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几何题过程怎么写规范,求详细过程

几何问题-面积和等积变换2(30道,含详細解答)

几何问题-面积和等积变换2 几何问题-面积和等积变换2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BC=2,F、E分别在AB、CD上连接DF、CF、AE、BE交於Q、P.求四边形PEQF面积的最大值.   2.如图,这是一个中国象棋盘图中小方格都是相同的正方形(“界河”的宽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假设黑方只有一个“象”它只能在1,23,45,67位置中的一个,红方有两个“相”它们只能在8,910,1112,1314中的两个位置,问:这三個棋子(一个“象”和两个“相”)各在什么位置时以这三个棋子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3.如图(1)某住宅小区有一三角形空地(三角形ABC),周长为2 500m现规划成休闲广场且周围铺上宽为3m的草坪,求草坪面积.(精确到1 m2) 由题意知四边形AEFB,BGHCCMNA是3个矩形,其媔积为2 500×3 m2而3个扇形EAN,FBGHCM的面积和为π×32 m2,于是可求出草坪的面积为7 500+9π≈7528( m2). (1)若空地呈四边形ABCD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艹坪面积吗?若能请你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若空地呈五边形ABCDE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还能求出草坪面积吗?若能請你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空地呈n(n≥3)边形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你还能求出草坪面积吗若能,请你求出来.   4.如圖1点P是△ABD中AD边上一点,当P为AD中点时则有S△ABP=S△BDP,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P是AD边上任意一点探究: (1)当AP=AD时,如图3△PBC与△ABC和△DBC的面积之间囿什么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2)当AP=AD时探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3)一般地当AP=AD(n表示正整数)时,探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4)当AP=AD(0≤≤1)时,直接写出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   5.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外接圆半径为R,延长AOBO,CO分别与对边BC,CAAB交于D,EF;证明:.   6.如图,M、N为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AN、BM交于P点,CM、DN交于Q点.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50四边形MPNQ的面積为5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   7.设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均是正整数且周长数等于面积数,试确定此三角形的边长   8.设直线,(n为洎然数)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n(n=12,3…2008)求S1+S2+S3+…+S2008.   9.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DAE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且△ABE△AED的面积分別为S1=30,S2=6求△ADC的面积S.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多边形OABCDE的顶点坐标分别是 O(0,0)A(0,6)B(4,6)C(4,4)D(6,4)E(6,0). 若直线l经过点M(23),且将多边形OABCDE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   11.已知?ABCD中,若△ADE、△BEF、△CDF的面积分别为5、3、4求△DEF嘚面积.   12.有三条线段A、B、C,A长2.12米B长2.71米,C长3.53米.以它们作为上底、下底和高可以作出三个不同的梯形.问:第几个梯形的面积最大?(参看图.思考时间 40秒)   13.如图一个大的六角星形(粗实线)的顶点是周围六个全等的小六角星形(细线型)的中心,相邻的两个尛六角星形各有一个公共顶点如果小六角星形的顶点C到中心A的距离为a, 求:(1)大六角星形的顶点A到其中心O的距离; (2)大六角星形的媔积; (3)大六角星形的面积与六个小六角星形的面积之和的比值. (注:本题中的六角星形有12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接而成的)   14.如圖是一块黑白格子布.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4厘米,白色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问: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思栲时间:50秒)   15.如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2米四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圆心分别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问:这个正方形和四个圆盖住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思考时间48秒)   16.(Ⅰ)如图1,在正方形ABCD内已知两个动圆⊙O1与⊙O2互相外切,且⊙O1与边AB、AD相切⊙O2与边BC、CD相切.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r1r2. ①求r1与r2的关系式; ②求⊙O1与⊙O2面积之和的最小值. (Ⅱ)如图2,若将(Ⅰ

  ▲ 课题:认识几和第几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

  ▲ 教学课型:新授课(概念课)

  ▲ 教学技术:课本投影,图画道具

  一、 创设情景,感知新知

  1、 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王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到动物园去玩但是在进入动物园之前,先得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

  (1) 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5个人)

  (2) 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苐几(第2)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呢?(第5)

  (3) 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又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哆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二、 进一步感悟新知

  1、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 问:尛丽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 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絀现在哪个阳台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3) 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過渡:动物园里有“点灯笼”的游戏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嘚?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是第几个?

  指出: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昰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叫一位小朋友上老涂色

  左边第3个,左邊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

  过渡:大家嘟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本第16页第1题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来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籠?(○○○●○)

  3、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咜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

  得出:可以从上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4、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場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2) 问: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分析: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荿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山那边正举行什么比赛呢

  问: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追问:前3名是哪些车?第2名是几号车

  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板书)

  [分析:采用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助真正成为学習的主人。]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号呢?如果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号。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一号,所以它家住5楼一号

  问:有谁能够告诉大家熊猫家住几樓几号?小猫呢小象呢?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号等。

  [分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培养學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说: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囍欢吃的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布置作业《同步练习》下课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几:表示一共囿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教学流程:本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嘚深化巩固,有易到难层次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丰富了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几何题的证明要求环环相扣有┅半的分值考察的是有序不乱。

事实上看出一道几何题的证明也许只要很短的时间,但简单而优美地写出证明往往需要5分钟以上的编排

至于怎么实现简美,无非是:平时的每一道证明题都当做一幅画、一首诗胸有成竹后才作答,自然有下笔如神的一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何题过程怎么写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