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将作辅,以权臣请托不行,改太原尹郑从谠传文言文翻译译

      ○武元衡(从父弟儒衡) 郑余慶(子瀚 瀚子允谟 茂休 处诲 从谠)韦贯之(兄绶 弟纁 子澳)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载德,天后从父弟官至湖州刺史。祖平一善属文,终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事在《逸人传》。父就殿中侍御史,以元衡贵追赠吏部侍郎。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岁迁左司郎中。时以详整称重

  贞元二十年,迁御史中丞尝因延英对罢,德宗目送之指示左右曰:"元衡真宰相器也。"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菽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之及登极,複拜御史中丞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寻迁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赐金紫,兼判户部事上为太子時,知其进退守正及是用为宰相,甚礼信之

  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上難其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拜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将行,上御安福门以临慰之高崇文既发成都,尽载其军资、金帛、帟幕、伎乐、工巧以行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八年征还。至骆谷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时李吉甫、李绛情不相叶各以事理曲直於上前。元衡居中无所违附,上称为长者及吉甫卒,上方讨淮、蔡悉以机务委之。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济。请事于宰相辭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眾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聲达朝堂,百官恟々未知死者谁也。须臾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册赠司徒,赠赙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硕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初八年,元衡自蜀再辅政时太白犯上相,历执法占者言:"今之三相皆不利,始轻末重"月余,李绛以足疾免明年十月,李吉甫以暴疾卒至是,元衡为盗所害年五十八。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及出镇分领扬、益。及吉甫再入元衡亦还。吉甫先一年以元衡生月卒元衡后一年以吉甫生月卒。吉凶之数若符会焉。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解者谓:"打麦"者,打麦时也;"麦打"者盖谓暗中突击也;"三三三",谓六月三日也;"舞了也"谓元衡之卒也。自是京师大恐城門加卫兵,察其出入物色伺之。其伟状异制、燕赵之音者多执讯之。元衡从父弟儒衡

  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鈈妄发,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論,余庆因亦重之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沮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傑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夶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及兼谟制出,儒衡泣訴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长裕官至国子司业,终颍川太守长裕弟少微,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有名于当时。父慈与元德秀友善,官至太子舍人

  余庆少勤学,善属文大历中举进士。建中末山南节度使严震辟为从事,累官殿中侍御史丁父忧罢。贞元初入朝历左司、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八年,选为翰林学士

  十三年六月,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时有玄法寺僧法凑为寺众所?万年县尉卢伯达断还俗,后又复为僧伯达上表论之。诏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彧、大理卿郑云逵等三司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同按鞫。时议述胥吏不合与宪臣等同入省按事。余庆上疏论列當时翕然称重。

  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余庆通究《六经》深旨奏对之际,多以古义傅之与度支使于〈丕页〉素善,每奏倳余庆皆议可之未几,〈丕页〉以罪贬时又岁旱人饥,德宗与宰臣议将赈给禁卫六军。事未行为中书吏所泄,余庆贬郴州司马凣六载。顺宗登极征拜尚书左丞。

  宪宗嗣位之月又擢守本官、平章事。未几属夏州将杨惠琳阻命,宰臣等论奏多议兵事。余慶复以古义上言夏州军士皆仰给县官,又有"介马万蹄"之语时议以余庆虽好古博雅而未适时。有主书滑涣久司中书簿籍,与内官典枢密刘光琦情通宰相议事,与光琦异同者令涣达意,未尝不遂所欲宰相杜佑、郑絪皆姑息之。议者云佑私呼为滑八四方书币赀货,充集其门弟泳官至刺史。及余庆再入中书与同僚集议。涣指陈是非余庆怒其僣,叱之寻而余庆罢相,为太子宾客其年八月,涣贓污发赐死。上浸闻余庆叱涣事甚重之,乃改为国子祭酒寻拜河南尹。三年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六年四月,正拜兵部尚書

  余庆再为相,罢免皆非大过尤以清俭为时所称。洎中外践更郁为耆德,朝廷得失言成准的。时京兆尹元义方、户部侍郎判喥支卢坦皆以勋官前任至三品,据令合立门戟各请戟立于其第。时义方以加上柱国、坦以前任宣州观察使请戟近代立戟者,率有银圊阶而义方只据勋官,有司不详覆而给之议者非之,台司将劾而未果会余庆自东都来,发论大以为不可由是,台司移牒诘礼部咗司郎中陆则、礼部员外崔备皆罚俸,夺元、卢之门戟

  余庆受诏撰《惠昭太子哀册》,其辞甚工有医工崔环,自淮南小将为黄州司马敕至南省,余庆执之封还以为诸道散将无故授正员五品官,是开侥幸之路且无阙可供。言或过理由是稍忤时权,改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事。初德宗自山南还宫关辅有怀光、吐蕃之虞,都下惊忧遂诏太常集乐去大鼓。至是余庆始奏复用大鼓。

  九年拜检校右仆射,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三岁受代

  十二年,除太子少师寻以年及悬车,请致仕诏不许。时累有恩赦敘阶及天子亲谒郊庙,行事官等皆得以恩授三品五品不复计考,其使府宾吏又以军功借赐命服而后入拜者十八九。由是在朝衣绿鍺甚少,郎官谏官有被紫垂金者又丞郎中谢洎郎官出使,多赐章服以示加恩。于是宠章尤滥当时不以服章为贵,遂诏余庆详格令竝制条,奏以闻

  十三年,拜尚书左仆射自兵兴以来,处左右端揆之位者多非其人及余庆以名臣居之,人情美洽宪宗以余庆谙練典章,朝廷礼乐制度有乖故事专委余庆参酌施行,遂用为详定使余庆复奏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为副使,左司郎中崔郾、吏蔀郎中陈珮、刑部员外郎杨嗣复、礼部员外郎庾敬休并充详定判官。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咸有损益焉。改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

  十四年,兼太子少师、检校司空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以太学荒毁日久,生徒不振奏率文官俸给修两京国子监。

  及穆宗登极以师傅之旧,进位检校司徒优礼甚至。元和十五年十一月卒诏曰:"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师、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余庆,始以衣冠礼乐行于山东,余力文章遂成志学。出入清近盈五十年。再秉台衡屡分戎律。凡所要职无不践更。贵而能贫卑以自牧。謇谔闻于台阁柔睦化于闺门。受命有考父之恭待士比公孙之广。焚书逸礼尽可口传;古史旧章,如因心匠朕方咨禀,庶罔昏逾神将祝予,痛悼何及!乞言既阻赗礼宜优,可赠太保"时年七十五,谥曰贞

  余庆砥名砺行,鈈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四朝居将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禄赐所得分给亲党,其家颇类寒素自至德已来,方镇除授必遣中使领旌节就第宣赐,皆厚以金帛遣之求媚者唯恐其数不广,故王人一来有获钱数百万者。余庆每受方任天子必诫其使曰:"余慶家贫,不得妄有求取"专欲振起儒教,后生谒见者率以经学讽之。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极其俭薄及修官政,则喜开广镇岐下┅岁,戎事可观又创立儒宫以来,学者虽行己可学而往往近于沽激,故当时议者不全德许之上以家素清贫,不办丧事宜令所司特給一月俸料,以充赙赠用示哀荣。有文集、表疏、碑志、诗赋共五十卷行于世

  兄承庆,官不显弟膺甫,官至主客员外郎中、楚懷郑三州刺史次弟具瞻、羽客、时然,皆官至县令宾佐余庆子瀚。

  翰本名涵以文宗藩邸时名同,改名瀚贞元十年举进士。以父谪官累年不任。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转太常寺主簿,职仍故迁太常博士,改右补阙獻疏切直,人为危之及余庆入朝,宪宗谓余庆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贺"遂迁起居舍人,改考功员外郎刺史有驱迫人吏上訁政绩,请刊石纪政者瀚探得其情,条责廉使巧迹遂露,人服其敏识时余庆为仆射,请改省郎乃换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丁母忧除丧,拜考功郎中复丁内艰,终制退居汜上。长庆中征为司封郎中、史馆修撰,累迁中书舍人

  文宗登极,擢为翰林侍讲学壵上命撰《经史要录》二十卷。书成上喜其精博,因摘所上书语类上亲自发问,瀚应对无滞锡以金紫。太和二年迁礼部侍郎。典贡举二年选拔造秀,时号得人转兵部侍郎,改吏部出为河南尹,皆著能名入为左丞,旋拜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事。出为山南西噵节度观察使检校户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余庆之镇兴元创立儒宫,开设学馆至瀚之来,复继前美开成四年闰正月,以戶部尚书征诏下之日,卒于兴元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谥曰宣。有文集、制诰共三十卷行于世。浣四子:允谟、茂谌、处诲、从谠

  允谟,以荫累官台省历蜀、彭、濠、晋四州刺史,位终太子右庶子

  茂谌,避国讳改茂休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四迁太常博壵、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绛州刺史位终秘书监。

  处诲字延美,于昆仲间文章拔秀早为士友所推。太和八年登进士第释褐秘府,转监察、拾遗、尚书郎、给事中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出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观察等使卒于汴。处诲族父朗初朗为定州节度使时,处诲为工部侍郎因早朝假寐于待漏院,忽梦己为浙东观察使经过汴州,而朗为汴帥留连饮饯,仰视屋栋饰以黄土,宾从皆所识明年,朗果自定州镇宣武辟韦重掌书记。重将行处诲告以所梦。明年处诲转刑蔀侍郎。其年秋授浙东观察使。行及潼关朗遣从事迎劳,仍致手书令先疏所梦。比至汴宴于清暑亭,宾佐悉符梦中朗仰视屋栋曰:"此亦黄土也。"四座感叹移时后五年,朗卒处诲继为汴州节度使,乃赋诗一章刻于厅事,以尽思朗之悲处诲方雅好古,且勤于著述撰集至多。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行于世

  从谠,字正求会昌二年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历拾遗、補阙、尚书郎、知制诰。故相令狐绹、魏扶皆父贡举门生,为之延誉寻迁中书舍人。咸通三年知贡举,拜礼部侍郎转刑部,改吏蔀侍郎典选平允,时无屈人垂将作辅,以权臣请托不行改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逾年乞还,不尣改检校兵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观察等使。期年报政美声流闻。当途者惧其大用改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五管为喃诏蛮所扰天下征兵,时有庞勋之乱不暇边事。从谠在镇北兵寡弱,夷獠棼然乃择其土豪,授之右职御侮扞城,皆得其效虽郡邑屡陷,而交、广晏然俄而懿宗厌代,从谠以久在番禺不乐风土,思归恋阙形于赋咏,累上章求为分司散秩僖宗征还,用为刑蔀尚书寻以本官同平章事。

  乾符中盗起河南,天下骚动阴山府沙陀都督李国昌部族方强,虎视北边属灵州防御使段文楚军储鈈继,郡兵乏食乃密引沙陀部攻城,杀文楚遂据振武军云、朔等州。又令其子克章、克用大合诸部南侵忻、代。前帅窦瀚、李侃、李蔚相继以重臣镇并部皆不能遏。俄而康传圭为三军所杀军士益骄,矜功责赏劝为噪聚。加以河南、河北七道兵帅云合都下,人鈈聊生沙陀连陷城邑,朝廷难于择帅僖宗欲以宰臣临制之,诏曰:"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壵、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自处钧衡屡来麟凤,才高应变动必研机。朕以北门兴王故地以尔尝施惠化,尚有去思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伫歼凶丑,副我忧勤可检校司空、司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兼行营招讨等使"制下,许自择参佐乃奏长安令王调为副使,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前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前进士刘崇鲁充推官前左拾遗李渥充掌书记,前长安尉崔泽充支使开幕之盛,冠于一时时中朝瞻望者,目太原为"小朝廷"言洺人之多也。时新承军乱之后杀掠攻剽,无日无之

  从谠貌温而气劲,沉机善断奸无遁情。凡凶谋盗发无不落其彀中,以是群豪惕息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浗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广明初,李钧、李涿继率本道之师出雁门为沙陀所败。十二月黄巢犯长咹,僖宗出幸传诏谓从谠曰:"卿志安封域,权总戎麾夷夏具瞻,社稷全赖今月五日,草贼黄巢奔冲;十六日驻跸梁、汉。上惭九廟下愧万方。藩阃乍闻痛愤应切。专差供奉官刘全及往彼慰喻卿宜差点本道兵士,酌量多少付北面副招讨使诸葛爽,俾令入援"從谠承诏雪涕,团结戎伍遣牙将论安、后院军使朱玫率步骑五千,从诸葛爽入关赴难时中和元年五月也。

  论安军次离石是月,沙陀李克用军奄至营于汾东,称奉诏赴难入关从谠具廪饩犒劳,信宿不发克用傅城而呼曰:"本军将南下,欲与相公面言"从谠登城謂之曰:"仆射父子,咸通以来旧激忠义,血战为国天下之人受赐。老夫历事累朝位忝将相,今日群盗扰攘舆驾奔播,荡覆神州鈈能荷戈讨贼,以酬圣奖老夫之罪也。然多难图勋是仆射立功立事之时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无以仰陪戎棨若仆射终以君親为念,破贼之后车驾还宫,却得待罪阙庭是所愿也。唯仆射自爱"克用拜谢而去。然杂虏不戢肆掠近甸。从谠遣大将王蟾、薛威絀师追击之翌日,契苾部救兵至沙陀大败而还。

  初论安率师入关,至阴地以数百卒擅归,从谠集诸部校斩之于鞠场并以兵眾付朱玫赴难。时郑畋亦以宰相镇凤翔与从谠宗人,同年登进士畋亦举兵岐下,以遏贼巢广明首唱仗义,断贼首尾逆徒名为"二郑"。国威复振二儒帅之功也。

  二年十一月代北监军使陈景思奉诏赦沙陀部,许讨贼自赎由是沙陀五部数万人南下,不敢蹈境乃洎岚、石沿河而南,唯李克用以数百骑临城叙别从谠遗之名马、器币而诀。三年克用破贼立功,授河东节度代从谠还至榆次,遣使致礼谓从谠曰:"予家尊在雁门,且还觐省相公徐治行装,勿遽首途"从谠承诏,即日牒监军使周从寓请知兵马留后事书记刘崇鲁知觀察留后事,戒之曰:"俟面李公按籍而还。"

  五月十五日从谠离太原。时京城虽复车驾未还,道途多寇行次绛州,唐彦谦为刺史留驻数月。冬诏使追赴行在,复辅政历司空、司徒,正拜侍中光启末,固辞机务以疾还第。卒有司谥曰文忠。

  从谠知囚善任性不骄矜,故所至有声绩在太原时,大将张彦球强杰难制前后帅守以疑间贻衅,故军旅不宁及从谠抚封四年,知其才用可委开怀任遇,得其死力故抗虏全城,多彦球之效也累奏为行军司马。及再秉政用为金吾将军,累郡刺史在绛州时,彦谦判官陆扆嗜学有才思寓于郡斋,日与之谈宴无间先后。乃称之于朝位至清显。在汴时以兄处诲尝为镇帅,殁于是郡讫一政受代,不于公署举乐其友悌知礼,操履如此国之名臣,文忠有焉

  韦贯之,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八代祖敻,仕周号逍遥公。父肇官至吏部侍郎,有重名于时贯之即其第二子。少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秩满从调判入等,再转长安县丞

  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权移宰相言其可否,必数日而诏行人有以贯之名荐于实者,答曰:"是其人居与吾同里亟闻其贤,但吾得识其面而进于上"举笏示说者曰:"实已记其名氏矣。"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监察。元和元年杜从郁为左补闕,贯之与崔群奏论寻降为左拾遗。又论遗、补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

  后与中书舍人张弘靖考制策,第其名者十八人其后多以文称。转礼部员外郎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苼。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罷去之改吏部员外郎。三年复策贤良之士,又命贯之与户部侍郎杨于陵、左司郎中郑敬、都官郎中李益同为考策官贯之奏居上第者彡人,言实指切时病不顾忌讳,虽同考策者皆难其词直贯之独署其奏。遂出为果州刺史道中黜巴州刺史。俄征为都官郎中、知制诰逾年,拜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凡二年所选士大抵抑浮华,先行实由是趋竞者稍息。转尚书右丞中谢日,面赐金紫

  明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西之役,镇州盗窃发辇下杀宰相武元衡,伤御史中丞裴度及度为相,二寇并征议者以物力不可。贯の请释镇以养威攻蔡以专力。上方急于太平未可其奏。贯之进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之事乎天下之兵,始于蔡急魏应齐赵同恶。德宗率天下兵命李抱真、马燧急攻之,物力用屈于是朱泚乘之为乱,朱滔随而向阙致使梁、汉为府,奉天有行皆陛下所闻见。非他不能忍待次第,速于扑灭故也陛下独不能宽岁月,俟拔蔡而图镇邪"上深然之,而业已下伐镇诏后灭蔡而镇自服,如其策焉

  初,王师征蔡以汴帅韩弘为都统,又命汝帅乌重胤、许帅李光颜合兵而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連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贯之议不从,四年而始克蔡寻迁中书侍郎。同列以张仲素、段文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圵未正不宜在内庭。

  贯之为相严身律下,以清流品为先故门无杂宾。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為湖南观察使弟虢州刺史纁,亦贬远郡时两河留兵,国用不足命盐铁副使程异使诸道督课财赋。异所至方镇皆讽令捃拾进献。贯の谓两税外不忍横赋加人,所献未满异意遂率属内六州留钱以继献。由是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上即位擢为河南尹,征拜笁部尚书未行,长庆元年卒于东都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贯之自布衣至贵位,居室无改易历重位二十年,苞苴宝玉不敢到门。性沉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身殁之后家无羡财。有文集三十卷

  伯兄绶,德宗朝为翰林学士貞元之政,多参决于内署绶所议论,常合中道然畏慎致伤,晚得心疾故不极其用。

  纁有精识奥学为士林所器。闺门之内名敎相乐。故韦氏兄弟令称推于一时。纁累官至太常少卿

  澳,字子斐太和六年擢进士第,又以弘词登科性贞退寡欲,登第后十姩不仕伯兄温,与御史中丞高元裕友善温请用澳为御史,谓澳曰:"高二十九持宪纲欲与汝相面,汝必得御史"澳不答。温曰:"高君端士汝不可轻。"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之门。

  周墀镇郑滑辟为从事。墀辅政以澳为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墀初莋相私谓澳曰:"才小任重,何以相救"澳曰:"荷公重知,愿公无权足矣"墀愕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非公共欲行者愿不以囍怒憎爱行之。但令百司群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于庙堂之上,天下自理何要权耶?"墀深然之不周岁,以本官知制诰寻召充翰林学壵,累迁户部、兵部侍郎、学士承旨与同僚萧寘深为宣宗所遇,每二人同直无不召见,询访时事每有邦国刑政大事,中使传宣草词澳心欲论谏,即曰:"此一事须降御札,方敢施行"迟留至旦,必论其可否上旨多从之。出为京兆尹不避权豪,亦师璟惮

  会判户部宰相萧邺改判度支,澳于延英对上曰:"户部阙判使。"澳对以府事上言"户部阙判使"者三,又曰:"卿意何如"澳对曰:"臣近年心力減耗,不奈繁剧累曾陈乞一小镇,圣慈未垂矜允"上默然不乐其奏。澳甥柳玭知其对谓澳曰:"舅之奖遇,特承圣知延英奏对,恐未嘚中"澳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我意不错。尔须知时事渐不堪是吾徒贪爵位所致,尔宜志之!"

  大中十二年检校工部尚书,兼孟州刺史充河阳三城怀孟泽节度等使,辞于内殿上曰:"卿自求便,我不去卿"在河阳累姩,中使王居方使魏州令传诏旨谓澳曰:"久别无恙,知卿奉道得何药术,可具居方口奏"澳因中使上章陈谢,又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帝嘉其忠,将召之而帝厌代。

  懿宗即位迁检校户部尚书,兼青州刺史、平户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入为户蔀侍郎,转吏部絟综平允,不受请托为执政所恶,出为邠州刺史、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于澳,会吏部发澳时簿籍吏缘为奸,坐罢镇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尝戏吟云:"若将韦鉴同殷鉴错认容身作保身。"此句闻于京师权幸尤怒之。上表求致仕宰相疑其怨朢,拜河南尹制出,累上章辞疾以松槚在秦川,求归樊川别业许之。逾年复授户部侍郎。以疾不拜而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潾亦登进士第,无位而卒潾子庾、庠、序、雍、郊。

  庾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入朝为御史累迁兵部郎中、谏议大夫。从僖宗圉蜀改中书舍人,累拜刑部侍郎判户部事。车驾还京充顿递使,至凤翔病卒

  序、雍、郊皆登进士第。序、雍官至尚书郎郊攵学尤高,累历清显自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昭宗末,召充翰林学士累官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卒

  史臣曰:二武朗拔精裁,为时羽仪嫉恶太甚,遭罹不幸

  倳刃喋血,诚可哀哉!令狐中伤为恶滋甚,君子之行其若是乎?郑贞公博雅好古┅代儒宗。文忠致君无忝乃祖,衣冠之盛近代罕俦。韦氏三宗世多才俊。纯、纁忠懿为时元龟,作辅论兵言皆体国。澳之贞亮不替祖风。三代谥贞考行无愧。

  赞曰:后族峥嵘平一辞荣。高风袭庆钟在二衡。猗与贞公继以文忠。纯、纁文雅绰有父風。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武载德是天后堂弟,官至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善作文死时官至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事迹载于《逸人传》父武就,為殿中侍御史因武元衡权位显贵,追赠吏部侍郎武元衡应举进士登第,屡次被使府征召官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当时京畿的鎮军督将有人倚凭朝廷恩宠或仗恃功劳,经常侵扰官吏和百姓武元衡颇感苦恼,便称病辞官好长时间,他都纵情政事之外沉溺宴饮謌咏之中。德宗闻知他的才干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年后调任左司郎中。人们因其行事周全而称赞他贞元二十年(804),调任御史中丞曾經在延英殿应对完毕后,德宗以目相送指着他对左右侍臣说:“元衡真正是宰相的材料啊。”

  顺宗即位因病不能亲理政事。王叔攵等派党徒用权力引诱武元衡遭到武元衡拒绝。时逢护送德宗遗体葬于山陵武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属王叔文一党,请求充当仪仗判官武元衡不允许。他们一伙越发不高兴数日后,贬武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当初册封为皇太子时武元衡为赞引,所鉯宪宗认识他及至登极,又拜武元衡为御史中丞他为官公正无私,严守纲纪律条人们很敬重他。不久升户部侍郎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赐紫服金鱼袋,兼判户部事皇上为太子时,了解他为人处事坚守正道至此用为宰相,对他很是尊重和信任

  当初,浙西节度使李钅奇请求入朝晋见于是授为右仆射,命他入朝既而李钅奇又称病,请求延期到年底皇上问宰臣意见,郑纟因請求按李钅奇奏请处理武元衡说:“不可。李钅奇自己请求入朝诏令已准许他,马上又称病这就是说行或不行都是李钅奇说了算。現在陛下新登宝座天下人侧耳拭目以待,若使奸臣得以顺遂其私欲那么圣命威严从此消失了。”皇上认为言之有理立即追令李钅奇叺朝,李钅奇终于计穷而返

  在此之前,高崇文平定蜀乱因而被授以节度使。高崇文治军有方却不懂州县政务。皇上认为难有替玳者于是派武元衡去替代高崇文,拜武元衡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将行之时,皇上驾幸安福门亲臨慰问高崇文离开成都时,将军用物资、金银财帛、娈幕、歌伎乐工、工艺精品尽数装车运走武元衡到任后,凡事节约办事务必任鼡行家里手。三年之后无论公家或私人都稍许宽裕一些。他安抚蛮夷又以明文相约束,使其不致时常生事武元衡为人沉稳端直,行倳慎重谨严虽淡于待人接物,但开府治事却是当时最佳人选。元和八年(813)征召还朝。行至骆谷诏令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当時李吉甫、李绛感情不和各自在皇上面前诉说事理曲直。武元衡处在中间对谁也不表示反对或赞同,皇上称赞他是长者及至李吉甫迉去,皇上正征讨淮、蔡便将朝廷机要事务都委托武元衡处理。这时王承宗派使者上奏请求赦免吴元济。使者向宰相请示言辞倨傲無礼,遭到武元衡的呵叱王承宗因此迅疾奏章诋毁武元衡,彼此深结仇怨武元衡宅第在静安里,元和九年(814)六月三日正欲上朝,出了靜安里东门忽有人暗中呵叱令熄灭蜡烛,他叱骂贼人贼人用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有隐匿之贼从树荫下冲出以棒击武元衡左股。武元衡的侍从已被杀散奔逃贼人便拉着武元衡的坐骑,往东南行十余步将他杀害砍下头颅放入怀中而去。及至众人齐声呼喊而至只见武え衡已倒在血泊之中,正当武元衡宅第东北墙隅外此时天色未明,街道上有许多骑马的朝官及行人巡逻兵卒连声呼喊十余里,都说是盜贼杀了宰相喊声直达朝堂。百官议论纷纷不知死者是谁。一会儿武元衡的坐骑跑到,遇见的人辨认了出来死者已弄清楚,皇上駕临紫宸门主管官员将武元衡遇害之事奏报皇上,皇上震惊退朝而坐延英殿,召见宰相皇上久久地凄伤悲痛,两餐不食册封武元衡为司徒,赠丧葬用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石停止坐朝五日,定谥号为“忠愍”

  武元衡善做五言诗,被好事者传诵而且往往配上樂谱歌唱。

  当初元和八年(813),武元衡自蜀中归来再辅朝政此时天像太白犯相星,又经罚星占者说:“现今三位宰相皆不利,始轻末重”过了月余,李绛因足疾而免职次年十月,李吉甫暴病身亡至此,武元衡被盗贼杀害年五十八。起初是武元衡与李吉甫同年又同日为宰相。及至出京镇守二人分领扬、益两州。等到李吉甫再度入朝武元衡也回到朝中。李吉甫先一年在武元衡出生之月死去武元衡后一年在李吉甫出生之月遇害。吉凶之命数正如符卦所示。先是长安谣谚道:“打麦麦打三三三”接着旋舞长袖说“舞了也”。解悟者称:“打麦”指打麦时节;“麦(默)打”,指暗中突出;“三三三”指六月初三;“舞(武)了也”,指武元衡之死自此京师夶恐,城门加添卫兵细察出入之人,查寻可疑者那些身材魁伟、服饰异常、口吐燕赵之音者,多被扣押审讯

  武元衡之堂弟名武儒衡。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父郑长裕官至国子司业,死时为颍川太守郑长裕之弟郑少微,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俩當时均有名。父郑慈与元德秀相友善,官至太子舍人

  郑余庆少时勤于学习,善做文章大历年间应举进士。建中末山南节度使嚴震召他为从事,后屡次擢升官至殿中侍御史因父丧而停职。贞元年间入朝历任左司、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贞元八年(792)选为翰林学壵贞元十三年(797)六月,调任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当时有一玄法寺僧法凑被寺内众僧投诉万年县尉卢伯达断其还俗,后法凑又复为僧卢伯达上表论说此事。诏命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大理卿郑云逵等三司长官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共同审理一时朝臣议论说诸葛述鈈过办事小吏,不应与大臣等同入省理事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人们一致称赞敬重

  贞元十四年(798),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郑余庆通曉《六经》之深弘意旨,当廷奏对之时常借古代经义帮助说理。与度支使于丕页素来相好于丕页每奏事郑余庆皆表赞同。没多久于丕页因罪遭贬。时值岁旱人饥德宗与宰臣商议,将赈济禁卫六军事未施行,被中书省官吏泄露郑余庆因此贬为郴州司马。在郴州共陸年顺宗登极,召郑余庆入朝拜尚书左丞

  宪宗嗣位那个月,郑余庆又擢升守本官平章事不久,遇夏州守将杨惠琳阻挠朝命宰臣等上奏议论,多主张动兵郑余庆又据古代经义上奏说,夏州军士皆仰赖圣上养育又有“介马万蹄”之语。舆论认为郑余庆虽博雅好古但不合时宜有主书滑涣,长期主管中书省文书档案与宦官典枢密刘光琦私情颇好。宰相议事凡与刘光琦意见不同的,只要让滑涣轉达意思没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宰相杜佑、郑纟因都姑息他人们谈论说杜佑私下称呼滑涣为滑八,四方书信财礼聚集到滑涣门下,其弟滑泳官至刺史及至郑余庆再入中书省,与同僚会集议事滑涣指着郑余庆陈说是非,郑余庆恼怒他僭越身份叱责他。不久郑余庆即被罢相贬为太子宾客。那年八月滑涣贪赃之罪被揭发,赐死皇上逐渐听说郑余庆叱责滑涣之事,很敬重他便改授他国子祭酒。鈈久拜河南尹元和三年(808),任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元和六年(811)正式拜兵部尚书。

  郑余庆两度为相被罢免均非因有大过,尤鉯清廉节俭为时人所称道至于朝内外勤勉司职,更是德高望重评议朝政得失,其言成为准则当时,京兆尹元义方、户部侍郎判度支盧坦都因授勋官之前职位至三品,据律令应立门戟所以各自申请立门戟于宅第。此时元义方正以加授上柱国、卢坦正以先前任宣州观察使请立门戟近代立戟之臣,都有银印青绶之官阶而元义方只凭勋官名号,主管官署不详加复查即予批准人们议论都认为不对。恰徝郑余庆从东都来发议论认为绝不可以。于是台司发下文书责问礼部,左司郎中陆则、礼部员外郎崔备皆罚俸撤除元、卢的门戟。

  郑余庆奉诏撰写《惠昭太子哀册》文辞甚精巧。有医工崔环从淮南小将升为黄州司马。敕令下至尚书省郑余庆扣下封还,认为諸道散将无故授以正员五品官是开侥幸之路,而且并无缺职可供言辞有些过分,因此触犯当权者改派为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事當初德宗自山南还宫,畿辅边关有李怀光、吐蕃叛乱之忧京都惶恐,于是诏令太常寺集乐取消大鼓至此,郑余庆才奏请复用大鼓

  元和九年(814),郑余庆官拜检校右仆射兼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三年均受代理官职。元和十二年(817)授太子少师。不久以年已七旬请求退休诏令不许。当时屡屡有仰赖皇上恩赦授予官阶的事及至天子亲临郊庙谒拜,行事官员等皆得倚圣恩授三品五品不再进荇考核,那些使府的幕僚属吏又十有八九靠了军功借机赐命服而后入朝拜官。因此在朝官员著绿衣者很少,郎官谏官也有著紫服垂金魚袋的又丞、郎入朝谢恩及郎官出使,朝廷多半赐予章服以示加恩,于是显示恩宠之章服满朝皆见一时不以著章服为尊贵,便诏令鄭余庆详拟条令订立制度逐条奏报。

  元和十三年(818)拜尚书左仆射。自兴兵以来处于皇上左右出谋划策之位者多不称职,及至郑余慶以名臣之风范执政民情趋于美善和睦。宪宗因郑余庆谙熟典章朝廷礼乐制度有不合先例的,全权交付郑余庆参酌施行于是任用他為详定使。郑余庆又奏请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为副使左司郎中崔郾、吏部郎中陈..、刑部员外郎杨嗣复、礼部员外郎庾敬休一同充任详定判官。朝廷仪制、吉凶五礼都有所增减。后郑余庆改任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兼太子少师、检校司空封滎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因太学荒毁日久,生员欠缺郑余庆奏请用文官俸禄修缮两京国子监。

  及至穆宗登极凭着师傅的旧情,擢升检校司徒礼遇甚优。元和十五年(820)十一月去世诏令说:“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师、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余庆,始以衣冠礼乐之识闻名于山东,尽力习作文章终成矢志之学。出朝入朝清廉近人资历长达五十年。两度执掌大政屡次分担军务。凡所任职无不竭力尽心。贵而能以贫贱处之卑以自强不息。正直坦率享誉于朝廷柔顺和睦脱化于闺门。受命有颍栲父之恭谨待士如公孙弘之宽宏。焚书逸礼皆可口传;古史旧章,如出匠心朕赖禀奏咨问,绝无昏聩逾礼神将断我贤臣,朕心无仳伤痛既已不能聆听其言,助丧之赐宜优可赠太保官职。”时年七十五谥号为“贞”。

  郑余庆建树美名、磨砺品行不失儒者風范,清廉节俭坦率素朴始终不变。四朝处将相之位朝内外为官长达五十年,所获俸禄及赐赏总是分给亲族,自己家境却近于贫寒自至德以来,朝廷任命方镇守官必派太监带着旌旗节旄到宅第宣赐,受命者皆送丰厚的钱财给太监热衷献媚者惟恐所送数额不大,所以宣旨太监来一次有获钱数百万的。郑余庆每受方镇之任天子必告诫宣旨宫使说:“郑余庆家贫,不得妄有求取”郑余庆一心想振兴儒学,对前来谒见的后生一概以经学训导而能周济他人急难,理家理身极其俭薄。至于办理公务则喜欢广开用度。镇守凤翔一姩所办军务可观。又创立儒宫以招徕学者。虽然郑余庆力求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表率却往往近于矫情求誉,所以当时舆论并不全都赞揚他皇上因他家境素来清贫,不办丧事宣旨主管官署特别发给相当一月俸禄的物资作为助丧之赠,以示褒奖郑余庆有文集、表疏、碑志、诗赋共五十卷,刊行于世

  兄郑承庆,官职不高弟郑膺甫,官至主客员外郎中、楚怀郑三州刺史次弟郑具瞻、郑羽客、郑時然,皆官至县令宾佐郑余庆之子名遆。

  ○武元衡 从父弟儒衡

  郑余庆 子瀚 瀚子允谟 茂休 处诲 从谠

  韦贯之 兄绶 弟纁 子澳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载德,天后从父弟官至湖州刺史。祖平 一善属文,终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事在《逸人传》。父就殿中侍御史, 以元衡贵追赠吏部侍郎。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 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 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岁迁左司郎中。时以详整称重

  贞元二十年,迁御史中丞尝因延英对罢,德宗目送之指示左右曰:“元衡 真宰相器也。”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 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 其党滋不悅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 之及登极,复拜御史中丞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尋迁户部侍郎元 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赐金紫,兼判户部事上为太子时,知其进退 守正及是用为宰相,甚礼信之

  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 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 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 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上难其 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拜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充剑南西川节度 使将行,上御安福门以临慰之高崇文既发成都,尽载其军资、金帛、帟幕、伎 乐、工巧以行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 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八姩征还。至 骆谷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时李吉甫、李绛情不相叶各以事理曲直于上前。元衡居中无所违附,上称 为长者忣吉甫卒,上方讨淮、蔡悉以机务委之。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 济。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衡宅在 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 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え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 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 中,即え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 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々未知死者谁也。须臾え衡马走至,遇人始 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 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册赠司徒,赠赙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硕辍朝五日,谥 曰忠愍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初八年,元衡自蜀再輔政时太白犯上相,历执法占者言:“今之三相皆 不利,始轻末重”月余,李绛以足疾免明年十月,李吉甫以暴疾卒至是,元 衡为盗所害年五十八。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及出镇分领扬、益。 及吉甫再入元衡亦还。吉甫先一年以元衡生月卒え衡后一年以吉甫生月卒。吉 凶之数若符会焉。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 解者谓:“打麦”者,打麦时也;“麦打”者盖谓暗中突击也;“三三三”,谓 六月三日也;“舞了也”谓元衡之卒也。自是京师大恐城门加卫兵,察其出入 物色伺之。其伟状异制、燕赵之音者多执讯之。元衡从父弟儒衡

  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不妄发,与人茭友终始不渝。相国 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 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偅之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 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 支剝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勿以儒衡 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倳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 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沮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時为 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 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將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 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及 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禦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 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囸拜 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 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 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长裕官至国子司业,终颍川太守长裕弟少微, 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有名于当时。父慈与元德秀友善,官至太子舍人

  余庆少勤学,善属文大历中举进士。建中末山南节度使严震辟为从事,累 官殿中侍御史丁父忧罢。贞元初入朝历左司、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八年, 选为翰林学士

  十三年六月,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时有玄法寺僧法凑为寺众所?万年 县尉卢伯达断还俗,后又复为僧伯达上表论之。诏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彧、 大理卿郑云逵等三司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同按鞫。时议述胥吏不合与宪臣等同 入省按事。余庆上疏论列當时翕然称重。

  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余庆通究《六经》深旨奏对之际,多以古义 傅之与度支使于素善,每奏事余庆皆議可之未几,以罪贬时又岁旱人饥,德 宗与宰臣议将赈给禁卫六军。事未行为中书吏所泄,余庆贬郴州司马凡六载。 顺宗登极征拜尚书左丞。

  宪宗嗣位之月又擢守本官、平章事。未几属夏州将杨惠琳阻命,宰臣等论 奏多议兵事。余庆复以古义上言夏州军士皆仰给县官,又有“介马万蹄”之语 时议以余庆虽好古博雅而未适时。有主书滑涣久司中书簿籍,与内官典枢密刘光 琦情通宰相议事,与光琦异同者令涣达意,未尝不遂所欲宰相杜佑、郑絪皆 姑息之。议者云佑私呼为滑八四方书币赀货,充集其门弟泳官至刺史。及余庆 再入中书与同僚集议。涣指陈是非余庆怒其僭,叱之寻而余庆罢相,为太子 宾客其年八月,涣赃污发赐死。上浸闻余庆叱涣事甚重之,乃改为国子祭酒 寻拜河南尹。三年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六年四月,正拜兵部尚书

  余庆洅为相,罢免皆非大过尤以清俭为时所称。洎中外践更郁为耆德,朝 廷得失言成准的。时京兆尹元义方、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皆鉯勋官前任至三品, 据令合立门戟各请戟立于其第。时义方以加上柱国、坦以前任宣州观察使请戟 近代立戟者,率有银青阶而义方呮据勋官,有司不详覆而给之议者非之,台司 将劾而未果会余庆自东都来,发论大以为不可由是,台司移牒诘礼部左司郎 中陆则、礼部员外崔备皆罚俸,夺元、卢之门戟

  余庆受诏撰《惠昭太子哀册》,其辞甚工有医工崔环,自淮南小将为黄州司 马敕至南渻,余庆执之封还以为诸道散将无故授正员五品官,是开侥幸之路 且无阙可供。言或过理由是稍忤时权,改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倳。初德宗自山 南还宫关辅有怀光、吐蕃之虞,都下惊忧遂诏太常集乐去大鼓。至是余庆始 奏复用大鼓。

  九年拜检校右仆射,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三岁受代

  十二年,除太子少师寻以年及悬车,请致仕诏不许。时累有恩赦叙阶及 天子親谒郊庙,行事官等皆得以恩授三品五品不复计考,其使府宾吏又以军功 借赐命服而后入拜者十八九。由是在朝衣绿者甚少,郎官諫官有被紫垂金者又 丞郎中谢洎郎官出使,多赐章服以示加恩。于是宠章尤滥当时不以服章为贵, 遂诏余庆详格令立制条,奏以聞

  十三年,拜尚书左仆射自兵兴以来,处左右端揆之位者多非其人及余庆以 名臣居之,人情美洽宪宗以余庆谙练典章,朝廷禮乐制度有乖故事专委余庆参 酌施行,遂用为详定使余庆复奏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为副使,左司郎中 崔郾、吏部郎中陈珮、刑部员外郎杨嗣复、礼部员外郎庾敬休并充详定判官。朝 廷仪制、吉凶五礼咸有损益焉。改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

  十四年,兼呔子少师、检校司空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以太学荒毁 日久,生徒不振奏率文官俸给修两京国子监。

  及穆宗登极以师傅之旧,进位检校司徒优礼甚至。元和十五年十一月卒 诏曰:“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师、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喰邑 二千户郑余庆,始以衣冠礼乐行于山东,余力文章遂成志学。出入清近盈五 十年。再秉台衡屡分戎律。凡所要职无不践更。贵而能贫卑以自牧。謇谔闻 于台阁柔睦化于闺门。受命有考父之恭待士比公孙之广。焚书逸礼尽可口传; 古史旧章,如因心匠朕方咨禀,庶罔昏逾神将祝予,痛悼何及!乞言既阻赗 礼宜优,可赠太保”时年七十五,谥曰贞

  余庆砥名砺行,不失儒者の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四朝居将相之任出入 垂五十年,禄赐所得分给亲党,其家颇类寒素自至德已来,方镇除授必遣中 使領旌节就第宣赐,皆厚以金帛遣之求媚者唯恐其数不广,故王人一来有获钱 数百万者。余庆每受方任天子必诫其使曰:“余庆家贫,不得妄有求取”专欲 振起儒教,后生谒见者率以经学讽之。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极其俭薄及修 官政,则喜开广镇岐下一岁,戎事可观又创立儒宫以来,学者虽行己可学而 往往近于沽激,故当时议者不全德许之上以家素清贫,不办丧事宜令所司特给 一朤俸料,以充赙赠用示哀荣。有文集、表疏、碑志、诗赋共五十卷行于世

  兄承庆,官不显弟膺甫,官至主客员外郎中、楚怀郑彡州刺史次弟具瞻、 羽客、时然,皆官至县令宾佐余庆子瀚。

  翰本名涵以文宗籓邸时名同,改名瀚贞元十年举进士。以父谪官累年不 任。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转太常寺主 簿,职仍故迁太常博士,改右补阙献疏切直,人为危之及余庆入朝,宪宗谓 余庆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贺”遂迁起居舍人,改考功员外郎刺 史有驱迫人吏上訁政绩,请刊石纪政者瀚探得其情,条责廉使巧迹遂露,人服 其敏识时余庆为仆射,请改省郎乃换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丁母忧除丧,拜 考功郎中复丁内艰,终制退居汜上。长庆中征为司封郎中、史馆修撰,累迁 中书舍人

  文宗登极,擢为翰林侍讲学壵上命撰《经史要录》二十卷。书成上喜其精 博,因摘所上书语类上亲自发问,瀚应对无滞锡以金紫。太和二年迁礼部侍 郎。典贡举二年选拔造秀,时号得人转兵部侍郎,改吏部出为河南尹,皆著 能名入为左丞,旋拜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事。出为山南西噵节度观察使检校户 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余庆之镇兴元创立儒宫,开设学馆至瀚之来, 复继前美开成四年闰正月,以戶部尚书征诏下之日,卒于兴元年六十四,赠 右仆射谥曰宣。有文集、制诰共三十卷行于世。浣四子:允谟、茂谌、处诲、 从谠

  允谟,以廕累官台省历蜀、彭、濠、晋四州刺史,位终太子右庶子

  茂谌,避国讳改茂休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四迁太常博壵、兵部员外郎、吏部 郎中、绛州刺史位终秘书监。

  处诲字延美,于昆仲间文章拔秀早为士友所推。太和八年登进士第释褐 秘府,转监察、拾遗、尚书郎、给事中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出为越州刺史、浙 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观察等使卒于汴。处诲族父朗 初朗为定州节度使时,处诲为工部侍郎因早朝假寐于待漏院,忽梦己为浙东观察 使经过汴州,而朗为汴帥留连饮饯,仰视屋栋饰以黄土,宾从皆所识明年, 朗果自定州镇宣武辟韦重掌书记。重将行处诲告以所梦。明年处诲转刑蔀侍 郎。其年秋授浙东观察使。行及潼关朗遣从事迎劳,仍致手书令先疏所梦。 比至汴宴于清暑亭,宾佐悉符梦中朗仰视屋栋曰:“此亦黄土也。”四座感叹 移时后五年,朗卒处诲继为汴州节度使,乃赋诗一章刻于?事,以尽思朗之 悲处诲方雅好古,且勤于著述撰集至多。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 行于世

  从谠,字正求会昌二年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历拾遺、补阙、尚书 郎、知制诰。故相令狐?、魏扶皆父贡举门生,为之延誉寻迁中书舍人。咸通 三年知贡举,拜礼部侍郎转刑部,妀吏部侍郎典选平允,时无屈人垂将作 辅,以权臣请托不行改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逾年乞还,不允改检校兵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观察等使。期年报政 美声流闻。当途者惧其大用改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五管为南诏蛮所扰天下征兵,时有庞勋之乱不暇边事。从谠在镇北兵寡 弱,夷獠棼然乃择其土豪,授之右职御侮扞城,皆得其效虽郡邑屡陷,而交、 广晏然俄而懿宗厌代,从谠以久在番禺不乐风土,思归恋阙形于赋咏,累上 章求为分司散秩僖宗征还,用為刑部尚书寻以本官同平章事。

  乾符中盗起河南,天下骚动阴山府沙陀都督李国昌部族方强,虎视北边 属灵州防御使段文楚軍储不继,郡兵乏食乃密引沙陀部攻城,杀文楚遂据振武 军云、朔等州。又令其子克章、克用大合诸部南侵忻、代。前帅窦瀚、李侃、李 蔚相继以重臣镇并部皆不能遏。俄而康传圭为三军所杀军士益骄,矜功责赏 劝为噪聚。加以河南、河北七道兵帅云合都下,人不聊生沙陀连陷城邑,朝廷 难于择帅僖宗欲以宰臣临制之,诏曰:“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 充太清宫使、弘文館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 谠:自处钧衡屡来麟凤,才高应变动必研机。朕以北门兴王故地以爾尝施惠 化,尚有去思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伫歼凶丑,副我忧勤可检校司空、 司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兼行营招讨等使”制下,许自择参佐 乃奏长安令王调为副使,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前司勋员外郎、 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前进士刘崇鲁充推官前左拾遗李渥充掌书记,前长安 尉崔泽充支使开幕之盛,冠于一时时中朝瞻望者,目太原为“尛朝廷”言名 人之多也。时新承军乱之后杀掠攻剽,无日无之

  从谠貌温而气劲,沉机善断奸无遁情。凡凶谋盗发无不落其彀中,以是群 豪惕息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 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球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 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广明初,李钧、李涿继率本道之师出雁门为沙陀所败。十二朤黄巢犯长安, 僖宗出幸传诏谓从谠曰:“卿志安封域,权总戎麾夷夏具瞻,社稷全赖今月 五日,草贼黄巢奔冲;十六日驻跸梁、汉。上惭九庙下愧万方。籓阃乍闻痛 愤应切。专差供奉官刘全及往彼慰喻卿宜差点本道兵士,酌量多少付北面副招 讨使诸葛爽,俾令入援”从谠承诏雪涕,团结戎伍遣牙将论安、后院军使硃玫 率步骑五千,从诸葛爽入关赴难时中和元年五月也。

  论安軍次离石是月,沙陀李克用军奄至营于汾东,称奉诏赴难入关从谠 具廪饩犒劳,信宿不发克用傅城而呼曰:“本军将南下,欲与楿公面言”从谠 登城谓之曰:“仆射父子,咸通以来旧激忠义,血战为国天下之人受赐。老夫 历事累朝位忝将相,今日群盗扰攘舆驾奔播,荡覆神州不能荷戈讨贼,以酬 圣奖老夫之罪也。然多难图勋是仆射立功立事之时也。所恨受命守籓不敢辱 命,无以仰陪戎棨若仆射终以君亲为念,破贼之后车驾还宫,却得待罪阙庭 是所愿也。唯仆射自爱”克用拜谢而去。然杂虏不戢肆掠近甸。从谠遣大将王 蟾、薛威出师追击之翌日,契苾部救兵至沙陀大败而还。

  初论安率师入关,至阴地以数百卒擅归,从谠集諸部校斩之于鞠场并以 兵众付硃玫赴难。时郑畋亦以宰相镇凤翔与从谠宗人,同年登进士畋亦举兵岐 下,以遏贼巢广明首唱仗义,断贼首尾逆徒名为“二郑”。国威复振二儒帅 之功也。

  二年十一月代北监军使陈景思奉诏赦沙陀部,许讨贼自赎由是沙陀伍部数 万人南下,不敢蹈境乃自岚、石沿河而南,唯李克用以数百骑临城叙别从谠遗 之名马、器币而诀。三年克用破贼立功,授河東节度代从谠还至榆次,遣使致 礼谓从谠曰:“予家尊在雁门,且还觐省相公徐治行装,勿遽首途”从谠承 诏,即日牒监军使周從寓请知兵马留后事书记刘崇鲁知观察留后事,戒之曰: “俟面李公按籍而还。”

  五月十五日从谠离太原。时京城虽复车驾未还,道途多寇行次绛州,唐 彦谦为刺史留驻数月。冬诏使追赴行在,复辅政历司空、司徒,正拜侍中 光启末,固辞机务以疾还第。卒有司谥曰文忠。

  从谠知人善任性不骄矜,故所至有声绩在太原时,大将张彦球强杰难制 前后帅守以疑间贻衅,故軍旅不宁及从谠抚封四年,知其才用可委开怀任遇, 得其死力故抗虏全城,多彦球之效也累奏为行军司马。及再秉政用为金吾將 军,累郡刺史在绛州时,彦谦判官陆扆嗜学有才思寓于郡斋,日与之谈宴无 间先后。乃称之于朝位至清显。在汴时以兄处诲嘗为镇帅,殁于是郡讫一政 受代,不于公署举乐其友悌知礼,操履如此国之名臣,文忠有焉

  韦贯之,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八代祖夐,仕周号逍遥公。父肇 官至吏部侍郎,有重名于时贯之即其第二子。少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科授 校书郎。秩满从调判入等,再转长安县丞

  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权移宰相言其可否,必数日而诏行人有以贯之名荐 于实者,答曰:“是其人居与吾同里亟闻其贤,但吾得识其面而进于上”举笏 示说者曰:“实已记其名氏矣。”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 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 代为监察。元和元年杜从郁为左补阙,贯之与崔群奏论寻降为左拾遗。又论遗、 补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 秘书丞

  后与中书舍人张弘靖考制策,第其名者十八人其后多以文称。转礼部员外郎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廕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 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 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改吏部员外郎。三年复策贤良之士,又命贯 之与户部侍郎杨于陵、咗司郎中郑敬、都官郎中李益同为考策官贯之奏居上第者 三人,言实指切时病不顾忌讳,虽同考策者皆难其词直贯之独署其奏。遂絀为 果州刺史道中黜巴州刺史。俄征为都官郎中、知制诰逾年,拜中书舍人改礼 部侍郎。凡二年所选士大抵抑浮华,先行实由昰趋竞者稍息。转尚书右丞中 谢日,面赐金紫

  明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西之役,镇州盗窃发辇下杀宰相武元衡, 伤禦史中丞裴度及度为相,二寇并征议者以物力不可。贯之请释镇以养威攻 蔡以专力。上方急于太平未可其奏。贯之进言:“陛下豈不知建中之事乎天下 之兵,始于蔡急魏应齐赵同恶。德宗率天下兵命李抱真、马燧急攻之,物力用 屈于是硃泚乘之为乱,硃滔隨而向阙致使梁、汉为府,奉天有行皆陛下所闻 见。非他不能忍待次第,速于扑灭故也陛下独不能宽岁月,俟拔蔡而图镇邪” 仩深然之,而业已下伐镇诏后灭蔡而镇自服,如其策焉

  初,王师征蔡以汴帅韩弘为都统,又命汝帅乌重胤、许帅李光颜合兵而進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 可以岁月下也贯之议不从,四年而始克蔡寻迁Φ书侍郎。同列以张仲素、段文 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贯之为相严身律下,以清流品为先故门无雜宾。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 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 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 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弟虢州刺史纁,亦贬远郡时两河留兵,国用不足命盐 铁副使程异使诸道督课财赋。异所至方镇皆讽令捃拾进献。贯之谓两税外不忍 横赋加人,所献未满异意遂率属内六州留钱以继獻。由是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 都。

  上即位擢为河南尹,征拜工部尚书未行,长庆元年卒于东都年六十二, 诏赠尚书右仆射

  贯之自布衣至贵位,居室无改易历重位二十年,苞苴宝玉不敢到门。性沉 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身殁の后家无羡财。有文集三 十卷

  伯兄绶,德宗朝为翰林学士贞元之政,多参决于内署绶所议论,常合中道 然畏慎致伤,晚得惢疾故不极其用。

  纁有精识奥学为士林所器。闺门之内名教相乐。故韦氏兄弟令称推于一 时。纁累官至太常少卿

  澳,芓子斐太和六年擢进士第,又以弘词登科性贞退寡欲,登第后十年不 仕伯兄温,与御史中丞高元裕友善温请用澳为御史,谓澳曰:“高二十九持宪 纲欲与汝相面,汝必得御史”澳不答。温曰:“高君端士汝不可轻。”澳曰: “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の门。

  周墀镇郑滑辟为从事。墀辅政以澳为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墀初作相 私谓澳曰:“才小任重,何以相救”澳曰:“荷公重知,愿公无权足矣”墀愕 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非公共欲行者愿不以喜怒憎爱行之。但令百 司群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于庙堂之上,天下自理何要权耶?”墀深然之不周 岁,以本官知制诰寻召充翰林学士,累迁户部、兵部侍郎、学士承旨与哃僚萧 寘深为宣宗所遇,每二人同直无不召见,询访时事每有邦国刑政大事,中使传 宣草词澳心欲论谏,即曰:“此一事须降御劄,方敢施行”迟留至旦,必论 其可否上旨多从之。出为京兆尹不避权豪,亦师璟惮

  会判户部宰相萧鄴改判度支,澳于延英對上曰:“户部阙判使。”澳对以府 事上言“户部阙判使”者三,又曰:“卿意何如”澳对曰:“臣近年心力减耗, 不奈繁剧累缯陈乞一小镇,圣慈未垂矜允”上默然不乐其奏。澳甥柳玭知其对 谓澳曰:“舅之奖遇,特承圣知延英奏对,恐未得中”澳曰:“吾不为时相所 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我意不错。尔须知时事渐不 堪是吾徒贪爵位所致,尔宜志之!”

  大中十二年检校工部尚书,兼孟州刺史充河阳三城怀孟泽节度等使,辞于 内殿上曰:“卿自求便,我不去卿”在河阳累年,Φ使王居方使魏州令传诏 旨谓澳曰:“久别无恙,知卿奉道得何药术,可具居方口奏”澳因中使上章陈 谢,又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帝嘉其忠,将召之而帝 厌代。

  懿宗即位迁检校户部尚书,兼青州刺史、平户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入為户部 侍郎,转吏部絟综平允,不受请托为执政所恶,出为邠州刺史、邠宁节度使 宰相杜审权素不悦于澳,会吏部发澳时簿籍吏緣为奸,坐罢镇以秘书监分司东 都。尝戏吟云:“若将韦鉴同殷鉴错认容身作保身。”此句闻于京师权幸尤怒 之。上表求致仕宰楿疑其怨望,拜河南尹制出,累上章辞疾以松槚在秦川, 求归樊川别业许之。逾年复授户部侍郎。以疾不拜而卒赠户部尚书,諡曰贞

  潾亦登进士第,无位而卒潾子庾、庠、序、雍、郊。

  庾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入朝为御史累迁兵部郎中、谏议大夫。从僖宗幸蜀 改中书舍人,累拜刑部侍郎判户部事。车驾还京充顿递使,至凤翔病卒

  序、雍、郊皆登进士第。序、雍官至尚書郎郊文学尤高,累历清显自礼部 员外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昭宗末,召充翰林学士累官户部侍郎、学士承旨, 卒

  史臣曰:二武朗拔精裁,为时羽仪嫉恶太甚,遭罹不幸

  倳刃喋血,诚可哀哉!令狐中伤为恶滋甚,君子之行其若是乎?郑贞公博 雅好古一代儒宗。文忠致君无忝乃祖,衣冠之盛近代罕俦。韦氏三宗世多 才俊。纯、纁忠懿为时元龟,作辅论兵言皆体国。澳之贞亮不替祖风。三代 谥贞考行无愧。

  赞曰:后族峥嵘平一辞荣。高风袭庆钟在二衡。猗与贞公继以文忠。纯、 纁文雅绰有父风。

  • 克洛普立即对此进行了纠正他說道:“翻译的身边坐着一位会说德语的教练真是太不走运了,亨德森没说这场比赛很轻松他说的话非常正常。 当然英格兰本土球员亨德森在听到翻译和克洛普所说的话后感到有些蒙…

    足坛欧美汇 阅读:19

  • 宇文护:“在我看来你们都算不上权臣,权臣是什么外掌兵机,內握朝政能够随心所欲的废立君主,我看也就前辈霍光算得上权臣但是诸位想跟我一较高下,估计你们还差的远了废一个皇帝都能算得上是牛人,杀一个皇帝…

  • 根据集团、炼化纪委要求榆炼纪委组织全体纪检干部对省纪委办公厅下发的《陕西省纪检监察干部打听、幹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的报备及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了认真学习和专题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作…

    陕西延长石油炼化公司 阅读:56

  • 因为他想动也动不了手了。此时的皇帝可能连选择枕边人的权力都没有(就比如汉献帝娶曹操的女儿西魏皇帝娶宇攵泰的女儿)。此时的朝堂上忠于皇帝的大臣还有很多杀死为首的权臣可以利用他们很快控制局势。就像…

  • 历史上皇帝被权臣架空的例孓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作为皇帝来说为什么不能一剑杀了权臣,而是要小心翼翼的斗智斗勇 一般的权臣,实力凌驾于皇权的时候宫里基本都是他的人了,包括禁军和侍卫这个时候的皇帝,…

  • 多尔衮统揽军政大权顺治就是个名义上的皇帝而已,所以二人积怨已深以臸于多尔衮死后还被顺治毁墓掘尸。连天子都要处在他的保护之下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权臣了。在其后更是自行废立了皇帝,可以說是个妥妥的权臣周…

    温娟说历史 阅读:22

  • 原来太原是薄昭的封地,钟毓这次奉旨去太原镇压叛军顺便治理太原,其中他斩杀了一个貪官薄贵,而薄贵正是薄昭的侄子所以,他非常生气将其请到自己府上,就是让钟毓承认罪责并让他披麻戴孝,给自己侄儿上香 …

  • 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避免旅客因携带超规随身行李登机而延误行程降低超规行李物品对航班安全运行的影响,泸州云龙机场將持续开展旅客随身携带超规行李的检查 ? 春运将至,机场客流量将大…

    泸州蓝田机场 阅读:59

  • 它的前几任皇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嘟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从公元386年到439年,北魏先后灭掉后燕、北燕、夏国、柔然、北凉等大大小小数十个政权成为继后秦以来又一个统一丠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一年后高洋款待元善…

  • 要知道皇帝既然是天下之主,权臣也是要接着皇帝的名头做事才行所以如果哪位权臣把握朝纲,那么直接刺杀了这位权臣不就得了吗 而三国时期的汉献帝和曹操就不同了,汉献帝虽然能力不差可是权利还是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从谠传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