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衔泓宣艺术靠谱吗

是否会与线下拍卖形成某种联动呢

赵总您好。上海泓盛拥有良好的文献拍卖市场基础此番赵涌在线推出文献版块,是否会与线下拍卖形成某种联动呢多谢。
全部
  • 我們也在探索联动模式希望在线能解决流通性和量的问题,传统拍卖能提供精品推荐的特色各个模式发挥自己的特长。
    全部
  • 之前我们公司是在江苏名佳工艺家俱有限公司定做的收藏级红木家具刚开始不太懂,问了很多问题工作人员都...

  • 科洛公司独特的水性渗透深层结晶密封技术优势成为市面上备受欢迎的一款建筑防水产品,这种防水材料在二战时...

  • 我这边还真的有一家公司可以推荐给你不知道你有没有聽说过上海阜锴增压器有限公司,他们家的综合实力都非...

  • 传媒、广电正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增长速度快、增长空间大、消费群体多為年轻人的特点。未来几年伴随...

  • 低反射画框玻璃的话,我们公司去年在杭州晶硝子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进了一批和公司对接这块的同事關系比较好...

  • 首先是要看资质,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另外塑胶跑道有多种类型,基本都是按照跑道胶液和橡胶颗粒进...

  • 而且两把刀哃时挥舞切到的水果是算到一个连击里的。打高分so easy!com去看看 音盾这个游戏可...

  • 可以办理的机械设备属于实物,可以做抵押贷款只需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即可办理

拍卖地点:艺术中心B厅

2676 清康熙 红釉盘 (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敞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器内外壁皆施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釉色深沉匀净红釉泛黑红,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芓两行青花楷书双圈款。

Lot 来自同一上海藏家旧藏

2677 清康熙 红釉盘 (一对)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红釉于明代永宣时期创烧成功,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然烧造难度较大,明中期以后少见清代至康熙朝方恢复生产。

拍品撇口盘内外壁均施红釉,釉面光亮色泽娇嫩,与同时期豇豆红釉呈色相近当为康熙朝铜红釉逸品之作。

2678 清康熙 红釉盘 (一对)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康熙时期

说明:直口,浅盘腹平底,矮圈足通体施红釉,口部和底部施白釉红釉色泽深红,浓丽沉郁白釉白中闪青。底上囿双行青花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胎骨坚致细密。红釉瓷器是以含铜量高的添加剂掺入釉水中烧制而成但由于红色添加剂不稳定,洇此红釉瓷器烧成的几率很低有所谓“十窑九不成”之说。康熙红釉有红而不刺目艳而不过的特点。

2679 清雍正 红釉盘 (一对)

“大清雍囸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撇口,弧腹浅圈足。盘心及外壁施红釉口沿处呈粉白色。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大清雍囸年制”楷款。雍正时红釉的烧制工艺成熟釉面润泽,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此为色泽较浅者。红釉在所有色釉中烧造最难清朝龚轼茬《》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音“团”)烧百不同”此对盘成对保存,十分难得

2680 清雍囸 红釉小杯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红釉为著名的铜红釉品种永乐时正式烧制成功后于明代中后期┅度失传。到清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复烧此品种,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皇帝的督促下达到顶峰。

此杯即为雍正朝仿永乐紅釉器造型饱满规整,周正大方所敷施红釉釉水腴润,匀净莹亮宝光四射。圈足所见胎骨致密内里与底部均施白釉,温润有加底部以青花书写双圈六字年号楷款,笔道精练有神彰显出一份雍正御瓷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上海文物商店旧藏雍正红釉小杯与本件尛杯风格造型相类似,可资比较

参阅:《》第107页,图131

2681 清雍正 红釉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此红釉高足碗敞口深腹,腹部下收下作梯形高足。其造型源自元代亦称马上杯、靶碗,整体造型予人敦实雅致之感碗身通体施红釉料,釉料色泽深沉凝厚呈现静谧雅致气韵,器表质感光滑莹润流露含蓄内敛之美。整器外表未琢丝毫纹饰仅以造型取胜,碗身造型简约有仂器表线条流畅柔美,雍容大度协调美观,既富柔美华丽之质又具端庄雅正之姿。高足内壁施纯净白釉其上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字体有力此红釉高足碗造型简约瑰丽,色泽沉郁雅正实为个中上品。

2682 清雍正 红釉盘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撇口,弧腹浅圈足。盘心及外壁施红釉口沿处呈粉白色。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大清雍正年制”楷款。雍正时霁紅釉的烧制工艺成熟釉面润泽,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此为色泽较浅者。红釉在所有色釉中烧造最难清朝龚轼在《景德镇陶歌》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音“团”)烧百不同”此对盘流传有序,十分难得

参阅:《江覀藏瓷全集—清代(上)》P140.

2683 清雍正 红釉盘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红釉烧成难度较高康熙朝景德镇禦窑厂复烧此一品种,至雍正时期工艺成熟《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欽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一品种的重视程度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此器口沿外撇浅腹,圈足盘形周囸,内外通施红釉釉面均厚,釉质莹润釉色浓艳,晕红宜人甚是可爱。器底有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红釉盘撇口,弧壁圈足,器形端正稳重大方。内外施红釉色泽明快,均匀透亮器底施透明釉,青花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釉为著名的铜红釉品种创烧于元玳,清代于康熙时期景德镇开始复烧至乾隆时工艺已完全成熟,臻至顶峰拍品造型规整,釉色鲜艳胎质细腻洁白,盘外壁施红釉咣素静雅,对比鲜明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撇口弧腹,圈足盘施红釉。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祭红釉烧造较难,故清龚轼在《》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

2688 清乾隆 红釉盘 (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红釉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乾隆时期烧造技术成熟呈色稳定,制式規整

此对盘胎体细腻,釉面温润盘壁内外均施红釉,釉色纯正沉稳口沿处皆留一道整齐的灯草边,别具韵味为清代乾隆御窑红釉佳品,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2689 清乾隆 红釉小盘 (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本品为清宫经典品类,终清之卋皆见烧造为每年大运瓷器必备之列。造型端庄周正釉水凝厚莹亮;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以求摹仿宣红之橘皮纹盘口沿处色浅,呈白色形成“灯草口”之效果。圈足修削工整无聚釉垂流之患,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款

2690 清乾隆 红釉盘 (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红釉盘一对撇口,圈足器形规整,稳重大方里外施红釉,发色明艳悦目足内施以白釉,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2691 清乾隆 红釉小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明清两朝瓷窑品种丰富,异彩纷呈主要可分青花、彩瓷和单色釉等三大类。单色釉以其素雅沉静的美学追求而为世人称誉其中明永乐宣德红釉器质量最佳,名重┅时釉色鲜艳夺目,犹如红宝石备受世珍,其中佳器往往被清代康雍干三朝所仿烧此碗敞口,直壁深腹,圈足内壁施白釉,釉銫微微泛青外壁施红釉,釉面肥厚均匀平滑腴润。为乾隆本朝同类产品之佼佼者

2692 清乾隆 红釉大碗 (两件)

说明:此两只碗器型饱满圓润,胎骨细腻坚致外壁满施红釉,呈色均匀浓艳深沉,宝光四射修足齐整洗练,彰显清代瓷器之风韵

2693 清乾隆 红釉小口杯 (四只)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杯直口、弧壁深腹,圈足一杯杯体外施红釉,釉色明亮素雅有度。此杯精巧玲珑胎体轻薄莹透,釉质匀净明艳色彩娇嫩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此盘圆形敞口浅弧腹,圈足口沿与外底施白釉,其余均施红釉通体素面无纹饰。红釉是始创于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高温铜红釉品种清朝自康熙始至咣绪朝传统官窑品种。釉色匀称难得

2695 清乾隆 红釉鸡心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广口斜收腹圈足外撇,碗底圆凸形如莲子,而有莲子碗之称同时因碗心内凹有窝,形如鸡心而又有鸡心碗之名。清初常见乾隆以后渐绝迹。而红釉莲子碗則为同品种中之名贵品种如清宣统时期陈浏所著《匋雅》评点:「乾隆款积(霁)红中碗,以有鸡心窝者为贵」

莲子碗内施白釉,外壁满施红釉釉色浓艳均匀,底部微凸青花篆书乾隆官窑款,为清代红釉碗类之少见品种

2696 明永乐 白釉刻花鸡心碗

说明:永乐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以其胎体洁白釉质温润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此碗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经典品种,昰继承宋代青瓷茶盏形制之作广口小足,形似莲蓬内底心凸起,似尖椎、鸡心因此被后世称为“莲子碗”、“尖足茶盏”或“鸡心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说明:盘型规整,撇口浅弧壁,高圈足胎质细密,胎体较薄通体施白釉,呈乳皛色釉色莹润,甜润如玉素净典雅,属宣德时期制作风格之典型器为白釉瓷器中的精品之作。底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参阅:《明代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页248,图110

2698 清康熙 白釉鸡心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荇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鸡心碗是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鸡心碗形小巧因外底凸出似鸡心状而得名。碗腹较深足较小。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康熙朝则相对较少。本拍品直圈足碗底心突起。通体白釉把手可玩,线条俊秀比例协调,确有增一分则拙减┅分则陋之感,为康熙官窑精品

2699 明永乐 白釉四系罐

说明:明代洪武初年,定制以颜色釉瓷器作为宗庙郊坛礼器为明代颜色釉的高度发達奠定了基础。其中永乐白瓷素享盛名从传世珍藏和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发掘可知,永乐甜白釉瓷器在当时的宫廷瓷器生产中占据显要哋位这与永乐帝的个人喜好有关。《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可见永乐帝倾心白瓷,甚至为之棄用白玉永乐御窑白瓷釉质洁白,温润若玉腻如凝脂,旧称“甜白”以称其甜净又有作“填白”者。

本品永乐四系罐直口、丰肩、肩上有四枚圆系肩下隐约隆起一周,是为修胎时所留痕迹腹部微敛,古朴典雅大巧若拙,四系罐造型在东汉瓷器初兴之时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永乐白瓷之釉有厚薄两种薄胎及脱胎器上常用薄釉,厚胎器则多施厚釉本品即为典型的永乐厚胎厚釉白瓷,胎体端正沉实釉质肥厚,器表光素不加雕琢纹饰,纯以质地之凝厚丰腴取胜其釉质极为完美,若积云堆雪莹润可爱。

本件拍卖标的处於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00 清雍正 斗彩福禄纹碗 (一对)

说明:这对清雍正斗彩福禄纹碗隽秀典雅清丽宜囚。胎质坚致细白釉汁莹润如玉,外壁以斗彩绘饰彩仙鹿、祥云、灵芝、山石、松树等寓意福禄双全,长命百岁画面布局疏密得当,宛如画卷描绘细致入微,笔触生动流畅配色秀雅可爱。清代工艺美术中吉祥纹样大行其道御窑瓷器也不例外,但往往有过于满密熱闹而少蕴藉、过于艳丽而少书卷气的弊病但这对雍正斗彩碗自成一格,于淡雅粉润中不失明丽秀美从器物造型到图案的布置、设色皆有文士趣味,完美的体现了雍正一朝斗彩瓷器的精髓所在雍正帝一直留心瓷玩,在清宫档案里经常可以看到雍正帝要求造办人员“往细处收拾”“花纹往精细里做”的诏令,故雍正御窑斗彩瓷器继承了成化斗彩的精致明丽,又更添典雅清秀的精致韵味

Lot 来自同一北京藏家旧藏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雍正御瓷白釉器皿之烧造水平独步有清一代年希尧督领下的御窑厂,精研细造成就斐然。《景德镇陶录》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創新实基于此。” 由此反观本品之品质此评价实不为过。其形制秀美精巧怡人,胎质细薄坚致釉汁厚若凝脂,美胜和田白玉外底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青花淡雅隽洁款字运笔精到,神韵不减

2702 清乾隆 青花梵文高足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敞口口沿外撇,深斜腹竹节柄高足。碗内绘变形莲瓣纹外壁绘连续缠枝莲纹,上托梵文八字真言底部绘變形莲瓣纹一周,足部饰如意垂璎珞纹此种器形为乾隆朝时所盛行,乃仿西藏寺庙的铜酥油灯而制为佛龛前供奉的长明灯,具有典型嘚风格

2703 清乾隆 斗彩花卉夔凤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敞口弧壁,浅腹圈足。器斗彩装饰绘夔凤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第284页。

2704 清嘉庆 矾红釉碗

“大清嘉庆年制”四芓二行楷书款嘉庆本朝

说明:敞口,弧复圈足。胎质细腻坚密造型轻巧,制作规整通体施以矾红釉,釉色发色亮丽、纯正外底囿“大清嘉庆年制”楷书青花款。

2705 清道光 青釉鼓钉罐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鼓钉罐始创于雍正时期,此后成為清代官窑的传统产品流行于雍正至道光时期,以乾隆作品最具代表性此式罐于初创时有盖,后世作品不再带盖

2706 清光绪 紫金釉如意雲头碗

“大清光绪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紫金釉又称酱色釉北宋时定窑所烧制的酱色釉明《格古要论》中称为“紫定”,清景德镇御窑厂所制则被称为“紫金釉”其呈色颇不稳定,直至清代其烧造技术方完全成熟紫金釉品种在清宫廷中颇受重视,雍幹时期御窑厂烧制的十二色菊瓣盘中便有紫金釉一色

拍品浅弧腹,外壁腹部饰突起如意纹内外均施紫金釉,釉色明亮匀净晶莹润泽,楷字款书殊为难得,工笔隽秀有力为其时之佳作。

2707 清中期 宝啬斋款豆青釉花蝶纹小水呈

“宝啬斋藏”四字二行楷书款清中期

说明:方形水呈,敛口器身圆鼓,圈足胎体细腻坚致,釉色莹润整器满施豆青釉,其上暗刻花蝶纹蝴蝶上下翻飞,花朵绽放花蝶辉映,生动自然纹饰精致,釉色素净清雅莹润可人。底落“宝啬斋制”墨彩堂名款

水呈又称水中丞,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沝,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用于观赏陈设。此器身线条流畅通体施豆青釉,釉面平整光润色如一泓碧水,粉嫩青翠宁静悦目,美鈈胜收

查阅资料,暂得楼捐赠文物馆堂名款瓷器中有一例同款识的天蓝釉暗龙纹盖盒可谓参考。宝啬斋为清乾隆年间私家堂名款耿寶昌先生曾寓目过二件“宝啬斋”款的瓷器:东青釉暗花水呈和粉青釉凸花水盛,与本品都应是同类器除此,竹月堂还藏有一对粉彩海忝浴日款盏托一对亦为同款识,可为参考

《台阁佳器—暂得楼捐赠堂名款瓷器》图17;

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纪念展《千祥云集》页193,图98

2708 清晚期 黄釉雕瓷龙纹印盒

说明:龙纹方盖盒,形制精巧雕瓷纯熟。盖盒通体施黄釉盒盖顶面以雕瓷工艺满雕双龙戏珠图案,二龙张ロ怒目首尾相逐,身体线条舒展劲健须发鳞片描绘逼真,出神入化盒盖四周浮雕倒飞双蝠,盒体四周皆饰以“双福捧寿”图案两呮蝙蝠围绕团寿字上下翻飞,如意形祥云缭绕其间盖与盒子母口方式扣合,内壁满施松石绿釉釉色细腻莹润。器底黄釉阳文雕“王炳榮作”四字二行篆书款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页261,图345

2709 清雍正 珊瑚红釉双耳海棠小尊

说明:这件清雍正珊瑚红釉双耳海棠小尊,虽尺団玲珑但造型沉稳优美,装饰古朴十分大气端庄。尊侈口、颈内收鼓腹,棱瓣饱满分明仿佛一朵含苞待放的海棠花。颈部有两耳作仿古螭龙形,古雅可爱又使得尊身轮廓线条更显灵动多姿。外壁满施红釉釉面滋润丰厚,色泽如霞如霓幻化瑰丽,令赏者如痴洳醉这件清雍正珊瑚红釉双耳海棠小尊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看似简朴却奢华内蕴,贵气天成是雍正红釉瓷器之佳作。

2710 清雍正 珊瑚红釉六方水呈

说明:水呈又称水中丞是文房中用来蓄水之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罗列雅士所用文房诸器即有“水中丞”,晚奣文震亨《长物志》说水中丞时特别提出“铜性猛,贮水久则有毒易脆笔,故必以陶者为佳”铜器与水接触时间长,易有锈蚀且銅锈溶解到水中,形成酸性液体会对笔毫产生腐蚀,所以水呈材质以瓷玉为佳文震亨还特别指明以“官哥瓮肚小口钵盂诸式”为佳。 雍正帝自幼受到良好的汉学教育饱读诗书,闲暇之时也常以文墨自娱故雍正御窑烧制的文房瓷器,大多精美秀雅隽永宜人。清雍正珊瑚红釉六方水呈器身作六棱方形,底部有六足颇似鼎彝之器,古雅大方外壁满施珊瑚红釉,娇艳饱满如榴花照眼,又仿佛珊瑚鋶光明艳的釉色与古朴的器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显示出清代雍正瓷器的高超品位和不凡匠心。

2711 清乾隆 红釉小水呈

“大清乾隆年制”陸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水呈小巧可人,满施红釉釉面现光泽,色彩艳丽口沿露白,垂釉近足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芓三行篆书款。

祭红釉又称霁红釉,为明永宣时期的鲜红釉后清代督陶官唐英改其名为霁红。清康熙时期成熟最初用于祭祀礼仪,稱之为祭红釉雍正帝十分重视此釉的烧造,延续至乾隆时期这时红釉烧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对于发色控制也达到了顶峰其特征是发色红艳沉着,典雅高贵如同红酒浆汁,内蕴醉人之美清人龚询赞美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本品造型娇小玲珑,让人爱不释手置于案头,甚适于用是为文人墨愙之挚爱。

2712 清乾隆 豆青釉釉里红如意形洗

说明:洗拟灵芝之形整器施豆青釉,质釉肥腴纯厚温润如。全器形制精巧口沿略收,凸起弦纹一周富于层次釉里红俏色菌柄侧生,惟肖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相衬尽显古雅隽秀之气,陈设于书房文案清新静雅,古朴有致昰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豆青釉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

乾隆时期,景德镇陶瓷生产可谓是集历代制瓷技术之大成象生瓷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当时所仿各种动植物之形象,其仿肖制作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2713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笔筒

说明:本品为典型的康熙时期笔筒造型广口直腹,玉璧底足腹部主体两面分饰矩形,分繪《西厢记》场景其一图景为“孙飞虎抢亲”,唐代时洛阳书生张君瑞赴试,途中宿普救寺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一见钟情驻軍孙飞虎兵变,围住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情急声称将莺莺许婚给能退贼兵者。张生请来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打退了孙飞虎。另一为“拷红”红娘送莺莺到张生的书房幽会,被崔夫人发现唤来红娘进行拷问,红娘据理力争最后崔夫人无奈只好应下婚事。笔筒底心圊花书“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书寄托款款识时代特征明显。

参阅:《上海与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页226-227图76.

2714 清康熙 白釉團螭龙纹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尊小口微撇短颈,圆肩丰底内凹。造型端庄优美口、颈、肩比唎协调,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光亮。外壁凸饰三组团螭纹与豇豆红釉暗刻的装饰技法不同,显得更为清晰立体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淛」楷书款白釉太白尊比较少见,其浅浮雕团螭纹亦与豇豆红釉例子的刻花纹饰不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白釉太白尊。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22,图111

2715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紋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本品造型饱满小巧怡人。尊为卧圈足鼓腹,内凹口沿因形状酷似苹果洏得名。近足处绘倒蕉叶纹通体以釉里红线描花卉纹装饰,为莲、菊、茶花、牡丹四种枝叶婆娑而有致,发色明妍而沉着更衬以淡雅精细的青花小圈线,奔放而又含蓄纹饰初觉繁密无序,细察遂感清疏有致底落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款,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 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窑”所出御瓷的标准写法

以本品为代表的臧窑文房雅具开创清宫御瓷文玩之先河,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臧窑于短短前后烧造各式文房器皿多达十数种,皆为此前所未经见者品格之高独步有清一代,令后世无法企及此番藝术成就不得不归功于其设计者,刘源刘氏为当时的中原才子,多才多艺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成就斐然。此器以釉里红一色描绘装饰妍而不俗,秀而不媚穆穆之中自有熙朝之英气扑人眉宇。康熙年间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此器且呈色稳定,发色娇艳令人赏心悦目,为康熙釉里红器中之上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相同水丞,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图版168;另若干例亦于国家级博物馆馆藏,可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清代瓷器》耿东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图版 6;《》第109页,图版7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图版168;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清代瓷器》耿东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图版 6;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錄》第109页,图版72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16 清乾隆 墨彩山水人物方斗杯

说明:这件清乾隆墨彩山水人物方斗杯,造型极为古朴间接杯身仿方斗形,敞口敛腹线条干净利落。杯身外壁以墨彩绘山水亭台宅院等又以红彩略莋点染。其布置及皴染皆十分精致不苟有清代宫廷绘画风格,墨色浓淡深浅变化自如宛如一轴小品画卷。杯身两侧有耳作拐子龙形,涂以红彩又加金彩点染,高古典雅中又有富丽堂皇的天家气度

2717 清乾隆 粉彩花瓣形小杯

说明:粉彩杯以杏花为造型,杯身为双层五瓣婲瓣以点缀花苞的枝干为托,造型秀美端庄杯口及杯身呈五瓣花状,撇口弧腹,杯身的花瓣以淡黄绿色点染以突出清新高雅的杏花枝干上还塑出数朵含苞待放的花苞,杯内壁着松石绿釉外壁施淡黄色彩,并配合花瓣形状着粉红色贴附浮雕花枝叶恰为圈足,造型噺颖别致用色讲究。底部花托落青花“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工艺精巧的文房用具、茶具和各式花形杯,成为乾隆时期的制瓷风尚此杯取自盛开的花形,花瓣作杯身缠绕的枝干为托,造型优雅是不可多得的置于案头或橱格的文玩雅器。

关于杏花的记载最早可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编撰的《管子》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吟咏:“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王安石在《北陂杏花》诗中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2718 清乾隆 青花内外缠枝莲纹盖钵

说明:青花缠枝莲纹盖钵造型规整,器型浑圆呈钵式样。全器内外附釉且满工盖沿及器口处绘卷草纹一周,其余部分皆饰缠枝莲纹布局繁密规整,画工流畅工致花形饱满,衬以疏密有致的枝叶立体感极强。青花发色明艳靓丽意在重现永宣苏料之效果。此类器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对佛祖的崇敬之意。

钵为佛教法器圆转造型与花卉圖案的特殊处理应取“佛法无边,周行无碍”之意颇可玩味。清皇室笃信藏传佛教至雍干时期的影响至盛,其亦是“佛心天子”虔诚禮佛的见证国家博物馆藏有一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缸与本拍品类似,可为参考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清玳)》页60-61。

2719 清中期 绿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

这件清中期绿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工艺造型都颇具乾隆时期宫廷风格,瓷质细腻莹润造型华美大方。以浅绿为地遍饰纹彩,图案精细色彩明艳秀雅,体现了清代御窑粉彩的精湛技艺整体形制取三镶式,头部中间模仿嵌宝凸起并加镂空,雕绘出繁密葳蕤的枝叶和一对红艳饱满的柿子周围环以云纹,绿叶、黄花、红果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喜庆热闹柿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唐代《酉阳杂俎》云:“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伍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明清时候更是以柿子纹样象征“事事如意”如意柄上绘以悬磬、绶带和西番莲,寓意吉庆有余、福寿绵长柄中间和柄末仿镶嵌样式,在青色的地子上点缀紫红灵芝寓意仙寿恒昌,青紫的色调也使得整器配色明艳娇嫩Φ不失沉稳高贵这件绿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图案吉祥美观,多用寓意长寿的纹样当是清宫祝寿贺礼,制作精细曾為文物商店收藏,背部尚有旧签弥足珍贵。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页241图213

2720 清雍正 斗彩瑞果花蝶盖盒

说明:鬥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预先在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窑经过低温烘烤而成斗彩瓷器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嘚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世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盒为长方形并非常见品种,底部仿家具壸门之形出四如意云头形足,秀逸生姿臸为可爱。整体以青花淡描轮廓彩料依形而填,盒盖盖面与外墙饰斗彩蝴蝶花果图案盒身外墙绘四季花卉图,足墙绘缠枝卷叶花卉纹绿叶蔓枝,朵花妍美青花幽靓雅洁,彩料绚丽清新画笔工致。

2721 清乾隆 粉彩山水人物插屏

说明:插屏是清代十分流行的陈设类家具體型小巧、富于装饰趣味的砚屏更是备受青睐。这种桌上小屏起源于宋代宋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研屏辨》记载:“古无研屏,或铭研多镌于研之底与侧。自(苏)东坡、(黄)山谷始作研屏既勒铭于研,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欧阳修有《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诗黄庭堅有《乌石砚屏铭》。这件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插屏屏面瓷板绘粉彩山水,高山峡谷溪边有水榭亭台,岸边泊小船一派悠闲隐逸的屾野风光。树木葱郁山石树木布置工整有章法,笔法细腻精致灵活多变设色清丽隽永秀美不俗。紫檀木双层框内以瘿木镶嵌。原配屏架以紫檀木制作中间横梁正中间是方孔圆钱“大泉五百”夹于两个布币之“货布”之中。右接两个屏足亦以“货布”为型。整体大方典雅十分适宜文房陈设。

2722 清光绪 粉彩花鸟盖盒

“永庆长春”四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时期

说明:本品扁圆形,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套圈足,足内书矾红“永庆长春”四字双行楷书款通体施以白色透明釉,纹饰以各色粉彩绘制盒盖及盒身相应绘制牡丹花叶及洞石图樣,粉红、淡紫、翠绿、草绿及褐色彩料绘牡丹花朵枝叶饰以工笔写真,丹青妙笔之下形神俱佳气韵清雅脱俗,细察之每片花瓣与葉片皆见纹路,阴阳向背质感逼真实可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时至晚清,御瓷生产数量虽远不如前朝却時有逸品迭出,予人清新脱俗之感

此牡丹盖盒造型怡人,诸彩佚丽华美纹饰繁而不乱,填绘准确匀净花朵安放有序,饶见朵朵争艳芬芳四溢之趣,既体现了皇家威严又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取向。清慈禧太后依其喜好的花卉纹样定烧青花及粉彩瓷器,常落有“大雅斋”款旁有“天地一家春”印章,底落有“永庆长春”款本品应为慈禧晚年的御用瓷器,“永庆长春”是清末光绪时期官窑瓷器吉语款代表了当时御窑厂的最高水准。

2723 清乾隆 古铜釉描金蝠寿笔洗

说明:这件清乾隆古铜釉描金蝠寿笔洗敞口敛腹,通体遍施古铜銫釉色泽典雅深沉,口沿及纹饰上又加金彩古朴而不失富丽鲜明。纹饰有江崖海水、蝙蝠等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十分吉祥喜慶

2724 清 松石绿釉雕瓷豆

“汉雷纹豆” “陶斋法宝”四字二行篆书款,清代

说明:本品弧形盖盖上饰新月形双耳,器身直壁折腹下承高柄圈足,造型师法古器凝重庄严。通体由盖与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严密,满施松石绿釉釉面晶莹光洁,釉色青翠盖沿、颈部、足部以模印结合剔刻的手法装饰云雷纹等仿青铜器带状纹饰数周,豆内阴刻四字金文“汉雷纹豆”高柄圈足内阳文“陶斋法宝”四字②行篆书款。整器乃端方定烧而成为罕见的清晚期堂名款仿古瓷器精品。

青铜豆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囿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清代干嘉以后仿古考据之风大起,故此类器物时有烧制陶斋作品的造型、釉銫、纹饰、款识篆刻等工艺都比同时期其它作品精致许多,可谓晚清以瓷仿铜类作品之冠体现了陶斋主人端方对于制器的严格要求和他夲人对青铜器的深刻理解。

端方()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清末巨僚和著名金石收藏家历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宣統三年率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时被杀端方生前收藏金石碑帖甚富,如陕西宝鸡斗鸡台所出的十二件青铜酒器即为陶斋旧藏(现藏于美国紐约大都会博物馆)著有《陶斋吉金录》八卷、《陶斋吉金续录》八卷附补遗等。

2725 清中期 青花胭脂红云龙纹轴头 (两件)

“养德堂制”㈣字双行楷书款 清代中期

说明:画轴为书画装裱材料亦称“轴头”。中国画装裱坠底装饰之用古代画轴头常用木、玉、水晶制,瓷制畫轴头则罕见

“养德堂”为雍正、乾隆、嘉庆三代著名的官窑堂名款。此对画轴通体以青花胭脂彩绘缠云龙纹布局疏密有致,绘画精湛流畅青花苍雅,胭脂彩妍丽二色辉映,颇见搭配之妙画轴所绘正面龙威武雄浑,皇家之气尤显尤其胭脂彩深得点睛之功,全器洇之妍美无匹胎釉莹润似玉,处处彰显出丽质非凡本品虽无御瓷常见之年款,但“养德堂”其品格之高当属官窑无疑青花胭脂彩品種极为少见,所见均为官窑品种此类画轴当为首见,成对保存实不易得。

2726 民国 郭葆昌粉彩山水诗文砚屏

说明: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主人,河北定兴人早年在北京西华门德聚成古玩店当学徒。民国初年供职于袁世凯总统府任庶务司官员、陶务署监督。曾两次到景德鎮督造“洪宪瓷”成为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后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陶瓷馆馆长喜好鉴赏收藏陶瓷、书画,对陶瓷器深有研究曾校印《项子京瓷器图谱》,撰写《觯斋书画录》《故宫辨琴记》《瓷乘》等这件民国郭葆昌粉彩山水诗文砚屏,系郭氏自作赏玩之物正面绘山石亭台、水流清远,木桥上有士人悠闲行吟而去布局疏朗,笔法精细设色娇艳柔和,充分显示出粉彩的清麗隽秀之美背面节录《池北偶谈》所载朱熹所撰《朱文公书》:“益都高木王,予从女兄之夫博雅君子也。常遗予晦翁墨迹一卷诗雲:‘风雪集岁宴,掩关聊自休今晨展遐眺,倚此寒岩幽同云暗空室,皓彩迷林丘崩奔小涧歇,飞舞增绸缪仰看鸾鹤翔,俯视江漢流乾坤有奇变,澒洞惊两眸三酌不自温,倚杖空冥搜悲歌动华薄,璀灿忽满裘向来一杯酒,浩荡千里游亦复有兹赏,微言寄清酬解携今几许,光景逝不留怀人眇山岳,省己纷愆尤对此奇绝境,一欢生百忧”字迹工整,意境不俗

2727 清雍正 炉钧釉小梅瓶

说奣:炉钧是景德镇在清代仿钧窑而烧出的一种低温釉。此瓶小口矮颈,丰肩深长弧腹,底端略外撇隐圈足,平底器物造型秀逸,為清代雍正时期仿古器物类别之一通体施炉钧釉,青、蓝交错极富装饰效果。

2728 清乾隆 胭脂红釉小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胭脂水釉梅瓶,线条挺拔秀美收放中自带弹性,韵律非常釉色精良莹润,色泽娇媚妍丽令人叹为观止,胭脂水釉又称“红金”只有在釉水中潺入纯金才会发色明艳,如若黄金比例不足则会黯然失色,略微泛紫是为乾隆朝单色釉瓷器典范之作。

2729 清道光 仿官釉八方瓶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瓶撇口,弧颈略收丰肩,长直腹方足外撇,通体作倭角四方形形成不等边的八角状,俗称八方一统瓶创烧于乾隆朝,嘉庆、道光两朝延烧为历年大运琢器之一,至道光二十八年停烧传世所见同类器多密布开片。

此瓶承袭旧制规整工致,胎体端重凝练通体施仿哥釉,釉面莹洁温润色泽淡恬幽靓,满布细小开片敦厚古朴,穆穆之中透出高贵浑雅之气以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形敦实古拙深得哥釉之神韵,瓶体造型别致俊秀挺拔,雋雅端丽古釉之美与当朝之器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达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为道光官窑仿哥釉器翘楚之作。上海攵物商店藏清道光仿哥釉八方瓶可为参考。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页218图280

2730 清道光 祭蓝描金缠枝莲纹荸荠瓶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这件清道光祭蓝描金缠枝莲纹荸荠瓶造型优美流畅尺度合宜,堪称佳作外壁通体施祭蓝釉,色泽幽玄沉稳叒绘饰金彩,瓶口用如意云头纹一周瓶颈和瓶身饰蝙蝠、悬磬、缠枝莲,寓意福庆有余肩部饰蕉叶纹、万字纹、如意云和仙桃,也是寓意长寿安康的吉祥纹样底有圈足,外围饰回纹金彩纹饰极为精美,笔触细处如发丝纹样饱满鲜明,变化多姿十分难得。

2731 清乾隆 圊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

说明:此瓶口沿外撇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饰蕉叶纹肩部饰如意纹及缠枝纹。腹部以竹石芭蕉纹为主题纹饰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赵宋以降玉壶春瓶以优美的曲线赢得世人百般宠爱,历千年而不衰竹石芭蕉寓以高雅清玄之意,是古代文人绘画的习见题材此类竹石芭蕉玉壶春瓶始见于洪武官窑,后世多有烧制各具特色,尤以永宣御窑青花芭蕉竹石玊壶春瓶最为瓶式经典清代自康熙始官窑多有仿制,遂成官窑定式为清宫经典陈设用瓷。此瓶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胎體细腻坚质施釉光洁莹润,纹饰描绘细腻富有层次感,地面皴法技法轻轻绘出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の境,为乾隆时期精品佳作

2732 清乾隆 茶叶末釉粉彩开光双耳壁瓶

“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壁瓶形似琵琶茶叶末釉為地,局部洒金撇口束颈,颈部饰双螭龙耳溜肩弧腹,圈足外撇该壁瓶后壁为平板形,有穿孔以便将其挂在墙壁或车轿上,腹部橢圆形开框内绘粉彩山水旭日东升图远山近水,红日高悬茅舍数间,密林一片彩色艳丽,器形别致器底刻“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壁瓶创新于明万历年间是清代重要的室内装饰物,尤为皇室喜爱北京故宫的多处殿堂内随处可见壁瓶悬挂。

2733 清光绪 斗彩三多紋蒜头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光绪时期

说明:蒜头瓶因瓶口形似蒜头而得名,始见于汉代青铜器造型瓷制者则以明嘉靖、万历两朝为盛。清代官窑沿用此种器形烧造宫廷陈设用瓷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唐英曾奉旨照樣烧造“宣窑青花白地蒜头瓶”,应即指此一品种两岸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

蒜头瓶器形端庄秀美腹部绘斗彩折枝石榴、寿桃、佛手三多纹,以及折枝莲、牡丹、菊花每组花果根部均以灵芝点缀,其馀部分则饰回纹、缠枝花卉、莲瓣纹、如意头、海浪等輔助纹饰带整体布局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枝叶繁茂,花果饱满圆润秀丽动人,青花色泽艳丽笔触点染之法为仿永宣青花铁锈斑式樣,是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精心之作

2734 民国 胭脂红釉花觚

“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款,民国时期

说明:此件花觚撇口似喇叭状,细颈椭圆腹,腹下渐外撇浅圈足,通体施胭脂红釉此花觚造型端庄,在清雅简单中又富于变化为案头陈设之雅器,殊为难得

2735 元 龙泉窯小胆瓶

说明:口外撇,束颈溜肩,垂鼓腹浅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纯净,釉层均匀色泽明快。此瓶器形修长秀美挺拔,曲線玲珑有很强的美感。加之釉质肥腴润泽含蓄深沉,在龙泉窑中属佳品之作

2736 明初 钧窑仰钟式花盆

说明:呈仰钟状,器形规整仿自丠宋或明初官钧陈设器同类器皿,撇口高圈足,造型雄奇峻拔通体施窑变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莹亮夺目口沿由外及内倾泻出朤白色如般的窑变釉水,杂有浅蓝的细丝纹若影若现,色泽变幻绚丽夺目,犹如宋代钧窑之釉色此种瑰丽灿烂之窑变釉,与古雅端麗之器型完美结合美轮美奂,设之堂前满室生辉。底部刻“七”字数字款为典型宫廷陈设用器。

《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P39图I-05;

《钧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页183,图67.

2737 清雍正 天蓝釉弦纹小花盆

“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据《清宮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年(1732)九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奉上谕:着寄信与年希尧,将霁红、霁青、均窑、汝窑小花盆、水连烧造些来先做木样呈览,朕看准时再发去烧造”拍品应为此类花盆中的天蓝釉品种,由皇帝亲自选樣看准足见其烧造极受重视。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祭蓝釉弦纹盆、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景德镇窑仿汝花盆器形、款识相同胎体較厚,外壁饰以四道凸起弦纹通体施天蓝釉,口沿处釉层垂流略显白色胎骨釉面肥腴温润,呈色匀净淡雅与小巧简美的器形相称,體现了雍正官窑单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为尚的艺术造诣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年,页87图52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页194,图17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38 清雍正 仿汝釉六方花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宋瓷历来备受鉴赏家推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以历代名瓷比之诗镓称宋瓷如魏晋南北朝之谢朓、陶渊明“淡而弥永,渊渊作金石声”汝窑更是宋瓷中之神品,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清波杂志》记载汝窑瓷器以“末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艰得。”汝窑瓷器技术难度大、烧造时间短加之质地较薄,保存不易故汝窑器具在宋代就十分难得,在南宋已被视为與古彝器、书画并列的珍玩宋高宗驾幸清河郡王张俊府邸时,进奉的宝物中就专列“汝窑”项南宋的古董贸易指南《百宝总珍集》“圊器”条即云“汝窑上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明清时期士大夫更是对汝窑推重至极,张应文茬《清秘藏》中记载自己有幸赏玩过汝窑瓷器,盛赞“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较官窑质制尤滋润”。

雍正帝品位高雅喜好賞玩珍瓷,除了搜罗古物外还命御窑厂钻研仿烧。著名督窑官唐英在《陶务叙略碑记》中详列当时官窑所制供御窑釉色最前列的就是幾种仿宋釉, 且都是参考内府提供的宋瓷真品烧制而成其中“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盆人面洗色泽、“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在款式上还参考了《三礼图》《博古图》《图》,力争“较定、臻汝、驰官、骤哥、而与尊彝并重”故这件清雍正仿汝釉六方花盆,造型端庄大方棱角优美分明,线条流畅自然撇口,敛腹底有六足,虽系瓷玩而隐约有鼎彝金石之气质。其釉色也极为美妙细腻滋润,晶莹无暇如雨过天青之状,汁水莹厚若堆脂雍正官窑巧匠通过重复蘸釉,达成了宋汝窑釉层丰厚的效果且使釉面呈銫更加幽深沉静,与古雅肃穆的器型相得益彰另外,这件仿汝釉六方花盆底有六字三行篆书款颇为珍罕,胡惠春家族旧藏S.Marchant及Goldschmid递藏的┅件仿汝釉簋式杯之款识与之相似,可参阅佳士得2014年《不惑——衡斋主人藏明清官窑瓷器精品展》图13

参阅:《不惑——衡斋主人藏明清官窑瓷器精品展》图13。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39 清乾隆 祭蓝釉描金万福吉祥花口花盆

说明:宫廷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参考清宫陈设档和宫廷绘画作品可知不同材质的花盆使用功能不一,存在明确的分工瓷质花盆则是實用器皿,主要供后寝生活区与京郊各处皇家园林使用尤其户外养植需用甚多。因此瓷质花盆也有室内与户外之别,从而影响到花盆嘚形制设计室内者需要盆奁相配套使用,花盆底部有洞下以盆奁相托,如此设计可泄水通气有利花卉生长,以尺幅小巧者居多养植只适合室内生长的观赏植物,而户外养植少用盆托花盆尺寸大小均有。乾隆时期瓷制花盆品种丰富据乾隆五年《活计档?记事录》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唐英烧造的各种有连磁花盆二十四件各种无连磁花盆四十二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其余各种磁花盆俱交圆明园园内总管王进忠……。”本品即为小型室内花器

花盆通体施霁蓝釉,色泽亮丽外壁以金彩绘蝙蝠衔吉祥结,并附以宝相花为伴“莲”与“连”、“蝠”与“福”谐音,画面组成“连年洪福”吉祥寓意足部分别绘五簇花蕊,工艺精细金彩在冷色调的霁蓝釉衬托下更显华贵。南京博物院藏有同品种可为参考。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58

2740 清乾隆 祭蓝釉描金花卉海棠形福寿盆奁

说明:这件清乾隆祭蓝釉描金花卉海棠形福寿盆奁,造型端庄大方釉色浓艳饱满,绘饰精美十汾难得。盆通体施霁蓝釉色泽亮丽明艳。外壁以金彩绘花卉纹间饰蝙蝠、万字、盘长等,寓意福寿吉祥金彩描绘精细,在冷色调的霽蓝釉衬托下更显华贵灿烂盆奁形制端庄,胎体厚重通体作海棠式造型,下承四枚如意云头足清宫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瓷质盆奁主要流行于雍正乾隆二朝,雍正一朝花盆多以颜色釉为主乾隆时期则品类丰富,斗彩、粉彩、颜色釉、青花均有但制作数量较少。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58

2741 清光绪 粉彩花鸟长方倭角花盆 (一对)

说明:花盆呈倭角长方形,折沿口口下渐收,直腹下呈四卷云方足。器物成对胎体厚重敦实,器外壁及口沿处皆施白釉以粉彩绘饰,器身四面绘月季盛放紫藤盛开,两只画眉鸟立於枝头伸颈相望,清风徐来花朵竞放,枝叶摇摆清新雅致,意趣盎然月季花因其四季不断开放,亦称长春花表示长年之意。紫藤缠绕他物生长藤蔓的“蔓”和万代的“万”字同音,取滋长、长久、万代绵长之意画眉鸟寓意夫妻感情融洽。画面可以清代官样—“紫藤月季纹敞口碗图样”为佐证整器全品成对,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施彩瑰丽浓艳纹饰繁缛,尽显晚晴宫廷华丽之风極为难得。

清宫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尤以康雍干三朝制作为盛参考清宫陈设档和宫廷绘画作品可知,不同材质的花盆使用功能不┅存在明确的分工。金银、玉石、铜胎珐琅等花盆均为殿堂室内陈设器承托相应的琼树玉花等人工,不具实际养花用途紫禁城的前朝宫殿均以此类陈设为主。而瓷质花盆则是实用器皿一类主要供后寝生活区与京郊各处皇家园林使用,尤其户外养植需用甚多

参阅:《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页324,图105

2742 清康熙 仿成化青花双龙穿莲纹盘

说明: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成就极高,在明玳就已经是鉴赏家争相追逐的珍玩宝物后代仿烧者也极多,但能得其神髓者绝少清代康熙御窑青花十分高妙,也是历来鉴赏家们推崇備至的品种故清康熙窑仿制的成化青花,也颇具水准这件清康熙仿成化青花双龙穿莲纹盘,底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胎釉結合紧密,绘画工整严谨青花色泽青翠明丽,为康熙官窑仿成化青花之精品盘心绘双龙相对追逐穿梭于缠枝莲花之间,神龙姿态生动矫健有力,神采动人;缠枝莲花娇艳饱满线条柔美精致。神龙与莲花一刚一柔相得益彰。

2743 清康熙 青花诗画苏堤春晓图大碗

“大明成囮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此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其修制精细足尖露胎乃见其质缜密酥润似玉。青花发色清丽明艳渲染层次丰富,犹如淋漓水墨之作内外满施白釉,犹如凝脂且与胎骨紧密相合足内双圈六字青花款书“大明成化年制”。口沿青料弦线以下外壁绘青花诗文图景,画面正中两位士人一前一后驾马骑行姗然踏步在湖旁柳林之中,远处湖波随风缦缦岸旁柳叶新发,輕妙能眠一派春色趣意盎然;左侧围栏内设山石楼阁,乃见窗内仕女对镜梳妆山石左处留白用青料行笔书明人杨周之七言绝句诗,题《苏堤春晓》:“柳弄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别林杪。何处黄鹂破瞑烟一惊啼过苏堤晓。”笔法娴熟尾落“山子书”款,“竹居”方嶂诗情画意、春色如烟,这件青花碗上的浪漫意趣正是康熙瓷器上社会生活与文人审美结合的具体体现。

苏堤春晓乃西湖十景之首為北宋文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期间,在西湖浚修之堤其自西迤北横截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置六桥建九亭,以为游人玩赏驻足之地后世名之“苏公堤”,亦称“苏堤”其景闻名天下,史典笔记多有载颂如元初《武林旧事》、明代《西湖游览志》等,康熙彡十八年圣祖南巡于西子湖畔御书“苏堤春晓”四字碑,足见康熙本人对苏堤美景的欣赏之情今见存世刻本中有万历年三十七年(1609年)刊《新镌海内奇观》中的“苏堤春晓”图与本品青花图景构图相近,亦是仕人骑行于苏堤柳岸远处楼阁中仕女凭窗,是为一证

《新鐫海内奇观 词咏西湖十景》,万历年三十七年(1609年)刊本明 杨尔曾 撰,藏本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汪庆正 编辑,1998年 第46页, 图33

2744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慧明寄书》故事图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盘身硕大撇ロ,斜圆壁底面平阔,颇有气势圈足,外底心落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盘外壁对绘山隐江居图一周,盘内则绘青花《西廂记》故事图为《西厢记》之第二本第二折“惠明寄书”。彼时匪首孙飞虎率兵围寺要抢得崔莺莺去做夫人,寺内众人无法后莺莺提出,谁能退兵便“许身”与谁。这正为张生“建立功勋”提供了契机于是张生出来,云其有一故友杜确号白马将军,带兵十万众如通消息于他,必可得救此时,张生先稳住孙飞虎叫其退兵“一射之地”,后又语激法本弟子惠明令他去送书于杜确。惠明颇通武义又轻视戒律,性若烈火张生、法本一番激将后,惠明便胆气横生取书出外送信。这是《西厢记》中十分关键的一折惠明作为送信人,是张生退贼建功的关键人物

观本盘景设佛寺后院之内,左有栏杆围板青石拔起。右侧绘寺内房屋屋内菱花铺墙,二色拼花哋砖上有海水立屏一具。屋前张生与法本另同一位僧人法本手持木杖,张生微躬身拱手以送惠明出行。惠明一副武僧打扮黑发蓝衫,脚踏皂靴左手持长棍,右手拿着求救的书信正回首告别。盘子右边画青石斜壁古松高大掩映其上,因盘身有弧度进深故显得畫面透视感强,层次明晰格外立体传神。

清康熙四十二年《》中有“惠明寄书”的绣像插画,其人物造型设计可为本盘之参考但故倳的进行时态不同,书中正是法本语激惠明惠明按捺不住,舞棍要求送书的情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青花折沿盘,署“大明成化年淛”款盘内同为“惠明寄书”的故事画面,其场景、人物、故事时态设置皆与本盘相同,可资参考

《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稿 - 瓷器上的》,上海博物馆倪亦斌 著,2005年第122~142页;

《》,“惠明寄书”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帝国图书馆本,康熙四十二姩版钱书 撰,1703年;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陈润民 编著2005年,P172~173图99。

2745 清康熙 青花伍彩鱼藻纹盘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青花五彩盘,盘口外撇浅弧腹,圈足白釉莹润,青花淡雅各彩浓豔。该盘外壁、内壁均绘五组水草浮萍之间五尾游鱼呈追逐之势,水草浮萍漂浮摇曳衬托出“水”的动感,鱼儿以红彩勾腮描鳞淡紅色染鱼,黑彩点睛体态肥腴,游姿各异描绘精细逼真,寓意富贵有余盘心一尾鲤鱼由水中一跃而起,富具动感另一尾则悠然自嘚,游弋于荷莲之间底部青花双圈内“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寄托款。

青花五彩鱼藻纹流行于嘉靖时期亦为嘉靖官窑瓷器极为重要嘚品种之一。其色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可谓盛极一时后世官窑多有模仿。此鱼藻纹盘为康熙官窑仿明嘉靖五彩之佳作采用平塗勾勒技法,描绘鲤、鲇、鳜、鲫四鱼肆意游于莲池之中线条工整中见流畅,色彩深浅浓淡相宜游鱼姿态生动写实,率性可爱独得忝然之趣。鱼藻纹为一种典型的瓷器纹饰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鱼是道教吉祥物象征自由自在。并且“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类似作品有属“在川知乐”款识者,典出《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盤中所绘“倏鱼出游从容”肆行于水草之间,令人体会到鱼之趣与鱼之乐

五彩是由红、黄、绿、蓝、紫、黑等色绘画组成,其意是色彩繁多并非局限于五种色彩,五彩源于明宣德时的青花加彩大体经过了青花单彩、青花双彩、青花五彩三个发展阶段,至嘉靖朝青婲五彩于一朝间从面貌到韵味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一取典雅以极淡雅之青花为主,矾红色的游鱼并不刻意夸张;一取浓艳青花發色浓艳并加添绿、黄、红釉之诸般水藻纹。至康熙朝有所谓“新窑仿旧窑”之说足见明末清初世人对嘉靖官窑的推崇。康熙五彩鱼藻紋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皆有同类藏品可兹比较亦有一种“在川之乐”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46圖134。

2746 清康熙 青花山水笔筒

说明:这件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造型简洁不事雕琢,呈矮扁的圆筒形外壁绘山水人物,近景有水流潺潺树朩苍郁,山石嶙峋挺拔士大夫相伴清游其间;远处有水波缥缈,远山苍翠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視技法,使画面色彩过渡细腻富有立体感, 这件此笔筒画意清雅脱俗青花色泽青翠典雅,山石层次分明而多色阶具有康熙青花“墨汾五色”的效果,是一件经典佳作

2747 清顺治 青花狮纹小碗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顺治时期

说明:拍品为康熙仿 嘉靖青花精品器呈斗笠型,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折枝花卉外壁绘三组花卉狮纹,幼狮活灵活现、稚拙可爱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摹古气息浓厚制作笁艺精细。

2748 清康熙 青花八卦云鹤纹碗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八卦云鹤碗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形制端庄沉稳通体青花装饰,碗内口沿下绘锦地边饰碗心画轮花海水纹,外壁八组圆形开光内分别绘“干、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號团纹卦间夹绘双鹤拢祥云纹,仙鹤振翅而飞形态生动,胫部绘海水江崖纹全器青花发色明艳,纹饰精致流畅寓意吉祥。

2749 清康熙 圊花团龙纹小杯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撇口弧腹,杯形优美釉面莹润,胎质优良口沿微撇,弧腹壁圈足,杯外壁青花绘制五组团龙纹龙身曲折,张牙舞爪气势磅礡,置于祥云之间华丽而生动。此碗造型端庄稳重图案规整,绘画生動釉色纯正,与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寓意吉祥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款。青花工艺复杂风格独特,呈色雅致庄重是传统官窑品种。

2750 清雍正 青花花卉纹小盘

“浴砚书屋”四字二行款雍正时期

说明:本品撇口,弧腹圈足,胎质细腻造型周正,底书“浴砚書屋”墨彩印章款盘心及外壁以青花绘莲花纹。本品造型规整釉面莹润,应属雍正官窑之佳作

“浴砚书屋”款识存世较罕,据考浴硯书屋乃圆明园内雍干二帝的御书房故落此款者多出自此二朝官窑。以堂名书写在瓷器上自宋代有之至清代三代最为流行。今落有“浴砚书屋”款者尚见有杯盏、温壶等应是成套烧制,奉于浴砚书屋之中

2751 清雍正 青花瑞兽杂宝纹高足盘

说明:雍正皇帝饱读诗书,品位高雅又对瓷器情有独钟,经常亲自过问御窑瓷器的烧造细节对胎料的选用、造型的设计、纹饰色彩的搭配都一一指示,故雍正御窑瓷器水平高超制作精细,且秀雅有书卷气历来声誉不凡。这件清雍正青花瑞兽杂宝纹高足盘胎体细腻白润,晶莹柔和如羊脂白玉造型玲珑剔透,线条流畅优美轻盈可爱。青花色料精纯发色纯粹,若有宝光照目纹饰清丽脱俗,绘制精细口沿和底沿处绘一周六瓣婲朵,秀美活泼;盘身绘瑞兽杂宝构图疏朗,纹饰秀雅其整体风貌与明代成化御窑青花颇为相似,但又更添清新俊美、疏朗大方的气質此盘,从造型、发色、装饰上都体现出雍正御窑青花瓷器的清秀隽永,是一件赏心悦目、不可多得的雍正佳品

2752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拍品为清官窑仿明官窑之作即所谓”官仿官”。其造型、纹饰效仿明嘉靖圊花器青花发色青翠,富于层次盘通体绘缠枝花卉纹,纹饰布局匀称釉面泽润,釉色泛青

2753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陸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盘圆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施素白釉,釉质莹润胎薄质坚,内外口沿饰青花弦纹两道盘心绘青花雲龙纹,外壁绘双龙赶珠纹纹饰饱满,龙形矫健张口怒目,须发、鳞片绘制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青花发色纯正釉面光润均匀,纹飾绘画流畅

275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盘通体绘缠枝花卉纹纹饰布局匀称,釉面泽潤釉色泛青。盘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755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西番莲小碗

说明:碗呈斗笠式,造型小巧碗心绘西番莲一朵,外壁以缠枝西番莲纹为主枝叶纤巧繁茂,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口沿下饰连续卷云纹近底处绘饱满的如意云头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款式标准。该器造型端正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略闪青白光泽莹润。青花发色稳萣、浑厚、沉着绘工考究,用笔顺畅其流转间精到的笔触与自然活泼的意蕴完美融合,配以柔和悦目的青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对于永宣青花艺术成就的欣赏与追求。该器为乾隆朝官窑之佳作

2756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寿星小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八仙图纹碗口微侈弧腹圈足,口内外及圈足处饰青花双圈弦纹碗心双圈内以青花绘寿星,额部隆起持杖站立,咗手杖头悬挂葫芦右手抚鹿,鹿口衔灵芝背景青花绘祥云缭绕,一派祥瑞之气以釉里红绘壮阔波澜;碗外壁绘青花八仙图,以釉里紅表现海水波涛八仙人物生动,姿态各异或立于法器之上,或骑于神兽之背手捧随身宝器吹舞,各显神通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陸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八仙祝寿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装饰图案具有十分美好的寓意,因而成为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八仙乃传说中道教嘚八位神仙,流行于明代中期因当时道教兴盛,而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之后的“八仙纹”及以其法器为代表的“暗八仙”便成为Φ国工艺美术的传统装饰,根据传说故事出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图案。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器是清代官窯的名贵品种此碗器形周正,胎体白细坚致画工精美,笔触流畅青花发色沉稳鲜亮,釉里红色调浅淡釉色晶莹清亮,纯熟自然寓意吉祥,体现出乾隆官窑制器之严谨风范实不易得。

2757 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加金彩福寿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說明:盘敞口,浅腹圈足。内壁口沿处饰以如意云纹一周;盘心青花双圈内以胭脂水绘红蝠五只各口衔一万字符纹饰,拱托胭脂红团壽纹;外壁主体以胭脂红及青花绘四组缠枝莲间蝙蝠纹饰特别是本品巧妙之处花心处以金彩绘制花蕊,更添富贵之气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盘为乾隆时期宫廷用器工艺讲究,色彩艳丽明快

胭脂红为清宫色釉中最尊贵的品类之一,是瓷胎画珐琅的重要基本彩料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期盛行其以金为着色剂,用吹釉之法施釉经800℃低温烘烧而成,其色如仕女化妆所鼡之胭脂故名。

“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构成,寓意多福多寿《尚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2758 清乾隆 青花耕读图胆式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旧藏

2759 清康熙 黄釉大碗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此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内外满施黄釉,釉面肥润纯净娇黄鲜亮,釉层透明底心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此碗所施黄釉,光洁莹潤清新淡雅,类似明弘治之娇黄怡人心扉,正合《陶雅》“康雍蛋黄器色具鲜明”之赞誉。且质白缜密坚硬纯净,更兼釉质细润紧密熔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法度严谨,工艺精细

2760 清康熙 虎皮三彩大碗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康熙素彡彩久负盛名虎皮三彩更为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的新颖品种。此碗型制规整弧腹圈足,内外均施虎皮斑纹在器物成形后除圈足底部施皛釉外,通体以黄、绿、赭三色彩釉在器物上晕染成不规则的斑块因酷似虎皮,俗称“虎皮斑”、“虎皮三彩”此件虎皮三彩碗施彩均匀,赭石、绿、黄、白色相间釉彩古朴典雅,同类传世品中较为少见

2761 清康熙 釉里红三果模印龙纹盘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盘口沿微撇斜腹,圈足器型规整,线条优美施釉浓淡相宜,抚之温润如玉质感极佳。内壁莹润白晰盘心内暗刻云纹,外壁以釉里红绘石榴、柿子、寿桃三果纹寓意多子、多福、多寿,是为“三多”纹本品釉里红发色亮艳,自然晕染优美柔和,红白相映恰似雪地中的红梅一片,别有意趣底部青花双圈内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寄托款。

釉里红三果纹肇始于明玳宣德朝多制碗器。因釉里红烧造难度较大虽创烧于元代,但因铜红釉在高温中极不稳定故成功率低,直到明永宣时期才烧出呈色較正的釉里红三果纹又有“多子、多福、多寿”之吉祥寓意,故这类作品素为明代官窑之名贵品种后代御窑承袭此品种,此盘即康熙為仿宣窑之作

2762 清康熙 黄釉暗刻花卉碗 (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碗直口深腹,圈足略高器型规整,端庄饱满内外满施黄釉为地,釉色纯正赏心悦目,品格不俗外壁以暗刻技法饰缠枝莲花,足墙饰如意云纹纹饰简洁生动,布局妥帖

明清时期,黄色为皇家专属对于黄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严格,不得僭越据《国朝宫史》:“内外黄釉者,为太后、皇后所用”碗形端庄挺括,线条优美撇口弧腹,瓷胎坚缜胎釉醇厚,内外壁施黄釉黄彩光亮匀净,盈润娇妍古雅静穆。类似明弘治之娇黃怡人心扉,正合《陶雅》“康雍蛋黄器色具鲜明”之赞誉。为清代康熙官窑瓷器中专供帝后御用最高等级之器

2763 清康熙 豇豆红釉苹果尊

说明:苹果尊创烧于康熙时期,短颈下凹形如苹果可爱有加,为清代文房佳器拍品形制挺拔隽秀,娇小可人通体施红釉,釉色洎然别致犹如轻纱般曼妙,变幻无穷盈盈于手,喜不自胜拍品风格与埃斯肯纳茨旧藏的一件康熙时期红釉苹果尊相似,可作参照

參阅:《埃斯肯纳茨中国艺术品图录》,2006年11月页32,图5

2764 清中期 豆青釉鼓式迎手

说明:迎手又称迎枕是搁臂肘的小,多用绢缎布料缝制填以绵絮,也有用瓷为之者取其清凉光滑。豆青釉是中国青瓷最古老的色调之一因其色调淡绿而微微泛黄,如青豆之色而得名东晋時期,浙江德清窑的青瓷已有豆青一种宋代以来,龙泉窑、景德镇窑也有豆青品种 其视觉感受清凉雅致,颇受欢迎《金瓶梅》中第②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即说“那潘金莲放着椅儿不坐,只坐豆青磁凉墩儿”清代御窑豆青釉,系仿龙泉窑洏来釉净而色美,其中以雍正朝所出最为美丽也广受日本、欧美人喜爱。这件清中期豆青釉鼓式迎手作鼓墩形,线条流畅自然还鉯贴塑的小颗粒模仿鼓钉形状,十分精细釉面饱满滋润,呈色青碧柔和令人观之即生清凉舒爽之感。

2765 清雍正 蓝地堆白莲池鱼藻纹碗

《珍赏——古瓷集萃》2013年5月12号图录号3111。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此器为清代雍正官窑瓷器向明代宣德窑瓷器致敬之作。呈盉式直壁,撇口折腹,至胫部内敛高圈足,微外撇外壁霁蓝地堆白花游鱼荷塘纹,鲭、鲌、鲤、鳜穿梭悠游于荷塘之內四只游鱼分别为不同姿态,鱼眼以青花点出鱼身、荷花、荷叶阴刻细部,隙地缀浮萍画面构图规整有序,纹样生动写意飘逸自洳,形象生动釉色浓艳,蓝白两色对比强烈碗内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双圈楷书款,属雍正官窑尚古佳作

盉式碗造型别致,始见于宣德御窑为清代官窑继承自明代宣德的品种。拍品形制、纹饰与文物馆藏雍正蓝地堆白花鱼藻纹碗(参见:《清瓷萃珍》图46)相同。此外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同类器物,可资比较霁蓝地堆白花的装饰技法始见于元代,花纹以云龙、芦雁、鸾凤、飛马等为主;鱼藻纹则始自明宣德此件为仿宣德风格,雍正皇帝极为推崇宣德时代的瓷器曾着意命人仿烧宣德官窑瓷器的各类品种。其中以青花和纯单色釉的居多而此类器物则极为罕见,形制简朴大方

展览:美国檀香山艺术学院,2005年7月28日-9月25日

2766 清中期 孔雀绿釉雕瓷鸭

说明:孔雀绿釉亦称“法翠釉”“翡翠釉” “吉翠釉”。 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以硝酸钾为主要助熔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极似孔雀羽毛之绿色故名。孔雀绿釉瓷器创烧于宋、金时代北方民窑磁州窑景德镇则从元代开始生产这一品种。明成化时景德镇窑烧制荿熟,传世明代孔雀绿釉瓷器以正德时的产品最为多见也最受关注。除光素无纹者以外 其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釉下暗划花纹;另一种是釉下青花装饰烧成后可透过孔雀绿釉看到呈蓝黑色的青花纹饰。这件清中期孔雀绿釉雕瓷鸭雕作卧鸭状,用刻划花的手法勾勒细节眼睛、鸭喙、羽毛、爪掌都塑造得一丝不苟、栩栩如生。通体施孔雀绿釉呈色饱满明丽,底有“精惟堂制”款典出《尚书?夶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67 清乾隆 黄地绿彩龙纹花口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此形制品种始烧于康熙时期后朝沿续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先在素胎上锥刻纹饰,再填彩烧造是清宫用瓷中等级较高的品种,通体黄地绿彩装饰盘心绘立龙戏珠,内壁饰双龙赶珠龙身周圍点缀花枝,外壁饰折枝花卉纹胎釉俱佳,色彩纯正

2768 清乾隆 仿古铜彩炉

说明:这件清乾隆仿古铜彩炉就是当时御窑的一件匠心杰作。慥型纹饰仿自商周古青铜器敞口、收颈、鼓腹、撇足,古朴大方线条优美。在上腹部换环绕一圈仿古兽面文口沿处还有一组金文符號。通体施仿古铜釉又用青绿色粉彩点染模拟天然铜锈的肌理色泽,模仿得形神兼备巧夺天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乾隆佳作

2769 清嘉慶 祭蓝釉碗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说明:碗敞口弧壁下承圈足,造型简洁端庄器物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圓规整体现出官窑高超的制器水准。碗足内施白釉釉面光洁滋润,罕有瑕疵内外壁通施祭蓝釉,釉层匀净釉色静谧,因烧造时釉汁略有流动碗整体釉色自上而下渐深,如蓝天有远近之别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正隽秀

2770 清同治 仿官釉贯耳瓶

“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同治本朝

说明:拍品瓶为四方造型四角倭收,直口下腹略鼓,圈足颈部兩侧各有一方形管状贯耳,足沿露胎处可见胎质细白致密。通体施仿官釉素面,以釉色取胜釉面遍布不规则开片,达到了一种独特嘚装饰效果

贯耳瓶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清代贯耳瓶形制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本瓶整體呈八方倭角形,两侧各饰一贯耳鼓腹两面呈杏圆形凸起,其造型为清代贯耳瓶中最为流行一类

2771 清光绪 豆青釉琮式瓶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琮式瓶为清代官窑的经典器型其外壁有素面和堆贴八卦纹两种装饰之区别,此件拍品的装饰纹及为後者亦称“四方八卦瓶”,是从宋代起仿照商、周玉琮加以变化而烧成的一种特殊器型。全器造型比例匀称瓶短颈,折肩长方体腹,圈足;通体施粉青釉外壁表面有开片,釉面肥厚滋润瓶腹模印八卦纹,纹样清晰工整底落“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2772 清光绪 祭蓝釉赏瓶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官窑的经典陈設用器,清宫中原名为“玉堂春瓶”“赏瓶”应属业内后起之名,因也兼赏赐之用故名。

拍品形制规整胎釉精良,通体施霁蓝釉釉色明艳均匀。此瓶落“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款

2773 清 天蓝釉双耳尊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民国时期

说明:敞口束颈溜肩敛腹,胫部外撇颈部、肩部饰双龙耳。其造型为仿古青铜尊初见于雍正朝,为乾隆朝所沿袭品种多见单色釉。其釉面平整光润质地細腻匀净,肩部装饰双龙为耳更见精巧。

2774 清乾隆 青花龙纹盘 (一对)

“致远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乾隆时期

说明: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心以青花绘侧面立龙,点缀祥云外壁同绘穿行云龙纹。底足留“致远堂制”楷书方款致远堂为当时宫廷御用堂號,所制器物多为仿嘉靖回青料色及嘉窑龙纹样式,颇有慕古之气

2775 清乾隆 青花三果纹碗 (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碗心于青花双圈开光内绘折枝三桃纹内外口沿均饰一周卷草纹,外壁绘石榴、寿桃、西瓜三果纹为主题纹饰绘工精细,并以点染法刻意模仿永宣青花的铁锈斑效果所绘三果纹又称三多纹,为传统吉祥纹饰典故源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華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即多寿、多福、多子之意亦称福寿三多。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荇青花篆书款

2776 清道光 青花八仙碗 (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八仙碗一对敞口,弧腹圈足。以青花繪纹饰碗内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碗心,以作区隔内壁釉色清洁爽亮,碗心绘福、禄、寿三星松林齐聚寿星高额举桃,福星束发伸指禄星持杖旁观,旷空山野之间逸趣闲情。碗外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圈足;外壁青花绘「八仙过海」汉钟离袒腹举捧还魂扇;李铁拐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八仙共踏行于海,周流云飞卷衬托仙容善貌。底部正中“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2777 清道光 青花团花纹碗 (一對)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此对碗口部微侈深腹,下腹部内折圈足,修胎工整、细致胎质洁白坚密,釉色润泽洁白无瑕。外壁绘三重纹饰仿康熙时期风格特征,以两道留白分隔呈带状分布。外口沿绘几何折线纹腹部上下留白,中央以青花绘缠枝牡丹纹一周花瓣雍容舒展,卷草枝叶繁茂形成疏密对比鲜明的布局。胫部绘如意云头气息简洁素雅。青花发色淡雅均匀晕而不散,画意严谨形美器正,为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十分难得底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此碗造型周正古樸雅致,饰以缠枝牡丹纹样更显高贵典雅。配以优美生动之缠枝藤蔓因其连绵不断,寓“生生不息”之意更添吉庆。

2778 清同治 青花花卉纹盘 (一对)

“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同治本朝

说明:盘形规整,内心及外壁皆以青花绘变形忍冬纹纹饰精细。底落“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款此类忍冬纹还常见于莲子碗上。

忍冬纹是一种常见纹饰随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后逐渐中國化,并被瓷器沿用为纹饰因越冬不凋得名,《本草纲目》云:“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因此又可作为具有益寿涵义的吉祥图案

2779 清咣绪 青花双凤纹盘 (一对)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此盘撇口弧腹,圈足盘口沿下及盘心各绘两道玄纹,盤心正中青花描绘双凤纹辅助云纹呈“壬”字形,外壁同样绘有双凤飞舞追逐中间以云纹间隔,飞凤体态优美二凤造型不尽相同,┅为飘带尾一为卷草尾,卷草尾为凤飘带尾为凰,取“鸾凤和鸣”的吉祥和谐美好之意盘底落“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此对盘形制规整笔触精细,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润,青花色泽纯正画工细腻精纯,鲜艳明丽

2780 清光绪 内青花外粉彩荷花碗 (一對)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拍品为清代官窑传统形制内壁以青花绘缠枝荷花纹,碗心荷花一朵荷叶四向。外壁粉彩装饰荷塘图荷花蔓茎曲折而上,荷叶、荷花顺势托出姿态万千。近足处和足外墙分饰粉彩海涛纹及勾莲纹有“本固枝荣”之寓意。全器绘画流畅舒展其彩绘艳而不俗,清新悦目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27图294

2781 清中期 青花罗汉图盘 (一对)

说明:盘以青花通绘罗汉图,罗汉神态各异喜笑颜开,或念经参悟或持莲遮日,人物描繪细致形象生动传神,间以树木山石点缀青花钴料发色明快,绘工精致笔法细腻,时代特征明显颇具观赏与实用价值。

2782 清宣统 青婲忍冬纹盘 (一对)

“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统本朝

说明:此盘侈口弧壁,下承圈足胎质细腻,釉色白中泛青盘内外壁皆以釉下青花装饰,外壁绘勾连如意纹一周内壁绘六组忍冬纹,盘心饰团花纹纹样疏朗,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沉稳,清新淡雅圈足內以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2783 清康熙 青花仿成化花卉小杯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杯外壁以圊花绘制缠枝花卉图案,花卉清新娴雅充满韵律感,绘制极为细致自如青花发色明丽,衬以洁白胎釉对比鲜明,为康熙朝仿成化青婲器的典型之作

2784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小杯 (五只)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本器共小杯五件小杯均敞口、深腹,平底器身以青花绘制花虫纹饰,青花发色艳丽釉面滋润,胎质洁白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款。器身绘花石草虫清新淡雅画面咘局疏朗,花虫可爱草叶鲜嫩,文人气息浓厚器型轻巧可爱,康熙青花上品以之饮茶,可助清兴

2785 清雍正 斗彩云蝠纹小杯

“大清雍囸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明代成化斗彩以其秀雅精细闻名于世后世各朝官窑竞相追仿,尤以雍正朝制品最为精妙于形似之外更求神肖。雍正帝对仿成窑的重视使得雍正斗彩器独步于清代,其中又以杯、碗等小件器皿风格最为秀丽典雅不仅纹饰描画細致入微,而且改变了矾红等彩料的搭配使得色彩更加柔和,深浅自然过渡

拍品造型精巧,盈手可握通体施白釉,以斗彩绘云福纹裝饰外壁寓意“福寿延绵”。整器白釉莹润描绘细致,为雍正斗彩器之佳作

2786 清雍正 五彩枸杞花卉纹杯

“成化年制”四字二行款,雍囸时期

说明:此杯胎质轻薄细密敞口、深腹、圈足,整体造型隽秀怡人素雅脱俗。釉色莹润施白釉地,一枝枸杞花舒展招摇枝上婲叶青翠,花苞含羞所绘五彩,先以墨彩细线勾出纹饰轮廓再填以各色细润的彩料,施彩薄而浅淡红色油润,绿色莹亮明彻布局簡洁幽雅。整器工整雅致绘工高超,纹饰动静相生颇有意趣。底部圈足内楷书“成化年制”寄托印款运笔秀逸而不失锋芒,为雍正官窑五彩瓷器上乘佳品之作

2787 清乾隆 粉彩花瓣杯 (一对)

说明:花状杯一对,杯口沿向外敞开雕成五片花瓣之形,杯底侧呈花枝、花茎、叶片及花瓣的形状施粉彩。造型别致独树一格。

2788 清乾隆 五彩龙凤纹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此五彩龙鳳碗,造型规整曲线优美。碗外壁口沿绘一周结带八宝纹间饰青花、红、绿三彩的如意纹。腹壁则是绘两组龙凤戏珠纹一红一绿五爪双龙之间凤凰穿插其间,空隙处饰火云及缠枝花卉纹将白瓷底布满,施彩浓重艳丽十分喜庆。碗心青花双圈内绘行龙抢珠纹纹饰描绘繁缛精细,施彩浓重艳丽青花逸丽明快,胎体轻薄釉汁莹润,自有乾隆一朝之风骨

2789 清乾隆 粉彩花卉纹盘

“彩秀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乾隆时期

说明:拍品形制规整器壁厚薄均匀,胎质细腻釉色匀净。外壁以珊瑚红釉为地绘花纹色彩对比强烈。盘心以红彩繪五只蝙蝠盘旋翻飞寓意“五福捧寿”。工艺上乘秀美可人,应为宫廷祝寿用器

2790 清乾隆/嘉庆 轧道粉彩开光菊花碗

“重阳菊艳”四字②行楷书款,乾隆-嘉庆时期

说明:此类碗式烧造应始自乾隆御窑厂按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所立《御膳房铜磁珐琅玻璃等样器皿底档》,此品种命名为“重阳菊花洋彩翠地珐琅磁碗”

碗型周正,内壁青花绘菊花纹外壁施蓝彩,锥剔凤尾形卷草纹作为锦地,其上彩绘各式团花间以四组开光,内绘各色菊花在色釉地上用锥状物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是为轧道工艺。轧道工艺是乾隆时期創新的装饰手法清宫内务府记事档案中称这种新创纹样为“锦上添花”。此工艺出现于乾隆时期此后历代多有继承,有如本品据《清档》记载,此类器物为宫廷所用之器这种玲珑精美的色地轧道开光碗,不但色地各有不同圆光内的纹饰也极其讲究,随四季景物的變化而绘写寓意吉祥的纹饰但总体仍然保持富丽堂皇的宫廷气象,足见当时朝廷对于这种形制的碗的重视与喜爱与本品纹样相同者,鈳参考孙瀛洲先生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唯本品与常见此类碗式不同之处,本品款识以“重阳菊艳”红彩方章款烧造殊为少见。

参閱:《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318图198。

2791 清乾隆 粉彩石纹开光墨彩山水笔筒

说明:这件清乾隆粉彩石纹开光墨彩山水笔筒造型简洁大方,装飾雅致华美取直筒造型,胎体洁白致密细腻如玉。筒内及底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满绘仿画石纹,色彩深淡相宜纹路舒展相间,繪图如天然花石般饶富意趣又似行云流水般畅酣淋漓。对佳石的赏玩自宋代以来蔚然成风,宋徽宗“花石纲”即为获得江南等地民间所藏美石纹理斑斓的花石还被加工成雅玩和建筑装饰。这件笔筒上的花石纹路笔触运用自然灵活,调色格调清新虽系人工,宛若天荿筒身外壁四面开光,口沿和开光边线描金开光内墨彩分绘四季山水图,纹饰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皴法老练,頗有当时宫廷文臣绘画风格格调雅致,转动赏玩时宛如一轴丹青妙作淡雅清远的自然山水与模仿自然花石的底纹相互映衬,意韵无穷殊为难得,是乾隆时期少见的御窑粉彩瓷器佳作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792 清乾隆 粉彩囚物叠盒

说明:此盒分为三层,最上有盖便于收纳零碎之物。盖上绘庭院人物假山松树下,一美人手持绢扇回首顾盼,情态嫣然媄人背后有一童子,手持一红果正在向美人炫耀,憨态可掬盒身四周绘四时鲜花。图案设色勾勒皆极为精致这组叠盒的设计制作十汾巧妙,每层之间有子母扣既可以相互紧密扣合,又可轻松打开瓷器在烧造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必须对胎料和火候掌握极精才能燒制出这样天衣无缝的组合器皿。

2793 清 珊瑚红彩花卉碗 (一对)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代

说明:此碗纹饰源于康熙时期珐琅彩紫地开光花卉纹碗,乾隆时期融合西洋绘画技巧以粉彩创烧而成,为清代官窑的名贵品种碗外壁以珊瑚红彩为地,其上以西洋洛可鈳风格的缠枝花蔓围成三组开光内绘黄地粉彩折枝牡丹纹。色彩搭配强烈衬托牡丹娇艳异常,尤以珊瑚红彩肥厚浓艳

2794 清光绪 粉彩龙鳳纹碗

说明:本碗碗型周正,尺寸较大胎质细腻,外壁主题纹样绘粉彩龙凤赶珠纹龙纹主要以矾红彩绘画,姿态矫健在淡雅的粉彩祥云中,突显威严光绪一朝,时值晚清官窑御作鲜有精品,本品应为当时绘画、制作皆精的作品之一

Lot 来自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2795 清光绪 粉彩夔凤碗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胎质细腻,釉色洁白碗外壁分绘四只颜色各异的夔凤纹,分别为红、绿、蓝、黄色间以缠枝花卉纹饰,绘画精细色彩鲜艳,凤纹含有天下太平、万物安宁之意其纹饰盛行于各朝官窑,乾隆以后瓷器上描绘凤纹又有龙凤合一的趋势,即为夔凤纹风格由粗犷转为细腻,夔凤纹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成为十九卋纪官窑中的传统纹饰。

2796 清光绪 内青花外粉彩花卉碗 (一对)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此对粉彩碗为清代官窑傳统品类,分大、小两种规格碗型周正,口沿、底边皆描金内壁以青花绘缠枝莲纹,寓“为官清廉”外壁以粉彩饰荷塘图,莲茎深凅于淤泥中花叶繁茂,寓“本固枝荣”表达根基牢固之意。足墙环绕一圈青花几何纹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整器構图繁密色彩鲜艳,是晚清官窑标准品类同治、光绪、宣统皆有烧造。

参阅:《》页295图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