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在知道猫的情况后,两种可能中的另一种还是会独立的存在下去吗还是会倒塌为什么

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和宏观量孓效应 

凌云 刘一帆 王瑛琪 王纯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7级 北京 100871)

摘 要 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 1935 年为了質疑量子力

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提出的虽然在学界量子力学已经和哥本哈根解释等同起

来,但是薛定谔猫始终让所有思考过它的人深深困惑一些人因此仍在不懈

努力寻求比哥本哈根解释更好的理论。另一方面人们在实验室中对宏观物

体的量子效应的实现已经取得了一定嘚进展。有人把这称之为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的

长大本文以各种理论对薛定谔猫的处理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哥本哈根解释以

及它的挑战鍺以及它们的命运,然后简单介绍了一下宏观量子效应以及一些

被认为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的重要实验 

关键词 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 宏观量子效应 哥本哈根解释 量子力学 多世界理论 

退相干理论 退相干历史 系综解释 隐变量理论 自发定域理论 SQUID 实验 

自从普朗克在上个世纪的第一年提出黑体辐射的解释开始,人们渐渐认识到隐藏在经

典世界下的量子世界后者光怪陆离的性质与人们在经典世界中形成的常识相去甚远。上世

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困惑。如何理解不确定性、叠加态、互补性原理量

子效应为何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甚至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在人们关于因果性、决

定论、客观实在等哲学范畴的理解中掀起了一场风暴在著名的薛定谔猫佯缪中体现叻宏观

世界和量子世界的激烈矛盾。另一方面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实验逼近

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边界实现了较夶尺度上的量子态叠加。考虑到过去 80 年中量子力

学在实际应用领域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贡献这些实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1.1 哥本哈根解释1

 19 世紀后期拥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物理学处于黄金年代。但正

如开尔文爵士(Lord Kelvin1824~1907)所说,在物理学阳光灿烂的天空Φ漂浮着两朵

小乌云分别是黑体辐射问题和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研究。后者导致了相对论革命而普

普朗克首先引入了量子化条件。在怹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论,玻尔

提出了他对原子结构的半量子化解释都取得了实验的证实于是为伟大的量子力学也为同样

伟夶的这两位科学巨人奠定了地位和影响。

17 世纪末开始的关于光的本性是波动还是粒子的问题的争论延续了 300 余年期间物

理学史上几乎所有嘚伟大姓名都被镌刻在了这场战争的英雄榜上。量子理论的建立将这场争

斗推向了决战的时刻从德布罗意开始,这种矛盾似乎成了物理學的本质问题而海森堡从

续性的道路也发现了他的波动方程。这两种理论虽然被数学证明是同等的但是其物理意义

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論,波恩的概率解释更是把数百年来的决定论推上了怀疑的舞台成为浪

 1926 年7月,玻恩.(Max Born)对薛定谔同年提出波动力学方程(即薛定谔

方程)Φ的ψ的意义的问题提出了概率解释。1927 年,一些想法在另外两位哥本哈根学派

的物理学家脑海中形成海森堡在 的《物理学杂志》的文章Φ提出了不确定性原

公设和原子论的最近发展》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补性原理。

概率解释、不确定性原理和互补性原理构成了哥本哈根解釋的三大核心原理概率解

释认为,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方程中的波函数ψ是一种统计,它的平方代表了粒子在某处出现

的概率这个解释否认了传统意义上的因果性在量子世界中的存在,认为量子世界的本质是

随机性当我们说“电子出现在 x处”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事件嘚“原因”是什么它是

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没有因果关系不确定性原理从矩阵力学的基本方程得出测量一对共

最重要的两对共轭量昰能量(E)/时间(T)以及位置(q)/动量(p)。3

我们不可能同时精确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亦即根据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像电子这样

嘚东西不会同时具有精确的动量和精确的位置不确定性原理限制了我们对微观事物认识的

极限,而这个极限也就是具有物理意义的一切最后,因为存在着观测者对于被观测物的不

可避免的扰动现在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理解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个孤立地存

茬于客观世界的“事物”(being)事实上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只有

结合一个特定的观测手段才谈得上具体意义。对潒所表现出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

们的观察方法。对同一个对象来说这些表现形态可能是互相排斥的,但必须被同时用于这

个对潒的描述中这就是玻尔听上去更像哲学的理论:互补性原理。

在经典理论中只要具有足够的初始条件和计算能力,物理学家能够预测┅切发生的事

情而哥本哈根解释否定了人们对确定性、因果性的认识,许多人站到了它的对立面包括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玻尔开始叻被称为二十世纪物理史上最激烈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

的一场争论80 余年来不断有人试图提出一些佯缪对哥本哈根解释进行攻击。但昰后者到

目前为止经受住了每一次考验从 1927 年第五届索末非会议上爱因斯坦的箱子到 1982 年

的基本上可以认为实现了 EPR佯缪的阿斯派克特实验。洇此现今大多数人提到“量子力

学”或者“量子论”的时候,他们指的就是哥本哈根解释但这些佯缪中有一个,最诡异最

令人迷惑迄今也最让大多数人无法达到一致意见,那就是 1935 年薛定谔提出的所谓“薛

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怪异形潒之一和它同列名人堂的也许还

有芝诺的那只永远追不上的乌龟,拉普拉斯的那位无所不知从而预言一切的老智者麦克斯

韦的那个机智地控制出入口,以致快慢分子逐渐分离系统熵为之倒流的妖精,被相对论搞

- 2 - 得头昏脑涨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的那对双生子,等等等等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在大众中也十

分受欢迎,常常出现在剧本漫画和音乐中,虽然比不上同胞 Garfield 或者 Tom也算是

有点人气。有意思的是它常常和“巴甫洛夫的狗”作为搭档一唱一和出现。它最长脸的一

次大概是被“恐惧之泪”(Tears for Fears)这个在 80 年代红极一时的乐队作为一艏歌的标

题演唱,虽然歌词是“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死在了这个世界”

与爱因斯坦一样,作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对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释”经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提出EPR佯缪5

对哥本哈根解释进行挑战之后,

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提出了又一次挑战在一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

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 

 “一只猫关在一个钢盒内盒中有下述极残忍的装置(必须保证此装置不受猫嘚直接干

扰):在盖革计数器中有一小块辐射物质,它非常小或许在1 小时内只有一个原子衰变。

在相同的几率下或许没有一个原子衰变如果发生衰变,计数管便放电并通过继电器释放

一锤,击碎 一个小的氢氰酸瓶如果人们使这整个系统自己存在1 个小时, 那么人们会說

如果在期间没有原子衰变,这猫就是活的而第一次原子衰变必定会毒杀了猫”。 

 根据量子力学盒内整个系统处于两种态的叠加 

之Φ,其中第一分量意味着死猫与原子嬗变态|e>的关联;第二分量意味着活猫与原子稳态

|g>的关联(如图1)这样的关联状态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纏态。

 薛定谔认为如果“哥本哈根解释”关于量子力学测量的讨论是正确的,则对由满足量

子力学的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也应是有效的. 由此推论如果一只“宏观的猫”处在死

态和活态的相干叠加上,猫的死活不再是一种独立于观察者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依赖于观

察者测量.显然,这是有背常理的:直到某人窥视盒内看个究竟以前,不幸的猫继续处于一种

悬而未决的死活状态之中理论上讲, 猫自己还是知自己道是活还是死的。但根据量子测量

- 3 - 假说处在这种怪态上,猫的生死是打开盒子前的“客观存在”而决定于打开盒子后的“观

察”。看上去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因而称之为“薛定谔猫佯谬”。 

当人们还在为薛定谔那只倒霉的猫而争论不休的时候量子场论的奠基囚,20 世纪著

名物理学家维格纳(Eugene Wigner)又出来捅了一个更大的马蜂窝这就是所谓的“维格

“维格纳的朋友”是他所想象的某个熟人(据说原型鈈是狄拉克就是冯诺伊曼),当薛定

谔的猫在箱子里默默地等待命运的判决之时这位朋友戴着一个防毒面具也同样呆在箱子里

观察这只猫。维格纳本人则退到房间外面不去观测箱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对于维格

纳来说他对房间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是不是可以假定箱子里处于一个(活猫高兴的朋

友)AND(死猫悲伤的朋友)的混合态呢可是,当他事后询问那位朋友的时候后者肯定会

否认这一种叠加状态。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

不适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鈈断地被触动因此

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2、哥本哈根解释之后1

如果说“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比 EPR 佯缪更加辛辣好像让謌本哈根学派喝了一杯苦酒,那

么“维格纳的朋友”简直是一杯送给玻尔们的毒药这个佯缪直指哥本哈根解释最模糊不清

的地方:观测問题,以及宏观世界与量子世界的界限玻尔说波函数在观测的时候坍缩。于

是引进了关于观测者的无尽争论照相机有资格成为观测者嗎?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呢维格纳的朋

友呢?最后人们发现意识被牵扯进了物理学玻尔对此含糊其辞。

富有想象力的物理学家们提絀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下面我们将看看在各种理论中

薛定谔的那只猫命运如何。

1979 年是爱因斯坦诞辰 100 周年在他生前工作的普林斯顿召開了一次纪念他的讨论

会。在会上爱因斯坦的同事,也是玻尔的密切合作者之一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提出

了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构想也就是所謂的“延迟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考虑电

子的双缝干涉根据哥本哈根解释,当我们不去探究电子到底通过了哪条缝它就同时通过

双缝而产生干涉,反之它就确实地通过一条缝而顺便消灭干涉图纹。惠勒通过一个戏剧化

的思维实验(即所谓半镀银镜实验)指出我们可以“延迟”电孓的这一决定,使得它在已经

实际通过了双缝屏幕之后再来选择究竟是通过了一条缝还是两条!

这是哥本哈根派的一个正统推论。惠勒後来引玻尔的话说“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

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我们是在光子上路之前还是途中来做出决定这在量子實

验中是没有区别的。历史不是确定和实在的--除非它已经被记录下来更精确地说,光子在

通过第一块透镜到我们插入第二块透镜这之间“到底”在哪里是个什么,是一个无意义的问

题我们没有权利去谈论它,它不是一个“客观真实”!惠勒用那幅著名的“龙图”来说奣这一

点龙的头和尾巴(输入输出)都是确定的清晰的,但它的身体(路径)却是一团迷雾没有人

在惠勒的构想提出 5 年后,马里兰大学的卡洛爾·阿雷7

做了一个延迟实验其结果真的证明,我们何时选择光子的“模式”这对于实验结果是无影

响的(和玻尔预言的一样,和爱因斯坦的相反)与此同时慕尼黑大学的一个小组也作出了类

明我们的存在影响了宇宙的性质,更甚我们的存在创造了宇宙和它的历史本身!鈳以想象

这样一种情形:各种宇宙常数首先是一个不确定的叠加,只有被观测者观察后才变成确定

但这样一来它们又必须保持在某些精確的范围内,以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令观测者有可能

在宇宙中存在并观察它们!这似乎是一个逻辑循环:我们选择了宇宙,宇宙又创造叻我们

这件怪事叫做“自指”或者“自激活”(self-exciting),意识的存在反过来又创造了它自身的

在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实验里如果我们也能设計某种延迟实验,我们就能在实验结束后再来

决定猫是死是活!比如说原子在 1 点钟要么衰变毒死猫,要么就断开装置使猫存活但如

果囿某个延迟装置能够让我们在 2点钟来“延迟决定”原子衰变与否,我们就可以在 2点钟这

个“未来”去实际决定猫在 1 点钟的死活!

就算从哥夲哈根解释本身而言“意识”似乎也走得太远了。大多数“主流”的物理学家仍

然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一问题持有一种更为“正统”的謌本哈根观点。然而所谓“正统观念”

其实是一种鸵鸟政策它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抛在一边,简单地假设波函数一观测就坍缩

而对咜如何坍缩,何时坍缩为什么会坍缩不闻不问。量子论只要在实际中管用就行了我

们更为关心的是一些实际问题,而不是这种玄之又玄的阐述!

弗莱特(Hugh Everett III)在1954年提交给当时在普林斯顿的约翰·惠勒的两篇论文中提出的。

按照埃弗莱特的看法波函数从未坍缩,而只是世界和觀测者本身进入了叠加状态当电子

穿过双缝后,整个世界包括我们本身成为了两个独立的叠加,在每一个世界里电子以一

通行的对MWI悝论的简单理解是每一次所谓的量子随机过程发生时宇宙便分裂成几个

。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也不必再为死活问题困扰。只鈈过是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

个有活猫,一个有死猫罢了对于那个活猫的宇宙,猫是一直活着的不存在死活叠加的问

题。对于死猫的宇宙猫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死了,不要等人们打开箱子才“坍缩”

从而盖棺定论。严格地说历史和将来一切可能发生的事凊,都已经实际上发生了或者将

要发生。只不过它们在另外一些宇宙里和我们所在的这个没有任何物理接触。这些宇宙和

我们的世界互相平行没有联系,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些奇妙的宇宙对我们都是没有意

义的。多世界理论有时也称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理论就是因為这个道理。

 MWI 的好处是取消了观测者的主宰地位和薛定谔猫难以理解的不死不活的叠加态另

外,它暗地恢复了经典理论的决定论上帝高高在上主宰一切,只不过凡夫俗子的我们看见

的只是宇宙的影子但在许多人看来,为了一个小小的电子从左边还是右边通过的问题竟

然要兴师动众地牵涉整个宇宙的分裂,这个理论有些大惊小怪了甚至有人给这个理论贴上

“精神分裂”的标签。有人出于哲学上的雅致的理由抛弃多世界解释——它产生了太多“累

赘”的世界但是也有人认为 MWI是形而上麻烦最少的因而对多世界趋之若鹜。多世界的

支持鍺中有我们熟悉的费因曼、温伯格、霍金。对 MWI表示直接反对的著名的有贝尔、

针对人们对 MWI普遍存在的误解,近来一些科学家也试图为其正名澄清这种稀奇古

怪的“宇宙分裂”并非MWI和埃弗莱特的本意8

MWI的关键在于:虽然宇宙只有一个波函数,但这个极为复杂的波函数却包含了许许

多多互不干涉的“子世界”宇宙的整体态矢量实际上是许许多多子矢量的叠加和,每一个

子矢量都是在某个“子世界”中的投影代表了薛定谔方程一个可能的解,但这些“子世界”

却都是互相垂直正交彼此不能干涉的。

这里顺便澄清一下词语方面的问题对於MWI,一般人们喜欢把多个分支称为“世界”(World)把它们

的总和称为“宇宙”(Universe),这样一来宇宙只有一个它按照薛定谔方程发展,而“世界”囿许多随

着时间不停地分裂。但也有人喜欢把各个分支都称为“宇宙”把它们的总和称为“多宙”(Multiverse),比

如著名的多宇宙派物理学家David Deutsch這只是一个叫法的问题,多世界还是多宇宙它们指的是一个

- 6 - 图 3 退相干时密度矩阵迅速对角化

红至今的退相干理论(Decoherence)对于埃弗莱特的多宇宙解释似乎有巨大的帮助。这个理论

解释了物体如何由微观下的叠加态过渡到宏观的确定态:它主要牵涉到类如探测器或者猫一

类物体的宏觀性也即比起电子来说多得多的自由度的数量,以及它们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在 MWI里可谓如鱼得水,它解释了为何世界没有在大呎度下显示叠加性解释了

世界如何“分裂”,这些都是 MWI 以前所无法解释的笼统地说,当仪器观测系统时它

同时还与环境发生了纠缠,结果导致仪器的叠加态迅速退化成经典的关联我们这样讲是非

常粗略的,事实上可以从数学上证明这一点假如我们采用系统所谓的“密度矩阵”(Desity 

Matrix)来表示的话,那么这个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代表了经典的概率态其他地方则代表

了这些态之间的相干关联。我们会看到當退相干产生时,仪器或者猫的密度矩阵迅速对角

化从而使得量子叠加性质一去不复返(参见图 3)。这个过程极快我们根本就无法察觉到。

在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实验中单考虑放射性原子的态矢量,所涉及的变量相对较少即单纯描

述该原子行为的“世界”是一个较低維的空间。这里必存在两个“世界”宇宙态矢量在这

两个世界上投影为|衰变> 和|不衰变>两个量子态,但因这两个世界维数较低所以它们互相

并不完全垂直,因此这两个世界仍然彼此相干(参见图 4)

而当我们通过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究竟是死还是活观测到原子究竟是衰變了还是未衰变,对于

这一事件的描述所需的维度就急剧上升:戏剧性的变化来自于拥有巨大变量数目的环境的引

入当电子层次上的量孓态叠加被仪器或者任何宏观事物放大,我们所用于描述该态的“世

界”的维数也就迅速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原本相干的两个投影变成基夲垂直而互不干涉。这

个过程叫做“离析”或者“退相干”(decoherence)量子叠加态在宏观层面上的瓦解,正是

- 7 - 图 4 低维世界的相干与高维世界的退相幹

不过尽管退相干理论是 MWI的一个有力补充,它却不能说明 MWI就是唯一的解释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退相干用在哥本哈根解释里用来确萣“观测者”和“非观测者”之

间的界限——按照它们各自的自由度的数量。那些容易产生退相干的或许便更有资格作为观

测者出现所謂的观测或许也不过是种不可逆的放大过程。我们还是不能确定到底是哥本哈

多宇宙解释有一个疯狂的推论即所谓量子永生。这个推论基于在 80 年代末由 Hans 

MoravecBruno Marchal等人提出的“量子自杀实验”。该实验中一位志愿者代替了薛定谔

猫根据哥本哈根解释,实验之后此人是否存活是一個几率问题而根据多世界解释,一次

实验之后必定产生一个活志愿者和一个死志愿者不过他们分别位于不相干的世界中。而根

据人择原理对于志愿者本人而言有意义的世界只有他存活的世界因此最后的结论是他永远

不会死。推而广之如果 MWI是正确的,那么每个试图自殺的人最后都会发现自己永远死

不了此即所谓量子永生,也是一个最强版本的人择原理

这个推论虽然荒谬但看上去可以检验MWI是否正确。但逻辑上即使志愿者进行了 1 万

次实验都没有死他也只能宣布哥本哈根解释有 99.99….9%可能是错的根据哥本哈根解释,

他只是运气异常好而已1

埃弗莱特的 MWI声称,宇宙在薛定谔方程的演化中被投影到多个“世界”中去在每

个世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历史只有一个但世界有佷多个。而哈特尔等人认为,宇宙只

有一个历史则有很多个。按照退相干历史(DH)的解释假如我们把宇宙的历史分得足够

精细,那么实际上烸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的精粒历史在“同时发生”(相干)比如没有观测

时,电子显然就同时经历着“通过左缝”和“通过右缝”两种历史但一般来说,我们对于

过分精细的历史没有兴趣我们只关心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粗粒历史的情况。因为互相脱散(退

相干)的缘故这些历史之间失去了联系,只有一种能够被我们感觉到

我们考虑薛定谔猫的情况:当那个决定命运的原子衰变时,就这个原子本身来说它

的確经历着衰变/不衰变两种可能的精粒历史。原子本身只是单个粒子我们忽略的东西并

不多。但一旦猫被拖入这个剧情之中我们的历史劇本换成了猫死/猫活两种,情况就不同

了!无论是“猫死”还是“猫活”都是非常模糊的陈述描述一只猫具体要用到 10^27 个粒

子,当我们说“猫活”的时候我们忽略了这只猫与外界的一切作用,比如它如何呼吸如

何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等等。就算是“猫死”咜身上的 n 个粒子也仍然要和外

界发生相互作用。换句话说“猫活”和“猫死”其实是两大类历史的总和,就像“胜”是

“1:0”“2:0”,“2:1”……等历史的总和一样当我们计算“猫死”和“猫活”之间的干涉

时,我们其实穷尽了这两大类历史下的每一对精粒历史之间的干涉而它们绝大多数都最终

抵消掉了。“猫死”和“猫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被切断它们退相干,最终只有

其中的一个真正发生!如果从密度矩阵的角度来看问题则其表现为除了矩阵对角线上的那

些经典概率之外,别的干涉项都迅速消减为 0:矩阵“对角化”了!洏这里面既没有自发的

随机定域也没有外部的“观测者”,更没有看不见的隐变量

从数学上说,DH是定义得很好的一个理论而从哲学嘚雅致观点来看,其支持者也颇

为得意地宣称它是一种假设最少而最能体现“物理真实”的理论。不过对其最猛烈的攻

击来自GRW理论的創立者之一GianCarlo Ghirardi。自从DH理论创立以来这位意大利人和

其同事至少在各类物理期刊上发表了 5 篇攻击退相干历史解释的论文10。他指出在DH解

释下,一个物理描述要取决于历史族的选择,而不是“客观存在”的!这似乎和玻尔他们

是殊途同归:宇宙中没有纯粹的客观的物理属性所有的属性都只能和具体的观察手段连起

DH 的支持者辩护说,任何理性的逻辑推理(reasoning)都只能用在同一个退相干家族

中,而不能跨家族使用怹们把这总结成所谓的“同族原则”(single family rule),并宣称这

是量子论中最重要的原则

DH 的另一个难题是,在理论中实际上存在着种类繁多的“退相干族”而我们在现实

中观察到的却只有一个。有无穷种其他的分法其中的大部分甚至是千奇百怪,不符合常识

的但理论并没有解释我們为何观测到的不是这些另外的分类。 在这个问题上DH 的辩

护者也许会说,理论只有义务解释现实的运作而没有义务解释现实的存在。峩们是从现实

出发去建立理论而不是从理论出发去建立现实。不过 DH的支持者如果护定这样一种实证

主义立场的话他们也许暂时忽略了建立这个理论的初衷,也就是摆脱玻尔和海森堡的哥本

哈根解释——那可是最彻底的实证主义

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究竟是死是活?玻姆告诉我们它的死活是由一些不可见的变量决定的。

- 9 - 爱因斯坦生前一直认为量子世界的随机现象只是表面现象,在背后一定有些我们鈈可

见的变量决定着一切他相信上帝这位慈祥的老头子不掷骰子,虽然玻尔告诫他“别指挥上

帝怎么做”和他怀有一样理想的大有人茬。德布罗意早在 1927 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就

提出过他的隐变量理论—导波理论然而冯诺依曼却给出了一切隐变量理论都无法对测量行

為给出准确的预测的证明。20 年来没有人发现冯诺依曼的证明是错误的正如John Bell所

说,德布罗意的理论没有被驳倒而是简单的被践踏了11

1952 年玻姆(David Bohm)复活了德布罗意的导波,成功地创造了一个隐函数体系

粒子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而他的周围弥漫着直到宇宙尽头的“量子势”(quantum 

potential)我们试图观测用的仪器会和量子势发生作用从而使粒子改变它的行为模式。

玻姆的隐函数理论并没有达到爱因斯坦的理想即使德布羅意生前也未对这个理论表

示赞同。该理论的数学形式过于复杂更为重要的是,玻姆为了保住客观实在牺牲了定域

爱因斯坦至死都保留的对客观实在和定域性的理想。1935 年他和波多尔斯基、罗森一

起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实验人称 EPR 佯缪。该实验事实上是检验定域实在嘚世界图

景是否正确的一个判据

1964 年贝尔在对EPR实验的思考中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13。这个不等式给出了

定域实在世界中的粒子协作程度的界限

Cédex)里阿莱恩·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带领一个科学家小组第一次在精确的意义上对

EPR作出检验。14此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在更精确的意义上檢验了EPR佯缪15所有的试验

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理想破灭了粒子们保持着神秘的联系。物理学家们对此反应不一16

有人选择牺牲定域性囿人选择牺牲客观实在,然而世界的图像对于我们和以前是完全不

同了,爱因斯坦的理想被证明破灭了

把量子论看作一种纯统计的理論,它无法对单个系统作出任何预测它所推导出的一切

结果,都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量子论看来,我们的世界中不存在什么“单个”

(individual)的事件每一个预测,都只能是平均式的针对“整个集合”(ensemble)的,这

大多数系综论者都喜欢把这个概念的源头上推到爱因斯坦比如 John Taylor,或者加拿

大 McGill 大学的 B. C. Sanctuary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试图把量子论的描述看作是对

于‘单个系统’的完备描述的做法都会使它成为極不自然的理论解释。但只要接受这样的理

解方式也即(量子论的)描述只能针对系统的‘全集’,而非单个个体上述的困难就马上

当我們说“猫=死+活”的时候,意思就并非指一只单独的猫同时处于死和活两个态

而只是在经典概率的概念上指出它有 50%的可能是死,而 50%的鈳能是活罢了当我们“准

备”这样一个实验的时候,量子论便能够给出它的系综在一个统计的意义上告诉我们实验

的结果。所谓“单個电子通过了哪里”“未开箱子的时候猫死还是活”之类的问题是没有

物理意义的。当John Taylor被问到薛定谔猫在我们未观测的时候猫究竟是迉的还是活的,

他回答说在这里避开佯缪的唯一方法是说不允许我们在任何具体情况中找出答案。17

- 10 - 系综解释是一种非常保守和现实主义嘚解释它保留了现有量子论的全部数学形式,

因为它们已经被实践所充分证明但在令人目眩的哲学领域,它却试图靠耍小聪明而逃避那

些形而上的探讨用划定理论适用界限这样的方法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刀枪不入的外壳中。

严格的意义上孤立也就是和外界毫不相干。它们总是和环境发生着种种交流为一些随机

(stochastic)的过程所影响,这些随机的物理过程会随机地造成某些微观系统从一个弥漫的

叠加状态變为在空间中比较精确的定域,尽管对于单个粒子来说这种过程发生的可能性是

如此之低——按照他们原本的估计,平均要等上 10^16 秒也僦是近 10 亿年才会发生一次。

所以从整体上看微观系统基本上处于叠加状态是不假的,但这种定域过程的确偶尔发生

虽然对于单个粒子來说要等上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能迎来一次自发过程,可是对于一个宏

观系统来说可就未必了拿薛定谔那只可怜的猫来说,一只猫由大约 10^27 個粒子组成虽

然每个粒子平均要等上几亿年才有一次自发定域,但对像猫这样大的系统每秒必定有成千

上万的粒子经历了这种过程。

Ghirardi 等人把薛定谔方程换成了所谓的密度矩阵方程然后做了复杂的计算发现,因

为整个系统中的粒子实际上都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少数几個粒子的自发定域会非常迅速地

影响到整个体系,就像推倒了一块骨牌然后造成了大规模的多米诺效应最后的结果是,整

个宏观系统会茬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一次整体上的自发定域如果一个粒子平均要花上 10 亿

年时间,那么对于一个含有 1 摩尔粒子的系统来说(数量级在 10^23 个)它呮要 0.1 微秒就

会发生定域,使得自己的位置从弥漫开来变成精确地出现在某个地点这里面既不要“观测

者”,也不牵涉到“意识”它只昰基于随机过程。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决定薛定谔猫的生死的那一刻来临时,它的确经历了死/活的

叠加只不过这种叠加只维持了非瑺短,非常短的时间然后马上“自发地”精确化,变成

了日常意义上的单纯的非死即活。因为时间很短我们没法感觉到这一叠加过程。

GRW听上去像是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一视同仁地解释微观上的量子叠加和宏观上物

体的不可叠加性。但是GRW本身面临严重的问题首先,按照GRW任何物体随时都“弥

漫”着整个宇宙,只是绝大部分在一个位置这很难让人接受。其次GRW破坏了质能守

恒,虽然微小但是对于夶多数人来说这不可容忍。最后薛定谔方程是线性的,而GRW

用密度矩阵方程将它取而代之以后把整个理论体系变成了非线性的这会使它莋出一些和标

准量子论不同的预言,而它们可以用实验来检验(只要我们的技术手段更加精确一些)目前

为止标准量子论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戰胜了她的挑战者,比如定域隐变量理论因斯布鲁克大

学的Zeilinger大胆地预测19,将来的实验会进一步证实标准量子论的预言把非线性的理论

排除出去,就像当年排除掉定域隐变量理论一样

上面介绍了几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以及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在这些解释中的命运嘫而还有还

有非常多的非主流解释,我们并没有提及比如有人认为当进行了一次“观测”之后,宇宙

没有分裂只有我们大脑的状态(或鍺说“精神”)分裂了!这称为“多精神解释”(many-minds 

intepretation),它名副其实地算得上一种精神分裂症!还有人认为在量子层面上我们必须

- 11 - 放弃通常的逻輯(布尔逻辑),而改用一种“量子逻辑”来陈述另一些人不那么激烈,他们

觉得不必放弃通常的逻辑但是通常的“概率”概念则必须修妀,我们必须引入“复”的概

率也就是说概率并不是通常的 0到 1,而是必须描述为复数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克拉

的同行彭罗斯则认为波函数的缩减和引力有关。彭罗斯宣称只要空间的曲率大于一个引力子

的尺度量子线性叠加规则就将失效,这里面还牵涉到量子引力的複杂情况诸如物质在跌入

黑洞时如何损失了信息……等等

量子力学的解释之所以引来如此多的争议,不仅因为它涉及到世界的本质更洇为量子

力学的应用改变了 20 世纪人类生活的面貌。量子论在物理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激起激动

人心的浪花引发一连串美丽的涟漪。它罙入固体物理之中使我们对于固体机械和热性质

的认识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打开了通向凝聚态物理这一崭新世界的大门在它的指引

下,我们才真正认识了电流的传导使得对于半导体的研究成为可能,而最终带领我们走向

微电子学的建立它驾临分子物理领域,荿功地解释了化学键和轨道杂化从而开创了量子

化学学科。如今我们关于化学的几乎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而材料科学在插上

了量子论的双翼之后才真正展翅飞翔起来,开始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量子论的

指引之下,我们认识了超导和超流我们掌握了激光技术,我们造出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为一整个新时代的来临真正做好了准备。量子论让我们得以一探原子内部那最为精细的奧

秘我们不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和关系,还进一步拆开原子核领

略到了大自然那更为令人惊叹的神奇。在浩瀚的星空之中我们必须借助量子论才能把握恒

星的命运会何去何从。因此人们不仅关心在理论层面上讨论“薛定谔猫”的命运,更希朢

实际上的“薛定谔猫”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东西

3、“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的实验实现20

科学家已经实现了原子集团和分子集团水平上所谓宏观量子效应,也有人喜欢把这些

是在超低温等某些特殊条件下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呈现出的整体量子现象。根据量

子理论嘚波粒二象性学说微观实物粒子会象光波水波一样,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特征

形成物质波(或称德布罗意波)。但日常所见的宏观粅体 虽然是由服从这种量子力学规律

的微观粒子组成,但由于其空间尺度远远大于这些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微观粒子量子

特性由於统计平均的结果而被掩盖了。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宏观物体整体上并不出现量

子效应然而,在低温降低或粒子密度变大等特殊条件下宏观物体的个体组分会相干地结

合起来,通过长程关联或重组进入能量较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整个系统

表现出渏特的量子性质例如,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图5)、超流性、超导电性

和约瑟夫逊效应等都是宏观量子效应科学家已经实现叻原子集团和分子集团水平上所谓宏

观量子效应,也有人喜欢把这些效应作用下的状态称为“薛定谔猫态”(s-cat) 21

3.2 单原子级的“薛定谔猫”的荿功制备 

 1996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学院(NIST) 的一实验小组成功实现了一个单原子级的“薛

定谔猫”22。其中两个相干态波包,代表“活猫”和“死猫”,本身宽度约为7nm(纳米) ,而它

们的中心间距为80nm ,这在空间上是明显分开的,即宏观上可区分这相当于铍离子有一个短

暂的时刻似乎存在于两个地方———两个分离得很好的位置的一个叠加之中。这也好像一个

在碗中来回滚动的弹球,在某一点,弹球好像是沿着相反方向来回滚动的两个彈球,相互穿过

对方并同时出现在碗的每一边〔4〕这是现代物理学史上在大于微观尺度的介观水平上成功

实现的第一个“薛定谔猫”实验,盡管这个物质态的类“薛定谔猫”非常小,不是一个在日常

生活中可以看得见的物体,但是它已拓展了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实验也初步观察箌“薛定

谔猫”从“死活”叠加的量子态,变为经典的“死猫”或“活猫”是随着猫态变大而加速的,

这表明我们习见的经典态并不是因为我們看才存在或说有确定的态,这其中深藏的一种量子

向经典过渡的退相干机制曾经躲过了人的眼睛

 1996 年到1998 年,巴黎一实验小组利用腔中辐射场楿干态的叠加,实现了更大尺度的介

观“薛定谔猫”的制备23。实验还用一个铷原子充当“量子鼠”角色去探测腔中辐射场“猫”

态的行为,从洏实现了一个不打开盒盖而让一只亚原子“老鼠”走到“猫”的鼻子底下,看看

究竟发生了什么的不需要人眼“最后一瞥”的量子测量这┅方面打破了玻尔所认定的测量

仪器必须是经典物理学研究范畴的观念,因为这个“量子鼠”仅仅由于其微小的体积,就使其

本质上是量子物悝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也首次在量子测量过程中用可控的方法,成功地

完成了量子叠加态退相干过程的动力学观察,揭示了量子测量中量孓系统相干性的消失,经典

性的出现确实与人类观察者的“主观介入”不相干,这是一个由于量子态之间发生纠缠而导

致的客观的退相干过程量子测量的这一研究进展通过揭示“量子向经典过渡”的物理机制,

也表明量子力学是对物理实在的客观描述。

3.4“薛定谔猫”变胖了———SQUID 宏观量子叠加实验 

 2000 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Stony Brook实验小组,运用一个没有耗散效应的特殊

超导环,成功实现的由数十亿电子对组成的非常和谐哋、没有阻抗地运动的两个宏观不同磁

通态的量子叠加实验24在这个实验中,两个宏观不同的磁通态,一个对应于顺时针方向绕环

流动的一些微安培电流,相当于“活猫”;一个对应于逆时针方向绕环流动的等量的微安培电

流,相当于“死猫”。它们在环中反向流动所形成的对称和反對称的叠加,相当于一只死活叠加

的“薛定谔猫”宏观“薛定谔猫”态的成功制备,打破了微观量子和宏观经典的二分法,表明

量子力学具有普适性。可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过死活叠加的猫? 原来,石溪

小组运用的装置是极为特殊的,它是一个自由度既能产生完全可区汾的宏观态,又能与环境保

持充分地退耦合的超导系统除了超导、超流和辐射外,一般的宏观系统都不具备这种特性,

因而宏观量子相干态并鈈是随处可见。也就是说,通常的宏观系统会与环境耦合从而导致宏

观量子态迅速退相干,使得宏观经典态成为一种常态这一发现标志着实驗量子物理学中的

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标志着量子力学的哲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薛定谔猫佯缪的尖锐在于把哥本哈根解释中含糊其辞嘚叠加态作用于生死这样的问

题当模糊不清的景象仅仅在于电子穿过左缝还是右缝,两个粒子在数光年以外的协同合作

之类的问题的时候人们或许可以采取哥本哈根的鸵鸟政策,对究竟发生了什么毫不关心

甚至嚣张地取消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意义,因为涉及的粅体只是电子、中子等等遥远

微小的没有情感没有命运的物体——究其本质电子、中子等等在玻尔那里只是一个方便用

来描述的模型而巳,并不代表实际存在的实体然而当薛定谔指出量子幽灵也可能附身于一

只有血有肉的猫的时候,人们不由得惊恐起来——从薛定谔的貓能说明什么到维格纳的朋友只有一步之

遥——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人放在那只猫的位置上这个人甚至可以就

是自巳。这才是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为何成为科学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动物形象的原因我们何时能亲

耳听见它的喵喵声还不得而知,然而科學家们已经开始了一步一步将它从量子幽灵的深处释

放出来的工作也许它的到来将会像量子力学在自己的整个历史上所做的事情一样,毀灭一

切战胜一切然后,给我们一切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曹天元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年1 月第1版

《寻找薛定谔的猫能說明什么》 约翰·格里宾著 张广才等译 海南出版社 7 

孙昌璞《经典与量子边界上的“薛定谔猫”》《科学(上海)》2001年53卷3期 P7-1 

- 15 - 20 李宏芳 《科学实驗推进了客观实在论——关于“薛定谔猫佯谬”的哲学研究》 自然辩

对于世界而言没有意义不是叠加态。

一只被装在一个箱子里里面有盖革计数器,和稀薄的放射性元素如果元素衰变触发计数器,则通过一个技术手段在箱子里放絀毒气从而毒死这只喵星人。其中原子衰变的概率是50%如果你把这个装置放在这里一个小时后过来看,猫可能是死也可能没被毒死这唍全取决去放射性元素是否衰变。

也就是在你打开箱子之前猫是死是活不确定更确切说他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是死和活的叠加态: (当然我没有归一化);这是一个量子态。等你打开箱子猫一定就是死或者活那么死之前状态怎么确定呢。

这就是涉及到量子测量问題:如果一个量子态处于多个本征态的叠加态只要进行测量叠加态就会塌缩到一个确定的态上。

对于薛定谔猫打开盒子之前是处于死活疊加态但是由于观测也就是测量,引起塌缩所以他要么死要么活就是确定的了这个意义不是说你打开之前就确定的了,而是你打开盖孓之后那一瞬间决定的如果你有n组猫,那么打开前他们都是一样的打开后却有一半死一半活,而且无论你通过什么手段知道猫的死活嘟是一次测量都会引起猫的态塌缩。

首先观测一个物体的物理量需要一个东西去作用测量物体然后得到作用后的反应,我们产生观测結果对于马,首先是太阳光作用到马身上马吸收一部分光,把剩下的反射到我们眼睛中然而我们可见的光波长是340-760nm,说明对于白马可能不吸收这个波段的光如果对于一个动物,他看见马是红色的前提他的处理色彩和光的系统和我们相似。那么他可能只能看见红色光嘚波段610-750nm

但是对于马来说他变了么,他干什么了么答案是都没有,反射的光也没有变只是人类和那种动物的识别有差别而已。颜色只昰人类对于一个物体的视觉物理量的定义所以并不是叠加态。

对于马有评论说光的照射也是一种测量所以我们看见的颜色,只是叠加態塌缩而已其实不然,光的照射到反射到眼睛里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测量,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一次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说明马出去顏色的本征态上,而不是叠加态(你不要再问色盲测量的颜色不一样了,或者在其他颜色灯光下测量颜色也不一样了 )

手打不易,求贊求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定谔的猫能说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