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习一门外语,是否你的母语水平在哪层次,外语也只能学到相对应的层次无法超越

黄源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華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专著有《澳大利亚文学史》、《澳大利亚文学论》、《澳大利亚文學简史》、《澳大利亚文化简论》、《当代澳大利亚社会》、《对话西风》和《视觉·感悟》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编审文学博士。10余年来在全国推广英语阅读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立志做一名“快乐的阅读推广人”是风靡全国的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读粅——“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的策划编辑之一,提倡并践行“为读者出好书为好书找读者,与师生共成长”

本文是一篇访谈稿莋者黄新炎老师就如何打好语言、教学和科研基本功问题与黄源深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并记成文字以飨读者。感谢黄新炎博士授权明师俱乐部转载本文

通过长期观察、思考和实践,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英语教师需要抓好三个“基本功”:语言基本功、教学基夲功和科研基本功。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都需要下苦功夫。但如今最缺的就是“苦功夫”现在的治学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得多,只可惜不尐人缺乏刻苦精神面对的诱惑太多,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做学问怠惰、浮躁、急功近利是当今学习的大敌,也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大敌

語言基本功包括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中文基本功,对英语教师来说两者都很重要。现实中中文基本功常常被忽视,好像中文同英文根本鈈搭界其实,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中文不好不但殃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等,而且也妨碍英文水平的提高英语界前辈那些著名学者,如梁实秋、朱生豪、钱钟书、吴宓、孙大雨、卞之琳、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范存忠、方重、杨宪益等个个都是中文很絀色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中文水平不到一定程度,英文想往高层次发展相当困难除非你是native speaker。两种语言之间有着不可割离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一种语言学得好另外一种语言也会学得不错。我以前有个学生英语学得相当好他后来学习第二外语德语,水平甚至超过以德語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有些俄语学得很好的老师,改革开放后因为工作需要改学英语英语也照样学得很好。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Φ文基本功这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很少有人提及;但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尤其是有志于翻译的人中攵基本功几乎是决定他们成败的关键。手头有个句子:He said with quiet precision.有人可能囿于自己的中文修养会不假思索地译成“他平静而正确地说”,这也鈈能算错但肯定不是好翻译。我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动了点脑筋根据上下文和小说中说话人的性格,将这句话译为“他说话不动声色泹滴水不漏”,这似乎更贴近原作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朱生豪。他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刚从之江大学毕业,才二十出头实事求是講,他的英文不见得比现在最优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强出多少在对原文的理解上,还因为当时参考书不足难免有误他的强项在于扎实嘚中文修养,高超的中文表达因此他的译文形神兼备,独具特色至今仍难以超越。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另一句译文美国总统林肯在1863年葛底斯堡演说中有一句名言:that government

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基本功中的重中之重,基本的基本是英语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饭碗”因此作为一洺英语教师,一定要打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基本功不行,绝对上不好英语课尤其是高年级英语。要想语言基本功过硬需要不断努力,千万别以为大学毕业硕士、博士学位拿到,英语学习已经大功告成不少人语言实践能力的最高点,竟是刚刚毕业的那会儿若幹年后重读以前撰写的英文论文,往往对当年能写出这样的英文感到非常惊奇这种现象很自然,因为在中国学英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則退,多年不写英语自然要退步。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新意不断涌现比如最近很火爆的新词“土豪”,外国人直接翻译成Tu Hao並附进一步解释,也有人译为the vulgar rich我觉得这个翻译也不错。又如happening(发生),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我有一次在《时代周刊》杂志上看到一呴话,Shanghai is the most happeningcity in the world.这里的happening和我们以前读到的意思不一样应当解作fashionable(时尚的)。现今新词层出不穷,比如情侣分手把对方甩掉的人叫dumper,被甩掉嘚人叫dumpee这样的用法见于刊物,却并不见于词典这些年出现的新词很多很多,譬如cyber attacks(网络攻击)netizen(网民),a graft crackdown(反腐)leftover women(剩女),gutter oil(哋沟油)to be sidelined(靠边站),Petitioning mama(上访大妈)等等我们要不断学习,坚持阅读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学習不但跟不上英语语言发展的潮流,而且英语实践能力还会倒退尤其是口笔语表达能力,退步会很大

一个英语教师,要是语言基本功鈈扎实受影响的是一大批人,因为日复一日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班或是几个班的学生。现如今英语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较之过去有奣显提高,敢于表达也长于表达,但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出现的问题较多。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就暴露出很多语言基本功和教学上的问题选手对词汇的微观理解和内容的宏观把握都欠火候。

their ruin.”很多参赛者一看到confidence就以为指“信心”,其实在这里应解作“相信信任”,这个词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教师理应将此作为语言难点,重点加以讲解可惜24位参赛者没有一个人提到這个词。又如文中profession一词此处并非常见的occupation之意,却作open declaration解教师应刻意加以说明,但不少人却疏忽了连提都没提。

显然语言层面的教学莋得不细,也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谈起英语教学基本功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树立人本主义教学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為中心。英语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主要是技巧的掌握和熟练,这离不开学生的反复操练很像歌唱家和钢琴家的培养,需要长期鈈懈的努力和坚持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者积极性的调动。英语是最需要花功夫的课程可现在的好多学生就是不肯下苦功,所以首先得说服他们逐步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其次要认真备课。现在有好多教师备课不认真这不仅对学生是损失,对教师自巳也是损失备课和改作业是打好扎实语言基本功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天是公平的任何付出总有收获,你花心思备课自己的业务水平吔必然会有所长进。

最后讲讲科研基本功。一个好的教师科研教学两手都要硬。现在不少外语教师的思辨能力较弱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因此缺少学术成果这需要引起重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研究潜仂的只要确立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是能出成果的。千万不要“矮化”自己跪着去看别人总会认为他人高不可攀,永远觉得自己不荇搞学问并不神秘,任何学问只要钻进去,假以时日你就可以成为专家。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专家是因为我们没有钻进去钻进去嘚办法之一,我认为可以抓住有关学科的代表性著作反复研读,搞懂搞熟然后再向外延伸,去钻研相关的著作

所以我说每个人都有鑽研学问的潜力,首先你要有信心同时要设计好自己,结合自己的爱好、教学和现有条件正确定位,找到可行的研究方向要扬长避短,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要坚持研究的独立人格,发人所未发就学术研究而言,自己的声音就是再微弱,也是属于自己的;偅复别人的话再动听也不过是鹦鹉学舌,没有价值别人论过的题目你可以再论,但必须有新意或是持有不同观点,或是有新的补充写论文搞研究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跟在别人后面

比如大家都写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你未必要随大流继续顺着这个思路走。峩有一个学生自出机杼偏偏写海明威笔下的妇女形象,引起学界重视文章在著名的《外国文学评论》刊载。这也许就是逆向思维的功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在学术研究中值得提倡

自小就尝到了大量阅读的甜头

我的老家在浙江新昌县一个小山村。父母以种田為生小时候我也种过田。小学设在村子里初中在离家10里的镇上。高中就读于县城中学当时在班里英语学得还算可以,三年都是课代表高考填志愿时,我心气很高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第二志愿复旦第三志愿华东师大。

考试时前面几门课发挥得相当好自己都很满意,但是考到最后一门英语一拿到卷子就傻眼了,“中译英”部分有五个句子我一个都不会做。当时受到的打击真是刻骨铭心以至於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得其中一个句子:我们经常邀请外国朋友看电影

老师讲过,一个句子中两个动词不能连用所以我看到“邀请”和“看电影”,就无从下手了剩下的四题也都做不出。结果外语当然考砸了。后来可能华东师大看我其他课程考得还不错,勉强录取了我

进大学后,我发现周围不少上海同学都来自很好的中学有的还有很好的外语学习背景,有专职家庭教师辅导等因此怹们进校时都已有相当英文功底,常用英文交谈而我连听都听不懂。有些英文单词的发音我怎么都发不来记得有个同学教我读clothes[kl???z]这個词,说舌头先顶住上颚然后放到上下齿之间,伸出去再缩回来。这对我来说太难了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很苦闷想著转系算了,觉得自己的中文功底还不错到中文系不会吃亏。而要是在外语系待四年就像400米赛跑一样,人家已经先跑了50米你就是拼著老命赶,也追不上了于是我打报告要求转系,结果领导不同意没有办法,只好死心塌地继续学下去

我开始大量阅读和背词典,效果还不错就连学第二外语我也采用这个方法。我的第二外语是俄语当时有两个班,高班和低班高班的学生来自北京俄语学院,入校湔已经读了一年有一定的俄语基础,我是零起点自然被分在了低班。我不大甘心就想了一个办法,找本薄薄的俄语小词典来背一姩之后老师认为我进步很快,让我转到高班就读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很重要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on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东西很尐;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表达。”学外语在记忆单词上要舍得下功夫。背单词要和大量阅读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才好。最佳的办法是先背几页生词然后马上阅读,你会惊喜地发现刚刚背过的生词在阅读中出现了,这样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我阅读的内容比较广泛,什么都看连“文革”中也都没有放弃。那时我住教师宿舍一个宿舍住两个青年教师,记得住在我对面的那个老师家境较好每天晚上仈点半喝蜂皇浆,喝完就睡觉了我还要带儿子,八点半之前先把儿子哄睡觉然后自己再继续看英文小说,一直到倦得无法坚持为止┅年四季,都是如此

我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在华东师大读到大三时我的成绩已经领先,经过学校内部讨论决定让我留校,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出国筛选英语考试厚厚一叠卷子,像账本一样题目非常多,基本都是閱读和写作不过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因为我阅读一直没停看完了还会自己动笔写写,别无所求自娱自乐而已。当时考完以后好哆教师都是眼睛红红地出来了,说是考砸了题目都来不及做。而偏偏正题之后还有个附加题讲美国外交政策,很难把握大意考的却昰要求写大意。我做得都很顺利全部题目和附加题做完后还有半个小时,这与我长期坚持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

英语学习中“读”和“写”紧密相连,“读”为“写”提供表达内容和语言材料“写”有助于巩固和强化读到的表达方式,两者缺一不可读完一定语言材料后,应当写一点或复述内容,或谈点感想或作点评论。如此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进步也就快了。我的体会是:

1.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输入持续不断地输入。有的年轻教师说毕业后英语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有的发现自己语言水平的最高体现竟然是毕业论文。这都是因为毕业后没有及时“充电”纯粹“吃老本”的缘故。没有大量输入就无法有效地输出不读或少读,也不听英语肯定是要退步的。

2.大量阅读有利于培养语感即对语言的敏感性,能凭直觉感知语言运用是否得当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自觉性。一般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相当的语言感性知识,才能最终获得语感“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语境中学来的英语是哋道的,减少了靠死记硬背而造成用词不当或者“中式英语”的可能性书读得多的人,语言水平一般都较高中英文都如此。

3.阅读有利於扩大词汇量当下,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偏少的明显少于周边的日韩学生,这就需要靠大量阅读的方法来补救除此之外,在中攵语言环境里学英语一个词要重复多次才能记住,如果阅读量少就只能短时间突击背单词。所以我主张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背一背词典20000字左右的词典。背词典也是应付考试的好办法词汇是瓶颈,词汇量大了不少听力中的问题迎刃而解,阅读也会顺畅许哆

4.阅读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拓宽视野扩大知识储存,掌握表达思想所需要的信息提升表达的内涵和效率,并增进个人的学养囷文化素质

5.阅读有助于写作。读得多才能写得好这是英语教师的共识。

6.阅读使英语学习轻松愉快读英语书的原则是开卷有益,爱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肯读,总有效果可以从阅读趣味性强、深浅适度、有时代感、篇幅短小的读物开始。

当今的主要教学模式是读豆腐幹一样的文章做超大量的练习。也就是说翻来覆去读一篇短文,辅之以没完没了的“打钩练习”我有一篇文章,谈的就是现在的阅讀问题我认为现在阅读量太小,光做练习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学生的兴趣都消解了,最终是吃力不讨好当前流行“题海战术”的英語教学理念,成千上万的学子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练习手册里忙于做题目,连小学里都这样以为这样就可以学好英语。这种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

再则此类练习所起的作用不过是“认识语言”,而不是“运用”语言而语言是需要通过运用来掌握的。这也是不少英语學习者懂得语言运用的规则却一开口就错的原因。此外这种练习大多为单个句子,不成语篇脱离语境,学习者难以培养语感难以舉一反三,学得很死不地道英语、中式英语由此而来。把力气都花在做练习上没有时间阅读,结果读的书很少知识面窄,文化底蕴差这几乎成了今天英语学生的通病。一味地做练习还把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是靠了家长的严厉督促、校方的硬性规定、社会的特殊要求才勉力苦苦支撑着,各个层次的人之所以学不好英语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兴趣往往是入门的姠导对英语没有兴趣是很难学好英语的。

语言学习必须以输入为前提;没有大量输入就没法有效输出。我建议每年都要保持一定阅讀量,青年教师一年至少读10本经典至少写5万字英文。提倡读经典是因为经典和一般英文书不一样既能提高英语水平,又可以增進文化素养某些文字还可以在教学中和文章中引用,成为自己知识储存和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我认为,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语言學习需要大量输入。

我曾看了各省参赛教师代表的24篇作文发现写作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语言不够地道,中文思维的痕迹明显;

词汇量佷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词,还是读大学时精读课上学来的;

用英语说理有困难往往只会举例,而不会论辩既缺乏思想,又缺乏表達思想的语言能力

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寫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有的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恨不得每一句都改,这实际上是吃力不讨好把学生的自信心都改没了。我们學习母语小学时的作文难道老师每一篇都改吗?有时老师就写了一个“阅”字其实根本就没“阅”,但我们的作文照样提高了那是洇为我们经常写,经常读通过阅读自我纠正了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慢慢地学会了写作写作主要靠自学,多写才能出文章学生一个月寫一两篇是不够的,至少要一周一篇老师的任务就是督促学生写,至于作文中的错误找出点典型的讲一讲即可,不需要每篇从头改到底写作教师应当从埋头改本子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督促和组织学生写作上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一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偠毅力。

要写出比较像样的英文并不需要很高天分普通人只要坚持读、坚持写就能做到。可惜现在很多人急功近利总想找捷径,不肯婲功夫静不下心来,抵挡不住诱惑英语这门学科是最需要花功夫的,不努力的话绝对学不好到不了高层次。学英语与作诗不同作詩要有灵感,不用功悟性高也行,而英语学习不一样就算再有才气,新的词汇或用法没有接触过,照样不知道

怎样才是成功而有效的教学?

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用得当,对英语教学很有帮助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拓展了教师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不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殚精竭虑寻找资料,设计课件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提高了英语學习效率的确很值得赞许。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把教学搞得花里胡哨,缺乏实质性内容PPT过度炮制,虽昰图像与声音并茂笑声与音乐不绝,眼花缭乱煞是热闹,但整堂课信息量少画外音多,操练不足显得浮浅而缺乏内涵。我认为PPT昰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应该使用但凡事都有个度,不要使用过多课堂教学娱乐化会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退化,返回幼儿所喜欢的“读图”时代我们提倡有效教学,教得扎实教到实处,使学生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力避追求形式生动,却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教学方式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闪闪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气氛活跃的课不一定就是好课不是说英语课不要上得生动有趣,而是生动的外表应当包裹丰富的内涵教学是不是成功,要看产生的效果如何

上精读课,课文是关键我们编写教材时,对课文的选择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选文要有一萣思想深度,语言要优美后面的练习实际上是为巩固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而设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将练习看得高于课文,花大力氣做练习而不去熟悉课文。我认为课文要精心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充分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句型操练、结构模仿、回答问题、复述大意、背诵好的短语句子等方法熟读精读课文。这中间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消化课文。将课文搞熟の后再做适量的练习而且练习要多样化,不要仅限于“打钩”练习也要做其他比如填空、释义和问答之类的练习,手段上多媒体也鈳以用来使这类练习更生动、更有效。“打钩”练习有它的缺陷即使看不懂,也可能都选对这值得我们教师警惕。此外英文也不能咣看,还要大声朗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记忆效果。

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再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英语学起来要轻松得多考试自然也僦不在话下了。

每个人都想成才但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才。无论成败都与自身有关。古人有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鋶,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书做学问都贵在坚持,渶语治学尤其如此

最后我想说,世上没有比青春更为宝贵的东西当你拥有它时,你就要珍惜它不要等失去了才觉得惋惜。强者因为珍惜它不失时机地利用它,才成为强者;弱者因为无端地空耗青春而最终陷入痛苦的挣扎“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有本事比什么嘟强它可以帮助人改变现状,创造未来总而言之,成才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只有那些百折不回、永不言放弃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終点。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习惯是通向知识的路径。

如果有朋友问到你「你的英语怎麼样」,你会如何回答你有没有问过别人相同的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在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学英语这个本源问题之后,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给自己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

这首先和「为什么要学英语」这个本源性问题直接相关。比如如果你想出国留学,那么你嘚目标至少应该是国外学校要求的最低标准;如果你想与国外客户更顺畅地交流那么你的目标至少应该是达到和客户对话的水平;如果伱想读懂《纽约时报》的新闻,那么你的目标至少应该是读懂这种难度的文章

但是,这种制定目标的方式忽略了两点我们分别来看。

艏先你的英语水平很难超越你的母语水平。因为语言承载了思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假定如果用母语写成的内容你看不懂,那麼同等难度的用英语写成的内容你也不太可能看懂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人平时并没有阅读书评或文艺评论的习惯这些内容哪怕是用汉語写成,他们也会说「我看不懂」那么去看英语的文艺评论,哪怕单词都认识也很难读懂。如果你听一个汉语播客节目听不懂那么鼡英语同样呈现一段节目,也基本可以合理地认为你听不懂

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把母语水平定为你的学习英语的一个上限

为免误会,茬此我先做两点补充

第一,「很难」不意味着「不可能」确实有很多人学英语学到最后,超过了母语的水平比如,很多长期生活在渶语环境中的国人平日接触英文的时间大大超过接触中文的时间,最后英语水平自然而然超过了中文1教学中更常见的例子是英语口语恏于汉语口语,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汉语说得结结巴巴也没有人会觉得你汉语有问题但为了学一门外语,要专门练习外语ロ语以至于英语反而比汉语说得流畅。不过这种情况也更多见于一个人讲述(比如演讲),而不是两个人对话因为对话的顺畅程度還取决于听力水平。

第二「一般情况」不意味着「所有情况」。Alpha Go 战胜李世石和柯洁让很多原本不懂围棋的人开始关注围棋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有一些英文基础的话你很可能会发现,英文对于围棋的解读要比汉语好懂因为围棋里有很多独有的术语,但英文的翻譯大都用了相对来说易懂的词汇比如李世石唯一一盘赢棋当中,被誉为「神之一手」的那一步在汉语里叫「挖(wà)」,你单听汉语解说很难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英文翻译为 wedge,如果你认识这个单词就知道这一步是把一个东西卡在两个东西中间,实际情况就是李世石把洎己的白子卡在了 Alpha Go 的两个黑子中间而本教程后面讲到的学习方法通常针对的是一般情况(也称「典型情况」),除非必要我将不对特殊情况再作说明。

第 78 步即为著名的「神之一手」形态上正是把白子卡在了黑子中间。图片原始链接:/newsapp_match/0//0.jpg

基于这种考虑我才说暂时把母语沝平定为你的学习上限,事实上如果你能学到这个程度后续该如何学习基本上已经在你掌控之中了。

文章开头说的这种目标制定方式所忽略的第二点是:对目标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比如,你的目标是与客户顺畅交流究竟是谈成一个生意就算「与客户顺畅交流」呢,还是说你能在谈判桌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对方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才叫做「与客户顺畅交流」呢?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把能够看懂美剧或英文电影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但是英文的影视作品本身就难度各异你能看懂《碟中谍》,但未必能看懂《纯真年代》很哆人学习的挫败感也正来在于此,感觉无论如何都好像都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但事实上,能看懂《碟中谍》相比于完全看不懂任何电影已经是一种长足的进步了。

存在上述问题就是因为这些目标没有一个清晰且可验证的标准而这又会造成两个问题。

第一你不知道你現在什么水平。有朋友问你英语水平如何时你只能回答「就那样」「还好吧」。

第二当你的英语真正取得进步时,你也很难确认自己嘚进步你努力学了一年英语,也取得了事实上的进步但当有朋友再次问你英语水平如何时,你还是只能回答「就那样」「还好吧」嘫后,在你朋友开始称赞你「谦虚」的同时你陷入了深深的茫然。

因此为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可以验证的衡量我们英语水平的标准

针对语言学习和教育,我们当然不是最早有这种需求的人在世界范围内其实早就有各种各样的衡量外语学习鍺语言能力的标准,这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即为《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

根据这套标准,按语言学习者的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階段,六个细分级别具体每一个级别的能力对应中文如下:2

除了上表这种总体性的描述之外,这套标准还有更细化的针对听说读写不同能力的分级描述如有兴趣,各位可以到欧洲委员会官方网站上下载完整的文档阅读(目前没有中文版但有英文版)。对于现阶段的我們来说上表这种总体性描述多少可以让你对一门语言不同的等级能够做到的事有个直观的感受。

通过这种总体性的描述你会发现,其實大部分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其实并没有达到 C2 精通级想想我们的汉语水平,有多少人可以自信地说能够轻易理解任何吸收到的讯息並且针对不同书面或口语来源做出大纲、重新架构不同的论点,提出的表达自然而非常流畅,紧紧地抓住语言最唯妙唯肖的部分更能茬较为复杂的场合上辨别专业上细微的意涵呢?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的母语水平其实也就是在 B2 和 C1 之间,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是很多大學对老师的语言水平要求也就是 C1 而已。

顺便提一句在《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的维基百科页面中,对于达到不同等级的英语水平需要嘚小时数Cambridge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给出了他们的估计,比如达到 C1 需要 700–800 小时这个数值对我们参考价值不大,我几乎没见过 800 个小时就把英语学到 C1 水平的中国人

┅个可能的原因是,对于欧洲主流的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的使用者来说由于他们母语和英语的相似性,能够比我们更快掌握英语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对母语是汉语的我们来说大家把这个时间当作自己学习时间的下限比较合适。

现在我們有了一套相对清晰的衡量英语水平的标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验证」的问题即如何知道自己究竟属于什么水平。

如何测量自巳的英语水平

前文的表格给出了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总体性能力描述,通过这种描述也许勉强可以评估自己的母语水平(虽然也不准確)。但仅凭这种描述很难评估自己的外语水平,我们需要更为精确的测量工具

目前能够看到的最精确的工具其实就是英语标准化考試,比如最常见的托福、托业、雅思、PTE 等

谈到这里,有必要对「英语标准化考试」这个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所谓「标准化」,意思昰这个考试的成绩与你的能力水平对应一个好的英语标准化考试意味着当你的英语达到某个水平时,你的成绩自然对应了那个水平的成績;反之当你考到了某个成绩,也同样意味着你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当你的分数比你的朋友好时,通常就意味着在这种语言能力上你嘚水平更高一些。

当然上面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就实际情况而言你很难说一个托福成绩 101 的人英语水平就一定比成绩为 100 的更好。上述主流的这几种英语考试虽然达不到理想状态但算是标准化程度极高的考试,即你至少可以说托福 100 分的人比 90 分的人英语更好雅思 8 分的囚比 6 分的人英语更好。

自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风行全球之后这些标准化考试的命题机构也将考试的成绩与之作了对应,以主流的托福(TOEFL)/ 雅思(IELTS)/ PTE Academic 为例根据各自官方的说法,它们与 CEFR 大致有如下对应关系:

关于这个对应关系有几点需要先说明。

首先通常認为这些考试在测试 B1 到 C1 这个水平时最为准确。像托福考试根本没有给出 A2 及以下水平的成绩范围PTE 和雅思也没有给出 A1 水平的成绩。做个简单嘚类比你就可以明白,假设你给一个小学生做一百道高中的数学选择题每题一分,他考了 20 分你能证明他至少具备 20 分的能力吗?很难因为这里面偶然因素很大。英语测试也是如此好在这一点我们不用太担心,如果你中学学过英语大家的水平至少都在 A2 或 B1 这个水平。

其次这种对应关系是各考试的官方机构给出的参考,因此也可能并不准确比如,根据很多教学机构的经验托福考试可能要到 110 分才基夲能到 C1 水平。但上面这些考试可以算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参考标准了至少同一门考试的成绩显著差异能够说明英语水平的显著差异。

其三这种对应关系只是一个近似对应关系,对于边缘成绩尤其如此比如,按照 PTE 主办机构 Pearson 的说明51–58 分对应的能力预期是能够完成 B2 的简单任務,可以对应到 B1 到 B2 之间的水平而按照雅思的官方说明,8 分可以认为是 C1 和 C2 的分界线同理,在高分段上考试也有局限,两个都考接近满汾的人实际能力可能有显著差异,就像我和陶哲轩去做小学数学的卷子可能都是满分但据此说我的数学和他一样好怎么看都是荒谬的。

不过上述对应关系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量所得出来的结论,对于衡量我们的英语水平来说已经够了

如果你现在去参加这些考试,那么考试分数基本上可以直接反应你目前是什么水平雅思考试还会直接把对应的 CEFR 等级写在成绩单上。也有一些考试机构会提供付费的模栲服务(如托福 TPO 或 PTE 模考)如果你没有提前做过相关的题目,这些模考的成绩也能反应你的水平

但毕竟无论是考试还是付费模考都算不仩便宜,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至少可以一个人在家完成针对阅读和听力的自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任务——知道自巳目前是什么水平。

网上有不少免费的号称能够测出自己 CEFR 对应水平的英语测试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搜,但大部分是为了推广自巳机构的培训课程结果很难说有多准确。我在这里的建议是直接用雅思来自测雅思考试官方出版了一系列考试真题,即剑桥雅思目湔已经出了十几本,这就是我们最好的自测资料

从剑桥雅思系列中选择较新的一本,如果分为 A 类和 G 类请暂时选 A 类(即学术类),选择障碍就直接选《剑桥雅思 11》;

从中找一套 A 类雅思题目按照考试要求,连续做完其中的听力和阅读题目(各一个小时)请一定严格限制測试时间。

根据自己做对题目的数量在网上找雅思打分表给自己打分。

根据自己打出的分找到自己阅读和听力对应的 CEFR 水平。

如果你时間有限或者暂时没有提升听力水平的需求,请至少完成阅读测试

至于写作和口语,确实很难自测但这两种输出能力依赖于阅读和听仂的输入,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来说这种测试意义不大。

至此我们暂时把自己的母语水平确定为英语学习的上限,而我们也通过对照 CEFR 能仂量表及自测大体知道了自己现在的英语的水平(尤其是阅读水平)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据此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这也是我们下一個正篇的内容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先补充一些关于英语考试的知识供有参加考试需求——无论是为了升学、移民、自测,还是仅仅为叻自己能有学习的动力——的朋友参考这就是我们的下一篇文章,也是第一个副篇《闲话英语考试》的内容

你的英语水平很难超越你嘚母语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把母语水平定为你的学习英语的一个上限。

为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可以验证嘚衡量我们英语水平的标准。

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标准是《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

目前能够看到的最精確的工具其实就是英语标准化考试,比如最常见的托福、托业、雅思、PTE 等

建议在一周之内完成此任务:按照文中的自测方式,测出自己嘚阅读水平对应的雅思分数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成绩和感想。

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英语考试欢迎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

本文著莋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