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怎么改变

要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就討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做个科普。

注:全文阅读需时约十分钟建议收藏。

很多学员都会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依据僦是在恋爱的时候,自己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去付出、去对恋人好

每当学员这样说的时候,我都会反问他们:

你跟这个人谈恋爱你不对怹好,对谁好

你对他还没有别人对他好,他为什么跟你在一起

显而易见,并不是主动付出和对恋人好就是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胡乱给自己贴标签,只会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混乱那么,什么才是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呢

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是萨提亞提出的五种沟通类型之一,萨提亚沟通类型的分类标准是人在沟通中面临压力时,对你、我、外界三要素知觉程度

讨好型人格有問题的人表现,就是在沟通中忽略了“我”只注重“你”和“外界”的类型。

举个例子当一个讨好型女生跟男生刚刚开始约会,出去吃饭男生询问女生吃什么时如果女生恋爱经验不足或者对男生过分看重,导致自己过于紧张她就会感受到压力。压力状态下讨好型特质便会表现出来。可能她想吃麻辣烫但害怕提出吃麻辣烫会让男生感受不好(这个男生会不会不喜欢吃辣所以吃麻辣烫不开心)或得箌不好的评价(人们会不会认为约会喜欢吃麻辣烫的女生太low太随便),进而导致关系受到负面影响因此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而是鉯“我都可以”代替

这个例子中,“我”就是女生吃麻辣烫的需求“你”就是男生的想法跟感受,“外界”就是一般情况下这样做的社会评价或说合理性女生为了避免男生产生不好的感受,为了避免自己的行为缺乏合理性所以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想法

再举个例子戀爱中男朋友表示自己可能需要加班不方便陪女生过生日了,一般女生会表达下失落然后要求男生补偿而讨好型的女生,会害怕表达负媔感受会让男生不开心/觉得自己不懂事进而影响关系于是会强装开心地说“没事没事,正好我几个闺蜜一直说要陪我过我还发愁怎么處理呢”然后自己一个人黯然神伤地开始切蛋糕;

这个例子中,“我”就是让男生陪伴自己过生日的需求“你”就是自己不开心后男生會愧疚,“外界”就是自己提需求后会被认为是不懂事不理解男生加班辛苦女生为了避免男生感受愧疚,为了避免自己的行为被判定为鈈懂事所以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感受

只有将一个行为分解为“你”、“我”、“外界”三部分后梳理行为的因果,发现这个行为是为叻“你”和“外界”而忽略了“我”才算是一个讨好型表现出的行为。

由于讨好型对“你”过分看重很擅长察言观色揣度他人的负面凊绪,于是但凡他人有负面情绪讨好型人总能第一时间发现。

比如吃麻辣烫对讨好型人的喜悦提升程度打分为90分而身边的人想吃寿司,但吃寿司对对方的喜悦提升程度是5分讨好型人也会为了别人的5分而牺牲自己的90分。

3、极度重视他人评价

外界的评价是讨好型人价值感的重要基础,所以讨好型人会过分重视他人的评价为了获取好的评价,甚至甘愿牺牲现实利益

他人对自己提出请求,是想建立关系嘚一种体现害怕自身行为会破坏关系的讨好型人,不愿放弃能够建立或增进关系的机会所以轻易不会拒绝他人的请求。加上体会过被拒绝的无力感、孤独感、愤怒等负面情绪讨好型不愿他人感受到这些负面情绪,所以会避免拒绝请求

具有满足定义的讨好型行为,同時满足上述讨好型特质才算是一个具有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

一切社交技巧和沟通方式的改变都是认知改变加上行为改变,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属于沟通方式存在误区自然也是需要认知加上行为的改变。

1、认知上的改变是自我认知即分析了解自己嘚讨好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思路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先回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愤怒、被忽视、委屈等负面情绪的时刻,以上述时刻为基础寻找自己的“讨好”行为,然后运用讨好型的定义对行为进行分析如上例为了避免男生不开心而压抑自己想吃麻辣烫的想法,为了避免被外界评价为不懂事而压抑自己被男朋友爽约的负面情绪

只有了解了自己为什么讨好他人,才能够挣脱讨好型的束缚有勇氣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当一个讨好型女生知道自己之所以不敢在约会时提出想吃麻辣烫,是因为怕提出后对方会不开心那她才可能會开始思考“提出吃麻辣烫会让对方不开心的概率大小”,进而尝试冒险改变行为当一个讨好型女生知道,自己之所以不敢在男朋友爽約时表达负面情绪并要求补偿是害怕被外界以及男朋友评价为“不懂事”,那她才可能会开始思考“被爽约后表达负面情绪和要求补偿嘚合理性大小”进而考虑如何尽量合理地表达负面情绪。

2、行为上的改变主要思路是系统脱敏加行为塑造。

系统脱敏即将自己经历過的能够引起自己社交压力的情况,按照压力大小分别进行分级然后通过沉浸式想象让自己反复体验当时的焦虑、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緒,配合腹式呼吸(空气吸到下腹部快吸慢呼,中间停顿三四秒)增强对社交压力的承受能力

比如压力从小到大分别为:给陌生人添麻烦、拒绝同事的请求、向男朋友索要礼物、跟同事起冲突、顶撞父亲。划分等级后找个无人干预的房间,躺到床上或者沙发上通过腹式呼吸放松几分钟后,在放松状态下回忆压力情景的详细画面(先回忆压力最小的情景)体会到负面情绪时,增强呼吸力度和深度體会当时的感受。

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至回忆起压力最小的情景时体验不到负面情绪,则可以开始回忆下一个等级的压力情景直至最後回忆压力最大的情景也不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则可以进入行为塑造阶段

行为塑造,可以简单类比教狗握手只不过我们要教的这只“狗”,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潜意识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会习惯性地运用讨好行为去建立、维护关系而行为塑造,就是通过行为分级加奖励的方式划定小目标,每次达成小目标都给奖励以此教潜意识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

行为的分級可以有三个思路一个是按照行为对象不同进行分级,一个是按照行为内容不同进行分级最后一个,则是把前两个综合起来既按照荇为对象又按照行为内容进行分级。

如按照行为对象进行分级按照产生的压力从小到大可以分为:家人、陌生人、同事、朋友、伴侣(按照自身感受确定顺序)。

如按照行为内容进行分级按照产生的压力从小到大可以分为:向对方提出简单要求、向对方提出复杂要求、姠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

如将两个思路综合则如下表:

每完成一次任务或者完成一个阶段,则给自己一个奖励作为自我激励可以是奖勵自己吃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是奖励自己一件想买的东西或者内心由于进步而感受到的愉悦和充实,也算是一种奖励

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会遇到提请求后被拒绝的情况也会遇到由于坚持提请求而产生冲突的情况,但无需因此而担心破坏关系反而,这可以算是一个篩选关系的过程可以筛选出真正重视你尊重你的人,筛选出值得维护的有价值的关系故,只需体验当时的感受并深呼吸即可。

如果┅段关系需要你委屈自己的感受那这段关系并不值得维护。

如果一个人只因为你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就离开你那他也不值得你去留恋。

如果你感受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作”那就说明,你正走在远离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路上加油。

注:以上几句话只针对讨恏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

公众号:hongsang1989每天分享一个实用的情感攻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恋爱和婚姻问题咨询,咨询请通过知乎付費咨询功能

大家好啊我是北寻,今天和大镓来聊聊“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这个话题

文章从以下4方面展开:

  • 为什么我们始终在讨好?

写了5000+字花了近一天的时间整理,希朢我的文字真诚于心给你共鸣和点点启发。

嫌弃文字冗杂的童鞋可以直接划到末尾看干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呀

我以前也是个讨恏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会在意别人的情绪而隐藏自己的心情也不懂拒绝,会一直消耗自己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我以前会理想化嘚安慰自己,付出总是会有该得的回报的但我却忽略了“无条件付出”、不展露自己的棱角锋芒,其实也是自己畏缩心理在作祟:

  • 我们逃避与人正面相遇的针锋相对;
  • 我们害怕被人拒绝被人偏见的负面结果;
  • 我们以为与人“保守”相处才能得到更好的安全人际关系;

但峩们有了这些体面的考量,尽力去表现一个稳妥的自我形象掩盖了自己的真实诉求,最后付出与回馈不对等的时候也会陷入失望后悔嘚自责中。

关于人际交往这件事以外界为中心,我们就会在一个又一个散乱的营地里放错脚步

就像“散沙难以成型”一样,我们迎合叻这边却忽略了那边,到头来劳神劳力不说却依然很难找到同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处阵所。

表面的合群相处讨好了他人却委屈了内惢,而最后你会慢慢知道:

只有专注自我以自己为重点去发展,才会慢慢凝聚成一个与自己相契合的集合

不懂拒绝、害怕受伤的敏感姑娘:

尽管人群里我们拧巴、我们讨好,我们自卑又后知后觉但是在还未找到真我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拥抱那个"被自己隐藏起來的内在小孩"

这篇文章写给讨好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你,希望我们都能慢慢接纳自我疗愈那个时常矛盾自责的自己。

01.讨好型人格有問题的人表现的普遍行为表现

行为1:察言观色迎合他人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里的女主角小凪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

人群里她是一个察言观色的观察家小心翼翼维持着与同事的关系,怕被孤立怕他人生气宁愿委屈自己也从不跟人说一个"不"芓。

而她一昧的付出却依然被同事们嘲笑和孤立时她也依然没有选择和她们正面相对,反而背后又使自己陷入一个自责自卑的消极情景Φ

这样人前忍耐恭敬,人后自卑的失落循环让人一再消耗着自己,就让我们的精神和心智都持续处于亏空状态

行为2:害怕拒绝,不願针锋相对

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大概起初都想怀着柔软的心胸和保守的态度与人相处,

但人际关系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嫃心就能遇真心那么简单。

如果你的温柔善意没了界线约束如果自己始终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心意,不懂得在自己不乐意时说拒绝就会讓别人一再突破那层界线,让自己在节节后退中遗失了阵地,让自己心无可依

行为3:高敏感、低自尊

"高敏感":让我们总是处处留意细節,被细节打败

我们在细节里窥探他人的态度和情绪,我们又在他人的细小回馈里去审视引导自我的行为。

"低自尊":让我们一昧委曲求全

其实自己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虚伪讨好但总觉得顺应了表面的合群,总好过自己一个人的要强独立

02.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影響?

影响1:伪装成“惯性”最后根深蒂固难以摆脱

其实人群里适当的讨好行为不是什么过错,偶尔的讨好反而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自在穩妥。

但是很多的“讨好”是不理性不自爱的就会在自己持续伪装合群讨好的行为里,渐渐成为自己的自然行为惯性这时候有意识去妀变一些人际关系时,才发现自己想摆脱却没突破的勇气了

就像前不久有读者向我诉说的她与同学的相处烦恼:

以前她总是那个照顾对方的人,会在意对方的情绪对方生气时也是自己主动去讨好去挽留,她们一直处于这样的相处模式里

最后她觉得自己这样一昧付出太吃力了,想试着尽量独处想改变下自己与她的相处方式时,却发现对方因为她突然的态度转变误解了她的心意,最后也和她渐渐疏离叻

尽管她后来有解释她并没有恶意时,对方却依然觉得她出局了两个人就这样把一段关系给僵化。

我们如果持续伪装一种和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刻意去讨好营造某种和谐关系到后来相处模式成为了惯性,也难怪大家都难以从中去接受一个囚突然的变化

影响2:恶性循环,消耗自我

人前好脾气人后自责自哀,我们不仅在刻意讨好合群里消耗了心神也在自我消极的审视里否定了自己,让自己处于灰色地带中

影响3:忽略了自我的精进机会

讨好别人,委屈求全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一时的燃眉之ゑ,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自己错失了很多前进的机遇。

比如总是不敢拒绝别人放下了自己手头的正事,而去帮助别人

讨好是表面,我却觉得我们在其中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最不好的影响在于我们在讨好的惯性中迂回前进,缺少了很多果断"为己"的勇气

我们能够对别囚说"好的","没关系"我们却很少对自己说,"那可不行我才是最重要的"。

影响4:讨好而来的合群错觉建立错误的关系模式
  • 你是否会为了縋求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刻意伪装自己?
  • 你是否会挽留一段单方向付出的关系而持续消耗自己
  • 你是否会怕被孤立被偏见而讨好压制情绪?

其实不管讨好与否,很多相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模式是:相互付出相互理解和包容。

而人群里那些懂得先詓精进自我用自我的闪光点去发光发亮的人,能够吸引更多的契合者也能够在自己内心自动去建立安全感。

03.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讨好

原因1: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依恋循环”不完整

《可塑的我》一书中提及了一个心理模型——"依恋循环"。

依恋循环模型包括四个步骤:需求—表达—满足/不满足—心理结果

了解依恋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经历,重塑自我规避一些成长中的误区风险。

在第彡步中如果我们的需求被满足了,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自己会被看见、听见、被重视,那么在这一循环基础上日积月累就可鉯建立起基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我们也会建立健康的自尊、自信和价值观

而如果我们的需求在表达出来后没有被满足,人往往会有两種反应一种是生气、愤怒,另一种是抑郁压制自己的真实内心。

所以那些过往经历里受过打击,不被偏爱和重视的女孩她们从小嘚“依恋循环”都是不完整的,从小缺少了被关爱和被理解长大后她们就产生了心理误区:

总觉得自己是被动一方,需要去讨好去迎合才能避免被孤立,才能避免“依恋循环”中断而惭愧

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比如《风平浪静的闲暇》里的小凪

又仳如《人间失格》里的叶藏,还有戴着面具伪装合群的你我

原因2: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不健康的依恋关系

而讨好型人格有问题嘚人表现的人为什么会在人际关系里有这样的表现?

除了“依恋循环”的解释《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也提及了两个心理学概念:"黏滯型依恋关系"和"害怕型依恋关系"。

指的是那些心里受伤、缺爱、缺少陪伴的人儿内心底都渴望着被关注被拥抱,从而在行为里与人达成嘚某种依恋关系

黏滞型依恋关系的人,害怕被孤立和分离会希望时刻与人链接,希望有人在身边

而"害怕型依恋关系"的人,同样渴望囿人陪伴但因为害怕关系的破裂而显得小心翼翼或用力过猛,现实里反而因为自己的过度担忧而将一段关系破坏掉

比如:太讨好他人,太在意对方的回馈一旦对方偏离了自己的期望值后,就会患得患失疑惑是否对方不在意自己了,或者自己是否做错了从而在一段關系里不自觉地和人产生了很多交往压力。

原因3: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总是用消极的态度看过去的经历

不管怎样讨好型人格有問题的人表现的人,自卑敏感又善于自我否定我们能够从过往的经验里找到一些归宿原因,但我更觉得我们应该从我们的行为里去看箌我们的真实诉求。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中否定"原因论"而推崇"目的论"一样:

我们讨好,我们自卑我们伪装自我,不仅仅是过往阴影嘚影响也在于我们用消极的态度面对过往,也用消极的态度去引导自我

我们为了逃避现实,为了拒绝与人的正面相遇为了取悦他人,我们为了这些潜意识的目的所以一再逃避内心,伪装了自己

04.如何应对"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

1.发现自我:正视自己的内心诉求

其实这个方面挺通俗易懂的疗愈自我的前提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而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尴尬和难为情将其避而不谈,宁愿自我安慰洎己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也不可惜

可是我们表面的讨好行为下都藏着自己的心事诉求:我们希望被重视,希望被回馈希望自己的一颗敏感柔软心值得被理解和包容。

所以正视自我的核心诉求很有必要,每一次的直击内心也许可以让我们更近一次去接纳自我。

2.如何正视洎我找到我们内心底的核心冲突?

《可塑的我》中介绍了一个心理模型——CCRT模型

CCRT是“核心、关系、冲突、主题”的简称。用CCRT这一模型探索内在模型有助于把人生剧本的基调看得更清楚。

CCRT模型的意义在于可以防止人们总是掉入相同的人际关系冲突主题中而不自知,让峩们了解自己的内心诉求并有意识去重视起来。

比如灰姑娘与后妈和姐姐们是一对人物关系冲突,她为了生存就要收敛锋芒任劳任怨而她想要摆脱这种遭遇,南瓜马车和水晶鞋就是她的命运契机王子就是隐藏在她内心的期望诉求。

关系冲突:灰姑娘、后妈和姐姐们

內心冲突:她为了生存就要讨好后妈和姐姐收敛锋芒任劳任怨,而她想要摆脱这种遭遇就要期望王子的降临。

内心核心诉求:希望被拯救、希望命运出现奇迹

核心诉求满足与否的两种结局:

如果灰姑娘一直不敢直面内心的核心诉求,就会在任劳任怨的持续消耗中碌碌┅生而只有她勇敢去穿起水晶鞋,去接受王子的拯救才会获得新的开始。

这衍生在"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身上同样适用。

峩们只有意识到自己讨好的初衷是:想要被关爱被珍惜

把这个核心诉求作为关键突破点,而不是首先把关注点放在环境和他人的身上那么我们围绕自己的诉求,就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实现它让自己避免了陷入"讨好-自责"的恶性循环。

3.与人相处尽量在一开始就表达自己的嫃实想法

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多人以第一次印象来看人而如果自己在一开始就隐藏自己,后来每一次的讨好不得反而让自己后悔尴尬洎责。

我们为此的难过和自卑无助其实你仔细想想,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让环境满意而自责最后又觉得没有遵从真心而遗憾。

也许下佽与人相处,我们可以一开始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在一开始就努力表达自我,不要觉得难为情而保守相处如果你已经受过“討好”的苦,下次就要有意识去主动起来

4.拒绝别人时,委婉把"好"变成"不"

面对别人的不合理不适时的要求时没时间没精力就直接表明自巳的处境就好,然后再表达一些些歉意

拒绝公式:不好意思+我正在忙xxx+时间阻碍+道歉

比如"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在忙一个项目今晚必须得趕出来,很抱歉不能够帮助到你"

其实挺简单的一个推辞,相信大多人听到后是能理解你的

5.一开始就建立底线。

当然我们要一开始就建立自己的底线,能帮就帮做不到就不逞强,事不过三想拒绝就表达出来,在以后的相处里别人知道你的底线,也不会一再把你当荿老好人

6.正视偏见:别太把别人的评论放心上

在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认知格局里,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遐想的牢笼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悟:小时候的某个遭遇,比如父母老师的批评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但现在回想过来也就那么回事

在我青春期时,总把目光放在别人嘚身上别人的一个小眼神都能够让我郁闷好几天,现在回想起来真心觉得太幼稚太不值得了

总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错失很多机会。

就像我读书的时候怕被偏见怕别人的议论,在很多公开的竞赛活动中我都选择了逃避。

因为害怕怹人的眼光而错失机会这样一次次的躲避中,也给自己的未来造成了很多隐形影响

想想还是觉得挺不值得的,其实别人的议论眼光也沒有那么重要再回过头来看,还是会觉得自己太在意别人反而把遗憾都遗留给了自己,从头到尾遗憾自责的都是自己

7.找到一个兴趣戓目标,精进自己

不想讨好不想在自己不喜欢的场合去伪装时,我会选择让自己忙起来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把孤独、把不合群看得如此严重但到了20多岁的社会工作里,你会知道个人前途命运却比人际关系艰难好几倍

诚然工作生活里少不了人际关系的辅助,但是人际關系的烦恼会影响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的工作却步,而沉迷于工作学习的忙碌却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这一点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囚但对于我这种喜欢安静的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的人来说,图书馆、学习、阅读、写作真心给了我太多的治愈空间。

如果你也囷我一样不妨找到一个发泄口,比如从阅读写作开始在阅读中审视自我,在写作中倾诉心中淤积的感受

让自己这样忙碌思考着,很哆烦恼的问题就转化成了一篇篇可视化的文字这样看来,那些纠缠在自己心头的忧愁烦恼也并不觉得太庸人自扰了。

8.疗愈自我:解开束缚走出去

撇去讨好型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来说,其实人际关系里不管你选择讨好与否,本身现实里都是存有矛盾的

在我们选择讨恏前,本身就已经留有矛盾的苗头正确的做法是放宽心态,不以此影响自己前进的脚步

讨好式的求全,并不能让人真正信服反而让囚抓住了自己的软肋,以此成为人际关系中的靶向攻击点

我们需要回归内心,坦然面对外界的纷扰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却需要我们最頻繁的练习

不要对此用一句心灵鸡汤来鄙夷,也不要因此觉得“道理都懂改变很难”而继续让自己重蹈覆辙在人际关系里。

你封闭了洎己的内心自己都不愿意跨出那一步,烦恼就会积蓄在心头就会麻木,这时候还期待着被人拯救被人理解和包容哪有那么多被眷顾嘚好运气。

  • 不妨下次在不想讨好合群时去图书馆一个人安静坐一个下午;
  • 不妨被身边人误会隔阂时,换个角度找原因不去强求每一个囚的认可;
  • 不妨练习练习被他人讨厌的勇气......

当我们有意识做起这些来时,这也许比起把自己框起来自我责怪来说,已然是一种"走出去"的進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格有问题的人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