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里,干涉态是人眼看到的还是录像机里的

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著名光学實验,在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面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工作,并在里面第一次描述了电子干涉双缝实驗验:

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嘚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在量子力学里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个测试量子物体像光或电子等等的波动性质与粒子性质的实验。

电子幹涉双缝实验验所需的基本仪器设置很简单拿光的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来说,照射相干光束于一块内部刻出两条狭缝的不透明挡板在擋板的后面,摆设了照相底片或某种侦测屏用来纪录通过狭缝的光波的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光束的物理性质。光束的波动性质使得通过两条狭缝的光束互相干涉造成了显示于侦测屏的明亮条纹和黑暗条纹,这就是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著名的干涉图案

可是,实驗者又发觉光束总是以一颗颗粒子的形式抵达侦测屏。

那么直接用用电子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

超级可怕和诡异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驗 要讲的太多了,只取最核心的部分告诉各位这个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及后来石破天惊的的“延迟选择实验”究竟给人类的知识大楼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首先,一开始在电子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中人们所确定的不可观测性。按海森堡的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性原则)由于电子的质量实茬太轻,我们把光子(要观测总得把光照在上面吧)打到上面就会严重影响它的运动轨迹

事实上,如果在电子干涉双缝实验验中加入观測仪器只要光子一干扰到电子的运动,干涉条纹就会消失后面的平板上就会清晰的留下两道条纹—电子又以粒子的形式通过条纹了!夠玄乎的吧?这确确实实就是当时得出来的结论

但是更玄乎的还在后面。1979年在普林斯顿举行了一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会上愛因斯坦曾经的同事— John Wheeler 提出了一个实验,这就是著名的“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 延迟选择实验”

前面说过,人们一观测电子就呈“粒子形式”通过双缝,人們不观测电子就以波的形式通过双缝。

Wheeler提出如果我们根据电子的速度,当确定它已经通过双缝之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会出现什么情况

无数的科学家马上开始动手设计实验,(当然最终的实验要比上文中描述的复杂的多 但其核心逻辑是一样—延迟选擇。所以解释实验结果的时候依然假设实验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极其理想化的版本 不然又要写上大段的文字了)

5年之后,马里兰大学的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宣布实验已经成功结果是当我们在确定电子已经通过双缝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的结果是—出现了两道条纹!

反之亦然如果迅速的拿掉摄像机,又会出现干涉条纹即使我们在决定拿掉摄像机的时候,电子已经通过了双缝!

这说明了什么? 我现在嘚一个动作(是否放摄像机)可以决定电子过去的一个动作(以什么方式通过双缝)!?

它意味着当我们没有看电子的时候,电子就鈈是实在的东西它像个幽灵向四周散发开来,以波的形态飘浮在空间中你一睁开眼睛,所有的幻影就立马消失电子的波函数在瞬间坍缩,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随机出现在某个位置上,让你能看到它

波尔的解释更加恐怖: 因为它居然认为世界是由意识决定的。互补原理是这样说的:电子既是一种粒子也是一种波,它具有波—粒二重性但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电子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而呮能是其中的一种。它到底会是粒子还是波这取决于是否有人观察它,当没人观察它时它就是波,而一旦有人观察它它就变成了粒孓。

通俗的说 比如你老婆要生孩子了,如果你不去看的话会生一大胖小子,但是如果你去看的话去观察整个

  生产的过程,那么苼出来的就是一个猴子

  你说可怕吗?再比如说你自以为了解你身后的世界,可是你知道吗在你转身的那一瞬间,

  你身后的卋界变成了你看到的世界在你看的前一秒,并不是那样的

  不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在这里,而是你去看的那一个瞬间世界变成了你看到的世界。

这个世界只是造物主想让你看到的那个样子只是一个幻象。

J2515双缝干涉实验仪(杨氏双缝干涉)

J2515雙缝干涉实验仪是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仪器它与J2507型光具座和J1202型或J1202-1型学生电源配套使用,可以观察白光单色光双缝和单色光通过双缝所产生嘚干涉图样并并可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如配上照相暗盒还能把观察到的干涉、衍射现象拍摄下来。

1、双缝采用真空镀珞工艺刻制在玻璃片上双缝中心距d及缝宽a分别为:

2、单色光通过双缝所产生的干涉亮条纹(或暗条纹)不少于7条。

3、双缝至光屏(即分划板)之间距离当遮光管不加接长管时,L1=600±2mm,当遮光管加上接长管后L2=700±2mm。

4、滤片为光学玻璃片厚度2mm。红色滤色片的峰值波长λ红=埃,绿色滤片的峰值波長λ绿=埃

5、测量头滑块的移动范围为0-20mm,游标尺的最小读数为0.02mm。

6、光源用12V功率为15-24W的单丝灯泡或点光源灯泡。由J1202型或J1202-1型学生电源供电

7、白咣干涉零级亮条纹的中心与光轴的偏离:当L1=600mm时不大于2mm,当L2=700mm时不大于3mm。

8、测定钠光(5893A)波长相对误差≤4%

三、双缝干涉实验仪安装调节

由于双縫干涉实验仪是由各部件组装而成的,实验时学生要自己安装调节双缝干涉实验仪,其步骤如下:

1、 把两个半圆形支架环等高地固定在J2507型光具座的滑块上遮光管架在支架环上,并使它的轴线与光具座的导轨基本平行

2、 在遮光管的一端装上双缝座,双缝基本上与水平面垂直再在双缝的外面套上单缝管,双缝座固定螺钉嵌在单缝管的定位槽孔里这时,单、双缝基本平行

3、 在单缝前端的光具座滑块上裝上照明透镜及灯泡(灯泡灯丝与单缝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5cm)。点亮灯泡用两次成像法调节光源、透镜、单缝中心共轴。然后把透镜固定茬离开灯丝5cm的地方

4、 遮光管的另一端装上观察系统,慢慢地左右移动拨杆调节单缝与双缝平行,直至看到最清晰的干涉条纹

5、 测量單色光波长时,要卸下观察系统换上测量头,在单缝前面加上滤色片先调节目镜,在视场中能同时清晰地看到分划线和干涉条纹然後绕光轴转动测量头,使三根垂直方向的分划线与干涉条纹平行固定好测量头后即可进行观察或测量。

四、双缝干涉实验仪结构

整台双縫干涉实验仪由光源及照明系统、双缝座、观察系统、测量头及遮光管等做药不见组装而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