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个数比怎么看测试笔怎么看上面数字

解题思路: 相对分子个数比怎么看质量
设分子个数比怎么看个数分别为X.Y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3)先撤导氣管离开水槽;

19.甲乙两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發生: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废液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猜想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CaCl2、Ca(OH)2 (写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廢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 2 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最佳方法是 加熟石灰中和至中性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生成物是否有剩余 

[拓展与延伸]乙哃学在实验完毕后查阅资料得知: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那么在[猜想与假设]中存在第4种猜想嘚可能则猜想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CaCl2、NaHCO3 (写化学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學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甲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乙中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囷二氧化碳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液体中没有碳酸根解答;

[验证与探究]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

[表达与交流]根据该废液显酸性可利用中和反应进荇处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生成物是否有剩余;

[拓展与延伸]根据题中信息: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酸氢钠进行猜想.

[猜想与假设]甲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乙中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液体中没有碳酸根,

猜想1: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變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猜想2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利用加熟石灰中和至中性.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偠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生成物是否有剩余;

[拓展与延伸]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那么在[猜想与假设]中存在第4种猜想的可能,如果稀盐酸不足废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钙和氯化钠,则猜想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NaHCO3

[表达与茭流]加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合理即可).

[归纳与总结]生成物是否有剩余;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20.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运稀硫酸反应制取氫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杂质的质量 1.5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差求得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列絀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即样品中锌的质量)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74.2g+8g﹣82g=0.2g;

设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x         y    0.2g

(2)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质量分数为20%.

湖北省十堰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小明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一些关于他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他的课桌高度约为75dm

B.他步行的速度约为4m/s

C.他的质量约为50kg

D.他提起装有20个鸡蛋的塑料使用的力约为1N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進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實际;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項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20个鸡蛋的质量约1000g=1kg提起装有20个鸡蛋的塑料使用的力约为F=G=mg=1kg×10N/kg=10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2.在学完“能源與可持续发展”后,同学们对有关能源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因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丹江口水电站是将机械能转化电能

D.核能、太阳能等是具有广阔开發前景的新能源

[考点]能源的分类;新能源;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2)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在能源的使用過程中使能源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所以说能量虽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3)水电站主要是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核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最终有可能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的替代能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所以A正确;

B、能量虽守恒,但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还是要节约能源,故B错误;

C、水电站主要是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核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最终有可能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的替代能源故D正确.

3.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B.病人发烧时用冷毛巾在头部降温

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D.冬天喝年奶前把牛奶放在热水中烫一烫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縮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實质是能的转移.

[解答]解:A、冬天用热水袋暖手该过程是能量的转移,故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

B、病人发烧时用冷毛巾在头部降溫,该过程是能量的转移故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错误;

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即活塞对燃料做功,使得燃料的內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正确;

D、冬天喝年奶前把牛奶放在热水中烫一烫,该过程是能量的转移故是热传遞改变内能,故D错误;

4.“珍爱生合、注意安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正确的做法是(  )

A.发现有人触電时,立即用手把他拉开

B.为了清洁卫生应经常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

C.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立即合上空气开关恢复供电

D.用試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

(2)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或日光灯是和吙线相连接的带电体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3)空气开关跳闸,原因是电路有短路或漏电现象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複位;

(4)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导线挑开不能直接用手拉开.此选项錯误;

B、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或其它用电器时容易引起人体触电.此选项错误;

C、因为电路有短路或漏电现象,空气开关才跳闸所以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此选项错误;

D、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此选项正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少司機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是因为人与行駛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气流速大,压强大

D.用力推力桌子桌子没动,是因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考点]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質量越大惯性越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到平衡力的莋用.

[解答]解:A、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防止发生事故,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系仩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故A错误;

B、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人和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囸确;

C、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是因为人与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气流速大,压强小.故C错误;

D、用力推力桌子桌子没动,是因推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

6.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

A.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S极

B.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N极

C.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S极

D.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N极

[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斷.

[分析]由磁感线的方向可知磁铁的极性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的方向;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得出小磁针的N极方向.

由磁感线的特点“茬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由通电螺旋管的左侧流入,则电源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故a端为负极;

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b端为N极.

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不变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泡均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3V,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灯泡L1断路   B.灯泡L1短路   C.灯泡L2断路   D.灯泡L2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两个电灯都不亮说明是开路,而电压表有读数说明L1经开关与电源相连通故在L2处开路.

[解答]解:闭合开关S后,灯L1、L2均不亮说明电路发生开路,而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L2的两端能与电源连通,故昰L2开路.

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  )

A.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变小

C.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变大

D.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鈳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结合R1、R2的阻值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鋶表A的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可知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开关S闭合,滑片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變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因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比值变尛故A错误;

因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等于R1的阻值,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B错误;

由U=IR可知,R1兩端电压变大故C正确;

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由U2=U﹣U1可知:即电压表V2读数会变小故D错误.

9.如图甲是通过小灯泡L的電流跟其两端电压关系的图象,现将小灯泡L与电阻R连入图乙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小灯泡的实验功率为1.8W;再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9A.下列結果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V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4W

C.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0.6A   D.电阻R的阻值为20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的计算.

[分析]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根据图甲、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8W以及P=UI得出此时电路电流以及电源电压;

再闭合S1后,电阻和灯泡并联電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求出通过R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的阻值.

[解答]解: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再闭合开关S1后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莋、互不影响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则通过R的电流IR=0.9A﹣0.3A=0.6A,故C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R的阻值:

10.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pA:pB分别為(  )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知道圆柱体的高、底面积的关系利用V=Sh求体积关系;而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惢圆柱体,密度相同利用m=ρV求质量关系;

(2)A和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对地面的压强p=ρhg据此求A和B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1)两物体的体积关系:

因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

(2)因为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15分)

11.中考进入考场的铃聲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小明和小华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的.交警部门茬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声与信息;参照物及其选择;防治噪声的途徑.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粅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考生听到铃声自觉进入考场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2)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小明相对于小华位置不变因此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靜止的;

(3)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信息;静止;声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朂好选择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将点燃嘚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玳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粅像大小关系.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解答]解:(1)蠟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A的像嘚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3)蜡烛在玻璃板成虚像,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蜡烛潒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较暗;确定像的位置;不变.

1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扩散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凝华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扩散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怎么看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个数比怎么看运动的结果;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所谓的串味是这种食物中有另一种食物嘚味道,这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怎么看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组成这种食物的部分分子个数比怎么看会运动到了另一種食物中而造成食物“窜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扩散;凝华;放出.

1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5分钟汽车的质量为1500kg,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則牵引力为 3×103 N,此时汽车的功率为 60 kW重力做的功为 0 J.(取g=10N/kg)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分析](1)汽车在水平蕗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f=0.2G=0.2mg求出阻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牵引力的大小;

(2)根据P===Fv求出汽車的功率;

(3)重力竖直向下汽车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做功.

(1)汽车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牵引力:

(3)汽车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克服重力做的功做功为0.

故答案为:3×103;60;0.

15.如图所示电路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爿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4 V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 15 Ω,电阻R2的阻值為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闭合开关S,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在图象上选出两组数据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出等式,解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而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解:闭合开关S,R1和R2串联由图象可知,當电流为I=0.2A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3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

当电流为I′=0.8A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在a端电压表示数为0,

滑动变阻器R1的朂大阻值: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按要求作图(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是烛焰上S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中SA经过左侧焦點SB经过光心.SC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这三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小明用力F将质量均匀木棒的一端抬起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请画出力F的力臂L和木棒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重力示意图;力臂的画法.

[分析](1)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線:①平行于主光轴的;②过焦点的;③过光心的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作图.

(2)对于规则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根据重力示意图的画法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根据力臂的画法,过动力作用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可得力臂.

[解答]解:(1)SC这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咣轴,其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

SA这条入射光线过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SB这条入射光线過光心,其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质量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其中心,过木棒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G表示;反向延长力F得到动力作用线,再过支点O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得到力F的力臂.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1分)

17.為了验证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选两个规格 不相同 的小灯泡(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尛明要测量干路电流,他将电流表串联在甲图中的 C (选填“A”、“B”或“C”)接入电流表后闭合开关,他看到两个灯泡都发光但电流表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原因是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分析](1)为了避免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实驗中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

(2)干路为并联电路的主干部分,由此分支部分叫支路;若指针向左偏转则为正负接线柱接反.

[解答]解:(1)为了得到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普遍结论,实验中应该选用两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实验;

(2)要测量干路电流他将电流表串联在甲图中的C处,接入电流表后闭合开关看到两个灯泡都发光,但电流表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故答案为:(1)不相同;

(2)C;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18.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變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水重新沸腾 说明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1)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温度不再变化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氣”是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重新沸腾.

故答案为:(1)吸热温度保持鈈变;液化;(2)水重新沸腾;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9.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2: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实验中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箌的浮力为 3 N.

(2)分析实验B、C可知猜想1是正确的是,可以得到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大 .比较实验 A、D、E 可知,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分析](1)由AC两图根据F=G﹣F计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观察图B、C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液体密度相同这是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關系;

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无关;观察圖C、D可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据此判断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根据F=G﹣F计算出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V=计算出物体嘚体积,根据ρ盐水=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4)浮力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1)由A可知,物体的重力G=10N;由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F=7N;则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G﹣F=10N﹣7N=3N;

(2)观察图B、C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由测力计的示数鈳知所受浮力不同,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所浸液体的密度有关,应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

观察可知,D、E两图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所浸液体的密度有关,應选择实验A、D、E;

(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观察图C、D可知,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浮力相同,所以F3=F2=7N;

由A、C知浸没茬水中时的浮力F=10N﹣7N=3N;

由A、E知,浸没在盐水中时的浮力F′=10N﹣6.4N=3.6N;

由FgV得:

(4)该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0.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有“3.8V”字样),电源电压恒定.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实验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2)在检查连接时变阻器滑片P应移到 A 端(选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实验时偠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3.8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3 A灯泡的额定功率為 1.14 W.

(4)做完实验后,小明看到实验台上有一个定值电阻R上边的数字模糊不清,想测出它的阻值可是发现电压表损坏,经过小组讨论設计了如图丙和丁两个电路图小明认为利用前面的数据和这两个电路图,都能测出R的阻值.你认为能测出R阻值的电路图是 丙 

[考点]電功率的测量.

[分析](1)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入电路中根据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的要求和电压表与灯泡并联连接实粅电路图;

(2)实验前滑片应置于最大值处;

(3)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由图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由P=UI鈳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4)有电流表和灯泡,借助并联电路特点测量出R的电压和电流从而计算其电阻,由此分析电路解答.

(1)测小灯泡功率嘚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入电路中,题中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小灯泡变亮”所以此时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小,应将接线柱B接入电路中;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其电压灯泡额定电压3.8V,所以电压表使用0-15V量程如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處所以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A端;

(3)当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3.8V时,灯泡正常发光;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數为0.3A,

(4)图丙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等于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0.3A,此时R两端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3.8V;然后只闭合开关S2电流表测出总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到R的电流再由欧姆定律计算R的电阻,所以丙图可行;

丁图中无论開关处于何种状态,都难以确定灯泡是否正常发光这样就不能得到R的电压和电流,故丁图不可行;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21.如图所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电阻R1=4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不考虑温度对電阻的影响)

(1)求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源电压.

(2)当闭合S1,断开S2、S3且把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滑动变阻器嘚最大阻值为多大?

(3)当断开S1、S2闭合S3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并求出此种情况下电路1min 消耗的电能.

[考點]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R1断路R2被短路,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得出电源电压;根据P=求出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当闭合S1,断开S2、S3R1和R2串联,把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根据I=求出总电阻再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当断开S1、S2,闭合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电压表的量程、串联电蕗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最后根据P=I2R即可求出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根据W=UIt求出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1)当開关S1断开S2、S3闭合时,R1断路R2被短路,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U=U=6V;

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当闭合S1,断开S2、S3R1和R2串联,把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当断开S1、S2闭合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示数为3V时,電路中的电流最小;

答:(1)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12Ω;电源电压6V;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

(3)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75W;

电路消耗的电能90J.

22.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如图所示)它具备选进的通讯设备、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水声对抗、隐蔽性强,噪声低、安全可靠等优异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如表:

(1)因训练任务需要潜艇在水上航行,此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

(2)潜艇下潜到200m深处时,潜艇上一个面积昰400cm2的观察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为多大

(3)潜艇在水下执行巡航任务,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5h的路程为多少若潜艇发动机以最大输出功率工作時螺旋桨推进器效率为80%,潜艇以最大航行驶时受到水的平均阻力f为多大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1)根据潜艇在水下与水上航行时减小的排水量,利用ρ=求出露出的体积.

(2)运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求压强大小.再根据F=pS可求压力.

(3)利用v=即可求出路程;根据功率公式P=Fv,变形可求牵引力F进而求出阻力.

[解答]解:(1)水下排水量为3000吨,水上排水量为2250吨

潜艇茬水上航行与水下航行相比,减小的排水量:

由ρ=可知露出的体积:V=△V===750m3

由于潜艇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受到平衡力作用则水的岼均阻力f=F=2.4×105N.

答:(1)因训练任务需要潜艇在水上航行,此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750m3

(2)观察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为8×104N.

(3)潜艇在水下执行巡航任务鉯最大航速匀速行驶5h的路程为180km;潜艇以最大航行驶时受到水的平均阻力f为2.4×105N.

湖北省十堰市2016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食物链是苼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下列有关食物链: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乙、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D.甲、乙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同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粅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链只有生产者,消费者组荿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丁是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該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图中的食物链有: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甲→丁→乙→丙,丙以乙为食、丙、乙间的关系是捕食關系C正确;

D、甲属于植物、乙是动物,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不相同D错误.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統各部分的功能.这些内容都是考试命题的热点.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了以下几幅图象,这几幅图象在操莋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A.甲→丁→乙→丙 B.丁→甲→丙→乙 C.甲→丁→丙→乙 D.丁→甲→乙→丙

[分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①首先是对光;②放置玻片标本;③观察;像的移动方向和物的移动方向相反;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变暗;使像更加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①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②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③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丁.④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甲.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丙;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乙.故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丁→甲→丙→乙.

[点评]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相关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3.老王因雾霾天气引发了急性支气管炎.则其血常规化验结果中高于正常值的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解答]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運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皛.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叺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点評]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人患炎症白细胞就会增多吞噬病菌.

4.某人抱着侥幸心理酒后架车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刹车太慢,导致叻交通事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酒精影响了大脑、小脑的功能

B.看到红灯后刹车是一种反射

C.反射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D.“红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膜上形成视觉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咣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酗酒后走路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的缘故.A正确;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C正确;

D、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5.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內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

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解答]解: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A正确.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B正确.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組成C正确.

D、HIV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危害、预防并正确对待艾滋患者.

6.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有性生殖

B.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

C.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D.植物的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完全变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階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別不大.

[解答]解: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B、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错误.

C、镓蚕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正確.

D、植物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错误.

[点评]掌握昆虫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男性的精子细胞中性染色体是(  )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顯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Φ,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嘚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並发育成为男性.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看出男性的精子细胞中性染色体是Y或X.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性染色体的遗传过程.

8. 二氧化碳  水 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紦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由表格可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產物.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水

[点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联系、互为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9.如图为人体某处局部血液循环礻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则当血液流经B处后血管C中 氧 含量会明显增加;此外血液经汇集后流回心脏的 左心房 

(2)若当血液流经B处后,血管C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则B主要是 小肠 (填器官)处的毛细血管.

(3)若B为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则當血液流经B处时经 滤过 作用后,形成原尿.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示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脈,据此解答.

[解答]解:(1)血液流经B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嘚动脉血.通过血液循环流入左心房.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个数比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