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光束发散角电子的产品,不知道口碑怎么样呀

  自1962年诞生以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依然存在一个饱受诟病的缺点,即大的发散角和椭圆出光通常垂直方向半角发散角大于30°,水平方向10°左右,这导致较低的光束发散角质量和较差的可聚焦性。虽然通过光学方法可改善并实现大功率直接半导体,但光源最终光束发散角质量仍将受限于单元器件光束发散角质量。

  最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结构,其采用双边的布拉格反射波导通过光子带隙原理实现光场的控制,最终实现发散角小于5°的圆形光束发散角半导体器。该激光器95%能量对应垂直发散角仅9.8°(国际报道最好为15.6°)并且在不同电流驱动下均保持圆形光束发散角出光,器件最高连续输出功率达到4.6W直接的光纤耦合实驗证明90%以上的耦合效率。

  该方法是从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入手从源头出发改善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等问题,可望替代目前商业化的半導体激光器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王春林,陈檬,李港,刘晔;[J];北京工业大學学报;2000年02期
魏新国;晨晓;宋镜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熊小华;[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季光明,胡灿,李雪琴;[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嘫科学版);2003年01期
赵安庆,毛海涛,王庆国,李方正;[J];电光与控制;1999年01期

GB/T 1 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光束發散角宽度、发散角和光束发散角传输比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无像散和简单像散光束发散角

GB/T 1 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光束发散角宽度、发散角和光束发散角传输比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无像散和简单像散光束发散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光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