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陈永军
作品名称:自作诗《外婆家的天井》二首
作品书体:草书
作品尺寸:八尺(250cm x 150cm)
创作时间:2025年8月
作品释文:(一)玉峰山頂接蒼穹,臨海塘灣座落中。十戶農家和合住,井泉述說戰旗雄。石階猶記錘鐮舞,屋後杜鵑花勝紅。古道竹林麻雀躍,浙東革命代傳功。(二)甲辰歲首訪天井,漫砌苔痕護伴中。草棘石梯深記憶,山溪松柏拂鄉風。孩童曾採桃梨果,碎瓦殘牆過往東。墨客賦詩愁意解,家人百問思無窮。
作品钤印:永军私玺、道居、偶得
作者简介: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展开剩余88%1947年7月,中共台属工委书记邵明等浙东工委领导到临海开展武工队工作,落脚在大石岭下塘湾村我外婆家。不料消息走漏,国民党临海地方政府派出武装部队到我外婆家进行搜捕。外婆家的围屋中间有一口深七八米的天井(水井),横向深度30多米,直通屋外水稻田出口。当时邵明等躲藏在天井深处,外婆用蜘蛛网掩饰出口麻痹敌人,最终邵明等顺利脱身,继续领导开展浙东革命游击战争并取得胜利。如今的塘湾村已从玉峰山的半山腰搬迁至岭下村沙坝头,但这口“外婆家的天井”却一直留在原址,成为了不朽的红色印迹,默默的见证着革命历程,无声地诉说着动人故事。
1946年7月,浙东党组织将林山的组织关系转到台属,林山在应为民护送下来到了大石岭下村,与中共党员金鹤鸣接上了联系。在金的安排下,林山到岭下小学任教,岭下小学从此成为林山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基地。外婆也因此认识了林山,在岭下塘湾村妇女中进行串连活动,开展党组织秘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妇女觉悟和革命意识,播下革命种子。林山把岭下小学作为党活动基地,在校内发展了一批党员,他担任了岭下小学支部书记,后来还建立了岭下村妇女支部,发展了十多名女党员。
1947年1月,“上海会议”宣布成立浙东工作委员会,把浙东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台属地区。当时,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主持召开了“梅花村会议”,把台属地区的工作中心移至临海县,成立中共临海中心县委,邵明任中心县委书记,许少春为副书记,应为民为委员,军事干部张任伟负责武装工作。刘清扬亲自驻临海指导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临海大石。因为大石岭下村一带地处临海、天台、三门三县的交界,方圆十余里边界范围均为山区,纯朴的山民具有很强的革命斗争意识,且林山之前在岭下小学开展党组织活动已打下了扎实基础。时任国民党岭下乡长、掌握着二十多人乡自卫队的金鹤鸣早在抗战时期就加入中共党组织,中渡警察所所长汪文华也是早期中共党员,均可发挥应有作用,因此中共临海中心县委把大石岭下村作为发展中共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中心点和立足地。
1947年2月,“上海会议”后,张任伟作为军事干部参加了“梅花村会议”。会后张任伟带上地下党员鲁华以避壮丁名义来到临海大石,与金鹤鸣、林山接上头。金鹤鸣派国民党岭下乡自卫队金时法为向导,陪同张任伟等扮成山民,以打猎为名,在玉峰山等地勘察地形,为台属工委建立武装工作队、打好游击战做准备。
1947年3月,刘清扬、邵明、许少春等来到了大石,在大石树下坑村召开了中共临海县委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在大石成立区委,发展党组织、建立武装中心,并在大石岭下塘湾村多次召开了大石区委会议,研究和部署区委及支部工作事宜。刘清扬当即抽调抗战时期台属特委交通员王阿法(隐蔽在上海某工厂的工人)和杭州医校王蔚青等来到大石岭下塘湾村开展武装工作,我外公外婆也加入了武工队。当时,邵明、许少春、张任伟、王阿法、王蔚青等人就住在我外婆家(现二舅金哲明家)厨房后面的阁楼上,楼上堆着许多稻草,邵明和妻子睡在稻草旁,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白天在外婆家开展思想教育、讲解军事知识、绘制地图等革命工作,晚上外公外婆陪着他们出去进行地形勘察、运送武器弹药、转送公粮等地下活动,塘湾村村民都自发轮流在山头及村口站岗放哨,党群关系十分融洽。
1947年4月,党组织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在大石成立了5个党支部,发展中共党员30多名。此时,刘清扬从宁海、三门等地动员了部分党员和青年骨干来到大石参加武装斗争,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武装工作队,在外婆家四合院里开办军事训练班。张任伟任教官,负责分析革命形势、传授军事知识、训练武工队员等武工队日常管理和军事培训工作,为台属工委建立武装打下了根基。据大舅金友松口述:在4月中下旬,上级党组织从海上运来了一批枪、手榴弹、药品等革命物资,存放在三门县枫(峰)坑(流)村,当时临海县委党组织派王阿法带两位民兵去取,其中一位民兵就是我大堂舅。当晚11点他们从塘湾村出发,借夜色掩护赶山路急行到交接点,领取到10支步枪、30颗手榴弹和部分药品,归途中天已亮,遇到国民党仙人桥乡公所自卫队封堵追击,双方驳火,被自卫队抢走大部分枪支弹药,王阿法及大堂舅等三人不同程度负伤,最后只带回2支步枪和5颗手榴弹到塘湾村。
1947年5月,在枪支弹药及物资严重紧缺、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台属党组织和武工队坚持武装斗争工作不放松,在大石岭下塘湾村进一步壮大武装力量。他们以农民群众为基础,先后在大石发展不脱产武装人员50多名,分散住在大石玉峰山脚下的塘湾村、树下坑村、大平头村、梅家村等地,并组织以“打猎队”名义进行武装队伍训练,我外婆家就一直保存着一支当年使用过的破损猎枪,现存放在二舅金哲明家里以作纪念。
1947年6月,中共临海地方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发展党员200多名,武装队伍不断壮大。因武工队在大石及双港等地活动,被恶霸地主向国民党临海县党部告密,国民党临海县自卫队纠集天台县自卫队在7月初到大石“围剿”武工队。中渡警察所所长汪文华得到情报速告知林山,林山立即在塘湾村下的大坝塘岸边同我外婆接上头告知了此紧急情报,外婆及时向正在塘湾村开会的刘清扬报告。刘清扬与邵明等人进行研究,针对当时武工队成立不久,人数不多正处在发展壮大之中,且武器弹药紧缺要想形成一定战斗力存在较大困难的情况,做出不宜与敌人硬拼,应保存革命武装实力为佳的决定。当即邵明列出已暴露的党员和干部名单,请我外婆一家人及时送达,随时听从撤离命令。
1947年7月,国民党台州专员公署独立营营长罗承宽调动临海、天台、三门等县保警队、自卫队员盯住我武工队的动向,来到大石岭下村一带开始“围剿”武工队。此时,刘清扬在王蔚青陪同下已赴处属地区工作,许少春回宁海工作,王阿法在双港坚持工作。据外婆回忆:7月1日,外婆在家里给武工队修补军衣军鞋,外公在塘湾村外山地田里除草,实则为放哨站岗,看见有一二十人从岭下大坝塘鬼鬼祟祟向塘湾村小跑来,外公速跑回家报告邵明,武工队因时间紧急来不及撤离,邵明、张任伟等在外公外婆指引下,钻进天井(水井)横向(临海方言称“萤洞”)深处躲藏,出口再用蜘蛛网掩饰,最后顺利过关。
1947年8月,罗承宽带人到大石玉峰山脚,重点针对塘湾村、大平头村、梅家村等武工队宿营地进行多次“围剿”。在此期间,敌我双方进行了多次激战,为了不让敌人形成包围之势,武工队决定不能困守玉峰山,应主动出击。因当时大田敌兵薄弱,邵明决定武工队从塘湾村全部撤走到大田。据外婆当年回忆:当时家里有很多党内文件资料,一部分他们带走了,留下的全部在我外婆家灶炉里烧掉了。负责军事的张任伟命令金鹤鸣连夜带一个尖刀班开路,大部队紧随其后,全部撤出玉峰山,经过半山陈、上樟殿、羊岩山、石门番到达大田,在经过半山陈到杭镇岭头时,突然与国民党独立营第二连遭遇,进行了一场激战,敌连长被打伤,敌军乱了阵脚,溃散而逃。武工队边打边走,在山上隐蔽,后冒雨从大田急行军60里山路,经过大田刘、法轮寺、东滕、大坑村进入三门县境内。这支武工队在台属党组织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以南田岛缴获的枪械为基础,组建起自己的革命武装,称为“铁流”部队。
1947年6-9月期间,国民党乡长朱柳江(浙江临海大石前山村人,地主恶霸)带国民党乡自卫队(地方武装,人数大概一二十人左右)前后5次到外婆家搜捕武工队领导,外公外婆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了在家武工队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敌人对他们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都没有成功。在此期间,外公有两次被国民政府关押(1947年3月和1947年8月),外婆在1947年9月曾被国民政府关押一次长达13天,因绝食在国民党监狱中晕倒过两次。
外公外婆,向你们致敬!你们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你们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历久弥新,成为我们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和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虽然你们已离开了我们很多年,但这口天井所铸就的革命精神亿操盘,会矗立成生命丰碑,将英雄的故事一直诉说下去,谱写成永恒的诗篇!
发布于:广东省高忆管理配资网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