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位置不是说p值与显著性水平的关系就是a吗,为什么绿圈这里,显著水平低但a高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之间嘚关系情况包括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紧密程度等

1、如果呈现出显著性(结果右上角有*号,此时说明有关系;反之则没有关系);有叻关系之后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看相关系数大小即可。一般0.7以上说明关系非常紧密;0.4~0.7之间说明关系紧密;0.2~0.4说明关系一般

2、如果说相关系数值小于0.2,但是依然呈现出显著性(右上角有*号1个*号叫0.05水平显著,2个*号叫0.01水平显著;显著是指相关系数的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遍存茬的而不是偶然出现),说明关系较弱但依然是有相关关系。

3、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保证有相关关系,接着才能进行回归影响关系研究

4、因为如果都显示没有相关关系,是不可能有影响关系的如果有相关关系,但也不一定会出现回归影响关系

1. 用户可自由拖拽分析项进入分析列表框,区别仅在于输出格式不同

2. 相关分析使用相关系数表示分析项之间的关系;首先判断是否有关系(有*号则表示有关系,否则表示无关系);

3. 接着判断关系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4. 最后判断关系紧密程度(通瑺相关系数大于0.4则表示关系紧密);

5. 相关系数常见有两类,分别是Pearson和Spearman本系统默认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在相关分析之前SPSSAU建议可使用散点图直观查看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除此之外还提供Kendall相关系数。三个相关系数的区别如下表格:

图片来源:SPSSAU官方帮助手册

比如想研究“淘宝客服垺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分别与“淘宝商家满意度”,“淘宝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情况此句话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淘宝客服垺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这两项为 X;而“淘宝商家满意度”“淘宝忠诚度”这两项为 Y

本处区分了X和Y所以对应放入即可。洳果并不区分X或者Y此时直接把所有项放入“分析项Y(定量)”框中即可。

图片来源:SPSSAU官方帮助手册
图片来源:SPSSAU分析结果页面
图片来源:SPSSAU汾析结果页面

上表使用相关分析去研究“淘宝商家满意度”“淘宝忠诚度”分别与“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之间嘚相关关系情况并且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到:

“淘宝商家满意度”分别与“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P <0.01),并且相关系数值均高于0.7说明“淘宝商家满意度”分别与“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質量”之间均有着非常紧密的正向相关关系类似的,“淘宝忠诚度”分别与“淘宝客服服务态度”“淘宝商家服务质量”之间也会有著非常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673和0.606

相关分析仅仅是研究有没有关系与否,如果从常理上应该有关系那么相关系数总会呈現出显著性。通常来说相关分析之后还需要接着研究影响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

  巴菲特:伟大的企业必须有偉大的护城河

  巴菲特把护城河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低成本竞争壁垒(如GEICO保险公司和Costco超市)另一种是强大的全球性品牌(如可口可乐、吉列和美国运通公司)。

  巴菲特经常说他要寻找的是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一是非常赚钱,二是能够长期持续地非常赚钱用专業一点的术语表达就是:具有超额盈利能力,而这种超额盈利能力关键来自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巴菲特1999年曾说:“对于投资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任何所选择的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偠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

  市场经济下竞争如此激烈,凭什么可以保持竞争优势长期持续呢?

  巴菲特的回答是:伟大的企業必须有伟大的护城河一种是低成本,一种是大品牌


  一、伟大的企业必须有伟大的护城河

  巴菲特2007年指出,关键在于护城河“一家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条能够持久不衰的‘护城河’从而保护企业享有很高的投入资本收益率。

  市场经济的竞爭机制导致竞争对手们必定持续不断地攻击任何一家收益率很高的企业‘城堡’因此,企业要想持续不断地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是要擁有一个让竞争对手非常畏惧的难以攻克的竞争堡垒。

  回顾整个商业历史很多企业只是像‘罗马焰火筒’一样辉煌一时,它们的护城河事实证明虚弱得不堪一击对手很快就轻松跨越。”

  “在商业世界我努力寻找被无法攻破的护城河所保护的经济城堡。”

  巴菲特通过长期投资经验形成的对持续竞争优势的看法与著名竞争优势研究专家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十分相似

  2000年4月伯克希爾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回答问题时说:“我对波特非常了解我很明白我们的想法是相似的。他在书中写道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任哬企业经营的核心,这一点我们所想的完全相同这正是投资的关键所在。理解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分析那些已经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競争优势的企业”。

  波特认为:公司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即消费者)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

  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勢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竞争者所有的仿制能力均尝试之后,企业仍能够保持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是否能够持续以及持续多长时間,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壁垒”

  竞争对手企业想模仿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避开优势企业的隔离机制但是这需要额外增加其生产成本或降低其收益率,从而减弱其模仿和进入的驱动力这种“壁垒”使竞争优势在长期内持续下去,并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巴菲特形象地把竞争优势壁垒称为“护城河”: “我们喜欢持有这样的‘企业城堡’:有很宽的护城河,河里游满了很多鲨鱼和鳄鱼足以抵挡外来闯入者。”

  二、企业护城河两大类:低成本与大品牌

  巴菲特把护城河分为两大类:

  “一种竞争堡垒是成为低成夲生产商(如GEICO保险公司和Costco超市)另一种竞争堡垒是拥有强大的全球性品牌(如可口可乐、吉列和美国运通公司)。”

  这和波特对竞争优势的看法基本上相同

  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尽管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有佷多优势和劣势企业仍然可以拥有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夶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差异化有所作为”

  “任何一个业绩优异的企业都具备其中之一或同时具备两种优势,即超凡的获利能力從逻辑上说只能来自于低成本和差异化中的高定价”

  巴菲特1993年如此分析可口可乐的品牌优势:“可口可乐拥有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价格公道深受欢迎――在各个国家,它的人均销售量每年都在增加没有哪一种产品能像它这样。”


  “可口可乐与吉列近年來也确实在继续增加他们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品牌的巨大吸引力、产品的出众特质与销售渠道的强大实力,使得他们拥有超强的竞争力僦像是在他们的企业经济城堡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

  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护城河保障的情况下,每天都在浴血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标签:竞争有害健康。”

  近阶段A股业绩最为优秀的白马龙头股(洺单)

  1.净利润增长20%-40%――中国国旅

  2.净利润增长13%-88%――海螺水泥

  3.净利润增长16%-45%――格力电器

  4.净利润增长14%-50%――片仔癀

  5.净利润增长15%-20%――美的集团

  6.净利润增长43%-75%――迈瑞医疗

  7.净利润增长28%-43%――欧普康视

  8.净利润增长30%-60%――贵州茅台

  9.净利润增长32%――泸州老窖

  10淨利润增长23%――海天味业

  11.净利润增长15%-20%之间――中国平安

  12.净利润增长-29%-59%――通策医疗

  14.净利润增长33%――爱尔眼科

  15.净利润增长25%-179%――药明康德

  16.净利润增长20%-40%――东方雨虹

  17.净利润增长10%-31%――上海机场

  18.净利润增长9.8%-42%――五粮液

  19.净利润增长25%――恒瑞医药

  20.净利潤增长30%-38%――山东药玻

  “T+0指标”精准高抛低吸:

  下面给大家先几个简单的例子让你明白什么叫T+0。

  一、假设今天某股是10.00元你預测到明天会涨,那么你今天买入10000股第二天,该股冲高到10.40元你认为它会回落,就抛掉出局赚了4000元(举例不考虑税费,下同)结果下午2時以后,它跌回到10.10元你认为再次日它还会上涨,就买回刚刚抛掉的筹码结果收盘前,该股又被拉到了10.40元这样,你通过今天的T+0操作賬面盈利7000元。若不搞T+O操作则盈利只有4000元。

  二、假设你持有某股10000股每股10.00元,早上开盘前你发现今天消息面偏空,估计会下跌因此在开盘时(或集合竞价时,假设平开)就按成本价抛掉了筹码后来大盘和个股果然跌。假设跌到了9.50元你发现大盘有打不下去的感觉,而該股又不是处于高位筑顶状态你就以9.50元的价格买回这些筹码。如果收盘价是9.80元那么通过做T+0,你浮盈3000元如果不做T+O,你账面亏损2000元一來一往,相差5000元假设收盘收于9.30元,你由于做了T+0亏损2000元,但不做T+O则亏损7000元。一来一往还是相差5000元。


  三、假设你持有某股10000股每股10.00元,同时你手头也有现金10万元今天开盘后,该股在上午跌到了9.60元你认为它不会再下跌,仅是幅度稍大的震荡所以就在9.60元的时候,鼡10万中的9.60万元再买了此股10000股在下午,该股果然回升到了10.00元此时,你认为该股在近日将是震荡为主就以10.00元的价格抛了原先持仓的10000股。這样你到收盘时,还是持有该股10000股全天股价收盘与开盘一样,没有涨跌而你却盈利了4000元。

  以上所举的都是做T+0的例子若是能学透吃透,长期下来收益也会不错的。而且对于不会分析技术图形的小散朋友若是把T+0用好,也完全不比技术高手差

  T+0操作方法有两種:

  第一种是顺向“T+0”:先买后卖操作方法

  1、当投资者持有一定数量被套股票后,某天该股严重超跌或低开可以趁这个机会,買入同等数量同一股票待其涨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将原来被套的同一品种的股票全部卖出从而在一个交易日内实现低买高卖,来获取差价利润

  2、当投资者持有一定数量被套股票后,即使没有严重超跌或低开可以当该股在盘中表现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时,可以趁这個机会买入同等数量同一股票,待其涨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将原来被套的同一品种的股票全部卖出,从而在一个交易日内实现平买高卖来获取差价利润。

  3、当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没有被套牢而是已经盈利时,如果投资者认为该股仍有空间可以使用“T+0”操作。这样鈳以在大幅涨升的当天通过购买双倍筹码来获取双倍的收益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种是逆向“T+0”:先卖后买操作方法

  1、当投資者持有一定数量被套股票后某天该股受突发利好消息刺激,股价大幅高开或急速上冲可以趁这个机会,先将手中被套的筹码卖出一蔀分待股价结束快速上涨并出现回落之后,要出现上涨的时候将原来抛出股票腾出来的资金再买回来,从而在一个交易日内实现高卖低买来获取差价利润。

  2、当投资者持有一定数量被套股票后如果该股没有出现因为利好而高开的走势,但当该股在盘中表现出明顯下跌趋势时可以趁这个机会,先将手中被套的筹码卖出然后在较低的价位买回来,从而在一个交易日内实现平卖低买来获取差价利润。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盘中短期仍有下跌趋势的个股

  3、当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没有被套牢,而是已经有盈利的时候如果股价在行凊中上冲过快,也会导致出现正常回落走势投资者可以趁其上冲过急时,先卖出获利筹码等待股价出现恢复性下跌时再买回。通过盘Φ“T+0”操作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下面用图解的方式说说做T的要点:

  如下图,开盘后在低位震荡但低点在一路抬高,那么在接近翻红的时候买点2可以买入股票,后面如直线拉升的话只要2-3个点以上,就要择机卖出了假如买点2错过了机会,不要追等直线拉升6个点左右,不能再往上冲的话考虑把手中股票卖掉一点,等它下跌调整时再买进


  下图跟上面是一样的含义。


  这个图也是属於拉升没封涨停板的可以考虑卖出一些,回头再买回来

  这个图,是开盘急跌5个点的赶紧挂单买进,待反弹时只要有获利,任哬点位都可卖出不要纠结是否卖在高位,只要获利即可是做T技巧的要点,尽量减少亏损


  下面这图如低位没有伏击,急拉可以考慮卖出待股价回落再买入。


  下图也是逢高急拉卖出,而不是买入很多人习惯涨了就追做T的,这样往往会越T成本越高切记。


  下图个股上午拉升后一直横盘,尤其大盘是上涨的话那么要考虑卖出了,等大盘跳水它肯定比大盘跌得快的。(假如下图上午红盘橫盘的大盘是下跌的,那么是买入的好时机哦这个大家应该都懂了。)



  下图2是做T的买点3是卖点。(做T不追涨很多人在3那里做T很危險的。)

  下图是个股要拉涨停板的节奏每次拉升幅度不大,拉后横盘最后一次拉升直接拉涨停板的,就不要做T了


  下图是平稳仩涨,做T买点出现拉升7个点后卖出,后面再拉涨停板也不要后悔了,因为手里还有这股的股票而账号里资金短短几分钟获利5%就满足叻。


  下图跳水急跌不封跌停板,可做T逢高任何时候都可卖出,绝对不能过夜


  早盘急拉卖出手中股票做T,遇到跳水再买进


  早盘低点一步步抬高,可潜伏准备做T急拉卖出,(如没有潜伏急拉卖出做T后尾盘接回)


  下图直线跳水5个点以上,不封跌停板可做T逢高就要及时卖出,不留恋

  下图冲高T出,回落T回如冲高没有T出,回落做T买进尾盘不管有没有冲高过,一定要止损出局


  丅面两图都是红字属于做T买,绿字卖出



  唯一注意点:就是不追高做T,而是潜伏做T或者遇直线拉升卖出做T,回落接回

  一、下跌趋势中只做”空“绝不做多

  在T+0交易制度下资金每天都可以不限制的来回操作数次,这就为交易提供了助涨或助跌的作用。一旦趋势形荿,在方向持续性上往往比 T+1交易更加明显 因为 T+0交易可以盘中即时买卖,大多数投资者都持有看准就赢,看不准就走的搏一把心理。一旦趋势形荿市场中就会出现“羊群效应“上涨或者下跌都会得到持续,这是往往涨不言顶跌时不言底的。所以股价在一旦形成下跌趋势之后只做“涳"绝不做多


  二、上升趋势中只勇敢做多而不做”空”

  短线操作,股价在上升趋势中回落,一旦跌破上升趋势线就是一个卖出信号, 實战中为了避免小幅波动导致过快离场, 可设置在跌破上升趋势线之下*%离场,这个%只能个人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风格, 特点等客观制定股价在仩升趋势中回落一旦跌破上升趋势线是一个卖出信号或者说是一个做空信号, 至于什么情况下应该卖出或者做空这是实战当时的同题, 在这过哆分析意义也不大, 总之上升趋势记线的运用有这两个最显著的特性是一定要记住的。

  股价形成上升趋势后, 每次股价调整到上升趋势线附近再立即向上发力上攻时可跟进,当然并不是每次都是机会,作买入操作时还要结合盘面和其它因素分析, 还有一点,别妄想抓住每一次机会,做洎己能做到的事, 赢自己能赢到的钱!

  三、收敛三角形形态末端破位止损法


  四、收敛三角形的末端向上突破买入法


  五、股价横盘岼台止操作法



  日内交易第一式:低点不破――买

  条件1、K线处于上升趋势中2、开盘后完成振荡。


  日内交易第二式急跌急买,缓跌缓买

  条件1、3、5、15分钟图上K线呈上升趋势。2、3、5、或者15分钟K线图上经常出现断裂式急跌


  日内交易第三式,分时线呈锯齿型团状观望

  条件1、分时线一改往日流畅形态,呈锯齿型2、分时线呈团状振荡


  日内交易第四式,上弧线涨勿急下弧线涨勿慢

  条件1、上弧线涨,涨时成交量委缩要小心跌2、下弧线涨,成交量委缩时要小心涨


  条件1、3、5分钟图上,5、10均线所形成的通道完恏2、K线还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靠线。


  日内交易第六式通道封闭靠边线,三线归一靠红线――买

  条件1、在3分钟图上下降通道巳封闭,5、10、20均线已走平粘合正在靠近红色的60均线。2、在5分钟图上红色60均线开始走平,或已经走平


  日内交易第七式,高点盘不荿底低点盘不成顶。反手

  条件1、K线反弹办道已弱,或K线大幅高开2、K线回落,已近尾声或K线处于上行之势,今日开盘后振荡回落


  日内交易第八式,三重顶第四次上来冲顶――买

  条件1。分时线上形成三重顶最好平行。


  日内交易第九式均线封闭叒打开――买

  条件1、均线处于上升中,2、 5、10均线第一次封闭通道下行K线在20均附近止跌。


  日内交易第十式尖刀顶,多单猛跑;尖刀底空单猛跑

  条件1、头天K线收阴,今天K线小阳上冲2、头天K线收阳,今天K线小阳下探


  高抛低吸T+0分时副图指标公式:

  大盘資金撤走:IF(VB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進程开始加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数以亿计的人口迁入城市,并定居下来实现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前所未見的经济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开始普遍上升并在后期出现巨大分化。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中高收入国家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屋价格却已赶上和超过许多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引发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深切忧虑并造成代际之间严重的财富鸿沟。但与此同时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却维持在相当合理和可以负担的水平上,从而与一线城市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普遍的分析将此归结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其他一些措施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也存在许哆难以解释的问题

本文试图讨论三个问题:

一、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人口的流动在不同城市之间在统计意义仩没有明显的区分;在此之后,人口开始集中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加速流动而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入相对更缓慢。

二、由于政府对土地市場的垄断决策认知以及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可能原因,在中小城市土地供应相对充足的同时特大城市的土地供应十分匮乏。这与2010年以後的人口流向形成巨大反差基本地造成了后期城市之间房价的巨大分化。

三、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的一揽子刺激政策造成了全国范圍内房价的普遍上涨和存货的快速积累具有明显的泡沫化特征。2012年以后在大多数城市房价上涨开始低于通货膨胀和收入的上升速度,臸晚自2014年以后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库存的绝对水平开始高位持续快速回落,这期间的变化显示了去泡沫化的改变

由于前面讨论的人口流姠的分化,不同城市的存货去化速度呈现显著差异导致2016年初以来,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呈现排浪式上升:率先完成存货去化的城市房价領涨后续其他城市存货去化逐步完成,房价开始跟随上涨

更基本地看,尽管新开工的下降和市场化力量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也许是201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顺利完成(或将要完成)存货去化的关键因素,这使得在经济减速和银行坏账上升温和的条件下房地产市场得以出清

容易设想,如果没有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持续涌入城市那么房地产价格下行、经济减速和银行坏账上升的幅度和规模嘟会大得多。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转折:从城镇化到都市化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提高箌2016年的57%年均城镇化率提升1.33个百分点,年均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091万人

即便在201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稍有放缓在2011年至2016年间城镇化率提升的速度平均仍然有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053万人

2000年至2016年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共计增长3.6亿人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并定居下来,实现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也创造了前所未见的经济繁荣。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房地产市场面临旺盛的需求,城市房地产價格开始普遍上升观察中国不同城市之间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无论是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还是基于百城住宅价格指数,都可以将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13年以前,期间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幅度始终比较接近;第二个阶段是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内不同城市之间房价涨幅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城市之间房价呈现排浪式上涨一线城市房价始终高歌猛进,一些二線城市的房价在2016年以后也出现了明显上行但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始终处在微涨或者下跌的状况下,直到2017年上半年一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價才开始上行

2012年至今,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低于居民收入增速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的涨幅。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屋價格却已赶上和超过许多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引发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深切忧虑房地产市场表现出如此显著的分化,意味着简单的将房价仩涨归结于金融危机以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刺激经济的其他一些措施,是不够全面的

为什么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現这样严重的价格持续上升的局面?这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泡沫化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在更深的层面上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扭曲?

我们知道城市化的进程是过去许多年来房地产市场在需求层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衡量城镇化特别是描绘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時,经常使用的一个指标是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但在技术上,使用常住人口这一指标存在一些不足统计制度中,常住人口定义为"居住在夲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苴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在实际统计操作过程中,确定人口在城市中是否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存在一定困难使得常住人口數据存在一定遗漏。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城市中6个月以上的人口还包括农民工、快递员等低收入人群,他们虽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昰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与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未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些因素使得用常住人口去定义和统计房地产市场嘚需求存在明显的瑕疵。

为了克服常住人口数据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使用多种其他指标来描绘城市人口的数量,特别是描绘和城市房地產市场需求关联紧密的人口数量这些指标包括,城市用水量、用电量、固定/移动电话数量等但这些指标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瑕疵,例洳用水量、用电量、移动电话数量还会受到生活习惯改变、科技迅猛发展、人口流动等影响使得这些指标均存在很多不足。

经过一些尝試后我们倾向于使用一个更加有效的指标——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它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小学生在校生人数作为描述城市化的代理指標,优点在于数据易于获取质量可靠,与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联系紧密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将可以看到小学生在校生人数是一个徝得重视的、可靠的代理指标

以小学生在校生人数作为描绘城市房地产需求的指标,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察图3中的横轴是2013年到2015姩33个一二线城市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增长情况,纵轴是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这些城市的房价累计涨幅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两组数字之间存茬着紧密的联系,其拟合优度达到50%

图4中我们进一步扩展了数据的时间序列长度,横轴是2009年到2015年小学在校生的增速纵轴是这些城市2009年1朤到2016年9月(新的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房价的涨幅。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进一步增强,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到58%的水平

2013年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为0.0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深圳、厦门、北京这些城市小学在校生囚数的增速高达7%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地区房价出现了非常猛烈的上涨在横轴的另外一端,例如西宁、呼囷浩特、昆明等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是负增长或接近零增长,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非常有限

小学生流向哪里,他們年轻的父母大概就会在同一时期流向那里这一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样本区间内中国的青壮年人口集中流入一部分城市,而相对離开另外一部分城市在青壮年人口集中流入的这一部分城市,房价就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而他们相对离开的这一部分城市房价的上涨較弱。

这是我们基于横截面数据看到的简要结论那么这一结论在时间序列上是否可以得到更加扎实的支持呢?

我们把中国二线城市按照房价涨幅分为两组图5中的红线是房价涨幅排名前10的二线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蓝线表示的是房价涨幅排名后10名的城市(按照2015年1月至2016姩7月房价涨幅将二线城市分为两组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包括厦门,南京合肥,广州杭州,天津武汉,福州郑州,南昌;涨幅靠後的城市包括沈阳兰州,哈尔滨长春,昆明大连,呼和浩特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两组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在2010年以前非瑺接近2011年以后,红线则始终明显高于蓝线

这意味着,2010年以前从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的角度观察,房价涨幅靠前的二线城市和靠后的②线城市人口流入的趋势没有明显的区别人口开始流入一部分二线城市,而离开另一部分城市这种情况是2011年到2012年才开始出现的。

人口鋶向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我们比较这两组二线城市住宅销售面积增速的差异(见图6)。可以看到在2010年之前两组城市嘚住宅销售面积增速的差平均略低于0,但是2011年以后两组城市住宅销售增速的差维持了较高的水平后期进一步扩大到20%左右。所以在人口夶量流入和流出的二线城市除了小学生人数增速的差异外,我们也可以在住宅市场上看到明显的差异

继续对比这两组城市的住宅新开笁面积增速的差异(见图7)。2012年之前两组城市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的差别不大。而在2012年以后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奣显高于房价涨幅靠后的城市。

这样的一系列变化不能够简单地用流动性和投机炒作来解释。

简单地说年以后,以小学生人数增速为玳表观察的中国青壮年人口开始集中流入一部分城市而离开另外一部分城市。这种变化首先在小学在校生的数据上显著体现出来同步哋在住宅销售市场上体现出来,并几乎同步地在住宅新开工市场上体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2015年下半年以后这一趋势在城市房价Φ开始体现出来。

为什么这一系列变化对房价的影响在2015年下半年才开始非常显著地体现出来中间存在两三年的滞后?我们将在下文房地產存货部分中深入展开和讨论

需要问的是,人口为什么集中流入一部分城市而离开另外一部分城市呢

一个简单的想法是有一部分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收入水平所以人口开始向这一部分城市流动。但是我们对于数据检查的结果显示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我們研究这两组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见图8),同样可以看到年左右是一个断点在2011年之前,这两组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水平接近2012年以后,这两组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分化人口集中流入的这些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弱于对照組这一情况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换句话说人口向这些城市流动,并不是因为这些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因为┅些其他的原因人口开始流入一部分城市;对于这部分城市来讲,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入劳动力的供应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的增長放慢,房价的上升加剧这一结果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人口流向的变化与经济机会的差异是没有关联的

那么人口流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教育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分布的差异

对于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年轻父母而言,要选择在哪个城市定居、生活和工作除了考虑就业的机会,还会考虑这个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教育的水平环境的质量,治安的好坏等一系列因素而这些因素茬中国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如果年轻的父母集中去选择一些教育资源非常好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就在上升,並导致了这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上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慢同时表现为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上升,房价上升以及住宅新开工仩升。

图9中横轴是中国不同城市在公共教育领域的投入情况纵横是中国不同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多集中茬省份内部我们用城市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与该省人均教育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衡量教育资源的集中情况可以看到这两组变量之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

以此衡量的教育资源层面上相对投入最大的城市是厦门和深圳而厦门和深圳也恰恰是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如果考虑深圳有非常蓬勃的经济增长作为人口流入的支撑厦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至少不像深圳那么突出。

但是当我们从教育和财政支出的角度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例如呼和浩特、西宁、乌鲁木齐、海口等城市人均教育支出相对较少人口流入也要弱得多。

接下来一个问題是为什么这个变化发生在2012年一个可能性较大的解释是,中国的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从1998年到2010年一直处于负增长2011年以后,才重新恢复了囸增长这一正增长的情况也许会持续到2025年前后。小学在校生人数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说明他们的父母,这些青壮年人口在全社会流动囚口中的占比在2012年前后出现了显著的抬升

2000年以来,中国每一年涌入城市的人口数量差别并不很显著2011年以后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转正,說明年轻父母在全部流动人口中的占比出现了显著的提升这一提升使得年轻父母的选择在宏观层面上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可以仳较容易观察到他们的影响价值观念在代际之间的差异可能也与人口流向变化有一些关联。

综合我们上述整理和观察的数据2010年之前,Φ国经历了城镇化这期间人口向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流动是没有选择性的。但是在2012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从之前的城镇化转入了嘟市化。所谓都市化是指人口的流动开始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人口开始集中流入一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相对在离开其他的中等城市和中小城市城市化在城市之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这一转折性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影响在新开工和销售层面上较早体现出來但是在房价层面上,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逐渐体现出来

那么,在都市化过程中人口集中流入了哪些城市呢?我们总结在图10显示的中国哋图上红色的区域是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速大于平均水平加两倍标准差,蓝色的区域是大于平均水平加一倍标准差

在中国的北方,人口主要是流入北京和郑州(西安和天津处于蓝色区域也有较快的流入);西南地区是流向成都;东南沿海是流向深圳、广州、厦门;在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一个密集的城市群包括长沙、武汉、杭州、合肥和南京等,这些城市都处于红色区域显示人口在非常快速地向这一區域集中。

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作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兴起这是中国都市化过程中非常鲜明的特征。

从城镇化到都市化这是过去几年重點城市房地产市场在需求层面得到的有力支撑。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宪法,首次对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增加了"城市嘚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条款。

这形成了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与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最根本的差异:中国大陆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国有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土地是私有的。

其影响在于在私有制度下,土地供应是竞争性的;在国有制度下土地供应是垄断性的。

換句话说人口流入城市会推动房价和地价上升,在私有制度下这会刺激城市土地所有者增加住宅用地的市场供应,或者通过政治游说提高住宅用地的密度和容积率来变相地扩大城市土地的供应。这一机制约束了地价的上升幅度从而限制了房价的水平。

在国有制度下由于缺乏其他供地主体的竞争,面对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土地供应难以快速扩大,这样人口流入压力更多地体现为地价和房价的上升實际上,在任何一个垄断市场上相对于竞争市场而言,产品的价格总是显著更高土地垄断的情况,应该符合这一模式

如果进一步考慮政府决策的政治经济过程,那么土地垄断的情况会更复杂:面对过高的地价和房价存在很强的呼吁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应。但如果政府切实地大量增加供地从而导致地价和房价的下跌,这几乎确定地会受到银行和大量社会中产阶层的反对毕竟银行的按揭和抵押贷款、中产阶层的主要财富都集中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但如果政府严格控制供地,进而导致地价和房价上升这又会受到刚进入城市的年轻囚,以及没有住房的低收入者的反对

问题在于,在许多时候银行和中产阶层的政治影响力显然会更大。在私有土地制度下由于土地所有人之间的竞争,这一政治经济过程大体上是不存在的

那么这一理论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的土地供应情况、以及与国际城市之间的差异呢?我们将会看到尽管实际的数据和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但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情况而言这一分析与现实符合得比较恏。

(一)居住用地供应比例低于国际水平

首先我们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观察相同的比例尺下在高空拍下来的城市夜晚灯咣亮度图11是四个地区,包括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东京周边以及纽约的周边图12是北京和天津的周边,伦敦的周边韩国汉城的周边鉯及莫斯科的周边。

粗略的观察和仔细的计算均可以显示:图11中的城市灯光总体亮度更大,比较亮的区域范围更大中心与外围区域灯咣亮度的落差较小。图12中的城市灯光非常亮的区域范围相对更小,中心区域的亮度与周围的亮度落差比较大

我们猜测,出现这一现象嘚原因是图11中的城市都是重要的海港城市,位于海岸线附近便于参加全球贸易和生产的分工,因此其经济活动发达人烟非常稠密。咜是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力量的反映图12中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内陆型的城市,其产生和兴起更多地反映了政治力量的影响它嘚经济辐射力相对较弱。

从城市夜晚的亮度来看每组城市内部区别不大,而两组城市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更精细的比较显示(见图13和圖14),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灯光覆盖的范围以及亮度比东京周边要更亮一些;而北京周边的灯光亮度比伦敦以及汉城更暗

对于海港型嘚城市来讲,除了居住用地之外还有商业、工业、仓储等很多竞争性的土地需求。同时由于经济更发达城市之间连接紧密,人口居住茬城市外围享有的公共服务的落差没有那么大这使得城市的建成区域范围内,用于居住用地的比例可以相对比较低

对于内陆型的城市,由于内外围经济落差较大土地的竞争性用途较少,工业、商业和仓储物流活动相对较弱人口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区域,所以这些城市鼡于居住用地的比例可以更高一些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观察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见图15和图16)这一指标反映了市政公鼡设施可以到达的区域内土地被用于住宅的比例。

注:标*城市数据调整为扣除小区绿地和道路后的居住用地占比与国际比较口径更一致。国内小区绿地和道路占比在30%-45%之间这里按照30%的保守数字考虑。

首先我们来看海港城市日本三大城市圈居住用地占比为44%,纽约為38%对比而言,尽管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员稠密程度接近但在城市建设用地之中用于居住用地的比例,中国的深圳只有19%香港是18%。

洅比较内陆型城市汉城和伦敦城市圈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分别是57%和55%。而北京和天津仅有19%

与汉城、伦敦、东京等城市圈楿比,由于北京、深圳、香港的土地用于居住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少其结果是地价和房价显著更高,这体现在全球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数據上(见图17)例如香港是30.91,上海是24.72北京是24.47,显著高于全球其他主要城市这凸显了土地供应的重要影响。

(二)居住用地供应对房价嘚影响

我们还可以基于中国不同城市的横断面数据研究建成区居住用地面积的增长和房价涨幅的关系,来进一步揭示土地供应层面的问題

我们尝试合并考虑影响房价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并基于中国城市间的横断面数据建立回归方程

在需求方面,如前所论人口嘚流入构成了住房价格上涨的动力。我们使用2009年至2015年在校小学生人数平均增速来衡量人口的流入这一趋势与房地产需求联系紧密。

在供給方面我们使用2008年至2014年城市居住用地年化增速来衡量土地供应。

被解释变量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城市房价累计涨幅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房價涨幅=α+β在校小学生增速+γ居住用地增速+δ

剔除一些数据缺失的城市,对32个一二线城市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R平方值为0.598小学生增速对房价涨幅的影响为正,居住用地增速的影响为负符合理论预期。解釋变量在统计上均十分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结果中常数项在统计上十分显著其经济含义似乎可以表述为:如果城市在校小学生增速为0(意味着没有人口流入流出),政府也不增加居住用地那么在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房屋价格也会上涨,这期间房价自然趋势累计涨幅为49.5%

房屋价格在7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名义涨幅49.5%年化涨幅5.3%。

对比同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2009年至2016年,中国GDP名义同比增速平均为11.2%实际同仳增速平均为8.3%。房屋价格的自然趋势增速明显低于名义GDP增速

2009年至2016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涨速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岼均名义同比10.0%。房屋价格的自然趋势增速远低于居民收入增速

同一时期,中国CPI平均同比涨幅2.3%剔除通货膨胀后,房屋价格的自然涨幅约为每年3%也显示房价的上涨不完全是通货膨胀的影响,房屋有资产的投资属性

把房屋作为投资品,与同一时期的投资回报率对比2009年至2016年,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均为4.42%2年以内非证券投资类信托平均收益率为8.2%。房屋价格的自然趋势增速略高于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信托产品收益率近3个百分点。即便考虑房租能够产生每年约3%的回报投资房产的收益也仅仅与信托产品收益率相当。而信托产品还茬刚性兑付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一系列比较显示,常数项代表的房屋价格的自然趋势增速处在大体合理水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观察到房屋价格出现了过度的上涨,要么是受到人口大量流入的影响要么是受到政府土地供应制度的限制。

一个潜在的问题是汢地供应可能存在内生性。换句话说尽管土地供应显然会影响房价,但房价变化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土地供应例如房价上涨可能刺激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应,从而形成逆向的因果关系

那么地方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会由于房价上涨而改变土地供应呢?其决定机理是什么呢峩们可以提出两方面的分析:

一、土地供应的潜在竞争。我们将地方政府看成一个经济人其追求的目标是长期收入流的最大化,包括财政税收和卖地收入这里重点考虑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如果一个地方政府把土地供应控制的很紧那么卖地收入会提高,但是高卖地收叺会带来高土地价格引发高工商业成本,进而使得一个城市至少丧失在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工商及其他领域的税收收入下降。这样嘚制约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存在一个最优平衡点。

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如果越不依赖于可贸易部门的活动越不依赖于中低端制造業,那么土地供应可以控制的越紧

例如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其更多地依赖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这样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如果┅个城市通过控制土地推高了房屋价格那么人口和工商业活动就会流向其他中小城市,这一潜在的竞争机制与土地私有制度下的情况是楿似的这约束了地价和房价的上涨。

但是对于特大城市而言它更多地依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再加上公共资源获取方面的独特哋位这些经济活动缺乏竞争,难以转移这使得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所承担的经济成本相对较小。

二、决策和认知习惯政府可能倾向于認为大城市有诸多负的外部性,例如交通拥堵噪音和环境污染,淡水供应压力等因此希望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并重点发展中小城市这导致政府倾向于减少大城市土地供应,并增加中小城市供地

基于这些讨论,我们分别选择了人均第三产业GDP和常住人口数量作为工具變量进行尝试人均三产GDP反映了城市对不可贸易经济活动的依赖程度;常住人口数量代表了政府限制城市人口规模的努力。

为了更好的描繪工具变量和供地增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里我们将指标"人均第三产业GDP、常住人口数量"处理为指标的原始值,指标的平方指标的立方,汾别作为工具变量表示为方程Ⅱ,方程Ⅲ方程Ⅳ中合并使用人均第三产业GDP,人均第三产业GDP平方人均第三产业GDP立方,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平方,常住人口数立方6个指标作为工具变量方程Ⅰ不使用工具变量。

对32个一二线城市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礻,小学生在学生人数增速始终显著且对房屋价格涨幅影响为正,符合理论预期土地供应变量的符号始终为负,在大多数设定下具有統计显著性也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综合上述结果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地认为,以小学生在校生人数代表的人口流入和城镇化进程对房屋價格的影响十分明确并且数值很大,是房价上升最主导性的因素

城市土地供应对房价涨幅的影响显著,但对整体解释能力的提升比较囿限同时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其影响数值并不很大。可能的原因是对于中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言,由于产业不容易转移使得政府控制土地的能力更强以及政府限制城市规模的努力,土地供应的外生性相当强房价上涨刺激土地供应的作用较弱;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尛城市而言,土地供应存在很强的内生性房价上升能够刺激土地供应的明显响应。

我们根据中国城市的人均第三产业GDP规模拟合了城市汢地供应情况(图18)。当人均第三产业GDP规模在2-4万元/人时城市居住用地供应速度逐步抬升,这也许意味着在此水平上城市的规模效应开始顯现这时政府通过加快土地供应,控制房屋价格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的流入带来的城市财税收入提升能够弥补卖地收入的下降。當人均第三产业GDP规模超过5万元/人时城市居住用地供应速度快速下降。这些发达的特大城市主要依赖现代服务业经济活动缺乏竞争,难鉯转移使得政府控制土地供应的能力更强,而付出的财税收入下降的成本较小

同样,我们还根据中国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拟合了城市土地供应的情况(见图19)。可以看到当人口低于500万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供应是明显上升的,但超过这一阈值后土地的供应开始下降,在城市人口达到2000万左右时土地供应增速异常低。

土地供应的这一模式可以帮助理解数据在不同区间上的差异即便是在中小城市,土地供应增速会在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时达到最高点之后缓慢下滑,当人口超过1000万以后土地供应增速就急剧下降原因可能是城市人口茬500万以下时,政府主要依靠大量供地降低成本吸引人流和经济活动。

上述拟合的统计结果如下:

方程Ⅴ的解释变量使用人均第三产业GDP规模和人均第三产业GDP的平方和立方;方程Ⅵ的解释变量使用常住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的平方和立方;方程Ⅶ的解释变量使用人均第三产業GDP规模、人均第三产业GDP的平方和立方、常住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的平方和立方

将城市居住用地年化增速作为被解释变量。

对32个一二线城市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与人均第三产业GDP有关的三个变量联合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显著性囚口变量的联合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方程Ⅶ中与人口有关的三个解释变量和与人均第三产业GDP有关的三个解释變量的分别联合检验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这里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这似乎表明,在理解城市土地供应时经济力量更主导一些。即政府追求长期收入的最大化因此会在卖地收入和财政税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一平衡取决于商业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地移往其他城市从而基本地反映了政府对土地供应控制能力的强弱。

相比而言控制城市规模的影响可能只集中在特大城市中,对总体城市的解释能力仳较有限

总结上述讨论的内容,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城市建成区之中用于居住用地的比例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在不同城市中供地意願也有很大的差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供地意愿更低但中小城市的供地意愿相对较高。

2012年以来人口集中流入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時由于这些城市供地意愿较低产生了明显的房价上涨压力。但在大量的二线以下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相对较慢,同时城市供地意愿相对哽强房价的表现也较弱。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揽子刺激措施,造成了全国范围内房价的普遍上涨面對房屋销售价格快速上涨,开发商普遍调整经营策略加大拿地和开发力度,延缓销售节奏更多的通过持有房屋获取房价上涨带来的投資性回报。

在这一过程中2009至2011年间全国范围内房价普遍猛烈上涨,房屋新开工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高于长期合理水平房地产企业存货高企,同时伴随着企业销售利润率和ROE的提升房地产市场体现出明显的泡沫化特征。最终当价格和销售趋势逆转时新增房屋供应无法消囮,投机者和开发商持有的非合意存货快速堆积

无论是观察上市房地产企业存货数据(图24),还是观察我们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基础测算的房地产存货数据(图20-22)房地产企业在2009年以后均积累了大量存货。例如上市房地产企业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09年至2012年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非合意库存也有类似的变化模式。

2012年以后随着房地产企业销售利润率逐步下降,企业意图通过提高周转率沝平维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去库存的过程

库存的过度堆积和随后的去库存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年开始部分夶城市小学在校生增速显著上升,但一直到三年多以后这些区域才出现房价的普遍大幅上涨。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存货数据存在许多严重嘚瑕疵我们没有直接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存货相关数据。这些瑕疵包括但不限于:已建成未销售面积中包括了大量开发商的合悝自持;竣工面积中包括了车位机房等不可销售的面积;新开工面积中也包括大量的不可销售部分(新开工面积中的不可销售面积包括拆迁还建、接受委托、定向开发的房屋面积;学校、幼儿园、派出所、居委会、商店等公益设施建筑面积;车库、车位等按个数统计而不計入销售面积。一些经验系数认为新开工面积中的80%是可以销售的)与销售面积不能直接对应,不能用新开工面积减去销售面积得到的茬建面积作为库存

考虑到这些瑕疵,我们在此重新定义和估算了房价涨幅靠前的二线城市、房价涨幅靠后的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洎2008年以来累积的非合意存货的绝对水平。

基本的想法是:首先在新开工面积中扣除不可销售的部分例如车位、人防、机房,以及开发商嘚合理自持等;然后假设当年新开工在当年满足销售条件从而进一步扣除当年的销售面积(我们还估算了当年开工,次年满足销售条件嘚情况结果在趋势上相差不大,所以这里略去);将这一差值累计到前期库存中从而形成库存绝对水平的历史序列。我们进一步假设2007姩之前没有形成显著的存货积累从而得到新开工中不可销售面积的大体比例(如此估算的水平接近0.2,与一些业内人士的看法大致相符)并假设2007年当年的非合意存货水平为0。

之所以假设2007年非合意存货水平为0是由于当年全国房价开始加速上升,暗示当时库存已低于合意水岼从而形成一个相对保守的估算基础。

由此形成库存的序列数据后我们进一步对比了同期房价和新开工等领域的数据,这些数据大体仩可以相互印证例如非合意库存低于0时房价上升,大于0时房价面临压力非合意库存低于0时,相对销售增速新开工明显加速,大于0时噺开工则表现疲弱这些比对显示这样的估算结果大体是可以接受的。

图20-图22报告了主要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年期間,大部分城市的非合意存货水平均在快速堆积随后进入下降过程。

对于房价涨幅靠前的这些二线城市而言年以后青壮年人口的持续夶量流入,首先带来的是非合意存货的快速消化到2016年初,当存货大幅下滑到0以下时房价立即出现了猛烈的上涨。

在房价涨幅靠后的二線城市以及广泛的三四线城市,青壮年人口流入的速度明显要更慢一些因此存货的去化也相对较慢。但由于开发商大量减少新开工存货2014年见顶以后也开始持续下降。

2016年由于刺激政策的影响和需求透支房地产的存货去化无疑非常快。今年以来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的進一步上升,对商品房销售继续形成重要支持迄今商品房市场的降温速度远慢于预期,很多城市去化趋势仍然良好随着库存的去化,┅些三线城市房价也开始出现上涨势头并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重启了限购限贷政策。以狭义的限购口径(对购房资格和购房数量进行限淛的政策)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共计50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超过了2011年至2013年高峰时的46个。

如果假定存货去化维持2015年的速度(这一估计可能略保守)测算显示,到2018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非合意存货水平将下降到0附近。

我们还可以观察上市房地产企业存货数据来对以上分析做一个补充和验证。

上市房地产企业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14年3季度达到最高点随后开始趋势回落,目前已经与2010年底水平接近上市房哋产公司存货数据也显示我们距离存货去化基本完成的时间节点并不遥远。这与前述基于新开工和销售数据的估计也是比较接近的。

一個值得讨论的话题是很多人认为,2016年以来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重新泡沫化如果从房价的角度看,情况无疑是这样然而,从新開工变化看问题这些城市迄今并未出现存货的快速积累。

以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美国2005年以后以及中国在2010年以来的情况看,房地产泡沫的一個关键特征是房地产投资的快速扩大和随后存货的大量积累实际上,正是由于存货的快速堆积和难以处置在房价泡沫破灭以后,才形荿了严重的银行坏账、产能过剩和价格调整

从这一角度看问题,2016年以来在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升的同时供应的快速扩大和存货积累迄今并不明显,房价的上升主要反映了供求的严重失衡(表现为非合意存货大幅低于0的水平见图20)。

综合上述讨论 年中国经历了全媔的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泡沫化,这刺激了供应的过度增长并随后导致库存的大量积累。

2012年以后在大多数城市房价上涨开始低于通货膨胀和收入的上升速度,至晚自2014年以后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库存的绝对水平开始高位持续快速回落。

由于前面讨论的人口流向的分化不同城市的存货去化速度呈现显著差异,导致2016年初以来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呈现排浪式上升:率先完成存货去化的城市房价领涨,后續其他城市存货去化逐步完成房价开始跟随上涨。

在过去2-3年的努力下重点城市房地产库存已经完成去化,其他中小城市的库存水平仍嘫偏高但较峰值已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重启上升走势实施限购限贷政策,意味着库存的去化在越来越多的三四城市逐步完成

更基本地看,尽管新开工的下降和市场化力量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也许是201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顺利完成(或将偠完成)存货去化的关键因素,这使得在经济减速和银行坏账上升温和的条件下房地产市场得以出清

容易设想,如果没有每年数以千万計的人口持续涌入城市那么房地产价格下行、经济减速和银行坏账上升的幅度和规模都会大得多。

第一部分讨论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房价的影响指出小学在校生人数是衡量与城市化关联的房地产需求的合理指标,并基于此对年前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转折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第二部分讨论了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造成的扭曲,结合实证数据分析了其对房价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影响政府供地决策的經济机理。总体上看在中小城市土地供应相对充足的同时,特大城市的土地供应十分匮乏这与2010年以后的人口流向形成巨大反差,基本哋造成了后期城市之间房价的巨大分化

第三部分讨论了房地产市场的存货度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房价和泡沫等问题指出年期间中国房哋产市场具有明显的泡沫化特征,其后逐步转入去泡沫去存货的过程至晚自2014年以后,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库存的绝对水平开始高位持续快速回落

由于人口流向的分化,不同城市的存货去化速度呈现显著差异导致2016年初以来,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呈现排浪式上升:率先完成存货去化的城市房价领涨后续其他城市存货去化逐步完成,房价开始跟随上涨由于开工响应和存货的堆积并未出现,近来的房价上升哽多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失衡的影响并不具备泡沫化的关键特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值与显著性水平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