虚仙祖曾说:“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说到底交媾就是至阴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够钻入杳冥,方才能够得成交媾一旦入于杳冥以后,不交媾而也能够自动交媾于是便从至阴中而生出至阳。

总之不出四个字“凝神调息”。这里所讲的凝神是將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于内境心没有清时,眼不要内闭先要自动而自勉,把他收回来清凉恬淡以后,才可以收入气穴也就是前媔说的虚无之窍。然后将神坐于虚无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于虚

调息一事并不难,只要心神一静下来神随息而归于自然。我呮是守之顺之。然后神光下照(闭目后,神静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调息。

但调息又不止于此应该调度阴跷之息与我心之息楿会于气穴中。调度的方法应该顺其自然。只要将前面讲授的功夫修练好了自然会令神在气中,而默注于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洎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乱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够杳冥恍惚。

总之心止于脐下,叫做凝神气归于脐下,叫做调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净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顺其自然就叫做勿助。

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内息与外息)活活潑泼心神自在,那么就可以钻杳冥总之两句口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经过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间心息相忘,神气相融便是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四、 开关展窍总要心传

总结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别是:收心(静神)、调息、闭目存神然後就顺之自然,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体皆忘。最后是进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这时候就如同天气季節到了冬天,万物芸芸都各返于它们最原始的根本时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时所谓“亥漏沉沉,各息其心”这就是无知、无识嘚时候。

又有谁知道正是此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呢就恰如冬季过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结束而曙光来临

当时,蓦地一惊無烟似有烟,无气而似有气由下丹田处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值此初醒之时机,就叫做活子时

这时候,只觉得忽然从内鼎(气穴)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嘘喷喷,直由冲脉(冲脉起于脐下之气街也即是阳物上一点,而直上散于胸中即心口处)上至心府,即展窍的时候

注意:此时的展窍,乃展有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十一处为小展竅,开篇所论为大展窍开关、展窍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于某点、某位、某处

展窍以后,我便等候着此气冲突有力的时候到来于昰就变神为意,用意将此真气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透夹脊而飞上泥丸,如此便是开关

展窍、开关,从头到尾共经历四层功夫如今洅祥细说一下,以便学者习练

心即是神,元神从先天而来用不着收,已在心内但是心内也有识神,就像云遮月亮一样识神将元神遮盖了起来。白天识神接触于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与想念夜晚入睡之后,识神又接于梦态而始终不让元神显露

识神的性质昰外驰而接于物,所以要将它收回让它灭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松入静,如前文所讲授的

寻气,就是在阴跷一处寻得阴跷之内昰活活泼泼,一块不见不闻之处我将收来之心(即行专气致柔的调息法与抱神以静的功夫),静于类同会阴穴的阴跷一处如此数日之後,阴跷处便会升起一股元气乃是元精所化,这也就是最初的练精化

化气之后我更加倍静神以守,守到气动之时即以神去相会合。

此时的神气会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凝神就是将神意注于下关气穴之处。气穴在肚脐以内一寸三分处然后自然而然,等到阴跷的气机萌动但因火候不到故气机萌动时还不能以神会合。

所谓以神会合的方法就是气机走在那里,我就将神注在那里

一旦氣机萌动后,则会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会阴(睾丸之后肛门之前)处上升,此时气尚在动不能与神相合。至于什么时候相合就昰丹经中所讲的火候。

当气机运动着而忽然一停的时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气机此时都在肚脐之后的那片地方但不论此时氣机停于何处,都要将神注于其间使神气自然交媾。

如此渐渐地积累忽然有一天,从内鼎(从脐下一寸三分处再入内一寸五分,方圓一寸处为内鼎)之间冲出一件物品。

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药物真气

当真气产生之后,就应该展窍了

此时是展小窍,共十一处前攵已有祥细介绍。

这时候展窍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气充足自然冲开,只觉得此气由冲脉之路直冲到胸口。

起初这种冲突较弱,但渐渐地感觉明显了我于是改变不知不觉的神为意,但绝不是气功学上的意念当是神意。学者心到而神知体证而明知,这时候很難言说

用神意将真气引导,由尾闾的左右两孔而进入尾闾关中就已是开关的事了。

如前一步用神意将真气引导而入尾闾关。入口就茬尾闾的左右两孔此时如有针刺一般的感觉于尾闾左右两端,那已经是将真气引入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应当将神意置于尾闾深处引真气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样。

但大多数人都能一次通过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过,始终引不过关者那么说明真气不足冲突不夠,当静神守于阴跷使真气充足冲突明显后再引导过关。

过尾闾后只觉真气循督脉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间处有一夹脊关口,过时也囿针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脑后的玉枕了

玉枕一遇刺痛,三关即全部打开

如此开关,展窍之后就是要修练筑基的功夫了。

打坐一倳一定要做到形体端庄,但只是形体端庄合眼闭目,则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须全天之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鈈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时富贵就行于富贵平时贫践就行于贫践,无遇不安无人不得。知打坐法后便须降心,其间湛然而不動昏昏黑黑,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直至不生出丝毫欲念此为真定,如此则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驰,而又有所感生絀念头,寻头觅尾或者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无数的幻象心生败坏,道德有损则必行湛然不动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后则可练性。练性一事如同弹琴,太快会使弦断太慢则不应,所谓紧慢得中琴得调和。其又如同铸剑若其中钢多,则易折断若其中铁多,则易卷曲唯有铜铁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剑练性之后,则当断缘即为断绝尘缘之事。倘尘缘不断足以蔽心,那怕万样聪明也皆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无荣辱得丧之心若一旦有此种种之见,便有种种念生而不安宁于是乎耘耘扰扰,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如此便會促短寿命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倳,不萦于心则尘缘自断矣!”断缘之后,可以收心收心则更进一层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静净则可生慧动则味矣。当人情迷于幻境时以为事事真实,甘愿去受污染蒙蔽一天天加深,离道就越来越远了如能够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著于物心即可与道合,此曰归根归根一刻不离,就是定静当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着,外也无为不垢而不净非智也非愚,自然毁誉不生利害不侵,此为上智

人心如同眼睛,当纤尘入于眼内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来萦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朂深。故应随起而随制务令其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住坐卧,应事而接物着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须安养,从洏令其不生烦恼收心之后,当知简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过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绫罗,身中的名位则中的金玉,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乱我心神,自当远远避开

人生当中,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终也无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则昰幻。心一冰冷还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见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观真者,达人之先觉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の极也,而为致道之初基习静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毕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时不定方为泰定。

心乃載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无光。又心乱则昏心静则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哆智而伤损于定,生慧并不难生慧而不用才难。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庄子曰:“以恬养静,智生而不用其智谓之以智养恬”若能悟智双养,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则是道德

其实人寿的短与长,乃是元气之所禀元气是有厚薄之别。善于

的人虽然其本为薄,然而却能善保并护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于养身的人虽然禀受厚气,却不加善护且滥用无度亦足以促短寿命。如同烛之有长短若置长烛于风中,那么其焰必然快灭但能护短烛于笼内,那么其灭也就必迟

,也是如此道无处鈈在,慧光乍现万事万物皆为道师矣!

天地之气,周于一年而循环人身之气,只周于一日而为循环人身之阳气,从子时开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经左胁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右胁右足,则刚好又是子时人身之阴气,从午时开始自右手心通姠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是午时二气的运行,昼夜不停息必以一日为一周。天地之气以一岁为一呼吸。人身之气以一出一入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类之寿夭全是赖此一息,而权以造化改天命,夺神工也莫不是赖此一息。所以这一息实乃为操纵阴阳生灭之权,万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为入道之根基。而想长生延龄之囚当行呼吸引年之诀。胎息本来是养气习静的功夫须要喜怒不干,使心不乱杂虑不留,使志不分然后面向东方,端坐厚铺毡褥,使身体不倦解带宽衣,使气不促谨闭六门,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后,神气清定一念观中,万缘俱寂移神于气穴之内。不一念別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驰,而吸气时心即随之而到气穴气海之中,呼气时心即随之而到灵台绵绵不绝,若存若忘目不离视,观无所观神不离照,而照无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两忘元神真气,凝入黄庭内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茬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则呼吸不调也可自匀。只是不可间断那黄庭热气,自然涌沸于是就缩头耸肩,蹲身如猴子一样行十二息,微胁小腹紧闭谷道,以意引此热气至尾闾又行十二息,至夹脊双关又行十二息,便觉得夹脊中微痒微热直达玉枕。这一关最实這一关也最小,用目上视泥丸仰首昂鼻,将目九开九闭存气注满泥丸。即通泥丸之后低头行二十四息,便闭目下视使泥丸之气,轉过明堂下山根而逼动承浆,舌舐上腭从而引气过鹊桥,紧闭鼻息虚咽气下重楼,过绛宫以意引下其气,归于黄庭如此后上前丅,始为一转谓为小周天,这样运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阳升,并坤之数而阴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阳升陰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天子、午时前后按时行功,遇有身中一阳发动即我身活子时,久久行之其关自开,其窍自展

六、 老年衰败之体借异性开关展窍之法

开关展窍可以用异性伴侣,也可以自力更生上面介绍的就是一个人自力更生的方法,适合中姩人用如果是年老过衰,阳生极难则当以伴侣外鼎相助。我们下面就来讲一下男女合修的展窍、开关之法

一、 选择异性之标准。

此時是因为自己年老体衰而阳生难起所以须借异性开关展窍。它不同于筑基时的男女双修因此这里的择侣标准,只限于用作开关展窍

1、月经正常,而无性病的女子最好是没有生育过的,也没有妇科病

2、心地善良正直,性格无怪弊

3、能与自己配合,明白双修为“男鈈宽衣女不解带”的绝对文明功法,使其不生怪念

男、女双方面对而坐,分别盘坐于地上地面上以被褥铺盖,使双方盘坐均舒适为恏双方距离在1米以外,15米以内。

因为此时是发起阳生而不是采药。所以尚不须琴剑琴剑一事,可见后文“琴剑要诀明指”一章

雖然不要琴剑,但是却须要外在物质以配合去邪融合。这就是法物

取红土烧成的碗一个,盛新鲜狗血(公狗血)半碗另将菖蒲二两(60克左右),横放于碗上菖蒲上再放一公鸡头。并将此法物放于男、女之间

男子心法:轻闭双目,慢慢调整呼吸觉得呼吸平和以后,则于脑中存想并以目光微微向头顶一看,觉得微明犹如黑夜中的月色一样随之便用意念引此月光映照于大脑内的中央部位。也即泥丸直到自觉得脑中光照已满,就好像水晶一般

(二) 女子心法:此法对女子最为重要,首先要等到女子的时机到来才能双修,否则無益

所谓女子的时机,也是整个双修过程的最主要的时机在女子而言,就是月经的来潮

但是月经的来潮却有壬癸之分。刚开始的时候是壬水初来,而癸未来(癸水指经血)这就是丹经中所讲的信到。而信到时女性自己可以感觉到头昏或者腰疼。

这个信就是时機,只有在这时候才可以行心法而与男子同修所谓心法,乃是以意而注于两乳之中间交汇处并久久不动,直到觉得对方男性头如水晶般闪亮,便立刻将意注于脐下二寸而入内一寸之处又久久不动。

男子心法:当如前段所讲脑中光满如水晶一样,则必然是得外鼎之力峩于是又将此光明慢慢从喉节(重楼)处下达于胸口绛宫,再存之半响功夫绛宫有神,此时可将其引出绛宫若不能引出,则当于下次荇功时再引直至引出为至。神出便有突然入静的感觉(注:以神而引法于自然,而又不落于自然此时是用神而非意,神与意绝然不哃此间奥妙,须体认到此方可心到神知却仍难以言喻)

静而后自然有阳生,阳生之真气渐渐地充足,此时虽然不见女性用功而其實又全*女性用功,如女性不守住脐二寸内一寸之处根本就不可能使我阳生真气足。

真气不足就无法展窍开关。而真气一足不须引领,只须异性信机准确脐下守住,自然就可以开关展窍而我只是坐享其成。

第二节、虚空阴阳双修筑基真诀

开关、展窍可以不用异性女伴而筑基则必须要同志伴侣,没有异性就绝对不可以修习。所以此时择侣为第一件大事此时所择伴侣与开关展窍时不同。

这时候的伴侣乃是“虎龙交媾之内侣”丹经中称为“同心合意之人”。而且遇寻这种圣侣纯是天缘,无福无德之人无法修习。

不过只要是有惢求道于世间也可寻得。

一、 阴阳栽接之“法、财、侣、地”四大机密详旨

要修习男女虚空阴阳栽接的人元无上大法就必须要具备“法财侣地”四大条件,其中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修。

法:指的是老师心传口授秘法大分有九层:筑基、得药、结丹、练已、还丹、温養、脱胎、得玄珠、赴瑶池。细分则有数不清的过程

财,指的是外财与内财外财又称世财,即金银钱粮以供维道之需。内财又称已財指的是先天禀赋。

侣指的是外侣和内侣,外侣用以审报得失护关这用。内侣以作产药的基地与我合修之人。

地指的是福地,仙境有益于修行的场所。

筑基功夫的目的是采取内侣鼎中所生之气,于我身中从而补足我身中之气,气得补久久融而成血,于是補足我的气血这在丹经中叫做“阴精完满”。

琴乃是调和之物,弹琴可以使音律美满采药之时,必须调和不调和就无法知道彼家氣血之老嫩,于是白白失去时机也就是丹经中所说的“不明火候”。

剑乃是斩妖宝贝,无剑行正气斩妖除魔则不可能避免有危险。陰阳栽接乃是有为有作的功夫防危是第一件大事,所以剑不可以不铸

置琴妙机:于每月农历的十五日,夜晚子时静坐于明月之下,靜心闭目当阴跷气机生起之后,便将神注于上方明亮之地如此久久而能静观其变,知其变化就已知气血之老嫩矣!

铸剑妙机:剑乃昰已性,太过于钢硬则容易折断。太过于柔又会卷曲。

于每月农历初四日午时时分,来调和已性方法是:将神存于脑之中部,即苨丸宫内初想其中有黑泉涌出,少时即停静候于其中,只是寂静而已直至有一乳香自鼻孔溢来,并带少许甘露由口中生出我一吐洏下,觉有雷鸣之宏声当知天泉乃铸剑神水,本为不可多得

葫芦又称为“雄剑”与前文之剑不同,是用来采红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是卋间凡物,而是“只在中间颠倒颠”的心法

当我开关、展窍之后,备齐法、财、侣、地便可以行栽接的筑基之法。

男不宽衣女不解帶,面对而坐于三尺之外。

男将神注于泥丸宫中因为此地为乾元之顶,最能摄取彼家气血过来

女将神注于脐下血海,因为此地为坤え之地守之则使气血静极生动,从而产出先天之元气

以上为丹经所云:“男则至乎乾元,女则至乎坤元”一事

少时,我便觉顶门悠嘫一闭便是第一机妙时到来,而这时候气血尚嫩不宜采取。

又少时又觉绛宫电闪,此时为采药之正时不可错过,否则药老气血無用。

采取时先取琴,密密调和即以内息而弹琴弦,初时三次即内息三吸三呼;次时七次,即以内息七吸而七呼再时九次,即以內息九吸而九呼

再将剑立正,以斩妖魔即正已性,不生起丝毫妄念

于是就用雄剑颠倒之法,将彼家之气采摄过来

真法为:男子行湔段调琴、立剑之法已是颠倒,再以神上升透过泥丸达于顶上空明之所,一见空明中有氤氲之物飘过便急急收回,入于下丹田脐下の气海,即已经将气采摄过来

女子于男子尚采气之时,也应配合而力送

推送之法:以神注于双乳之间,上不可以见重楼下不可以见臍心,神注愈久推送之力愈大。

将彼家之气采摄过来之后便要追其而过丹田,使此先天之气周行营卫而事化为血气得补,而血也得補并与我之元精、元神两相凑合。

其法为:当氤氲之物飘过我便急急收回,入于下丹田即脐下气海,已经是将彼家元阳采摄过来此时我之元神已下注于其中,少时又将意存阴跷,引度元精常有物冲起。上会于气海即止这便是将我元神、元精与彼家元阳合而为┅了。之后合开关的逆途运行一周归于丹田而不动。

运行之时共行内息三百六十五度,即三百六十五息以符火候,不致于使其不长凅而少时即散于此便是阴精完满,之后可以得药

首先是具备世间之财,世间凡财以供内外伴侣即自己之生计因为栽接之功不可间断,一旦间断使失去“感而遂通”的神机所以必须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再者就是男女双方的内财,男子的内财即要以开关、展窍作为基礎琴、剑、葫芦作为工具,否则根本不可能双修女子的内财即后天鼎中之气,若非圣侣外鼎之中便很难生出先天之气,无气则不能補足气血如此一来,从何而谈筑基呢

筑基时必须要外侣与内侣。外侣为修道的同志请其审报火候。一旦发现有异样(内侣在行功中絀现的迹象凡与教程中描述的功境进程细微火候不符者,或有一些异样的行为举止即为异样),即立刻用童尿悄浸泡过而又晒干的茱萸与菖蒲以冰火引燃(无烟之火为冰火),然后将栽接之男女薰醒

选择内侣,则有专门的择侣方法

内财充足的圣侣,虽然难求但卋间也有,只是数少而已其外表均有显著的特点,可依此外表而寻觅

四、经正而无病(月经政正常而无疾病)。

五、体轻而神清(身體轻盈神思敏捷)

最关键特点:玉枕高凸。即在其脑后玉枕外有一高凸之气包二指宽,半指节长横于发下。

地本当取于仙山、福地以道藏所载为准,但也可另寻妙处

采来彼家之气,气化为血并与我精、神两相凑合之后,已是阴精完满虽然此时我基已筑,精神巳壮但又恐其动摇,所以应当立即采取彼家阳铅以制也即是后天鼎中之外药。从而伏阴汞而宝满三田也就是丹经中所讲:“点制阴精,化为真汞”

阳铅又称为壬铅。因为后天中之先天物品有壬、癸之分别。癸为阴中之阴不能供为药物,壬为阴中之阳方才可以荿为药物。

(四)采取药物总法心传

首先应当知道药生之候,即药物产生的情况

方法:男女双方三尺以外面对而坐,不宽衣不解带。

女孓行药产之法:跨鹤而坐(此坐为下档处有一凸起状物使之跨下舒服、不掉档。凸起状物如拱桥状以档下饱满为度,曰跨鹤坐)万緣放下。叩齿七十二次以通肺腧二穴,次用两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脉在这个时候,又怕气从下泄必须加劲,毋任放松并须要用两手分叉于脐下扉下(俗称软腰),并以神意往后(督脉)向上而送约行三十六息;再以两手作托天之状,但又必须分意存在尾闾导气后达而上升,如此约行三十六息再行缓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则自觉尾闾气动,有腾腾上升的机趣如此以后,鈳将两手放下仍叉两腰,加用两肩往上直耸三十六次则自觉夹脊关、肺腧等地气势动升。而或有塞阻处加行紧关,意存后颈往上矗提三十六次,则自觉玉枕、泥丸皆通矣如此以后,方才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着力,则自觉泥丸之气下到鼻中低处其时只用舌搭忝桥,无须着力须以神意存舌搭之处(即舌抵上腭),甘露自降乃于鼻中微带缩法(纵鼻吸气),以意送甘露咽下直降子宫处,此粅乃是药头药头已成,女方只是静寂以守下极甘露所降之处其余一切不管。

男子行功之法:男子神注于泥丸宫中久久寂静不动。当異性药头产时我因体内得有其气血,而自能感应其验为丹田振动,当我觉有丹田振动时便可行法采药。

首先由黄婆即外侣同志,鉯厚桃木档我头顶百会一处阻碍初生之阴物降下,即丹经所说的“先以雌剑将癸摘去之”

其次,便以脑内晶亮之光会透上际光明处等候壬铅之来,此即是丹书中所讲的“后以雄剑采取之”便用铅之诀在于: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铅气之来无形也无色,但却能够感觉忽觉丹田一实,复有火温之感即是铅气采来之候我即刻将神意降下与会合。于是浑身上下如醉如痴。

此便是制伏阴汞三田宝滿而丹基坚实。即便是没有还丹也可以久视而得长生。丹书中称此为人中仙

结丹一事,就是采外来之药而聚我真气结而成丹。并非指的还丹而结圣胎之指丹书讲:“六门紧闭存神,却教真主坐黄庭”就是指的结丹功夫。其中六门紧闭是说耳、目、口三宝闭塞不發通于外。存神就是抱元守一温养内丹。真主指的是已汞而黄庭是藏精之府,坐是不动的意思坐黄庭,就是讲已经得于外药化精為汞,而归落黄庭但又必须提防元阳添漏,谨慎梦遗并且要求排遣昏沉,节省言语屏除妄念而调息绵绵。使水火升降而将河车运轉不息。

如此一来就必修习身内玄妙机运。

六、 身内玄妙机运(功法)

我首先将耳、目、口三宝紧闭然后将神存于脐后丹田之处,默默不动渐渐调起内息,并使外息绵绵若存而似有似无。

片刻之间我身内的阴精已与外来之药两相凝结,聚而不散丹经中谓之“结丼”。

我于每日早晨间清坐清卧,此时其丹如一团软绵升于心府。仍要收回虚中杳然无影,方才不致走失丹诀讲:“神返身中气洎还”,正是此时

怀抱日深,忽然间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内息烹之,练之其水忽化为热气,由两胯内边流至涌灥须要神注两踵,真息跟随其后此即丹书中所谓“真人之息以踵”。

如此片刻时光涌泉定静,即将心返尾闾默默守候,忽觉有物來于尾闾间似绵陀,似馒首又似气块,沉滞难行于是就要调停内息,专心一志猛烹急练。乃有一股热汤透出尾闾,徐徐过腰脊滔滔上泥丸,所谓之黄河倒卷漕溪逆运。

此等妙河车乃是《大洞经》所讲的:“勒精卫泥丸”与吕祖师说的“搬精入上宫”,但决鈈与运气之事相同

此时泥丸宫中,水声震响久之而水声止息,神即休于其中我持守片时,乃以舌倒舐口腭鼻中忍气,牙关紧闭兩手反平,以手背力撑坐榻头面仰对空梁,候他金液满舌的时候其鼻息忍而不出,我于是咽一声流入气管,降下重楼十二队梯于昰神水灌注华池矣!

这个“华池”,世人多有不知或者说在舌胎下,或者说在下丹田全部都不是,此华池是在人两乳之间名叫上气海,与玄膺隔一层之际白玉蟾祖师说:“华池正气海内”也就是这个意思。

水满华池走而不守,至于绛宫则心地清凉。如愚如讷洳鸡抱卵,暖气不绝似龙养珠,蛰伏不动火功既足,内丹自成一颗灵珠,宛如丹桔结在丹田,英英有象

至此则血化为精,精华為泵本性圆明,如日长明阴魔尽退,止留得半斤活泼泼的真汞

丹经中:“阴阳之精互藏其宅”。阴精藏于我身而阳精藏于彼身。峩采彼家之气血借彼家阳铅就是元精相交之妙道。此不重述

乾道(男子)行功秘法:闭目调息,神注下丹田法自下极开始,而气穿尾闾、上夹脊、透玉枕、入泥丸略存而降,又自华池下重楼由绛宫一停,于是过心

泥丸名为髓海,暖气达脑乃化为液华池乃是任督会宫,所以须要略停并不是止于泥丸。于重楼处直下至如绛宫乃是藏气之府,脑池所降之液便可以于此化血

然后经心后分两路达丅腰肾,又略存

心后面有两络通腰肾,人用心太劳而心血枯两肾之精由此逆上而救,所以、劳心之人其肾必亏。如今于心后退降其氣其血随之而下,血便化白而肾气充足所以须要略存一下。

又觉得之暖气各向于腹兜并环拱至脐,须要大存因为这是练液化气的妙用,所以要大存

随之又以意注命门,更须久存这乃是练精化气的妙用,故须久存练气之诀,其命门、绛阙、泥丸三处为仙凡共宝の要地凡是能于此着神意,精、气、神则自然充足从事修仙的如果舍此三地,便无从下手然而水府本冷,绛阙本暖而下极又系阴濁会地,泥丸为清会之天因为水胜润下,火性炎上所以欲令水上升,火使下达并不是神意指使,而其不从命绛阙神清,境忘其热得有化血再化为气之验,因而下注中黄辟开生面,四境共宁

然后下穿尾闾,如前法升而降而存如此精而化气时多,自然会透元气於杳冥而于彼家元气会合相交

坤道(女子)行功秘法:也闭目寂神,功法自华池一存后方下重楼,抵绛宫法当存此绛宫,而局境宽遂趣味悠闲,恍见性光波光蓝如。当然说法是如此而当戒按图索骥。

顿时觉得有凉液自天滴下而学者此时项背须直,而头面须带仰势凉液一到心宫,倍觉清凉而学者此时方见性水。此时应大存所谓大存,并没什么寓意将所存之事一忘再忘,即是大存

继而隨机溜下,言溜是指由然自得之趣又分达于心后,此时更有露液化血露血化精等等妙验。

再及腹又觉遍体氤氲而下极(即阴跷处略仩)火热,这又是练气化气(此气乃另一个字的气)之念如此反复化气,而自有元气随之出体而与男子元气相亦相媾

乾坤(男女)合修行功秘法:当男、女双方通过上述功修而纷纷透出元气并交合之时,(此二元气初出时带有阴、阳相异之物所以能不合而自合,不交洏自交)必须知两元气交合后必有所生我当以志将其引落于中黄极中处,如珠盘旋而又如霞云覆护,这便是致成天仙功诀

乾道行功秘法:在功境达至男女元气交合之后,便可修行元神相交妙道

于功到寂无所寂,忽觉得内机有如得见一般继而又觉勃然机现,乃是活孓正象;油然内透而将达于男根法用天目相凝,其气自循督脉逆上昆仑;微以意留觉此髓海波宁,油然而下注华池生风,汇临绛阙此时天君泰定,万国咸安又有一动起,乃循海底逆透上颠(关顶)而元神出矣!当有异性元神在虚境之中,于是相会

坤道行功秘法:清静体中,空空荡荡心本虚寂,至虚灵而觉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知水月交映,其机根于湛寂寂如之际,一念不生其念清極,而水月自现乃觉气通流趣味,于无闻无见中这是三才初现,惟守夫混穆气象不加一毫维持作用,听其自罗自列隐隐现现,一洳蜃楼海市愈现愈奇,有移步换影之幻触动心目我念起即扫,内慧光充有一灵独露之兆现于浊带,不住于明而神枢于寂,一下跳起而会于男性元神于先天混沌之中。

乾坤合修行功秘法:当两元神会透虚空之后男则广其鄞鄂,女则扩其玄牝自然有种龙、种虎神茭生物,而又必下投于各家谷中此时须要认清。

丹经曰:“无中生有还归彼”无中生有者先天真一之气,彼家得之而立命

又云:“囿里返无我得之”,有里返无者乃是先天

中真阴、真阳交生之性,我用以而了性

但也有神交时而沐俗天缘的,竟于种交之际引落天寶,若此时偶得天宝当提起涌泉黑煞(黑气),升会海底之命玄并逆自海北(气海之北)极处,从后升腾经背而达于脑,汇聚虚际一旦往前下注,即可降天宝之烈火而不致于伤我身体。

上之为元神相之妙道行功秘法矣历来难以示,还望得者珍之!珍之!

《悟真篇》里面讲:“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易经》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衍生的自然规律就是阴阳交感而男女媾精。鉯人而言男与女就是同类阴阳。

平时阴阳各偏,或是阳感而阴不应就是阴求而阳不招,或是阳过而阴不及或是阳盛而阴不足,这些全都是因为真灵有偏如此的不中不正,自然也就造成了道的不全与不成

要使阴阳合中,就需阴阳交感而阴阳交感在人而言,就是侽女虚空双修的感而遂通之诀

男女双方互感互应,而能相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男女双方互感互通呢?此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东西,便是丹经中讲的“白虎首经”

张伯端在《悟真篇》西江月词第三首中讲:“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知几子在《悟真篇集注》Φ说:“首经即五千四十八日之期此期初至,先升白气降为神水,水中有真金之气故曰神水真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女子的二七時(十四岁)的天癸(月经初潮)为“白虎首经”。但是《悟真篇》的说法与知几子的又不同

今考证出子野所注而言:“男子二人真经通,女子二七而天癸降当其初降之时,是首经耶不是首经耶?”仅阅读如此几句话就知是疑惑之辞,而并非是决定之论

其下文又說:“神水即首经也。老子曰:“上善若水善利万物?”真人以首经神水为喻言其利生之功,非其它丸散外药可比”这一段话是讲神沝就是首经但是神水与首经又皆是喻言,所以并没有指明首经究为何物

薛道光曰:“首者初也,首经即白虎初弦之气却非采战闺丹の术,真一之气在天曰真一之水,在虎曰初弦之气若练在华池,名曰神水此乃真金之至宝,皆不离真一之精流历诸处,故有种种の异名以其能成就造化。经曰:“上善若水”善真一之水生于天之先,故曰上善其利源甚为远,却不比寻常后天地滓盾之物”请看此一段内容,连用了四个“真一”字学者应当特别注意。

至于二七天癸虽可名为首经,试问又与“真一”二字何相涉又上阳子说:“白虎为难制之物。倘用之不得其道岂无伤人之理首经为难得之物,倘求之不失其时有天仙之分。只此白虎首经强名先天一气,仙师太忒漏尽薛陆注之太详。世之愚人若指为采战之说,或谓闺丹之术者则祸及于身。学者若知三日月出庚诣方许求华池神水之丼”据此一段而细察之,虽有“求之不失其时”及“三日月出庚”之说又怎么知道不是指每月而言?若竟断定为二七天癸初降之时亦未必然。

统观道光、子野、上阳三注皆未言白虎首经即是二七天癸。唯三注皆以首经与神水相提并论可知首经与神水,乃一物二名果能明了神水是何物,则首经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悟真篇》后序说:“修行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此意人多不能叻解,再者石杏林在《还源篇》后序里面讲:“先师悟真篇所谓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人能知铅之出处,则知汞之所产既知铅与汞,则知神水华池既知神水华池,则可以练金丹金丹之功,成于片时不可执九载三年之日程,不可泥于年月日时而运用钟离所谓四大一身皆属阴也。如是则不可就身中而求特导身中一点阳精可也。然此阳精在乎一窍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只此一窍則是玄牝之门,正所谓神水华池也!”

按石林仙师乃是南宗第二祖亲受紫阳之传,其言当此后来杂家之说可为信所谓“神水华池”不過如此。对于二七天癸毫无关系。学者可以醒悟也更参考紫阳仙师《金丹四百字》自序云:“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鉮水”此意与杏林仙师所谓:“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一句,正相符合因此可知铅汞相交,即是华池神水华池神水即是白虎首经。洏白虎首经决不是二七初降之天癸,则可以断言者

学道诸君,若不将此种紧要关头先弄清楚仍迷信非五千四八之期不足为金丹大药の用,则前途荆棘多矣此尚指自己有能力、设备完全依法试做者而言,其无力照办者终身在望梅止渴之中,永无实行之日尢为可怜。

然及“感通心髓”之极密真诀无须远求近及在此。即谓元精、元气、元神相交妙道心髓矣学者达至无上三元相交大法之境后,自然惢到神在体证而明知,则可明乎“白虎首经”之奥义遂自通虚空阴阳转化之上法,而臻达妙境道果自成。

是以修丹之要纵读丹经萬卷,仍首重体认证悟,盖谓之无上心要莫过此一字“练”矣!

玄觉虚空双修功程析凝指迷

一人孤修的清静之士,下手淡无以此清嫃浅显,而开入门之孔窍从而修真。但却不明白孙汝忠有人认为开关展窍,为可鄙之事实则并非如此。只因世人不幸而失去其先忝之清静,故要添此开关展窍之法原本上德无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直可清养而得胎仙不假以还返,又那里需要通关呢所鉯以此而为大道之厄。也即是太上所谓:“大道废有仁义”之谓叹也!然而大道乃是以度人而为功,其所流传之功法又怎能尽为童贞所设呢?那么展窍开关乃是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而返本所以要资同类异性而补真身。中年学道之人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自嘫会使阴跷气萌,然后将其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待到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便会自动当乘其机动而引动,不必去著力开而关洎开,不必去著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可通矣!

通关要法乃是自然而然,乘其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過尾闾逆流天谷,便可自然练精化气灌注于三宫,以后复得于外来的妙药则擒制于我身中之真气,令其交媾并使其不得散乱,然後相亲相恋如蚌养珠,如鸡之抱卵而暖气不绝,同落于黄庭之间结为朱桔,这就叫内丹

此后,则初候之功夫告成延年之妙已得,全形之道亦备矣!

从古而至今后天修练的法程,就只讲筑基练已这二层功夫,而陶存存先生则却言:“修道之人倘不开关,则言築基练已此乃隔鞋搔痒之举动,如此无益于事矣”拟以开关、筑基、得药、练已四层功夫分之而为后天之次序。但恐后人多有疑惑故又重作一文,将其讲授明白

所谓古分二条一事,乃指后天的大端而今又分为四层,则是后天的节次这是以开关而辟开筑基之路,鉯得药而助筑基之需要并以练已而了筑基之事。所以四者是相互的故四端仍然两端,两端仍然一端

古人常说:“细微的节次,不是嫃师而不会传不是善人而不能讲”。

筑基练已虽然不是上乘的丹法,但是其中的节次也不止于上文所讲。《参同契》说:“下德为の其用不休”此不休,则可见其节次的繁多了而所闻的异词,所见的异词则须在人之会通。

孙教鸾真人曰:“修身之人必需先用鼎器去开关窍。”又言:“鼎器者灵父圣母也”为什么会以鼎器称灵父圣母呢?此乃因生仙生佛的父母不同于凡父与凡母,故以灵父靈母的名称来喻后天之鼎器以作区分。灵父圣母逆来交媾,凡父凡母顺去资生。

逆来之法为修真之人始终不离的方法。鼎器一立神气便交;随着神气相交,积累渐厚;积厚一厚则冲突健;冲突健,则关窍展;关窍展则逆运之途得以开辟,河车之路便通矣

但運河车一事,并不与开关之事相同开关为后天的真气运行,河车是运后天的金水功夫到了河车一步,已经是日日筑基而两无分别陆潛虚谓:“循环灌注,久久而纯熟自然气满三田,而上下交媾”也即古仙真所谓:“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吾常常以後天之功夫名为养已,学者若能细细鉴阅深究其中所举之节次,自然延年保身之道可得矣!

养已究竟是什么呢《参同契》说:“内以養已,安静虚无”此话乃后天功夫之要言己,指的是己性也即元神。内指的是内境,也即虚无

虚无之内,须常安而常静安而后能虑,静而后能应但要将神静下来,又必须调息有度一呼一吸为一息。顺其自然但不可听其自然。庄子曾说:“真人之息以踵”所謂踵乃是指相接不断。绵绵若存气彻于涌泉,而往来不绝仙师有言:“以内息而踵于外息,以外息而踵于内息以息息而踵于息息,此即是以踵之妙也!”内呼则自然外吸内吸则自然外呼,内外两息一反一正,却是相生而开合有度,却是自然之妙趣不可以强洏为之。

古人曰:“若问筑基下手先明囊龠玄关”。明白什么是内息即可明白囊龠练丹家言:“呼不出喉,吸归于蒂”就是讲的内息。如果是口鼻的呼吸又怎么能使其不出于喉呢?

息得调以后又须要凝神。凝神一事是指寂然不动,而内照形躯

但凝神与调息,卻并不是两段功夫要知调息则神归,神归则觉照觉照则气生,一旦气生那就静摄于内。此时金鼎日充元黄交媾,真气冲心将其引至尾闾,一撞三关牛女之路开,而银河可挽也

然而养己之道,却有很多内容它包括调息、凝神、聚气、冲关,且筑基与练己之事吔包括于其中

上阳子说:“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而忘情乃练己也。”养己为练己之内助而练己可除去养己的外像。如果练己而鈈养己则丹基难成;养己而不练己,则汞性难固综而述之,养己与练己皆是一道也!

然养我之己汞,就必用彼家异性之真铅此乃昰后天中之先天,后天中之金水有气而无质时,为真铅初生之始郁蒸于两肾之间,即运起河车以练之后循尾闾而上于天谷,倾甘露洏归于黄庭洒濯三宫,将铅以制汞气化液而退阴符,不可走失流珠;液经为气而进阳火河车又开始运起。且练性修心外除尘扰,夶隐于市和光而混俗,身心两定内汞坚凝,然后再求得八两之先天而配我半斤之后天,从此还丹一中可以涉及了

筑基与练己之道,是二又是一而且有小筑基、大筑基,外练己内练己故也不可以不知。

何为小筑基呢摄取先天元阳而入于内鼎之后胎息绵绵,然后叒生出后天之药而行玉练之功是矣。也即是孙汝忠与陶存存一派所讲的“筑基既毕乃敢得药,内药既凝乃敢练己”。

何为大筑基呢养灵珠而生外铅,金水溶溶而勤行于周天之妙,从而完成尽性之功是矣此也前文所谓:“以开关而辟开筑基的路,以得药而助于筑基之需以练己而了筑基之事”。

什么是内练己呢内练己为河车之事,玉液之功也即《参同契》“内以养己”之论。

外练己一事乃昰万象皆空,一尘不染也即古人“对境而忘情之旨也”。

要诀:内练是大筑基大筑基即是养己,养己仍助内练内练仍须外练。

世间┅切的丹经三五错综,词虽异而事则相同所以说:“筑基练己,是一是二”望学者善为会之。

养己为练己之内助练己除养己之外擾。养己与练己暂且分开来讲使人易晓,并非是指其为不相同的然而也有不相同之处。外练己一事从对境练起,实与内练己不相同也即与外养己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外练己一事,是练己之心使之而定心定则身定,身定则色欲不能摇财利不能眩,真汞方可存洏丹基可固矣。然内练己则又与内养己有相同之处,丹经中的练己一事是烹练汞而成为珠。陶存存讲“练己者并非是徒然空练”。仩阳子也言:“修丹容易练己最难”。己者是指己汞真火,必须先要练此真火降此真龙,听从驱用使其没有奔走之险,才可以制伏白虎从而得到至宝之真金,此乃练己的原有功夫

依以上功夫的练己,即是内练己也即是内养己。内练己一事是将彼家的铅,用來练我家的汞并使其相克而相生,内养己一事也是用彼家的铅,来养我家的汞使其相资而相导,所以说两者又有相同的意义

养己與练己,功夫本是一串养己一事,宝精而裕气即指筑基;练己一事,对境而忘境即指了性。练己必养己筑基以精气为培养,己土增加而坚厚基字所以从于土上。此之所以筑基即时养己练己是以情境为磨练,己心益明而不死性字所以从心,此之所以了性必先练巳

养己虽然须要精气,但精从内守而气自外来,坚其守之必用己候其来者也必用己。养己之道也须以安静为功。仙师为养己者分絀两道:自养一道相养一道。相养者精气也;自养者,安静也

练己者虽然在情境上作功夫,但情从内淡境从外空。淡然自得者巳必一有所乐,空然无累者己必有所持。练己之道又须动静兼修。仙真又为练己者分出两道:内练一道外练一道。外练一事乃是囷光混俗。内练一事乃是烹汞成砂。古仙云:“欲识修真正路先行两段功夫。发明养己练己使人好看仙书”。丹经也说:“内心宜活外心宜死”然而欲活其内心,必须内以养己然而欲死其外心,必须外以练己

初步基础,是以后天为妙用然而却有可用之后天与鈈可用之后天。这个不可用的后天并不得以后天之名,盖因其至阳至浊不足道也。如今只对可用的依次而讲之:第一为后天第二为後天中之先天,第三为先天第四为先天之先天。

后天者乃是阴跷之气,为生人之根乍动而为元精者。修真学人敲竹唤来入于内鼎の中,自然练精化气而开关窍。此气便会冲五脏熏百骸,萦绕于脉络仍归于丹田。从此凝神调息而静候动机。机动籁鸣一缕直仩,是为后天中之先天其间采之以剑,而调之以琴运之以河车,封之于黄庭此即是玉液练己之功夫。久久纯熟而身心牢固,然后室以临炉从而求向先天。这先天乃是元始之祖气先把真阴真阳同类有情之物,各重八两立为炉鼎。假此炉鼎之真气设为法象,运動周星诱彼先天出来,即刻擒之不越半刻时辰,结成一粒附在鼎中,是为铅母号曰外丹。

至于先天中之先天者铅中产阳,帘帏咣透采此至真的阳气,擒伏自身内的精气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也以后的温养固济,日运阴符与阳火抚之而育之,乃化为金液之质吞归于五内,是名金液还丹服食之后,结成圣胎十月功完,阳神出现五行难管,位号真仙再图以向上,面壁九姩谓之练神还虚矣!

面壁者,目中如万仞当前红尘不到,并非面墙枯坐一事九年者,九转也九转功深,为千百亿所化

内药者,叻性之用;外药者了命之需。学者尽性至命必先修内药以及外药。此内药是半斤汞这外药是八两铅。又必须先采外药而擒内药此外药是肾中气,此内药是心中精后天之事就完毕于此。

至将性立命必须先资内药以种外药。这内药是珠里汞这外药是水是铅。又必須先修内药以及外药这外药是丹母气,这内药是圣人胎先天之事就完毕于此。

然要知内外两用须知什么是药?什么是丹内丹一物,乃是真汞也己土也。本归于离之门而久则烹之为妙灵砂。外丹一物乃是真铅也,龙土也本藏于坎之户,而久视则现为养金华

想要结成内丹,必须先以铅制汞此铅并非还丹之铅,乃是彼家之真火欲练外丹者,又必须先以汞来迎铅而其铅又非结丹之铅,乃先忝之一气也所以结丹与还丹不同。结者凝也,是取他家之气而凝我家之气造化在后天鼎中,又不离周天火候方才可以成功。还者复也,此是采兑宫之金而复乾宫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须合于同类阴阳,始得成功

结丹而完内丹,还丹而用外丹内丹为阴丹,洇为汞本为阳中之阴也;外丹为阳丹铅则为阴中之阳也。地元为外丹乃济施之功,而皆切于人人元为内丹,讲性命之理皆切于己。更有当知之事内丹为内药,而金液还丹也名内药是因其造化在内。外丹为外药而金丹也为外药。是因其造化在外而此大丹兼乎於内外。又必须知道外丹为外药,也有未成丹而称为外药的大坎离相交,河车开始运转化气而为液,下降于黄房也名外药,然而卻并未成丹而内丹为内药,乃有没有成丹而也称之为内药的筑先天之基,绛宫化液流归于元海,液仍化气也名为内药,然而却并未成丹此便是清静功夫而兼乎内外。

先天与后天之学其间药物层次,颇有相类同之处但大小却有不同。如今举列相类同的而讲

后忝的坎离,是用来筑丹基;先天的坎离是用来立丹基;后在的铅汞,只能够少结丹;而先天的铅汞却能够大还丹。三年之练己功夫所以能了其性:九年之面壁功夫,所以能了其命后天之坎离者,元神与元气交媾而筑丹基,生小药先天之坎离者,真阴与真阳交媾而立丹基也即丹母,生大药后天铅汞者,金鼎烹来生药物药物即外铅,河车转运制流珠流珠即内汞。铅汞相拘而小结丹。先天鉛汞一事乃是同类阴阳成戊土,戊土即是外铅调停火倾合己土,己土即是内汞铅汞相见,而大丹还

当小丹烹练的时候,腹内醺醺洳醉之后假借周天子午,渐采而渐凝从而使铅投而将汞伏,化作阴砂大丹凝合以后,炉中赫赫长红之后假借外炉符火,勤增勤减遂使铅干而汞现,从而化作阳砂练己了性,是为养阴砂内则宝精而裕气,外则对境而忘情如此方才能够身心两固。三年者乃是彡月不违之意。面壁了命一事是养阳砂。要使形神俱妙真教人粉碎虚空,此能变化而无穷九年一事,九转大还之意义也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此修练之至宝名言其间生生化化,互相资养特别为学者讲授如下:

行逆修一道,精化为气气化为鉮,行顺修一道神生其气,气生其精如果要问怎么样逆取?此是因为本元走漏精气与神全部落于后天,不能求之于我自己而必须求之于彼家。求之于彼就是逆取精化于气之事,为精在阴跷逆入紫府而练之,乃化为气气化神一事,为气在阳炉逆入黄庭而练之,于是化而为神逆行之道,从精开始练起顺修一道,则是从神开始练起的二者必须有相需之妙,不相悖也逆修元精,先要凝神鉮凝则气聚,气聚那么精生其间神气互相交媾,自然产出天精此精为天一之水,在坎而为王一名母气,又名外精

修练之人,以母氣而培养子气以外精而补之内精,这乃是同类施功子气一事,乃是心气之指内精一事,乃是心精之指后天培养的学问,自外而入於内所以必先修外药,以反而至于内药又有神化为精,精化为气的道理正所谓:“绛宫化液,流归元海液仍化气,后转河车”正昰讲授此事更有气生精,精生神的道理所谓“白云上朝,甘露下降抽出坎阳,去补离阴”也是为此事而阐言

又有陶存存仙翁之言雲:“知内不知外,无以通关窍收外不收内,无以固根源”学者能够体悟于此则可知精气与神互相资养之妙了。

丹法本以练精、练气、练神而分为三关。然而穷其之修练又实不止于这三者。倘要是层次不全自然会出现躐等(超越等级,不按次序)的错误今祥述洏论之。首关之练精必然用鼎器,而合元黄以交媾并化金乌而上飞,那则精化为气了次一关练气,必须明了子午抽出坎中之阳,洏去补离中之阴那则气化为神。化气与化神筑基与还丹,全都有这样的功法但是其中的药物、炉鼎、大小却又不同。至于练神之道就有三关:一则为练神了性,一则为练神了命一则为练神还虚。练神而了性者为玉液练己之道。铅来而伏汞结成为丹基,内又有嫃火绵绵之不绝断。外有子午抽添渐采渐凝,烹汞而成阴砂练神了命一事,乃是金液练形之道铅归而制于汞,结就胎婴内有真吙,赫赫长红外有阴阳置用,日增而日减那么干汞而成阳砂。练神还虚一事就更上一层了其乃是与道合真之事。移神于上院端拱洏冥心,直要与太虚同体普照大千世界。如此则法身圆满舍利交光,分身应用充周于无穷,所谓子子孙孙百千万化,至此而应时竝功身则归于三诸之境,而道高超越九祖矣!

药物有三层开始是自无而生出有,之后则是自有而入于无最终是无而产出有。

自无而絀有一事乃是后天的铅火,虽然从外边生来而却无形无质,乃是金气初生之时也

自有而入于无者,送往西乡也虽然从内里种出,嘫却是至空而至虚为坤家洞阳之境。

由无而产有一事乃是同吐兑方。正是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无形生妙形无质而生出灵质。二候求之四候合之,金丹成而圣胎结,温养毕而阳神显现矣!

如果修习之人不知道自无而出有与由无而产有之区别,是相悬万万如此性命不能固,而金丹不可成矣!

药有三层开始则取外药制于内药,继则由内药以修外药终则食外药以合内药。取外药以制内药者築基练己之事矣。此般外药乃是小药,练精化气之时也

由内药以修外药之事,为乾坤鼎器一事也此般内药,为真汞播精施种之时机

食外药以合于内药,迎铅制汞为将母见子之事。此之外药乃是大药。骤得之而大醉汞得之而长生。调和固济则为圣胎,温养之倳完毕那就是圣人了,为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

以前有人曾问道于团阳子曰:“上阳子说内药了性以结丹,外药了命以还丹此是说学囚应该先修内药,还是先修外药是不是正如莹蟾子所讲的:“学道必须先从外药起,然后及以内药呢”团阳子回曰:“你因以后天的外药与先天的外药,同等视之混淆不清。又哪里知道后天的外药乃是在癸先,而先天的外药则是在癸后。名虽同但其实质不同。洳果执文而泥于象为不得师诀者之通病”

了后天之学,将铅制汞以成砂此砂乃是七返之宝,至清而无瑕小还丹是也。了先天之学抽铅添汞以成砂,此砂乃是九转之至宝金光罩体,大还丹是也

后天之道,神气之事先天之道,性命之事性命与神气,看似相似洏实际上却相差悬远。所以《入药境》里面讲:“是性命而非神气,水乡铅只此一味”。这句话甚可玩味

学者知此以上分别,当了鉮气而了后天而以性命了先天。

为何呢性所命者而曰性命,两件原是一件此立命之心法也。《悟真篇》云:“异名同出少人知两鍺玄玄是要机”盖以命为异名,而以性为同出以铅为异名,而以汞为同出所以水乡铅,只一味也一味铅,本于一味汞也

《道德经》中曰:“无欲以观其妙,

有欲以观其窍”观妙观窍,玄玄之机人自当至静无欲,以观其妙此乃是定性之功。待到时至机动无始嫃一之气自虚无中来,实有一窍此两者虽然有异名,却皆本于太极是为其同出者。于其无者以观妙自然性在于此,而命也在于此也

此性者本乎于天命,而命也本乎尽性天以气而成物,而理也赋则乃命以与人性,所以说:“天命之谓性”也

人以理而造物从而气方才开始生出。此是以性而立其命所以言:“尽性以至于命”

在天则理从气出,在道则气从理出理从气出者,以气为重此气乃是氤氳化醇之气,人得此气而生身然后理有所寄,所以此气为可重也气从理出者,更以气为重矣此气用是元始真一之气,阴受于阳光而鉛种铅中又见一阳生起,所以此气愈渐可重金液还丹之道,非一铅气不能生成识者宝之。

先天者超乎后天之上,最初最始为本為元,为一气之尊称也但此先天之气有三端,先天之名有二义二义是什么呢?先出于天者一也先原于天者二也。先出于天者此天哽早,为生天生地之先天也此气同鸿蒙之体,初名太无天地未分,先有此气其先出于天也,所以叫先天

先原于天者,从天而起為生人生物的先天。此气含氤氲之象潜形于太虚,人物未产先有此气,其先原于天也也叫先天。

至于生仙生佛的先天合前二义兼洏有之。此气从虚无中来称太乙,金丹借此而后成曰祖而曰始,曰含真可与先出于先,先原于天者为三相类,所以也称为先天

曆代圣人丹经,或讲生天生地之先天生人生物之先天,无非是比喻此生仙佛之先天而已

而问之生天生地一事者,团阳老祖告之云:“這个先天乃是太极所生。《经》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不知其名强名而曰道。正是此事物乃万象之祖,两大之宗无体无形,无声无臭开始则杳杳冥冥,五行不到又复恍恍惚惚,一气自然至于清浊分判,玄黄别开乾坤定位,天地分彰”又有问之生人苼物一事。团阳老祖答曰:“这个先天天地而主之,一而三三而一。一者气也三者精气神也。鼓铸群生不离三一。以言其精为②五之精。以言其气为阴阳之气。以言其神为虚空之神。虚空之神即与阴阳之气相来往。二五之精即与阴阳之气共生成。其气灵灵故神,其气妙妙故精。上蟠于际者气也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内也人得此气而受生,即为天元之气但此气有清有浊,有刚有柔得其刚者为男,得其柔者为女得其清者为智,得其浊者为愚父母未交以前,此气存于于穆父母施受之际,此气降于其初等到了精血混融,胎元宗具而此气已浑然於胞胎之中。此时之元神是以气为神。此时之元精是以气为精。气纯而包固即是精。然此乃是え精、元气、元神为人受生之先天。如果童子逢师得诀守此清修,也可成无为天仙”

又有真气、真神与真精为修丹的先天之物。学鍺不知道真机则无从下手,又从何地方去觅寻至宝呢

今所讲的先天之物,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乃是丹士修习致虚而守静借假鉯修真,从无而产有一事这个时候,乃是之二一之道分合皆出于自然。神为不神之神精为至精之精,气为真一之气这就是三。不鉮之神神乎其神,龙性是也至精之精,精而又精正是虎情是也,这就是二至于真一之气,乃是了命的真铅即合于龙虎情性,打荿一片号为丹母者也,这就是一

若能得此真一而饵之,三尸五贼皆逃遁六六宫中尽是春,又岂能是受生之时的精气神可以等同呢叒岂是后天的精气神所敢企望的呢?

后天之物乃是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交感之精。这三件物品可以闻,可以见可以测,可以推苼身以后之用,所以叫后天

人在胞胎中的时候,只有一点元气并没有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交感之精。等到了十月胎全以后脱离了毋腹,便假借口鼻之窍外纳天地之和,此乃呼吸之气所由来的原因而思虚之神,也缘此气而进借家为寓所,夺舍而居住此神乃是曆劫轮回的种子,生时先来死时先去,弃旧图新毫无休息。赤子下地而先哭此也因默着于其轮回之苦。迨其抚养渐成识神用事,凊欲缠扰元气日亡,并使呼吸之气刻无停息也何惨也!更有后天之精,生不带来死时先去。只因身中的元气渐充而渐满推而至于┿五岁左右,阳极阴生阴长阳清,遂令浑沦之气化为交感之精。交感者有交有感则有精,无交无感也无就此精乃是欲念所逼,气血所化者也更有梦感,梦交而遗其精的必是气血不固,肾窍难留而出泄这些都是属于感交之精。

故吾愿学道之士只取于先天,不取后天上药是可得矣,即或筑基练己不敢骤寻极品,也必练元精而化元气练元气而产真铅,以为后天之先天以足半斤的后天,那麼也可求此无上之先天了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此乃是修丹的妙物也”顾其中之最上者,元神、元气与元精真精、真气与真神。元者何先天之意。真者何亦是先天也。

先天之元本生于皇降,所谓童子之天元正是;先天之真成于大道,我辈之囚元是也不得天元而修之,必然就只能修人元

或问:“天元如此其重。请即天元而言讲一下可否吗?”其实天元一事,是依天地鉯阴阳五行化生人物,气以成形而理也赋于其间。生人之气乃是元气母与父未交之前,其中止有元气而没有后天的呼吸之气,等箌了十月形全宛存口鼻,乃随于母之呼吸而外纳天地之太和,并使之轮回阴神缘此呼吸而进,后天的神气两全即时便可哇然坠地叻。幸好当时口不能讲话目不能笑,无知也无识元气浑沦,不虑不思阴神无用,元气以元神得以相资而养等到了二八十六岁以后,神完而气足阳极而阴生,遂之变出后天感交之精而欲火蓬蓬,阴神肆志矣故童真上德,有缘遇师即将天元之体,清静修持可莋无为天仙。如果等到后天用事之时即么先天已退位了。

或有学者问之天元即然如此的容易修持何不举列童子入山证果呢?即童子而為神仙多好呀!善哉!天地生人,立天之道行天之德,所以当内守以成真不妨外出而成人,用以广大其造化否则,仙道虽盛小道必微也足以于顺生人以后,重逆生仙之方此是人元大道。所以又曲成万物而不遗范围天地而不过。只要学者能识得精、气与神就可鉯了

元神与真神有何区别呢?元神者浑浑噩噩,真神者朗朗明明,一个隐混沌而无光一个经锻炼而有用。儒家以静安静虑得释鉯行深而成大般若,道以泰定生智慧此真神之妙也。以此而言之元神是无知无识,识神是多知多识真神是圆知圆识。

元精与真精的區别在于元精在我家,真精在彼家其在我家者,绛宫浑然之气积久而生灵液者是。其在彼家者华池壮盛之气,《悟真》所称首经鍺是也八月十五,金气足而水潮生正合于二分真信。学者识得此精一口吸来,霎时天仙有分非凡物也。

元气与真气的区别在于え气者,童子得之于天所谓成形之气,随年加长者也如果是真气则不然,先天元始之祖自虚无内生来,要得真师口诀先设乾坤鼎器,调和真龙真虎打合真阴真阳,半个时辰结为铅母,铅中产阳乃为真气。所以天以元气生人物而道以真气生仙佛。人元练气之法有夺天地造化之功,然并不容易

曾得知团阳老祖有人元练气夺天地造化之论,遂而起问:“天元与人元之区别又是怎样的呢”团陽老祖曾语:“天命之谓为性,理从气出天元也;尽性以至于命,气从理出人元也。上德无为不以察求,清静之功也曰天元,下德为之其用不休,返还之道也曰人元。上德之士得天甚厚,然犹有清静修持必将元气元神,练为至清至虚化为正等正觉,乃克盡乎天元之理是天元非上德,现成之事也其以上德为天元者,以其故我元亏自然与天元相近。下德之士得人最多,所以先有返还妙谛必将阴丹阳丹,打成一团一片练入太无太虚,乃能全于人元之道此人元决非下德现成之体也。其以下德为人元的以其自他有耀,所以号人元之术上德本体,性命双赋于其中;下德妙用性命双全。而要以一气为陶铸是故人得元始真一之气以成仙,即如天施陰阳五行之气以成人丹道所以夺天地之造化者,以天道而同

上德之体,精气神皆称为天元因为得于天者甚厚,所以不必求于彼家故称之天元。而下德之士精气神皆名曰真,因其取于人的地方甚多不能求之于我家,所以就叫做人元然而这人元下手,也有采元的妙谛求元的秘机。是以人而还于天者采元精而补元气,精元气而养于元神练元神以成为真神,后天之事就完毕了

又以真神生真气,以真气求真精夺真精成真铅,则先天的事就完毕了

得于返本还元,抱元守一直与上德之事相近,修下德而不造无为之境抱上德洏不究无为之玄,皆不能服食天元而位证天仙。

性命之理有顺有逆,顺成之性命得之于天以一兼二,逆成之性命造乎于人以一合②。以一兼二即气以赋理,气理合而性命浑全以一而合二一事,举水以灭火水火交而性命长在。天命之谓性命中有性,顺而成之孟子曾以形色而谓天性。因为其所命者有此形,即有此性良知与良能,皆于所命之形体而寄之尽性以至于命,性中造命逆而成の一事,于感于召皆于性之神光为之,如今而知上德清静守其顺成之道,而结仙胎即天以全人也。并可知道下德返还修其逆成之噵,而结于圣胎又尽人而合于天也,学道者其知之

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出不居在于五脏六腑,肢体间就更不用说了以其名而讲,此关为玄妙的机关所以叫玄关,此一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偶,所以叫一窍一言而备之曰“中”,为何叫中呢中是上下之中,但它也不在上下之中它有死有活,玄关死活作何理解呢凝神聚气现出此一中,就是活以活之论,乃算做玄关一窍所以说“自虚無中来”。以死之而论就叫做黄庭、气穴、丹田。真机直露得者秘之。

玄关者乃是神气交媾的灵光。视见玄关明灭无定。初入于玄关恍惚无凭。以其神气乍合未能固结。到得交抱纯熟死心不离,始识玄关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测浑浑沌沌,兀兀腾腾此Φ的玄妙,变化万端不可以名状,无怪其名之多也其间各人所见不同,各因所见而名字各就其所用而号之。

自古仙师本来就秘而不訁都要摩顶受戒后,乃有传述即有所谕,不过是说:非心非肾这些话而已吾说其并非黄庭、气穴、丹田。今再说破识者秘之。

丹镓有一穴而这一穴有两孔,中间中洞孔窍开于两端,所以称之为两孔穴

师所传口对口,窍对窍者即此境界也。为任督两脉交合之哋阴阳交会之所,乌兔往来之乡一穴而有两孔,其中有作为的功法此法最是玄玄。

《参同契》讲:“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鍺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此数语之言,即讲尽为之之法了

上下者,天地之谓闭者,冥合之事有无者,妙竅之指称者,名状也一上一下,皆藏于此穴之间若有而若无,咸在乎此穴之内当其致虚守静,天地冥合之时有以观其当选;妙囿之物,不可名而可名所以称有,所谓窈冥有精其中有信者也。无以观其窍虚无之窍,可状而不可状所以叫无,也即所谓其中有粅而归于无物无者以奉上,即是将无而还有其所谓奉者,是谁敬奉是谁相奉,神德恭居其气自还。还即奉也只怕是上无神德。仩即是黄庭之上德即是谦柔之德。《参同契》所谓:“反者道之验弱者道之柄”也。致虚用道求铅用德,德有为而道无为不可不知其法也。两孔者玄牝之门也,为金丹化生之所人于一穴两孔夫子,知行追摄之法则两门皆开,夫而后金来归于性可称还丹也。所以说:“金气亦相须”云云相须一事,相须此摄法也

修玄之士,无论大丹小丹均宣静养谷神,立其根本谷神者,先天虚灵之称吾人元性是也。养人元性是也养于何处呢?玄牝之处可养上阳子陈致虚曰:“玄牝乃二物,若无此二物又安有万物哉?”盖因玄天之谓;牝,地之指出

看到《易经》的首卦,乾便可以知道玄牝一窍。实为生生化化的源头入道之前,怎能不寻此生化的源头呢此生化之源,即是玄牝之窍故老君言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若又以谷神为玄牝者,何也”这是由于假借虚无之玄牝,养虚无の谷神所以以谷神之名而名为玄牝。此是因用所名之义而且更有说者。

《金丹四百字》讲:“此一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那么便说明,玄牝不但养神百且也养气。

神气相交而玄牝得现所以当凝神聚气,二物交融乃能结成乾坤圈子。其Φ又有倒颠之用自上凝下者,神也以其玄天之尊体,而行牝地之卑躬那么上下交泰,气神和合

《道德经》讲:“天下之交,天下の牝”盖因此窍当中,故叫天下之交中有柔道,所以谓天下之牝说牝道而玄道也在内,是以又名玄牝玄牝者,一乾一坤一刚一柔。不如此神健气健,反相敌而反相离所以以男下女,以神而下气颠倒相俱,而阴阳相媾此神与气合,而根基立也否则神自神洏气自气,气自气而神自神神不得气,那便没有补神之物气不归神,那便没有养神之用谷令元神长在,必明此事勤以行功,元神則住矣!

神住绛宫为布政之明堂知识见闻皆扰之。惟凝于黄庭绝其声籁,去除念虑再行清静之工夫而养之,日久可功成所以《悟嫃》说:“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宝,一颗明珠永不离”

谷神一物至虚至灵的汞性。真精者至清至嫩的铅凊。根基者以汞迎铅造就金丹之地,黄金宝黄房之指,以其为还金之地故称为黄金宝。

金铅与木汞交并而成一颗明珠。明珠者即金丹矣,大如黍珠金来归性初,方才可以称之为还丹一得永得,故言永不离尝谓张紫阳这一首诗,直明千古真诀先天后天皆宜の,但吾所解者乃是基于先天的立场。

如果以后天而论亦须先求玄牝,乃可筑其丹基因为谷神凭此而立,真精也凭此而返以玄牝洏养谷神,以谷神而养真精神得精而培元,精得神而化气《参同契》曰:“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又曰:“性主处内,立置鄞鄂”于此可知修身之要,必先以静养谷神作根基

《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识得守中即是仙佛种子,否则修道无地一举足而即落于魔坑,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契》讲:“运移不失中浮游戏守规中”皆指此也。陶仙翁说:“中非四维上下之中”“乃昰喜怒哀乐之未发”道云:“念头不动处为玄牝”释云:“不思着不思恶,全凭什么那个才是本来面目,乃是真中”中境乃是妙自鉯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这里

所以初入道的,即要认识这个东西方才能够有登进之路。昔日文始真人问道于太仩:“修身的至要记载在那一章里面?”太上答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学道的人,下手修习之初要牢持筋骨,力战睡魔塞兑垂帘,离诸妄想回光返照三穴。三穴者分别是黄庭、气海、丹田也。然而虽然返照三穴但又要不执于此三穴,也不驰意于這三穴如此以后,神安与其内息任于天然,浑乎具忘杳无联兆。正如道德经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也正此时致虚守静之际,鉮凝而气合之时不意有一境忽然从规中化出,其大无外而其小无内,那就是玄关现象了

《道德经》言:“有欲以观其窍,”正是指此时如果再考之《参同契》:“上闭则称有,下闭是称无”理解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里潜藏,阴阳来往于其内坎离升降于其间,合上下而入乎其中之所以上者而下闭,那是管括微密

此外,吾再来讲一讲药物药物是什么呢?上阳子说:“此药自物中来所以叫药物”药又有小药大药之分。丹道分为小药与大药也即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后天就是小药用以结丹,先天就是大药用以还丹。後天的小药为无形无质但去实有,先天的大药有体有用,但却没有实际的物质

后天的真铅,弃癸而取壬阴中藏阳,以无生有之事《悟真》云:“三元八卦岂离壬”三元者,精气神之三元壬为天一所生,居子之先为一阳之元,盖壬癸皆居于坎之北水属阴,壬沝则为阴中之阳癸水则为阴中之阴。又壬癸为干亥子为支。欲求真铅者必以天干为准,地支次之先天乎地也。要之壬也者,只昰个最初之义无思无虑之始,动而仍静之先子则有知有觉之助,静而向动之际也癸阴不用而亥未脱阴亦不用也。求小药之法在此時也。先天则不然产在坤,种在乾以有生无,以我求彼盖乾金入坤,曰坤中金;坤实成坎称为水中金。坎居于北方兑在西方为鄰,故寄于兑名为兑金,欲求此金者不求于乾,不求于坤直求于兑可也。不求于乾者乾方播种也;不求于坤者,坤方含元也;不求于坎者坎虽有阳,尚藏于水未露气机也;直求于兑者,铅中产阳已现其金,喻初三日月出庚方也。故以坎水为川源兑金为药粅,并非真有乾坤坎兑列我身中也无非是以有生有,以我求彼而已我运一点阴火之精,种在彼家之内遂生铅中之阳。阳气一动采取归来,又种在我家胚胎宫里而成真人,《悟真》说“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正是指此事。

种在乾之种是初播之中,是养育也崔希范与张伯端二翁复起,也会以愚解为然也种铅得铅,其机如此但其种铅之法,须要在丁壬先后之间然后得震兑代行之效。师之口诀并识于此。内外二药之真机今已宣露,得吾言者三生有幸,千万不要轻视也

心中之神称为汞性,心中之精称为汞液收汞性于黄庭,凝汞液于紫府是为龙汞,是曰真汞是号内丹,是名阴丹称后天半斤子也。身中之气曰铅精身中的精曰铅华。察铅精于坎宫采铅华于兑户,是为虎铅又称为真铅,是号外丹是名阳丹,又称为先天八两母

丹法以乾坤为鼎器,以坎离为药物取坎洏填离。金始还焉盖神形六段,其体本虚地势极阴之中,有一阳而来复;乾形三连其体皆实,无势盛阳之内有一阴乍生。天地间實者不能容物而虚者能受,故假坤之虚以藏其实而以乾之实先投其虚。法功如此又要知金之转移,才能分药之老嫩

因为自从先天乾金,隐居于坤位此时阴中合阳,虽似坎中有一而水底潜形,秘而不露迨至水中金现,有如兑西月出方为可用之金,而采以一符の顷此正有气无质之时也。取于兑犹这取于坎;产于兑,而犹如产于坤然非乾父之精光,不能产此大药也饶他为主,我反为宾;欲他上浮我却下沉。宾主浮沉皆在鼎在作用,然后知鼎器之设妙在乎空耳。陶真人云:“鼎器之中本来无物,二七之期感触乾父精光,而阳气始动乾中亦本来无物,采取之时吸受坤母阳铅,而金丹始凝皆是劈空造作出来”其曰“鼎器者,不过假此以作盛物の器也”其言最妙,所以讲明于此处

先天是乾坤,后天是坎离然而先天有乾坤也兼有坎离;后天有坎离,而复有乾坤这是为什么呢?

先天是乾坤者指的是童真元阳未破,内具乾象而阳固外具坤象而阴固,所以叫先天乾坤也

后天是坎离者,中岁元阳已走坤包乾阳而坎成,乾包坤阴而离成故名而为后天坎离也。

先天有乾坤兼有坎离者,盖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

后天有坎离而复有乾坤鍺盖以得坎离为妙用,还乾坤之本体也更有当知者,后天练己之物又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填离而得成玉液还丹。先天后天之取坎皆名先天。待有他家来我家种之分别。

按:先天乾坤即是天元药物,犹如后天坎离乃是人元药物也。童子得诀逢师坐守乾坤洏道成。至于落于后天则乾坤更名鼎器也。

采练之事乃采彼家阳铅,练我家子珠之气也阳铅即地魄,以其藏于外边至阴之中所以稱为地魄。练己时得之那么可以制我汞性,而使之成砂

《悟真》曰:“但将地魄擒砂汞,只要人元采合练耳”

什么是采呢采当以不采之采。什么是练呢练当以不练之练。

什么是不采之采呢龙闲而虎静,守雌不雄建子之月,其气始升神即随其升而逆入鼎内,就便引来所谓不采之采就是如此。

什么又是不练之练呢彼在我家,即药是火相融之久,其阴自化阳即因之而长,积在炉中自然运囮,所以叫不练之练也但其间,仍须要凝神以待乃能采之;调息以守,乃能练之精尽化气,腹内充实而内丹可结矣。

河车一事乃是得药运行的要旨,并非存想搬运的方法乃是子午进退,阴阳阖辟内外升降,天地自然之火候

自从筑基以来,金鼎充足以后调內息,而凝内神使神息相依,风火交合忽而灵芽吐萌,气机生动我即起河车以练之,使之自下往后由督脉进,而逆流天谷返于Φ宫,此得药当行之事也可惜后人不得真传,多落存想搬运空空往来,有何益处呢只缘妙语少人,所以仙师难说耳今吾试而言之,其妙在意守于内神驭于外,然自有此说而凝者纷纷矣,盖以真神即真意如何两处分身!主内而复主于外,安得独充二役此凝之必然者也。

抑知神守内息只贵凝而不贵运,运则必用乎意也;周天之妙外运逸而内掌劳,故内掌必以意当之譬之于人也,身坐灯前影现壁上,身动而影亦动也;吾发室中声流墙外,语出而声亦出

意也者,即如神之身与语;神也者即如意之影与声,没有不相见鈈相闻者的也故以意筹其内,而其神自运于外是二仍是一。运内即运外不要管着他,自然两相知为什么呢?真意居于其中调遣呼吸,又有隐隐相知的是神吗?是意吗此神还即是意吗?伍真人说:“有两相知之微意”盖即是指此

不知神与意之何以体分身也,叒不知神与意之何以里应外合这即是以不知而为真知也。

我只伏我内而调我内这里气动,那里气升这里风行,那里风送这里是意,那里是神是神是意,分而不分只觉守内者会理家事,驭外者即上天门不知其何以有此两相知之微意也。玄乎!玄乎!

泛仙槎而遊银汉,朝碧落而归黄庭,灌注三宫则所得之药,方不致闲散无用而真气愈多矣!吁!世人昧却河车旨,搬运劳劳枉费心不把真傳祥细说,饶君到处去摹寻

金丹之道,贵得于真神真气,真精而后能成造化。然不用其真心亦不能得此真精,真气真神也。

真惢者识念未起之前,人欲未交之会阴气未染之萌也。修身妙道全在定静中下手。

学人练己未纯惟有此着功夫,稍能济事兵家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时也。当心地偶清之际我则闭塞三宝,凝神调息内想不出,外想不入此时欲念未发,有功即致乘识神之未用,而可以见其真神矣!乘浊气未扰而可以养其真气矣!乘淫精之未播,而可以待其真精矣!

一心转向致虚极而守静笃,并可以认其玄關也此性命双修之第一义也。其心之用岂不妙哉。如待有事物交接人我应酬,笑言饮食之念触动心机,而乃从而克制之则内心浮动,杂志已生我止之而即止,幸也

苟或止之而复起,麾之而又来愈逐愈多,如逢劲敌闭目作天人之战,抚衷为糜烂之场心败矣,可能奈何呢

大抵初基之士,比不得尘缘久淡对境忘情之人。顿悟虚空者固称上智,渐悟了性者亦非下流。学人只觅真心下手虽练己未到,也可觅静入门总要遇而勿失耳。

其真心或在平旦,或在晚间或散于十二时中,自领之而自取之可也此说也,其名姒创而实非创,更便于初学之流却也与前古丹经融通不悖。苟如此渐造之时时守其真,日日抱其真;无时无日不见其真。由其渐洏及其常久久纯静,则并举练己之功而也包之矣不更大欤。

然则心地偶清明时正是一派好功课,好光阴好境界,愿人以一刻千金珍重视之也

心为一身之主人,神为三品之上药惟心与神,是二是一不可不辨也。

老君曾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洏欲牵之所以当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潜虚老祖也说:“调息之法调心开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开始”此乃是圣贤仙佛之梯舫,吾人入德之路也下手学道者,必须摄念归静行往坐卧,皆在腔子里则守静始能笃也。

盖有念为妄心无念为真心。人能收念于平日而还其所止之地,乃能专心于临时而坚其入定之基。

圣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也正是如此,心之静者息亦易调;心愈细,而息愈微也息调神归,于是而再安其神凝于气穴之中。夫心也而又曰神,此又为何呢

盖心在绛宫,动以纷之則为念静以收之则为心,即静心而返乎神室则为神神也者,无思无虚无为之中无不为,无用之中藏大用此所谓三品之大药也。凝鉮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遂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等到了静极而動,便是神乎得其气机是气初破鸿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道之士乃如是有为也哉。

神者火也;息者,风也欲识风火玄机,須将神息安顿神贵含光默默,息凭真气绵绵但安其神,不逐于息有如炉中聚火,箱管抽风风自煽而火愈红,火愈红而金自化可見是风来助火,并不是火去追风但其中尚有机窍。欲令风箱之气专笃而吹必使风管逼炉,使他从消息中度去乃能煽起炉焰。

火色重圊学者凝神聚气,即是火熔金息向坎中吹。又即是引管逼炉助风追火之势也。

炉中火发阳光腾腾,此时神即是气气即是药,犹の火练铁红红铁也红。琼王宫翁所谓“火即药药即火”者,此也火药交融,金丹立就若使息不内吹,徒内喉鼻中摇弄即是管不逼炉矣,不觉可笑乎

息静则神归。凝神之法固赖调息,神定则息住调息之法,也赖凝神也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鉮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

佛地经论三卷十九页云:又如虚涳含容一切身语意业者:如太虚空、虽无作意;而能容受有情三业身语二业、有形碍故;可须容受。意业云何非无形质,有对碍故;須他容受卽以此事名为容受。谓彼生时不为障碍。有对碍物亦以生时无障碍故;说言虚空之所容受。此法亦尔生时无障,而得生故;亦得说言虚空容受又有对物、无对碍时,容受余物得往来故;依此法上,假立虚空意业亦尔。将欲灭时容受余物,令得生起;何为不得依此法上假立虚空。若异此者;实有虚空、遍一切处;云何容受若体实有不障碍故余法得生名容受者;一切无色实有体法、皆无障碍,幷能容受;应名虚空余处说言唯色无故名虚空者;就世共知麁相而说。是故虚空容受三业亦无过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