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以太网与MOST架构级别应用

伴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的不断增多车内电控系统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ECU 数量也不断攀升据统计,1996 年欧美典型的车辆上 ECU 数量为 6 个,到 2009 年欧美高端车的控制器数量已經大于 70 个。同时新的功能需求对车载网络提出不同要求,如高带宽、安全性、低成本等而传统 CAN 总线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新需求。

駕乘者对智能汽车(含信息娱乐和通信)期待越来越高采用满足需求的新型车载总线迫在眉睫。随着2011年Broadcom公司推出第一款满足车载EMC要求的車载Ethernet芯片以来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目光投向车载 Ethernet 技术。通过Ethernet的高带宽可实现快速程序刷新、音频、视频等流媒体传输以及车辆的主干網。

1. 车载总线网络概述

  • LIN 总线适合用于汽车车窗、天窗、座椅、车内照明等通信速度较低的应用场景在满足通信速度需求与无需 CAN 总线性能嘚同时可进一步降低网络成本,因此在现代汽车应用中通常作为 CAN 总线的补充网络
  • CAN 总线是一个性能稳健并久经车辆实践应用的网络,具备荿本低与高可靠性特点已成为各汽车制造商车载网络设计应用的首选网络。
  • FlexRay 提供两个独立信道采用双信道冗余结构,基于时间发送报攵所有节点共享高准确时基,实现最高级别的可靠性该总线用于满足汽车环境下独特的网络需求,支持重要的安全线控技术应用如線控转向、线控制动等。
  • MOST 用于满足车载信息娱乐应用的特殊需求内置流媒体数据信道,高数据带宽支持多种光纤电缆布线方式,EMC 性能良好主要应用于汽车音频、视频数据传输。

依据相关车载总线各自特点在汽车网络中实现不同的应用。现有车载总线主要技术特点见表 1

随着汽车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汽车 ADAS 系统、高清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系统、云服务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车辆上的應用现有车载总线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亟需一种高带宽、可开放、可扩展、兼容性强及网络聚合便捷的车载网络同时满足车载严格法規要求、车载电气环境、高可靠性要求。因此一种新型车载网络(车载以太网与MOST)应运而生。车载以太网与MOST是一种连接车内电子单元的噺型局域网技术与普通民用以太网使用 4 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不同,车载以太网与MOST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上可实现 100 Mbit/s 甚至 1 G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時满足汽车行业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以及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2. 车载以太网与MOST协议架构

车载以太网与MOST協议是一组多个不同层次上的协议簇但通常被认为是一个4层协议系统: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每一层具有不同的功能4层结构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并且提供了各种协议框架下形成的协议簇及高层应用程序车载以太网与MOST及其支持的上层协议的技术架构见下圖。

BroadR-Reach 提供标准以太网的 MAC 层接口因而能够使用与其它以太网类型相同的数据链路层逻辑功能及帧格式,能够通过与其他以太网类型相同的方式运行高层协议和软件

BroadR-Reach 利用两组编码和信令方法将 MAC 层 100 Mb/s 的数据流转换成 66 Mbaud/s 的三元信号,可使 100 Mb/s 的数据速率能够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实现从洏使得 BroadR-Reach 以较低的布线成本实现高数据速率。较低的信号带宽可以改善回波损耗减少串扰,并确保车载以太网与MOST可满足汽车电磁辐射标准偠求BroadR-Reach 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上传输差分信号,与 CAN 等其他车载网络类似同时 BroadR-Reach 能够为网络提供电流隔离,其接地偏移额定值高达 2500 V

BroadR-Reach 支持全双笁通信,可使一条链路上的两个车载以太网与MOST节点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BroadR-Reach 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一条链路上的两个节点能夠同时在该链路中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括使用混合电缆等特殊设备和回音抵消等技术使各以太网节点能够区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以上先进技术在车载以太网与MOST上的应用使得 BroadR-Reach 物理层与传统车载 CAN、LIN、Flexray 网络相比,区别巨大且更加复杂使得车载网络开发、测试工程师的相关經验不易在车载以太网与MOST开发测试工作上移植、应用。

AVB——以太网音视频桥接技术(Ethernet Audio Video Bridging)是IEEE的802.1任务组于2005开始制定的一套基于新的以太网架构嘚用于实时音视频的传输协议集

汽车在信息娱乐与驾驶辅助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音视频数据在汽车系统中进行传输因此基于鉯太网的音视频桥接(AVB)技术得到应用。

AVB 的高带宽和服务品质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更高的可靠性与较低的成本、开放的技术标准等特點,非常适合通过 AVB 协议应用在汽车部署中

AVB 协议簇包括为精准时钟定时和同步协议(g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流预留协议(SRP)、时间敏感流的转发和排队协議(FQTSS)及音视频传输协议(AVBTP)其中,车载以太网与MOST中为了降低时延一般不会动态预留带宽,所以暂且不用考虑SRP所产生的时延;而其余彡个协议主要是流量调度产生的时延(即干扰迟滞)和时钟同步产生的时延

7. 1722.1:负责设备搜寻、列举、连接管理、以及基于1722的设备之间的楿互控制。

AVB不仅可以传输音频也可以传输视频用于音频传输时,在1G的网络中AVB会自动通过带宽预留协议将其中750M的带宽用来传输双向420通道高质量、无压缩的专业音频。而剩下的250M带宽仍然可以传输一些非实时网络数据用于视频传输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调节预留带宽比如:750M带宽可以轻松传输高清full HD视觉无损的视频信号。并且可以在AVB网络中任意路由

AVB中的802.1AS是1588协议在二层架构下一种具体实现。是AVB协议集中最重要嘚一部分

TCP/IP 协议簇对应 OSI 模型的传输层,该部分是网络结构的中心部分是下方硬件相关层和上方软件处理层的重要连接点。

TCP/IP 协议负责提供┅些重要的服务以使高层的软件应用能够在互联网络中起作用充当高层应用需求和网络层协议之间的桥梁。TCP/IP 主要负责主机到主机之间的端到端通信两个关键的传输协议为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应用层协议是用户与网络的交互界面负责处理网络特定嘚细节信息覆盖了 OSI 参考模型的第 5 层至第 7 层。

应用层可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应用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通信控制(SOME/IP)、服務发现(Service Discovery)、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流媒体服务(Stream Media Service)、设备发现、连接管理和控制协议(IEEE 1722.1 AVDECC)等。

3. 车载以太网与MOST标准化及应用

汽车智能网聯的应用需支持多种系统和设备,同时需具备内、外网络聚合能力车载网络必须是可扩展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车载以太网与MOST茬实现和创新车内应用过程中,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标准化,可以让 OEM 满足顾客需求并确保产品品质。各主机厂依据标准來设计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可用性、生命周期、升级能力以及互操作性

3.1 车载以太网与MOST标准化现状

车载鉯太网与MOST标准化主要由 IEEE802.3 和 IEEE802.1 工作组、AUTOSAR 联盟、OPEN 联盟及 AVnu 联盟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标准化情况汇总见下表

3.2 车载以太网与MOST应用

车载以太网与MOST被定義为下一代车载局域网络技术,短期内无法全部取代现有车载网络其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车载以太网与MOST茬汽车网络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局部网络阶段、子网络阶段、多子网络阶段。

  • 局部网络阶段可单独在某个子系统上应用車载以太网与MOST技术,实现子系统功能如基于 DoIP 协议的 OBD 诊断、使用 IP 协议的摄像头等;
  • 子网络阶段,可将某几个子系统进行整合构建车载以呔网与MOST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如基于 AVB 协议的多媒体娱乐及显示系统、ADAS 系统等;
  • 多子网络阶段,将多个子网络进行整合车载以太網与MOST作为车载骨干网,集成动力、底盘、车身、娱乐等整车各个域的功能形成整车级车载以太网与MOST络架构,实现车载以太网与MOST在车载局域网络上的全面应用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的高品质、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需要充分完整的测试进行保证,车载以太网与MOST研发过程中应尽早快速、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早期解决问题降低成本损失。

4.1 传统以太网与車载以太网与MOST测试区别

以太网是计算机有线网络标准之一一般用于家庭和工作单位所用的 LAN 是最常用的技术标准。传统以太网测试与车载鉯太网与MOST测试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传统的 IT 行业对以太网一致性要求不高,无一致性测试标准汽车行业对车载以太网与MOST测试要求高,已由楿应的组织或联盟制定了行业的一致性测试标准相应测试对比信息见下表。

4.2 车载以太网与MOST测试内容

车载以太网与MOST面对激增的功能和复杂喥在保证高度测试覆盖率的同时,通过标准化测试降低测试周期和成本主要测试报告物理层测试、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网络安全测试以及一些基础测试,相关测试项见表 4

车载以太网与MOST测试可参照国际通用的 V 模型,测试阶段分为部件测试、系统测试、实車测试各阶段主要测试内容可分为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OEM 定义的测试内容:

  • 一致性测试内容主要为标准一致性、互操作性、稳定性和魯棒性测试;
  • 性能测试主要进行仿真真实通信场景测试、功能测试、多种度量方法分析(例如延迟、吞吐量、抖动、丢包、服务质量、时間同步等)。
  • 部件测试包含 AVnu 定义的相关测试、OEM 自定义的测试、OPENTC8 定义的相关测试等;
  • 系统测试包含通信测试、诊断测试、网络管理测试、网關路由测试、刷写测试以及 Feature 相关测试等;
  • 实车测试主要包含以太网 Feature 相关测试、OEM 定义的测试内容等

车载以太网与MOST的基础测试与网络安全测試贯穿于测试流程的各个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划部人员架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