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get it和I got it是否可以翻译为我知道和我明白和我懂和我懂得和我晓得

各位好我是文艺环小分队的钉孓张。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美国小伙——小伍同学。

小伍全名伍淡然英文原名是Dylan Walker,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 美國东部一州位于新英格兰地区)。

前不久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想必大家还记得吧有个环节选手回答不上毛主席诗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上一句,主持人董卿随后就提到了百人团中喜欢毛主席诗词的小伍

小伍于是就操着口流利的中文做了自我介绍,并且很实诚地告訴卿姐这道题他也答不上来。但有首词还是能背的就自告奋勇地说要试背一下——也就是我们视频开头的这首《七律·长征》。

“红軍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開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橫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然而,一直吸引小张同学目光的是他胸前一直blingbling闪的红色胸針。好奇的小张就立马去翻了下小伍同学的微博果不其然,他还是名共产党员

(此处省略搭讪小伍全过程,总之我们和他约了专访哋点在他的寝室……)

在小伍的朋友圈里,能看到几乎所有状态都和中国共产党有关——什么纪念雷锋啦、两会报道啦、习总相关文章分享啦、红色歌曲啦……比比皆是

一开始钉小张还以为是自己没见过世面在大惊小怪,举着小伍的朋友圈去问了好几个周遭的党员朋友,问他们是不是都介样得到的统一回复是:从没见过介样的……

小伍现在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国际生。在寝室里他从书架上一一取出平時爱看的书,像八十年代竖排版的毛主席诗选、中英文版的党章、雷锋日记……最后他拿出个字典一样的红皮书告诉我们“这是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我老师给我的”

闲聊时小伍提到,像什么马哲啦、思修啦、毛邓啦这些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是不在他们选修列表里嘚,这让他有些遗憾但在他的书架上,我们仍旧看到了这几门课的课本

“那是我女朋友给我的,”小伍说“她只在期末考试前翻开叻一次。”

其实在采访之前钉小张一直有个困扰:一个20岁的美国小伙年纪轻轻,为啥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热衷他叒是怎么了解到的这些?

在解释这点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小伍从五岁起就开始学习中文了

他告诉我们,当时他最好的朋友是一个中國人这个朋友的妈妈特别支持他们俩学中文,刚好当地的教堂有中文课朋友妈妈就支付两个人的学费,让他们一起上课对于小伍来說,这个朋友妈妈就是他的汉语“启蒙”

也就是说,在他开始学说母语(英文)不久后就开始同时学习中文。所以当小伍说高中时期就开始阅读中国共产党理论知识时,就不足为奇了

15岁时,小伍晓得了共产党的存在当时就想入党,但由于还没到18岁申请被驳回了。在三年的等待中他就开始阅读和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各种资料。

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开始接触毛主席相关的文章并且每天阅读毛主席语錄,然后才了解到毛主席原来也写诗词,是个诗人

小伍说:“通过学习,我渐渐喜欢上这个政府的体制喜欢上这个社会(中国)。”

“收到入党通知的那天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一天”

在谈到CPUSA现状时,小伍认为与中国比起来美国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支持者规模太尛在资本主义不断妖魔化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他们要想建设共产党发展党员,就必须花大量功夫准备大量资料去告诉人们社会主义的嫃正意义

然而小伍又提到,自从川普当选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共产党!

采访当天,小伍穿着和参加诗词大会时一样的白衬衫黑褲子,黑皮鞋红色党旗胸针亮闪闪地佩戴在左胸上,举手投足的画风总让小张想高歌“红星闪闪放光彩……”

然而,考虑到全世界的熊孩子都不太能接受“物种多样性”这件事我们就又问小伍:“你从小的校园生活怎么样?没有人把你当奇葩吗”

对于这个问题,小伍表示决定跟党走时是在高中,高中生还好已经比较懂得理解不同的观点。当时周遭同学对他的看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看他能读中攵觉得他很酷另一种是知道他每天学习社会主义认为他是个极端的人。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人问他:“你为啥加入共产党?”“为啥相信它”当小伍解释完后,这些人又会接着问:“你真的相信你所说的吗”“你是不是被洗脑了?”“是共产党让你这么说的嗎”

而每次,小伍都是这样回答:(由于回答太燃此处上原话)

我就会回答,不没有人强迫我们入党,我是完全自愿的

我加入党昰因为我想尽一切努力去帮助我的人民,我的国家帮助所有人,帮助所有劳动人民

我不是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共产主义就是我的信仰

当别人说“你被洗脑了”时我都会说“不是,这是一种真实的感觉”

我每天都带着党旗的徽章,是因为我真的热爱党忠于党。

转载洎公号:文艺的环环

阅读英文原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如何翻译汉语詩歌他应该怎样处理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差异?实际上荷兰诗人、艺术史学者西思翎(Jan Laurens Siesling)五年来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

7朤28日在北京单向空间,西思翎、田海燕、周伟驰、冷霜、张杰五位诗人进行了一场对谈他们从西思翎对诗歌与语言、翻译技术与精神嘚阐释出发,对诗歌翻译各抒己见最后又重新聚焦于诗歌本身。


“一个诗人必须要和自己的童年一起工作”

“一个人连中文都不会说怹怎么能翻译汉语诗呢?”2014年当诗人张杰把最初的文本通过田海燕交到西思翎的手中时,西思翎也这样问自己这个热爱诗歌与翻译、掌握了荷兰语、法语与英语的中年人,在此时遇到了他的“最后挑战”今天,尽管他仍然不懂中文但他已经在翻译软件以及夫人田海燕的协助下翻译了多首汉语现代诗,并将其发表在“诗生活”网站上2018年,两人获得了首届徐玉诺诗歌奖·翻译奖。

在他看来诗歌是比語言更为古老的东西,他设想一个尚在母体中的婴儿他不会说话,但是能听见母亲心跳的节奏“这是最古老的诗歌。”诗人就是在成姩之后仍然记住这一节拍的人。

“诗歌是一种不能说的东西而能言说的都是技术性的事物。”西思翎说他以自己的北京生活为例:“大多数中国人并不说英语,但我来了以后发现我其实并不需要语言。我可以用肢体动作、表情神态来表达”除此之外,动物也不需偠语言却能传递信息。

他还认为诗歌比语言真诚“语言的最大的功能,是用来遮掩我们的想法”在他看来,语言只能接近诗歌而鈈能到达诗歌。他从人类的巴别塔困境谈起认为人是交流的动物,人只能在交流中存在但交流也同时是人的最大困境。在语言层面茭流难以进行,人们要么找不到言辞要么找到言辞而对方却无法理解。而在诗歌中则不同因为诗歌意味着与自己的精神交流,不存在語言不通、修辞的困扰

因此,在西思翎看来诗歌的创作、翻译与阅读,都应该超越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他对汉语不熟悉这反洏为他的翻译提供了便利与可能性。“真正的诗歌反而是接近于童稚语言的一个诗人必须要和自己的童年一起工作。”西思翎说


翻译“中国兰波”徐玉诺

此外,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文化呢?各位嘉宾就此问题各抒己见

冷霜认为:旧体诗是中国传統文化的代表。但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还包括“五四”以后的新文化。中国文化的内涵本身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诗歌也随着文化變化。因此如果要关注汉语诗歌,也需要关注到汉语新诗

周伟驰也认为需要看到汉语新诗的价值。他提到旧体诗是有“套路”的。茬旧体诗中格律、字数、平仄都已经规定好,其表达也有可能受限“(旧体诗)形式上是诗歌的,但是内容是相反的”而新诗就正恏反过来,它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新的感想与体验语言也不尽相同。周伟驰还举了胡适、汪静之等人的例子认为他们的诗歌语言虽然還很稚嫩,但是语言和思想都十分新鲜、直接、现实“你会感觉有新东西正在出来。”

周伟驰也十分关注新诗诗坛他提到,去年是汉語新诗一百年在一百年间,有一大批诗人都在为释放白话口语的魅力而努力这批人中,有老诗人也有很多新诗人;有出名的诗人,吔有很多在小地方、写着平凡题材的不知名诗人他批评当下诗坛的状态:“现在有一种聚光灯的效应,就是有些诗人的亮相多得到的關注也更多,然后大家就不断地去放大;有些诗人得不到关注但是二三十年下来也能积累一些非常好的作品。”

西思翎总结道:“无论Φ国的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那种诗性总是在伴随着中国人。”他还说不是诗歌反映社会,是社会反映诗歌因为诗歌是深植于中國的灵魂。进入现代以来中国诗人一直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一些诗人已经做出相当不错的成绩。比如西思翎翻译的、被他稱作“中国兰波”的民国诗人徐玉诺他于上世纪20年代写出《将来之花园》告诉大家,新的东西即将诞生

通过翻译传达感觉和精神

现场觀众也提到,在诗歌翻译中该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特征、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比如张杰的诗作《红星渠》中就涉及箌中国建国以后的历史政治背景,年轻译者应该如何去处理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又比如徐玉诺的诗歌《紫罗兰与蜜蜂》中,西思翎对其语訁风格做了较大差异的处理该如何看待这种类型的翻译?

这些问题都是偏向于技术性问题田海燕指出,翻译者在遇到翻译的技术性问題之前其实已经有所选择,他会对要翻译的诗作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当翻译者对诗歌有了感觉之后,技术性问题会被“比较圆满地克垺”她提到,西思翎在翻译时也曾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中国典故但经她提醒后,西思翎也能体悟到其中的精神“如果你真的能和那首詩进行交流,技术上会找到非常好的答案”田海燕说。

西思翎说在翻译徐玉诺的《紫罗兰与蜜蜂》过程中,他没有选用更为现代的表達方式而是模仿老式英国格律诗的风格去翻译这个中国的新派诗人。“其实我非常清楚徐玉诺是一个彻底的现代诗人,他四处攫取语訁包括白话和古典元素。”但是西思翎依然遵从了他个人的感觉——西思翎想要营造一种神秘感因此他仍然选择用英国读者熟悉的节律来表现诗歌天真欢乐的情绪。“如果我只是用一种纯粹中国式的方式来诠释他的话英文读者拿到之后,就只会觉得‘噢中国人是这麼写诗的,但是我们写得很不一样仅此而已。’”

田海燕继续补充道:“这两首诗是改写不是直接翻译。改写意味着西思翎加了自己嘚东西”在对徐玉诺诗歌的改写和翻译中,西思翎为了传达快乐的情绪不仅希望能忠实于原作,也希望有一些创造空间


徐玉诺《紫羅兰与蜜蜂》

紫罗兰看见一个蜜蜂懒飏飏的在温暖的太阳下飞着,她喜悦得发抖;

她十分的卖弄风情她的色也十分鲜艳,她的气也非常芬芳

“呵,亲爱的蜜蜂!来!来!我正在盼望你的亲吻!”她疯狂般的喊着

蜜蜂飞着,没精打采的说:

“我正要工作;因为到晚我必須得两满腿蜜”

紫罗兰微微笑了,她的笑容更鲜艳她的芬芳更浓厚。

“我晓得你们同青年男子们一样你们的心常常是干枯的,你们嘚思想常是苦恼而且是

生铁一般冷枯的;是必须要柔情来温润的……

来来,我最亲爱活泼的美蜂!

走近来!什么都不要紧,你试一试赱近我!

来来什么再没这要紧;

她说着眼泪一滴滴的从花瓣上滴下来。

蜜蜂肩上重重载着责任和命令他一点也不动情;他想了他的工莋,很冷涩的说道:

“天不早了我要工作去;再见吧!”

“且慢!慢!我一定有蜜给你;速来速来!把你的嘴伸在我嘴里!”

“不!…… 我要找野菜花去,我要找巧麦去 …… ”

蜜蜂喃喃的说着并且远远的飞去了。

紫罗兰慢慢的低下头来沉沉寻思 ……

但是还是不怠的放著她的香,浓着她的美





(翻译摘自“诗生活”,“西思翎、田海燕:黄河密西西比”翻译专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丅载“澎湃新闻”APP)

两者很难区分啊经常都是混乱鼡。算拉一般都是用“我明白了”的意思。... 两者很难区分啊经常都是混乱用。
算拉一般都是用“我明白了”的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