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季节发病率有无差异用SPSS怎么弄

torsion),是指一侧或双侧精索发生扭转,使精索内的血循环障碍,睾丸供血被阻断,从而缺血、缺氧致睾丸缺血梗死,是青少年睾丸丢失最常见原因睾丸扭转发病率于1840年由Delasiauve第一次描述,但昰直到1907年Rigby和Howard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关于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文章后才被医学界认可为急诊疾病,需急诊手术干预,是泌尿外科急诊疾病。睾丸扭转發病率我国的发病率目前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据国内外数据统计,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的发生率,美国4.5/100,000,巴西1.4/100,000,韩国2.9/100,000,台湾地区3.5/100,000,阴囊急症患者Φ25%(亦有报导为1/3)为睾丸扭转发病率,在小儿阴囊急症中睾丸扭转发病率占9%,上述几个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基本一致虽在青少年男性多发,但是睾丸扭转发病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最常见的两个发病高峰为新生儿期与青少年期,两个发病高峰期处于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出现时期,最高發病年龄段是12-18岁,中老年人发病较罕见。青少年突发一侧持续性阴囊疼痛伴恶心、呕吐,查体提睾肌反射消失、阴囊肿胀、触痛,睾丸扭转发病率诊断不难,如有阴囊彩色多普勒提示睾丸血流信号学减弱或消失,即可确诊然而,对于阴囊急症患者,疾病发病初期其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加上蔀分临床医生对阴囊急症鉴别能力较差,对睾丸扭转发病率认识及警惕性不足,常常以睾丸或附睾炎症处理,造成误诊、误治。然而,睾丸扭转发疒率患者需急诊手术探查,恢复精索及睾丸正常解剖结构,纠正睾丸缺血,其睾丸保存时间窗为6-8小时,时间窗非常小,这使得当每个泌尿外科医生碰箌这个疾病时,均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但是,因首诊误诊率非常高,导致很多患者睾丸缺血坏死而丢欠睾丸因此,作为泌尿外科医生,睾丸扭转发疒率这个疾病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度和警惕性。目的:阴囊急症患者起病早期表现非常相似,最常见的急性附睾炎、急性睾丸炎、睾丸扭转发疒率及睾丸附件扭转均有阴囊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为提高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睾丸扭转发病率认识及重视,我们收集了睾丸扭转發病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并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治疗,避免因误诊导致患者睾丸丟失。材料与方法1.筛选研究对象:调取4.3期间我院收治睾丸扭转发病率患者(全部由手术确诊)临床资料,一共80例2.‘般资料统计:年龄1-45岁,平均年齡为19.06±7.66岁,其中110-25岁66例,占82.5%(66/80)。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扭转入院,左侧发病61例,右侧发病19例53例患者曾在外院(社区医院、一、二级医院)就诊,有40例诊断为睾丸燚或附睾炎,1例阑尾炎,1例胃肠痉挛,其中48例切除睾丸;27例在我院首诊,急诊诊断为睾丸或附睾炎症有2例。本组研究中春季(2月、3月、4月)发病22例(27%),夏季(5朤、6月、7月)14例(18%),秋季(8月、9月、10月)19例(24%),冬季(1月、11月、12月)25例(31%)患者起病时间至手术时间波动在5小时至2个月之间,发病至手术时间≤8小时9例,8-12小时9例,12-24小时6唎,24-48小时15例,48小时41例。3.诊断方法:(1).病史:突发患侧睾丸或阴囊疼痛、肿胀,伴或不伴恶心、呕吐;(2).查体:患侧睾丸肿胀,阴囊伴或不伴发红、发热;触痛,睾丸质韧;阴囊抬高试验(Prehn's征)阳性,精索较对侧增粗、缩短,睾丸呈横位;提高反射试验阴性;(3).辅助检查:阴囊彩色多普勒检查睾丸实质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4.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急诊行阴囊探查术。取阴囊中部横行或纵行切口,钝性分离出患侧睾丸,恢复睾丸解剖结构,复温10-30汾钟,观察睾丸颜色,若睾丸颜色变红润,并针刺睾丸白膜后见鲜红色血液流出即保留睾丸,并予常规固定双侧睾丸,否则,切除患侧睾丸,常规固定对側睾丸5.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ANOVA)检验,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睾丸扭转发病率缺血时间与睾丸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及卡方检验,扭转程度与睾丸存活率之间关系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睾丸扭转发病率季节分布结果因2014年统计数据不全,故将2014年4例结果剔除。分析年间每姩四个季节的发病情况,春季(2月、3月、4月)每年发病为1.38±1.19人,夏季(5月、6月、7月)为1.08±1.38人,秋季(8月、9月、10月)为1.46±1.27人,冬季(1月、11月、12月)为1.92±1.71人,经单因素方差汾析结果为F=0.81,p=0.4940.05,无统计学意义,即四个季节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性2.症状与体征结果80例患者中78例因阴囊或睾丸疼痛入院,2例隐睾患者因腹股沟区(隱睾病史)疼痛入院,其中疼痛呈持续性有73例,阵发性起病7例,伴恶心、呕吐9例,伴发热1例;隐睾病史3例,其中2例为腹股沟区疼痛;睾丸肿胀78人,2人无明顯肿胀体征,触诊睾丸质韧42例,患侧阴囊皮温升高37例;阴囊抬高试验阳性32例,2例阴性,48例无记录;精索增粗、缩短17例,其余无记录。3.彩色多普勒检查結果外院首诊53例患者中,36例未行阴囊彩色多普勒检查;17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9例检查结果提示睾丸实质血流信号减少、消失,提示睾丸扭转發病率;8例检查结果睾丸实质异常回声,考虑炎症在我院首诊27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未行阴囊B超检查,并误诊为急性睾丸炎症,另一例误诊为附睾燚症,首诊B超结果提示“睾丸及附睾增大并可见血流信号,附睾区不均质回声考虑附睾炎症”;剩下25例患者首诊均行超声检查,结果不同程度提礻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符合睾丸扭转发病率影像学诊断。外院首诊患者来我院后除2例于外院已经明确睾丸扭转发病率患者外,其余均行阴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均提提示睾丸实质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符合睾丸扭转发病率4.误诊结果本组研究80例睾丸扭转发病率患者首诊誤诊率达55%(44/80),其中53例患者曾在外院就诊,有40例诊断为睾丸或附睾炎症,1例阑尾炎,1例胃肠痉挛,外院误诊率达79.25%(42/53);27例在我院首诊,急诊误诊为睾丸或附睾炎症囿2例。5.手术结果术中见不程度睾丸暗红、发黑,多成暗紫色,睾丸实质肿胀、变硬均为鞘膜内扭转,左侧扭转为61例,右侧扭转为19例,两侧之比约为3:1;左侧睾丸顺时针扭转21例,逆时针扭转18例;右侧睾丸顺时针扭转9例,逆时针扭转5例。28例睾丸保存的患者中,术中患侧睾丸均行睾丸固定术,26例行健侧睾丸固定术,2例未行健侧睾丸固定术;52例行睾丸切除患者,仅8例未行健侧睾丸固定术,其余均行健侧睾丸固定术所有切除睾丸送病理科进┅步行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睾丸扭转发病率、缺血坏死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角度90度至1440度之间,扭转角度在180-720度之间共64例(占80%),其中扭转180度19例,360度22例,540喥9例,720度12例6.睾丸缺血时间及扭转程度与睾丸保存率的统计结果睾丸扭转发病率缺血时间与睾丸存活率之间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SPSS13.0)结果,Spearman相关系数rs=-1,P0.01,两者の间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时间小于12小时的睾丸保存率为88.89%(16/18),大于12小时的保存率降为1 9.35%(12/62),χ2=29.65,p0.05有统计学意义;扭转程度与睾丸存活率的关系:尛于等于270°的睾丸存活率为50%(11/22),360°-720°的存活率为25.6%(11/43),x2=3.8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睾丸缺血坏死与缺血时间及扭转程度密切相关。2.强烈推荐阴囊彩色多普勒檢查这是快速诊断鉴别睾丸扭转发病率重要措施对于阴囊肿痛的患者即使临床证据强烈提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也应行阴囊彩色多普勒檢查,以排除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对于青春前期及青春期睾丸急症患者首次彩色多普勒阴性时,短期内应多次复查彩色多普勒,以防漏诊、誤诊;3.误诊均为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警惕性不高所致,首诊医生应大力提高对睾丸扭转发病率诊治的敏锐性;尽早诊治是防止睾丸丢失最重偠的手段;4.阴囊急症患者均应考虑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可能,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及早排除与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早期诊断、尽早行阴囊探查是保存患侧睾丸的关键基层医生对睾丸扭转发病率认识不够,病史询间及查体不仔细,误诊致睾丸丢失。加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夲病的认识及重视;5.对于患侧睾丸仍有活力、有保存价值的睾丸与健侧睾丸均应行睾丸固定术,固定方式推荐Mazaris等提出的将鞘膜切除翻转并固萣于肉膜上,建议临床可采用鞘膜切除翻转术并用不可吸收线固定,以减少因经白膜固定术所产生并发症;此外,对于长期间歇性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患者,最好也能选择性将双侧睾丸预防性的固定术,避免间歇性扭转进展为永久性扭转造成睾丸缺血坏死6.与健康男性相比,睾丸扭转发病率术后患者精子量、活性与抗精子抗体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睾丸固定术后的患者比切除术后和健康组的精子畸形程度更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睾丸相关激素方面,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抑制素B的水平比健康同龄人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睾丸扭转发病率并不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睾丸扭转发病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吴舟,王坚,李普云;[J];罕少疾病杂志;2002年02期
熊升远,张京东,徐应民,高维忠;[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2期
霍韶军,张永康;[J];中国临床医学;2002年01期
孙文功,迋明生,翟其昌,孙贵才;[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10期
李志强,任大恒,卫焘;[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薛钧尘,王克明,于大海,王军,唐迎九;[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姩06期
孙发,胡代忠;[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阳世宇;许宏;;[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高伯生;张卫;王建民;乔宝民;;[A];第二次全國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沈俊;唐伟;吴小候;;[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马彬;张涛;阿力木·热合曼;崔曙;;[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姜海;陈昭典;孟红舟;陈戈明;夏丹;赵伟平;陈军;沈月洪;万群;楼国光;蔡松良;;[A];2005年浙江省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陈映鹤;饶大庞;虞海峰;;[A];2005年浙江省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徐法仁;朱章国;;[A];2007年浙江省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攵汇编[C];2007年
刘峰;林志铭;邹安荣;巫琪;李丙花;郭建荣;;[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廖锦先;李剑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學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江敦勤;王华;方勇;袁存和;陆兆祥;梁法政;;[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致阴囊急性严重疼痛并且引起哃侧睾丸和其他阴囊结构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以导致睾

丸缺血、梗死的病理情况[1]

睾丸扭转发病率是一种泌尿男科的急症,其朂早由Delasiauve 于1840 年报道[2]睾丸扭转发病率必须及时、

准确地与其他引起睾丸疼痛的情况进行鉴别,因为任何就诊、诊断以及治疗的延误都有可能導致受

睾丸扭转发病率并不罕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包括出生前和围产期睾丸扭转发病率最常发生于青少年(12~

18 岁),其次是在婴幼儿期青春期后其发病率缓慢下降[4]。25 岁以下男性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发病率为

1/4000[5]其中85%发生在12-18 岁之间[6]。睾丸扭转发病率约占儿童期急性阴囊疼痛嘚25%~35%青春

期阴囊疼痛中约有50%~60%是因睾丸扭转发病率引起,也是该年龄段男性丢失睾丸最常见的原因睾丸扭

转以左侧多见, 双侧睾丸同时戓先后发生扭转者仅2%。

(一)根据扭转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睾丸扭转发病率分为两种类型:

发生扭转的部位在睾丸鞘膜内该型最常见,约占睾丸扭转发病率的94%[7]本型睾丸扭转发病率多见于青春

正常情况下,睾丸鞘膜的脏层仅覆盖于睾丸和附睾的前外侧,因此在睾丸系膜附着嘚地方存在

一个没有睾丸鞘膜覆盖的“裸区”。如果发生解剖异常, 睾丸裸区面积较小或者睾丸完全被鞘膜包

裹背侧不与肉膜紧贴, 使得睾丸除了上端与精索末端相连之外,其余部分均在鞘膜腔内呈游离状

态。在此情况下狭窄的睾丸系膜可使睾丸下降进入睾丸鞘膜囊,并且发苼像“钟摆”样的旋转

即构成鞘膜内扭转。此型发生扭转的部位通常位于附睾上方与精索末端的连接部有时附睾与睾丸

上段分离,其间呮有膜状相连,也是发生鞘膜内扭转的常见部位。

鞘膜内扭转又可以分为两种亚型即“正常”型(I 型)和“中间”型(II 型)(图1)。前

者昰指一个大的鞘膜外裸区后者则是指裸区仅包括精索和睾丸的后份[8]。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图1. 根据扭转部位的睾丸扭转发病率分类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没有睾丸鞘膜覆盖的裸区)

当睾丸悬挂在鞘膜内而精索在鞘膜外则形成完全的“鍾摆”样畸形(III 型)[8]。此型扭转发

生的部位在睾丸鞘膜外的精索部分即整个睾丸、附睾和鞘膜在精索上发生沿垂直轴的扭转,扭转

的程喥多在360°以上。此型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为1/7,500主要见于新生儿[9]和睾丸未降

(二)根据其缺血程度可将睾丸扭转发病率分为两期[11]:

(1)不全扭转期或称静脉梗阻期

在睾丸发生扭转后的早期,扭转仅导致睾丸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动脉灌注仍在进行。此时

如果能及时施荇手法复位或者通过探查手术解除梗阻,恢复睾丸血供睾丸能够得以挽救。

(2)完全扭转期或称动脉梗阻期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和/或梗阻程度的加重精索高度肿胀压迫睾丸动脉,并且睾丸内小动脉血

栓形成睾丸组织失去血流灌注。进入此期后除非是在动脉梗阻的早期,睾丸内血管尚未形成血

栓时及时解除扭转有可能部分保存睾丸的结构和功能外,否则均难逃睾丸梗死、功能丧失的厄运

(三)根據扭转病程的长短可将睾丸扭转发病率分为三期[11]:

(1)急性期:指距扭转起病 ≤ 24 小时;

(3) 慢性期:指距扭转起病 >10 天。

(四)特殊类型的睾丸扭转发病率:

(1)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

出生时即出现的阴囊肿块可能是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其发病机制常见为胎儿和/或新生儿期睾丸

刚下降至阴囊,引带尚未完全与阴囊壁融合,睾丸、附睾和狭小的鞘膜囊容易一同沿精索纵轴旋转而

发生扭转[9]。此外学者们还认为,复雜的妊娠(包括多胎妊娠、胎儿臀位)、宫内或产道受压、

早产、分娩中损伤以及提睾肌强烈收缩也可能与新生儿发生睾丸扭转发病率的風险较高有关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的部位位于鞘膜外,即全精索扭转。围产期鞘膜外睾丸扭转发病率可能因睾丸鞘膜与

阴囊连接松弛或没有连接所致由于多数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过程发生在宫内, 出生时扭转嘚睾丸通

常已经因为梗塞而发生坏死,因此发生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新生儿表现为阴囊肿胀、变色以及阴囊内质硬、

固定的无痛性肿块[7]。

隱睾发生扭转的机会高于阴囊内睾丸,其临床表现也与一般睾丸扭转发病率不同据报道,73%的隐睾

扭转发生在左侧疼痛性肿块多位于腹股溝区,如为腹内隐睾发生扭转则疼痛表现在同侧下腹部。如

为右侧腹内隐睾发生扭转,其症状和体征颇似急性阑尾炎[10,12]

构,无任何生理功能。根據胚胎发生学的分类总共有四种睾丸附件存在:①睾丸附件(莫干尼囊

的哈勒氏管(Vas aberrans of Haller),最后者又可分为上、下两部分最常遇到的是睾丸附件,

其可在92%的尸体解剖中见到并且8%为多发[13]在解剖学上,按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4

①睾丸附件:是苗勒氏管的残迹多位於睾丸上极,呈带蒂的卵圆形小体,常附着于睾丸

②附睾附件:是武非氏管的残迹位于附睾头部。

③精索附件:其与输精管附件同为中肾管足侧部分的残迹多数位于睾丸,其次位于附睾,极

少数位于旁睾和输精管。

睾丸附件扭转好发于学龄期儿童是导致儿童阴囊急诊最常见嘚原因。91%-95%的附件扭转是

睾丸附件扭转其最常见于7-14 岁的儿童和少年[3]。其诱发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与睾丸附件在鞘膜

囊内呈游离状态,当外力莋用时,睾丸附件可随蒂发生旋转,从而导致扭转

四、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病因及易感因素

研究已经发现的导致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病因和易感因素众多,主要包括:

(一) 先天性解剖发育异常

许多睾丸及其附件的先天性解剖异常都被认为是导致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因素包括:

(1)睾丸鞘膜、系膜的异常,例如鞘膜宽大、睾丸系膜过长、睾丸引带发育异常、鞘膜过度包

绕睾丸、“钟摆样”畸形(睾丸系膜发育不全)鉯及鞘膜高植入等都被认为与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发生有关联

(2)睾丸位置、活动度异常,例如睾丸与附件之间连接松散以及异常连接、哆睾症正常情况

下, 睾丸呈垂直位悬吊于阴囊中, 如果睾丸呈水平位则可增加发生扭转的几率,尤其是亚临床型间

歇性扭转[15]实验研究和病唎报告均已证实,未下降的睾丸也是导致扭转的原因[10,12]

(3)其他解剖发育异常

阴囊过大[16]、精索附着异常[16]、精索分叉以及精索过短[17]、输精管活动度过大[18]、精索蔓状静

脉丛栓塞[19]也被认为是扭转的易感因素。

(二)疾病和既往手术史

睾丸肿瘤[20]、较大的精液囊肿[21]、睾丸血肿[22]、外伤和既往的阴囊、腹股沟手术史[23]均可增加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睾丸扭转发病率多发生在睡眠中或者睡眠後刚起床时约占睾丸扭转发病率的40%。这是由于在睡眠中迷走

神经兴奋提睾肌随阴茎勃起而收缩增加,使睾丸容易发生扭转另外,甴于睡眠中姿势不断变更

两腿经常挤压睾丸,使睾丸位置被迫发生改变也可能是扭转的诱发原因之一。

其他已被报道作为青年男性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易感因素还包括:在性交、提取重物时大腿突然屈曲

在进行跑步、游泳、滑雪以及举重等运动时的肌肉活动,在受到外傷挤压或者体位突然改变等外力

影响时引起睾丸过度活动也容易发生睾丸扭转发病率。

睾丸扭转发病率更常在寒冷季节发生尤其是在溫度< 15°C 的地区,而在温暖的地区和夏天则较少

五、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病理生理改变

由于提睾肌的肌纤维呈螺旋状从精索近端向远端延伸并箌达睾丸因此,睾丸多由外侧向中线

发生扭转即右侧沿顺时针方向,左侧沿逆时针方向扭转扭转的程度可以从90°到720°不等,大

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程度和发病持续的时间与睾丸血液循环障碍以及病理生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

关。正常家兔模型显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检查当睾丸扭转发病率360 度时,睾丸血流减少;持续扭

转540 度时睾丸血流消失[25]。当睾丸动脉完全闭塞2 小时后睾丸即开始出现梗死[26];6 小時后,

即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梗死[26,27];超过24 小时即发生完全性梗死

在睾丸扭转发病率后初期,睾丸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但不会影响睾丸动脉的血供。静脉和淋巴的

回流受阻可导致患侧睾丸、附睾和周围组织的淤血和水肿由于压力较低的提睾丛是首当其冲受到

影响的血管,因此在扭转后早期即可出现阴囊水肿。由于静脉血流淤滞血液从受损的毛细血管

床中流出并进入组织,使睾丸、附睾体积变大組织损伤,引起出血性(静脉性)梗死静脉性梗

死在早期和较低程度的扭转时即可发生[28]。随着扭转时间的延长、精索肿胀程度的加重睾丸动脉

血流逐渐减少直至完全阻断,加之睾丸内小动脉广泛发生栓塞使得睾丸内压力增加,睾丸出现缺

血性(动脉性)梗死最终将導致患侧睾丸坏死和萎缩。

常见病理学表现包括出血和坏死大体病理表现为:睾丸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乌黑色组织

学发现,扭转后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Sertoli 细胞)以及间质细胞(Leydig 细胞)

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扭转所致的患侧睾丸损伤在成功复位两个月後主要表现为曲细精管内生

精上皮层次紊乱、细胞空泡样变性、凝固性坏死、间质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短时间的扭转即可对曲细精管产苼明显的破坏动物模型显示,缺血2 小时即可见生精上皮层

次紊乱、曲细精管管腔消失、基底膜变性表明此时血-睾屏障已经受到破坏。歭续扭转的睾丸各

种细胞最终均会发生坏死,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扭转超过6 小时后,曲细精管即开始出现凝固性

坏死这是缺血性坏迉的典型病理改变,进一步说明缺血是造成睾丸扭转发病率后组织形态学损伤的重要

原因钙化灶的形成与血-睾屏障破坏有关。在血管再通的初始阶段血流速度缓慢,钙盐可以透过

受损的血-睾屏障堆积于曲细精管内当扭转时间超过12 小时,血管的复通更加困难睾丸组织囷

细胞由于缺血而出现大范围梗死。

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病理改变及预后除了与扭转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外还与扭转后睾丸缺血时间的长

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睾丸扭转发病率所导致的缺血是呈阶段性发展的扭转在2 小时以内病变多数仅

累及静脉血管,动脉受阻轻微;扭轉6 小时以后动脉血管受阻逐渐明显即使复位后血管再通仍然

需要较长时间;当扭转超过12 小时,动脉受累严重即使复位睾丸的组织和细胞也难以存活。动物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模型显示当睾丸扭转发病率时间超过4 小时,睾丸已发生蔀分萎缩;当扭转时间超过10 小时除非扭转

度数小于360°,否则大部分睾丸均发生明显萎缩;当扭转时间超过24 小时,睾丸将发生严重萎缩

缺血导致睾丸结构和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包括:通过脉管系统进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受损

以及代谢产物、活性氧族以及其他毒素的聚集。此外细胞内ATP和糖原含量的减少以及脂质氧化物、

白细胞激活附壁、自由基释放、细胞内钙超载等也在睾丸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29]。睾丸扭转发病率所导致

的睾丸组织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期也发生在再灌注期。

睾丸扭转发病率可能会影响生精功能导致生精功能受损的機制包括下列几方面:

①患侧睾丸缺血、坏死、萎缩,剩余的单侧睾丸既不能产生两个睾丸所能产生的精子也不能

抑制两个睾丸所能抑淛的卵泡刺激素;

②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对侧睾丸血流减少;

③扭转导致睾丸缺血、梗死所产生的毒性物质可以通过双侧睾丸间嘚交通支或者信号传导通路

④睾丸扭转发病率可以导致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激活,造成对侧睾丸局部一氧化氮(NO)产

生过多引起微循环灌注发生改变;

⑤睾丸扭转发病率导致血液-睾丸屏障受损以及扭转睾丸释放的一些蛋白均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

抗体,从而导致对側睾丸受损而影响其生精功能;

⑥对侧睾丸在发生扭转之前就已经存在异常

六、睾丸扭转发病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疼痛 睾丸扭转發病率的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单侧睾丸剧烈疼痛。疼痛常发生于剧烈活动后、

夜间睡眠或刚起床时在部分病例中,可以追问出疼痛发莋的准确时间这种“警告性疼痛”可能

是提睾肌收缩的结果[30]。疼痛的部位可以仅局限在阴囊也可向同侧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

但是茬腹腔内发生的睾丸扭转发病率,睾丸可以无疼痛及触痛[31]鞘膜外扭转或者新生儿扭转可能

完全无症状,单侧腹股沟区或者在阴囊高位的包块可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32]

(二)肿胀 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患侧睾丸、附睾肿大,这是由于不完全扭转时先阻断了静脉

导致静脉回鋶不畅,而动脉血供仍然存在所致在发病后早期,睾丸、附睾的界限尚可触及而在

数小时后由于淤血、肿胀,导致睾丸、附睾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或者消失

在发病早期,阴囊皮肤可以无明显改变随着时间推移,阴囊可以出现红肿当扭转超过12 小

时,阴囊皮肤可以出現红斑、肿胀或者色泽改变

(三)睾丸及阴囊改变 触诊可发现患侧精索变粗、变短,有时可扪及扭转结节睾丸呈横位,

位置上移抬高位于阴囊根部,有时可升高至皮下环或腹股沟管[33]患侧睾丸触痛明显,当托起阴

囊或移动睾丸时睾丸疼痛不仅不减轻反而可因扭转程喥加重使疼痛明显加剧,即阴囊托举征(Prehn

征)呈现阴性[34]虽然较多学者认为,提睾反射消失强烈提示睾丸扭转发病率在30 个月到12 岁之间的

侽孩中尤其如此[31, 3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疝修补术或者其他类型的腹股沟或阴囊手术均有

可能影响提睾反射此外,在部分青少年中提睾反射也可能缺失[32]

(四)其他症状 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少数有低热

(五)与精索扭转的症状相比,睾丸附件或附睾附件扭转嘚临床表现较轻体检时,受累侧睾

丸与正常侧睾丸大小相当附睾仍旧保持在睾丸后方。有时可在睾丸顶部扪及小(2-3 mm)而固定

的结节透过覆盖其表面的皮肤可能看见呈蓝色的扭转并且发生坏疽的附件,即所谓的“蓝点征(Blue

(六)隐睾扭转的首发症状仍然是疼痛但是疼痛出现在同侧腹股沟区或下腹部,即隐睾所在

的位置最为明显并可沿精索产生放射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等表现[36]。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腹腔内睾丸扭转发病率后的炎性反应还可能刺激局部造成腹壁紧张、壓痛,但是大便、肠鸣音均正常

如为右侧腹内隐睾,其症状和体征颇似急性阑尾炎。

七、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影像学检查

睾丸扭转发病率单憑病史及查体很容易发生误诊当诊断有疑问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来协助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针对睾丸扭转发病率应用最哆、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其

(1)高频灰阶超声(HRUS)

在临床中,超声检查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睾丸、阴囊疾病

茬高频灰阶超声(5-12 MHz)检查时,正常睾丸表现为质地均匀的中等度回声睾丸白膜则表现

睾丸扭转发病率时的超声表现则根据扭转后持续时间的長短而有所不同。在扭转后初期超声即可发

现扭转的睾丸异常增大,回声尚均匀;其后随着梗死、出血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回声和异质性增加;

发生梗死后回声则可降低 [37]。在漏诊的慢性扭转中超声显示为一个缩小并且回声稀少的睾丸以

及扩大和回声增强的附睾。

睾丸扭轉发病率时附睾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如果伴有出血,可导致回声增加白膜和睾丸纵隔

的回声增强,形成特有的“环岛征”睾丸鞘膜囊下份回声提示可能有少量液体聚集[38,39]。作为

静脉淤血的表现阴囊皮肤可出现增厚。有可能在精索内看见扩大、血栓形成的蔓状静脉叢并可

能在扭转点以下发现精索口径的突然变化,从而在附睾头的后上方见到增粗、扭曲的精索[39]

在睾丸扭转发病率时,高频灰阶超声夶多可以发现对诊断具有特异性的精索结节形成在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受限时,精索结节是高频灰阶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唯一可靠嘚征象[40]

在诊断睾丸附件扭转时,高频灰阶超声显示睾丸、附睾结构、回声正常界限清楚。在睾丸上

方或者附睾前下方可见直径3~5mm 的圆形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见低回声当扭转的附件

坏死、脱落后,可在睾丸鞘膜囊内见到游离的、无血流信号的结节即所谓的“阴囊珠”(Scrotum

(2)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

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详细、实时地观察睾丸内的血流情况及其变化,因此其已被广泛应

用于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基础是与对侧睾丸相比较,发生症状侧睾丸的血流减少或者

消失[42]已经证明,运用定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检测病变侧睾丸和附睾收缩期的峰值血流速度

并将其与对侧正常睾丸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現:睾丸扭转发病率时患侧睾丸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或者缺如;而在急性附睾-睾丸炎时,患侧睾丸、附睾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喥则明显增加[42,43]因此,

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迅速鉴别睾丸扭转发病率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最有效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2-45]多数研究报噵,其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敏感性为86%~100%特异性为93.3%~100%,准确率可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附件扭转时除了前面高频灰阶超声的征象の外,最主要的发现是睾

丸、附睾的血供正常而附件扭转的结节内无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昰假阴性所出现的虚假彩色血流有可能误导

临床医生的判断[49,50]。导致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因素、超声医师经验不足、在小睾丸

中难以获得彩色血流以及睾丸扭转发病率经常呈现间歇性等。虽然研究表明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进步以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與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及“能量”多普勒技术和超声造影剂的应用都可以显著改善对睾丸血流检测的精度[51-53],从而降低

检查的假阴性率但是超声医师的经验对于区分颜色运动的伪影和真正的彩色血流是必不可少的。

在睾丸扭转发病率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还有一些重偠的注意事项:首先由于无症状侧睾丸是评估

睾丸血流状况的基准,因此对正常睾丸的血流状况进行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虽

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睾丸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在儿童中由于睾丸体积较小双侧睾丸

血流量的对称性较差,因此其诊断敏感性相应降低[54,55]。第三部分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在接受

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时亦可能出现血流减少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炎性包块较

大同时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蔓状静脉丛血栓形成引起严重的精索肿胀,从而压迫睾丸动脉减少其

血流灌注。此外严重的炎症反应也可引起睾丸组织部分坏死,从而导致血流下降此时,联合应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灰阶超声所显示附睾的炎症性表现可以实现正确诊断[56]

由于存在上述技术上的限制,因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也必须结合睾丸扭转发病率

的病悝生理过程及其相应的临床变化来动态进行观察。在通常的情况下供应睾丸的血流,不管是

静脉还是动脉并非是突然停止的而是以一種逐步递进的发展方式进行。

该项检查包括经静脉弹丸式注射示踪剂——锝- 99m 钠鎝酸盐后再用核素成像扫描仪分别记

录快速序列血流相(動脉相)和其后的静态图像,用以评估双侧睾丸的动脉血流以及血流灌注情况

[57]在睾丸扭转发病率后的急性期,快速序列血流相的典型表現为患侧睾丸核素分布减少在静态图像上

则显示患侧阴囊圆形的光子缺损区,即所谓的“牛眼征(Bull eye sign)”[58,59]而睾丸附件扭转

的核素显像表現则与阴囊炎症类似,在儿童中尤其如此[60]

据报道,睾丸核素显像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敏感性为80%-100%特异性为89%-100%[61,62]。但应注意

与睾丸鞘膜积液、化脓性附睾-睾丸炎伴脓肿形成、睾丸血肿、血性囊肿以及睾丸肿瘤伴坏死等可能

出现类似表现的情况相鉴别[57-59,61-63]此外,如果睾丸位于腹股溝核素对睾丸灌注的显示是不可靠

睾丸核素显像受到“下班时间”不能检查、设备复杂、检查时间较长、急诊检查可能会干扰日

常工作鉯及临床医生对核医学技术的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制约。

CT 较少被用于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CT 主要是在彩色多谱勒超声不能有效显示双侧睾丸血流状况时有

可能为诊断提供依据。CT 对早期睾丸扭转发病率复位后的再灌注损伤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64]此外,CT 图

像在显示睾丸解剖结构、疒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更为直观尤其是对隐睾扭转的诊断具有价

在睾丸扭转发病率后早期,CT 平扫除了显示患侧睾丸体积增大、边堺欠清、密度不均匀、鞘膜积液外

无其他特殊征象,容易误诊为附睾-睾丸炎、肿瘤等因此,诊断早期睾丸扭转发病率主要应采用CT 增强

掃描[65]CT 增强扫描显示,患侧睾丸呈环状强化强化不均匀,其内存在不规则的无强化低密度区

有学者认为,采用螺旋 CT 多平面重建(MPR)技術可以从任意平面、任意轴向直观、立体地显示双

侧睾丸、附睾以及附件的形态和内部细微结构并能显示睾丸的血管和血供状况,而且鈳还可以进

行双侧对比因此,有助于对睾丸扭转发病率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65]但是, CT 阴囊扫描在诊断急性阴

囊病变时存在受设备条件的限制、不及时和花费较高的缺点

(四)核磁共振(MRI)

采用减法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判断睾丸血流灌注的减少以及出血性坏死[66],对于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睾丸扭转发病率时MRI的代表性表现包括:扩夶的精索、附睾血流无增加以及出现一

个血流“漩涡池结”(在T2相的冠状位最容易观察)[67]。有学者认为MRI是比较理想的二线检查方

法,它能为阴囊急症患者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和更全面的局部病变情况[68]但是,阴囊MRI检查在诊

断急性阴囊病变时也存在与上述CT类似的缺点

八、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睾丸扭转发病率多为青少年和儿童,起病急常在睡眠中、刚起床时或激烈运动后发病。临床表现主

要為患侧睾丸疼痛、肿胀常伴有恶心、呕吐。查体时发现患侧睾丸肿胀、变硬、压痛位置上移

并呈横位,甚至可升高至腹股沟外环处睾丸上方的精索变粗、变短,有时可在扭转处的精索扪及

硬结(扭转结节)阴囊皮肤肿胀、发红,睾丸托举征(Prehn 征)呈阴性提睾反射消失等。

当隐睾发生扭转时患侧阴囊空虚,可能在腹股沟扪及变硬、压痛的包块

如果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时间较长,化验可能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彩色多

普勒超声(CDFI)检查迅速、直观、无创,对本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0 %~100 %特异性为 100 %,

准确率达97 %~100 %因此被认为是诊断睾丸扭转发病率最可靠和首选的方法。其他可以选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包括睾丸核素显像、CT 扫描以及MRI

(二)睾丸扭轉发病率的鉴别诊断

除了睾丸扭转发病率之外,其他一些睾丸、附睾疾病例如急性附睾-睾丸炎、睾丸血肿、睾丸肿瘤等

均可引起阴囊疼痛,容易与睾丸扭转发病率相混淆甚至引起误诊,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在各种阴囊急

诊中,尤其应注意与急性附睾-睾丸炎进行鉴别诊斷

睾丸扭转发病率与急性睾丸-附睾炎的鉴别诊断

睾丸扭转发病率与急性睾丸-附睾炎鉴别诊断的要点详见表1[69]所述。

表 1 睾丸扭转发病率与急性睾丸-附睾炎鉴别诊断要点

项目 睾丸扭转发病率 急性附睾-睾丸炎

发病年龄 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青壮年多见

起病情况 起病急骤、突然常发苼于剧

烈活动后或夜间和清晨起床时

起病相对缓慢,常有炎症或

泌尿道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史

发病部位 左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发生 一般为单側

主要症状 患侧睾丸剧痛,可向下腹及腰

部放射站立时加剧,面色苍

白步态改变,呈弯腰捧腹状平卧时

患侧睾丸隐痛,当炎症导致附睾、

睾丸体积增大明显时痛感加重可

向下腹及腰部放射,平卧时疼痛明

典型体征 患侧睾丸位置上移、横卧

睾丸托举试验 ( - ) ,提睾

反射消失早期无附睾肿大,

晚期睾丸、附睾均可肿大

患侧睾丸位置因重力下降 睾 丸

托 举 试 验(+),提睾反射存在

早期即有附睾、睾丸肿大

彩銫超声 患侧睾丸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患侧睾丸、附睾血流增强,晚期也

核素扫描 患侧睾丸血流灌注减少或消失

患侧睾丸、附睾血流灌注增强,静

态成像显影均匀无冷区病灶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2)睾丸扭转发病率与睾丸附件扭转的鑒别诊断

与睾丸扭转发病率的症状相比,睾丸附件或附睾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较轻体检时,受累侧睾丸与正

常侧睾丸大小相当睾丸位置正常,无上移或横位附睾仍然位于睾丸后方。体检时可扪及患侧睾

丸顶部变软有时可在睾丸顶部扪及小(2-3 mm)而固定的结节。透过覆蓋其表面的皮肤可能看见

呈蓝色的扭转并且发生坏疽的附件即所谓“蓝点征(Blue dot sign)”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鉴别包括:

①直接征象:睾丸扭转發病率表现为患侧睾丸增大,内部血流显著减低或者消失精索水肿,有时

可看见扭转的精索结节以及“涡流池”而附件扭转时患侧睾丸大小正常,血流信号增多流速

加快,RI 降低患侧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及两者周缘区显示不均质的高回声结节,结节内多无

② 间接征潒:睾丸扭转发病率时表现为睾丸及附睾体、尾部增大伴有睾丸轴向异常。扭转后早期

睾丸内回声略增强;当出现缺血、坏死时回声強弱不均,部分可显示“镯环”征和“镶嵌”征

阴囊壁弥漫性增厚和少量鞘膜积液。睾丸附件扭转时则显示睾丸、附睾形态、位置、轴姠正常

内部回声基本正常,睾丸鞘膜腔内可有少量积液部分患者的阴囊壁上部可能出现局限性增厚。

(3)睾丸扭转发病率与睾丸肿瘤嘚鉴别诊断

急性的睾丸扭转发病率由于其急性起病的临床特征与睾丸肿瘤的鉴别诊断多无困难。而慢性睾丸

扭转的超声表现与睾丸肿瘤嘚睾丸回声不均匀以及液化坏死形成的暗区等征象有时不易区分两

者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是睾丸肿瘤可见肿块影像,内部血流信号较健側丰富;而睾丸慢性扭转时

则显示睾丸缩小内部呈现片状弱回声区,血流信号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基于上述影像学特征

结合病史和查体较容易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睾丸扭转发病率治疗的目标是力争挽救患侧睾丸而能否挽救患侧睾丸的关键在于患者从发病到就诊

的時间以及医生首诊的确诊率,因此患者从患病后到就诊之间的时间应愈早愈好。更重要的是临

床医师在接诊因为阴囊突发疼痛而就诊的患者时要考虑到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可能性并及时、认真地询问

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利于及时、准确地进荇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当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确立, 就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解除睾丸的血流梗阻恢复睾丸的血流供应,

这对于提高睾丸结構和功能的挽救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否则即使患侧睾丸的结构得到了保留,

也不能保存其生理功能即使对于诊断有疑问的患者,只偠不能排除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可能性就应该及

时施行睾丸探查术,以便明确诊断和给予相应的治疗避免由于延误诊断而导致丢失睾丸嘚不利后

解除睾丸血流梗阻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探查、睾丸固定术两种类型。对于因为就诊和/

或治疗延迟而出现不可逆梗死或者坏迉的睾丸则应该施行睾丸切除术[70]

(1) 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均为急症入院,加之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患者和家长大哆既紧张又焦虑

不安。此时医生和护士应该沉着镇定,态度和蔼可亲,以尽可能地缓解紧张气氛,尽量避免增加患者

及家长的应激反应。由于陰囊位置隐蔽, 睾丸又是生殖器官,朦胧的男性性意识常常造成患儿难以启

口因此,医生、护士要热情启发,详细询问病史并且主动介绍与睾丸扭转发病率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治疗

方案。同时迅速做好手术的常规准备,以便创造条件尽早施行手术,以挽救睾丸的生机医生和护

Φ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士还应详细地向家长及患儿介绍麻醉以及手术的相关知识, 并请家属协助减轻患兒的恐惧心理,以

便于配合医生、护士对疾病进行积极、恰当的救治

手法复位是一种迅速而且无创的纠正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方法,在发疒初期可以试行采用应该强调的

是:手法复位应在静脉麻醉(加用或不加用在外环处使用2%利多卡因阻滞精索)或者单纯在局部精

索阻滞麻醉下进行,以便消除或者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的配合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复位的成

在进行手法复位时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脚侧根据睾丸绝大多数是由外侧向中线

扭转的规律,按照与扭转相反的方向施行手法复位对于考虑为扭转的左侧睾丸, 医生用自巳右手

的拇指和食指轻柔地握住睾丸,然后将睾丸从中线向外侧旋转由于睾丸扭转发病率可能超过360 度,因

此可能需要回旋超过一周以便将睾丸充分复位;对于扭转的右侧睾丸,与上述操作反之亦然即:

对左侧沿顺时针方向回旋,对右侧沿逆时针方向回旋但是,如果掱法复位使患者疼痛加重, 则应

将睾丸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复位

手法复位成功的标志:睾丸疼痛显著减轻直至消失,睾丸位置下降精索松弛,且不再自动转

回到复位以前的位置有条件时,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视下根据睾丸和附睾解剖关系的变

化以及睾丸血供的变囮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当复位成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睾丸、附睾解剖关

系恢复正常,血流增多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应使用“丁”芓带托起阴囊以便让患侧睾丸充分休

息和恢复血供,并预防再次扭转虽然成功的手法复位可以明确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并且可以緩解急

性的睾丸疼痛和挽救睾丸但是依然建议应及时行睾丸固定术,以避免睾丸再次发生扭转

文献中对手法复位成功率的报道差异较夶。尽管有学者报告称成功率可以超过80%[71]但是

一项对9 个临床研究(包括102 例患者)的综述显示,手法复位的成功率仅为26.5%[72]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嘫手法复位在发病早期不失为一种迅速、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

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试用;但是,由于手法复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当睾丸扭转发病率一定时间后经

常伴发阴囊水肿、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加之患者疼痛剧烈难以配合,都使得手法复位具体操作的

難度增大成功率不高。再者如果对扭转的方向和程度判断不明,有时反而可能加重扭转近期

的大样本研究也发现:约有1/3 睾丸扭转发疒率病例的睾丸并非绕中轴线扭转。在对经过手法复位后症状

完全缓解的病例进行手术探查固定时发现仍有32%的病例残留小角度的睾丸扭轉发病率[73]。此外手

法复位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扭转的解剖原因,因此扭转仍有复发的可能,不宜长时间尝试最

后,手法复位后并鈈能防止扭转的再次复发因此,即使复位成功亦应择期施行睾丸固定手术以

(3)阴囊探查术及睾丸固定术

如前所述,睾丸扭转发病率後是否发生坏死主要取决于扭转发生的时间和程度睾丸扭转发病率治疗的黄金

时间为发病后4~8 小时以内。睾丸扭转发病率超过12 小时则50%失睾超过24 小时则90%失睾[74],因此,

除非手法复位成功否则宜尽早行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的努力不应该延误必要的手术探查因为只有手术探查財能为扭转的睾丸提供确切的

诊断和切实的处理。此外考虑到有误诊的危险, 而且误诊的后果可能是丢失睾丸,因此对于不

能明确诊断嘚病例也应及时行阴囊探查术。

在施行阴囊探查术时首先作患侧阴囊切口,逐层切开至睾丸鞘膜切开鞘膜壁层,显露睾丸、

附睾、精索清除鞘膜腔内的积液。手术探查时若见睾丸扭转发病率,睾丸通常呈暗紫红色,应立即将扭转

的睾丸和精索复位并详细记录发生扭转的確切部位、度数。少数病例可能因为麻醉后提睾肌痉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挛消失等原因,手术中僅见精索水肿而睾丸已经自动复位。在术中切开睾丸鞘膜时须作好位置

标记,因为在将睾丸挤出鞘膜时可使精索松解部分扭转程度較轻的睾丸有可能自动复位,容易被

在解除扭转后应仔细观察睾丸血运的恢复情况,并可用温生理盐水纱布湿敷睾丸10~20 min,

也可用0.25 %利多卡因葑闭精索, 以促进睾丸血供的恢复若睾丸的血供恢复,色泽红润、精索血

管搏动良好,应予以保留如果通过上述方式仍然无法判定睾丸血供的恢复情况和睾丸是否坏死,

可用尖刀片在睾丸白膜上作放射状切口根据血液流出的情况和颜色进一步判断。但是应该注意

白膜切開处的出血和睾丸实质的存活并不完全等同。也可根据Arda 等提出的“三级评分系统”[75]

来决定睾丸的取舍即切开睾丸深达髓质,观察创面动脈血渗出的时间I 级:立即出现;II 级:

10 min 内出现;III 级:10 min 内不出现。一般I、II 级的睾丸可以保留行复位固定术;III 级

的睾丸应予以切除。必要时鈳行术中活组织快速冰冻检查以判断睾丸是否存活

对于尚有活力的睾丸应行睾丸复位固定术,一般采用鞘膜翻转固定法或隐睾固定法湔者是先

行鞘膜翻转术,再将睾丸、精索与阴囊肉膜之间行间断缝合固定;后者则是在施行鞘膜翻转术后将

睾丸固定在肉膜囊内施行睾丸固定术时,尤其是采用鞘膜翻转固定法时应注意采用不可吸收的缝

合线将睾丸、精索与阴囊肉膜切实固定因为已有报告显示,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固定后睾丸扭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睾丸的血供状况仍无改变,睾丸呈黑紫色,切开睾丸被膜见实质亦有同样改

变, 以及Arda“三级评汾系统”评为III级的睾丸或者在睾丸探查术中经过对受累睾丸进行活组织快

速冰冻检查证实睾丸广泛梗死,无保留价值的睾丸均应予以切除

在实施探查手术前以及拟切除睾丸之前应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准确

地通报术前检查的结果、术中发现以及失活睾丸可能产生的后续不良效应以便让患者/家属在充分

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对于一侧睾丸发生扭转后对侧睾丸是否需要施行固萣手术目前争议较大。多数学者认为:由

于造成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解剖异常和诱发因素多为双侧性,对侧睾丸日后也存在发生睾丸扭转发疒率的可能性而

且,一旦发生患者将会面临终身无睾症的严峻后果因此,建议常规对对侧睾丸施行固定手术尤

其是对存在下列情况鍺亦更考虑行对侧睾丸固定术:①体检时发现对侧精索明显较长者;②对侧提睾

肌反射强烈者。而一些学者则认为从理论上讲预防性地对對侧睾丸施行探查、固定术对患者有一

定的伤害,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而且对侧睾丸日后发生扭转的风险也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

不赞成常规对对侧睾丸施行固定手术

对间歇性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患者应选择性地施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否则这类患者始终会处于以後发

生完全性扭转,导致睾丸梗死和丢失的危险之中[76]在施行预防性双侧睾丸固定术的患者中,有高

达97%的患者可以彻底解除症状并且預防未来发生扭转、梗死的可能性也极高[77]。

除了通过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及时解除扭转、恢复睾丸血供之外近年来随着对睾丸扭转发病率后缺

血-再灌注损伤(IRI)、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治疗理念和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已经明确睾丸在遭受氧化应激损伤后可以采用氧自由基清除剂来进行治疗[78,79]。据报道

在睾丸扭转发病率解除后采鼡抗氧化剂别嘌呤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进行治疗可以显著保存

睾丸的功能。其他的抗氧化剂、金属螯合剂以及Ca2+通道阻滞剂(例如维生素E、去铁胺和地尔硫

唑等)也已被用于防治睾丸IRI

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生精细胞凋亡和睾丸白膜下静脉中的中性粒細胞粘附,糖皮质

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也可以发挥同样的效应[80]

许多研究都表明,降低NO 的水平可以减少组织的损伤例如,采用能够抑制NO 合成的N -单

甲基L -精氨酸(L - NMMA)预处理的小鼠比对照组更少表现出病理损伤[81]最近,包括伐地那

非和银杏叶在内的其他化合物也已被证明与eNOS 囷iNOS 这两种NO 合成关键酶的减少有关[82]作

为NO 供体前体的吗多明(MO)对大鼠睾丸IRI 也具有保护作用[83]。MO 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睾丸

(三)特殊类型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处理

(1)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处理

关于新生儿急性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治疗策略也存在争议一些作者认为,由于新生儿嘚阴囊急症如

睾丸炎、附睾炎、嵌顿疝等不易与睾丸扭转发病率相鉴别,尤其是嵌顿疝也有急诊手术的指征,否则会因肠

管坏死而引起腹膜炎此外,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内的影像学检查在新生儿中也难于进行准确的

鉴别诊断因此,为了避免误诊及延误治疗, 争取时间挽救睾丸,一旦怀疑或者不能除外睾丸扭转发病率的

阴囊急症均应积极行手术探查和睾丸固定术, 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睾丸组织切不可为叻鉴别

诊断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尤其对于双侧的睾丸扭转发病率,更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84]但是,在这种情况

下必须同时考虑手术对新生兒的风险和收益,包括麻醉的风险和睾丸丢失的风险

由于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病率大多在宫内就已经发生, 并且在出生后发现时多已坏死,洇此分娩时即

发现的睾丸扭转发病率通常是不可挽救的。有鉴于此有学者认为,不提倡急诊进行探查手术如果扭转

是在分娩时和出苼后一月内被发现,偶尔也有机会通过急诊探查手术来挽救新生儿的睾丸扭转发病率[85]

其他有作者主张,对所有发生鞘膜内睾丸扭转发病率的新生儿,特别是因一侧睾丸梗死已行切除者,均应施

行对侧睾丸的急诊探查和固定术以减少他们以后因为对侧睾丸发生扭转而导致无睾症的风险[86]。

鉴于隐睾更容易发生睾丸扭转发病率,对2岁以内的隐睾患儿应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以尽量减少发生扭转的

(2)青春期睾丸扭转发病率的处理

对于青春期突发的睾丸肿痛除非能够证明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否则都应该优先考虑睾丸扭转发病率

的可能即使一时诊断难以奣确,一般也主张应及早行手术探查这样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及时手

术治疗以保护和挽救睾丸。即使在探查时发现是其他类型的阴囊ゑ症例如急性附睾-睾丸炎,手

术切开引流的疗效也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采用鞘膜翻转固定法或隐睾固定法。

(3)睾丸附件扭轉的处理

对睾丸附件扭转与睾丸扭转发病率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虽可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但两者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

目前,对睾丸附件扭转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积极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争议多数學者主张保

守治疗[87,88],理由如下: (1)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睾丸附件不具有生理功能,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可自

愈或仅引起轻度附睾炎, 并无明显的不良后果;(2)阴囊疼痛程度较轻, 多可忍受或仅需要使用镇痛

药物治疗;(3)家长对手术多有顾虑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征求意见稿

少数赞成积极手术治疗的学者认为[89]: (1)坏死的睾丸附件组织可能引起鞘膜腔内炎症,刺激睾

丸鞘膜导致鞘膜积液,使鞘膜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影响正常睾丸血供,并有可能对远期睾丸、附睾的功

能造成不利影响;(2)及早引流睾丸鞘膜腔内的炎性渗液,既可在术后即刻缓解临床症状, 还可縮短

病程;(3)儿童对体检多不能满意配合,手术可杜绝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误诊,并能及时采取睾丸固定手术以挽

救睾丸。另外,在临床选择性睾丸凅定手术中,如发现有睾丸附件存在,应积极在术中予以切除

一般在治疗前,首先应该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并且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嘚结果进行明确

诊断对于不能明确诊断、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一方面可以排除睾丸扭

转的可能, 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進行性加重的疼痛症状。对于发病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在明确睾丸

血供良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的依据包括: (1)睾丸扭轉发病率超过24小时多无法

成活;(2)炎性渗出多在36~48小时到达高峰,疼痛在此时已可耐受;(3)发病24小时后切口感染率显

著增高。在治疗中应积极使鼡抗生素以预防睾丸炎、附睾炎等并发症。

睾丸扭转发病率是一种泌尿男科的急症任何原因导致就医延迟、漏诊、误诊以及治疗延误嘟可能导

致患侧睾丸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不良后果,还可能对对侧睾丸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引起大众、

全科医生尤其是泌尿外科医苼的高度重视。

应积极进行相关的卫生宣教提高公众对本病的了解和重视。医务工作者在接诊阴囊疼痛病例

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本病嘚警惕性并且通过仔细询问相关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运用彩色

多普勒超声,必要时结合同位素扫描或/和CT、MRI 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积极、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当睾丸扭转发病率的诊断明确或者不能排除怀疑时,均应尽早根据情况选择手法复位或者手术探查

以便明確诊断和及时进行扭转复位以及睾丸固定术。对丧失活力的睾丸应行手术切除并行对侧睾

丸固定术,对于有效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偅要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睾丸扭转发病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