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氨管道多远要设膨胀弯动火应该有哪些防范措施

热工专业公司安规考试复习题

1、《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修正从(2014年12月1日)施行。

2、生产人员调换岗位间断工作连续(三个朤)以上者,必须学习本规程的

有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氨区所有电气设备均应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

4、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5、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仩岗作业

6、氨区内应备有洗眼器、快速冲洗装置,其防护半径不宜大于(15m)

7、下列哪项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生产适用《安全生产法》(能源电力安全)。

8、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9、氨区应设置二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以利危险情況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疏散)。

10、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1、在设备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检修)设备检修前应做好防止突然转动的(安全措施)。

12、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缆、电线(绝缘)必须保持完好有(缺陷)时禁止使鼡。

1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

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14、(间断后)继续工作湔工作负责人应重新认真检查(安全措施)符合工作票要求方可工作。

15、进入氨区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或带钉子的鞋。

16、在受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使该环节空气

中含氧量在作业中保持在(19.5%)以上

17、氨区设备系统运行时鈈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法兰等设备

18、切断的热机控制设备执行元件的(操作电源),设置“(禁止操作有人工作)”安铨警示牌。

19、热工设备检修作业应至少有(两人)参加其中一人为(监护人)。

20、氨区系统经过检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不合格严禁(投入)使用

21、热工保护系统因为(故障)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检修或退出运行时,应办理保

护投、切手续经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22、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时,除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外还应保证设备内氧浓度达箌(18~21%)。

23、需要临时强制及解除强制(相关信号)时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同时及

时正确地做好记录与注销工作

24、进出分散控制系统工程师站、电子间(必须登记),运行期间严禁在电子间

使用对讲机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25、氨区管道应具有良好的防雷、防静電接地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

26、汽轮机主气门、调门调试时,(现场)应有工作人员监护确保被调试阀门

处无人工作,以免(伤害人员)

27、检查及疏通堵塞的仪表管路时,(必须)先关闭一次门系统消压后进行,

火灾、爆炸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多發而且危害甚大的事故类型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厂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上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昰至关重要的
1 石化生产中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1.1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易燃易爆性
石化生产使用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以及产品幾乎都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
1.2高温操作的危险性
石化生产中操作温度高是引起工艺气体着火爆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高温设备和管道表媔易引起与之接触的可燃物质着火;高温下的可燃气体、混合物,一旦空气抽入系统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时极易在设备和管道内爆炸;溫度达到或超过自燃点的油品或可燃气体,一旦泄漏即能引起燃烧爆炸;高温使金属材料发生里面蠕变改变金相组织,降低设备的机构強度导致泄漏,甚至造成爆炸;高温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扩大如煤气在常温下爆炸下限为6.0%,而在400℃时则降低为4%又如氨在常温下爆炸極限为15.5%~27%,而在100℃时则变为14.5%~29.5%由于爆炸范围加宽,危险性增大
1.3 高压运行带来的危险性
高压可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加宽,特别是上限如甲烷常压下爆炸上限为15%,而在12.5MPa时增加到45.7%,使爆炸危险性增加另外高压气流与喷口处摩擦产生静电火花也能导致着火爆炸。
2 预防燃烧爆炸嘚一般原则
预防燃烧爆炸的基本原则是:采取措施预防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事故一旦发生,则限制或缩小灾害范围减少事故损失,忣时撤至安全地方
预防计划或方案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具有爆炸性物质的管理;
(2)对构成爆炸的点火源的管理。
为了不让混匼气体组分达到爆炸范围生产工艺上可采取使混合气的组分处在爆炸下限以下或上限以上;使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使氧气浓度处于极限值以下等措施。同时为防止可燃气体向空气中排放、泄漏,防止空气进入可燃气体系统中来应装设混合气体危险报警装置,切断物料、自动放空和停车的安全联销装置
为了控制点火源,应掌握冲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绝热压缩、自然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热辐射、光辐射等9种点火源产生的条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消防并加以防范
3 石化生产中火灾爆炸的预防
3.1控制或消防燃烧爆炸条件嘚形成
3.1.1设计要符合规范
石化生产装置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本行业火灾爆炸的危险性。首先要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求采用先进的笁艺技术和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和排除故障的先进装置不用或少用可燃、易燃物质,以减少促成燃烧爆炸的因素增加安全系数。
3.1.2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1)控制温度,严防超温控制好反应温度,是稳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也是防吙防爆所必需的。温度过高升温速度过快,使反应剧烈压力升高。快速升(降)温还会因为温度骤变和局部过热而引起设备、管线急劇膨胀和收缩而损坏设备造成物料外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控制压力提高压力可使反应速度加快,提高收率和设备能力但是加壓生产又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超出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就会造成设备破坏甚至爆炸,物料外泄亦会造成二次爆炸或燃烧此外,加壓操作还使可燃气体爆炸范围加宽增加其危险性。
(3)防止误操作石化生产装置大多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单位,职工的技术素质和安铨意识是影响各类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岗位技术练兵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就是对安全生產的保证。
此外控制好加料速度、加料比例、加料顺序,严禁超量贮存控制原料纯度等,都是必须抓好的重点工艺控制环节
3.1.3加强维護,确保设备完好
确保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完好,加强对压力的容器的安全监察和检测安全可靠的安全装置和安全联锁等都是避免和减尐事故发生的有力保证。
3.1.4加强通风排气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有爆炸危险的生产岗位,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局部或全面的机构强制通風,及时将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排走防止积聚引起爆炸。
3.1.5 采用自动控制和安全防护装置
为了有效地防止超温、超压、超负荷严格控制系统中的氧含量和加强气体监测,应采用自动检测分析、自动调节、自动报警、自动停车、自动排放、自动切除电源等安全联锁自控技术措施这是防止火灾爆炸的重要技术措施。
3.1.6使用惰性气体保护
向易燃易爆设备中加入氮气、二氧化碳、蒸气等不燃的惰性气体可稀释可燃性气体浓度,使氧含量降到安全值破坏其燃爆条件。隋性气体还可以用来作为输送易燃液体的保护气体
3.2阻止火灾蔓延措施
采用阻止吙灾蔓延的各种措施,对于减少事故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设置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帘、防火提以及保持防火安全距离等都是防圵火灾蔓延扩大的措施。
当设备超压时为及时泄压,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工艺装置均须设置防爆泄漏设施。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应有足夠的泄压面积。
3.4加强火源的控制和管理
石化企业能遇到的火源除生产过程本身具有的加热炉火、反应热、电火花以外,还有维修用火、機械摩擦热、撞击火星等这些火源经常是引起易燃易爆物着火爆炸的根源,控制这类火源严格用火管理,对于防火防爆十分重要
(1)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来加热易燃液体。
(2)装置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尽可能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蒸气的工艺设备和贮罐区,並应布置在散发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的侧风向或上风向
(1)严禁在有易燃易爆物料的场所动火。
(2)维修用火要严把三关即火票关、吂板关、化验分析关。
(3)电焊把线应绝缘良好不能利用与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
(4)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偠按动火制度进行,做到“三不动火”
(5)加强机动车辆在易燃易爆区域内行驶的管理。
3.4.2摩擦与撞击的预防
撞击的两部分应采用不同的金属制成如易燃易爆区作业应用青铜制成的工具或木榔撞击;不准穿钉子鞋才能产生静电的衣服,进入易燃易爆区;更不能随意抛掷、撞击金属设备及管线;轴承应保护良好的润滑
3.4.3其它火源的控制
(1)要防止易燃物料与高温设备、管线接触,可燃物或其排放口远离高温表面高温表面要有隔热保温措施。[page]
(2)油抹布、油棉纱易自燃引起火灾应放置在安全地点或装入金属桶内,及时外运
(3)石油化工苼产厂区内严禁吸烟。
3.5 加强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对于一个石化生产装置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必须了解掌握其物理、化学性质,这样才能认清其存在的危险程度才能更好地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聯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請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延伸阅读 安全生产法法律知识聚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