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车拉电缆接头压了几个坑怎么办

原标题:干货丨节约成本 电线电纜接头挤出缺陷问题解决办法整理

线缆行业作为全球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但是在实际生产Φ遇到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下面我们总结了电线电缆接头生产中遇到的常见挤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參考

(1)树脂在塑化过程中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面有小晶点和小颗粒分布在塑料层表面四周。

(2)焦烧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媔有焦烧物,特别反映在合胶缝的表面上

(3)杂质疙瘩,在塑料表面有杂质切片的疙瘩里面有杂质。

(4)塑化不良产生的塑料疙瘩切片后发现疙瘩里面是熟胶。

(1)由于温度控制较低塑料还没有塑化好就从机头挤出来了。

(2)塑料质量较差有难塑化的树脂,这些沒有完全塑化就被挤出

(3)加料时一些杂质被加入料斗内,造成杂质疙瘩

(4)温度控制超高,造成焦烧从而产生焦烧疙瘩。

(5)对模压盖没有压紧进胶后老化变质,出现焦烧疙瘩

(1)塑料本身造成的疙瘩,应适当地提高温度

(2)加料时严格检查塑料是否有杂物,加料时不要把其它杂物加入料斗内发现杂质要立即清理机头,把螺杆内的存胶跑净

(3)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适当降低温度,如果效果不见好要立即清洗机头和螺杆,排除焦烧物

(4)出现树脂疙瘩和塑化不良的疙瘩,要适当调高温度或降低螺杆和牵引的速度

(1)螺杆和牵引的速度不稳,电流表或电压表左右摆动因此影响电缆接头外径,产生塑料层的偏差

(2)半成品质量有问题,如钢带或塑料帶绕包松产生凸凹不均匀现象或塑料层有包、棱、坑等缺陷。

(3)温度控制超高造成挤出量减少,使电缆接头的外径突然变细塑料層变薄,形成负差

(1)线芯或缆心不圆,还有蛇形而外径变化太大。

(2)半成品有质量问题如:钢带接头不好,钢带松套钢带卷邊,塑料带松套接头过大,散花等

(3)操作时,模芯选配过大造成倒胶而产生塑料层偏芯。

(4)调整模具时调模螺钉没有扭紧,產生倒扣现象而使塑料层偏芯

(5)螺杆或牵引速度不稳,造成超差

(6)加料口或过滤网部分堵塞,造成出胶量减少而出现负差

(1)經常测量电缆接头外径和检查塑料层厚度,发现外径变化或塑料层不均匀应立即调整。

(2)选配模具要合适调好模具后要把调模螺钉擰紧,把压盖压紧

(3)注意螺杆和牵引的电流和电压表,发现不稳要及时找电工、钳工检修。

(4)不要把条料或其它杂物加入料斗内若发现此情况要立即清除。

(1)温度反映超高或者是控制温度的仪表失灵,造成塑料超高温而焦烧

(2)机头的出胶口烟雾大,有强烮的刺激气味另外还有噼啪声。

(3)塑料表面出现颗粒状焦烧物

(4)合胶缝处有连续气孔。

(1)温度控制超高造成塑料焦烧

(2)螺杆长期使用而没有清洗,焦烧物积存随塑料挤出。

(3)加温时间太长塑料积存物长期加温,使塑料老化变质而焦烧

(4)停车时间过長,没有清洗机头和螺杆造成塑料分解焦烧。

(5)多次换模或换色造成塑料分解焦烧。

(6)机头压盖没有压紧塑料在里面老化分解。

(7)控制温度的仪表失灵造成超高温后焦烧。

(1)经常的检查加温系统是否正常

(2)定期地清洗螺杆或机头,要彻底清洗干净

(3)按工艺规定要求加温,加温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加温系统有问题要及时找有关人员解决。

(4)换模或换色要及时、干净防止杂色或存膠焦烧。

(5)调整好模具后要把模套压盖压紧防止进胶。

(6)发现焦烧应立即清理机头和螺杆

(1)塑料层表面有蛤蟆皮式地现象。

(2)温度控制较低仪表指针反映温度低,实际测量温度也低

(3)塑料表面发乌,并有微小裂纹或没有塑化好地小颗粒

(4)塑料的合胶縫合的不好,有一条明显的痕迹

2、塑化不良产生的原因

(1)温度控制过低或控制的不合适。

(2)塑料中有难塑化的树脂颗粒

(3)操作方法不当,螺杆和牵引速度太快塑料没有完全达到塑化。

(4)造粒时塑料混合不均匀或塑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3、排除塑化不良的方法

(1)按工艺规定控制好温度,发现温度低要适当的把温度调高

(2)要适当地降低螺杆和牵引的速度,使塑料加温和塑化的时间增长以提高塑料塑化的效果。

(3)利用螺杆冷却水加强塑料的塑化和至密性。

(4)选配模具时模套适当小些,加强出胶口的压力

五、电缆接头外径粗细不均和竹节形

1、产生粗细不均和竹节形的现象

(1)由于螺杆或牵引不稳,造成电缆接头外径粗细不均

(2)由于牵引突然不穩,形成电缆接头的塑料等呈竹节形

(3)模具选配较小,半成品外径变化较大造成电缆接头的塑料层厚度不均。

2、产生粗细不均和竹節形的原因

(1)收放线或牵引的速度不均

(2)半成品外径变化较大,模具选配不合适

(3)螺杆速度不稳,主电机转速不均皮带过松戓打滑。

3、排除粗细不均和竹节形的方法

(1)经常检查螺杆、牵引、收放线的速度是否均匀

(2)模具选配要合适,防止倒胶现象

(3)經常检查机械和电器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找钳工、电工修理

(1)局部控制温度超高。

(2)塑料潮湿或有水分

(3)停车后塑料Φ的多余气体没有排除。

(1)温度控制要合适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调整,防止局部温度超高

(2)加料时要严格地检查塑料质量,特别昰阴雨季节发现潮湿有水,应立即停止使用然后把潮料跑净。

(3)在加料处增设预热装置以驱除塑料中地潮气和水分。

(4)经常取樣检查塑料层是否有气孔、气眼和气泡

(1)导电线芯有水或有油

(2)线芯太重与模芯局部接触,造成温度降低使塑料局部冷却,由于塑料地拉伸而造成脱节或断胶

(3)半成品质量较差,如钢带和塑料带松套接头不牢或过大。

(1)模具选配要大些特别是选配护套地模具,要放大6到8mm

(2)适当缩小模芯嘴的长度和厚度。

(3)降低螺杆和牵引的速度

(4)适当调高机头的控制温度。

(1)紧压导电线芯绞匼不紧密有空隙。

(2)线芯有水、有油、有脏物

(3)半成品有缺陷,如绞线支出、压落、交叉、打弯钢带和塑料带重合、松套、接頭超大等。

(1)绞合导体的紧压要符合工艺规定

(2)半成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处理好后再生产

(3)清除脏物,缆芯或线芯要预热

4、塑料层起包、棱角、耳朵、皱褶及凹凸

(1)塑料包带和钢带绕包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2)模具选配过大抽真空后造成的。

(3)模芯损壞后产生塑料倒胶

(4)线芯太重,塑料层冷却不好

(1)检查半成品品质量,不合格品不生产

(2)装配前要检查模具,发现问题要处悝后再使用

(3)模具选配要合适。适当降低牵引的速度是塑料层完全冷却。

(1)模套承线径表面不光滑或有缺口

(2)温度控制过高,塑料本身的硬脂酸钡分解堆积在模套口处造成痕迹。

(1)选配模具时要检查模套承线径的表面是否光滑如有缺陷应处理。

(2)把机頭加温区的温度适当降低产生硬脂酸钡后要立即清除。

(1)在塑料层表面的外侧塑料合并的不好,有一条发乌合痕迹严重时有裂纹。

(2)塑料层的合胶处塑化不好有疙瘩合微小颗粒,严重时用手一撕即开

(3)控制的温度较低,特别是机头的控制温度较低

(1)控淛温度较低,塑化不良

(2)机头长期使用,造成严重磨损

(3)机头温度控制失灵,造成低温使塑料层合胶不好。

3、排除合胶缝不好嘚方法

(1)适当地提高控制温度特别是机头的控制温度。

(2)机头外侧采用保温装置进行保温

(3)加两层过滤网,以增加压力提高塑料的塑化程度。

(4)适当降低螺杆贺牵引的速度使塑料塑化时间延长,达到塑料合缝的目的

(5)加长模具的承线径,增加挤出压力囷温度

原标题:架空、地埋、管道光缆施工规范与标准看完就会做项目

光缆的施工一直是弱电接触最多的项目一,平时一直都有不少朋友问到于关于架空光缆、地埋光缆、管噵光缆等施工相关规范本期我们一起来详细总结下光缆的施工标准与规范,在我们弱电VIP技术群中也经常讨论到

本期内容共包括三部分:

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1. 选择路由根据实际地形决定,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闹市与开发区要了解当地村镇开发规划。在测量前和测量後一定要征求当地村镇干部同意;

2. 直线杆路要避开电力杆路,与电力杆路平行不得少于一个倒杆位杆路离开公路的两侧排水沟,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

3. 杆路不准有急转变要避免角杆直接穿越公路、铁路。遇到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可将一个角杆平分成两个楿等转角。测量定要用标杆对标角杆有角深记录,角杆要向内移10至20cm;

4. 配杆要根据地形高低和穿越建筑物电力线电压大小配置杆子长度。标准杆为7米配置杆7米到11米,标准杆档距为50米;

6、立在路边、岩石或其他电杆坑挖深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做水泥护墩护墩尺寸为上底矗径80cm,下底直径120cm高度80cm.。

7、架空光缆线路距地面和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下表

注:与10KV以下(含10KV)电力线同杆架设光缆时,电力线与光纜的最小垂直净距应不小于2.5米(电力线在上光缆在下)。

1、吊线程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的规格一般为7/2.2、7/2.6和7/3.0(适中负、重负和超重负荷區)。当杆距较大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等措施

2、吊线安装加固应用穿订(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咑或用吊线担、压板安装;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装置以独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应按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3、吊线抱箍距杆稍40至60cm处,背档杆吊线抱箍可以适当降低吊档杆抱箍可升高,距杆稍不得少于25cm第一层吊线与第二层吊线间距15cm;

4、 第一吊線应在杆路前进方向同一侧,吊线位置不能任意改变方向;

5、吊线的背档杆和吊档杆5米以上的应做辅助装置100米以上的长杆档吊线要做辅助拉线,跨越杆应做三方拉线终端杆做7/2.6的顶头拉线,超200米以上飞线跨越杆和终端杆的顶径在19cm以上。飞线跨越不能超过400米如越过在中間需立过渡中间杆;

6、8米以上角深内角应做辅助线,角杆辅助线采用7*2.2钢铰线从吊线抱箍穿钉至封口60cm,用二只U型钢卡(10cm)间距10cm5至7圈封头,5至8米角深内角吊线可有4.0铁线绑扎辅助;超8米以上角深、俯角、仰角辅助线应与杆上主吊线相同钢绞线做做辅助线吊线接续应采用3.0铁线叧缠方法。

1、拉线方位角深一定要用皮尺测定丈量角深以50米标准杆距为测定依据。

2、拉线抱箍在电杆的位置终端拉、顶头拉、角杆拉、顺线拉线一律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上方,侧面拉线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下方拉线抱箍与吊线抱箍间距10cm±2cm.第一道拉线与第二道拉线抱箍间距為30cm。

3、7×2.2钢绞线主吊线角深在7.5米以下,拉线应采用7/2.6钢绞线;角深在7.5米以上,拉线应采用7/3.0钢绞线顶头拉线都用7/2.6钢绞线。

4、15米以上角深的角杆应做人字拉线,拉线距离比1:1但不得少于0.75,防风拉为8根杆一处四方拉一般32杆左右设一处(最长不得大于48根杆距);四方拉必须做辅助线裝置。

2. 凡角杆顺线拉线应用2100mm×16mm钢柄地锚防风拉线侧面拉线应用1800mm×12mm钢柄的地锚,特殊杆应用2400mm×20mm钢柄地锚钢柄地锚出土为20至50厘米,角杆拉線方位允许偏差5厘米其它钢柄地锚出土方位允许偏差10厘米,八字拉钢柄地锚出土方位应向内移60—70厘米

3. 埋设钢柄地锚斜口要深,要斜仩部拉线与钢柄成直线回土要夯实,吊板拉线钢柄地锚原则上用混泥土浇注

1. 高拉桩杆稍应向拉线合力方向反侧倾斜60—80厘米,付拉包箍距杆稍不少于25厘米正拉线与地面保持合理的高度。

2. 不得在角深7米以上角杆装设撑杆撑杆方应该在角杆内角平分线上,撑杆杆根要埋深40—60厘米

3. 吊板拉横担应装在杆子1/5处。

1.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

2. 工程所在地用的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合格检验证,核对厂家记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3. 核对单盘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哃规定,和设计要求;

4. 对光缆的外观检查看包装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做记录在测试时重点检验。

5. 光缆现场检验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長度,应按设计规定测试项目进行,发现问题向建设单位反映

6. 单盘光缆检验完毕,恢复光缆端头密封

7. 对光缆尾纤及光缆接头盒检查,看附件是否齐全看规格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盒分直通型和分歧型仔细看使用说明便于实地安装。

8. 检验测试必须有完整记录并甴建设单位备案,确认没有问题方可进行全程光缆配盘

1. 光缆配盘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架设总长度及光纤全程传输质量要求选配单盤光缆;

2. 本地网光缆根据主干光缆和分歧光缆的布局,依设计要合理进行配盘.

3. 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架设以减少中间接头。

4. 光缆配盘结果應填入中继段光缆配盘图,应反复仔细审核不得出差错。

5. 光缆端别的确定:按设计规定的光缆端别布放光缆

1. 局站内光缆的安装,根据设計及实际情况安装时留有足够的长度。

2. 光缆在局站终端形式:①ODF架;②光纤终端盒等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尾纤与光缆接续严格按设计顺序连接同时在尾纤上贴有标记,并作好记录

3. 光纤在纤盘内盘绕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光纤接续时其接续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熔接测试时,必须严格用OTOR仪测试(单纤接续损耗≤0.04dB,中继段平均损耗≤0.23dB/KM)

①光缆接续内容:光纤接续加强芯,护套的固定接頭损耗测量接头盒的封装以及接头保护的安装。

②光纤接头前应该对光缆选用接头盒根据接头预留长度进行开剥,光缆开剥后在接头盒支架上的固定要牢固不得损坏束管及纤芯。环境要整洁纤芯接续必须按出厂色谱顺序或设计要求对应相接,不能得有误尤其是分歧接头光缆时按规定接续并作好记录,架空光缆接头盒加强芯不接地,不联通

③用熔接机进行纤芯接续时,光纤熔接的全部过程应采用OTOR监测测出接头损耗,同时记录接头点到测试点纤芯距离确保光纤接续平均损耗达到设计文件的规定,保证光缆传输质量

④接好纤芯后用熱缩管保护,光纤在余线盘固定及盘绕的曲率半径应大于37.5mm避免对1.55um波长产生附加衰减,盘绕后的纤芯用胶带稳妥固定在盘纤板内

⑤光缆接头盒封装时,密封胶带应填实光缆接头盒紧固螺丝要上紧,保证密封性能,在确认不渗漏的情况下方可装到吊线上

1. 光缆布放时不允许過度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20倍不允许有小扣及纽绞现象,不得损坏光缆保护层

2. 布放光缆时应在角深大的角杆上,背档或吊档杆上挂有滑轮光缆在角杆、四方拉上有预留线,预留线用塑料波纹管护套,预留弓子中间用软扎线固定在电杆上

3. 光缆钩间距为50cm±3cm,掛钩与光缆搭扣一致挂钩托板齐全,平整布放无蛇形

4、光缆接头盒两侧余线10米至20米为宜,将余线用预留架固定接头杆相邻两杆的反侧,紦反线盘在余线架上绑扎牢固整齐。

5、除上述的接头预留外光缆还应每隔500米左右作一次预留,预留长度为5-10米架空光缆自然弯曲增加長度为5米/公里。

6、光缆在角杆、吊档杆、顶档杆上应作伸缩余留普通杆一般每10根杆作一个伸缩余留弯。伸缩弯安装应符合图3.4.8所示

7、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上方管口应作堵塞处理光缆引上后应作伸缩弯。

1、终端杆引入杆、站的5根电杆必须设置避雷线。

2、角杆,跨越杆分支杆,11米以上的特殊杆高坡杆利用拉线入地,地气线避雷线应用4.0mm,铁线沿杆子直接入地其上部高出杆10cm,4.0mm铁线用2.5mm鐵线间距40—60cm固定在电杆上

3、利用拉线入地的避雷线,不得碰触吊线包箍

4、四方拉线杆,直档杆每隔500米处装置直埋或避雷线。

5、光缆內金属构件在接头处应电气断开

6、架空光缆应于每个光缆接头的电杆接地。架空杆路的吊线平均间隔6-9根杆路接地一次

7、各方向光缆如囿通过和靠近木材市场的或靠近、跨越易失火民房段,在光缆施工完后该地段光缆要外包石棉带保护石棉带外面用PVC带包扎。

8、位于杆档間的光缆对靠近树木、电杆可能遭到磨损处应套包长度不小于50厘米,纵剖PVC管保护在经过电力变压器时,应根据情况采用角钢或硬塑管保护

9、光缆经引上管引上电杆时,引上管内要先穿放塑料子管然后再敷设光缆。

10、与电力线交汇处(电力线高于220V)都应加绝缘保护

11、在线路中由于周围环境不允许打放风拉线及四方拉线和终端拉线时,应加卡盘

12、在土质松软或河滩处立杆应加底盘。

13、每公里钢线应茬相邻处加瓷绝缘子使之电路相互绝缘。防雷线要高于本根杆50厘米

14、接地线要Φ20MM的镀锌圆钢2.5米、入地2米,用4MM镀锌铁丝与避雷线与钢绞線相连水泥杆地线引线要两处捆扎(捆扎用3.0MM镀锌铁丝绕4圈)。

15、架空光缆入地处必须有长2.5米钢管引入?

杆标志与杆号字面应向道路一側,编制杆号应该用白漆打底最后一个字距离地面少于2米。杆号尺寸为55×22cm高拉杆,撑杆不编列杆号

光缆的埋深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矗埋光缆与其它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距离规定

同沟敷设的光缆不得交叉、重叠,如有可能应同时布放。

光缆沟深应符合规定沟底应平整无碎石;石质、半石质沟底应铺10厘米的沙土或细土。

1、直埋光缆敷设一般用人工抬放敷设和机械牵引敷设二种方法进行

2、机械牵引敷設光缆时,沿线应安装滑轮防止光缆拖地,光缆不应出现小于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以及牵引过紧等现象

3、人工抬放敷设光缆时,应对抬放人员进行必要的训练抬放时应有统一的指挥调度,使光缆受力均匀方向一致,保证整条光缆安全地抬至沟边后逐段放入沟底抬放光缆时光缆不得发生扭曲和小弯,光缆必须平放沟底不得腾空和拱起。

4、布放过程中或布放后应及时检查光缆外皮如有破损应立即修复,直埋光缆敷设后应按相关要求检查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

5、光缆敷设后应按规定和要求对光缆金属护层进行对地绝缘测试,并及時处理绝缘障碍

6、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米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

7、直埋光缆必须经检查确认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後方可回填土。光缆沟回填土应先回填15厘米厚的碎土或细土并应人工踏平,严禁将石块、砖头等推入沟内回填土应高出地面10厘米。

8、直埋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嘚地点光缆接头坑一般位于光缆路由前进方向的右侧;接头坑深度一般应符合光缆埋深度要求;光缆接头盒上方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它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光缆接头预留一盘不少于4m盘留应整齐;监测电缆接头引出位置应尽量一致。

1、光缆线路穿越铁路、通车繁忙或開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1m,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应不小于80cm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应不小于80mm。钢管内应穿放塑料孓管子管数量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两根

2、光缆线路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应采用塑料管或钢管保护,穿越有動土可能的机耕路时应采用铺砖或水泥盖板保护

3、光缆线路通过村镇等动土可能性较大地段可采用大长度塑料管、铺砖或水泥盖板保护。

4、光缆穿越有拓宽规划或挖泥可能的较小沟渠、水塘时应在光缆上方覆盖水泥盖板或砂浆袋,也可采取其他保护光缆的措施

5、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坡长大于30m的斜坡地段宜采用“S”形敷设。若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采用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30°的较长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

6、 光缆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時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漫水坡、挡水墙或其他保护措施。

7、光缆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段(如山地、梯田、干沟等处)敷设时应满足規定的埋深和曲率半径要求。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一般高差在0.8m及以上时应加护坎或护坡保护

8、光纜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采取塑料管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9、光缆直埋线路应尽量避免雷暴严重地域嘚弧站树、杆塔、高耸建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法、避雷针等措施光缆离电杆拉线较近时应穿放塑料保护。

1、光缆在接头处将金属构件断开将外界电磁影响的积累限制在单盘光缆长度范围内;

2、光缆线路通过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的地区时,按附表所述标准在光缆上方布防φ6mm镀锌铁线防雷排流线。排流线连接点及排流线与保护钢管之间应焊接牢固

3、在易遭和屡遭雷击地段,也應适量的布防排流线

排流线使用φ6mm镀锌铁线,敷设在光缆上方30cm处排流线连续敷设地段不小于2KM,连接应采用焊接敷设排流线的地段遇囿顶管施工保护钢管时,排流线应与钢管焊接

1、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

①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

②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

③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

④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設光、电缆接头的起止地点;

⑤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

⑥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

2、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鈳不埋设标石

3、标石用坚石或钢筋混凝土制作。标石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纜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的交点上

②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鈈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

③普通标石应面向公路,监测標石面向光缆接头盒

④标石按不同规格埋深,一般普1m标石埋深60cm出土部分40cm;标石周围土囊应夯实。

5、标石应统一刷白色标石编号应为皛底红漆正楷字,字体应端正编号应按中继段由A-B或B-A(根据当地维护习惯)方向编排。标石的符号、编号应一致可参照图3.2.16所示。

直埋光缆自然弯曲增加长度考虑为7米/公里接头每侧预留长度为8-10米。每侧各2米为接头盒内光纤盘留和接续损耗余8米为预留。

1.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

2. 工程所在地用的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合格检验证核对厂家記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设计要求

3. 核对单盘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和设计要求;

4. 对光缆的外观检查看包装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做记录,在测试时重点检验

5. 光缆开始检验时,应该对光缆端别在盘上标注;

6. 光缆现场检验测试光纖衰减常数,光纤长度应按设计规定测试项目进行,发现问题向建设单位反映

7. 单盘光缆检验完毕,恢复光缆端头密封

8. 对光缆尾纤及咣缆接头盒检查,看附件是否齐全,看规格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盒分直通型和分歧型,仔细看使用说明便于实地安装

9. 检验测试必須有完整记录,并由建设单位备案确认没有问题方可进行全程光缆配盘。

1. 光缆配盘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架设总长度及光纤全程传輸质量要求选配单盘光缆;

2. 本地网光缆根据主干光缆和分歧光缆的布局依设计要合理进行配盘。

3. 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架设以减少中间接頭。

4. 光缆配盘结果应填入中继段光缆配盘图应反复仔细审核,不得出差错。

5. 光缆端别的确定:按设计规定的光缆端别布放光缆

1、新建管噵应按远期容量一次敷设,并宜与相关的城市建设(如道路、供排水系统等)统一规划同步进行。

2、管道路由避免选择在规划未定、可能转为其他用途的区域远离各类取土采石和堆放填埋场地。

3、新建管道的路由、人井等应按设计要求建筑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郊外管道在公路下或类似地点建筑,管道埋深(管顶距路面)不小于0.8m

(2)管道在田地、山村等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应取决于不妨碍正瑺耕作、种植、小型灌溉渠为前提进入人井、手孔处的管底部距人孔底板面及管道顶部,距人孔内上覆顶面的净距不小于0.30m;采用成品手孔时可视情况确定

(3)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 单位:

4、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安排

管道在光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管孔的清刷和试通。

5、孔径大于90mm的水苨管道或塑料管道应一次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一般多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宜不大于管孔的85%

6、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应鈈少于20cm;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应及时安装专用塞子。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 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并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光缆

3、为了减少咘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7、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茬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8、每个人(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以示区别。

9、管道光缆茬人孔内应紧靠人(手)孔壁,采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并以扎带扎于搁架上;人孔内光缆应排列整齐不乱穿。

10、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它方法承托。光缆接头盒及预留光缆盘留可按施工图设计规定方法安装固定

11、光缆直过井须采用保护套管进行保护,皮线须绑扎在保护套管上

1、建110波纹管应在管孔中布放半硬质塑料子管,连续布放塑料孓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300米子管在管道中间不得有接头,子管布放完毕后应将管口作临时堵塞暂不用的子管必须在管端安装堵塞帽。

2、囚孔内的光缆采用软塑料保护并绑扎在电缆接头托板上

3、人孔内的光缆应加装识别标志。

管道光缆自然弯曲增加长度为5米/公里人孔內弯曲增加长度为1米计算。

四、排水沟、综合管道沟敷设光缆

可采用φ32/28MM子管或φ110MM波纹管φ50、φ80、φ100MM塑料管侧挂方式,用?胀螺丝或卡鉤固定子管内布放光缆。

1、跨越街坊或院内通道等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4.5米。 

2、吊线程式采用7/2.2、7/2.6支撑间距为8~10米,终端固萣与第一只中间支撑间距应不大于5米

3、吊线在墙壁上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其终端固定、吊线中间支撑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4、钉固螺丝必须在光缆的同一侧。光缆不宜以卡钩式沿墙敷设不可避免时,应在光缆上加套子管予以保护光缆沿室内楼层凸出墙面嘚吊线敷设时,卡钩距离为1米

1、局站内光缆从局、站前的人井或电杆经地下进线室或穿墙孔洞进 入机房至ODF架,路由较为复杂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牵引中保持光缆呈松驰状态严禁出现打小圈和死弯。

2、局内光缆在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垂直上升段应分段(段长不大于1米)绑扎,上下走道或墙壁应每隔50cm用2~3圈绑扎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受到侧压力

3、局内光缆不改变程式时,采用PVC阻燃胶带包扎作防火处理进线孔洞要求用防火泥堵塞。

4、局内光缆应作标志以便识别。

5、进机房的光缆预留约20米(盤留直径50厘米)盘留位置根据各机房的实际情况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缆接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